•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亲切的金子

친절한 금자씨,复仇的金子,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

主演:李英爱,崔岷植,金时厚,南一祐,金秉玉,吴达洙,李胜欣,金富善,罗美兰,托尼·巴里,高素熙,李代延,朴明申,吴光禄,宋康昊,申河均,刘智泰,姜惠贞,尹珍序,柳昇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英语,日语年份:2005

《亲切的金子》剧照

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2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3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4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5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6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3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4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5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6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7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8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19亲切的金子 剧照 NO.20

《亲切的金子》剧情介绍

亲切的金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金子(李英爱饰)20岁时,就因被控“诱拐儿童”入狱而成为头条新闻,人们惊诧于她的美貌、她的年轻。 在13年的牢狱生活中,有着天使般容貌的她是狱中绝对的模范。金子尽心尽力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狱友们都称她为“亲切的金子”。表面上金子似乎比谁都诚实守纪,但内心里的复仇火焰一天也没有熄灭。 当金子出狱后,她还是马上展开复仇计划——它已经暗中策划准备了13年之久的,而狱友们也都在不同的地方帮助着她。 金子的仇人是当年让她入狱的白老师(崔岷植饰),那是什么让他们在13年前结怨呢?金子又将怎样复仇呢?能否成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黑海夺金女子大乱斗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美食的俘虏魔幻车神圣诞精灵圣战少女西村京太郎悬疑剧场十津川刑警的肖像5镰仓电铁杀人事件蛋炒饭父亲的菜单爱情跳棋何处生长俄罗斯突袭狼群迷路庄的惨剧今天航班零投诉王牌大贱谍3超越事儿街女翼神传说猎龙王光阴的故事对不起,我爱你,谢谢你巴布与斯塔尔的维斯塔德尔玛之旅占领大医院她和她的猫神探茄哩啡喜欢,轻吻,快跑被禁止的游戏

《亲切的金子》长篇影评

 1 ) 片段的狂欢

这个片子是到盛世小西天看的。

电影资料馆今年重新成为了我的最爱。

20元的票价相当物美价廉,影院效果不错,电影时间固定,片子也都有谱,比现在的影院排片要强许多。

最起码不用扑到影院后为中文配音还是原音调时间,还要在影院附近徘徊。

更何况还有生煎,总之异常符合我连吃带看的简易追求。

电影资料馆的放映固定在每周四和周五。

去之前一般会看看豆瓣评价,以判定是否值得去。

以往的习性是只看周四场,周五一般直接忽略,具体原因也搞不清楚。

结果这个礼拜过得浑噩,周五还以为是周四,好在后窗惊魂从电视上看过,觉得相当一般,错过就错过了。

恰逢变故,为了捍卫我习惯的庄严,毅然前往。

豆评上说此片不错,尤其是看了论坛里关于细节的讨论,这让我如临大敌——难道此片意识流如此严重,以至于很多人看不懂,所以开帖讨论?

像我这样的脑残、三俗症患者是不是看不明白?

结果,一目了然,哦耶,我变聪明了!

从整体上看,片子很简单,内容也非常清晰,前半截的拍摄手法非常招人喜欢,前后跳跃式的片段,第三人称的旁白、现状与监狱场景的串接,人物性格的反差对比,简明交代出入狱的原因、复仇行动的组织、复仇联盟的构建,现状的网织,毫不拖沓。

但是从白老师入场开始,片子变得有点繁琐,似乎为了交代得更明晰而刻意勾画,个别情节有雕琢用力的痕迹、有韩剧的啰嗦倾向,以至于大概1个小时20分钟的时候,我有点不耐烦,个人觉得这个片子如果能压缩到1个小时40分钟,可能会提高观赏度。

但是,好在导演以勾引心魄的片段,压倒了整体拖沓的缺点,适当弥补了缺憾。

不得不说,学哲学的导演有其优缺点。

这表现在:对一个事物多视角的引入和表达,增加了影片的丰富性,比如第三者旁白、金子的视角、女囚的视角。

但导演犹嫌不过瘾,又引入了鬼魂或幻象的视角。

以小男孩的幻想表达人物内心的折磨和赎罪过程是必要的,但过于频繁出现,甚至在珍妮睡觉的时候两次出现,有画蛇添足的意味,甚至有降低整个片子品质的嫌疑。

尤其是导演大量使用象征意义的意识流手法,比如白老师化身为狗的幻想,珍妮与金子相认时的旷野与天空云朵排字、金子在澳洲被珍妮用刀相迫时跪伏地上的姿势,金子给女巫喂饭时当场添加漂白水,以及白色代表的清白,飘雪的黑夜,红色的眼影等等,很能反映导演的哲学偏好。

此外,导演的哲学意味还表现在对人性的讽刺,比如,白老师餐桌XX,老婆还搂着桌上的碗筷防止落下,XX对话以及若无其事继续吃饭;家长的聚会,从观看绑架影片的咬牙切实,到个别人在行刑前的害怕、互相推卸责任,既懦弱真实又痛苦;从有人试图远离罪恶,到罪恶的群体行为吞噬个人意愿;从事后众人高唱生日快乐歌,庆祝自己从悲伤与复仇的重生、祝愿孩子往生,到全部关注赎金能否确定打回自己的账户,让人感叹,悲伤之上是金钱;以及从抓阄到纵贯全场的旁观,强制犯罪的金子是为了个体的复仇还是众人的复仇,让人无法言说。

但是,这种异常真实的反映,使本片超越了简单的犯罪片、惊悚片,深入到了轻微的反讽层面。

个人觉得导演的哲学意味,还表现在对片子的面面俱到上,基本上每个情节都照顾到了,这倒让我有点吃惊和赞叹。

这从金子出狱后的居所、工作、工具等就可以感觉出来——从同性恋的朋友那里弄来房子、从间谍那里弄来枪支的细节图、从换肾的莫逆之交那里找到打造枪支的人、从被迫口交的女囚那里打造枪支上的银色装饰、让被暴打的女囚成为布置的眼线、以及吃得死死的工作地老板教会金子做蛋糕的技艺,导演可是一点都没落下,想得相当周全;再如,复仇前被金子拒绝的清清白白的豆腐,到复仇后,拼命啃吃洁白的蛋糕,前后呼应,同时点出金子追求清白的十三年之路;最大的周全,我觉得还是表现在绑架男孩的幻想上。

绑架撕票的男孩时刻侵扰金子,让她备受愧疚的折磨,但这孩子的幻影并未因复仇成功而完全消失,因为杀人并未赎回金子的罪恶,身为一个胁从者,金子有自己无法推卸的责任,即便她有断指的诚意。

可以说,厕所抽烟孩子的幻想,是我最为欣赏的。

但是,面面俱到的背后就是百密一疏,说得越多,漏洞越多。

比如,牧师怎么突然变成了白老师的工具,即便为了教众敛财,基本的道德常识还是有的,这个被拉拢的过程缺乏铺垫。

再如,金子复仇的心理历程、复仇工具和复仇联盟相当紧密,但是复仇不是想象,这玩意是真刀实枪的上场杀人,一个女人的体力、智慧,精密的谋划与相关训练必不可少,这可不是捏着一条狗打一枪就OK的,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相当大的硬伤——金子如何预防白老师的反攻?

飘雪的夜,金子搂着自家姑娘走夜路,我在银屏下担心得七上八下:这要是半路窜出个强奸犯,金子如何反抗,或是当地治安很好?

当白老师派人杀金子,金子居然能反抗得了男人的迷药、不断与男人扭打,甚至成功,这个就有点胡闹了。

再如,白老师的影册上放满了金子的照片,这说明他对金子的复仇有相当的心里预期,那么他怎么能不知道自己的老婆是眼线?

还非要牧师先生拍下来?

以及他还敢吃自己老婆做的饭?

再如,侦探先生从一开始不相信金子是杀手,为什么会在还原犯罪现场的时候,帮助金子选择正确的枕头?

如果说他是为了满足金子入狱的愿望,难道此时不正代表他明白金子有不可言说的隐情?

如果他明白,又放弃后期的追查,为什么会在雪地里和一众警探发现雪地里孩子的遗体?

而且十三年后才发现遗体?

如果说是金子密告的话,但搜索到孩子遗体的时候,金子正在白老师家里搜影带。

这就说明白老师并未告诉金子所有的真相,否则金子不会翻个底朝天才从桌子底下找到影带。

所以基本可以推想,白老师当时并未告诉金子杀人藏尸的地址。

还有,警探为什么会突然成为胁从者,甚至杀人指导者?

因同情金子?

如果是同情,为何十三年不闻不问,未做追查?

因事情过于恶劣?

那他大可躲开,不必将自己牵涉进去,成为群体中的一者,而不是将罪恶引入深处。

以及,金子的渴求入狱,丝毫未给警探留下线索,到后面埋怨警探为什么不细查下去,从而可以拯救孩子们等。

总之,身为犯罪片所累,导演们总会偏好以种种故作玄虚,试图与剧情、与观众玩藏猫猫,从而提高片子的观赏性和悬疑度。

他们自得其乐,试图设计出种种巧妙,然后躲在不易察觉的角落里,在观众迷惑的时候突然跳出来得意的大喊,“你没有发现这一点吧,哈哈哈”。

结果却时不时被人发现,他跳出了的时候居然没穿内裤……当然,以上都是细节。

本片的最大缺点实际在于情节过于简单,片段化的丰富描述压倒了情节的构建。

这种手法会让观众在现场相当满足,因为它淋漓尽致,勾画丰富,极大地取悦观众的瞬时观感,但是在观影结束后,却觉得余味不足,经不起推敲和再现。

或者换个角度说,片段式狂欢是本片的特点和亮点。

我很难说清楚是导演热衷于驾驭形式,还是最终导演被形式给驾驭了。

如果说开头的片段式的情景交代,让大家赞叹于摄影手法与导演思路的话,那么中后阶段,尤其是仇杀盛宴,很清晰的可以看到导演迷失在细节放大上,这就好像看日本的鬼怪片,导演被吸去影片反噬了。

所以当很多人回味,包括我回味起来,能深刻记忆的是:前女巫浴池口交、金子给女巫喂饭时加漂白水、白老师餐桌XX、白老师暴揍绑着老婆后吃饭、众家长杀人争执、警探杀人指导、杀人过程、分吃血蛋糕等等。

这些场景如此深刻、如此细微,让人无法自拔。

它损伤了影片的整体性,又成就了影片的精彩性。

这样评说这部影片似有吹毛求疵之嫌,我废话那么多也似乎口水过多之嫌。

总体上说,整个影片还是很不错的,去看吧,保证让你很尽兴

 2 ) 华美的绝望

因为《JSA》,朴赞郁是我喜欢的韩国导演之一,但是他的复仇三部曲,我却一直未看,《老男孩》躺在柜子里已经成了老碟片了。

其实复仇的主题我还都能接受,快意恩仇的主题,黑色冷酷的动作,记得当年《KILL BILL》就看的我兴奋不已,可是不知为何朴赞郁这三部曲的前两部的血腥暴力和变态的标签让我有点抗拒,但这部《亲切的金子》复仇的主角是女性(李英爱),美丽的女性一旦和复仇相连,连血腥都变的分外妖冶和性感。

果然,金子没有让我失望,朴赞郁诡异的镜头语言,华美的构图和宗教一样的音乐把一个复仇的故事编织成一袭高贵的黑色天鹅绒锦袍,披在美艳的金子身上,而这袭袍子的衬里却是一个关于救赎的哲学命题。

朴赞郁永远是让人不知道他下一个镜头怎么表现,永远给人惊喜的导演,但是这部片子仍然有令我不太满意的地方,有些枝节太过繁复,这个复仇的锦袍装饰太多:金子在狱中靠亲切和奉献所编织的强大复仇网络,其实最有实际用处的只有一个,而这名狱友为她作出的牺牲和当年金子为她做的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他的狱友,都是帮金子把复仇变成有点宗教意味的神化过程的助手而已。

说起了宗教,学过哲学的朴赞郁完全是反宗教的,虽然他用的是有点宗教气氛的配乐。

所以在影片中有虚伪卑鄙的神甫,佛教经书里藏着手枪的制作图,但是在推翻所有宗教以后,金子纵然宛如女神,为自己为死去的孩子们彻底复仇,可是她却仍然没有得到救赎。

漫天大雪中,她把头埋在象征清白的豆腐里嚎啕,就算有个可爱的女儿为她清白的活下去,她的一生仍然无法安宁。

那些手刃仇人的父母们,是否真能平和如初。

复仇或许能让仇恨泯灭,可心灵终将残缺,既然没有任何出路,朴赞郁只能拿一场大雪作为结束。

这复仇是我看过所有有关复仇片子里拍得最让人绝望的,就算不能免俗的用一个孩子作为希望的代表,承担"live white"的梦想,可是,影片的黑色意味如同金子的红色眼影,触目惊心,挥之不去,李英爱的表演可圈可点,说实话,这种为了复仇隐忍13年的双面女性角色,渴望通过复仇来救赎却仍然无法解脱内心充满冲突的女性角色应该是所有女演员渴望得到的吧,男演员崔岷植是一老戏骨,这种表面温文的中年变态佬,他演起来毫不费力,驾轻就熟。

不过让我眼前亮了两次的是两个只有一个镜头的角色,一个是要绑架金子母女的歹徒竟然是东莫村里的表少尉,还有一个是长大后的宏穆,竟然是刘智泰(呵呵,还记得春逝么)。

这部影片里,惊艳的镜头比比皆是,特别是一排受害孩子的家人穿着雨衣坐在长凳上和金子在明灭的巷道里举着枪干掉了一个歹徒之后跟着又大步追赶另一个劫持她女儿的歹徒时的横移长镜头,据说〈老男孩〉里有个更漂亮的类似镜头,我想,过两天就看看吧。

 3 ) 《親切的金子》:復仇的眼淚

作為復仇三部曲的壓軸之作,《親切的金子》回歸到復仇的最根本命題:宗教。

這在《原罪犯》中避而不談的主題,在《親切的金子》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金子:如果我可以審判,甚至行刑……要處理宗教與復仇的關係,很容易會跌入善惡二元,或是原罪與救贖的俗套。

當然《親切的金子》沒有離開這些復仇的主題因子,但一出手,已經相當與眾不同。

金子一方面站在聖母的位置:她總是親切的,在充滿罪孽的監獄裡閃著金光;但另一方面她是一個復仇者,她絕不寬恕!

所以這個「親切的金子」一方面帶著微笑、一方面卻內藏殺機:既是聖母,又是巫婆。

更重要的是,金子充滿著魅惑:她是善良的──受到她的恩惠的人總會幫助她實行復仇大計;她是美麗的──紅色眼影、紅色的高跟鞋,一種非人性的直觀的美麗,直憾心扉,無從抗拒;她是親切的──因此她的槍會聽到心跳和近距離看到汗珠的滴下。

金子的多重性引申至宗教的層面,已經顛覆,甚至推翻了宗教的淨化功能:金子一開場便把牧師的豆腐掉在地上,後來牧師收了別人的錢……不單如此,導演把金子的角色推向更加徹底的角落。

她的復仇大計成功了,她可以審判,甚至行刑:她用槍射向白先生的腳,白先生再不能逃跑,上了刑場──顯示了金子有設置刑場的權力。

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金子站在宗教的位置?

在電影末段,金子利用錄像帶把真相帶到眾人的面前:她總知道所有的真相,而且不理會在場的探員(法律和理性規範失去了約束力)。

在整個復仇的處境中,金子處於一個最高的位置:她可以煽動眾受害者行刑,把行刑合法/合理化,行刑的時候,她只露出雙眼,冷眼旁觀。

行刑的門聲行刑一段,無疑是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

金子的親切發揮了最大的作用:整個審判和行刑的標準──她成為了道德價值的最高指揮,沒有人懷疑她的審判能力,只有服從。

要注意的是,這段審判要處理的不再是惡有惡報、以眼還眼等膚淺的倫理命題,而是復仇作為填補一個世界的缺口的同時,反過來把缺口更清晰地呈現出來。

這個世界的缺口正是災難:受害者目擊了自己的孩子死去。

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重新表述這恐怖並且致命的傷痛。

我們的直觀感受意識到這人生的大缺口、大深淵。

而理性(如法庭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去填補這個缺口。

於是宗教為代表的道德律令去介入,並且填補這個缺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一個做壞事的人理應得到懲罰!

懲罰的手段正是直接的復仇:親刃的快感與死亡並存。

只有復仇才能填補災難的深淵。

然而《親切的金子》的高明之處在於意識到:填補與暴露並生。

暴露了填補的不可能性之物是進出刑場的拉門聲。

眾受害者在等候行刑的時候,當門一打開,全都表現出恐懼的神情──行刑還是受刑?

在這特定的時刻,他們感到恐怖、復仇的冷意、他們猶疑……這些神情正暴露了行刑的漏洞:復仇,可以嗎?

有效嗎?

生日蛋糕:幻見的天使導演當然為這場復仇提供了答案。

災難沒有因為道德律令的介入而消失。

行刑之後,眾受害者彷似得到新生:他們分生日蛋糕、分甘同味了。

他們幻見天使在他們的頭上飛:善總在他們的身邊默默守護他們。

可是最後這群分甘同味的受害者,還是希望拿回贖款、還會問:下雪了,路會難走嗎?

然後便各自回到自己既有的生活裡去。

當金子抹去復仇的眼影,幻見受害的孩子,她不能說話,只能無力地看著他的消失:復仇,令她走進了人生的曠野。

復仇的眼淚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在她的小說《封鎖》裡曾有一段觸目驚心的比喻:「生命像聖經,從希伯來文翻譯成希臘文,從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從拉丁文譯成英文,從英文譯國語。

翠遠(小說中的女主角)讀它的時候,國語又在她的腦子裡譯成了上海話。

那未免有點隔膜。

」金子的女兒是金子施愛的對象。

她與女兒的關係正好是宗教與人的關係:溝通的隔膜、翻譯的距離。

女兒說的是英語,金子說的是韓語,她們的中介是字典。

這裡揭示了語言的局限性的同時,正表現了宗教/道德律令的無力: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她們「仰望」著上天掉下來的「白雪」──人總是在仰望,站在一個低的位置;而金子穿著「黑色」的衣服──世上沒有完人。

她始終沒有吃那白色的食物──但她總是渴望著。

金子掉下復仇的眼淚,正因她看到人世間一個不能填補的缺口,意識到生命裡深沉的絕望,同時為復仇三部曲劃上一個傷感的句號。

http://ericlwk.blogspot.com/

 4 ) 我还是不爱看韩国电影

我从来不喜欢韩国电影,就更不要说是要看了。

记得唯一看过的一部就是一部喜剧,吵吵闹闹的就结束了。

但是<亲切的金子>改变了这一个错误的观点,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

单单金子脸上红红的眼影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杀气。

但是影片的前半部分却有些让人感到纳闷。

‘传统’的一部韩式电影,徐而不急的叙事,让观众充满了期待,想要一探究竟金子是如何手刃仇人的。

但是剧情突然一转,一下子仇人就被抓到了,而且毫无还手之力。

让我不禁捏了一把汗,还有一个小时呢,这导演要如何继续剧情的发展呢?

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之前的担心纯属多余。

前面只是foreplay罢了,真正的高潮在‘群戏’。

看着一大群面露凶光的受害者家属,快感油然而生。

李英爱的演出绝对杰出,里面的杀手形象现在已经深入我心。

 5 ) 复仇与原罪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分别分析由朴赞旭导演的亲切的金子这部电影中存在的符号学与精神分析。

这是一部关于复仇的影片,其中牵涉了原罪的概念。

正如电影的海报,将复仇杀人者金子做成了无原罪的圣母的形象,体现了生命的一种矛盾。

金子的梦境可以用梦的解析来解释,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满足。

金子的梦正代表了她愿望的满足。

狗,本身的形象给人摇尾乞怜的印象,这条狗长着白老师的头,狗的身子,被绑在一个架子上,显然是代表着白老师在金子心中的印象,如同一条狗,是一种替代(displacement)。

而狗的叫声也很像白老师后来被绑在凳子上被金子用枪抵着头时发出的叫声,而事情发生的场景,在一片白色的雪地中,雪白表示纯洁,正如影片中几次提到的吃豆腐以及后面地道的白色的蛋糕,象征的没有罪恶。

后来白老师的血溅了一地,其实是代指了,如果杀死白,金子自己的纯洁也被玷污。

而悬崖的场景,是一种焦虑的表现,金子犯的罪是被迫产生的,悬崖是这种绝境的体验。

要在悬崖边杀死白,是金子给自己找的借口,她是被逼到了绝境才要杀死他的。

环境中的雷声也是一种惩罚的代表,就像白是遭到了上天的惩罚,金子穿着类似于制服的黑色衣服(也是她后来穿的)有一种权威和冷酷的象征。

金子认为自己是以一种执行者的身份杀死他。

片中的符号影片中出现了许多处较明显的符号。

红色的眼影。

金子从出狱后一直涂着红色的眼影,直到后来白老师被杀死,她才洗掉了那眼影。

红色表示血、仇恨、欲望,是金子自我提醒复仇的重要标记。

另一方面,涂上了红色眼影的金子,此时是将自己变成了复仇者的形象,正如某些部落在自己的脸上画上颜色,认为可以在战斗时变成英勇的战士。

同时也表现出金子内心并不想让自己沦为一个杀人者,而想将红色眼影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分开。

枪和法句经。

法轮经藏着韩国女间谍给金子的手枪图纸,法句经本身是关于如何自我解脱的学说。

而金子所作的复仇计划,也是一种希望自我解脱的行为。

将法句经与手枪联系起来,其实是暗喻了杀戮才可以自我解脱。

金子后来在枪上镶嵌上了他特别订制的银的头像,那个头像看起来像是某种女神的头像,金子说任何事情都要做得漂亮。

这更加表现了金子内心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死亡的执行者的潜意识。

而女神的另一个隐喻可以被看作原罪的象征,部分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人是有原罪和罪性的,原罪的存在将人类和上帝隔绝,使人类终生受苦,不得解脱。

教室。

白老师最后被受害儿童的家长们杀死在金子准备的废弃学校里,这个场景显然有着某种寓意。

家人坐在学生的桌子上,金子穿着之前提到的黑色制服以权威的身分站在讲台前,形成一种类似上课听书的格局。

于是,家人理所当然地对金子的煽动照单全收,竟然连「拿赎金去买游艇」这种低级谎言也没让人怀疑。

教室本来是一种纯洁的象征,而家人们却纷纷议论到底是将罪人处决,还是报警,警探的担保促使他们表露了人性的原始凶残。

最后一人一刀解决了罪人,而且过程病态地「理性」,甚至考虑到如何处理大量鲜血,他门做人也非常「实际」,杀人分钱,人性的邪恶面更见赤裸。

这再一次体现了原罪的概念,正如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我在影片里想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复仇是正当的吗?

’,另一个是‘复仇能让复仇者满足吗?

’我个人的结论当然是复仇并非必要,但是人类总有很多像复仇一样的欲望,虽然是没有意义的,但总能让你投入其中,不能自拔。

我想讨论人的这种偏执性。

”本片中还有很多别的符号,例如小男孩的玻璃球象征金子罪恶感的来源。

金子在监狱里病床上的被单与旁边的女人的被单一白一黑,上面都是心也象征了金子那种看似无罪的形象等等。

金子最后的幻觉。

杀死白教授后,金子在洗手间里洗去了红色的眼影,然后看到了被杀害的宏穆蹲在洗手间里抽烟。

这显然是金子的幻觉所致,幻觉是由一个人的潜意识产生的。

其中宏穆19岁的样子,其实是金子想象出来的,是多种角色叠加而成的意象因此与金子19岁的年轻情人十分相似,她认为19岁的男孩应该是那样子的抽着烟的。

而她本来欣喜的要开口对宏穆说她已经将包老师杀死的好消息,宏穆却忽然变成了19岁的模样,将金子以金子绑白老师的方式绑了起来,然后用怜悯并带有失望的眼神看着她离开了。

证明在复仇过后,她并没有真正的「赎罪」,面对她潜意识中的宏穆时,还是一个罪人,没有得到原谅,没有得到精神的解放。

她永远都会活在间接害死那个孩子的阴影当中。

电影至此触及了复仇故事的永恒主题——仇恨不会因某人死去而消亡,纵使金子在落幕前一头塞进纯洁白净的蛋糕中,复仇的罪咎感并没有因此结束。

 6 ) 《亲切的金子》在底线处崩溃

题记:私刑的可怕在于它妄想成为上帝――――卡夫卡·陆KavkaLu[img]http://agitpop.canalblog.com/images/t-sympathylady.jpg[/img]倘若有人问我此片一字的感受,我只有一字:恶否极泰来,不然,任何的等待都是定时炸弹。

仇恨对于寻常人而言必须过了心理的坎,那和律法无关,良知的太平上心灵才是砝码。

也许这样的电影应该和911联系在一起,就如那日陆蓉之关于911和行为艺术的话,当跨越极限的血腥我们才会回归质朴的美丽,就像清白的豆腐,让心清醒、纯净。

平心而论韩国的电影往往会借鉴一些名片,《The Shawshank》是一次磨炼意志的逃离的话,本片无意更有着思想上的复杂演算。

影片开头的血红和落下的泪,在死亡为标志的清算面前,时间很轻。

如果没有邪恶,是否就不再有天使的可能,固守中庸,才是平和。

圣诞前夕的出狱,火车站的风景画,一块期待救赎的豆腐和圣诞老人们仍在地上的纸杯,形象的背后才是真实。

金子来了,夏装的她在冬日的雪飘里,带上的墨镜,天地不再有本来的色彩,在心愿没有完成前,一切只是隐忍者的意志。

因为绑架杀人罪判了13年的金子在所有人面前谦卑而善良,那被导演赋予的“圣人光环”却流露出隔世的冰寒,在任何条件下,人是否有处死同类的权柄,恶人的惩罚该有人完成吗?

我始终认定监狱的存在只能压服肉体,在此后的被释放里邪灵附生,心念的善意才是生路的解脱之路,路途之人谁又不负载着利益和得失的桎梏。

人活在前辈的宿命里,所有的未来在境遇里写就,无所谓什么,只有不知所措的发生,将命运的算珠拨弄,抑或是那颗偶然滚动的弹珠决定了一生一世的机缘。

金子的命运怪谁?

当她在宏穆父母剁指的时候,她了断是往昔,所有的罪孽从来不是罪孽的本身,只有完全割断昨天你才有足够的勇气去逼迫未来,目的没有低贱和高贵之说,它只是个体延续生命的方式。

这个极端的举动里包含着佛家的真谛,当她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完成一个想法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冰凉的雪地上,面对杀戮成功的微笑在祈祷的梦幻里完成。

这是必须注意到的一场戏,救赎的可能性在红烛的光耀里终结,白色不再是纯洁的象征,此刻,它将在你的心灵上成为巨大的裹尸布,在一次次仇恨的焰火里为自己解脱冤仇。

13年,对于一个人而言足以成为白痴或者是钢铁般的坚强,那狱中的漂白水不仅消化了一个胖女人,而且除却了金子的软弱和焦虑,她就像那柄上膛的枪,唯有一念。

我不看韩剧,所以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然而,这个女子真的漂亮。

漂亮在一个可以演算成金钱的社会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在她的大眼睛,你看到的是冰凉。

所有的女犯背后都会有着和爱有关的故事,执着或者遗弃,这就是女性世界的无奈,当抢劫成为夫妻双档,我们是否会羡慕他们的生死相依?!

这个来自《低级小说》的段落,它在这里出现,可是,如果它出现在中国电影里,我们是否会说它的剽窃,中国影评人和观众的吐沫让中国电影变得臭不可闻。

一个人可以为别人捐肾的人必定有着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二床布满心型图案的毯子连接了两个女人的情意。

这部电影是反对世俗宗教的,从十字架的无用到《法句经》背后的枪械制造图,导演充满了反讽。

同样,作为世俗架构的警察局,导演也是毫不留情,这部电影不仅在光影上精雕细凿,而且,细节上也精心推敲。

串供时警长对于金子的提示以及勘查记录的告知,作为证物的玻璃球打散了心灵对于法律威严的全部信赖。

我虽然感到了恶的弥漫,不过我理解导演的用意,宗教和法律的虚设将生命沉落到虚无主义的泥潭,活着,什么可能是我们精神的依靠(此段读解谢谢ANNA的看片用心。

)。

被发行量控制神经的媒体,他们代表着正义,还是民众窥视欲望的体现者?

在引导上媒体是否利用民众的好奇心来达到正义背后的经济目的。

金子回望警长的眼神封住了人言所有的花招。

在这部电影里,所有和人关联的架构都是一种恶,毒辣的英语老师(为什么是教小孩的英语老师,值得深思!

),吃人肉的恶婆娘,将刀搁在脖子上的女儿…韩国电影和它的民族一样,坚硬如冰。

这部电影里的演员十分投入,我特别欣赏那个胖妇的表演,很敬业。

作为主角的一个复仇的故事需要自己去看,信任和绝望之颠的人类是否只能选择私刑,作为执法的忏悔是否可以越过法律的底线,电影的痛快淋漓后是世纪的迷茫。

作为商业电影,我赞赏导演在处理细节上的用心,从手机的吊坠到复仇步骤的设计都有惊悚片该有的悬念。

倘若金子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心理公道,那么,白老师绑架的目的只是为了买游艇,那些孩子的死亡和金子试枪的小狗是一样的简单。

生命处于荒谬的时代,一切的荒谬必然发生,这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虽然,让人看了不舒服,那漫长的杀人过程里,容洙祖母的剪子让我特别忧心。

他们满足了,他们确实满足了,那根擦燃的火柴带着大卫·林奇式的影像,这些共谋的人,他们真的心安理得吗?

我怀疑!

还是回来最初,回到陆蓉之那天说得911,我认为,当我们学不会宽恕,那么残忍和死亡就是人间的常态,私刑的继续将是丛林的再现。

我想起一部香港电影,《等候董建华》发落,没有心胸的民族,无论它选择了怎样的当下,它依旧做在火药桶上。

【附录:anna写的笔记,谢谢她的读解】宝贝者者马马 22:22:51 金子对她的女儿珍妮说过:“我罪孽深重,不值得有你这样的好女儿,你无罪,却得不到妈妈的照顾,那也是我的惩罚吧,留心听着,人谁无过,但犯了罪的人都需要赎罪,赎罪,明白吗?

赎罪补偿。

对了,犯罪便得赎罪,大罪大赎罪,小罪小赎罪,懂吗?

在我看来,由于抛弃这个孩子是不得以为之,故可为小罪,区区的三句对不起就使得她得女儿原谅了,即为:小罪小赎罪。

对于对宏穆得死而言,无疑是大罪,故以13年得代价为之赎罪,可谓大罪大赎罪。

宝贝者者马马 22:24:49 宏穆在堵上她得嘴后,露出得表情,应该是宽容得笑 宝贝者者马马 22:25:41 罪孽已恕。

擦去红色得眼盖膏。

重新开始新的生活2006-01-09 22:29:17 宝贝者者马马 就像最后一幕,在雪地中所言。

be white ,live white.要像她手中雪白得蛋糕一样生活~~~【附录:影片资料】《亲切的金子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韩国2005编导: 朴赞郁 主演 李英爱、崔民植、宋康昊、、刘智泰片长:112分钟定级:18奖项:2005韩国第26届“青龙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2005年第62界威尼斯电影节幼狮奖(Young Lion Award)、最佳创意奖(Best Innovated Award)及未来电影奖(Cinema of the Future)、2005年西班牙Sitges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个人评价:艺术性7.5,欣赏性9(洁癖者、心理脆弱以及爱宠物者建议不看)2006年1月11日 星期三 上午1时41分 云间 寒鸦精舍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约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7 ) “灰”—— 《亲切的金子》影评

《亲切的金子》影评韩国电影总是透着浓浓的名族情怀,也正是这种名族的,精神的造就了韩国电影如今的地位。

强烈的存在感,以及它的独特性。

导演们总是习惯借那些阴暗的,冰冷的故事向人们揭露或是控诉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不满,人们的心灵是如何被摧残……影片往往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供人讨论的点也有很多。

他们要做的,只是把他们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完整的融入到他们的故事中,一一记录在镜头里,然后,以一种连贯的,华美的姿态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部影片有着诡异而精致的片头,带刺的藤蔓猛烈的生长,从心口一直蔓延到覆在胸前的手上,缠绕、繁衍,开出血红妖艳的玫瑰,直到涌出一股血来。

藤蔓继续蔓延,根枝深深嵌进手掌里,生命线里。

同时出现的是做蛋糕的过程,揉按,碾压,翻打。

枝条随着奶油一圈圈缠绕在手指上。

水珠从刀口滑落,一块蛋糕被切开。

血滴从刀尖滑落,一摊血溅开。

一片血色晕染开来,鲜红的酱汁被浇在蛋糕上缓缓流向深处。

藤蔓上的叶子幻化出一只眼睛,涂着鲜红眼影的眼睛,一滴泪滑落。

极强的隐喻,整个故事几乎都被囊括在了这个短小精悍的片头中。

主人公金子的复仇计划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她说过,这是个从十七年前开始,蓄谋以久的计划。

所以,仇恨的种子,从那时就已经种下了,随着时间,慢慢的生根发芽,直到出狱的那一刻,才真正爆发。

多年的隐忍喷涌而出,这种仇恨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渗进了生命,注定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片中那个面包师,他惊叹于金子用劣等的材料做出最美味的蛋糕。

正如金子的复仇行动,由狱友制作的枪,饰品装饰,寒酸的执行团队与装备,所有的一切都看似粗制滥造,却又完美无缺的难以想象。

在影片中,做蛋糕这个意象,代表的是整个复仇行动的过程,金子曾卖给警察一个蛋糕,表示的是她把整个复仇行动推向警察。

正如影片所展现的,警察也参与到复仇计划当中。

片头中最后那鲜红流动的酱汁,同样也暗示了故事的结局。

再一次出现蛋糕的一幕,是复仇成功之后,大伙儿一块儿吃蛋糕庆祝。

复仇完成,蛋糕也完成,把蛋糕吃掉,这样就重生了?!!!

是吗?

难道这样就能重获新生了吗?

一切就会回到原点吗?

不会!

那血液流进的是金子的骨骼,紧紧与骨髓相融,血红的印迹深深的被烙印在了心里,泪水无法洗刷,永远都无法释怀。

影片中的转场想不到的细致,N多的脸部特写和大肆运用的旁白与独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观众会随着金子愤怒,抓狂,金子泄愤时的快感,融入故事之中,而不是置身事外,感慨怜悯着别人的命运。

没有时代感的,就像是发生在身边,那种真实,令人不禁怀疑起这个世界。

片中的旁白向观众客观的讲述了金子复仇的前后经历,一个大故事。

而故事的内容,却是由片中不同人物的内心独白组成。

多个小故事,相同的目的,不同的视角。

向观众道出了整件事情的原委,丰富又真实,复杂又深刻。

片中音乐用的很少,却很应景。

在金子向蛋糕男,倾诉自己被人威胁替人顶罪的经历时,表情是那么的没有波澜,淡定的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

可是,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一颗躁动的心。

那几尽哀号的,哭诉的配乐暴露了一切,不禁想问,那究竟是一颗怎样的心?

怎么就那么隐忍?

我们留意片中的情节。

开导狱友;捐肾;照顾痴呆老人;出狱前诚挚的演讲;替老师顶罪护女。

很明显,导演向我们塑造的是一个美好善良的角色,可正是这样一个善良的,亲切的,如她的名字一般,像“金子”一样闪闪发亮的女人。

却同样拥有着“金子”的邪恶面。

为达成目的的不择手段,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

对大家所谓的亲切与帮助实际上是为了笼络人心,为复仇而作的准备。

积极帮助狱友,甚至是捐肾,其实是为了争取早日出狱。

就连照顾痴呆老人都是有目的的。

令人惊讶的是,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为了继承“巫婆”这个名号,为了得到不被拒绝的权利,居然把真正的巫婆给杀了。

而在此之前,“巫婆”对金子一直是万般宠爱,掏心掏肺。

直到死之前,最后一秒之前,始终都是把她当作最亲的人。

异常少见的温柔,出现在那个弑夫食肉的“狱霸”脸上,而决然凛冽的奸诈凶狠却出现在这个温柔亲切的人眼里。

不可思议,令人困惑,到底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究竟好人与坏人该如何界定?

为什么人性总是如此矛盾。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抹笑容。

是金子把真正的凶手公布于受害孩子的父母面前,父母知晓真相,痛哭流涕的那一瞬间,金子的微笑。

胜利者的表情。

完全没有一丝感情,在一位家长心脏病突发倒下后,毫不停歇,冷漠的继续播放着下一条罪证。

她急于澄清自己的清白,她痛恨,想要报复那个抓她顶罪的恶棍老师。

那些孩子,只不过是她为自己的报复,找到的一个完美漂亮的借口。

多么正义,多么无私。

公报私仇而已。

而那些正义的见证者们,被作为复仇工具的家长们此时正担心的,居然是未来是不是会有人告发他们的复仇行为,多么耐人寻味的安排,杀子之仇,大仇未报,最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安危,无论如何,人类终究还是自私的吧!

复仇成功之后,那张写着自己银行帐号的纸条,再一次将人类的丑陋暴露了个完全。

极具讽刺意味的,这一张张丑恶的嘴脸,被永恒的定格在了那张为了防止泄密,保障安全的照片当中。

影片中,警察教家长如何使用刀伤害被复仇人这颇具意味的一幕,是导演给予法律体质的一记响亮耳光。

法律是多么不可靠,以至于连一个警察都会选择将罪犯动以私刑,而不是用法律武器对其加以惩处。

可见人民对法律的极度不信任。

法律的不严肃,给社会带来的潜在威胁是巨大的,警察当年明明就发现了问题,明明有足够的证据怀疑凶手的真实性,可他却没有继续深究。

如此不负责任的办案,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

好人被冤枉,坏人被放任,惨案接连不断的发生。

看似是大快人心的犯罪片,实际上是对社会体质的深刻反思。

曾经听到过一个韩国人对韩国法律表示出的不满。

他认为“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韩国没有死刑,难以想象,若干年后,自己也许和一个与自己有着杀子之仇杀人犯坐在同一家餐馆吃饭是什么感觉。

在中国,杀人是要判处死刑的,这不仅是对逝去生命的尊重,也是法律严正的体现。

法律的仁慈净化不了向变态老师这样的罪犯,而太严厉,似乎又对金子这一群,想要改过自新,或者根本就是有难言之隐的犯人不够公平。

怎么做都不能完美,怎么做都不能两全。

人们都说,被关在监狱里的都是罪人,可是在影片中,金子的狱友,巫婆,她们不同于常人的是随心所欲,是敢做敢当,是洒脱,是真实。

而监狱外那些所谓的好人,又是些什么人。

衣冠堂堂的老师?

义愤填膺的家长?

又或者亲切可人的金子?

监狱和牢笼隔开的究竟又是什么呢?

坏人不坏,好人不好。

金子的经历是一种展示,也是一则启示,更是一钟警告。

金子最后的行为,已不是纯粹的报复,在那一刻,金子才真正意义上成为罪人,即便那人死有应得……金子把浓浓的眼影擦去,却再也擦不去那轻浮于心头的罪恶感。

人生无法重复,一旦沾染上污点,将会一辈子背负沉重。

被仇恨利用,然后利用别人,是金子今后无法摆脱的梦魇。

“利用别人达成自己的愿望,永远都得不到救赎”“要雪白雪白的存活”

 8 ) 不想起标题请看文章吧

新千年的韩国出现了一批复仇电影,它们不同于美国那些具有后现代解构姿态或者是欲望的能指在其间无限播撒的影像。

《燃烧》、《寄生虫》、《追击者》这些电影都是国家机器日渐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表现,基于中韩意识形态政策的差异,韩国影人可以在影像与文本间肆意挥洒他们的社会学观察。

这一类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大多以弱势者的复返为情节,不能被现存秩序所表征的能量从阶级与身份中源源不断地涌现。

相较其他现实主义风格导演,朴赞郁是个例外,他的复仇影片除了对女性境遇的关怀,便只有普世性的负罪感与空无感了,甚至后者的能量一度在影片中压过前者,更不用提他影片中纷繁复杂的符号和技法,这个家伙简直就是高级影迷+私货之王,在同代人中朴赞郁的电影是更为抽象、重形式、形而上的。

按照历时时间来看,朴赞郁是希区柯克+昆汀的结合体,前者同样喜欢用光怪陆离的故事为形式去探究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机器及现代社会的欲望旋涡,而后者则是嬉皮导演,热爱荒诞不经的解构与拼贴。

但如果你认可“暴力美学”背后应该具有除了解构这一疯狂行径之外更为强力的普世哲思价值的话,那么昆汀的电影从某种程度上只能算是“暴力学”的代表,不是不够严肃,是不够悲悯。

好的电影就应该有神来之笔,最好是作为能够瓦解掉价值的高屋建瓴的存在。

失足少女和变态大叔的故事在日韩影史中屡见不鲜,这是一种社会权力的直接表征。

然而就在影片中所有的受害者家属对犯下多起凶案的凶手进行审判时,他突然说了一句:“太太,这个世上没有完人”。

我们至少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一句毁灭性的话语,首先,凶手必然是在逃避审判的,一句不经意的推卸责任所暴露出来的是东亚父权制长期以来连理的权力压迫,女性甚至说普通人置身于这个大染缸之内必然是悲哀的(享受权力者不论)。

其次,一个戕害数孩童的凶手,却声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些进行审判、曾是受害者、如今却沦为了杀人犯的普通人,也变得面目可憎,在此所体现的是加倍的复仇,悲剧的倍增,复仇的负面威力完全覆盖了日常道德伦理评判。

在所有元素的堆砌下,整部电影慢慢变得失控,后一个主题便慢慢浮现了出来。

朴赞郁介乎天地间的悲悯心就是基于后一主题(对复仇的探究)中得出的,一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悲怆(下文谈及)。

虽然他很喜欢引用基督、佛教的元素,但这两者的表征无疑只是止于商业元素运用与对社会现实的部分表征,贪婪、为金钱出卖他人的基督徒和杀人入狱老死的佛教徒。

《老男孩》和《亲切的金子》都是关于复仇的悲剧性轮回故事,它们很忠实地沿袭了基督教《旧约》乃至是世俗道德都十足认可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原则。

结尾处,朴赞郁让复仇的主角们置身于一片雪地之上,(在《金子》中更是让复仇女主拥抱唯一无罪的女儿以表救赎)在忘却与“愧罪”之中继续生活下去。

雪地就是一片拉康意义上的实在界,它昭示着“空无”,但是空无在这里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上一个已然消失之物留下来的亟待被填满的空缺位置,毕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自然界没有什么会是消失的,任何事物都会转变成下一事物,没有什么地方是“无”的,它总是被不同的东西所填充。

仇恨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异质物,它能够清除我们心中所有美好事物的价值,让我们置身于一片“空无”之上,复仇的历程就启动于空无之上,这是一种没有退路的启动,可以像《老男孩》中的男主一样选择遗忘(在空无上停留),也可以像金子一样复仇(在空无上填充),但是仇恨本身被制造出来之后,就不可能再回返到之前的境遇。

正如实在界总是持存,但它只会以表征失败、创伤再现的形式反身地表现出来,一旦呈现便是不可撤销。

《老男孩》的复仇男主崔岷植,在影片中兼顾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双重身份,而在《亲切的金子》中,他摇身一变又成了“绝对的恶”,这种戏里戏外的有心设计的巧合背后昭示的是不可轻视的、宛若古希腊命运悲剧般沉重的现实之痛。

看朴赞郁的电影,你能从他眼花缭乱的技艺中拾取多少快感,就能在暗流涌动的影像压抑之下吸收多少的痛苦与悲怆(如果你愿意去看的话)。

 9 ) 贴一个我觉得真相的短评。

30金子帮白杀过个5岁男孩(原因1有人看见金子带小孩进了浴室2最后家长问金子他存那么多钱干什么?

金子说他想买帆船。

说明子跟他很亲密很了解。

还有很多证据不再多说)虽然是帮,但是杀5岁小孩的金子。

(原因金子片头的内心的忏悔,你相信我内心有天使吗?

如果有天使我怎么会做出这么邪恶的事。

还有去死者家里剁手指,精神肉体双重赎罪。

后面还有证据,请继续)可能是受到白的威胁,这个不重要。

金子为什么要复仇?

1被迫杀人住13年牢,主犯逍遥法外,心里不平衡。

2金子深信有了罪恶就得赎罪,大罪大赎,小罪小赎。

内心的天使要听我召唤才会显现!!!

内心的天使要听我召唤才会显现!!!

也可以说杀白是帮白自己赎罪。

(原因 要复仇为什么不直接杀掉白?

还设下陷阱让死者家属参与“处决”?

你们面前有2条路一条是交个警察另一条是自己处决,很明显的陷阱)这样做还有1个好处。

就是既达到目的,又不用继续再坐牢。

监狱里那些女犯被巫婆欺压的情结,说明那不是好地方,金子虽然有好人缘,但也绝对不想回去。

他的好人缘,是为以后收买人心复仇准备的。

再说下最后的出现的5岁小男孩魂魄,中间有个画面是小男孩在金子家玩波子。

说明对金子阴魂不散。

最后魂魄又出现再厕所,金子想说话,口被堵住了。

很多人说那是小男孩原谅金子了。

其实不然,大家想想导演要是安排原谅会用口枷堵住金子嘴???

玩sm的朋友应该知道口枷是干什么用的,是惩罚犯人用的。

会用这样的方式原谅吗?

再看,细心的朋友记不记得有这么一个画面,白想说话被金子用口塞堵住了嘴。

(插下,堵白的口塞和堵金子的虽然不一样,但很相似)受害人不想再听犯人过多的解释,同样,小男孩也不想再听金子过多的解释和忏悔了。

金子为什么有白的银行账号和密码呢?

强迫白交代的?

我感觉不像。

1金子不是为钱,所以也没必要索要账号密码。

2白被绑架一句求饶的话都没说过,可能是知道自己要挂了,多说无益了。

所以我觉得白不可能被强迫交代。

最后金子脸贴蛋糕,他对女儿说要女儿洁白,女儿对他说也要洁白,然后女儿伸手让她舔手指上的蛋糕。

金子没舔,他依然认为自己不再洁白,而且还有很深的罪恶,所以最好脸贴上了蛋糕。

想用蛋糕的洁白,洗去自己身体心灵的罪恶。

片中插了段 18岁的金子 ,很浪荡随意,有一段自言自语的话,大概内容是:“老师我怀孕了,想住到你家,我男朋友还小不能住他家。

白的钱真的是要买帆船吗????????????

仔细想想导演安排的每一个情结,他会继续颠覆你们的观点。

 10 ) 又见李英爱

  李英爱似乎从未让我们失望,真的.第一次看她表演,是那部火到不行的<<大长今>>,三十多岁的女人还能绽放十六岁的笑容,甜而不腻,清新而不做作,不愧为氧气美女.再次见她,她已化身成<<共同警戒区>>中的亚裔女警官,英姿飒爽,刚毅中透出丝丝柔情,让人眼前一亮.<<春逝>>中的电台女DJ,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一种绵软中带有固执的气息,犹如风吹过竹林一般.  又见李英爱,她已变成了复仇女神.天使的面庞,血红的眼影,都不重要,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英爱仇恨中交织着善良的眼神,重要的是李英爱哭泣时缓缓深入的表情.最重要的是李英爱演了金子.  李英爱演金子,演少女时期多少有点力不从心,稍稍有些过于沉稳的趋势.但是对于狱中生活的表演真是精彩,当她端着食物微笑,当她拿着肥皂微笑,当她向狱友微笑,我简直要喊出声:她怎么可以这样笑!

温暖,亲切,美丽,我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描绘她的笑容.这样的笑容打动狱警,打动狱友,也打动观众.我不得不承认李英爱的确有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至少她深深打动我,让我相信她就是那个亲切的金子.对于出狱后的金子的表演更显功力.当我看见近乎素颜的李英爱流下苦涩的泪滴,有被震撼的感觉,除去修饰,除去伪装,回归人的本性,探究深层的精神世界再用表演再现,她做到了.  她做到了,所以我们爱金子,爱她的善良亲切,爱她爱自己的女儿.她做到了,所以我们包容金子的过错,包容仇恨.她做到了,所以金子内心的伤痛,我们也感觉得到.  又见李英爱,亲切的李英爱.  

《亲切的金子》短评

这一部有一些日式电影的风格了,但是仍然没有超越第一部。

9分钟前
  • H.K.X.L
  • 很差

三部曲里还是喜欢老男孩。不过这种电影太阴暗了,看的过程总有一种想吐的感觉。

13分钟前
  • 林克时间
  • 较差

一贯黑暗复仇自我救赎的韩国片。

18分钟前
  • 瓜爺
  • 推荐

复仇三部曲中最造作的一部。

21分钟前
  • blb
  • 还行

比起老男孩还是差的太远了啊。。。

25分钟前
  • The_Carrot
  • 还行

做作 混乱

30分钟前
  • indieinside
  • 较差

韩国复仇类电影看得太多了 太腻了 太假了 太悚然无味了

35分钟前
  • 刘善甫
  • 还行

复仇的快感,为何这么被我们所欣赏?

38分钟前
  • 一片云
  • 力荐

还记得最后一个场景,雪花飘舞,金子跟女儿的对话:‘’要过的洁白。”

43分钟前
  • godzilla
  • 还行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原本以为会看的很过瘾,结果发现视觉冲击力并不强。崔大叔戏份不多还死得这么惨。。。

45分钟前
  • coco果果
  • 还行

对电影来说,“无来由的变态”这种角色,大致相当于古代戏剧里的降神装置,除了显露作者的无能和猥琐之外没有任何意义。《我要复仇》和《共同警备区》里没有什么变态人物,却格外走向了暴烈、绝异的叙事风格,这两部片也因此成为朴赞郁少数能看的作品。勉强为李英爱加一星。

47分钟前
  • 之神
  • 还行

我就爱红色眼影的复仇女神

50分钟前
  • 七宝
  • 力荐

这种公认好片俺居然没感觉

52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典型的追加拍摄,依靠前作的名气,找个你请我愿的靓妞,拿个模式熟络的本子,追加一部,极大化利用这一系列的人气,还赚个“三部曲”,“史诗片”什么的名头,名导不都这么干么?

55分钟前
  • aphrodite
  • 很差

复仇~

60分钟前
  • 耳光大人
  • 还行

重复的命题 不同的诠释

1小时前
  • 异世绿
  • 推荐

节奏拖沓,角色无趣,挺无聊的。

1小时前
  • ZeonGin Sou
  • 较差

无感的公认好片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貌似老男孩属于三部曲中最好的

1小时前
  • 火山君
  • 还行

韩国人一贯的唯美主义,暴力美学

1小时前
  • 小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