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无意中看到《亮剑》这部电视,刚看第一眼就被里面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住了,虽然多多少少与自己军事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有关,但无疑其情节吸引了很多人,就连我研究生考试的作文也是写的和这个电视相关的内容。
单从我个人粗浅的军事知识来看,其中不少情节是值得回味和推敲的。
其中很多情节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学术的价值。
镜头一、苍云岭之战李云龙率部出击五百米,掩护一门迫击炮,炮手王承柱第一炮打歪了,李云龙骂他不准,其实这是另有隐情的,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讲,炮兵射击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校射,第一炮通常就只起一个校准目标的作用,估计一个实际的距离和其它因素如风速的影响。
第二炮和第三炮才是关键的,从这点来讲,这个情节是有科学根据的,并不只是为了调大家的味口,使情节更曲折一点。
镜头二、李家坡之战 李云龙领命全歼山崎大队,当战壕挖好后,我方通过喊话来劝降,这个在赵刚看来有些幼稚的行动其实包含着重要的作用,其实这是整个围歼作战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想想 山崎大队长也是军校毕业,不可能不明白李云龙在干什么,虽然曾经两次想阻止李云龙部的土工作业失败,很难保证其想不出其它的方法来,正是李云龙采用的这种心理战的方式,暂时的剥夺了山崎思考的时间,使其不能集中精力来对付李云部挖战壕的行动,这对山崎来讲是很致命的,使他直到看到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时才发现了李云龙的真正企图,一切却都已经晚了,那个喊话的士兵应该被记一个大功才对。
这个战术在平常生活中也是很有用的,两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在角逐的时候,谁想取胜都很困难,这时就可采用李云龙的这一招,关键时刻主动通过一些手段来影响或迟滞对方的思考,往往是在与高手竞争中取胜的手段。
镜头三、突袭日本军官团 李云龙部埋伏的位置很有讲究,正好是顺着阳光的方向,这个极有利的位置,也造就其投弹组在靠近敌方车队时无法被有效发现的结果(敌方逆光无法有效的发现我方的投弹组),造成了一定的战术实然性,这种借助天时的战法,在以前拍摄的只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相关片子中是很难看到的。
山本特攻队的骄兵之败。
山本将那个时代还非常时髦的特攻战术带到了华北战场,其实只成功使用了一次,其余的几次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他的失败以致于损命疆场。
山本首次运用特攻战术,夜袭八路军总部,要不是因为孔捷突然换防,恐怕偷袭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就算是不成功也取得了200比0的骄人战绩。
然而以下的几次运用特攻部队的选用却都以失败告终,深究其原因,其实又回到了中国那句古话上--骄兵必败。
为了给华北军官团表演战法,他竞在白天使用他的特种部队,这是违反常规的战术,幸亏碰上了赵刚这个软脚虾,才让他差点成功,要是碰上李云龙防守那段山涯,估计他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估计李云龙也会像楚云飞那样,一顿手榴弹让山本特攻队找不到北的。
山本奇袭赵家峪,本来计划的非常完美,但临行前的一句话却注定他必败的命运。
他们所要追逐的不是一只小鹿,而是一只狡猾的恶狼,拿追小鹿的心情去追狼,结果可想而知。
上述镜头中所表现出的细节是以前拍的战争片所无法比拟的,这部片子,不仅歌颂了个人英雄主义,其中闪烁着的思想光芒也同样令人百看不厌,我就从中悟出一条管理的道理,并且屡试不爽,那就是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如何才能具有像李云龙那样的强大的领导力?
并且拥有桀骜不逊、有着极强战斗力的士兵呢?
其实对一个战斗团队来讲,最主要的是士气,而这种士气从哪来?
我个人感觉就来自于屡克强敌的骄人战绩。
一个非常普通的士兵,只要一来到这个团队,听着战友们说着这个团队所具有的战绩,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变成一条战狼,这是我们身处和平年代的人根本所无法体会到的一种东西。
这点恐怕连楚云飞都没能搞明白,他自持装备好,供应足,还瞧不起李云龙的部队,其实他的部队很缺李云部的这种士气和信心,才会一不留神有叛变的情况发生。
他自己还不是很明白个中的道理。
由上抽象到管理学上来看,就是:如果要维护好一个研发团队的士气和团结,其实最重要的是“胜利”,既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原来所设定的目标,这比什么奖励都更能刺激一个团队的斗志。
如果没有了这个东西,只是一味的去追求一些繁文缛节的规定和措施,结果往往回事得其反。
这两天,萌主心里有点方。
原因很简单,一直逛的B站,看不到《亮剑》了。
现在去搜B站,零零碎碎还散着些李团长的段子,那些个意大利炮轰出来的弹幕依然骂骂咧咧的高潮迭起,但李云龙纵横晋西北30集的英姿,已然被彻底抹去——
李团长离开的第N天,想他。
国产神剧杠把子,开天辟地李云龙2005年9月12日,央视一套吹起了一股晋西北的风沙味儿,这满口子的“他娘的“、”老子“直勾勾骚着观众的痒点:欲罢不能。
是的,这天起,李云龙开始了霸占中国电视荧屏长达14年的《亮剑》时代。
也是从这天起,国产抗日剧的主角们齐刷刷点亮了嘴炮技能,似乎不骂人不能显示其勇猛、不蛮横不能表现其刚毅。
说起来,老李这一路,走的相当不容易。
往前数,咱老李这种蛮横的台词表现力,是要往黄世仁、南霸天身上靠的,根本轮不到他当主角,具体请参照陈佩斯老师的父亲陈强先生的表演。
而主角们,通常不是朱时茂这种浓眉大眼的伟正光俊俏小生,就是像《小兵张嘎》里罗叔那种潇洒倜傥的体面人。
直到李云龙,这么翻天覆地一闹腾,把晋西北的土味儿骂娘通过央视的官方大喇叭这么一广播,得,全中国都知道了这么一号人物。
再往后,国产抗日神剧的人物塑造大体就都跳不出《亮剑》的窠臼了。
但实话说,能学得到老李功力的,这么多年来,还真就没几个。
老李不是虚构人物,他的原型为高级将领王近山,在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军区某海防军军长,组建了中国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梁山分队。
他还有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王疯子“。
那是他当连长时,在跟敌人的白刃战中,抱着敌人滚下山崖用命挣回来的。
但真正让他在年轻人群体中活成精神图腾的,还要数那句振聋发聩的“二营长,你他X的意大利炮呢?
“一句骂娘话,吼醒多少装睡人。
社畜们被工作和生活反复锤过的精神在短暂的一吼中,得到了死鱼打挺般的短暂续命。
但对老李来说,他可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咱是大老粗“一句话就能堵死道貌岸然者的悠悠众口。
更何况,他的骂娘,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
另类语言艺术家,男女通吃freestyle首先就是振奋士气。
别的不说,在面对坂田联队时,就连一向勇猛的张大喵就有点儿发怵,更别提其他战士了。
李团长当机立断,一句“什么他X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立马为全体战士打满了2000000000CC的鸡血。
二话不说,上刺刀,就是干!
其次是联络战友感情。
说联络战友感情,还是太过生疏,我们换一个词儿,叫他培养革命情谊。
要说这一点,咱老李真是个语言艺术家,简直到了能男女通杀的地步。
对男人,这里不得不提一嘴李云龙battle赵刚&孔捷一役。
那次独立团被七七二团的程瞎子抢了主攻,喷子老李性感在线,现场无死角开喷。
先是用气势压倒赵孔二人,接着又讽刺赵刚这个文化人争不到主攻没出息。
在俩人联手反攻时,又是一招“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臂”,抓住孔捷没文化的弱点一顿猛怼:“嘿嘿,两个人穿上一条裤子了,你猪鼻子插大葱装什么象啊你,人家老赵好歹是个知识分子,你是什么?
你斗大字不识一升,扁担到了不知道是个一字,你猪八戒戴眼镜,你充什么大学生呀你。
“
就在事情要闹开时,趁着旅长的一个电话,就坡下驴:“旅长,您就把我的脑袋拧下来当夜壶,旅长,谢谢旅长了!
我给您跪下了,旅长!
“最后一个战术下跪,完美收场!
这一系列freestyle逻辑之清晰、结构之严谨着实令人汗颜。
除此之外,就更不用提对手下弟兄的张口“他X的“、闭口”老子“了,君不见,和尚、张大喵这些刺儿头在他手下服服帖帖,简直像只大橘猫。
别小看了,这一点是有充分的哲学依据了,鲁迅先生就在《论“他妈的”》里说过:”在某些熟人身上,’他妈的‘可以延伸为亲爱的意思。
“显然,李团长爱死了他的弟兄们。
当然了,最让萌主佩服的,还是老李对女人的铁汉柔情。
先是秀芹,单刀直入,以绝对直白的掏心窝子土味儿情话打动佳人芳心。
”我李云龙不说瞎话,要说今后我不找女人,那你肯定不信,但是我向你保证,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你是我的亲人,你是我的老婆,这一点咱到啥时候都不能忘。
“瞧瞧这话,这像是大老粗说的情话吗?
不究竟花丛、开遍群车,您都没有这样的思想境界。
就更不用提后面的小护士田雨和三儿张白鹿了,简直是童话式英雄俘虏傻白甜小资的标准化范本。
讲真,这么多年来,李云龙式主角被学了无数遍,除了戴着墨镜、一身黑色披风凌乱了日伪军+观众的燕双飞能学到点儿皮毛外,再无第三人可及万一。
但也正是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的钢铁汉子,更让我们信服,从而使我们在综艺爆炸的当下,仍旧时不时想起他在晋西北的那些口头禅。
亮剑不只李云龙,神剧更要看配角《亮剑》之缺点,非常之多,B站上甚至有人扒出了和尚死的那节,有个土匪小喽啰是李幼斌演的……
但即便这么多缺点下,仍挡不住网友对它的无限宠爱。
原因无他,《亮剑》是真的把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当人看。
主角不提,就单提2个场景吧。
一、突围赵家裕,一老兵面容肃整,沉着的扣着扳机,旁边的战友一点儿不惊讶的帮忙数着“87、88、89……“后来,在子弹打光、敌人冲将上来之后,俩人挺着刺刀冲出壕沟,周围是一圈的敌人。
最后,那个老兵留下了一句台词“又拉了一个垫背的,值了!
“
二、就一句台词,“骑兵连,进攻!
“
甚至就连当了汉奸的保卫干事朱子明,都不是单一的反派角色。
剧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到,在他被俘后,是没有立即投降的,甚至在挨了不少刑罚之后,仍旧没有动摇牺牲的意志。
直到山本说出了“凌迟“两个字,朱子明才彻底崩溃……
这是我军,还有友军、侵略者,《亮剑》同样没有做任何的抹黑。
友军的358团楚云飞,萌主一度将他视为《亮剑》的第二男主!
还有日军的山本,同样戏份十足,甚至把秀芹绑走,让老李吃尽了苦头,直到二战转折点——平安格勒战役的发生。
要知道,世界上所有优秀战争片都必须无一例外地遵守一条规则,绝不丑化侵略者。
客观真实地呈现战争和人性,将残酷的战争本质展现给观众,达到反战目的,这才是一部战争片的首要职责。
从这个角度来看,《亮剑》是绝对合格甚至是优秀的!
萌主一直认为,一部好剧,就像是一颗狮子头,要放在心里反复去盘,一遍一遍又一遍,到最后你会发现,不管多熟悉的情节,你都能咂摸出崭新的滋味儿。
这,才他娘的叫经典!
我是影视萌,喜欢港片、老歌、家驹和哥哥,关注我,为你扒出每一部好剧好电影!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把原著里面的话复制粘贴就算是评价了《亮剑》这部剧?
把与原著不相符合作为评价电视剧的标准,这他娘的什么逻辑?
按你那意思,99%的历史剧都只能给0分,有几部符合历史事实了?
《亮剑》就是一部好剧!
剧本,演员都无可挑剔。
评价电视剧的好坏竟然还要跟原著扯上关系,就好像人评价刘翔是个出色的运动员,你以他跑不了马拉松来反驳有什么区别?
有些人就是喜欢哗众取宠,自欺欺人。
傻壁!!!
一支没有灵魂的团队,再强大,也将分崩离析。
一支有灵魂有部队,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但这支部队永存。
英雄是以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以个人形式出现。
团队的整体氛围才是塑造成功个人的土壤。
如何塑造团队的灵魂? 团队的灵魂是由组建这支团队的领导人注入的! 团队的传统和性格,是由组建团队的领导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
商场如战场,都到了这个份上,我们还说什么。
遇到一点问题,都不能想到办法去解决,那还需要领导人,员工做什么? 为什么我们有很多领导,总是把业绩落后归于我们缺少这样那样的条件?! 如果你定位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就应该像李云龙一样,缺枪弄枪,缺什么创造什么! 一个团队不能够强大,责任完全在领导者! 领导者如何培养出狼性团队? 要想打造狼性团队,领导人对自己的团队就要狠一些!! 在训练中受点伤,总比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强!!在教育学习中多吃点苦,总比在商场上赚不到钱强!! 重复,重复,再重复,当你的顾客轻易被你征服的时候,就是上帝让你赚大钱的时候!! 解决争论和分歧的最好办法,就是到市场上见分晓!! 真正的领导人就要真性情,有血性,敢担当! 真正的领导人不是没有小爱,而是团队利益高于一切! 没有个人利益的牺牲,哪会有真正的团队?! 为什么无数的企业都有伟大的梦想,但是真正成功的却是少之又少? 领导者的无能就是对追随者的极大犯罪。
如果我们不淘汰落后的员工,那么落后的员工就会反过来淘汰优秀的员工。
《亮剑》小说完成于1999年,那是一个相对宽松的年代。
小说旨在以李云龙及其家庭和战友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大动荡”带来的巨大灾难。
遗憾的是,电视剧《亮剑》则断章取义的选取了书中光辉的片段,而负面的东西统统删除。
把一个含有深刻内涵的作品阉割成了一个追赶时髦的主旋律赞歌。
时代使然也。
建议看过电视剧的朋友都去看看原本的小说。
没时间看小说的朋友就在这里看看亮剑的结局吧:。
丁伟,少将军长,1957年因对庐山会议不满,公开发布反对意见,遭逮捕,后被下放农村劳动,不知所终。
田墨轩,李云龙的岳父,民主人士,1958年被打成右派,连同老伴一起被下放到黑龙江兴凯湖农场劳动,1960年饿死。
赵刚,总参少将,原李云龙的政委,1966年对“大动荡”不满,公开发表反对意见,遭受迫害和凌辱,与妻子赵楠一起在家中自杀。
留下4个孩子托付给李云龙抚养。
李云龙,少将军长,1967年为维持正常秩序镇压当地造反组织受到调查和批斗,在家开枪自尽。
田雨,李云龙妻子,因公开反对“大动荡”被捕,在李云龙自杀后两天于狱中割腕自杀。
冯楠,为赵刚生了四个孩子。
当丈夫遭到迫害的时候给予丈夫很大帮助,后来托人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李云龙,后自杀。
丁伟——1958年支持彭德怀遭到迫害,被免去一切职务并下放到某农场改造,此后音讯全无。
孔捷,援助过遭到迫害的李云龙,最后收养了李云龙夫妇和赵刚夫妇的6个孩子并把他们抚养成人。
在80年代初离休。
段鹏,解放后被李云龙委托组建中国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梁山分队。
在李云龙遭到迫害的时候曾组织营救,但被李云龙拒绝。
后来隐姓埋名直到1978年李云龙平反的时候才出现。
楚云飞—唯一最好结局的居然是国民党军队的楚云飞,他也是亮剑中的主角之一,相比于李云龙这个泥腿子来讲,他是黄埔五期的毕业生,之后一路高升,成为了国民党上将,并且还是防守金门的副司令,在1968年,楚云飞在金门知道李云龙去世之后,便用广播高调的悼念李云龙,还在广播里回忆了李云龙一生的战功,并为他感到非常惋惜,然后在晚年,楚云飞成为了一名商人。
改革开放之后,楚云飞再次回到了大陆,再回到大陆之后,他就把李云龙的故居买了下来,以此来纪念自己的这位老朋友,但是很可惜,人已经去世了,在那个特殊年代,受到这样待遇的人还有千千万万,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李云龙一样,有一个楚云飞可以在海峡对岸纪念他。
《亮剑》原作中被删减的部分情节:李云龙的最终命运 批斗大会: 对李云龙的批斗大会选在这座城市最大的体育场,体育场的看台上可以容纳上万人,那天会场经过精心布置,和全国其他城市的会场没什么两样,前面已经介绍过,在此不赘述。
有所不同的是主席台前上方的横幅特别巨大,每个字高达1.5米,上面是黑体仿宋字“彻底清算现行反革命分子李云龙的反动罪行批判大会”。
昔日田径比赛的环形跑道上,每隔十米就是一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士兵们胸前挎着冲锋枪,雪白的手套在阳光下显得很醒目,他们以立正姿势面向看台,从这点上看,以往的批斗会可没有这么多全副武装的士兵。
荷枪实弹显得火药味儿很足,这倒表现出一点儿新意。
按马天生的意思,这是要造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体现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不可战胜的力量,还要体现出“人民大众开心之日,就是一小撮反革命分子难受之时”的气氛. 李云龙的秘书郑波,警卫营长吴玉水,警卫员小吴,司机老常,还有司令部的七八个参谋都坐在主席台下的马扎上,郑波心里明白,凡此类大会,总有三个目的,一是发动群众,鼓舞群众斗志。
二是震慑阶级敌人,起到杀一做百的作用。
三是使犯了严重错误而暂时还没发展成阶级敌人的人受受教育。
郑波琢磨着,他们这些坐在台下马扎上的人无疑属于这第三种人。
大会开始,以往的会议程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十分钟后,例常程序结束,正剧应该开始了。
扩音器里传来一个嗓音频率极高的女人领呼口号,整个会场顿时喧闹起来,上万人呼口号很难同步,结果造成会场内的呼声此起彼伏,犹如山呼海啸一样。
在一片喧嚣中,李云龙出场了。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领章早被揪去,没有戴着军帽,三个身材高大的战士簇拥着李云龙,按标准的“喷气式”要求,由一个战士抓住他的头发使劲往下按,后面两个战士撅着他的两臂拼命向高抬。
坐在台下的郑波清楚地看见他的老首长在拼命地挣扎,想直起腰来,他甚至听见军长的骨头在咔咔作响。
郑波浑身剧烈地颤抖起来。
坐在主席台上的马天生今天特地换了一身新军装,他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清清嗓子对麦克风说:“革命造反派的战友们、同志们,今天我们把现行反革命分子,残酷镇压革命群众的刽子手李云龙揪出示众了……”全场又一次沸腾了,口号声四起……李云龙猛地抬起头来,抓住他头发的战士吃惊地发现,他手里抓的竟是李云龙的一把头发,上面还连着一块血淋淋的头皮…… 一缕鲜血顺着李云龙的额头流下来。
他暴怒地吼道: “马天生,放你娘的屁,我李云龙不是反革命,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为这个国家流过血……”全会场一片哗然,台上一片混乱,两个按着李云龙胳膊使劲向上摄的战士感到他正在不顾骨折的危险,用尽全身的力量想把腰直起来,两个身强力壮的战士自然不肯示弱,他们用力掀着李云龙的胳膊僵持着,离着很近的郑波听见一声脆响,李云龙的一条左臂给拉了下来,两个战士一时吓呆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反革命分子竞如此暴烈,宁可骨折也不肯弯腰,两个战士在这一刹那竞吓得松了手。
李云龙用那只没受伤的右手从脖子上摘下写着他名字的木牌,用力一甩,沉重的木牌径直砸在主席台的长条桌上,马天生和黄特派员身前的茶杯被砸得粉碎,碎瓷渣和茶水溅了他们一脸台下的郑波在心里喊了一句:伟哉,上将军!他泪水夺眶而出。
警卫员小吴抄起马扎扑向主席台哭喊着:“首长,咱们拼了。
”吴营长也窜了起来破口大骂:“马天生,我X你姥姥……”四周早有准备的警卫士兵扑过来按倒他们,小吴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青参谋抡起马扎和警卫人员厮打起来。
此时,台上的李云龙已被几个战士拳打脚踢地按倒,李云龙用仅有的一只手臂进行徒劳的还击,台上台下已乱作一团。
扩音器里传出尖锐的口号声:“坚决反击反革命分子的嚣张气焰!李云龙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体育场内上万人被眼前的突发事件惊呆了,他们从没见过如此刚烈的反革命分子,还有这么多不要命的死党,他们想不通,这些人难道吃了豹子胆?此时的会场秩序大乱,竞无人应呼口号。
马天生有些气急败坏,那块木牌差点就打破了他的脑袋,而且是众目睽睽之下,批斗大会开到这个份儿上,恐怕要在全国创个先例了。
反革命分子在会场上公然反扑的事例还不曾有过,怎么就让他赶上了?马天生当机立断,下令把李云龙押下去,暂时休会。
浑身是血的李云龙被抬进了囚车,他的口鼻等处不停地流着血,一滴滴的流淌在地上,从主席台到囚车的一段距离,竞消成一条血路。
那些受过徒手格斗训练的警卫战士动起手来没有轻重的概念,李云龙的腹部、肋部多次遭到重击,受了严重的内伤,剧烈的疼痛使李云龙处于昏迷状态。
李云龙的结局: “这就是你我之间的分歧,因为政治观点南辕北辙,你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到现在还采取对抗的手段,你怎么能听懂一个真正的革命者的语言呢?李云龙,你走得太远了,我劝你放下那枝枪,这才有出路。
” 李云龙冷笑道:“军人没有交出武器的习惯,除非他死了以后。
说到出路,你可想错了,我从来没有打算给自己留条出路,所以你这话等于没说。
我找你来不是为了和你争论这些理论,因为我这辈子就没闹明白过,你比我也强不到哪儿去,尽管你比我有文化。
我只想告诉你,我李云龙这条命,不喜欢听别人摆布,谁都不行,日本鬼子和不行,现在的“大动荡”也不行,我这条命得由我自己摆布,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死法。
我李云龙这条命虽说不值钱,可也不能被别人轻轻松松就拿走,这活儿得由我自己于干。
你知道一个军人最体面的死法吗?上吊?服毒?都不行。
那是老百姓的死法。
告诉你,军人的死法应该是用子弹。
你看,我把枪口对准太阳穴,当我扣动扳机时,子弹会从我另一侧太阳穴穿出,随着子弹喷出的是我的血和脑浆,那时你会看到,我李云龙的血是热的,滚烫滚烫的,冒着热气,我的脑浆是白的,像没点好卤的豆腐,糊里糊涂的,这是因为我这辈子没闹明白的事太多。
这颗子弹从我太阳穴穿过后,应该打进那边墙里,那墙是灰墙,不会产生跳弹,如果你想留个纪念,就把这弹头挖出来,我送你了。
如果你不稀罕,就把它留在墙里,将来不管谁得到它,和我都是个缘分。
昭,还有,这颗弹头可能有些变形,因为我的颅骨比较硬……”李云龙用右手举起手枪,把枪口抵住右侧太阳穴。
马天生的脸色候然变得像一张白纸,他失声喊道:“李云龙,你不要开枪……”他冒死猛扑过去想夺枪。
“叭!”一颗子弹打在马天生脚前的地板上,离他的脚趾只有一寸远,马天生僵住了,他不顾一切地喊道:“老李,你不要冲动,你我的关系到了今天这样,也可能是我在某些方面做得有些过分,我们好好谈谈……”李云龙轻蔑地看了他一眼,似乎懒得说话,他的食指猛地扣动了扳机…… 李云龙斜倚在沙发上,双眼睁着,似乎还在沉思,勃朗宁手枪掉在地板上,空气中迷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儿,一缕鲜血从他左面颊上流下来,像一条红色的小溪汨汨流淌,染红了他肩章上那颗金色的将星……马天生几乎没有犹豫,他一个箭步冲到那面墙前,迅速地挖出了那颗弹头,仔细地端详着,李云龙说得没错,那弹头的确变了形,他的颅骨还真硬…马天生默默地把弹头放进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客厅。
一个细心的战士发现,马政委的脸色惨白,在他转身的一刹那,他的眼中竞闪出了一丝泪光。
两天以后的一个深夜,田雨在狱中割腕自尽。
看守人员为此受到严厉的训斥,他们始终没搞清楚,那块小小的保险刀片是怎样躲过严密的搜查带入狱中的。
看守人员私下里议论说,这女人是做好赴死的准备来到监狱的,她根本没打算活着出去。
看她手腕上的那个伤口,割得像个孩子嘴,喷喷,这女人,真下得去手…… ……郑波因为立场问题,去海防团当政委的任命被取消,他被发配到部队农场劳动改造。
那天他正在围海造田工地上背石头,对面敌占岛上那功率强大的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
一股宏大的铺天盖地的音乐声像飓风一样掠过海峡,郑波的心脏猛然收缩起来,这是贝多芬英雄交响乐的第二乐章,那首着名的《葬礼进行曲》,肃穆、悲哀的音乐过后,往常那娇滴滴的女人声音没有出现,一个声音浑厚的男广播员缓慢的声音传来:“……驻岛全体国军将士对李云龙将军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民国三十一年冬,李将军率部与倭敌激战于野狼峪,白刃战中手刃倭寇数百余,日军闻风丧胆。
民国三十三年,李将军于晋西北全歼装备精良之日军山本一木特种部队,凭血肉之躯及劣势装备与敌浴血奋战,实乃中国军人之楷模。
……现在广播在抗战中曾与李云龙将军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原‘国军’第二战区上校团长、现役‘国军’陆军中将楚云飞的悼念文章,楚将军引用南宋词人刘克庄《满江红》词作为开始: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极……”郑波把背上的石头狠狠地扔进海里,禁不住泪如泉涌……
几个穿帮镜头1、在第一集中,为了回去救突围被困的张大彪,李云龙说:“咱们独立团从成立那天起就没丢下过自己的弟兄。
”这时他指挥的部队是386旅的新一团。
2、一个晚上,山本一木带领一小队鬼子准备去偷袭位于大夏湾的八路军总部,他们经过杨村,打算悄悄绕过去的时候,画面上方出现了话筒。
3、独立团骑兵连与日军激战,最后只剩下了连长孙德胜一个人。
在他准备再次进攻的时候,画面上方出现了话筒。
4、淮海战役中,李云龙的一个连缴获了敌人的物资,解放军抢战利品的士兵的师长字幕打出来的介绍是李栗,李云龙却张口管他叫老张。
但不排除是剧情安排的可能。
5、在第29集,冯楠对田雨说:“...苏共二十大会议...”苏共二十大会议是在1956年召开,电视剧当时时间是1955年初。
重新看了一遍,实在基情肆意。
李云龙跟赵刚政委那根本不是暧昧,简直就是一对小情人啊!
和尚、端鹏和整个独立团都是李云龙的后宫有没有!!
和楚云飞的生死之恋更让人记忆深刻!
楚云飞败走台湾,李云龙只好找了个小护士,一对情侣最终天隔一方,实在让人扼腕叹息啊!
看过的最好的基情大戏!
《亮剑》作为一部抗战剧,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已经是十分的优秀了,其中很多台词放在今天都是不过时的流行语,但我第一次上豆瓣看评分时,竟然只有8.6分左右。
现在已经9分了,确实高了不少,但是看到打一星的人我还是有些不能忍受。
你们用脑子想想可以吗?
拍出后半部分能过审吗?
铁定会被毙的部分为什么要拍出来?你们知道就光是前半部分剧组和公司就投了多少钱吗?
拍出后半部分然后让毙了,怎么,你们负责众筹给剧组补亏缺吗?
早就听说都梁善写中国汉子,以前也只是听说,直到看了《血色浪漫》和《亮剑》两部小说,我终于大致把握了都梁笔下汉子的形象。
大男子主义,性格极富张力,具备天生的领导者气质,重“兄弟”而轻“女人”,古道热肠,侠肝义胆,但往往不屑于借助法律和道德的保护,愿意选择独辟蹊径地行侠仗义。
钟跃民是这样,李云龙也是这样。
赵刚说他和李云龙的性格特质千差万别,一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彻底现实主义,一个骨子里却是个浪漫的理想主义。
然而他们的共同点:几十年戎马生涯,催生出一种共同的性格,那就是英雄的悲剧性格。
得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才能符合一个英雄的悲剧性格呢?
我想,首先要弄明白到底悲剧是什么?
悲剧是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
这句告诉我们两点:1.主人公和现实之间不可调和。
2.结局悲惨。
显然,如果说李云龙和赵刚这两个人物具有悲剧性格,那么他们的人生经历就必须符合这两点。
读《亮剑》我读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把时势一个叫做”萧何“的人,那么自然是“成也萧何败萧何”我的意思是,时势造英雄也毁英雄,特殊的战争环境把两个文化层次如此大相径庭的人栓成了一根线上的蚂蚁,战争则成了他们交情的粘合剂。
战争对于李云龙来说就像是饥渴的吸血鬼看到了久违的鲜血一。
都梁说:一个人生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的生存位置。
就像宝剑赠君子,鲜花送美人,李云龙似乎天生就是和战争绑在一起的。
打起仗来,鬼点子多,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并且具备天生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布置战术战略上,李云龙可谓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更可贵的是,身为一名军人,李云龙具备了一个中国军人最珍贵的优点,敢于亮剑—— 挂上电话,李云龙神态凝重地对郑波说:“你到底跟了我这么多年,了解我的脾气。
我喜欢直来直去,男子汉嘛,有话就说,有屁就放,你的话很直率,也很有道理,就像你刚才说的,你是个小小的副团职干部,不可能对历史负责。
这话没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可我的情况不同,我必须对历史负责,谁让我是军长呢?
我承认,对手可能比我强大得多,可对方已经宝剑出鞘了,我能不亮剑吗?
我想试试运气,就算属于我的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但总要由我去画个句号吧?
小郑,你好自为之吧?
”郑波的眼里涌出泪水,他哽咽地说:“首长,感谢您对我的保护,可您自己……我还能为您做些什么?
”李云龙挥挥手,淡淡地说:“去报到吧,好好干,如果将来你也能当上军长或是军区司令,你也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如果人人都不敢承担责任,那我们这支军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要记住!
”郑波泪流满面地向老首长立正敬礼:“首长,我记住了,请您多保重,我向您告别了。
”李云龙望着郑波的背影吼了一声:“出发!
” 我发现,李云龙这个人物,敢把自己坦白于未知的恐惧里,敢于走进敌人的圈套和陷阱,敢于直面死亡和有所担当。
这就是所谓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写照吧。
所谓“易水悲歌”“霸王自刎垓下”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抛去战争背景,敢于亮剑的李云龙本身也有着独特的性格,那就是那种“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中国农民似的狡猾,虽然每当读起相关内容,总不禁捧腹,但我自身是非常不喜欢这点的。
相关证据比如掳抢藏民的粮食,采用暴力和其他友军争抢敌人战利品,虽然这些事件背后,原因复杂。
由于类似这样的原因,加上只占便宜不吃亏的火爆脾气,李云龙的职位也是起起伏伏,一波三折。
虽然在解放初年只授予了少将的军衔,但丝毫不能抹去一个职业军人对战争的征服感和赫赫战功。
以至于李云龙在解放初年缔造了一个关于英雄的传奇神话。
然而解放后的和平或许能使大多数人安居乐业,幸福生活,但对一个只有在战争上才能找到归属感的英雄军人来讲,和平对他来说是寂寞的,那种感觉就好像是金庸小说里独孤前辈寻遍江湖不得对手,只好退隐山林的那种孤独。
我注意到,这种孤独,都梁在处理上,不只体现在李云龙身上,它甚至成了文化大**中所谓“中央文革小组”利用的工具。
什么“红革连”什么“井岗派”这些**分子,***分子其实都是转业的军人,解放后的和平让这些血液依然和战争时期那样狂热的军官们到某个单位当厂长或是干部,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的生活对他们这些军人来讲是难以抑制的孤独,血液中的不安分因素让他们在迷茫中成了中央文革小组操纵的傀儡。
而同样的孤独感也必然在李云龙身上存在。
李云龙没上过学,没有接受意识形态的熏泡,是个政治上的文盲,但农村出生的他却是个确确实实的现实主义者,理论上的东西他参与不了,也根本不懂,但是双眼告诉他的却是铁铮铮的事实,抗战胜利了,解放战争胜利了,赵刚死了,为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冯楠死了,继续做她的“俄国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夫妇带着尊严来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李云龙的政治理论一片空白,但是他的眼睛告诉他,人民不幸福,饿殍遍地,尸横遍野,那这个**的性质就值得怀疑,管你姓”资“还是姓”社“管你是”左倾“还是”右“倾。
可是一个军人在这个和平年代能做些什么呢?
指挥枪的是党,可是党犯了错误,谁来指挥党呢?
如果一个指挥枪的党犯了错误,使百姓陷于水火,那这支枪是选择继续服从错误的命令还是救民于水火呢?
刚刚谈到酿成悲剧性格原因之一是主人公和现实之间不可调和。
我们已经谈到李云龙是个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者,他根本不懂什么主义和信仰,没接收过正统教育的他只相信脚下的土地,于是他选择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要平息这场莫名其妙的**救民于水火,这就表示他已正式站到了中央**小组的对立面,他和现实的关系已构成不可调和。
于是故事继续发展,城市保住了,大部分人民安全了,而他却不得不直面**委员会的批斗,被定义成了“刘邓***在地方的代理人”,成了***分子,最终饮弹自尽。
这也成全了悲剧性格的第二个特质——结局悲惨。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我们都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我们在以史为鉴时要特别小心的放大“打”和“守”夹着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环境和空气是紧张的,将相关系是复杂的。
“蝴蝶效应”是最容易发生的。
一个喷嚏经过千丝万缕的传播往往最终都能置人于死地。
我想,一个文革把中国人的丑陋暴露无遗,然而不经意间也带出了某些人性的光辉,比如众多如李云龙式的悲剧英雄。
他们用死亡捍卫了人性光辉的一面。
突然想起阮籍的一句话“时无英雄,遂使竖子出名。
”如果一个时代多些李云龙式的英雄,那么英雄也无所谓英雄了。
其实这部电视剧也算是弱化了日本军人以及日军当年的战斗力的一部电视剧,但是我很喜欢李云龙和楚云飞这两个身处不同党派的军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可以摒弃党派之争,全心全意的抗击日寇。
而在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中,他们惺惺相惜却又受信仰的阻碍,最终还是没能成为朋友,只能是对手。
还有就是我喜欢“ 狭路相逢勇者胜,该出剑时就亮剑。
”的军人精神。
领证的慰安妇
这个电视剧里的和尚(张桐)就是帅气啊,梦中情人类型。
蛮有看头的,就是里面有一个“日本人”的日语讲的是我不敢恭维
在机场书店看过很多次的电视剧。
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向前进!向前进!
有演技和剧情,但讲的都是假的,属于明面上好像说谁都抗日了,实际上还是小米加步枪的那些宣传的变形。这种东西演的越好,危害越大。
捅他楚云飞的腚眼去!哔哩哔哩鬼畜火热题材!电视剧改编最大的失败是对小说的阉割。小说重点在文革,但是电视剧自建国之后,除了军事学院一段还保留小说精华之外,就是东拉西扯,最后以慷慨激昂的主旋律调子收束,甚至为了填补剧情的苍白,捏出了一个三角恋爱的故事。“亮剑”的精髓,可惜没拍出来。
我爸得看了16遍,播一遍看一遍。
好看~
抗日神剧的鼻祖
家里人都很喜欢我也是跟着看的,总体感觉很真实,有流血,有牺牲也要血性。
非常好看的抗战剧,火遍大江南北,李幼斌超带感。
可惜的是战斗场面太假、人数不足,比如训练士兵用木枪对抗时,一转眼发现背后演员在蹦蹦跳跳而不是对抗;剿灭土匪时,几百人的土匪全抓住却不到十个人,各种场面说是一个营却只有几十人。目前只有央视影音一个在线播放源,有台标,画面经常卡住而声音在放,而且感觉有删减啊……有条件的还是下载4k 无台标版本吧!
陪爷爷一起看的。看了好几遍。李幼斌演得真好。
这些年回过头来才发现,李云龙他老丈人才是真正看清一切的知识分子
特别经典的一部剧,我们就应该像李云龙那样,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也要相信自己可以的
。。。。。狗血
前半段就很一般 后半部分感情戏更拉胯一些探讨男女的台词听得我🤮医院罗主任活像一个拉皮条的秀芹/田雨/张白鹿的戏份我都没啥耐心三个女人的性格我都不喜欢最讨厌张白鹿 丑人多作怪🤬这部剧难道就是因为能把gcd色性的一面拍出来所以分数才那么高的吗😕全剧最喜欢和尚 可惜死法突然又残忍
有谁和我一样,看见那个秀琴就反胃
陪我爸一起看的,竟然感觉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