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诺亚·霍利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乔恩·哈姆,丹·史蒂文斯,莎姬·贝兹,艾伦·伯斯汀,科尔曼·多明戈,尼克·奥弗曼,泰格·诺塔洛,克里斯托弗·达尔加,乔·威廉森,阿尔洛·默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讲述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女宇航员从太空中完成任务返回地球后,逐渐偏离原生活轨迹,现实感逐渐消失的故事。详细 >
想到dope里那句 i feel so low from living high for so long. 只是这里女主是literally high as in altitude…
这大概是我看过波特曼演过的最差的一部电影了。披着航天员身份设定,讲了一个狗血无比的婚内出轨戏。因为上了一次近地轨道,就觉得自己感受到宇宙深邃,然后抛家弃子去跟pao友滚床单了?关键这是要想表现什么呢?是主角从此超凡脱俗了还是洞察生命真谛了?都没有啊!最后还不是嫉妒心作祟直接歇斯底里进了局子……这都特么什么玩意儿。
害 谁不想和火腿叔做呢
这电影讲的是心灵升华,从开始的执念到蝴蝶蜕变,生命升华,就是庄周梦蝶. 是一部讲心灵的电影,有点贴近宗教,其实宗教艺术应该连起来说, 因为同样都是对心灵的净化. 懂的人看这个波澜不惊, 不懂的云里雾里, 文艺假青都喜欢谈人性, 其实人性在儒释道里早就说透了. 唉, 特意注册个账号来说这个, 我也是执念.
虽然故事稀碎,但是摄影挺有意思,用屏幕长宽比的变化推进情绪还是第一次见
最后她终于落地了,在这个地球找到了自己平静的方式,也终于能看到渺小亦如黄蜂的美,她眷恋的不是太空,只是心底那抹平静。心理健康和稳定何其重要,人格障碍家史是看不见的遗传基因隐患,人最后的、尤其是越到高处的敌人,总是自己。
第一时间啃得生肉,嗯……娜塔莉的演技我是服的,剧本大概是意识流编剧写的吧,这剧本更适合拍一个短片,20分钟以内,放在诸如<爱,死亡和机器人>或者<黑镜><9号秘事>之类的合集里大概还有看点,本来娜塔莉应该是加分项,现在完全被冗长的剧情拖累了……以及不久前的<双子杀手>和<星际探索>(要不是导演把控住了节奏和演员的个人魅力加持估计也要崩),话说好莱坞各大科幻片编剧今年恰饭很难吗?
阴差阳错看了这部电影。开始看了突然想到dan有出演,也是缘分hhh看的过程中忍不住想到银河系搭车客指南里面那个大总统去体验全宇宙最恐怖的事:去感受宇宙的宏大,但是大总统非但没被吓破胆反倒欢天喜地233。换句话说超常的体验是会有副作用的,这也是我看过的故事里没有探讨过的问题:当从超常回归平凡生活的时候要如何重新适应。不过这个问题很小众就是了。我觉得观影体验还是蛮不错的,画面拍得很美,配乐有趣,导演在宽幅和视角上动了些心思。女主角事事争第一的性格让我想起上野千鹤子教授说的人还是要彼此扶持着活下去,虽然也不完全适用于这部片。最后她去养蜂了这个设计还是挺有趣的。来标记才发现导演是大群的导演!!怪不得我觉得还不错,因为我就挺喜欢大群的)。
保龄球明明是跑偏了,转个镜头就全中,低成本
好讨厌频繁的变屏,太影响观感。题材我还挺喜欢的,如果能拍好应该不至于低分。
剧本写得够笨的,穿帮镜头也不少,画幅转换多余且无意义,估计又是哪个制片高层想出来的蠢主意。
哈哈 也想给娜塔莉口
7.3分。挺对我胃口的,有点碎,但是还是可以看
太空女强人惨遭骗炮记。导演想表现恐慌错乱的呓语, 结果用力过猛把电影本身拍成了自相矛盾不知所谓的一团乱麻。就像波特曼, 演技没得说, 口音走姿肢体语言, 美国α female气质溢出, 但用力过猛显得刻意让人出戏。
【3】变换画幅是跟多兰学的吗?但也太频繁了简直走火入魔。故事本质是一个看过宇宙于是无法归于平凡的人内心的异化与孤寂,导演不断用声音介入去复杂单一场域,用尽各种堪称华丽的时空转换。The Beatles原曲的女声翻唱版配合一个广度夸张的类Dolly Zoom镜头简直奇幻度MAX,最后更是英雄救世般的升格镜头,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但可以作为电影摄影技巧大全。
二星半,以这个演员配置来说,无趣、乏味,暴殄天物。
想要讲述的情绪太多,就显得表达很肤浅。
Portman神级演技和颜值+1分,剧本有点生涩难懂,但画面唯美,总体是部好片。
前半和后半基本上是两部电影,既然已经把放逐太空喻作一次将快乐阈值拔升至不可超越高度的嗑药体验,那么女主又为何屡次纠缠在两性和竞争关系里,甚至在最后哭诉职场不公和一切尽失呢。每一个镜头都执行得非常到位,但串联在一起却没有电影感,过于强烈的目的性总是先于感性到达观众,僵硬、直给、封闭的镜语与游移、脱轨、放浪的意图背道而驰,堪称与《大群》一脉相承的音乐录影带/广告片美学(但很喜欢从飞奔逃亡到“三年后”的部分,非常《纸之月》)。
连Jon Hamm都没能挽救这部电影。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想到dope里那句 i feel so low from living high for so long. 只是这里女主是literally high as in altitude…
这大概是我看过波特曼演过的最差的一部电影了。披着航天员身份设定,讲了一个狗血无比的婚内出轨戏。因为上了一次近地轨道,就觉得自己感受到宇宙深邃,然后抛家弃子去跟pao友滚床单了?关键这是要想表现什么呢?是主角从此超凡脱俗了还是洞察生命真谛了?都没有啊!最后还不是嫉妒心作祟直接歇斯底里进了局子……这都特么什么玩意儿。
害 谁不想和火腿叔做呢
这电影讲的是心灵升华,从开始的执念到蝴蝶蜕变,生命升华,就是庄周梦蝶. 是一部讲心灵的电影,有点贴近宗教,其实宗教艺术应该连起来说, 因为同样都是对心灵的净化. 懂的人看这个波澜不惊, 不懂的云里雾里, 文艺假青都喜欢谈人性, 其实人性在儒释道里早就说透了. 唉, 特意注册个账号来说这个, 我也是执念.
虽然故事稀碎,但是摄影挺有意思,用屏幕长宽比的变化推进情绪还是第一次见
最后她终于落地了,在这个地球找到了自己平静的方式,也终于能看到渺小亦如黄蜂的美,她眷恋的不是太空,只是心底那抹平静。心理健康和稳定何其重要,人格障碍家史是看不见的遗传基因隐患,人最后的、尤其是越到高处的敌人,总是自己。
第一时间啃得生肉,嗯……娜塔莉的演技我是服的,剧本大概是意识流编剧写的吧,这剧本更适合拍一个短片,20分钟以内,放在诸如<爱,死亡和机器人>或者<黑镜><9号秘事>之类的合集里大概还有看点,本来娜塔莉应该是加分项,现在完全被冗长的剧情拖累了……以及不久前的<双子杀手>和<星际探索>(要不是导演把控住了节奏和演员的个人魅力加持估计也要崩),话说好莱坞各大科幻片编剧今年恰饭很难吗?
阴差阳错看了这部电影。开始看了突然想到dan有出演,也是缘分hhh看的过程中忍不住想到银河系搭车客指南里面那个大总统去体验全宇宙最恐怖的事:去感受宇宙的宏大,但是大总统非但没被吓破胆反倒欢天喜地233。换句话说超常的体验是会有副作用的,这也是我看过的故事里没有探讨过的问题:当从超常回归平凡生活的时候要如何重新适应。不过这个问题很小众就是了。我觉得观影体验还是蛮不错的,画面拍得很美,配乐有趣,导演在宽幅和视角上动了些心思。女主角事事争第一的性格让我想起上野千鹤子教授说的人还是要彼此扶持着活下去,虽然也不完全适用于这部片。最后她去养蜂了这个设计还是挺有趣的。来标记才发现导演是大群的导演!!怪不得我觉得还不错,因为我就挺喜欢大群的)。
保龄球明明是跑偏了,转个镜头就全中,低成本
好讨厌频繁的变屏,太影响观感。题材我还挺喜欢的,如果能拍好应该不至于低分。
剧本写得够笨的,穿帮镜头也不少,画幅转换多余且无意义,估计又是哪个制片高层想出来的蠢主意。
哈哈 也想给娜塔莉口
7.3分。挺对我胃口的,有点碎,但是还是可以看
太空女强人惨遭骗炮记。导演想表现恐慌错乱的呓语, 结果用力过猛把电影本身拍成了自相矛盾不知所谓的一团乱麻。就像波特曼, 演技没得说, 口音走姿肢体语言, 美国α female气质溢出, 但用力过猛显得刻意让人出戏。
【3】变换画幅是跟多兰学的吗?但也太频繁了简直走火入魔。故事本质是一个看过宇宙于是无法归于平凡的人内心的异化与孤寂,导演不断用声音介入去复杂单一场域,用尽各种堪称华丽的时空转换。The Beatles原曲的女声翻唱版配合一个广度夸张的类Dolly Zoom镜头简直奇幻度MAX,最后更是英雄救世般的升格镜头,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但可以作为电影摄影技巧大全。
二星半,以这个演员配置来说,无趣、乏味,暴殄天物。
想要讲述的情绪太多,就显得表达很肤浅。
Portman神级演技和颜值+1分,剧本有点生涩难懂,但画面唯美,总体是部好片。
前半和后半基本上是两部电影,既然已经把放逐太空喻作一次将快乐阈值拔升至不可超越高度的嗑药体验,那么女主又为何屡次纠缠在两性和竞争关系里,甚至在最后哭诉职场不公和一切尽失呢。每一个镜头都执行得非常到位,但串联在一起却没有电影感,过于强烈的目的性总是先于感性到达观众,僵硬、直给、封闭的镜语与游移、脱轨、放浪的意图背道而驰,堪称与《大群》一脉相承的音乐录影带/广告片美学(但很喜欢从飞奔逃亡到“三年后”的部分,非常《纸之月》)。
连Jon Hamm都没能挽救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