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帽子帽子似乎总是和有灵气的生物有缘,那尖尖的形状里藏着不可知的魔法和秘密。
像是迪士尼动画里仙女头上戴的七彩帽;亦或是魔术师的黑色礼帽,里面连接着宇宙;还有蓝精灵白色的帽子,可谓卖萌利器。
而这里被宽叔无意发现的是红色的三角帽。
摊在掌心,大小不过爱情线和生命线间的距离。
毛茸茸似乎还带着温度,那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牵引着10集的主线。
比起直接看到库纳本尊,拾到其遗落的物件似乎有种更令人想要一探究竟的动力。
好比神农架的巨人脚印,一些被照片记录下的UFO倩影。
“犹抱琵琶半遮面”,红帽子是这露出的半张脸,让之前还感叹无聊幼稚的大人瞪大双眼,转变成将信将疑。
2.妈妈的料理贯穿全剧的除了那顶一直被宽叔珍藏的红帽子,还有各色料理。
料理这里成了山口智子饰演的妈妈的工作。
制作精良,布景讲究,哪怕给女儿做的家庭便当都是如从料理书复制下来的,总会引得同学们的一片惊叹。
我们在片外艳羡这美食,感叹做其女儿的幸福。
可女儿却满不在乎的说,喜欢的话就拿去吃吧,然后在同学吐槽自己妈妈做的料理中,面无表情的暗自羡慕着。
想到有一集,山口智子去为一部电影做料理,有位女演员说到,她希望的料理充满真是的家庭气味,而不是如同样板房般美好却不真实。
妈妈做的料理,不需要精致的摆盘,不需要一丝不苟的设计,要的是充斥胸前的暖意,每次吃到时的怀念。
3.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据“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据”这是小葵的妈妈曾经喜欢的话,记录在厕所的日历里,被保存了下来。
也成了故事里几段感情的注脚。
大地的爸爸对村子失望透顶,毅然一人只身离开,下定决心的小葵想要把他带回来,却得到了不曾后悔的回答。
不后悔离开过村庄,是不是也暗示着不后悔把母子俩抛下。
尚有的一丝期待最后被彻底掐断,微笑着留下的泪,是对这段感情的了结。
西田敏行后悔着没在妻子生命的最后一刻守在身前而是怯弱的逃避,宽叔的父亲对于库纳的寻找是期待再次遇见初恋的人,后悔曾经的错过。
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据。
4.娘、妻、母女人一生中扮演的角色有很多,从最初做女儿,但后来逐渐叠加的妻子和母亲。
片中的女性几乎都身兼这三位一体的身份。
而这里我最想说的是那位从头到尾几乎未曾流过眼泪一直面带微笑的宽叔的妈妈。
老伴昏迷住院不知何时会醒,她不似一般片中的哭哭啼啼,反倒时不时和儿子女儿说着打趣的话,聊着老伴过去的八卦和感情史。
从这对话中,我们看到这老伴情史颇多,外遇不少,就算有私生子甚至私生孙子都不令人惊讶。
片中出现最多的是她和女儿吃东西聊天的场景。
剥着橘子,吃着蛋糕或煎饼,说着俳句社的趣事,谁和谁又勾搭上了,谁一把年纪还写些不正经的诗。
但在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里,在一人守候老伴偶尔流露出的落寞里,在为老伴挑选遗照说着最后让她任性一次里,全是满满的对老伴的爱意。
5、父与子《步履不停》里,宽叔是个不时常回家自觉遭到老爸嫌弃的儿子,而这部中,稍有进步,关系不算太僵,但沟通仍少。
偶尔被姐姐和妈妈笑说,这点和你老爸还真相时,总是微皱着眉,说着哪有。
父与子,不似母与女,后者总有说不完的八卦聊不完的故事。
长大后的儿子面对垂垂老矣的父亲,总不愿向他提及工作上的烦心事和不顺意,哪能哭丧着脸抱怨说社会复杂人际关系难混,只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还好或还不是那样,维持着在父亲面前绝对不能丢失的尊严,静默的喝茶看云,和父亲说的话甚至不及和邻居说的多。
但有些东西,如同条件反射,它融入在儿子的血液中,标记的父亲的印记,让你在成年后的某个瞬间,突然在脑中来了次时光之旅,回到了可以肆无忌惮向父亲撒娇的年纪。
你被父亲拉扯着双手,脚踩在依然年轻的父亲身上,做着腾飞的动作,扬起的小手不经意擦到父亲扎扎的下巴两颊,那种新鲜的触感,再次感受时,父亲却已冰冷冷躺在棺木里,胳膊和腿不再是往昔的强壮,饱满的双颊凹陷着,一切都和记忆发生偏差。
但那种触感独一无二,世界上仅此一人拥有,而那人却不再了。
哭着后悔说没能和父亲多说几句话的宽叔成了全剧最令人心酸的部分。
6.步履不停全剧终,一切又回到故事发生的起点。
库纳之旅结束,下一次的探寻倒计时也还有300来天。
从未现过真身的库纳,留下了混合着各种味道来路不明的帽子,残存在宽叔指尖的温度,留在了小女孩的眼里和心里。
十集完毕,似乎什么也没说,每集的时间被分散给各个部分,是人烟稀少的村庄、忙碌的城市、受限制的工作、幼稚的寻找之旅、食物、斗嘴、八卦、父母、家人。
但回过头看,似乎什么也被说到了。
那些部分的连接构成了24小时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转眼,一生也就这样过去,步履不停。
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据。
明天能做的事就明天做吧,今天不用勉强。
笑容法则:不是因为高兴而笑,因为笑而高兴。
笑着笑着就会变轻松。
没有分离就没有相遇。
失去过一次的幸福还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的事就将它抛之脑后吧。
再亲的人也是外人吧,有不想被看到的一面也不足为奇吧。
先相信,再去寻找。
不过也会有找不到的时候哦。
是因为最近在找工作,于是就又想起《回我的家》来,分明是讲述充满爱意的温馨故事,我却剥离了感情脉络总是盯着两位主角的工作。
工作,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之间的羁绊,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情绪种种。
阿部宽扮演的又一个“良多”,这一次是一个广告公司的职员,大概相当于我们的客户总监的职位吧。
坪井良多高中时候学的是理科,还做过跳高运动员,上大学却学了文科,是因着父亲的关系才进入了广告公司就职,也许是因为感兴趣,也许只是因为要做一份工作。
不管怎样,他还是像做这份工的许多人一样,一开始踌躇满志,希望做出好玩的、有意义的广告作品,随后在工作中一年一年的变得平庸,最后竟成了客户说啥改啥,毫无自我 ,更被下属称为“软蛋先生”。
聊起人生和工作的目的之时,甚至自嘲的说“世界和平,这就是我的目的”。
不只是做广告吧,任何一个职业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行业理想,却在经年累月中耗到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
直至中年,一边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受重视的焦虑中煎熬,一边摆着从业多年的架子教年轻人现实一点。
而年轻人却也在经历另一种煎熬,仿佛看见了未来,却还是止不住脚步。
良多何其幸运,能够遇见库纳指引一条回家的路,逐渐与工作和亲人和解。
山口智子饰演的沙江是良多的妻子,从小喜欢料理,而后又以此为工作成为料理师。
关于这个角色不断强调的观点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运。
不仅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能够把自己这件事情做好成为一份真正引以为傲的事业,幸运而且非常难得。
沙江的事业上有不小的成就。
白天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研究菜式,早上还要起早给全家做早饭,许多付出也不觉艰辛,疲惫生气时看到自己完成的菜品就能够露出满足快乐的笑容。
沙江和良多是完全不同的人,像是一种对比,也像是一种互补。
良多这样的人,并不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些什么,喜欢什么,对待事物,都只是所谓的顺势而为。
人生有许多种幸福的样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所以当然不能说这样是不幸福的人生,只是焦虑的时刻总是要多得多。
也许是因为教育,也许是因为成长经历,许多人成长成为了不快乐的人。
成年以后,快乐便更像是一种能力,换一份工作,换一个城市,都难以改变不快乐这个事实。
最终还是要与自己和解,那么,若是焦虑,试着去寻找和创造心之所向吧。
这部2012年的剧,山口智子已经48岁了呢,日本人都是吃年轻过日子的吗?
真是羡慕呐。
所谓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明。
姐姐后悔嫁了姐夫,宽叔后悔没有多和父亲说说话,可爱的牙医爷爷后悔没在妻子病重时多陪一会儿。
但正因后悔,才在心中留下重重的印记。
是枝裕和依旧将生活中的尖锐与无奈荡开去,将之包含在浓浓的温情中。
是枝裕和的片子如同一个深夜食堂,菜肴五花八门,但总有一道是吃进了你的心里,无论在外面多么不易,随便点开看上两眼,心中便漾起暖意,什么困难,不易,都丢到一边,容我先暖和暖和先。
死亡本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在是枝裕和这儿,便变得很轻松平常,甚至能开个小小的玩笑,这不禁让我深深佩服是枝裕和对于死亡的坦然与从容。
其实往深了想,死不也就是那么回事吗,死而生,生而死,世事轮回,如同降临中,明知结局仍毅然前往,其实不应是在世者怜悯逝世者,要反过来,因为死去的人已经脱离了生活的泥沼,解放了,而我们却依然在奋斗着。
这样一看来,开开死者的玩笑也未尝不可。
毕竟我们还要奋勇,休息,完成我们伟大的人生。
我想库呐不仅是一个神话故事,他代表的是对死去人的思念,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小镇的发展,森林的保护,往事的后悔,平淡的死亡……毕竟神话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是枝裕和的风格往往是将生活的灰暗面镶嵌在温柔的日常生活中,让你避开不了,如同咖啡豆曲奇,咬下去总会吃到苦涩的咖啡豆。
库呐手中攥着的可能是理想,而我们手中攥着的是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此话一点不假。
为什么是枝裕和片子里的演员一点也感觉不到演的痕迹,太自然了,就是与平常的人家无异,可见导演与演员对平常生活观察的多么细致。
小葵的鼻子真是超好看,眼睛也超清澈的,和能年小妹妹的眼睛一样干净。
好想让她当我女朋友啊,虽然我已经有了gakki😉
最近一阵没怎么关注日剧,在认真看日剧的小清单上陆续打好了勾和叉,觉得该罢下手好好总结回想一下。
向来对戏剧性比较强(狗血),人物形象比较鲜明(夸张),卡司比较全明星(主看脸)的剧不感兴趣,也不太看职场和言情,有时空下来,就在是枝裕和的《归乡》,木皿泉的《西瓜》和《昨夜的咖喱》里随意挑着回看一集,也会琢磨《最高离婚》的故事展开。
除了发现自己对家庭日常题材有着不可救药的偏好和迷恋,也愈发觉得这些精良的脚本实在值得推敲和学习——我们如何把平淡的日常生活写出有趣然而不变形的情节,还原蚂蚁人努力然而不励志的真实状态,提炼并提出值得讨论然而不由冠冕堂皇的大话可以搪塞回答的问题。
其实平和淡用的都不准确,还是日常更好。
如同我们自己一般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那味道怎么可能是不浓重的。
即便是日复一日,朝九晚五,渐入佳境或是每况愈下,浮动的每一分钟都包含着习惯和变化,何况要掺杂着一个念头,一阵窃喜、狂喜或失落,一场争吵或僵持,短暂的情绪波动,面临选择的犹豫,长久的心结,与周遭世界互动时生发的困惑,又有哪一部分会是淡的。
若说“寡淡”,可能是一些心气太高的人,容易把生活的形状设置成理想生活的形状,于是觉得自己“站在真正的生活之外发愣,两眼却又死死地盯着里面”。
这时候如果抖一抖腿,抠一抠脚,也许能从消磨时间和好情绪的呆滞眼光中蓦地回过神来,去顾及当下的感官了。
可是地球上毕竟有太多的人,谁不是二十四小时经历着日常的习性和变动,和周遭生发的联系和互动。
因此日常剧如同做一次切片实验,要在那么大的范围内去呈现一个看似随机的样本。
之所以是“看似”,在于讲故事终归不是纪实录,这个样本是精心制造出来的,随后又要把制造的痕迹抹去,营造出最接近“纪实”的效果。
这一点是枝裕和的“生活流”脚本堪称典范。
在《归乡》里,极度稀释情节,努力控制成多条隐藏线索的齐头并进,淡化每一组人物情感备受关注从而成为主线的可能。
拎出一群人,放入一个环境,如果不能挖掘出细微处的新鲜和有趣,遵照常理和人情,自然流畅地再现出来,很容易就越出了日常生活的大容器。
木皿泉真的厉害,他们有一种能把现实的空气编织进剧本故事里的本领,细致的观察,灵光的脑洞,让每一幅日常景象闪着趣味感,人物手里尽管握着菜刀和鱼肉,也不妨头脑里发着飞行英雄的大梦,一边奇幻,一边接地。
日常剧不论是影像还是内涵,都渴求着一种“含”和“藏”,先放入戏剧性,再把它抽离出来,京派小说讲究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大概就是这么个原理。
而从主题上来看,含着某种逼“真”的元素,还得颇废心思地把它隐匿起来,不然故事就会“满则溢”。
很多日剧借人物之口频频出金句,就犯了讲道理的忌讳。
当然了,严肃地去扯日常美学的话,从小津,成濑,侯孝贤,再扯到是枝裕和,恐怕要给做电影研究的人去大书特书了。
幸而是枝裕和也拍电视剧,给了我们这些小观众把影像线头扯回电视机的可能。
我还记得他的镜头里放了很多让我激动的细节,吃完的薯片包装袋,冷饮融化掉下来的水,脏的球鞋,路边的熟人脸,他们似乎不起眼,却有好玩的东西能从里面钻出来。
好久没有沉浸在一个故事中有不愿意抽离的感觉了。
是枝裕和用一个不紧不慢完全无压力的节奏向我的国庆讲述了一个叫做《回我的家》的故事。
看完这个片子,我觉得甚至可以用“你相信有库纳吗”作为确认彼此是不是一类人的暗语。
很难相信这是一部电视剧,因为它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看的电视剧完全不同,可以说没什么情节,或者说唯一可以称得上情节链接剧情的就是“寻找库纳”这个概念。
但找不找得到库纳,是作为观众和导演都不关心的。
吸引我们的是寻找过程中,去相信,去确认,去回归自己心灵故乡的过程。
下岛菜穗想要积极守护的也正是日渐消失的人类童年的故乡。
孩子,或者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一个故乡,可以回归,温暖的,带着记忆的,有小伙伴们的嬉戏的,带着童话的地方。
这是自己最初始的世界,也是自己最后的接纳。
爷爷和孩子们都是和菜穗有默契的。
爸爸是一个被包裹在成人外衣下的儿童。
他那么大的个子,却有最柔软的性格,事实上仍是一个孩子。
妈妈不是孩子,她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做什么的大人,但她理解孩子。
理解包裹在孩子身体里的爸爸。
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十分可爱可亲。
学习俳句的奶奶,故乡推介员出租车司机,故乡唯一的警察和小报记者,每个人都独特又温暖。
看到他们都好希望天再冷一些啊!
是枝裕和的敏感和纤细还表现在每集片尾。
那些曾在片中一闪而过,给我们心中留下淡淡问好的物,一一呈现。
妈妈做的好吃的饭团,味噌汤;小林在圣诞树上找到的女儿的心愿卡片;库纳的小脚印小帽子还有代表着库纳墓地的龙胆花(花下的人偶好像我们儿时使用的孩儿面霜罐子)“寻找库纳”这个活动聚集的人群可以说,大家是一类人,脸色永远漠然深藏内心的护士,带着蘑菇帽子守株待兔的男子,平时的他们没有交集,但是在森林中,他们都是“库纳”的小伙伴。
這部片不知道是看過的第幾次了。
前20幾歲時是衝著寬叔去看的。
現在的我,已經30而立了,已經不是再為了寬叔而看。
是為了是枝裕和,整部片充滿了導演的風格。
像最後一集的爸爸的鬍子那一幕,是在橫山家之味(步履不停)的原著小說出現過的場景。
今年秋天我外婆過世了,相隔兩個月,11月底輪到我祖父去世了。
那個感覺就像良多的感覺,生病的時候感覺沒甚麼好說的。
但在開棺木想再看爸爸的遺容摸到夫親的鬍子想起兒時在家跟爸爸一起看電視模仿滑雪者,一邊往前傾斜,另外一邊,是他父親的雙手,緊緊抓住他的小腿。
才讓他得以不跌倒,並讓這美好畫面,永恆地留在記憶中才崩潰大哭的模樣。
直到過世、入殮、火化、入塔才確確實實的感到人不在了。
就像良多辦完喪事,回到自己家,一人坐在書桌感觸好像昨天才摸過爸爸的鬍子的手。
對著說"已經不在了嗎"
已經不在了嗎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是枝裕和給《Going My Home》的劇中的畫面。
爸爸在病床講著庫納的故事,然後拿出錢包中的一千元給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
就像良多所說的,爸爸一定希望有人聽聽這故事。
我的眼淚不爭氣的就掉下來了。
山口智子飾演的妻子給丈夫端上的一碗濃湯,湯裡有一片紅蘿蔔切成的三角小帽的形狀。
戲中主角群為了找到這叫庫納的神祕生物貫穿了整部戲。
直到這個最終畫面出現,我才頓然理解這個精靈族群所代表的某種含意。
在每個人必然曾經有過一個家庭,就算現在單身的你我必然如此。
必曾經有過父母,遠看似精靈,近看則毫無疑問的是我們那若即若離的家庭。
感謝您 是枝裕和,帶給我無限的追思,還有那份人與人的溫暖。
很日常很是枝裕和呢!!
不能很明确每个人的性格 说出他们的选择 就和步履不停一个感觉啊感觉爷爷一出来就想哭 给听自己讲库纳故事的人钱 "谢谢你愿意听""谢谢你愿意相信"什么的还有爷爷对于死亡的态度 其实已经是不怕的了吧 才能笑着说 请你做我葬礼的素斋 反正我吃不到的 不用做太好吃 太好吃我会生气 才能跟儿子说买的那块地是想葬在那里..但是说回来怎么就闹得这么僵了呢之前和家人 感觉爷爷可能就是 离开久实之后在东京混出了名堂 然后就和差不多的妈妈结婚了.. 大概也并不是因为多爱 于是后来就浪荡了 不过妈妈可能还挺喜欢爷爷的吧 还是说可能是更复杂的情感??
毕竟最后说到"腿不方便走了真好 不用担心他在外边又惹了什么麻烦 最后 他终究还是要回到我身边"之类的 总之后来老了之后 过往的遗憾越发明晰 于是回到了家乡 但是儿子女儿怎么都不亲呢 嘛可能是受母亲态度的影响 每次出现那些风流韵事的时候的反应什么的 不过最后儿子愿意试着去了解他 真的太好了最后怎么选择隐瞒妈妈和姐姐呢 库纳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信??
还是只是不想他们知道久实的事情??
..嘛嘛其实可能只是下意识的选择自己也说不清的啦嗯还有库纳 "因为相信所以存在""其实找不到也好 找不到的话 就可以一直找一直找了"最后儿子碰了一下爸爸的脸 无意中感受到了那个胡子 想起了之前想起的小时候飞的那个动作时 没有想起的 在身后扶着自己的手 所以说果然是 失去的瞬间往往并不难受 难受的是以后看到阳光下空空的藤椅和拐杖啊 (ಥ_ಥ)还有姐姐 其实真的不知道她到底有什么不满 嘛大概这种东西真的是冷暖自知知道自己到底开心还是不开心 ..嗯也亏得她丈夫一直迁就她了 真的宠的无法无天了好吧 看她任性的时候真的好怕下一秒他俩就掰了.. 噫也能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嗯也可能是因为爱(像做题一样知道答案可能有这个选项)还有爸爸在公司里逐渐失去性格的事情啊 所以说管理层真的也挺不好做的 嘛 大概总是个人有个人的难处 他一直梦到了住在了自己床底下的库纳 ww 其实真的到头来反应的算是自己的心情状态吧 啊哈哈说那些库纳看起来很没用很无聊但是出奇的很可爱的时候 就和那个广告就和他本人一毛一样啊哈哈哈 嗯最后说"你的时代还没有过去" 嘛这大概是编剧的温柔了还有"你太太最近是不是不怎么问你公司的事了 就算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也不是真的在意 只是想知道要不要做你的饭" 还有还有 邻居送了白金之后说 "什么时候约一杯 好好谈谈吧 大概我们不会有这么一天吧" 这些 都很是枝裕和呀还有妈妈和萌江的相处 其实很多时候妈妈是不理解萌江的吧 但是就算一次次被老师叫去 也还是对萌江很耐心 没有逼她 没有说什么 让她一步一步的 按自己的步子成长呢 感觉她和萌江相处 有些对话看起来像是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对话 而不是什么母女间的.. 相处很有爱噢 最开始萌江的封闭什么的 总是因为没有好好告别 所以才放不下吧 特别和对方谈崩了之后还没来得及和好 对方就不在了.. 这种大概最最无法释怀了吧??
还有沙江 即使专业也还是没能有妈妈的味道 最后发现了呢 总还是有的 "你的缺席也是一种出席" 而且也不只是妈妈的味道 还有了老公的味道 女儿的味道 徒弟的味道 嗯哼 所以大概是原谅母亲了吧 最后让她帮忙什么的还有最后 沙江道破的"父子什么的 说到底也是旁人 也会有对方不知道的一面的"絮絮叨叨 其实喜欢是枝裕和 喜欢他把生活完美的呈现 就像老师说的比喻 像把生活做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看 像把蛋糕切开完整的搬上舞台 所以喜欢现实主义啊.. 悲伤和温暖 常常就是这么让人欲言又止的我好像真的就没有发现这部剧有什么不喜欢的!!
看完海街以后,第二次看是枝裕和,没怎么明白,纯粹是冲着满屏的绿色和扮演妈妈的葵来的。
全剧扫下来,觉得这样的亲情关系确实真实得过了,有些冷漠、无悲无喜又不近人情。
姐姐和弟弟对父亲的偏见,母亲和父亲的相处模式,阿部宽对女儿的不闻不问,菜穗对父亲的不理解……所以群像得出了结论:“家人间即使再亲密,说到底也不过是旁人”。
寻找库纳(小小的神明)的过程结束后,一切复归平常,伤口依旧没有完全愈合的可能性。
寡淡而琐碎的日常,因半信半疑库纳的存在变得有一点点诱人了,吸引着他们去相信、接近神明。
然而,这个探索的过程自始至终却与寻常人的心境相贴合。
父亲死后,阿部宽才蓦地回想起小时候的父亲。
因为,死别总会牵扯起父母与子女间与生具来的情愫,体验有多切肤,故事有多切实。
菜穗的妈妈说:“如果发现龙胆花,那就是库纳的墓,不能踩也不能摘”,真是一位温柔慈善的母亲啊。
而意料中似乎并不能找得到这些小人的印迹,不过却如小葵所言,库纳“乍看之下毫无意义没有价值、可是却格外地重要”。
它们所居之处,定是人类所不能踏足之地,希望神灵一直庇佑这清灵美貌的村落与森林,呵护库纳们的居所。
亲人们无论是互相排斥挤兑或是嬉笑怒骂,都具备着别样的温情脉脉(起码还有人敢随便讥讽你,之后也还是要一起生活)。
宗教的日渐消弭使得人类慢慢地不再迷恋自然力,所以“我们可能太过膨胀了,所以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还是很需要库纳的存在的”。
即便守护人们的神祇并不会出现,可是还有“森林会倾听,湖水会注目”,这些景物一样能够抚慰人心。
亲情就好比小矮人库纳“不找的话就不会有了”,家人间的斤斤计较却又伴随着亲近的调笑与打趣。
对于子女的过度包容就是纵容,显然距离与分寸都难以把握。
人物大多显得过于内敛(话不多?
),衬以青山翠水,辅以轻柔的配乐,满屏跃动着盎然绿意,满目清新灵动之气。
跟小莲藕一起看《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我们都被宫崎峻笔下的人物感动着。
在以后的日子里,常常说起阿莉埃蒂,也常常幻想着我们变成了借物小人。
有一天小莲藕对我说:“妈妈,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蚂蚁就是借物小人呀,一点点的小水潭对它们来说就是汪洋大海吧?
我们听不懂蚂蚁的话,它们有时候浩浩荡荡地搬一块饼干,不就跟阿莉埃蒂借糖借纸巾一样吗?
”细细一想,还真是呢,小昆虫们有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在它们眼里,人类就是庞然大物吧?
看了是枝裕和的电视剧《回我的家》,我才知道借物小人并不是宫崎峻的独创。
日本的传说里有一种叫“库纳”的小人,住在森林里,戴着尖尖的小红帽。
阿部宽演的男主角良多的父亲荣辅小时候曾跟好友一起在森林里寻找,年老的父亲想要叶落归根,又回故乡长野寻找“库纳”,因病住院。
良多找到父亲关于“库纳”厚厚的笔记本,跟女儿萌江一起开启了寻找“库纳”的旅程。
这其中也有荣辅好友女儿菜穗,她办了库纳事务所,周末为孩子们举办有关活动,还有一年一度寻找库纳的活动。
在寻找库纳的旅程中,良多渐渐理解了父亲,当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后悔当初没有跟父亲多说几句话。
据说是枝裕和的这部剧收视率并不高,对于我来说,好看的剧并不一定是得奖的、大家都喜欢的。
我能理解是枝裕和对家庭、对成长、对亲情的描述。
淡淡的剧情总能打动我的心。
我喜欢剧中跟小莲藕一般大的萌江,她在学校里并不是好学生,但她有着一颗倔强又童真的心,她对库纳的深信不疑深深感动着我。
我相信这个世界不都是由人眼所能看到的东西组成,我也相信一定有阿莉埃蒂和库纳的存在,如果不去找,怎么知道有没有呢?
呵呵呵呵呵我用1.5倍速都看不下去哦呵呵呵呵。三集弃。
依托到童话人物的亲情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全程都有点看不进去
7/10。除了第一集外,每集均以良多和他想象中沙发下群居的库纳开头,以妻子的美食镜头结束。主线延续了有关私人记忆和死者的话题,加之良多姐姐的家庭和菜惠的单亲家庭、车站同事、公司广告片计划、悬赏找到库纳的老社长、出祖车司机和父亲的护士作为副线来映射核心主题。情节冲突和奇幻设置非常微弱,女儿自称可以看到幽灵在学校捣乱、寻找库纳活动中捕鸟器下挖洞逃走的不明生物,仅有的特殊设定有被平淡日常和反戏剧化填充,库纳更多被设定成死者与生者的信使,在父亲逝去后,全家为父亲张开的下巴感到惊讶,找来布塞好,守夜良多时摸到父亲的胡茬嚎啕大哭,后悔没有机会与父亲多交流,妻子安慰说后悔就是爱过的证据。但这种私人化的细腻拍成电视剧,太长太闷,就剩良多姐弟间关于小气的一点拌嘴有意思。
一部这么美好,举重若轻,深刻而又友好的剧,无数次泪目⋯日常琐碎里的诗意,人生命里的点滴,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后悔是爱。肉身的记忆。世界不只是看的见的东西组成的。
人生如逆旅,终要由生之绚烂归于死之沉寂。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这样的琐事构成~宽叔的片子一定要看
11年大地震之后,12年很多剧都是返乡/故乡主题,暖暖的调子,讲述淡淡的情感和生活。「后悔就是爱过的证明」
最后明白了为什么爷爷在最后的日子里望着自家后院打心底里笑起来了。[以后一定还会遇到让我打五星的剧吧,但再也不会有这样一部依依不舍地珍惜抱紧的宝物了。感激最温柔亲爱的是枝さん为今年秋冬每周送上一团精心炮制的暖融融。]不管人物性格还是相处模式良多、沙江和萌江绝对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家庭:)
闷
最后一集稍失望
无聊
很生活的剧,需要静下心细细品尝。看下去也不用去在意库纳究竟是否存在,因为你会被剧里的某一个小细节打动,被一个个小幽默触动笑点。最后一集看得有哭有笑,只是完结之后突然觉得好空虚!!!
大概知道想表达什么,不喜欢这种冗长缓慢的表达方式
三星半。没步履不停打动我。但我还是看完了。
三星給小葵
温馨有意思细节满满的家庭日常,特别适合天阴但不冷的下午宅家窝在沙发里吃着零食看,啊……太惬意了!// 像一部久违的能真实感受到纯真的岁月童话,话说已经很久没有平心静气一秒钟都不快进的看一部剧了,此时此刻何其幸福啊!// 不知不觉一周就过去了,从春末迈进了夏初,日间气温陡然升至廿六、七度,可夜里还是微凉,路边的树木葱郁翠绿,天空也蓝的密实起来,尽管人们大多在灰尘仆仆里行程匆匆,也无暇欣赏这些悄然变化,可总会有盛夏突至,也许是一道惊鸿,或是一场暴雨——总会有某些瞬间透明无阻的看见生命——时间的轮廓,关注一只蚂蚁的踪迹,跟随一只候鸟的身姿,眺望云聚云散的黄昏,在那些瞬间会从纷扰里抽离半晌,去重拾在日日流逝中失落的美好情感。// PS. 摄影太美好了,宫崎葵也太美好了!
无聊了N逼……同时段最低收视率不是盖的……黄金时段竟然破5……目测富士短时间内不会再跟几位演员合作了……
虽然一直围绕死亡和遗憾,但是看的时候完全没有被煽情,常年看美剧突然找来个治愈的日剧看感觉被净化了。不过看到终于复出而且几乎没变样的山口智子还有阿部宽倒是要内牛满面了……需要人给我科普一下年轻演员啊。。。宫崎葵好面熟
作为电视剧,太缓慢了,也不引人入胜,拖了很久才看完。也不是很明白库娜想表达什么。是枝裕和还是很擅长那些小细节、闪回、静物……爸爸病倒不能外出妈妈反而兴致勃勃;宫崎葵面对绝情的前夫倔强而优雅;爸爸的胡子茬勾起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