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时间和社会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时,在那短暂的时间里,他可以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任何人所打扰,无需介怀地大快朵颐,这种孤高的行为,正可谓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
”这是每一集的开头都会出现的一段话,《孤独的美食家》剧情特别简单就是吃,我看了四季五郎吃饭实在让我觉得饥肠辘辘、胃口大开。
《孤独的美食家》个人觉得孤独一词只是量词,也就是突显只有五郎一个人,此剧给人的感觉一点都不孤独,能够自己一个人走街串巷品美食的人,内心一定是特别强大的人。
此剧是很快乐的美食剧,配乐给人很轻快的感觉,剧里最常出现的也就两个人物,演员与原作者。
久住昌之是《孤独的美食家》的原作者,总在每一集的片尾出现,简单的介绍五郎吃过的小店,原作者的必备是酒,他每次出现都会大笑,反正我是没觉得有什么好笑的。
五郎是《孤独的美食家》的主演,他是经营进口杂货的个体户,为了拜访客户经常穿梭日本的大街小巷,他总能在繁华与僻静的街道找到一家合自己胃的小吃店。
看他吃饭是很享受的事情,为了防止看剧看到饿,我会挑在快吃饭前、吃饭时、吃饭后看,剧中出现的道道美食让我垂涎欲滴,虽然没吃过,但看五郎吃的样子,足以让我相信这是人间的美味,五郎是个十足的吃货,每餐必备米饭,不饮酒,饭量大得惊人。
五郎吃饭会分第一回第二回合,点菜会看小店熟客点的菜,总会为自己点到美味的饭菜欣喜不已,是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五郎吃饭时表情总是极其丰富,虽然是戏但却给人特别自然真实的感觉。
40到50岁中年社畜的食欲冒险,同样是展现欲望,主演的微表情几乎让人无障碍的就联想到情欲的渴望和满足。
难怪有人在评论里说这部剧和AV是同样一种拍摄手法。
和我看过的其他美食节目太不一样了。
在我的观影经验里关于食物的纪录片或者李安的《饮食男女》这样的片子,食物的展示都具备其客体属性,可以说屏幕里的食物是客体,屏幕前的观影人才是欲望的主体。
而这部片子的真实客体是主演中年男性显示出的欲望,而观影人是通过主人公展示的欲望体验到关于欲望的欲望。
这个观影逻辑确实和AV或者GV完全一样。
大概确实是有一点私人的经验的影响,影片里男主的眉眼和我年少时曾经喜欢过的男生有些相像。
他眼睛的形状和眼角的皱纹和那种欲言又止又默默吐槽的气质,让我想象如果他到了50岁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所以,影片中展示的对于食物的欲望,我观看他的欲望时产生的欲望,和想象中他投射到食物的欲望如同他投射到我身上的欲望,这三重的欲望,就这样混杂在一起。
EP01:烤鸡肉串搭青椒+和风干烧饭EP02.煮鱼套餐(鳕鱼)+洋式炖菜+滑菇味增汤+煮羊栖菜+芝麻伴菠菜EP03.无汤担担面+煎饺+拌三丝EP04.静冈关东煮(鸡蛋、萝卜、半平、鱼糕、煎豆腐及牛筋)+工艺茶EP05.亲子(鸡肉鸡蛋)盖饭+炒乌冬+小豆汤EP06.栗子大福+混合套餐(炸猪排&鸡排饭)+蒜香里脊EP07.炸肉饼+心动套餐(那不勒斯意面配汉堡肉)EP08.一人烤肉(牛背肉、横膈膜、牛小肠、卷心菜、成吉思汗烤肉、腌鳕鱼胃和牛胸腺)EP09.小食(章鱼烧、肉卷)+铁板烧(广岛香葱柚子醋味章鱼、蒜烤扇贝和香黄油烤牡蛎)+HIROKI特供杂样煎饼EP10.土豆炖肉+土豆沙拉+炸香肠+姜烧猪里脊煎蛋盖饭EP11.油炸糖心馒头+炖鸡+青花鱼三明治+特辣咖喱饭(彩蛋:五郎再做黑道大哥小龙)EP12.菠萝汁+冲绳天然盐烤黑猪肉+胡萝卜丝炒蛋+塔可饭+排骨荞麦面+BLUE SEAL冰淇淋
这是一部我无意中在B站翻到的无人气午夜番,却意外的吸引了我。
很令人意外的,这部日剧基本毫无剧情可言,松重丰大叔饰演的自由职业者(?
)在每集二十分时间里,前十分钟完全是莫名其妙的撒鼻息,然后在后十分钟才款款的走进一家基本没有装潢的个体小店开始“治愈”之旅。
正如每集片头语都会讲的那样---“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的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
毫不费神的吃东西这种孤高的行为,这种行为正是平等地赋予现代人的---最高的治愈!
” 这句话对于我这种没有别的爱好的人来说实在是太深得我心了。
每每看见松重丰用精湛的演技讲享受美食时的表情百分之一百二的表现出来以及那完全感情投入的内心独白,我都会感受到来自最心底里的共鸣。
---想想从来不嗜好旅游的我在法兰克福翘了一天班跑去慕尼黑和Mr 何一起寻找最正宗的巴伐利亚啤酒肠的时候,想起和苏哥在网吧里被熏了一天然后出来四处钻街进巷觅食的时候,想起和小爱一起在普度进行的美食探索——开车从西拉法叶跑到东拉法耶只为寻一家正宗铁板,求食平成三过而不入。。。
不过说起来,松重丰这样的竹竿忧郁形大叔所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大胃不得不令人惊讶,每集他标准食量乃是一份完整的定食+小店特色菜+甜品还有乌龙茶啤酒云云对于小肠胃的日本人来说,虽然拥有小林之余的怪胎,但是这位大叔的战斗力按照在美国的换算来看,相当于走进Triple X 点一份霸王包套餐外带特色鸡翅以及特色root beer然后优雅的享用完嘛,这就是吃货的享受,所以当我和小爱幸福的填饱肚子相视一笑的时候,那种灵魂上的共鸣根本不会去在乎她为啥那么执着阿哥们的爱恨情仇,不会在乎她对富歇还是塔列朗的奇怪评价,仅仅就是吃并且笑着。。
吃货的旅行,就是这么简单。
中年未婚大叔,不喜欢开店的束缚,经营着只有自己一人的贸易公司。
这个作品披上了美食的外衣,却在讲述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孤独的流浪者。
这是给忙碌的人看的,让我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抬起头,抛下一切烦恼,问一问自己的肚子现在想吃什么,回忆起如何从平凡的食物中收获快乐和心灵上的宁静。
这位“美食家”,其实只是个穿梭在现代都市中的孤独的行者。
某豆友的评论说得非常好,这个作品其实叫做《孤独家的美食》。
起初也是抱着解馋的心态来看的,希望能这是一部“舌尖上的日本”。
然而我们的主角,却总是流连在街头巷尾,吃着随处可见的定食,烤串,炒面。
为何这些寻常的食物,却能带给五郎这么强烈的幸福感。
其实,每集开头都在重复的那句话,已经给出了解释。
这句话就是在不断地提醒大家,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感就是五郎最大的幸福,就是他人生的追求。
像普通人一样地生活,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
生活中每一次的抉择,他都选择了相同的答案:自由。
所以他拒绝了结婚,拒绝了开店,拒绝了打工,一个人孤独的穿梭在繁华的城市里。
每次感到饥饿,都做出一副快要死了的样子,却在找到餐馆后,慢悠悠地斟酌菜单。
平时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只有在吃饭时才会露出最幸福的表情。
这样的反差并不矛盾,因为他是一个孤独的人,自由的人,率性而为的人。
他吃饭的过程,也是解放自我的过程。
记得某一话中,一个突然插入的小员工,高速地点菜吃饭又跑出去继续工作,和悠闲自在的主人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饿了就停下手中一切事,凭着自己的直觉,随着今天的心情,在喧闹的都市中寻找一个小巷,探索未知的美食。
不需要多么名贵的山珍海味,也许只是一份关东煮或者一碗担担面,就能得到一份简单的惊喜和快乐。
还可以一边细细品味着家常小菜,肆意地释放心中的喜悦,一边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窥探一下别人的人生。
多么安逸的生活。
想起中学放学后在大街小巷中闲逛的日子,无拘无束的自由,偶然发现好玩的东西的惊喜。
再来想想现在的自己,是否能如五郎一样闲庭信步地走在大街上?
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是否随时都能停下来帮忙?
是否能做到饿了就吃,还能吃的如此悠闲?
和另一部漫画改编的美食日剧对比。
《深夜食堂》是群像式的,一话一道简单的菜,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故事,把人生的沧桑浓缩在20分钟里。
《孤独的美食家》是独白体的小人物故事,每话只做寥寥数语,一点一点地吐露,用无数个片断勾勒出岁月在主人公身上的沉淀。
在路人匆匆的脚步中,五郎隐藏起自己的孤独身影,寻找着只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他吃的不是美食,是孤独。
相比于中国的《舌尖上的中国》,日本的这部《孤独的美食家》简直简陋到家了。
既没有微距航拍,也不去什么苦寒酷暑之地取景,全凭主角一个人的内心独角戏撑起了整部剧。
说是连续剧,但是没有一个连续的情节,说是伪纪录片,但整个剧几乎全靠主人公的旁白。
说白了,所有其他的要素都是点缀,整个剧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吃,长篇累牍得去描写吃,吃什么,在哪里吃,怎么吃,味道如何,价格怎样,诸如此类。
然而,话又说回来,此剧如此鲜明地讲吃,但是却全然没有美食纪录片的气质,里面的吃食,说实在的,也就是精致的路边摊贩的水平,里面的食客都是下里巴人,穿得西装笔挺还不喝酒的主人公多少还显得有些异类。
第二季里面有一集主人公听到旁人说这个岁数还在吃这个饭的人,大抵还没有摆脱“跑腿儿”的命运,于是摸摸自己饱饱的肚子自嘲了一番。
更为有趣的是,面对如此饭菜,面对主人公全景式展现的吃饭过程,好评如潮中却没有诸如口水都流出来之语云云。
实际上这部剧的最大魅力并不在于剧情,也不在于吃饭,而是为坚守到了深夜的观众展现了一种他们奢望企及,似真似幻的美好憧憬。
每集开头的那段毫无语气可言的独白反复听下去还是觉得韵味十足。
在日本那样的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到底什么是现代社会赋予给普通人的自由呢?
不用受到旁人的眼光,不用担心自己的囊中羞涩,不用考虑到时间和空间的拘束,一个人享受舌尖上滑过的美食,以百倍的精神收入腹中,享受着这一过程所带来的快感。
这虽然多少有点讽刺,但确实是一个阶级无奈的心声。
不喝酒,或许就是为了让这种感觉更为现实,这才显得此种局促和短暂之自由之可贵与切近。
作为一部深夜剧,《孤独的美食家》用最廉价的方式营造了一种物质上的小满足和精神上的大满足的双重善意,让观众在睡前享受着这难得的愉悦,尽快睡去,以莞尔的侥幸面对第二天金字塔结构新的重负。
冬季日剧《孤独的美食家》看起来远没有名字那么高深冰冷,反倒是整部剧透着生活的温情和丝丝暖意。
不管是小城市里小酒馆给客人的特别定制还是真实不做作的服务笑脸,大叔偶尔的犯二和经常的犯萌甚至最后一集作者出现的搞笑镜头……之前有说过不理解日本的文化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小温情,从动漫开始,那种微妙的情感体验让人心生温馨之感。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的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
毫不费神的吃东西这种孤高的行为,这种行为正是平等地赋予现代人的---最高的治愈!
",大叔穿了橙色西服的那集里有说,人生总会遇到起落和烦恼,钓鱼都木有天分的人生,但是还有美食的温情让你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到暖意,想想依然觉得美好。
因为每一集的食物都有价格,我就大概换算了一下,不由得惊讶日本物价之贵……(当然大叔也饭量惊人)虽然题目是美食家,但是剧中的食物都不是什么华美盛宴,只是普通店家的寻常食物,但是日式食物的精致还是能从这些寻常菜里面看得出来,食物真的是越精致越诱人。
里面也有西式的意面和中式的担担面以及完全看不出形状的煎饺。
但是日本的餐馆把自己的传统食物和外来食物结合的很好,最起码吃货大叔在吃第一口的时候都会想“唔,好吃”烤肉的嗞啦声,浓汤咕噜咕噜的声音,店家热情的招呼,鲜艳的菜蔬,美味的套餐,怎样都让人禁不住流口水。
个人认为大叔的美人缘还是不错的,经常能遇到可爱的女孩子,但是每次对于大叔来说,爱情什么都是辅料,美食才是主菜……甚至在被美女求婚,心里不知如何回应的时候,还是说去吃饭吧大叔这样怎么嫁得出去嘛。
“和饭店的相遇一生只有一次”,和爱情呢?
“这么说起来,突然觉得肚子饿了。
”大叔一这样想,就会出现三个定格的不断拉远的镜头,很呆的样子。
然后接着想:“淡定,不就是肚子饿了么,现在就去找吃的。
”……………………黑道大叔演技还不错,蛮有萌点,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太瘦啦。
脸太瘦的大叔吃饭的时候咀嚼肌动起来木有美感啊美食剧还是得找不那么瘦的人来演,感觉才津津有味呐。
片中经常出现一些温情的哲理句,也是大叔自己的一些想法,对老友,对工作,对曾经的恋人,这些句子把人生的完美与缺憾都体现的细致入微,让人心生慨叹又不禁微微一笑。
虽然是夏天看的,但感觉不错,如果冬季看这个,怕自己的馋虫就真心hold不住了,O(∩_∩)O哈!
有人喜欢吃饭,有人喜欢做饭,有人对食物的喜好却并不仅仅局限在吃与做本身。
比如有人说:“我喜欢葱花在油锅中炸开的香气与噼啪作响的声音。
”“我喜欢糖心蛋的蛋黄流在米饭上的状态。
” “我喜欢肉在烤盘上渗出晶莹的油脂。
”“我喜欢剖开蔬菜水果观察各种好看的横截面。
”这些都是食物带给人的格外馈赠,真让人身心愉悦。
于是他们说:“我对食物的态度更像一种欲望。
”《孤独的美食家》,一部日本人气漫画改编的纯吃货剧,相比心灵鸡汤式的《深夜食堂》,食欲在这里来得更现实直接。
中年吃货大叔因工作关系东奔西走,午餐时段捧着饥饿的胃游走于日本满街林立的大小餐馆,丰乳肥臀的炸猪排套餐,活泼俏皮的烤鸡肉串,烈焰红唇的无汤担担面,缱绻柔情的静冈关东煮,风情万种的大葱里脊烧……摆出各种诱人的姿势,像极了红灯区当街拉客的风尘女郎。
20几分钟的剧集除了交待下简单的剧情背景,剩下的就是:吃,吃,吃,吃,吃。
从第一口吃到最后一口,有时连句台词也无,只有刀叉滑动的吱嘎声,咀嚼食物的咔嚓声,吞咽口水时喉头发出的咕咚声,饥饿时胃袋发出咕噜声,大快朵颐后大叔一个长长的饱嗝居然都被列为特写!
一部奇怪的心里活动占百分之九十的电视剧,即使是表现内心旁白的画外音也不外乎是:“呀!
肚子好饿!
”“咦?
吃点什么好呢?
”“哇!
看起来真好吃!
”每当表情苦逼的长脸“五郎”发出:“啊!
真美味啊!
”的时候,就让人产生恍惚感,好像什么呢?
像?
像不像一部岛国AV片?
这是一部美食AV片吗?
好像AV片男女对其的诉求点各有不同,男人通常用来填补生理需求,而女人看AV片的心情除了猎奇心理外更像欣赏一部喜剧吧?
吃着一碗泡面看五郎大嚼牛排,跟未婚青年对着苍井空打飞机又有什么区别?
每集末尾还有原著作者亲临书中餐馆重温旧梦,连“后戏”都做得很足,多体贴?
美食AV片,它的受众自然是一些欲求不满的吃货,我也在其中。
通过看《孤独的美食家》忽然发现,看别人吃饭也是件过瘾的事儿。
现实生活里还真有人在这么干,美国新泽西州一位体重接近600磅(约540斤)的女子唐娜•辛普森(Donna Simpson)正在为成为世界上最胖的女人而努力奋斗,早餐大嚼高脂肪,午餐狂吃高热量,每天都要吃掉热量总计高达12000卡路里的食物,每个星期她要花掉400英镑以购买食品。
另外,唐娜还经营了自己的网站,制作自己吃东西的视频,粉丝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你看,这个吃货在塞满胃囊制造肥肉的同时还能名利双收。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毫不费神的吃东西的这种孤高行为,这种行为正是平等的赋予现代人的最高治愈。
”的确,食欲是多么动人的东西。
我有多爱你,就有多贪婪,我最终占有你,与你坦诚相对,纯粹、原始、毫无羞耻心。
井之头五郎瘦瘦高高的,穿着西装拎着公文包,走起路来像一片带风的树叶。
第一集里他给客人送制作好的杯子,面对喋喋不休的女客人,不知道怎么打断她,只能压力山大地听她讲完。
一个不怎么爱说话的人遇到一个表达欲超级旺盛的人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
五郎是卖东西的,但他没有自己的店面,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开店——既要亲切待客,又要应付讨价还价,事情变得麻烦起来,人生就会变得沉重,不如现在逍遥自在。
第一集吃的烤鸡肉丸,那家叫庄助家庭料理的小店,店面小小的,墙上挂了一溜竹排,写着菜名。
烤鸡肉串有七种:葱肉串,软骨串,鸡皮串,鸡胗串,鸡肝串,鸡肉丸串和鸡翅串。
全部都是盐烤风味。
五郎点了乌龙茶,七种鸡肉串各要一份。
各种鸡肉串小小的,肉很足,丸子饱满,烤得油滋滋金灿灿,吃起来外焦里嫩,咸香弹牙;接下来又点了烤多线鱼脊和信玄袋,多线鱼脊长长一条,肉质白嫩,没鱼刺,拿起长长一条咬起来非常给人满足感;
信玄袋有点像煎饺,外皮酥焦,里面是帆立贝和秋葵制成的馅料,咬起来有脆脆的声音。
别的客人吃鸡肉丸时,会用半块青椒包住丸子,然后把丸子压碎,像馅料一样添在青椒里,送入口中。
青椒的清新甜辣和微苦中和了鸡肉丸的油腻,吃起来鲜香爽口,神清气爽,五郎也学来了这样的吃法。
接下来点了一份和式干烧饭,饭里加了梅干,口味特别,有酸而清香的口感,吃起来松松的。
第二集,五郎去了老主顾美术馆主人那里,美术馆主人给他找了一个活:帮开画展的朋友制作咖啡杯。
因为对对方画作风格拿捏不好,所以五郎为制作什么样风格的咖啡杯感到了迷茫。
去找吃的的路上,看见有老人在下将棋,回想起小时候陪着爷爷下将棋并且很厉害的自己,突然也想玩两把,于是就和老人下了两局,没想到全输,一直以为自己是的棋界天才,没想到只是爷爷当年棋太臭或者故意让自己的缘故。
后来去杜鹃商业街找了吃的。
来到一家和食亭家庭料理,点了煮鱼套餐,洋式炖菜的前菜,这种前菜是因为冬季太冷用来暖胃的。
套餐里还包括滑菇味增汤和芝麻拌菠菜等。
洋式炖菜里的胡萝卜块和土豆洋炖的软软的,汤味儿清淡香甜,喝下去,整个人都暖和了。
煮鱼套餐以鳕鱼为主,鱼肉炖的十分入味,肉感细嫩;滑菇味增汤有浓郁的蘑菇鲜香,滑菇非常鲜美;古式配菜味道干咸,十分下饭;还有芝麻拌菠菜,口感清香。
一顿下来汤汤水水,有鱼有菜,吃到结束,真的异常满足。
在饱了口腹之欲时,整个人都会心满意足,变得幸福起来,这就是美食带给我们的安慰。
第三集来到了丰岛区的池袋,在路上收到了色情小卡片。
这次谈业务的对象似乎是售楼小姐,年轻的女孩因为忘记和同事打招呼说预约的事情所以一再被资历老的前辈驯化。
谈好之后,五郎来到一家来池袋就要去的小店,是一间杂货铺,喜欢来这里是因为这里东西正宗而且氛围好,氛围好大概是指客人可以很自由挑自己自己想买的东西,没有店员跟来跟去,推荐来推荐去的,比较自由。
感觉五郎是个不善于社交的人,对待人的热情也许会感觉有压力。
买了一大堆的东西,辣椒酱,鸡精,酱油。
还有一瓶椰树椰汁。
之后去了一家杨氏中华料理店。
五郎说有时和一家饭店一生只能相遇一次,也许这就是命运,于是他走了进去。
点了无汤担担面,因为是第一次来就选了普通辣度的,又要了煎饺和拌三丝。
煎饺和拌三丝很快上来。
锅贴饺子配上陈醋和辣油调料,一口半个,非常好吃。
拌三丝是豆腐皮丝加上胡萝卜黄瓜丝,淋上沙拉酱汁拌成的,吃起来清香爽口。
担担面上面盖着肉末,青菜和花生粒,需要拌匀再吃。
刚入口的时候只觉得香,可是担担面的辣后反劲,吃了一会儿就感觉出辣味儿来了,可是这种辣刺激着味觉,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它的秘诀在于,麻椒,酱料里要加麻椒,辣椒油,和番茄酱及秘制酱料,前面盖上面条,再撒上肉糜,坚果碎和青菜就好了。
五郎说这样的口味,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想念,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大学生,上班族一来就早点呢,还是要最辣的口味。
辣也许是会让人上瘾的。
一张五郎的帅照。
第四集,五郎去了千叶县的新浦安,这里是个有加州风情的地方,去婚礼堂办公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十年前的巴黎恋人,虽有怅怀但还是被咕咕叫的肚子打断了。
来到一间咖啡厅,里面竟然有之间错过的静岗关东煮,再三确认之下,得知这里的关东煮比较正宗,就点了鸡蛋,萝卜和鱼肉山芋饼。
还有蒸鱼馅海带和煎豆腐。
看别桌客人喝了花茶,便又点了一份花开花的茉莉花工艺茶,盯着茶花在水杯里绽开的过程。
咖啡馆里的关东煮很有旧式风情,方形铁格子里装着红油汤汁,里面浸着牛筋串,萝卜,鲸鱼皮,鱼排,鸡丸等食材,一串小小的,用小火温着,深红色的汤汁混着浓郁的滋味已经浸入食物的纹理中,上面随时盖着木头盖子,以用来保温。
上来的关东煮盛在兰花瓷盘里,没有汤汁,上面撒了一层海苔鲣鱼粉。
食材在汤汁的浸泡过程中已经非常入味,并且汁水饱满,咬一口在嘴里有爆汁的感觉,溢出来的汤汁混合鲣鱼粉的鲜香产生了奇妙的化学作用,仿佛是舌尖上的舞蹈。
鸡蛋很弹,蛋黄已经入味,一口半个。
配上米饭和清爽的泡菜,是非常下饭的一顿。
后来又点了两串牛筋,牛筋煮的入口即化,带着微微劲道的口感,非常细腻弹牙。
第五集,五郎来到了永福,这次不是谈生意而是为了散心。
最近生意上接连不顺,一周有四位客户退单,还有一个因为没按时交货需要补偿。
心情不太好的五郎今天没什么食欲,约好的朋友也因为临时有事放了他鸽子。
百无聊赖的他只能去钓鱼,可是连鱼儿都很不解风情,没有一只上钩,同样来钓鱼的大叔看他一副苦瓜脸一无所获,便告诉他不要太心急,人生切记急功近利。
五郎听了这话像是想通了似的,胃口也开了,便来到一家武藏野园点了一份定食。
在这里他又碰到了刚才的大叔。
大叔真的很爱跟人讲大道理,看着五郎闷闷不乐的样子,便鱿鱼丝就着日本酒开始讲大道理,比如:喜和忧会渗透到心里,愤怒却会由内而外表现出来,你的愤怒摆在脸上,所以连鱼儿都不敢靠近。
比如: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无论怎样,这就是人啊。
亲子盖浇饭和炒乌冬面上来了。
盖浇饭上铺着甜味鸡蛋和海苔丝,配有萝卜泡菜和味增汤。
米饭味儿很浓郁,鸡蛋饱满嫩滑,带着诱人的甜味,泡菜很清爽,味增汤鲜美。
炒乌冬面,面条粗粗的很劲道,配上圆白菜炒,油滋滋地很有味儿,上面撒上咸鲜的鲣鱼花,十分美味,还可以当配菜就饭吃。
吃完这套定食以后,又点了一份饭后甜点——汁粉,糯米黏韧,汤汁稠糯,口感香甜丰厚,是不错的饭后甜品。
吃晚饭的五郎,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美食有抚慰作用,填饱肚子,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整个人都振作了起来。
连聒噪的大道理大叔都惊异于五郎的面部变化,刚才还愁云惨淡,现在就雨消云散,一片阳光祥和了呢。
看来食物对于人来说真是一剂有力的治愈力。
(完)
🔺EP01 江東区 門前仲町 →烤雞肉串/干燒飯
🔺EP02 豐島区 駒込(yu) →煮魚定食
🔺EP03 豐島区 池袋 →無湯擔擔麵/煎餃/拌三絲
🔺EP04 千葉県 浦安市 新浦安 →靜岡關東煮:魚肉山芋餅/雞蛋/蘿蔔/蒸魚餡海帶卷/煎豆腐/牛筋串
🔺EP05 杉並区 永福 →親子蓋飯/炒烏冬面/汁粉
🔺EP06 中野区 鷺宫 →栗子大福/炸豬排雞排飯/大蒜里脊燒
🔺EP07 武藏野市 吉祥寺 →喫(chi)茶店的拿坡里義麵/漢堡肉餅
🔺EP08 神奈川県 川崎市 八丁畷(zhui) →燒肉
🔺EP09 世田谷区 下北沢(ze) →廣島風情燒烤/大阪燒
🔺EP10 豐島区 東長崎 →生薑雞蛋蓋飯/土豆燉肉/炸熏香腸/土豆色拉
🔺EP11 文京区 根津 →燉雞/鯖魚三明治/咖哩飯
🔺EP12 目黑区 中目黑 →天然鹽烤黑島豬/胡蘿蔔絲炒蛋/Taco飯/棒骨蕎麥麵
比中国的美食节目好?
很“私” ,很对味。重点其实不是“美食”。明白未尝过这口的人会表示此剧无聊又莫名,曾深谙此中乐趣的人自然不需解释,慢慢欣赏完,心照满足。
松重丰大叔拍完这个得胖多少斤啊……
纯吃货戏!独白剧!
喜欢开头的那句话
莫名的戳中萌点啊,扯什么人生啊,肚子饿了就吃。o(*≧▽≦)ツ ,比起有些深沉的深夜食堂我更喜欢这个啊!
一个人的美食,一个人的工作,一个人的生活。充实美味的每一天,就不算虚度。
合二为一...
怎么讲,2012年的剧拍的这么有年代感是怎么回事??说是1992年拍的我也信啊!!!配乐有毒循环了一个星期了哈哈哈,恰到好处的还原出了漫画里那种闲适生活态度,看的很放松。不过这吃了一季好像并没有啥特别好吃的…………
为什么我就是喜欢看这个孤独的大叔一个人自言自语乱逛八逛然后吃好吃的啊!! 吃的东西都很简单却觉得很满足很治愈..
绝逼的苦瓜脸,有时不由自主觉得好笑诶!哈哈哈
一个人吃饭也乐趣多多~
又被你们吹过头了
赛高
吃货大叔原来是个体户,怪不得这么潇洒。吃货大叔开的是宝马。吃货大叔肠胃吸收绝对有问题。
小龙哥终于当主角了
实在无聊搜到了这个看了一段。我妹就在风中凌乱了。说他们日本人是不是没吃过好东西啊?至于一块肉啃的那么猥琐吗?
不好吃!
每集都是一个长相奇怪的大叔随便找一家店,无意间吃到了好吃的料理。如果是个帅哥我倒还罢了。请问苦逼大叔吃面吃饭吃烧烤这种场景有必要close up拍来拍去么!?
不怎么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