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海上孟府》立即就喜欢上了孟文禄和张碧兰的这一段感情,在张碧兰中弹卧床的时候,孟文禄喝的醉醺醺的在她床前说“没有人比你为我做的更多了”然后大哭不止。
一个是娇憨天真、勇敢坚持的晚清闺秀,一个是国外留学,回国继承家业的家族少爷。
轮船上的仗义相救,孟文禄认识了这个简单天真、还把评书侠女当真的张碧兰,其实一直觉得张碧兰身上的矛盾点特别让人着迷,她出身晚清进士家庭但是却不腐朽愚昧,她孝顺忠贞,有着一种传统儒家的美好品德。
而孟文禄是什么人?
他可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孟老夫子的后人,剧里说他留学归来是“洋派”,但那只是表面,他骨子里真是秉承儒家思想的想要兼济天下的仁人志士。
所以他们相爱不是互补还是相随。
更何况张碧兰为救未婚夫混进孟家的宴会找到孟文禄,什么都还没说就开始朝着他哭,就说我不管,你要替我救他;什么罗老虎告诉珍妮,珍妮告诉我的。
真是个可爱的女孩子,她对别人真的有不设防的相信,所以才会像小孩子一样要求孟文禄救人,所以才会没大脑地牵连出罗老虎。
还有在之后的孟文禄找她陪自己游玩的时候,看到她写了满桌子的信时。
她的回答,她说她每天写了一百多封信,那别人总会看看吧。
孟文禄对她幼稚莽撞的做法不以为然,可是彼时的他不也是一样么,刚回国什么情况都还没弄清楚,可一直执着地做着自己认为是对的事。
张碧兰受伤昏迷的时候,他说他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太容易相信人,相信了一些不该相信的人,其实他们两个人真的很像,张碧兰身上的那些简单美好一直影响着孟文禄,她给于孟文禄的信任也一直指引着他。
入住孟府,张碧兰受伤,孟文禄照顾张碧兰,两人一起赴山东,一起回上海,他们两的感情羁绊不断加深,但又各自都忍耐克制,孟文禄偶尔小心翼翼地试探,欲语又止,心生涟漪;张碧兰身有婚约,又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他们其实都已经心知肚明,但又从不说出口。
再后来,李木华被救出,孟文禄用两家金店气走了他,张碧兰旧病复发,孟文禄就扣住她不让她离开,其实张碧兰也是犹豫的吧,说要离开应该离开真离开却又舍不得,直到张父带仆人闯进孟府,带走张碧兰,两人真的分开了。
上海局势风谲云诡,孟府内部更是动荡不安。
孟文禄诈死来到宁波偷偷看望张碧兰,被张碧兰发现逼出来,这两天两人一辈子都不会忘吧!
张碧兰在佛前许愿,说只希望他能平安,所有苦难她来承担,真正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吧,可连他人生的苦难都愿帮他承担,连一句喜欢和爱都不曾说出来。
直到张碧兰在最后一刻逃婚来到上海,说她走在他曾经走过的路上都很安慰。
再然后两人又相逢,孟文禄说“当初等你的时候你不来,现在来了又有什么用呢?
”想要劝他离开。
也许太深沉的感情真的用语言无法叙说,两人一起跳河来表明了这段感情。
两人的感情真的是温暖又深沉,直击人心。
孟文禄动手杀了榔头,龙娜被炸死了,二姐和九公同归于尽了,家族的惨烈现状让孟文禄悲凉万分。
战争打响了,他留给张碧兰的“割肉还母,剔骨还父。
唯有此心,耿耿相随。
”是自己的绝笔了吧,然后开枪打死了石原。
牢里的见面两人都以为是最后一次见面了,张碧兰说她要现在就嫁给他,他死了,她来为她哭,来埋他,来为他收尸,这是她对这段感情的坚持;孟文禄泪眼相对“傻孩子,真是傻孩子”,他被警卫拖走是最后一句“我爱你,你是我老婆”是他这辈子最后的心愿吧!
炸弹炸塌了关押他的场所,也开启了他们两的爱情曙光。
最后他们一起登上了去往宁波的轮船,可战争才刚刚开始啊,愿你们一路平安。
大概是2016年夏天,我又看了一遍《海上孟府》。
不似第一遍,这一次看得非常慢,大概是不急于知道情节了,有些地方不舍得看,总希望这样的时光慢一些,再慢一些,而有些地方是不忍心看……当不再专注于情节时,倒是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张碧兰VS陈苏沛她们的交集在孟文禄,相互之间是会羡慕对方的吧!张碧兰羡慕苏沛有婚约在身,可以与孟文禄同进同出,名正言顺。
苏沛羡慕张碧兰有孟文禄的真心,她自己未得到片刻的注视。
而我此刻想说的是孟家官司结束后准备答谢宴之时,镜头一直在三个地方切换,一个自然是孟家大宅的宴会,一个是苏沛家,此刻她与父亲陈先生发生了争执,不愿像一个洋娃娃一样任父亲摆布,不愿参加宴会,可最终还是妥协了。
另一个则是宁波张碧兰家,此时正是李木华来迎娶她。
而这个所谓的在旧式家庭中长大的张小姐却逃婚了,刚从当铺拿首饰换了一点钱之后又被偷了,身无分文,满身是伤的来到了上海,来到了孟文禄在的城市,却并不找他。
在镜头的交错之间,我忽然明白了导演为何要这样切换镜头,这是在对比,对比二人在命运面前的不同选择,抗争还是服从,是否遵从自己的心。
我们大概都曾选择过不是心中所愿的选项,以为惟其如此,别无选择。
其实我们一直都有选择,或者说走到现在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选择屈服也是一种选择,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都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陈苏沛VS孟家大姐、二姐与孟文禄婚礼那天,苏沛在二姐房里换婚纱。
二姐看着苏沛说:你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是啊,在二姐成为孟家二姐之前也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对未来也是有期许、有梦想的吧!
不知年少时的二姐曾怎样期盼过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是现在的样子。
当苏沛在婚礼上得知榔头已死,几乎崩溃,后来更是拿起剪刀乱剪自己的头发,再后来孟文禄来看她发现床边放着几包药,一问才知是陈先生让医生帮苏沛开的。
剧里从未交待大姐、二姐的丈夫去了哪里,从未交待大姐为何似疯未疯,即便有也是别人口中的只言片语,她们二人很少提及。
当看到那一包药时,我想时光流逝,人物变化,可是情节却那么相似。
我们是否可以理解这一场婚礼不只是苏沛的,也是大姐、二姐的,更是许多相同命运的人的。
我是后来才明白,原来很多影视作品都不会事无巨细交待清楚,一来要留有思考想象的空间,二来要有主次,三来时间也不够长啊。
陈苏沛VS宝珠在最后一集里,苏沛终于离开了家。
在随父亲逃离战乱的路上下车跑了,而她爹陈先生追了两步,望了望她,回头望了望自己的汽车,又回到了车里--怕车被人抢走。
后来我们在战火纷飞中看到了穿着修女服装的苏沛为受伤的战士送水治病,灰头土脸却又精神饱满。
镜头一转,我们看到的是礼查饭店的宝珠,在战火中惊慌失措,她以为最多半个月的战争一打就是几年,她以为过几天不过是换一拨有钱人打牌,可礼查饭店摇摇欲坠。
宝珠回到房间,拉上窗帘,打开音乐放着白光的歌,吃了安眠药,躺在床上……同时战地里却响起了友谊地久天长,苏沛带着一群孩子唱歌,满面笑容,宛若新生……写完才发现,所有的人都在和苏沛比较……苏沛好累……写在最后的话:在过去的时光里,我们大概都曾有一瞬间想成为别人,事实是此生此世,我们只能做自己。
即便在梦中也不能放肆,多少人在梦中焦虑,那可是梦啊,不必在乎后果的,可能潜意识仍然不能放过自己。
所以,就过好自己的生活吧,正如歌词所唱:如果仅有此生,又何用太匆匆!
每次看完书、电影之类的东西总想写点什么,无奈心中千言万语,落到电脑上却感觉七零八落。
然而,这是第一部我想写点什么的电视剧。
这部电视剧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影帝影后各种老戏骨同台飙戏,就连配角表现的也特别出彩。
段奕宏在其中饰男主角——孟文禄。
他心怀家国天下梦,现实却像泥潭一样将他困住。
他不得不在一片泥泞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开始的开始孟三少爷是简单的、阳光的。
他15岁出国,读完大学再工作几年成为武器专家,应该有近三十岁了,可其实那时的他在上海滩这种地方,只是一个大男孩。
尽管他也许在刚回国的时候就装傻白楞,但那和后来的那个运筹帷幄却隐忍狠辣的孟先生是不一样的。
那只橄榄球似乎就是他回到上海后短暂的肆意时光的象征。
后来的后来,那只橄榄球仅仅在在二姐即将赴死的时候出现过一次,一段段的美好片段,仅剩的几个孟家人,几乎都在那个家国天下梦中逝去。
这是理想的代价么,还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悲剧?
当孟三少爷脱下洋装,穿上曾经不屑的长衫时,那个男孩成长了,他成了小孟先生。
而当与张碧兰在宁波告别,重回上海滩的时候,小孟先生已经死了,有的只是在黑夜中独行的孟先生。
尽管他其实当孟先生也当的很憋屈,很隐忍,但我觉这恰恰就是这部电视剧的魅力所在。
这里没有无所不能的男主,没有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疯狂,剧中每个人都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每个人都亦正亦邪,这里只有恩怨,没有是非。
这部剧的整个基调是压抑的、隐忍的。
也许是因为段奕宏塑造的孟文禄是内敛的、隐忍的,当他成为孟先生后,他的所有喜怒都藏于心中,再也没有人能知道他的悲喜。
段奕宏将这个人物演绎的非常有层次。
他是冷静从容的孟家掌门人,是为了家人一再“妇人之仁”的孟家老三,是为了国家和原则可以杀死他一直维护的亲人的孟先生。
我记得剧中孟文禄哭了两次,第一次是张碧兰帮他挡枪昏迷不醒的时候,他是痛哭,那种心疼心痛心焦让人感同身受;第二次是快剧终时他看到二姐的行李中掉出的那个早已不见的橄榄球时,画面闪过他刚回国时一家人来接他的画面,而现在那些人都离他而去了,那样深切悲痛的眼神,眼底的泪慢慢聚起、滑落,眉头缓缓的、深深的皱起,垂下眼帘,闭起眼睛,遮住所有伤痛。
不得不说,段奕宏对面部表情的把握太绝了,他的眼中、脸上全是戏。
这部剧看完心里很久都缓不过来,心里压抑的生疼,当听到“青春一去,永不重逢;海角天涯,无影无踪”时,真怕他们就那么的错过了,还好,最后孟文禄和张碧兰一起终老。
(那些在年少的青葱岁月明明相爱的人,在某一个转身后,就再也没有遇见,我走过许多地方,却再也没有你的消息。
这,是不是就是命运?
)
首先,演员太赞了。
只在电视上瞥了一眼,刚好是陈冲、曾江和廖凡的对手戏。
这几个人立即调动起了好剧雷达,于是马上网上搜来看。
最爱陈冲,举手投足的风韵,就连杀伐果断的大将之风中都带着小女孩一样的娇羞。
而这两者居然也毫不违和。
自带着让人觉得亲切,迷人,又不由自主的想要对她恭敬喜欢的气质女主张碧兰也很讨人喜欢,尤其是最初不谙世事的地主家大小姐的样子,可以说是娇蛮得恰到好处的典型了。
罗老虎那个人狠话不多的搭档,相当招人喜欢了。
让我一直在脑内酝酿给他们剪一支《懂你》不过,冲着演员看下去,投入到剧情中之后,越看越觉得…难以言喻。
剧情的硬伤太多了。
首先说江湖各位大佬的能力,堪比复联里各位英雄一样忽高忽低忽强忽弱。
早知道榔头要捣蛋,还是任由他控制住了孟家(所以如果说二姐那么有权威,这是怎么做到的);美其名曰救榔头一命,结果就是把他流放到荒岛上变野人?
嘴里说着一家人不能杀死所以这是干嘛呢?
关键是还被人轻而易举就给带回来了(带回来的理由也站不住脚,回来之后的榔头也没干什么“正经事”反倒很怡然自得的买房子置地泡舅妈);漕帮老大牛气哄哄的出场,小孟离开上海回来上海都是他鞍前马后唬得别人不敢动,结果后面就突然消失,难道被日本人灭了吗?
;洪帮老大更可笑,出场时候以为是大杀器,出手就逆转了小孟的危局,结果明知道榔头对自己恨之入骨居然还跟他单独相处然后就这么死了(进出洪帮老大院子不是需要搜身的吗??
榔头的枪是天上掉下来的?
杀了人还能大摇大摆的走出去,洪帮人死绝了还是榔头会隐身啊);洪老大手下,李先生身边那个卧底小弟,出场徒手捏碎玻璃杯,牛的一批,结果只干了一件告密的事儿,后面也完美消失——如果告密有用的话要武力值干嘛;罗老虎当街杀了秦先生的纨绔儿子,他爹居然等到老虎咬到喉咙了才知道(而且居然还有时间让老虎联系搭档,杀到秦先生住所)说好的威震上海滩呢,说好的以绑架为生的黑恶势力呢,为啥人家孟家没影儿的蛛丝马迹人家都知道,你儿子死了都一点儿动静没有;石原(呵这个姓)早就说被撤职了,然后直到死都还在岗敬业。
我以为能看到第三个日本特使跟小孟斗智斗勇呢;洪帮人都是死的,青帮面都没露,不管上海滩有多少大佬,对付孟家都只能用榔头,这是什么鬼设定;然后这个榔头也是个不长脑子的,舅舅一句话就给哄出门被人搞死了,早这么乖还替你娘喝什么药啊?
;发展到后来我已经不记得陈先生这个人到底想干嘛了…他好像除了提供了自己的女儿硬生生延展出了一条感情线,以及给孟家提供了钱和船之外,就没干嘛了…;小孟是学枪械制造的,几乎没有用枪防身过。
ok,我没学过,读书少,大概人就是只管做不管用吧;最要命的是读书会。
看起来赶回来救孟家的也就从头至尾三个人,其中还包括一个叛变的马奎(马奎这个名字就不太适合忠心的角色吧),所以说百年基业的孟家读书会,那些各行各业的牛逼人士你们都在哪儿啊!
生死存亡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现身了啊另外,逻辑矛盾也是…一言难尽。
孟三上一秒还在因为颓废被二姐骂,下一秒奉祀官来了突然就表示他要把军工厂运到武汉去,就好像这个计划已经在他脑子里盘旋很久了一样。
奉祀官是来喊开始的吗;榔头一直在要不要杀舅舅的态度上表现出非常奇怪的立场变化。
一出场就表现出一副要舅舅回不来上海的狠样,下一幕就开始犹豫说不想弑亲说是大逆不道(同理陈先生上一幕还在劝榔头不要杀孟先生留着有用,转脸就不管读书会的秘密要他赶紧杀了小孟);国军时而威慑力十足,时而???
最后逐一安排后事的小孟都进到国军营地了,那几个日本便衣到底是进来了还是没进来啊?
不管怎样,是不是国军可以直接安排武装押运给送出上海啊?
打都打起来了,不怕什么再增加矛盾了吧?
;读书会什么用都派不上,却被渲染成了最大的宝藏;张碧兰这么曾经名满上海滩的孟三绯闻女友,日本人宁可大费周章的绑架这个要挟那个,也不肯在这个小姑娘身上打主意,可以说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典范了配音也是风格迷幻。
不是很懂配音导演想表达什么,还是说电视剧里那些明显业余到姥姥家的台词部分是用电子音合成的?
怎么能说的那么平板机械拖长音呢?
情绪一激烈就会演,好好说话就棒读念课文,这是什么操作。
陈苏沛 张碧兰 孟三 这三个问题最大,排名分先后!
听得人忍不住想给他们加上抑扬顿挫剧情设置沙雕,小细节各种吃了吐,台词傻白甜(不是)某些台词太过直白粗暴逻辑浅薄,整体,不满意。
不会再看了,也不会再推荐其他朋友看(在刚看到前几集的时候推荐过两个朋友,请你们原谅…)
题材不错,编剧水平太差了,除了最后两集其他时间一直不明白这三姐弟到底有没有血缘关系,还有时不时用来拖时长的‘爱情’。
九公这个大boss的动机也是难以引起共鸣,不婚不孕干到退休,最后杀主子杀孩子,又跟日本人搞一家去了。
哦,还有男主光环的榔头,死几次都没死透,我寻思被人勒的背过气去又让人把脑袋开了花,脸朝下在水里憋了一阵子还穿了复活甲,真是狗不死家里猫不死外头,坚决连滚带爬带晕倒也得坚持死到大姐面前,大姐睡觉连被也不盖躺的笔直我还以为她也嘎了呢。
一句话,演员没啥可说的,特别是廖凡,被导演往死里折腾好多动作属实无意义。
编剧能力太差了40集里有15-20集在纯耗,还有罗老虎的爱装B兄弟,这哥们绝逼带资进组要么就是谁的关系,对剧情一点作用不起,捎带着百乐门那姐妹,咋咋呼呼最后竟然没跟相好的走,无语。。。。
大姐二姐是不是亲姐妹啊导演?
陈冲不说了,大姐也是老熟脸经常演剧,在这里边姐妹俩疯疯癫癫神经兮兮,作为观众不知恨从何起。
查了一下导演还搞了好几个自编自导的剧,就凭这40集的功力,想破脑袋不知道靠啥走那么远的,靠多大脸请的这些实力派,你看你给人指导的,啥玩意儿,我还是从B站看的爱情CUT来追的剧,从头看起,爱情设计属实扯淡。
呸!
很少看民国剧,一方面是很怕be结局,而民国剧十有九悲;另一方面是很少有编剧能把握好家国情怀和小情小爱的分寸,有时候过多过于腻歪的剧情会让人看的很烦躁。
海上孟府的主cp线就刻画得很好,既真实又让人动容,如果观众不仔细看可能都没法发现孟老三和碧兰是什么时候开始动心的。
最初两人在船上相遇的设定更像是欢喜冤家,互相觉得对方莫名其妙,可是当碧兰救下孟三并拍着胸脯说侠女做好事不留名的时候,孟三大概就狠狠动心了,他盯着碧兰的眼神充满了好奇和不可思议。
后来编剧也没有用老套的手法吧两人硬绑在一起,而是透过罗老虎、康妮等人为联系,以营救李木华为女主的主线任务,揉入了男主回归孟家、老孟逝去、男主刺杀日本大使……等一系列的事件,让老三和碧兰再次相遇,在这种情况下的相遇相处相知完全可以让观众接受,符合整个故事的走向,不会让人觉得过腻。
(放一张我认为前期最甜的地方,孟文禄盯爱妻吃饼哈哈哈哈)
看看孟老三笑得不值钱的样子看剧的时候也能明显感受到男女主共同出现的戏份在后期越来越少,虽然弹幕有人吐槽两人一个毫无作为一个软弱迷茫,但是这恰恰是这部剧真实的体现。
那样一个年代,男主从留学归来的雄心壮志干劲十足到中后期被现实接连打击,孟家最亲的人最后全都没了,他连最亲的人都无法保护,更不用谈保护女主,保护自己的军工梦。
这样的人物性格变化老段演绎的真的很好。
而女主本来可以安安心心当宁波的大小姐,但只在报纸上得知男主安危无法让她心安,所以她逃婚了,选择去上海以便能第一时间知道男主安危。
她也非常清楚的知道她与男主隔着的不仅仅是门第高低,但碧兰勇敢的先迈出了一步,在最后一次两人同游后,她对男主留下最后一句话居然是“祝你幸福。
”从她为男主挡枪到在庙里求神佛保佑男主平安再到这句祝男主幸福,这个傻姑娘满心满眼都是孟三。
所以孟三怎么可能不爱她,那句“唯有此心,耿耿相随”,是因为碧兰值得👍这两人配炸了好吗😭!!!
这样的回眸孟老三哪里能忘
哭哭哭🥹老婆跑了吧还好,最后两人终老,不然我真的会哭晕过去,这对cp甜而不腻,太好磕了!!!
🥹
翻到自己从前写的,读来还是历历在目,就发上来吧海上孟府 前十集观后感仔细想想,孟文禄和张碧兰的关系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纯粹,纯粹到简直不真实、不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她全心全意地救毫不了解的未婚夫,甚至把他当做是天,当作自己的顶梁柱。
同时又真心实意地对孟文禄好,哪怕只是简单地陪他吃饭,却给他一个可以随时逃离躲避的小世界。
他拼死拼命地帮她救未婚夫,好像从未考虑过那个人的存在明明是他们之间的障碍。
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无关占有,只是简简单单的陪伴。
他们一起,在这个充满欲望的乱世中,像是共同守护着一座孤岛,一块纯洁的净土。
不多迈一步,却无比靠近,心灵相通。
他们的故事,悬浮在无比现实的、充满勾心斗角心机暗算的上海滩争斗中,不真实而又真实地存在着。
或许他们都是不自知的理想主义者,各自坚持着各自的道德理想,一个带着来自旧家庭传统的理想,一个带着来自西方秩序观念下的理想。
他们都是上海滩的异乡人。
他们各自从不同的地方来,来到上海滩这个似乎业已形成一套自己的强横逻辑的地方,因为那一点不一样的坚持而掀起了波澜。
这样看来,让他们相互吸引的相似之处,不仅仅是作为大家小姐/公子骨子里那一点不受拘束的活泼。
他们有一样的热血和生命的活力,在这个死气沉沉的地方不甘心地挥洒出自己的色彩。
不知这一抹绚丽斑斓,最终能否打败灰暗的底色,将整幅画面浸染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第一集法国大使上任来孟府拜码头,上海滩有脸面的也都在场,等着九公出来,那个李先生就说想在跑马地旁弄块地,九公说都已经办好了。
其实九公说这话的时候,能办这事的法国领事还在人群后面等着上任的第一次见面。
第二天借着秦先生被抢大烟的事,九公让办案的罗老虎顺到开一辆新车给大使,通了路子,事情才算定了。
所以上海滩上真正翻云覆雨的手是九公,而小孟,需要时间历练与沉淀。
但山河动荡,风雨欲来,他上位收回权力的路势必艰难,而他又不止于此,他还有实业救国的满腔理想。
这个故事一开头就几乎交代了结局,孟三是唐吉柯德么?
做着螳臂挡车的事。
所以整个剧情走向是非常压抑的,如果没有张碧蓝支撑着孟三的精神世界,不止孟三会崩溃,追剧的人也要被压死了吧。
因此这个剧的爱情线是负责发糖的,尤其是孟三和碧蓝的,初逢时倾盖相交,相处时小儿女情长,分别时不思量亦难忘,死生之际许下终身之约,白首到老。
人没有独立的时候,并不能真正拥有爱情,碧蓝放弃婚约回到上海,才仿佛破茧成蝶。
其中一番艰难,冷暖自知,勇敢如这位可爱的姑娘也发出一声感叹,难道自己竟是嫁给了上海!
碧蓝并未打算和孟三相见,和心爱的人共同呼吸同一座城市的空气,已是心满意足。
如果说悔婚之前,她不嫁孟三是担心家庭这些外在因素,但宁波佛前的许愿,这个美好的姑娘说她愿替孟三承担一切罪孽,祝福孟三平平安安做个好人时,那些外在因素已不是阻碍她的力量,她放下孟三,是为了成全孟三的理想。
碧蓝和孟三最荡气回肠的一幕,不是跳桥时的生死相依,也不是孟三以为死别时的耿耿相随,而是碧蓝在街角看见不省人事的孟三,伫立凝望,为他披上自己的大衣静静离去,情到深处的忘我。
酒醒后孟三握着衣袖,凭着味道感受到碧蓝以及那份胜却万语千言的深情。
碧蓝曾比喻要把蜡烛的两面都点亮摄取更多的温暖,正是强韧的她,内心对爱情的坚定,是照亮孟三的光明,拯救了为理想早已遍体鳞伤的爱人。
印象中碧蓝和孟三最美的一段是在宁波的小桥,一场大雨过后,孟三撑伞而来,有意相逗,两人相视而笑,默契十足。
偶然间瞥到其中的一个情节,便深深地被吸引了。
那一幕是22集末在寺庙里。
初见时,我觉得女主很寻常,也不是什么显耀的一线女星,甚至我都没印象看过她什么剧;男主长得也很深沉,不是那种高颜值的鲜肉,看起来很像谍战片中的卧底。
女主走在前面,边走边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着。
男主随其后,戴着墨镜,背着手,无甚表情。
女主边走边说:“我跟你说啊,这儿的菩萨可灵了,你要是还是这种态度,小心明天出门摔个大跟头。
”男主听了,愣了一下,还是慢慢地跟在她后面,不言语。
光线强烈,男主以手挡光,看看天空。
没什么语言交流,可是,我却莫名地喜欢这种氛围。
进入了大殿,佛像庄严,金身高立。
我想,如果是我,看到这样庄严的佛像,也会不自觉地跪地,仿佛找到了人间唯一的皈依,可以把一切心中苦痛无奈之事诉说,请求庇佑。
女主,依然双手合十,跪地拜佛。
男主,四处张望,依旧一副不信鬼神的态度。
女主急了,赶紧说,“快跪下,跟我一块儿拜。
”男主摘下眼镜,点点头,示意你做你的。
女主更急了,说,“快点儿啊,跟我一块儿祈福。
”终于,男主开口了,“我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
福是祈不来的,我在外面等你。
”背手踱步而去,在门口背对着大佛。
有点高冷,有点无情,有点现实。
女主转过身来,对着大佛,满脸虔诚,认真地缓缓地祷告着“释迦摩尼佛,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所有菩萨所有佛祖,我弟子张碧兰前来还愿。
”听着她的语气,仿佛可以知道,这些菩萨也许在她口中已经不知道念了多少遍,似乎跟她很熟络,她的愿望也不知道跟这些菩萨求了多少遍。
她继续专注地对着大佛说“我请求过,把这个人带来让我见一面,我知道你们听到了。
我的愿已经满了,感谢你们帮我这个小人物这么大一个忙。
”男主闻言,转身过来,表情依然严肃,眼里却闪烁着光芒。
女主眼中亦噙着泪花,真诚地祈求“愿菩萨佛祖保佑他,这一生平平安安,无灾无难。
所以横逆灾难,疾病痛苦,都加在我一个人身上吧。
请菩萨保佑他这一生平平安安,做一个好人”祷告完毕,三叩首,起身泪如雨下。
男主再次背过身,戴上墨镜,可是哪怕戴上墨镜,泪水依然从脸颊滑落。
就这样一集完。
我不知道前情,不知道他们是何关系,发生了什么事?
可是我了解这种祷告,这种祈祷后泪流满面的心情。
得是有什么样的无奈,什么样的悲苦,才会至此!
第二天,我就在网上搜了这部剧,然后一个晚上4个小时看了9集。
虽然还没跟上直播速度,虽然不知道结局如何,但是我似乎稍微明白了他们是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
世间不知有多少这样有情人啊?
可是他们做得很好啊,他们知道相守无望,便静静地默默地牵挂,不是吵着家人,不是闹着世人,不是恨着不公,不是怨着无缘,不是拼个你死我活。
只是这样静静地祈祷着,只是这样默默地承受着。
女主和静婉很像,也是为了救未婚夫北上,在途中遇到男主,历尽波折救出未婚夫,却爱上了男主。
可是比起静婉,我似乎更喜欢碧兰。
冲着廖凡看的,开拍的时候就关注了,等了好久,终于在一个小地方台首播了,好不容易找着网络直播看了些,直播没有回看,所以也是断断续续的没看全,很遗憾,期待能早日上星从头补补。
早前听说是讲第一代民族工业者实业拯救中国的故事,这个认真说来有点言过其实,连片子里孟家二姐都说以前孟家参与过汉阳造嘛。
留学归来的孟家三少爷(段奕宏)发展枪炮工业,以图实业救国的故事。
整个片子的制作还是很用心的,剧本氛围很严肃,演员阵容也不错,段奕宏,陈冲,曾江,包括打酱油的马精武牛犇这些老前辈,几乎个个都是实力派,而不是为了博眼球凑数的明星。
发布会时演员也说吃了不少苦头,如今看片一切都值,几个主要角色演得很好很认真,年轻姑娘稍微差点,但总体还算踏实,很“正”,没有某些2B年代片那种天雷滚滚的气息。
冲着廖凡看的就先说说廖凡了。
廖凡这次贡献一坏蛋角色榔头,是主角孟家三少爷大姐的儿子(就是说段奕宏是他舅舅啦,导演到底怎么想的每次看到廖凡叫老段舅舅我真的想笑)。
最近王大亮高明榔头联播我有点错乱,好久没看到廖凡演反派了,这角色还挺适合他的,哦,也不算是真·反派,孟家是上海望族,暗地里却也有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榔头就是那个给光辉的家族当无名刽子手的人。
不过他也是个有孝心的好儿子,谈起恋爱还挺搞笑。
这角色还很臭美,每集要换四套衣服不重样(你衣服比陈冲二姨还多你妈知道吗!
)。
好像一直没具体说他爸是谁,好像因为勾结日本人吧,被他外公解决掉了,他妈也因此疯疯癫癫,这设定一看就是个杯具,肯定没善始也没善终。
他有野心,自己也想坐上孟先生的位置,但是……成绩不好啊,他觉得自己武力值高就能用枪解决问题啦,光只有拳头硬也只能在上海滩吃瘪,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呢同学们……段奕宏的小孟先生纠结得要死,他留洋归来想法新潮(说真的前面几集故意顶人感觉好讨厌啊!
而且可能设置的就是他出国留学很早,所以可能跟他爸感情很淡漠吧,他爸都快死了他还在那“哦孟先生”,孟你妹啦),想改变家族改变中国,但家族里的陈规陋习不是他一人可以改变,还有很多见不得光的生意,他都想统统关掉,但家里人说,关了喝西北风去吗,以他一人之力,连自己的家族都没法改变,还想改变中国,一蹴而就做不到啊。
实业救国的路子是对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人有时候嘴炮高于行动啊,后面没看完,看完再补充……陈冲的二姐颇有气势,举手投足也有风情,一个精明干练的女人形象。
前半部剧情冲突很多都在小孟先生与他二姐之间——亲情与法律的矛盾,自我与家国的冲突。
但是谁好像也说服不了谁,所以你们不能相亲相爱一家人吗。
榔头妈,孟家大姐,导演选了年龄与廖凡不合的很年轻漂亮的何音与他演母子,据说是为了表现角色神经质的外表下有一颗单纯的心,外表和心灵都不再成长了(什么二次元设定),片中和榔头在一起倒不显生硬,榔头在他妈面前意外的表现得颇有少年感(什么鬼),俩人搭配起来感觉还不错……对了认真从头开始看之后觉得罗老虎萌萌哒啊!
还有他那个助手小哥我开始以为是外国人好吗!
后来又觉得怎么有点像金城武!
后来发现他不是外国人也不是金城武!
(废话)其他演员我觉得也都选得很好的,看的时候很为老演员们捏把汗,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演出这么大量台词和动作的戏,实在很不容易!
讲得很流水账,主要还是没看全不好深讲剧情,不过看到片子之后真的能体会到主创们的用心,就是灯光和画面颜色糙了点,DV似的,不够厚重,估计是经费所限吧,但是可能的话还是很希望能用后期调整下颜色,我看剧照的颜色还挺好的哇(上星之后的版本似乎颜色有调整过好多了……还有我看了上星版的是不是把少帅的部分咔嚓了一些哈哈什么标准啊
编剧真的懂上海,看看疫情下的上海,就知道张进士说的有理
情节不咋地。演的还行。影片中那座悲天悯人的雕塑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人设真的很对我胃口,但剧情也真的很跳跃——或者是剪辑的问题?bug良多!
有瑕疵,头重脚轻的,本来是重情重义的好剧,弄成小瘪三当大老的乱迷
我觉得结局差一点。
拍的实在太零散太拖沓!!!贷个款演了十几集啊,还不清不楚的。倒数第二集大揭秘,原来九公才是幕后主谋。大姐和二姐貌似精神都有些问题,不晓得他们到底在想什么....难得的女主角还比较好看,段奕宏用力过猛,廖凡好好好丑....罗老虎是颜值担当
简直侮辱了我的智商啊,一战时期德国坦克谢尔曼,还每分钟350发穿甲弹,再一次刷新雷剧的下限。
小孟先生帅呆了,民族傳奇跑遠了,故事情節離譜了
我就是来看谢尔曼坦克的。
看了cut
阵容强大,但是受不了女主的人设
老段贼苏苏苏苏苏苏~~😘😘😘😘😘😘爱您❤❤❤
这两颗星是分别给二姐和九公的。这孟老三完美体现了男人的特性,只会自以为是地画大饼,觉得全中国只有他一心一意想救国,出淤泥而不染吧,给我整无语了😓一天到晚骂二姐赶九公,我还以为要怎么一步登天,结果转头温柔乡,屁事不干,看到26集了,他除了会闯祸真没看出来有什么本领,普信男的典范了,真是好家伙。b站推荐,分还这么高,我不理解,这剧完全就是看得人窝火😡
最近被段奕宏迷得五荤三素的,一直花痴啊啊啊啊
一流演员陈冲,不会讲故事的编剧加导演即使再强大的演员阵容也救不了片子
后面剧情有点不好了。小孟先生有点弱啊,感觉事事都做不太顺,与开篇铺垫的孟先生之厉害不太对应的感觉
就最后大结局好看,而且就陈冲那一段好看
还是女主要善解人意无私奉献才有人爱的那一套,还是我可以给但你不能要那一套。男主实在没什么本事,喊口号有理想谁不会啊?该当孟先生的人是二姐不是他。男主还pc有俩前女友有未婚妻,女主有pc和婚前sex的权利吗?有的地方拍得蛮好玩的,当个乐子看得了。
颜值大好,演技浮夸啊。那些美丽的姑娘、成熟的姐姐、有棱角的男人们都用力过猛说着程式化的台词,用夸张的表情,表达着千篇一律的情绪,好像失败的人工智能产品呢
今天第一集150611。有点散,主线不明显。主要就是看老段。拖沓。 其实廖凡很不错。201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