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妓女比莉拒绝的拉珠求婚那段,想起了《茶花女》的玛格丽特,但比莉又是那样的要强,刚开始只是比莉的老板说她妓女就是妓女,可拉珠却以对妓女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女王”的一片倾心,拉珠说最后笑着说:“老板是对的,我忘了,我是个妓女,我永远都会是个妓女,我只是这个社会上的人渣”,这句话深戳我心,拉妮的丈夫和儿子都花钱去寻妓女比莉,舞台上的比莉让男人为之倾倒,拉荞想要孩子希望博得丈夫欢心,不料换的是一声声你就是个妓女,女性在这个男权主义的农村是多么讽刺,她们被人买卖,还要委曲求全,最后把自己的思想也禁锢于“读书的女孩当不了好老婆”,基山夫妇在该片起了点睛之笔,他们的出现最终也没能改变这个村里女性的地位,被禁锢的思想让这些女性变得愚昧,但又好在这个以宗教信仰之名的国度,让拉荞以及拉妮、比莉三个不同的女性追逐了自己的自由,幸之有这样普通但又不甘平凡的女性站出来为女权发声,当印度歌声响起的时候让人感到的是轻快和自由。
那个晚上拉丹郑重的穿上本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场的领口带褶皱的黑色丝绸衬衫,他鼓起勇气,并且也拿出他全部的诚意:他全部的钱。
我一直觉得,男人肯把全部身家托付给一个女人,不亚于他能给予的最庄重的承诺。
拉丹真的爱碧琪思,他想以一个英雄的形象来拯救碧琪思,当碧琪思因为新来的竞争对手意志消沉的时候,不善言辞的他热烈又真诚的赞美碧琪思,他说:你不要看轻自己。
所以,他想到的办法就是,跑到另外一个地方,他为碧琪思当皮条客。
拉丹是吃醋的,最一开始碧琪思拒绝接客的时候,他傻乎乎的向碧琪思表达自己的开心,他请求碧琪思关紧帐篷的门以防走光。
然而,在设想和心爱的女人如何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时,他能想到的还只是让碧琪思去当婊子。
只是因为在床上受到一个温柔情人的尊重,碧琪思开始拒绝接客,她对老板说:生活除了金钱和性爱还有别的。
然而,即使在那个愿意把所有的钱交给她,带着她走的男人拉丹眼里,她的生活也只有性爱和金钱,她是个婊子,她只能做婊子,她未来也只能是婊子。
碧琪思慢慢的把头低下去,她小小的奢侈的自尊心,就这样死去了。
爱情中最绝望的事,是连最爱你的人,都觉得你不配拥有美好。
电影里的女性很典型,有叛逆儿子的拉妮,被家暴的女人拉齐奥,靠男人挣钱的碧琪丽,她们的经历都很真实,每一个情节都有意义。
拉妮最后放儿媳走算是一种觉醒,看到她儿媳的结局我其实松了一口气,毕竟棒打鸳鸯是我一直不太喜欢的情节,幸好最后她们都逃离了,获得了新生。
可惜前半部分那个被夫家凌辱的女人,不断哭诉自己的遭遇,她的娘家还是把她送了回去。
我想这大概是多数人的结局吧,嫁了人的女人没有家,这个情节推动了拉妮和拉齐奥的觉醒。
最后三位女主人公是因为各种机缘选择了离开,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机缘,她们大概率还是被困在那里,每天因为男人们所犯的错而自责,很讽刺,男人对的时候,女人会受罪,男人错的时候,女人也受罪。
受苦的总是女性,连女人也会觉得生女儿是一种罪。
但是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女性被困在这种“牢笼”里,徐州某位正在遭受苦难的女性甚至都没有觉醒的能力,我想这个电影的结局,一方面给困在家庭里的女性带来了希望和思考,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自我安慰吧。
毕竟三位主人公逃离之后所要面对的困难,与村庄相比,只会更多。
读书的女人不会是一个好妻子。
发明这句话的人一定是个男人,拉妮因为这句话而压抑了自己,她当了婆婆,却用这句话打压儿媳。
这跟当代某些婆婆对儿媳一样,很可笑,很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把别人的伞撕坏”,但是某方面来说,拉妮算是因为在男权社会下生活太久而被洗脑的一类人,本质上是因为愚昧和可悲。
村里某些自卑的男人害怕女性觉醒,他们怕什么呢?
我想应该是害怕面对自己的懦弱无能,本质上是一种自卑,没有了打压的人,以后被打压的只能是自己。
男性生来就有女性没有的优待,女性的地位还需要一些提升。
一群无能男人的狂怒,不是愧疚于自己的无能,而是把愤怒发泄在唯一与众不同的、被人们视为英雄的存在。
拉尼是个很矛盾的人,相比于她的两个好友,似乎更为传统保守,可是她又那样的开明智慧。
拉尼将她抵押房子“买”来的儿媳妇,居然交给了另一个男人,她甚至给了他一笔钱,说“她是我的女儿”。
也许是自己经历过,便不忍另一个女孩重复她的一生。
当莱约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她的“丈夫”却只会因自己的无能继续迁怒于她。
她的丈夫明知是自己的问题,却让她一直背负着不孕的名声。
比莉是“女王”,其实只是ji女,哪怕她比其他两人通透,也并不能过得幸福。
即使和其他只会看比莉头部以下的男人不一样的拉朱,请她同他一起离开,也不过是想要成为她的新老板。
村子里唯一受过教育的女人,可以教书,可以帮村子谈来生意,却依然不被认可。
你看,多么懦弱无能的男人们啊,他们不思进取,却终日把不幸压迫给女人。
明明他们信仰的传说里,女神杀死了魔王,可这也并不会让他们学会真正的着重女性。
杀了魔王就净化了他们的生命吗?
不是!
魔王死了便可以脱离黑暗了吗?
没有!
腐朽的人才是真正的魔王,才是导致黑暗出现的根本。
不是没有睿智的男性,可他们也一样会逼死他。
这样的社会,才真正叫人绝望。
电影里有很多呼应的情节。
莱约的“丈夫”被误伤、被火焰吞噬,仿佛被火烧死的魔王,可魔王还有那么多。
片头拉尼她们在车上探出窗外开心的大笑,片尾一头短发的佳娜可依也向着窗外流露出笑容。
结局其实感觉甚至可以称之为“he”,房子被卖掉了的拉尼,“丈夫”死了的莱约,自由了的比莉一起开车逃离这个愚昧落后黑暗的村子,哪里还能比这里更差呢?
那车上有一双翅膀,她们一起剪掉了头发,仿佛抛去了一切黑暗。
从现在开始,一切从心而定。
当年她的妈妈这样告诉她,她也这样告诉另一个女孩
她一眼看去就和其他人不同
只有抱着“会好的”心态,才能有支撑下去的动力吧
把孩子当作女人人生的意义,是对自己的辜负,亦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先学学做人吧
靠自己
她们开着一辆五彩斑斓的三轮车,仿佛插上了翅膀
无能却又死要面子的男人
“买卖”
可是这样腐朽愚昧落后的规则该被打破了
今天看了这部印度的女权电影,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女性所受的苦难。
电影里的女人们最开始实际上也是愚昧的,她们处在男权社会的秩序之中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长期以来的顺从让她们显得懦弱、甚至帮助男性压迫女性。
这里面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场面是妻子告诉丈夫自己能赚钱之后竟然受到了丈夫的殴打和辱骂,他觉得妻子比自己能挣钱是一种耻辱,里面多次以男性口吻提到“女性离开男性活不下去”,在我周围的夫妻实际也存在这种情况,男人觉得女人赚不了什么钱也不应该去赚钱,体现了自大又自卑的心理。
所幸电影里的三位女主角在最后抛弃了“世俗的眼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生活,希望女性们都能拥有自己的梦想,放弃依附于谁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
《炙热》。
9分。
莉娜·亚达夫编剧、导演,塔尼莎·查特吉、拉迪卡·艾普特、苏莉温·查瓦拉主演作品。
才知那句著名的话是错的,真是的现状应该是,世间的苦难,都是一样一样的,而幸福,才是各式各样的。
印度的电影,很多经典之作,在创作上都非常质朴,虽然大部分都穿插歌舞,甚至是劲歌热舞,但很多其实也都暗藏不幸。
《炙热》要表达的,恰好是女性在印度广大地区的苦难和不幸。
三个情感要好的姑娘,表面上看走在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丧偶,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还抵押房子借债帮儿子几乎是买来媳妇儿;一个嫁给了终日酗酒的丈夫,因一直没有怀孕而备受歧视;而另一个,性感热辣貌美如花,却是个歌舞伎女,靠出卖身体为生。
这样殊途同归的苦难,让她们最后再次走到了一起,他们决定站起来联合奋争。
摆脱苦难似乎其实不难,难的是要摆脱愚昧。
1、弯曲,并不是低头或失败,而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2、心里有就有,心里没有就没有。
3、人生下来的时候都只有一半,为了找到另一半而在人世间行走。
有的人幸运,很快就找到了,而有人却要找一辈子。
4、当一个女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意味着,生活的起点,也意味着终点。
5、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一定要骗我。
就算你心里多不情愿,也不要告诉我你最爱的人不是我。
6、伏特加是我们拥有的一种奢侈品,鱼子酱也是我们拥有的一种奢侈品,但时间不是。
7、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8、所谓深情挚爱,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来,一个人吃饭没有两个人吃饭开心。
9、我甚至连他的一张照片都没有。
他只活在我的记忆里。
这部电影是我闺蜜在快手看到,我们就找平台看了,真的超级好看。
这部电影里的岁月女性根本没什么人权可言,她们就是生育和干活的工具,所有女性都活的很卑微,幸好有像三个主角一样反抗为自己活的,她们最后的确也自由了,可是里面有个嫁过去邻村的女子,女孩自己回娘家最后又被父亲强行送回去的那个人,她最后为了不回去都告诉了自己被轮奸了,而且是丈夫带人干,可父亲还是让人把她带走了,真的就没有人性呀,还有好几个点都让人无法呼吸的情节,演的太好了!
女主角拉尼,十四五岁结婚,青年丧夫一直是寡妇,丈夫生前喜好嫖娼家暴。
女配角一拉乔,丈夫酗酒喜家暴,把不孕不育的原因推脱给妻子。
女配角二碧琪丽,舞女和妓女,男人们一边意淫她一边看不起她。
女配三詹琪,十四五岁被当做商品卖给别人做媳妇,被丈夫嫌弃,家暴加强奸,丈夫喜好酗酒嫖娼。
女龙套N,丈夫找情妇,她被夫家多个男亲属强奸,被迫堕胎,逃回娘家又被强行送回魔窟。
这就是贯穿这部电影的中心吗?
性?
不,这只是一部描述印度农村的电影,围绕着女主拉尼的家庭。
但是和普通的此类题材电影相反,这部电影充满了性和暴力,而没有爱。
只有几个女人之间的友情,在极度缺乏爱的时候,还会被误认为是爱情互相舔舐伤口给予心灵和肉体上的慰藉。
跟电影摔跤吧爸爸比起来,这部电影更像真实故事。
没有一个全国冠军的爸爸,没有一个认为女孩应该自己挑丈夫的爸爸,没有倾注所有心血培养女儿的爸爸,只有一个青年丧偶把儿子拉扯大婆婆侍奉好的母亲。
她会去给儿子买新娘,在村民大会上对求助的女孩无能为力,在新婚之夜对女孩的呼叫充耳不闻,对闺蜜的家暴遭遇保持沉默……正如她说的那样,当我丈夫冷淡我的时候,我婆婆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我丈夫出去嫖娼的时候,我婆婆说一切会好起来的,当我丈夫酗酒撞死的时候,她哭了但是还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过了十五年,一切都没有好起来。
一切都是“她们”被不断压迫后脑海里能抓住的唯一期待,但是并没有什么奇迹发生。
唯一让他们好起来的一对夫妇,被全村敌视,最终只能离开此地。
这对夫妇颇似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最终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其实从詹琪再嫁开始就比较理想化。
看不见前方的路,只能自己描绘一个咯。
电影的名字叫做《炙热》,全片看完之后我回想到底是哪里炙热,是一开始的漫漫黄沙,尘土飞扬,所处的环境炙热吗?
还是女性身处水深火热的境况炙热?
但我更希望理解为片中彼此帮助的女孩子们的心是那么的炙热。
片子有很多处相互对比和首尾呼应的手法,影片的开头莱约和拉尼坐车回来,莱约伸头出去感受舒服的风,这个时候拉尼一把把头巾盖回到莱约头上,但莱约后面还是拉着拉尼一起感受这自由自在的热风。
片尾纳罕(拉尼的媳妇,名字是四个字,记不住,在这里就叫她纳罕吧)也同样是坐在车上,不过不同于影片开始,这一次她是离开,而同样的是她也在感受这舒服自在的风。
故事的主人公大概是四名女孩,主要是其中三名女孩的故事。
拉尼,14岁嫁人,15岁生孩子,17岁死老公,儿子17岁时她32岁,为儿子娶妻。
莱约,和拉尼是好朋友,大约是有相同的经历,但她一直没怀孕,本以为是自己生不出,后来发现其实是她老公生不出。
比莉,一个舞娘,同时也是一名妓女,在各地巡回表演,某一次她把拉尼烂醉的老公送回家,自此认识了拉尼,和拉尼成为朋友。
以上三位女孩在片中属于互相救赎的关系。
纳罕,拉尼的媳妇,最后离开了那里,也算有个好结果吧。
说说能记起来的片中的几处对比:1、母女、婆媳关系的对比影片开头,是村子在批判一名私自跑回村子的女性,因为她嫁人了,不可以再回来,她被强行送回,哪怕这个女孩痛哭着呐喊不要回去,因为她的丈夫在外面有女人不要她,而她被家中其他所有男性随时强暴,包括她丈夫的哥哥、父亲等人,而她的母亲也只是在听到这些稍微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把女儿送走了...纳罕也是14岁的年纪,被家中长辈嫁出去,定亲的时候还要增加彩礼钱,男性却离席,只剩下女性在讨价还价。
那些母亲似乎都理所当然地把女儿推出去。
拉尼嫁人之后大约也是经历过不太好的婆媳关系的,但片中没有细讲,因为婆婆在拉尼儿子结婚的当晚就去世了,之后拉尼就睡到婆婆的炕位,完成了身份转变,同样的开始对媳妇苛刻。
拉尼的儿子强行要和纳罕发生关系的第一次,拉尼受不了跑去找比莉一整晚。
影片结尾又发生了这样的事,这一次时间空间都在重复交织,她想起自己的经历,听着纳罕的哭声,还有同一时间比莉也在遭受同样的性侵,画面强烈的对比让人窒息,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拉尼进去把儿子拉开,不允许他这样伤害纳罕,拉尼终于不再和那些婆婆、母亲一样,她改变了。
2、女性是否应该接受男性的帮助的对比a. 比莉的一名男同事,喜欢她,鼓起勇气想带她走,可他说出的未来却是换一个地方,他来当老板,比莉继续做舞娘,比莉狠狠地把钱甩在他脸上。
因为这个男人对未来的想法是比莉依旧只是一名妓女,真好笑,他说他爱她,但他却还要她做妓女赚钱,却美其名曰让所有人都爱她,她会是最有魅力的最闪亮的。
看到这里才明白前面比莉多次不主动接受他的照顾之类的是多么清醒,女性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希望身处困境的自己能得到帮助,这个帮助她的对象往往被幻想成男性,而如果真的有一名男性在此时出现并表示了一些善意,真的很可能会因此想跟他走,以为他可以就此拯救自己,可是想一想又怎么知道眼前的是救赎还是新的牢笼啊...b. 纳罕的男同学,算是好的例子吧,至少在片中结束时都是好的,他想和纳罕结婚,但是给不起彩礼,纳罕结婚后,他骑单车很久来找纳罕,给纳罕带了书,最后拉尼把卖掉房子的钱给了一部分他,让他带走了纳罕,纳罕会继续读书,希望她可以有好的结局啊。
c. 拉尼电话那头的神秘男人,一次打错的电话,他们开始聊天,影片结尾三位姑娘来到一个分叉口,大家不知道往哪走,电话铃声响起,拉尼和男人讲了现在的情况,最后拉尼讲她现在要彻底遵循自己的心,按照自己的心意活着。
哇,太好了,我本来以为会变成拉尼询问男人走哪里,男人给出一个方向,但是拉尼没有,她有自己的想法,她不再去依赖别人,不再依赖男人了,这真的太好了!
d. 基山和他妻子,这应该算是他们夫妻对整个村子女性的帮助,妻子会给孩子们书看,让孩子们受教育,基山帮忙把村子里女性的手工艺品卖出去,让她们有收入。
可是讽刺的是,腐朽守旧的村子男性并不善待他们,恶意满满,因为他们认为最好的老婆是没有读过书的女人,而女人怎么敢自己赚钱,最后基山被男人们打个半死,夫妻也搬离了村子。
这其实很像现实中一部分意识觉醒的女性,想帮助其他女性,不仅阻力重重,还被打压驱逐。
3、火的对比,当时是一个什么节日,要烧一个很大的纸扎的公仔,而莱约的丈夫也因为莱约怀孕在打莱约,拉尼到了,开始反抗,过程中莱约丈夫碰翻了火盆,引火烧身,房子也烧起来了,和外面在燃烧的那个巨大的节日纸扎公仔也是一个对比。
姑娘们的友谊真的好好啊,这一部分不用详细说,去看看电影,真的很互相帮助。
纳罕会给被家暴的莱约上药,拉尼也保护了纳罕,比莉帮助了莱约想成为母亲的愿望,莱约的丈夫意外失火,拉尼和莱约去比莉,比莉二话不说就开车三人离开。
只是我有点担心她们离开的时候有没有带钱啊,希望她们会有美好的未来,莱约希望自己生的是女孩,也希望女儿能和自己一样在乡野间天地中长大。
糟糕的男性,片中除了纳罕的男同学、基山、拉尼的神秘电话男人,其他男性都基本好糟糕,明明知道是自己不能生育的莱约的丈夫总是家暴莱约,拉尼的儿子也是烂,拉尼阻止他性侵纳罕之后,他愤怒地对两个女人说他以后再也不回家了,说什么女人离不了男人,好笑,到底是谁离不了女人,反正拉尼把房子卖了走了,村子里的其他男性也是,自大暴力。
影片的结尾虽然姑娘们都离开了,看起来都还不错,很开心,很自在,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希望她们都可以好好的。
我说你们自由人别尬吹驴导演的电影ok?驴驴互助看得少了?
不好看
闭塞愚昧无知像一种传染病荼毒一代又一代,男权社会阴影下的女人就如同活在地狱一般,女人需要解放。印度可以拍出这样一部女权电影是一种突破,可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电影却在退步?套路,鲜肉,流于肤浅又或者用力过猛过犹不及。缺少思考,丢掉了真诚,没有了深刻,连对电影和观众最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
非常看不进去,人物设定的程序化,在当今的中国看来,这些都有够狗血了,还不如倒退看解放前的片子有意思。
冷门能理解,佳片算什么。
无法看完
〖20200411〗印度电影有个毛病就是想说一个事情就很用劲,很假!
U know看到第一个舞蹈片段的时候已经看不下去了……真实的感受到tik tok到底有多毁人了。原来印度片的舞蹈都是拍得十分有劲的,音乐用心,舞蹈更用心。这个舞蹈实在是搁那乱扭,剪辑就是抖音剪辑,我已经无力吐槽了……在一个电影里面看的这种剪辑,我已经说不出来我有多么震惊了
相信 穷山恶水出刁民 愚蠢的男人是上帝,他们一边糟蹋女人一边赞颂女人。而此刻,又有多少正活在地狱中的女人..编剧有心 一个15年没性生活的寡妇 寡妇的两个朋友一个妓女 一个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寡妇17岁的儿子和重金买来却不安于的媳妇儿 构成了一个矛盾重重却相互取暖的故事结局是好的
卑微的印度女性
三个女性的故事都各有亮点,可是影片的叙事却凌乱异常,不同桥段衔接生硬,让人如坠云中,最后的高潮也因此显得刻意、虚假。女性电影总是得分虚高,这部亦然。6.6。
看评分挺高,但是内容没啥新意。
女性的勇敢和坚韧
又臭又长
中间两次想流泪,不要告诉我是因为年纪大了容易感性……
虽然情节有刻意的地方,好在导演调度跟演员表演都很自然,相当触动。穷山恶水出刁民,文明与进步都被驱逐出境。印度真是个地狱,碧琪丽真女神。
一个是拉尼的生活,她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丈夫的爱,然后丈夫早睡以后,它就成了一个年轻的寡妇
一个年轻时被醉酒丈夫毒打的女人,幸运的是丈夫早死了,在婆婆的讥讽中熬到儿子长大,可惜儿子继承父亲基因,是个废物,为了偿还儿子欠款卖了房子,废物儿子也离开,女人彻底从旧环境中走出。一个被丈夫经常毒打的“不孕”女人,经过提醒后发现可能是男人没有生育能力,女人找人结合怀孕,一直知道自己情况的男人暴怒,在火海中丧生,女人得以离开旧家庭,她希望生一个女儿。一个从小被老板带着表演的女妓,当事业出现危机时,暧昧对象要带着她逃离去重复这个事业,女人心中爱的火花熄灭,和好友一起逃离重新新生活。
哇不同于以往的印度电影!!!在最艰难的土地上解放女性,敬佩这位女导演。
做为中印电影对照来看,国产电影确实差好多!话说,印度也太惨了!其实咱们也惨,城管,关系,腐败,但我们电影不敢表达!印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