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精彩,抓心,一如网飞那些高分剧的最佳水准,四星起步,没有问题。
问题在哪?
首先,毒枭不够枭我们看到的更像是一部扫黑风暴,埃斯科巴像个土老帽黑帮头目,像渣男发誓一样一遍遍跟老婆保证我一定会保护你,像舔狗求爱一样一遍遍不计前嫌找总统和谈,像智障一样表演如何做到每一步决策都是错误的,像混混头一样身边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小混混。
这是那个富可敌国,手上有战斗机,必须出动军队,特种部队多次剿杀才能消灭的毒枭?
还有那句永恒的话,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不止适用于墨西哥,也适用所有拉美国家。
一部美国人的禁毒战争,一个美国人没死,反复收割哥伦比亚人头。
仗为谁打?
目的为何?
真是讽刺。
《毒枭》一二季刷完了,感想:1.这个剧主要是讲dea+政府vs cartel的,但是我更愿意当成麦德林80年代生活记叙片看。
问题是网飞再有钱也复刻不了40年前的麦德林的布景了,某一幕我看见轻轨直接笑了——不但因为我把这条线的全程坐过两次——唉有点感觉像在今天北京坊的星巴克臻选拍《茶馆》[允悲]当然S2E9巴勃罗站在山上看着灯火通明的(现代)麦德林跟老婆说pero ya estoy en casa的那一幕实在太太太震撼了。
2.在全剧疯狂弱化女性的基础上我还是感叹这巴勃罗造这么多孽怎么还有这么顶级的老婆和家庭,这和今天的成功人士简直反着来。
3.至于cartel,我的评价是不管多正经的黑社会,只要在有军权的国家机器面前,被废掉真的是时间和成本问题。
当时世界前十富都不行,更何况今天的你我他。
所以巴勃罗打开局想渗透政府其实是理论上唯一一种成功办法,剩下的都是死路一条。
4.灯塔国一边本国警察管理不力自己人民吸嗨了,一边海外dea和大使馆操作不利然后哥伦比亚疯狂死人…我只能说你们也应该都直接开摆去吸两口。
人家黑吃黑也有黑吃黑的社会秩序。
4.巴勃罗这个演员选的吧…感觉赋予这个人过多的正面形象。
这个演员狠感觉不够,时不时那种委屈要哭哭的小眼神给我看愣了[二哈](一查演员还是个巴西人,用外语演男主辛苦了。
5.别的没啥。
我不喜欢历史人物事件经过强娱乐化处理后呈现,不过想到现在跟国内打着历史古镇名号疯狂网红化的游客区别无二致的columna 13,我也就不说啥了。
Pablo Escobar 是毒枭之王,是一个杀人无数的狂魔,是世界上最有钱人之一,也是一个劫富济贫的罗宾汉,还曾当选过国会议员,也是一个顾家的男人。
他心里一直向往权力的顶峰,甚至做梦都想当上总统,但是他做事完全不择手段,为了让家人入境德国,去威胁恐吓航空公司和德国政府。
为了让给总统施压,甚至炸死大量无辜平民。
他极其自负,永不投降,不畏惧一切敌人,这种性格成就了他,但也是他人生的悲剧的根本原因。
他同时也是一个可悲的凡人,一路提心吊胆,四处躲藏,居无定所,兄弟,亲人,朋友相继死在面前,受尽和挚爱的分离之苦,甚至被父亲认为是令人惭愧杀人凶手。
最后他的众叛亲离,连老婆都劝他自首,只有一个忠心的开车傻小弟还跟着他。
最后他被哥伦比亚军队击毙的时候,挺着的大肚子,满脸的络腮胡子,甚至连鞋都没穿的邋遢样子让人心头不免一咯噔, 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这个大恶魔也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凡人。
低调才能稳啊。
第三季没有了Escobar,还会继续精彩吗?
-真实Pablo Escobar分割线0. 1989年被福布斯评为世界第七富豪1. 他在Puerto Triunfo的房产里,修了一个私人动物园,里面有河马,长颈鹿,大象。。。
2. 据考证,他负责杀害了大概4000多人,包括200名法官,和1000名警察,记者和政府官员3. 80年代,美国80%的可卡因都是来自Escobar的Medellin集团4. 贩毒之前,他偷过墓碑卖给走私犯,搞过偷车卖赃的生意5. 父亲是农民,母亲是教师6. 他27岁结婚,老婆当时才15岁7. 烧钱的桥段是真的,为了让生病的女儿取暖,Escobar烧过大约2百万美元8. 买过一架Learjet喷气飞机(2000万美元起)专门用来运钱9. 他曾经用飞机轮胎来运可卡因,每日能挣 $500,00010. 为了修改哥伦比亚的引渡法,他曾经许诺支付国家的大概100亿美元的债务11. 每个月要花2500美元来买橡皮筋来捆钱,囧12. 年收益峰值达到30亿美元13. 80年代末期,哥伦比亚有关部门罚没了Escobar的142架飞机,20架直升机,32架游艇,和141所房产和办公室。
14. 还买过两架潜艇来走私可卡因到美国15. 最高每天走私15顿可卡因16. 他10%左右的收益毁于纸币收到变质和损坏,老鼠应该是这些大批纸币的消费者17. 他自建的牢房里有赌场,night club, 和一个赌场 (真实图片:https://thenypost.files.wordpress.com/2015/10/gettyimages-452528613.jpg)18. 死后他在哥伦比亚的一些房地产被转化成主题公园,有恐龙模型和各种动物,还有他生前搜藏的各种老爷车 (http://www.cnn.com/2016/09/01/world/gallery/escobar-ranch-theme-park/)19. 生前最害怕就是被引渡到美国20. 他在穷人区捐建修医院,学校,足球场,派发食物,当上国会议员确有其事21. 最大的一桩可卡因生意销往美国高达23吨22. 约2万5千名群众,包括许多被他资质过哥伦比亚的穷人,参加了他在Medellin的葬礼(翻译自business insider与all-that-is-interesting)
相比较第一季,我更喜欢第二季,值8.5分。
原因很简单,终于不只是爽度,主角的内心活动开始有了体现,和政府的对抗心里、对亲情的执念、对事业的被动决策、逃跑的心力交瘁….还是人物创作更引人入胜,虽说影视技术还是略显平庸。
第一个主角时代结束,给这个编剧没有具体表达的人物Pabolo留几个文字:这人的价值观其实非常有意思=足够歪曲,他并不是“无法无天”,他有法也有天,只是与主流的不同,他自成一套,他不认为炸掉飞机、街道、商店和贩毒等而引发的人类牺牲以及社会影响有什么问题,他的价值观是“我只要我觉得,不要你觉得”:1,他觉得必须要清掉那些反对他的人,他觉得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民不再牺牲,阻止他进入政府,就是阻止他想为人民“发光发热”的“正面思想”。
2,他觉得应该建立更大的贩毒网和更高的产量,他觉得只有赚更多的钱才能救自己的国家,阻止他建设就是阻止他给人民发钱、造民房、建学校,就是在反对整个人民。
他倒也沟通,只是一旦沟通没朝他“觉得”的方向,反抗方式就是爆炸威胁或是残虐对抗,他骨子里就觉得他曾经造福过人民,得到过人民的拥戴和喜爱,他不觉得这些是建立在牺牲之上的,他只觉得他是有成就的人,你们不应该这样对我。
造就这个人物如此歪曲的除了时代、国情外,主要是前半辈子里从来没输过,人性里的狂妄没有被敬畏压制过,使其占据了整个细胞,即使放在当今,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同样也会滋生很多的Pabolo,不知道他中枪倒在房顶上看天空时,是否明白人能掌控的其实非常有限,而当你还有软肋的时候,你的掌控就是一个笑话,作为人类,当你毫无敬畏之心时,连空气都会反对你。
那些想要除掉巴勃罗的其他毒贩及其合作者比巴勃罗更没种更恶心更该死啊,和别的毒枭相比导演们更同情巴勃罗。
从个性角度来分析,巴勃罗就是这种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发展、灭亡,从没有做错过,不畏惧不退缩不后悔,爱自己想爱的人,对他人无动于衷,不择手段得到想要的,在巴勃罗的逻辑世界里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哥伦比亚这种社会给了他机会,把握不住才怪呢,他的结局可以说是死得其所不留遗憾。
从人这个物种的生态角度来分析,巴勃罗比绝大多数人活得更像人本身。
第二季最后一集,基本上是对巴勃罗·埃斯科瓦尔的高度颂扬了!
从世界最大毒枭第七富豪到街头流浪汉,也不屈服绝不投降,哪怕临死前一秒依然充满了理想与斗志,与其说是对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高歌,不如说是对巴勃罗不屈的乐观精神和浪漫的战斗情怀的赞美!
濒死的巴勃罗不仅让人联想到了濒死的本·拉登,除了残害人类很不好之外在很多层面拉登比巴勃罗的人性光环更亮,希望以后能全面地拍一下本·拉登,片名暂定《恐怖大亨》吧!
在最后一集中,Pablo在死前看到了亡灵,他的表哥古斯塔夫。
他们平静的坐在广场上聊天,没有任何人来打扰。
就好像国内民间传说的一样,人在离世之前会有自己已经离世的的亲人回到这个世界来接他。
这样的安排让人叹服编剧的安排。
也让人不由自主的遐想万分。
无论是平凡的无名之辈,或是十恶不赦、恶贯满盈的强盗,还是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杰出贡献的天才,到头来都是一样,不分信仰和国籍。
个人感觉第二季比第一季要刺激点。
第一季刚开始有点沉闷,有点像纪实片,情节推动不快。
但第二季主题比较明确,就是鼓破万人捶,墙倒众人推的主题下,各方追杀巴勃罗,关键巴勃罗还鱼死网破的搞各种恐怖活动,挑战各毒贩,终于自己作死了。
看剧时,每一集都知道他要被抓起来,只不过怎样抓起来的问题,所以悬念感很足。
剧名改为追捕巴勃罗更合适。
目前看到第4集。
看那个10来岁小孩做记者采访,准备舆论打击搜捕队。
但是少校说得对,这帮小孩子通风报信监视政府军,实际就是再帮助巴勃罗杀人啊。
咋联想到一个人呢?
出租车司机小哥找的那个女伴真是漂亮。
皮肤身材模样。
看到拉起卡追杀那些技女,想着哥伦比亚失业率应该很高,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做打手了。
也想到人真是不能选择出生的国度和家庭。
生在那样一个毒枭猖獗的地方,随时都有可能丧命。
并且没有能力反抗。
哥伦比亚政府也是一个弱的草鸡。
一个毒枭整治不了,在咱这种中样几拳国家简直不可想象。
第10集,古斯塔沃居然没死,走大街上还碰着了?
应该是幻想吧。
那个电台车跟咱的谍报电影里一样,无线电定向侦测。
巴勃罗果然被关疯了。
跟咱一样。
出去一趟心情大好,居然以为自己是曼德拉。
结果被抓到了。
5季的毒枭利用疫情封闭期间看完了。
静下心来回想,每一季都情节曲折,惊心动魄,人物众多且特色鲜明,都不愧为一部大剧。
首先,人物众多。
每部毒枭,所涉及的出现两集以上的演员估计得有近百人。
出了主角外,各帮派的毒贩及其重要手下,美国缉毒局及其相关政府官员,哥伦比亚或墨西哥政府官员,都有一些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相当部分人物有原型,有结局,情节设计基本合理。
其次,因为涉及各个层面的人物众多,所以能够较全面反映毒枭所在城市或国家的全貌,尤其是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协作,警察及众官员的贪腐,既反映了当地政府社会运作机制,也说明了毒枭产生的社会原因。
也只有在腐败不堪的政府中,才能产生巨大的黑帮枭雄。
像这种史诗般巨制,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基于史实,在咱的国家里,也只有三国演义,走向共和等几部大剧可以对应。
多数国产剧,畏首畏尾,显不出格局。
《毒枭》给我最大的震撼在拉美风光。
拍这部电视剧的人一定是有我们所说的“家国情怀”的,要不然哥伦比亚的山不会被拍得那么青,天空不会那么深蓝而幽远,城市的夜景不会那么星光闪烁。
我从来不知道拉美这么美丽,之前所有的印象都停留切格瓦拉的革命之路,原始、炎热、丛林化。
看完之后才知道,哥伦比亚,这个地处赤道却有高原气候的国家,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它的基尼系数也是最高的国家之一。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流行问题——中国会不会拉美化?
然后,我开始想什么是拉美化,腐败、毒品,还是贫富分化?
后来看到一篇很有启发的文章说,拉美化就是没有工业化的城市化。
波哥大、麦德林,那些美丽的城市,在《毒枭》的摄影机下,像极了九十年代的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你可以想象得到的任何一个三四线——义乌、贾樟柯的汾阳,毕赣的凯里,或者是自己的家乡,只不过大了一百倍。
想象一个一百倍于九十年代中国小城的城市吧,那就是哥伦比亚。
拉美真是个魔幻的世界。
看这部剧,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马尔克斯诞生于哥伦比亚。
在看过了艾斯卡巴的大象、河马和日销六千万美元的毒品世界后,我觉得马尔克斯几乎只能算现实主义。
他们的人生观是我不能企及的,他们的生活是我不能想象的,而所有这些故事,都是几乎真实地发生在了那个一百倍版图于义乌的城市之中。
这里有最血腥的毒枭团伙,也有最虔诚的天主教徒,有摩肩接踵的摩天大楼,也有连篇累牍的贫民窟。
穷人无法企及富人的世界,社会阶层没有向上的阶梯,连接他们的只有毒品和革命。
在这里,毒品几乎不是犯罪——反正圣经上没说,背叛、不忠和贫穷才是。
艾斯卡巴在穷人的眼里是英雄,他说,“麦德林不会背叛我”,事实上也是如此。
他是“富人中唯一一个会资助穷人的人”,他给他们建社区,建足球场,建学校。
在他英雄迟暮的那几集里,我们几乎忘了他的手上有多少人的鲜血。
不知道美国是不是和中国一样,把周围的小国潜意识里当成自己的附属国,比如我们看东南亚和金三角。
我觉得起码这部剧是如此,墨菲和潘纳几乎是带着解救落后的感情去的哥伦比亚。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并没有相应的物质待遇。
美国人对意识形态的坚持有时比我们还多,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幸运地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人都胜利回到了美国,成为了DEA的高级顾问。
击毙艾斯卡巴的那场戏里,他们俩都有出镜,在酒吧里举着酒杯,对遥远的往事致敬,而电视剧也向他们致敬。
我其实很难分别这部剧里有多少写实、多少夸大,但我觉得,那些夸张的成分都是合理的。
看的时候我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国家,才能相信那些看起来特假但其实是真事的情节。
我甚至相信马尔克斯写的东西是真实的故事了。
这就如同现代的中国看到的各种魔幻场景一样,你都不觉得它会是真的,然而它实实在在发生在这片大陆上,正如艾斯卡巴和他的动物园一样。
从关塔塔一家的五星饭店顶楼看去,城市的夜景多美啊;然而灯光闪烁的背后,是什么样的贫穷、不平等, 和匪夷所思呢?
当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权和全国人民能被一个毒贩所威胁的时候,感觉也就和殖民没什么区别了。
一开始就应该乱世用重典,贩毒的杀、藏毒的杀、吸毒的也杀,毒贩的家人不管小孩老人直接连坐处死,享受着他们的财富就应该承担代价,什么狗屁人权,毒贩就直接开除人籍,把他们的家人活活扔绞肉机里搅碎都不为过。
一个个还顾忌找美国帮忙会不会引狼入室干涉内政?
我只想说你都已经病到朝不保夕的地步了,还担心你的邻居会不会来帮你之后有所企图?
屁大点地方,直接高空侦查加空袭
终于鼓起勇气看完了结局。
虽然无数次想象巴勃罗死亡的样子,但当真实展现在眼前时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正如墨菲所讲,曾经有那么多次抓捕行动,可真正抓捕巴勃罗时才发现他也只是一个人,胡子不刮也会长出来,打死他原来也只需要一发子弹。
巴勃罗死了,曾经的辉煌与鲜血都随他的死亡散去,可是这个国家,曾经他深爱的动乱的国家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的确,以前我始终难以理解马尔克斯笔下的魔幻与现实。
为什么一个国家会有那么多终身穿着黑衣服不出门的寡妇和生生世世难以逃脱的家族宿命?
在《毒枭》里终于窥见哥伦比亚人民的性格侧面,或许正是民族血液中的固执暴戾与保守成就巴勃罗的传奇。
试想又有哪个国家能将毒品发展成国民支柱产业呢?
又有哪个国家的毒枭胆敢参选议员离总统一步之遥呢?
或许恰恰是政府与人民的共同责任才导致那么多鲜血与死亡。
不过,无论社会如何混乱,总有一批人是时代和民族的勇士,他们以血肉之躯为民族而抗争。
比如卡里略上校,他的形象是哥伦比亚警察抗争毒枭在政府与美国人之间为人民争取最大福利的代表。
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得以避免更多的死亡与苦难。
可是这部剧里让人难过的是,在为目标奋勇前进的同时,每个人都在越线,一步步走向自己曾经对立的反面。
卡里略上校回国重新获得权利,他杀死为巴勃罗传递信息的孩子;妻子一言不发离开哥伦比亚,墨菲变得暴躁,甚至不顾一切和卡里略一起,看着那些帮助巴勃罗的人走向死亡;潘那承受不了自己的失误导致卡里略上校的死亡,开始与反巴勃罗组织合作,沦为恐怖组织的帮凶;巴勃罗失去古斯塔沃的帮助与支持,那些深深压抑的暴戾多疑都浮出水面。
一切的一切,在血腥和死亡里超出自己曾经坚持的底线与信仰。
其实有很多观众在看到巴勃罗被枪杀时心中万分不忍。
的确,在第二季的后半部分,巴勃罗败局已定,导演用了无数镜头与音乐渲染英雄迟暮的伤_感与失落。
曾经他钟爱的为之奋斗的麦德林,他深入骨髓的自信与骄傲,都值得人敬佩。
巴勃罗是坚强勇敢的战士,他有远见,真诚对待父母妻儿与兄弟手足,也为哥伦比亚的穷人带来福利。
但他同时残忍暴戾多疑,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
是的,我一直期待巴勃罗的死亡,不为别的,只为那些无辜死去的人们。
善恶轮回,无论他曾经做过多少善事,都无法掩盖他贩卖毒品,炸毁飞机等罪行。
当塔塔抱着孩子在夜晚仓皇出逃时,她诚然可怜,可我却想起那个被巴勃罗欺骗炸毁一架飞机的男子,他的女儿也曾坐在角落的摇车里无助的哭泣。
最后,玛丽莎,真的很美,可惜却被命运裹挟至死。
音乐真的很好听,舒缓的语调配上西班牙语的悠扬,每次开头都不忍跳过,认真听完,附上歌词。
【Tuyo】Soy el fuego que arde tu piel 我是火焰,灼烧你皮肤Soy el agua que mata tu _sed 我是清水,满足你渴望El castillo, la torre yo soy 我是城堡,我是高塔la espada que guarda el caudal 我是镇守财宝的利剑Tu el aire que respiro yo 你是我呼吸着的空气y la luz de la luna en el mar 你是海上倒映的月光La garganta que ansio mojar 我多想润一润喉咙ue temo ahogar de amor 却又怕窒息在爱中Y cuáles deseos me vas a dar你会向我许下什么心愿?
Dices tú: 'Mi tesoro basta con mirarlo’ 你说:“我只想看着我的珍宝。
”Tuyo será, y tuyo será 你会得到的,你会得到的
耐飞果然只能出良品
人物的情感生活过满,精神支柱及管控手段偏单薄。老大走到穷途末路后,可看性差了很多。巴勃罗赚取同情之外,居然还带有悲壮的光正。没法陪着疯到最后,后半季基本是垃圾时间。
s02e05弃
没有不在影视剧里加白左思想的山姆叔
西语专业的学生看这个剧一定很纠结,又想听懂西语,但是口音太重听不懂放弃又不甘心,所以一直在听懂与听不懂之间,导致剧没有好好看,因为看到一部西语电视剧真的没办法let it go啊,肯定想弄清楚他说的是什么阿。。
旧剧补完计划失败
看够了这家人虚伪自私冷血残忍的嘴脸,本来就该死老婆,孩子,母亲,都挺傻逼的,没事老拍两夫妻多么恩爱,腻,尤其是那个道貌岸然的老婆,天天一副看透世事高高在上的样子,你这么牛逼咋不跟他一起反抗或者去死,跑什么呀!不怕死,不惜命鬼才信,你要是敢一起死,也不枉你装逼了一辈子。神烦这个女人
这一季的巴勃罗显得很无力,只有几次精彩的回击,包括击杀搜捕队长。过多的描述了儿女情长。#20160917
毒枭太弱了,没劲了
这一季红毒蛇的戏份比金发帅哥多很多,而且人物形象也更丰富立体,第三季会不会去做卧底啊?当然金发男的画外音真是一大苏点。我最不能理解的是司机利蒙这个角色的动机和心路历程。第三季开始要从阵地战变游击战了,应该会有更多美国本土的戏份,估计会更好看。
差第一季太远,各种无关情节拖沓了半季之后,就在观众们还在想他下一季怎样东山再起他居然就那么死了。。还有,谁想看无聊的卡利集团?两季结束。
恐怖份子全家卖惨,突然捍卫人权😅
跪着看!第一季写从崛起到疯狂,第二季写从巅峰到崩塌。人的复杂,命运的漂浮,一切很难诉诸语言。
看毒枭第二季某种程度上是对我的折磨,断断续续花了一个月看完。把它当做纪实吧,不够深刻,没有延展;把它当做剧集吧,平铺直叙,没有灵光,没有人物。越看越觉得美国的治毒策略真是粗暴、格局小、没有实际的意义。兜兜转转,毒品这个盘子只是不断换不同的人在运营,该吸吸,该卖卖,上头还都觉得自己立了大功。越发觉得,青壮年时期的教员真是理想且天才的领导人。越发意识到,政治不只有策略,还有智慧。对巴勃罗的演绎总让我觉得隔靴搔痒,古斯塔沃、利蒙和塔塔算是很有意思。
眼看枭雄时代落幕,竟生出一丝悲凉。
上一部让我欲罢不能的美剧是《绝命毒师》,那已经是三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巴勃罗留了胡子,还真有几分像切•格瓦拉——巴勃罗其实是一个很喜欢思考和写作的毒枭,他的左翼思想倾向挺明显的。巴勃罗至今仍被他家乡的许多人奉为神明与救星,这很哥伦比亚式魔幻现实主义。
第一季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国家动荡和毒枭发家史太震撼了,相比之下这季的树倒猢狲散拍得有点太散
大爱agent Peña! 期待第三季啊啊啊啊啊
整季的“魔幻现实主义”都比不过最后一集开头狂人门将伊基塔的蝎子摆尾在我心头魂牵梦绕!
hhh权力果然是最迷人的春药,,,全程担心上校的可爱儿子被射死…可是追捕巴勃罗真的死了好多个啊啊啊aaa但就是不会像心疼小马丁一样hhhh//另他确实越看越帅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