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莲就是角色雕刻大师。
这部片给我的第一个惊喜,是性别认同不被设置为是个体面对的第一性问题,而且电影毫不掩饰地承认,这种认同永远无法自洽,永远存在裂隙。
主角一直在完成、或者说去接近他为自己编织的一个叙事,即他的形象和性符号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女性。
他也近乎做到了。
即便如此,在面对一个男人充满爱意的告白——他所渴求的爱情,灵魂的真实时——他暂停了自己的角色扮演,表明(也是在故事中唯一一次表明)自己是男性。
他所面对的真实,以及他承认的真实,是他把自己认同为女性,并要为了这个自我认同拼尽全力去表演,去承受不同叙事之间的摩擦为其精神和肉体带来的痛苦这个事实。
这奠定了其性格的基调——戏谑。
这是电影给我带来的第二个惊喜。
不同于许多影片主角发臭发烂的犬儒主义,基莲的角色用他独有的将一切外部世界的话语性化的反讽,来重述满目疮痍的生活。
政治与战争被他柔腻的腔调解构为充满暧昧与性挑逗的喜剧,作为国家暴力机器的警察及其所象征的阳刚而暴力的男人们最终不得不以一种苦主的尴尬姿态,陪他扮演女性爱欲幻想中的好人角色,比性别叙事宏大得多的民族国家叙事,其所包含的剧烈冲突居然在这个诙谐的转变中被吊诡地化解了。
最深刻的片段还是他在寒冷的夜里,一次次拎着沉重的枪支,将它们丢进湖里。
那一刻他在用男性的身体和女性的意识来弥合爱尔兰独立战争给平凡的人的生活带来的撕裂。
电影也借此传达出“跨性别者具有和平的力量”这一观念。
惊喜之余也有一些不满的。
用小叙事解构大叙事是白左电影惯用的廉价手法,故事中的主角面临的是双重困境:战争的困境和生存的困境。
主角通过性化叙事油滑地避开了政治运动对个人生活的颠覆,与此同时,他不得不面对一个人在大都会生存的问题。
显然他选择的方式是颇具争议的,因为他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要被归因于他把性别认同置于个体生存之上,最根本的吃饭问题,反倒是性别扮演无法解决的了。
我个人认为更有趣的处理方式是,他能够在某种意义上走向对自己生理性别的折返,为生存而重新运用自己身上的男性力量。
但这似乎更偏向于生存主义,或者说阶级理论了,这显然不是故事的作者想要表达的。
他是神父的孩子,寄养在别人的家里. 他从小就喜欢涂口红,穿裙子,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女孩.他少年时代开始写一些大逆不道的文字,请求校长让自己去上纺织课.他带着自己的记忆离开爱尔兰去伦敦,他在看见大笨钟的那一刹那满脸动容.他不再是那些悲伤的绝望的角色,他活了下来,只为了自己简单的感情和梦想.他睡在伦敦的街头,他在公园里做小丑,他在街上找客人,他穿着DIOR的高筒袜去跳舞,他找到一个爱他的男人然后离他而去,他平生第一次见自己的母亲然后晕倒,他称他的父亲FATHER,他和一个新生命一起选择重新生活.他的笑容留在的我脑海里,也许是太久没有看到过这样一个充满力量和温情的角色.这部电影并没有<一年零十三个月>来的深刻,却让我想起了<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那个同样乐天的变性人,也想起来肥皂里那个绝望到本已经死去的男人,最终获得批示可以变性并且得到了一份爱情的男人.其实他们不过是有个像小女孩一样的小小梦想,很干净.和他们的经历比起来,他们的精神来的更纯粹,更真实,也更淡然.与<一年零十三个月>中的艾文比较,Patric来得更天真,也更幸运.他在找寻母亲的途中不经意的完成了一个梦.母亲依然思念他,父亲依然惦怀他,朋友依然爱他,更给他一个新的生命从新活一次.让我记住了他的美丽,他的花语.
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地球人,受死吧。
喜欢Liam Neeson,才看的这片子,忧郁、文雅的老男人确实很有魅力。
爱尔兰边境的小县城,神父和女管家发生了关系,女管家生下了一个儿子,遗弃在神父的家门口,远走高飞去了伦敦。
神父不敢承认这个儿子,便如法炮制扔在另一个人家。
流畅的场面调度,航拍交待故事环境,镜头追随两只小鸟的飞行轨迹,不断灵活地出画入画,啁啾着有关这个故事。
完美的开场!
男孩子叫做帕特里克,他长大了,却有易妆癖,喜欢穿女孩子的衣服,喜欢化妆,一旦被养母发现便是一顿严厉喝斥。
他也曾经向养父问起生身父母的事,只约略地得知一二,还有,母亲美得好像著名影星米基盖纳。
闪回段落的设计很独到,由成年的帕特里克在课堂上口述一篇小说,从而自然地流淌出来,实际上对于神父和管家私通的细节,可以看作是掺杂了帕特里克的创作成分,也可以看作是真实的存在,即使观众完全可以质疑帕特里克不可能知道这么详细,但到电影里却变成一种允许,就好像把一个人的心跳声做出音效来,现实中不可能听到,可是观众却能接受。
帕特里克柔声细语、婀娜多姿、眼神潮湿如迷雾,让人疑心扮演者斯里安质本天成,而非演技之功,相比于《男孩别哭》里的斯万克扮演的女异装癖,矫揉造作的痕迹就过重了,当然这也是出于剧情和风格的需要,《男孩别哭》刻意营造真实的空间,部分场次甚至带有家庭纪录片意味,意图另观者感同身受,而《普鲁托的早餐》的导演却打造了一个超现实的故事,笼罩在一场华丽的迷梦当中,梦中的一切都是既定的水到渠成的,包括爱情。
当然,帕特里克是喜欢男人的,在这以后的岁月里,他先后爱上三个男人:头一个是嬉皮歌手,却是反天主教组织的成员,他们相爱了,愚蠢的男孩把组织私藏的所有军火扔进湖里,直接导致和这男人的关系破裂。
有一场戏是说柔弱的帕特里克耍的组织成员气急败坏,但他不求苟活,甚至祈求枪子结束自己,“我早已对世界感到厌倦”是他的心声?
或许是他的计谋,正是百无一用自生自灭的状态,才可以活得愈加长久。
后来她去伦敦找母亲,就是那位“缥缈女士”。
他流离失所,深夜的大街上,和妓女竞争拉客,一位优雅的绅士将他从妓女的殴打中解救出来,车越开越慢,到一处无人的地方,绅士停了车,将自己的金怀表送给了帕特里克,表示喜欢他,让他收下,正当他沾沾自喜这从天而降的爱情,绅士突然一把将帕特里克的脸按在方向盘上,想要置他于死地,他慌乱中摸出一瓶香水,喷向男人的眼睛里……得救了,噩梦般的爱情。
最后一位是魔术师,倾慕着他,爱恋着他,却利用帕特里克作他耍魔法的工具,使用催眠术将他催眠,然后让他当众作些离奇古怪的事情,博取观众欢笑。
几段情缘中,“缥缈女士”就是一条冥冥的咒语,一直缠绕着帕特里克,远去的红色巴士上母亲的背影几次闪现,如他所言“被这个城市吞噬了”,在地铁站的电梯上母子两有过一次交错,仍然在“这个可恶的大城市”失之交臂,对于母亲的向往,就好比他心中的隐隐的普鲁托这个星球(冥王星),“神秘冰冷荒芜”的星球,却象征着自由。
西方电影一直都在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中汲取养分,这是他们的源头。
冥王是宙斯的哥哥,外表冷酷实则与世无争,他从来不缺故去的人到他的冥界报到,因此他也是富有的。
(资料:“缥缈女士”是神话中阴性的造物主,一个中性或者说双性的(好像双性的天使,逢男变女,逢女变男)视阳性的造物主为归宿。
)这之后帕特里克找到了母亲,却不敢让她知道自己的身份。
他回到了爱尔兰,敲响了父亲的家门,“you can call me father”,“father”(英语里身兼父亲和神父两意),一语双关,“我想找到她却找到了你”,纤柔的阴性不堪时间的侵蚀,落得身心疲惫的下场,最终要获得与阳性的同一。
最后孑然一身的帕特里克着一身女装踏上了巴士,“缥缈女士”一般。
开头很难看进去,甚至很讨厌主角,但看着看着,就会爱上这部电影!
政治,爱情,性别,亲情。。
还有幽默,太好了!
这个位置笑疯了!
但这一幕真是太无奈了。。。
还好,结局是充满希望的!
无论多么困苦艰难,只要敢于面对生活,总会有希望的。。。。。。。。。。。。。。。。。。。。。。。。。。。。。。。。。。。。。。。。。。。
无论中世纪是否真的有“圆桌骑士”这样一群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骑士精神”这一名词带有的一种乌托邦理想的不现实性,却总是被现实中的人向往着。
一个从小没爹妈的孤儿,因为从小异装癖的情结,受尽教会学校、街坊邻里、养母和姐妹的嘲讽与辱骂而离家出走,从此浪迹天涯开始不得不闯荡的人生。
这个世俗眼里的异类、卫道士避之唯恐不及的孩子,却是那个年代最单纯和善良的人,他相信冥王星的传说,那是让他从一位让他搭车的嬉皮士所说“我们是结界骑士,结界总是在边缘,直达普鲁托....是行星普鲁托,然后在上面吃早餐。
”——相信童话的人总是善良的,就像他相信他妈妈长得就是那位大明星的样子,也相信她去了伦敦就是“被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吞没了”一样。
后来的许多许多年,帕蒂,这个逢人就自我介绍“帕翠里克•小猫咪•布兰登”的人,一直都是那个相信“能去冥王星吃早餐”的孩子,对朋友真诚、无私,从不抱怨生活、不埋怨他人、不患得患失、不自暴自弃,他固然因天性关系而显得没所谓、轻浮、吊儿郎当,但他永远甜蜜、幽默、善良;不然呢?
你希望他能怎样?
成天自怨自艾然后杀人放火抢劫报复社会么?
不,他总是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甚至妖娆无比;他最大的心愿只是想去伦敦,去亲眼看看那位长得像大明星的母亲;并且,找到一个人爱与被爱。
这就是他全部的执着,不畏世俗无情的冷嘲热讽,不畏生活赤裸裸的刀子,不畏人心勾心斗角的腐败,依旧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不忘最初的梦想;就算被勒得鼻青脸肿,却还是能抽泣着在咖啡馆写着自己的故事;就算生活艰难到做妓女,还是能在朋友最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千里归乡、寸步不离地陪伴,这样是一位真正的骑士,如此令人动容。
“怎么所有的人都他妈的认真起来了”、“严重,你们总是说事情很严重”——一是帕蒂的口头禅。
你以为他不严肃、不认真么?
帕蒂,这家伙他们的比你们所有人都认真、严肃,所以他最后找到了他的亲生母亲。
在这里要赞一下西里安-墨菲,他的那双就如同冥王星的蓝一样的颜色的双眼中的那种纯粹与清澈,完美诠释了帕蒂这个角色。
而帕蒂,在他总是笑容满面、奇装出格的外表下,那一汪无法落下的泪水,却浇灌出了世间最美的花朵。
他一直都活得很精彩很勇敢,一直都知道自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小猫咪”。
试问,我们又有几个人能活得如此不在乎世人眼光、如此对自己的本性从一而终?
虽说电影还融入了一些爱尔兰革命运动的背景,但电影没有流于政治工具的解说,反倒因了这一背景而平添一种乌托邦似的超现实主义色调,也是与帕蒂鲜艳异装装扮的色调起强烈对比的晦暗,或许意在言说童话终究只是童话吧,骑士精神终究也消逝在历史传说之中。
而生活,总是艰难,但也温暖着的吧。
有一种解释说,我们之所以热爱电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平淡无奇,而电影中则有千奇百怪的人生。
我们被电影感动,为之哭,为之怒,为之苦,为之乐。
都是因为我们随着电影主角的带入,经历了场一两个小时的另类人生。
王小波曾在《东宫西宫》中写过一个异装癖同性恋的故事,也被张元改编成电影。
只是,那情节都被解读成一个又一个晦涩难琢磨的象征和讽刺,而情感则成了最不让人注意的薄弱环节。
于是,我们在《冥王星的早餐》中便能幸运地得到一场情感上的补偿。
让我们看一个异装癖男孩帕特里克•布莱登的欢喜与哀愁,一个缺爱男孩寻找妈妈的漫游记。
看他的坦诚和骄傲,善良和执着,天真和妖媚,阴柔和美丽,失落和满足。
他的爱情,友情和亲情。
一个带着金色的假发,画着浓艳的女妆,自信着自己的美丽的异装癖男孩。
在形形色色的陌生人里,他拒绝任何人去改变自己。
从开始到最后,我们有幸见证由苦到暖的另类人生。
他的爱情,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都真心爱过。
他与乐队主唱比利的爱情源于偶遇和利用,当比利爱他时,亲昵的叫他“基登”。
当比利得知他把自己偷藏在家里的枪全都扔掉时,愤怒凶狠的吼叫他“妓女”。
而帕特里克着一件单衣瑟缩着身体独自坐在风中颤颤发抖,眼神平静而哀伤,嘴里喃喃自语。
“我知道,我知道你说你会带玫瑰花是开玩笑,也许带糖果也是,但是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很甜蜜。
”然后,看他开车绝尘而去。
一眨眼,仿佛他俩相拥缠绵跳舞的场景就在昨天而已。
他问比利如果回家看到他躺在那是否会送他去医院,那男人满口答应。
只是那束玫瑰花永不会来了。
然后,他遇到了爱怜他的魔术师,基登找到自己的希望。
为自己编造着关于母亲的故事,亲切的唤她为“飘渺女士”。
可是,当魔术师一次又一次利用他对母亲的渴望表演赚钱时,在这场爱情里面谁能说爱多一些还是利用多一些。
爱是很美好的事情吗?
帕特独自一人站在雨中喃喃发问。
他从小被父母所抛弃,不曾享受过别人真诚的爱,却疯狂地捧出自己的一片真心。
很多人认为,被爱才是很美好的事情。
但帕特的眼中,爱人是一种美好的事情,而被爱则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天堂了。
他的友情,从开始的四个人到最后的两个人和一个新生命。
尽管帕特里克•布莱登从小就有异装癖爱好,但是幸运的是他拥有三个从小到大的好友。
虽然一个傻乎乎,一个胆小鬼,一个男人婆。
可是,这不就是我们平凡人每个人都拥有的个性和特点,至少他们足够真实足够可爱。
当严酷的社会环境带走了他的傻小子和胆小鬼,只留一个异装癖和男人婆相依相扶地活在这让人悲伤而绝望的世上。
天真而浪漫无比称自己为“基登”的帕特里克仍然可以高调得戴着闪亮的黄色假发和大大的笑容继续走下去。
他的亲情,从寻找母亲却最后找到了父亲。
明明生活那么苦难,他却选择时时微笑。
母亲毫不留情地遗弃,而他却苦苦寻找。
为她编织着美好浪漫的借口,告诉自己她只是被伦敦所湮没,被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所吞噬。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一个人执着的力量有多大。
帕特里克甘愿在寻找的途中给自己编织各种各样的故事,充满着浓厚的个人浪漫主义色彩。
他不断的寻找母亲,在最后发现母亲已经拥有另外一个儿子,名字一样的帕特里克。
他没有自怜的悲伤,而是释然的原谅。
他对着另一个帕特里克温柔微笑,称自己为飘渺女士。
然后,与另一个飘渺女士擦肩而过。
就如北岛在《宣言》里所说,在没有英雄的时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在飘渺女士的时代里,政治混乱不堪,而帕特里克只想做他真实的飘渺女士。
我们有幸遇到这样的人,愉快的说一声“嗨,飘渺女士”。
而后,飘渺便只存于世间的风中。
凌晨看完《冥王星早餐》,非常喜欢,本月第一个打五星的电影出现了。
我上午刚看了基莲同期拍的《红眼航班》,但我无法将这两者联想到一起,也完全感受不到演员的存在。
他在这部里饰演的跨性别者虽然矫情但一点儿都不违和。
这一部传达的精神很摇滚,音乐也都特别棒。
在不断告别奔赴下一场未知中充斥着不被理解的孤独、隐晦而喑哑的悲哀,但却哀而不伤。
承认造就哀而不伤的本质是一个绚丽的童话究竟会更悲伤还是更幸福呢。
有一些革命政论、偏见迫害的血腥,而给我更多感受的却是恬静,到末尾有一种花蕊芯般清新与甜蜜缭绕开来。
冰冷荒芜的冥王星有早餐吃,吞没人的大都会伦敦有飘渺的希望可以追寻。
他给自己的名字是Kitten,小猫像童话一样美好,他蔑视一切般编写着跳跃离奇的故事,在被打得头破血流时的“招供”就是讲述了一个自己是用香奈儿香水轻松撂倒一片敌人的性感卧底的故事。
他用受人唾弃的生活方式诠释最纯净的灵魂,“她相信醉人的夜,她相信有一小片云飘在头上,泪洒在她的花床。
她甚至相信有早餐可以吃,在冥王星上”他美艳、纯粹,可怜又可爱,也实在像神明一样强大,身为一个跨性别者社会边缘人物在窘迫到被人陷害、冤枉、剥夺立足之地甚至生命时也只是淡淡地“动手吧,我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
这样的过分乐观简直是不可思议。
说这份乐观与勇气来源于无知与愚昧更为现实,说来源于喜剧形式更为合理,但荒谬的形式本就折射出了现实的一隅。
在别人眼里他本就是神经质怪胎,他行为言辞怪异又什么都不懂。
但他都懂,尤其是在逆境里好好活着和毫不犹豫地追寻与珍惜爱。
本来准备枪杀他的人又说没必要为了个女装癖浪费子弹,小猫站在被挖得深深的坑里可怜颤抖着说“干嘛不屑杀女装癖,你不是谁都杀吗”他是这样一只淋了雨被人伤了也抖抖毛继续在雨中前行的满口梦呓的小猫。
莫莉要打胎时他说“如果生下来可能会像我一样,是个灾难” 莫莉改变打胎想法坚定的走出医院,她对小猫说“但是我爱你,你这个灾难”Sweetheart I love you too.
从失笑到哽咽。
异装癖者帕特里克用笑容与柔软掩饰内心,也用笑容与柔软回应和化解一切,浮萍般不入世的放逐与忠于自我所散发出的感染力,把个动荡时世化作了流动的布景板,活成了只属于一个人的岁月童话。
全片第一次表现这个角色痛苦自觉的片段,是帕特里克的朋友从爱尔兰到伦敦堕胎,帕特里克安慰她说这样也好,免得“不幸成为我这样的‘大灾难’ ”。
朋友改变心意,站在诊所门口告诉他,“我爱你这个‘大灾难’ ”。
顷刻两个镜头切换间,是无比短暂动人的心酸与温情。
而从未停止过的对生母的印记——那个“被世界第一不夜城吞没的美丽背影”——的追寻,在他终于踏上她住的大街(以最“英国”、最“撒切尔夫人”、甚至“比撒切尔夫人美多了”的姿态)时,观者的泪水也伴他的脚步涌入眼眶。
著名的已故抑郁症患者走饭说:“我不需要上帝保佑我,要有种,他就捅我。
”我想,现在,她已经吃上冥王星的早餐,并用脚趾头数着人间的王八蛋了。
要是有空,还可以把“一个人像一支队伍,孤独得像一颗星球”这样悲悯且自怜的鬼话,眼都不眨地冲进马桶。
就像我们片里的主人公Kitten一样,可以翘着脚,在自己的“亲爱的小牢房”里自在地快要飞起来。
没有佯装孤独的姿态,没有你们眼里想要我成为的样子。
不需要上帝保佑,不需要父母庇护。
就让那些一本正经的地球人捶胸顿足地徒长“她怎么可以活得这么嚣张”的怨念!!!
好吧,事实是,我想多了。
在没有吃上冥王星早餐前,我们还得继续和这个世界讨价还价。
对于kitten而言,唯一可用来讨价还价的工具,就是撒娇。
“我来找我的妈妈,伦敦吞没了她。
”“我想,你不会送我玫瑰了,也许也不会有糖果。
但是此刻我仍然感觉甜蜜。
”“警察先生,如果有一天你回家看见我倒在地板上会像这样抱紧我吗?
”诸如此类。
他在对这个世界提“不伤害世界和平和宇宙均衡且无关紧要”的愿望。
但均以无法满足而告终。
所以,那个混蛋说“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的混蛋,怎么不说说会撒娇的男人该怎么办!
虽然,我对还没有告诉你,kidden是个男人感到抱歉。
可是,又是谁规定,男人的内心就不能住着个少女,而异装癖的,就非是杀手和变态?
更是谁允许,那些嘟嘴俯拍假睫毛的卖萌女,就是天真无邪的代名词!
我们可怜的kitten,就是,那个那个会被钉在报纸头版头条,打上“异装癖娃娃脸变态杀手的微笑”的logo的男人。
但他实际上比一只蚂蚁还无害。
人们对他的仇视,无非只是因为在那个不关心粮食和蔬菜,只关心枪支和政治的时代,他只在乎,被炸飞后,送到医院时,别扯坏了他的迪奥裙子。
他不关心人们所谓的“你不知道你在对抗的的是什么”的威胁,受够了“你被组织抛弃”了的混帐话。
当他的胖子好朋友被爆得片甲不留时,他把情人的枪支丢进河里,幻想自己用香奈儿代号的香水,以及黑色紧身衣黄色比基尼干掉敌人来拯救地球。
他比男人懂得,金色天鹅绒裙子,更能讨孕妇心情欢心。
他比女人懂得,“一旦感受到了爱,想都不要想就爱吧。
”作为一个被父母抛弃的“没人要的家伙”,或是,人们口所谓的“灾难”,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随时美得骇俗且可以不要合乎情理。
但是,人们更习惯用毁灭处理他们认为不合理的事物。
当Kitten见到了生母,认领了生父,和丧夫的好友以及未出世的孩子,相对而卧,酣然而睡,终不用颠沛流离时。
他们往他的屋子放了一把仇视的火。
幸好,火好心地只烧死了房子。
又或者,那只不过是导演动的一点恻隐之心。
没有吃上冥王星早餐的kitten,究竟要如何防火防盗防记者,谈情说爱滚床单,也许连不怕上帝捅死的走饭也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茶余饭后骂一骂那些欺负kitten的王八蛋。
或许是家庭成长环境的原因,男主帕特里克从小就有异装癖,这样的人在20世纪70年代还是很少的,所以自然不被很多人理解和接受,而他也在找寻生母的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等。印象最深的是片中的背景音乐以小片段序号的叙事方式。。。
太反胃了,发条橙的那种反胃..
很special的一部片子。。。。音乐还不错。
冥王星早餐的鲜美在于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如果“美丽拳王”的核心是不遗余力的成为自己,那“性感猫咪”这一路兜兜转转的意义则是探寻灵魂的归属和自我的认同。同为“异类”,他们背叛了自然的可能性,但并没有背叛内在的可能性。漫长的寻母之旅是一条纤细的寻根之线,它的尽头峰回路转的通往了自由。
7 悠揚小調 男主的性格注定了這部影片不會建立在悲慘的基調上 即使是苦難也不會咄咄逼人 他真的很可愛 想和他做朋友
不愧是我喜欢的cillian&gt;_&lt;
當所有所謂的正常人漸漸被城市吞噬,Kitten這個變裝癖,被整個社會排斥恥笑的「怪人」卻一直很堅定地朝著目標前行。儘管一路上經歷太多苦難和考驗,但她從不怨天尤人,維持善良與信念。
原声很精彩,你看他那张脸,很喜欢他说为什么全世界都说serious
if i had time, i would like to watch it twice. the music fits the story well..
三星半,音乐出彩,人物无法共情,段子电影且每一段都很无聊。
wonderful soundtrack!
帕特里克是个好姑娘。
一句话,内容再好也给1分(很差), 因为我实在看不下去男人装女人,说话发出女人声音,,, 不适合我. 看了30分钟就关了! ---- 100
We&#39;ll visit the stars and journey to Mars finding our breakfast on Pluto.基莲真是演绝了,他的表演是那么有说服力,独特的气质大概也难找到第二个。对于他的长相一直有些排斥,可是却又病态地沉浸在他的表演中,又有补剧的冲动了。很细腻的故事,那个年代复古的音乐,很好看的电影。
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2011.10.23 九亭DVD
我想要个gay密友。
这部电影是我觉得最美好最纯真的电影。是阿莫多瓦的浪女基卡+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他活的是否是他妈妈的人生?他用人生践行寻找着他的妈妈。
能有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实在是太强大了。音乐真的很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