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旗帜
Last Flag Flying,老爸出任务(台),三个小生去送殡(港),特殊任务2,最后的细节2
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
主演:布莱恩·克兰斯顿,劳伦斯·菲什伯恩,史蒂夫·卡瑞尔,J·昆顿·约翰逊,迪安娜·里德-福斯特,尤尔·瓦斯克斯,格雷厄姆·沃尔夫,杰夫·莫纳汉,多泰斯·詹姆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简介:2003年,前海军陆战队军医拉里“博士”(史蒂夫.卡瑞尔),重新集结30年前曾与他一同参加越南战争的前海军陆战队的萨尔(布莱恩特.蓝斯顿)和理查德.穆勒(劳伦斯.菲什博恩)去执行一项不同以往的任务:去埋葬博士的儿子,一位在伊拉克战争中牺牲的年轻海军。博士拒绝了在阿灵顿公墓的军队安葬仪式,在他的老朋友们的帮助下,将..详细 >
仿佛在探讨宗教和战争,带一点黄腔和嘲讽,但仍然是一副讲大道理的样子真是不待见
人到中年,或多或少都积蓄了半生的牢骚,三个男人的公路戏。起点时对人生国家都早已失去了信心,半场时大家调侃人生不再重来,终点时他们又再次穿上了那身以为今生今世在不会去碰的礼服。谁也不会想到,这会是一篇转弯抹角的主旋律,如陈酿一杯,越老越辣。
三星半 三个老头在火车上回忆黄暴往事那段最打动我 and I love Steve Carell!
【YVR-Cineplex】公路小品体量,野心不大但完整有趣的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念。火车四人谈话,买手机,卧室谈话,下棺几场戏极佳。但前后质量差异有些明显呀。明显看出主旋律方向和表达的不同,见仁见智吧
豆瓣6.8,友邻6.8,对于一部质量6.5并且可以依靠情感共鸣适当提高分数的电影很合适。很喜欢对于三个角色的塑造,即使这对于林克莱特的水平要求不够高
白人耻辱Eminem,越南迪士尼乐园,两种选择性真相……二三十年没见的老友滚滚公路送子,演员对白都精彩;但既反战又拥军的主题,确实觉得哪里不太对?
1位毫無性格跟轉折的主角爸爸、2直男先生、3自私瞎牧師。三個人喇出一部片。其實不會糟。但我男朋友在旁邊直接睡了,而我就護著他的頭愛護他入睡。
用三个老兵的重聚来审视战争,是部能让人回味的电影。
单纯而又温暖的电影,虽然整体单薄了些,但那些人性光辉闪耀的瞬间依然暖心
一部看似很严肃的喜剧,却既没有肃然起敬也没觉得哪里好笑。三人打着老兵因后代牺牲而反思的反战旗号,实则为当年的事故解开心结。可能到最后,他们自己还是只认可白左的那套价值观吧。
这个导演作品的评分真是颠覆我的三观,这部怎么会比他的爱情、成长电影低?我是在平行时空里吗。译名中有特殊任务2,最后的细节2,这翻译梗实在太有心,实属俏媚眼打给瞎子看,得追溯到1973年的The Last Detail,把这部算成了1,编剧都是Darryl Ponicsan。
三位老戏骨的戏 值得一看
世界变了,变得干净、整洁,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狂躁不安,只有他们三个老家伙还怀念着之前狂欢纵欲、恣情放荡的旧日子,他们再次踏上旅程,开着过时的玩笑,似乎又回到了越战后的那年冬天。P.S.选角真的一言难尽,想想《特殊任务》,不奢求能请到当时的演员,至少在外形上不要差别这么大好吧。
老戏骨们和林克莱特也就只能将这个似曾相识的题材处理的四平八稳
三个小生去送殡...
来看看Steven Carrell。这回拼对了么?
日常反战
演技到位了
湿滑的路面,桥梁,前方闪闪发光的城市夜景,廉价的汽车旅馆,电视里的新闻画面和比赛直播,棕色的餐馆,火车运输厢内的坐谈...没有什么特别的场景,台词也比较直白,但每个看似不起眼的段落都能让人身临其境,而串联起这些场景的是三个中年人,其中两个是他的旧日战友,他们要和他一起将他死去的参军的儿子的尸体运回家。在此过程,导演表达了关于反战,何谓爱国,宗教以及生活的一些思考,我不能说它很深刻,但确实具备日常味道,反正我的参与度颇高。其实这种拍法是导演的拿手好戏了,但这次他不再写年少轻狂,对准的是垂老的中年,于是就多了一点伤感。嗯,很多事情过去了,生活像是被永久定调,仅仅是如此活着,没有好事情,不期待好运气,这是同行时偶尔说几句玩笑话就算是快乐的日子,而每个人都必须去承受这种日子的重量,其实这真的不容易。
40/100.开始给人左派电影的错觉,直到电影结束变为坚定的右派,内核立意不清,情节设计很糟糕,大段无含义的对白让电影变的如同嚼蜡般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