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者,第一次正式下笔写影评的电影。
说来惭愧,一直自诩为电影迷,却不曾写下些什么,那么姑且就以这部韩国电影为起点好了,倒也不是有多么特殊的意义,只是它刚好是最近看的一部电影罢了。
作为一部所谓“全程压抑”的电影,片头便是韩国现实题材电影常用的灰暗色调,马东锡饰演的男主(本片中马东锡的体格显然没有恶人传、釜山行等片中来得壮硕,但更贴近角色),沉默而残忍地杀死了正在偷情的妻子与其情夫,过程算不得短,却没有凄厉的惨叫声,有的只是痛苦的神情与闷哼,显然是刻意压抑着氛围。
转眼剧情来到六年后,身负血案在逃(韩国电影警察经常缺位)的东锡带着儿子龙浩(安道奎饰)在一个小镇安家,以开办狗农场为生,对于妻子的死因,东锡对儿子解释为车祸。
龙浩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孩子,虽然与父亲关系并不亲密,但仍是感激父亲的,擅长绘画的他每年父亲生日都要画一幅画作为礼物。
他沉默羞涩,谨遵父亲的话在学校受到欺负也不反抗。
眼看日子平淡的过下去,女孩智秀从首尔转学来到了小镇,智秀(金秀贤饰)的父亲抛弃了母女俩和新的女友移民加拿大,母亲则是整日酗酒。
相似的家庭情况,让智秀与龙浩成为了知心朋友(两位演员的确同龄,均为千禧年出生),龙浩甚至敢在智秀被不良少年骚扰时挺身而出。
《追风筝的人》里有一句话,“陈年往事不会被埋葬,往事会自行爬上来”,罪恶终究遮掩不住,智秀偶然发觉龙浩的父亲也就是东锡,正是当年险些杀死自己的连环杀人凶手。
还是个小女孩的智秀偶然目睹了正在行凶的东锡,被掳走后几乎被灭口(其实这里的剧情不太合理,带着头套的东锡没有必要和一个已经吓得六神无主的小女孩过不去,也许是杀红了眼,当然这不是重点无需作过多讨论),这也和之前智秀与即将移民的父亲对话时父亲所说的“经历那样的事”相呼应。
智秀不动声色地通过毫不知情的龙浩证实了自己的猜测,陷入了往事带来的恐惧中。
在不良少年们更为过分的一起霸凌中,龙浩为了保护智秀,用不良少年的刀划伤了对方,在智秀眼中,龙浩的暴走带来的却是过往经历的阴霾,在夜色中她慌乱着逃走了。
之后龙浩的老师带着受伤少年的家长来找东锡,当东锡得知儿子的伤人行为并再一次手握利刃后,内心的冲动险些压制不住(其实之前的细节就有所体现,东锡干活时一直带着耳机即是为了抑制自己的幻觉)。
东锡警告龙浩不要再与智秀来往后,驱车来到智秀家,惊恐的智秀却被东锡发现异常,他回忆起当年没能灭口的小女孩,回忆终于使东锡心中变态的渴望爆发,虐杀了养的一条狗后又挥斧宰掉了河边的一对情侣。
而这边从智秀处得知父亲的异常后,龙浩终于也发现父亲的杀人魔身份,接近崩溃的他找到了智秀,智秀收留了他(真的善良),睡梦中龙浩一直重复着对不起,往日冷淡但起码尽责的父亲的形象与如今的杀人魔形象撕扯着他,也让他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几天没上学的龙浩,找到一直关心鼓励自己的老师,问她:“坏人的孩子会是好人吗?
”而不明所以的老师的回答是:“血是不会撒谎的。
”此时龙浩对自我的认知已经被彻底颠覆了,回到家后,向东锡问起了狗的死亡以及母亲死亡的真相,东锡冷着脸不回应,但于龙浩而言,他已经得到了答案,即便这答案无比残酷。
夜晚,龙浩疯狂地抓挠着自己的手腕和胸口,直至渗出斑斑血迹,他像是要确认自己身体里居住的,究竟是怎样的灵魂。
龙浩回到学校,近乎疯狂地与不良少年打斗,从学校逃走后又来到东锡车边,将自己送给父亲的画从车里拿出,当着东锡的面踩在脚底,无声而激烈地表现自己与杀人魔父亲的决裂。
深夜,龙浩拿起刀,缓缓走到东锡门前,在门后站立良久后最终选择了离开,而另一边,东锡也相对而立。
这幕场景仿佛象征着两人的对立,两人的影子却在门上交叠,暗示着父亲对儿子的影响,而这种对立立场却是微妙而脆弱的,一旦拉开门,龙浩便也就成为了东锡。
而当晚,父子两人各自出现了幻觉,龙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逐渐化为暗红的血色,象征的是原本善良羞涩的他无法接受的“坏人”,男孩用刀割开了手腕,倒在镜子前;东锡则再次看到了被自己杀害的妻子,他的狂吼中交杂着忏悔与咒骂,显然早已是饱受折磨,最终他在幻觉中将一只铁筷捅进自己的右耳。
老师和智秀一起来到龙浩家,智秀躲在狗农场外窥视,老师却被神志有些不清的东锡敌视并驱赶(大概是让他想起了妻子),老师无奈离开,而后龙浩在路上拦住了老师。
龙浩终是走了另一个极端,在老师关切的询问中他挥刀划开了老师的喉咙,野兽般吮吸着老师的鲜血,被赶来的智秀抱住后,重复着“血是不会说谎的”,为了割裂与杀人魔父亲的联系,也为了“喝了好人的血变成好人“,他选择了这种已经不能说幼稚,而得说疯狂而无知的方式,其实也这里也从侧面证实了东锡的疯狂给龙浩带来的影响。
智秀拉着龙浩跑开(好在之后老师被人送医),而东锡最终在树林中逮到了他们,暴怒中东锡想要掐死智秀,龙浩捡起刀(没错,还是那把刀)插入了东锡的身体,流着泪重复问道:“妈妈是不是也是爸爸杀的?
“东锡依旧没有回答,只是微微扯了下嘴角,把刀插得更深了:”要插得再深点啊小子“,仿佛解脱一般倒在龙浩身边,龙浩的哭声中,雪花飘落,而他的妈妈,最喜欢的便是下雪天。
影片的最后,纷飞的雪花中,龙浩背着智秀,爬上了山头,蹒跚着消失在镜头中。
75分钟的电影时长,讲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看罢却有种云山雾罩之感。
导演似乎野心颇大但力有不逮,也许是在故意淡化影片的主题,的确与看过的其它韩国现实题材电影如老男孩,隧道那样明显尖锐的表达不同,压抑与克制贯穿全片,就连影片中那些压抑后的爆发,导演也没有通过配乐和剪辑刻意去突出。
但更可能是制作上处理不得当或者被删减太多,整部电影显得不知所云,关键的转折来得莫名其妙,比如龙浩最后的转变,东锡的求死都缺乏铺垫,开放式的结尾也让前面的部分剧情显得毫无必要,所以被称为虎头蛇尾的烂片也不算过分。
其实从剧情来讲电影可探讨的主题很多,东锡连续的杀人行为,是因为被背叛造成的心理创伤,还是本身的心理或是精神方面的疾病,这种像美国泛滥的枪杀案一样的无差别伤害行为,能否预警或是检测这种不太明显的反社会人格(毕竟在再次拿起屠刀之前,一些细节表现东锡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恶魔);或从家庭方面入手,都是原本美满的家庭被破坏,留存下了单亲家庭且两代人关系并不亲密,所以龙浩的行为根源是否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又或者说去探讨犯罪行为的遗传问题,以及长期忍受欺凌而一直隐藏的报复心理?
然而直至最后影片也没有集中发力,潦草地收了尾。
撇开剧情不谈,东锡演技及格,安道奎的表现却不如金秀贤。
影片倒也留下了一些记忆点:两个孩子大风起时放飞的风筝,龙浩的画也是一抹亮色,以及结尾风雪中消失在山林的背影,这些只能说是为数不多的可称道之处了。
首篇影评完工,虽然只是一部仅能打及格分的电影,但生活开的玩笑的确让它在我的观影生涯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第一反应更多的是在于感动和惋惜,故事讲述了作为一名父亲,由于多次看见妻子出轨而冲动犯下了杀妻之罪,从而产生了精神失常,被儿子再次撞见杀人,被儿子厌恶,最后被儿子杀死的故事。
电影开始父亲与儿子吃饭的那一幕,父亲在默默的吃饭,而儿子却试图与父亲交流,让我觉得很压抑,也很疑惑,但这位沉默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有丝毫的减少,大部分时间父亲都是沉默的,但当他看到儿子与一个小女孩在放风筝时,却露出了少有的笑容,甚至还与女孩说了儿子喜爱画画,每年生日都会送他一张画。
虽然他妈妈死了,故事到这里,即使叙述方式压抑,但还算是一种比较平静甚至略带幸福的故事。
而电影的下半段却做了一个很大的转折,在父亲的视角中。
原来这位沉默的父亲并不是因为话少而沉默,当年妈妈的死也不是因为车祸,而是被他杀死。
而如今儿子的朋友却也真是当年自己放走的小女孩,一切的一切涌上心头,父亲再次精神失常,连夜把一对夫妻杀死,但这一幕却又恰巧被自己的儿子看见。
往日因为常年出轨的妻子不断浮现在他的眼前,“你不是说你再也不找男人了吗”“求求你放过我吧,老婆,走啊,走啊,婊子,婊子!
”对于他的妻子父亲是又爱又恨。
而我们再来说说电影下半段儿子的视角。
“我爸爸是个杀人犯,我爸爸是个杀人犯”,“你可以骂我是狗窝的孩子,你可以说我身上有味道....”这一段儿子说的话我印象十分深刻,因为这是自己的父亲,这是自自己母亲死后身边唯一的亲人,唯一愿意去敞开心扉沟通的亲人,他无法接受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杀人犯,同时也再次对自己母亲的死因产生了疑问。
父亲曾经教导他让他受欺负了也得忍着,不管收到了什么侮辱只要忍着就好了。
但看到父亲杀人的儿子此可却对父亲说的话产生了动摇。
“只有血是不会说谎的”老师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改变了儿子,这个小男孩。
儿子开始打心底的认为自己是个坏人,但也打心底的洗去身上的血,让自己流上“好人”的血。
他开始不在执行父亲的教诲,摔掉给父亲画的画,对于侮辱他的,羞辱他朋友的人实施了回击。
最后看到了老师,他毫不犹豫的把老师杀了。
是啊,因为老师是好人,老师流的就是好人的血,只要喝了她的血,那我也就能变好人了。
看似美好的生活没了,父亲看到了这一幕手足无措,他心里想的只有是找到他,找到他,而真正找到儿子后,更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一段父亲骑在儿子身上打他的那一幕,却实实在在的触动着我的心悬。
这一声声巴掌声强劲而有力,作为父亲,他是那么的急切,而又无措,而作为一个杀人者,他则更多的是无奈和后悔。
“都是你的错,要是你不存在就好了”这是这位父亲对那个女孩最后的态度,故事的结局,大家也都看到了,藏在抽屉里的那把蝴蝶刀最后插在了父亲的身上。
父亲双手紧紧的握着这把在自己身上的蝴蝶刀“再插紧点,小子”,可以看出父亲对自己以这样一种形式死亡而感到释怀,更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不在恨自己,但同时也因为不能在陪伴自己儿子的成长而感到遗憾。
整篇故事的内容都显得十分压抑,以灰色作为主基调进行叙述,每一次的杀人都显得那样的惋惜及无可奈何,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我认为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感动和惋惜。
但愿世界能多一点善良,爱情是走向生活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爱情的伴生,或许不会像马东锡一样,但至少未来的日子也不会快乐,未来的孩子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冲着马东锡的罪恶都市去的,无意间却点开了杀人者。
开头是映人眼帘的两双鞋,镜头停在了一双男士鞋上,镜头扫到马东锡扮演的男主身上,他慢慢推开门,男女的声音逐渐涌入耳中,是偷情的男女,然后男主就进来了,没有什么犹豫和表情,几刀捅死男的,一刀捅进女人心窝后,又连续扎了女人好多刀。
镜头一转,是一个微笑的看着天空的男孩,时间已经来到六年后了,接下来,是欺负男孩的同学上场,男孩到桥下清洗书包,却偶然看到了被女主妈妈寻找的女主,到了学校又意外发现女主是新来的转学生;然后是打扫狗圈的男主爸爸,做饭并主动交流的男孩,冷漠寡言的男主爸爸朱协。
懦弱无言内心却善良的男孩龙浩,与父母离异的转学生秀智多次接触后,逐渐成为了好友,然而在龙浩爸爸车上放着的画,秀智却发现了龙浩爸爸的秘密。
原来,秀智曾目睹过龙浩爸爸抛尸,同时目睹了自己爸爸的出轨,并且因为被发现,也被绑起来差点被谋害,因为路人无意间的询问而侥幸活了下去。
秀智不再和龙浩联系,撕了龙浩送给她的画,龙浩也发现了爸爸的秘密,内心崩溃的他去找了秀智,同时也不再去上学了。
但是秀智在学校被别人欺负的时候,他却跳窗冲进去,把那些过去欺负他现在欺负秀智的人打了一顿。
龙浩的爸爸发现了秀智知道了他的秘密,要去杀了他,龙浩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爸爸是杀人者,自虐放血,并且杀了自己善良耐心的老师去吸食她的血,因为他听了老师讲的孩子是会像父母的,因为血不会骗人的。
最后在自己爸爸的追杀秀智的过程中,他反杀了自己的爸爸。
最后,善良的龙浩,也成了杀人者。
这部电影中,马东锡没多少台词,但是演技过硬,眼神,动作,很生动,把一个隐忍压抑的男子形象扮演的很饱满。
龙浩和秀智两个小演员颜值高,演技好。
这个电影我看的估计是删减版,总共70分钟多,情节简单,但是却让人欲罢不能,看完后,我觉得看的过程中,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结局,龙浩爸爸的放下,秀智的释怀,龙浩的性格转变等等,但是发生过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龙浩爸爸作为杀人者终将会被制裁,但是结局是让人感觉绝望的,善良的老师被想要善良并且一直善良的龙浩杀了,龙浩为了秀智杀了自己的爸爸,从而又成了新的杀人者……电影是制造冲突从而让剧情跌宕起伏的。
但是生活中的我们,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不会有彩排,所以一定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遵纪守法。
杀人者 (2014)5.92014 / 韩国 / 惊悚 / Lee Gi-wook / 马东锡 安道奎
这发表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感受。
1.人要适当发泄自己的情绪,不要一直积累负面情绪直到爆发,很容易出现问题。
“你说过不会再找其他男人”这是男主在杀他妻子时说的话,说明他已经忍耐很久,最终在刺激下爆发杀了人。
男主却也让自己的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隐忍,不要动手,可是忍耐到极限当有自己在乎的人或物的时候就很容易走极端。
包括当年下社会很多令人震惊的案子都是一些平时看起来沉默寡言的人犯下了惊人的罪行,纵然有天生的性格使然,但是不会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化解自己的情绪,也让这些人更容易走向极端。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性格极端的人多半原生家庭有问题,包括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他们后天性格的养成。
父母本身就是不会梳理自己情绪还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容易让自己的后代陷入同样的问题。
剧中男主在杀人前一定也是懦弱隐忍的性格,可是他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再教育孩子上也是告诉他遇到任何事都要忍耐,可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卑不亢,遇到不合理的事情要用合理的方法去解决,一味的隐忍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让问题变本加厉地出现。
3.老师真的是一份很重要的的职业,请对孩子负责。
剧中老师说“孩子会像父母,因为血是不会骗人的” 这一句话在小男孩心理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发展到他想喝老师的血来变成好人,摆脱爸爸的“坏”。
如果当时老师说的是“坏人的孩子也可是好人”是不是有可能是另一种结局。
我爸爸一直让我当老师,说女孩子当老师稳定有假期,可是我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因为我真的真的真的从内心里觉得我付不起这个责任,我无法做到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很有可能我的一句话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我没办法成为一个人人都喜欢的老师,所以我坚决不当老师。
我直到现在社会现状是真的有很多人为了老师这份稳定去选择这个职业,我希望当老师的人更多的去承担这份责任吧,好好对孩子,斟酌自己说的话,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吧。
人狠话不多类型电影。
能忍不BB,能杀不BB,反手一个杀。
对于男猪脚眼神杀之外,为数不多的那二句台词:“你不是说你不再找男人吗?
”“再深一点”能完全对应他教导儿子的那句话“不是叫你不要惹事吗,不是叫你忍气吞声吗”。
对于妻子对于社会一再的欺负、侮辱以不惹事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结果发现妻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出轨。
教导孩子也是如此教导,殊不知孩子为了成为一个好人,杀人喝血换血,变态幻想成为一个好人。
一切都很病态,家庭关系很病态,社会很病态,连老师说坏人的孩子也是坏人的社会刻板印象也很病态。
所以最后男主人公对着孩子说了一句“再深一点”,如果你确实忍无可忍,那你鼓足勇气奋起反抗的时候,就再狠一点,做不到中间的平衡点,就往2个极致点走。
正如最近的国际形势,完美反射这个病态现状。
不站那一边,从客观现状出发,贫困交加的家庭顶梁柱倒塌,只能用最后压箱底来搏一搏,落后是要挨打的,一直不反抗是会被打死的。
杀了人的人,内心会有折磨嘛?
影片中的父亲,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奸夫,逃离了原本生活的地方,来到远离大都市的小乡村。
儿子性格懦弱,被人欺负也不敢回击。
一直到遇到转校来的小女孩,儿子的性格才开始了巨大的变化。
这样的故事,到底是不是写实,我不知道,因为我身边不存在这样的人和事,但是故事所折射出来的人物内心深处的那些点,我想应该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会有感触。
故事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是,结尾部分中,儿子为了让自己能够重获新生,能够让自己不再是杀人犯的儿子,居然能够去刺杀对自己非常好的女老师。
而其目的,竟然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坏人血变成好人血。
这个部分,其实完全可以展开来表现,这样就对所谓的血统论是最大的驳斥。
不过很遗憾,这部电影似乎想表现的东西有点多,给血统论的戏份并不是很充裕。
如此一来,故事就有些弱,整体还能看,及格是有的。
电影的开头,直接就是血腥的镜头,丈夫把奸夫淫妇给了账了,刀刀见血。
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案件竟然没破,凶手在六年之后呆在一个乡下地方,寂寞地生活,随着他一起生活还有他正在读书的儿子任龙浩。
一天,儿子班上转学来了一个漂亮的汉城女生韩智秀。
随着她的到来,凶手和龙浩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原来智秀在小时侯目睹了凶手杀人的场景,差一点被凶手杀掉,这给智秀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在近距离接触到凶手之后,智秀发现了这个同学父亲就是当年的杀人犯。
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疏远了龙浩。
但是对于龙浩来讲,智秀的到来是他压抑生活里的一道明亮的色彩,朦胧的好感让他感觉到了原来人间可以是这么的美好!
毕竟跟着沉默的父亲生活在偏僻的乡下,忍受着同学的歧视,没有母亲的关爱,除了画画,生命全是灰色的!
可是智秀的疏远使龙浩一定要搞清楚事实的真相。
某天他偷偷地跟着父亲,亲眼目睹了父亲残暴地杀死了一对在湖边幽会的男女。
他明白了智秀在电话中所说的意思,原来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杀人者。
影片的结尾,龙浩为了想当个好人,他甚至割伤了班主任老师,“吸好人的血,这样我也可以当好人了吧。
”他惨笑地对着智秀说道。
关于犯罪人遗传学说,十九世纪的龙勃罗梭作为犯罪人类学的开创者曾经发表许多论文。
在那个时代,人类对于自身的研究方兴艾。
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就是犯罪人是天生的,他们的身体构造与常人不同。
他们还说,犯罪者通过许多体格和心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罪人;犯罪人是人的变种,一种人类学类型,一种退化现象;犯罪人是一种返祖现象,是蜕变到低级的原始人类型;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犯罪天赋中产生。
当然犯罪人学说一经提出,就受到了诸多刑法理论学者的抨击。
不过,此一类学说依然有不少的拥趸(dun),自然本片的编剧写剧本的时候不论他信是不信,至少他想给观众展现的悲剧最终的源头是来自于这里,“血是不会说谎的”,换句话讲就是,老子是杀人犯,儿子自然会遗传犯罪的基因,以后也会成为犯罪者。
在片中,凶手时常精神恍惚,时常会陷入暴力的冲动,这一种精神状态的不正常,也是编剧想让故事能够自洽的结果。
故事的最后,儿子亲手捅了自己的父亲,救走了心爱的女孩,似乎是想要与身上的血缘进行决裂。
只是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悲剧,这一对离开的少男少女是走不出来的!
如果还有后续,悲伤仍会继续。
只是电影不再继续了!
马东锡主演的电影在早期以暴力、犯罪以及性为题材。
他的扮相、经历也让他饰演这样的角色游刃有余,基本上是本色出演。
这样的电影题材必有其市场份额,关于性与暴力,从人性上来讲,只要我们这个族类延续下去,就永远有观众的!
不过作为一个演员,马东锡也在想改变自己的戏路,能够保持其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同时,进行其他风格的尝试。
这对于他来讲,不容易,但我们也看到他在持续努力中。
不过,当看到电影打得痛快淋漓、杀得刀刀见血时,确实会点燃人内心中的原始欲望,野蛮血腥!
当这种欲望被发泄时,不有不说有一种欲望被满足。
天性如此, 只不过历经了百千万年的进化,人变得文明了,甚至在发达的国家,变得白左起来。
只不过,当末世来临,人还是人,丛林法则是第一原则!
美国末世电影每每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
我一直纠结的是小女主角一直都知道男主父亲是凶手,却一直没报警,还有女主小时候目击了男主父亲埋尸,男主父亲想灭口的时候被人救下,那尸体怎么处理的,正常来说作为死者老公,绝对是第一怀疑对象,看凶手的精神状态就不是个高智商犯罪,他是如何逍遥法外多年,带着这些疑惑让我看的不专心,这漏洞导演编剧也没有想去填上啊。
最后,我不懂电影的主题是啥?
坏人的孩子终究会变成坏人吗?
男主角最后杀了老师和自己父亲,想来想做好人社会也不允许了吧
不得不说,被写实风格给骗了。
僻静的小乡村里,搬来了转学的小女生,小男孩龙浩的生活被搅动了一圈圈涟漪。
沉默懦弱的龙浩,妈妈去世了,只有个外表凶恶少言寡语的爸爸。
从首尔来的小女生智秀孤僻乖戾,爸爸出轨妈妈酗酒,日子过得寡淡无趣。
温暖明媚的女老师,像是冬日里唯一的一线暖意了。
爸爸远远看着小男孩小女孩在河边放风筝的景象,让人心头一暖。
所以这故事如何发展,好像有无限可能。
马东锡、金贤秀、金敏瑞,都算是有戏的人。
尤其看金敏瑞演了几部片子,都是恶女,而马东锡呢,永远是那个“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的调调,接下来怎么化学反应,还是挺让人期待的。
但,我猜得到这开头,却真没想到这结局...其实从金贤秀的幼时心理创伤,就可见一斑了。
但后头如此急转直下,虎头蛇尾浮皮潦草,在打造工业化及格品已经很成熟的韩国也算罕见了吧。
韩国电影里的警察都是饭桶,从来缺位,这个倒不稀奇。
讲平淡生活中无端涌现的罪恶,也有不少好故事。
被忽视的心理问题,犯罪是否遗传,也大有文章可做。
可这个片子就是乱七八糟讲了一大堆,最后也不知道想讲什么。
本来吧,人如草芥。
莫名其妙地遇害,是惊悚片的一大特质。
但多少也有个前因后果。
在爸爸的幻觉里,回忆了妈妈是自己杀的。
智秀目击的那个男人,大概是第三者吧?
那龙浩所看到爸爸杀的那个人,又是什么原因呢?
到底是想说背叛激起了恶的欲望,还是爸爸精神一直有问题所以无差别杀人。
连这个都没讲清楚。
还惊悚个毛线。
父亲是杀人犯,孩子如何面对?
老师说“血是不会说谎的”,孩子瞬间凌乱了,这是不是又一代杀人狂魔的发端?
从很多细节来看,爸爸并非一个纯粹的坏人,他经受的是心理折磨还是精神分裂?
无差别杀人是每个社会人的梦魇,它在萌芽状态是不是有可能被发觉,进而扼杀?
其实觉得可以讲的内容非常多,但反而匆匆就收尾了。
片子里的两个家庭,都是被出轨所伤害。
难道导演想要鞭挞的是这个吗?
未必也太隐晦了吧。
以前看韩国电影,差不多都是口碑已经得到验证的佳品,所以形成了好印象,偶尔看几部流水线作品,就算不那么精彩,但至少也叙事流畅手法合格。
最近一段时间,无差别不挑拣地多看了一些,发现坏了,原来他们的也是良莠不齐。
圈钱的、乱来的、骗粉的,大概跟咱们的电影圈一个德行。
唯一差别,只是他们的平均线比国产片略高而已。
但小小的半岛就那么大,忠武路又封闭。
看十部以上,基本就是各种熟脸了。
凡事太尽必伤。
看来最近得换点欧美片养养胃了。
马叔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父亲,目睹了妻子的奸情,杀死了妻子及奸夫。
后来被小女孩目睹,一度想杀死小女孩的时候,被别人发现,制止。
小女孩后来转学,跟马叔的儿子同一学校,并互生情愫。
马叔的儿子,像极了马叔。
一个沉默寡言有些害羞懦弱的孩子。
小演员选的好,眼神眼角像极了父亲,让人感觉这就是他父亲小时候的写照。
马叔在一次路上,恰巧遇到了小女孩母女,于是好心送她们回家,不想被小女孩认出。
(一个多么狗血的套路,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失去了耐心,改成了1.5倍速),小男孩为了保护小女孩,用刀伤了同学... 父亲告诉他“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动手”。
这是他告诫孩子,不要冲动,也是在告诫自己,为自己杀妻而深深自责。
记得他杀妻子时说“你不是答应过我,说过不再找男人了吗?
”可见,他的妻子不止一次出轨,而他也是一再的忍受,这是一种压抑,这种压抑的情绪,没有疏导,也只是暂时压制。
火山压抑久了终究会有爆发的出口,他杀死了养的狗,杀死了海边的无辜恋人...这一刻被儿子目睹。
儿子自残,暴揍同学,最后在老师一句“血是不会欺骗人的“找到了突破口,他要换血,杀死老师,因为老师是好人,他要喝她的血,变成好人...最后在父亲要杀死小女孩的那一刻,儿子用刀捅向了父亲。
父亲,看着愤怒的儿子说:插的再深一点。
父亲的两句台词“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动手”、“插的再深一点”,对照来看,是一个沉默寡言满的父亲对同样敏感脆弱自卑的孩子的忠告,对待这个世界:要么不要动手,要动手就狠一点!
《追风筝的人》里有一句话,“陈年往事不会被埋葬,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给金贤秀
金贤秀太美
1,小成本电影的粗糙 2,情节挺弱 3,人物刻画得很好 4,讨论的血统论也很有意思
制作太粗糙 低成本 但是故事演员还是可看的 马叔太适合演杀人犯了
剧情简单,演技炸裂
不建议观看
奇怪评分为什么这么低
马东锡的演技真的无可挑剔,心理状态的表现实力派,唯独就是剧本有点弱,除了制造恐怖就是恐怖
嗜血的父亲,潜移默化的传承给了懵懂的儿子,试图挣脱宿命枷锁的儿子,最后亲手杀了父亲。
总体还可以了,男孩有点莫名其妙
T。什么鬼。
马叔车里一个眼神 我就恨不得给满分了~太犀利了 剧情方面实在没什么想说的 题材不错 可惜了 再精致点就好了
恐怖气氛营造的很到位,看的吓死了,故事没什么深度没什么意思
烂片,没悬疑没恐怖,四不像。。。
有点可怕 但是小男孩踩碎画框时候马东锡的表情简直演技炸裂了
也太吓人了,要命
马东锡不算刻意的阴冷杀手的眼神传神到位,儿子俨然继承,喜欢金贤秀的形象,未来的巨星。剧情方面没什么特色,杀人的老套俗气。韩国这类电影很多。
剧情为什么有人说无聊呢,少年的天真和执着,少女破碎的家庭和童年的噩梦,中年人病态的心理和折磨,每个人最后所追求的救赎。只能说不是一步满是爆点的商业片,不过确实是一部好电影。
是不是有了孩子,就要一路负责到底了
故事在韩国犯罪片里真的是若的。。金贤秀一副明日之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