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是武侠片的,看过之后才知道,所谓江湖不是武侠,是社会。
以北宋为背景,年轻的主人公经历的却是现代社会的坎坷与磨砺。
男主出身人人都想进入的名门正派“清北派”。
不过从名门正派“毕业”之后,男主发现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关键是他爸就是个搬砖的。
男一男二都想靠自己的能力出人头地,相比之下男二更幸运,毕竟他有个混的还不错的爹,而且他老婆胸比较大。
这电影的笑点跟驴得水比较像,把本该美好的东西变成丑陋的,再把丑陋的撕开给你看。
我们经历的所有的悲伤坎坷,被丐帮打扮的郑凯一脸嫌弃的演绎一番,变成了轻飘飘的笑话。
这样就显得不那么沉重。
毕竟,笑声片刻就会被风吹走,眼泪却要一段时间才能被彻底风干。
电影有两个结局,一个是男主和真爱过平淡的生活,一个是男主离开了真爱娶公主当驸马走上人生巅峰。
结局是的选择权利不在男主,在观众。
我还没有帮男主选好结局,走上人生巅峰或者与真爱长相厮守,这应该是个多选题才对啊。
文/梦见乌鸦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这种境遇来形容中国的古装电影是再合适不过了。
从当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中国大片元年以来,大小无数古装电影如满天星斗,然而无数国产古装题材基本具备了高票房与高争议两个必要功能,人们如潮的涌去电影院看古装片,又带动如潮的口水,直到现在,或者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忠烈杨家将》、《王的盛宴》等片接连票房惨败,去年的佳作《大明劫》也只有不到500万票房。
国产古装电影,就像美国的动作片,香港的新武侠一样,最终噎死在了其唯一的美德——无节制上面。
2014年古装片似乎有了复苏的迹象,因为古装片不少,但这个光芒转瞬即逝,去除《大闹天宫》这种魔幻片,《白发魔女》票房不错,但拍得乱七八糟,后面《四大名捕大结局》品相不佳,《绣春刀》还没看,周末去观摩。
到了这部《江湖论剑实录》,如何评价实则有些为难。
因为该片跟之前几部古装片没得比,性质不一样。
说其是古装片,但里面的故事和情节都是现代模板,说其是现代片,明明是宋朝时候的故事,所以不好定性。
这片其实跟《武林外传》、《龙门镖局》一个类型,利用现代化的价值观和情节内容等手段包装一个古代故事,通过时代感的错位造成差异感产生喜剧效果,通俗的讲叫借古“玩”今。
所以给这种类型电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荒诞时髦古装片”。
这类片子并不是《武林外传》这些首创,很早就出现了,最早是英国人搞出来的,是1975年巨蟒团搞出来的《巨蟒与圣杯》,无厘头派开山祖师,然后流传到香港,比如尔冬升编剧、姜大卫导演的《猫头鹰》,里面就出现了如古装手电筒、时髦歌舞等穿越情节,该片也被誉为香港无厘头电影的鼻祖。
所以这类时髦的古装片也是无厘头的一种,后来被黄百鸣这帮“新艺城派”发扬光大,《花田喜事》、《水浒笑传》等片都是这种类型。
除去这些电影,国内观众熟悉的当然是《武林外传》等影视剧。
这部《江湖论剑实录》其实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看这种电影的好处就是不用自带避雷针,作为古装片,绝不会出现一两处雷人、穿越感的台词和情节,因为全片就是奔着这个调性去的。
但这种时髦古装类电影本来卖点就比较单一,局限性大,也很难拍出花样。
本片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咱也用现代话来形容,从前一个屌丝,铭记祖训,刻苦学习考取名牌大学(名门正派),毕业后当了个片警(捕快),虽有国家编制,但心比天高,放弃职业前往帝都(汴梁)发展,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个故事平心而论属于随大流的类型,典型的三无主角北漂、公路片,主题是追梦,模板放在《老男孩》、《后会无期》、《人在囧途》里都能试用,且不说以上几部知名作品,就是更多不知名的如《北漂鱼》、《城市乡巴佬》等也是这样。
但电影的新意在于古装,是将一个传统的故事套上了古装的马甲,将交通工具换成了马和驴车,贯穿一条追梦主线和感情支线,就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这种形式是优点也是缺点,如下细说。
首先肯定的是电影的剧本,故事模板不新鲜,但里面的情节都是全新的,而且本片可谓真正的借古讽今,片中用尽一切笑料和情节来讲述当今的现状,比如官二代高呼“家父张二河”,最终坑了爹;科举舞弊案讽刺了公务员考试靠关系上位;“工部的人绝不敢过自己修的桥”明显暗示豆腐渣工程;如今取款机多吐钱取走没有上缴,变成了捡了马车掉落的钱被官府羁押的情节等等,片子里大多数这样的夸张搞笑情节都是这样的套路,假如这是一部现代戏,剧本保证第一轮面试就被毙,正因为是古装戏,借用片中讽刺宋朝的段落来表现当下,谈不上高明但很有意思。
电影的故事性不强,虽有大段跌宕起伏的追逐和打斗戏,但总体还是以小情节和搞笑段子为主,这一点也是公路片的通病,看《后会无期》就知道了,其实该片形式上跟前者差不多,以五花八门的情节笑料和段子取胜,故事性就不行了,当然也缺少一个精神内核,因为本片过于注重情节和相关的借古讽今段落,从而忽略了整体,让本片看上去很散碎。
导演蒋卓原编剧出身,在设计情节方面有两把刷子,片子里很多搞笑段落品相都不错,完全没有借用现在的网络段子,台词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搞笑的情节,比如郑恺和孙坚初遇两场戏,第一场坑爹戏孙坚头戴大头娃娃喜庆面具夺命狂呼,非常具有笑点;第二场破屋子里偶然撞见,孙坚手拿铜镜正在半裸身体自画像,两场戏带出了人物性格和特点,同时也非常具有新意,这是优点。
但蒋卓原毕竟是第一次导演,电影的节奏出现了问题,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散碎”,电影想说的故事很多,主线是救公主,但之前包括坑爹、豆腐渣工程等情节只是作为过渡,没有充分展开,让电影旁枝大叶显得很多,中间还有大量“采访”戏,角色对着镜头独白,从而导致故事主题很薄弱,这是缺点。
几位演员值得一说,第一次见孙坚那种贱样,很有意思,部分地方有些过火;郑恺在片中属于冷面笑匠,造型一般;这是第一次见潘之琳出现在大银幕上,真心漂亮。
最有意思的是那位孙坚口中的“家父张二河”,演员虽无名气,但是几场戏是电影里最大的笑点,那句“令郎的胸肌竟然如此——浮夸”,笑掉大牙。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是午马先生真正的遗作,原本饰演郑恺的父亲,但在剧组几天之后身体不适便离开,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但看之前的宣传并没有提午马,正片中没有午马先生的戏份,演员表上却有。
只是字幕后出了一段彩蛋,是午马饰演的父亲给儿子说祖训的片段,算是一种致敬。
从2004年出道至今,孙坚利用十年的时间,让自己成功蜕变。
我们清楚记得《恰同学少年》中本性善良,坚强的王子鹏;《生死桥》中有点妩媚的男旦“金宝”;《为了新中国前进》中学戏出身的战士朱三亮;《爱在春天》中为爱“豁得出去”的陆达生,等等。
孙坚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固有角色,不断地尝试新的角色,寻求新的突破。
无论是在《爱的妇产科》中的新生儿科青年专家万源的“制服诱惑”演绎,还是在《江湖论剑实录》中张鼎鼎的表演,孙坚都给人一种新之感。
凭借着精致帅气的脸庞,高贵儒雅的气质,孙坚早已被冠上了“东方版莱昂纳多”。
但此次《江湖论剑实录》中他摆脱了之前所有的影视形象,利用自己天真的萌态,上演一出北宋时期为了脱离“官二代”影子,而寻求自己幸福的故事。
片中,这位智商不高、但却家境殷实的“高富帅”一心与父亲作对,更在拯救公主的路途与司徒耀祖上演了一出欢乐喜剧。
孙坚在《江湖论剑实录》中饰演贯穿整部影片的核心人物张鼎鼎,他的表演继承了无厘头喜剧风格,但又糅合了自己本色的个性气质,他所表现的是一个身处官二代阴影下不求进取而试图改变的悲哀式人物形象。
在影片中,孙坚背着两把拔不出的剑,装模作样的展现出他的武侠情怀,但又一遇到事就喊“家父张二河”试图吓跑跟他作对者。
他有点懦弱,有点可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能与秩序抗争,追求自己幸福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但很多时候并非如此。
片中,孙坚的表演张弛有度,在需要的时候能演得咄咄逼人,甚至是“毁三观”式淋漓尽致般的歇斯底里。
《江湖论剑实录》中将北宋时代年轻人的生活演绎得如此透彻,将生活在现实中的人物表现得如此的“囧”,与孙坚的表演分不开的。
他利用自己可塑性极强的形象和出色的演技,将“基情四射”、卖“腐”等风情不动声色地“脱口而出”。
通过他的生活视角,再现了北宋真实的面貌,将那种腐朽不堪的官场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
对从《百变大咖秀》出来的“百变天王”孙坚而言,《江湖论剑实录》中的角色有着独一无二,无法估量的意义。
从一系列电影,电视剧的角色诠释,孙坚早已脱离了青涩的演技,而在片中更是展现了其本色的喜剧风情和高潮的演技。
张鼎鼎这个角色对于孙坚来说的意义是重大的。
他通过这次现代版寓言喜剧的演绎,让观众看到了孙坚角色塑造多样性的可能,更让观众看到了影像中真正的“百变天王”的真情表演。
片中,孙坚略带点夸张式的表演,将都市欢乐中的官二代的懦弱与追求爱情的坚强凸显无疑。
无论如何,《江湖论剑实录》中张鼎鼎的演绎都算得上孙坚最大的突破。
在影片中,他本质上是一个带有社会标签的“高人一等”的人物形象——出事有父亲顶。
但又是寻找摆脱这种世俗固有的身份,而成为一种新生活追求者的人物形象。
矛盾化的人物,在孙坚的诠释下,恰到好处地在两种人物中来回穿梭。
或许可以说,这是一个被导演和编剧意淫了的去“官二代”形象的普通人物。
当然,你可以通过他的人物形象,看到对现代社会隐秘的暗示,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当下年轻人的“‘血泪史’,有血、有泪、有‘屎’”。
对于一个借古讽今的题材来讲,以恶俗的小品方式进行旁敲侧击,虽然有些流里流气毫不正经,但嬉笑怒骂之后却流露出一种正襟危座的严肃。
这不能不说作品带有相当的时代性,也有如鲁迅之笔痛贬时弊,以极不正经行为与方式诠释极为正经的目的与意图,当我们如看猴戏一样哈哈一笑之后,也不禁正襟危座领悟到了人生真谛。
作为一部电影,内容粗俗情节随意,如同弱智的综艺节目一样毫无底线的甩节操,以种种幼稚可笑的行为,夸张的表达了隐晦在现时代的种种肮脏腐朽的潜规则,看似白痴,却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大智慧。
我们能够看懂它所要讲的意思,也明白其中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说明但不道破是电影作为一部横跨在导演摇摆态度的两难抉择。
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垃圾白痴无底线,也可以说它用心良苦暗藏深意。
电影的宗旨透露出中国人独有的一种精明,那就是难得糊涂与各扫门前雪的无奈。
当现象变成一种趋势,当趋势变成习以为常,社会风气的转变就颇变得让人无奈,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事件背后都变成了窝案,人们心中的诉求与呐喊就变得气弱游丝,电影就是通过这一系列如同看笑话一般的陈述,面对一个荒唐的社会风气进行无声的抨击与呐喊。
电影的内容多为商业性行为性质的制作噱头与槽点,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来夸张的表达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怪力乱神现象,并通过陈述将这些病态的灰色区域进行解剖与分析,从而表达出电影主创们对社会抱有的希望与寄托。
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导演所寄于电影那种急切的态度,并通过各种桥段进行无情的揭示种种腐败的社会风气与阴暗的政治倾扎,而且普遍性的用社会级现象的口号与令人啼笑皆非的舞弊行为从上到下的结结实实的讽刺了一番,堪称借古讽今利令智昏的楷模。
电影主要还是反映了当代八〇九〇一代人成长起来所面临的社会现状,以古装喜剧的形式着重突出了那种胸怀壮志却投靠无门的尴尬,而且经过社会各个阶层的层层扒皮,经过一番看似幸运其实是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后的经历,觉悟的认识到了真正的幸福与自我归宿。
虽然电影背负着一种过于悲观的人生态度,也将命运这样的话题有意无意的表露出来,虽然没有抱有对社会期待明天会更好的积极看法,但也突出了安于现状见怪不怪的命理命数。
电影着重的将腐败的社会风气归咎于一种必然的社会进程,而没有对真正的对反腐倡廉给予一定的希望与肯定,这是电影持有的一个过于悲观的态度。
不过反过来说,电影毕竟是一部娱乐作品,拿现实开涮只是在创作灵感上的又一次创新罢了,毕竟电影并不是以真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这些社会问题,反而以一种恶搞打趣的方式讽刺诘谕了一把社会现实,不痛不痒点到为止,不越界更不跨界,简简单单的打了一个漂亮的擦边球而已。
我们可以将故事看成一个寻找真爱的综艺节目,不停的调侃社会上的种种掩耳盗铃的丑陋现实,并明眼抓瞎的自导自演了一场官场现行记,讽刺了一下当下的社会风气。
电影的演员们虽然都是一些明不见经传的二三线明星,对于一部敏感的政治喜剧来说,这样的阵容也算的上相当豪华了,对于一部敢于直面社会现实的作品来讲,导演选择这种恶搞无厘无节操形式的喜剧来进行包装,也着实为难了导演进行选材的一片良苦用心。
开开心心就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也许我们真的不应该太执着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有些位置还真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的小人物所能承受的起的。
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复杂的社会关系总会把我们所期望的幸福剥离的一点不剩。
充分掌握住独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精明也许更容易看开眼前的过往云烟,与相爱相知的人相守到老也许是我们最好的结局吧,对于追求那些功与名与利的人来说,我们只能看淡的来几声“呵呵,呵呵……”
不太会写影评,随便写写,各位随便看看。
总体3星。
故事比较粗糙,可还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没有整理好。
影片中用搞笑的的方式,讽刺了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拼爹(武举不公),势利眼的社会(传音道长),金融的坑(基金的坑),性别歧视(王翠女扮男装),虚假的政绩工程,官场百态(花衙门的钱走自己的关系、懒政)等等……这些是普通人身边大量存在,都活生生的例子。
还有驸马阻止主角找回公主,全部都是王朝的内部矛盾。
对其中的一个小事特别感同身受:张二河让主角猜 东西在左手右手,实际上是左边没有、右边也没有,最后两边确实什么都没有。
这个故事像极了画给普通人的饼:看似给你了选择,其实什么都没给。
角色也都挺好的,二丫真挺好看的,张鼎鼎也很好玩。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搭配的各种不和谐。
剧中配乐的英文歌,不合时宜的搞笑和不好玩儿的包袱,让这部片看起来很乱,比如传音那段,就是为讽刺而讽刺,对这个剧情没有什么推动作用。
看了眼时间,8月份已经快要过去了,霸屏了两个月国片档总算是要缓一缓了。
刚看过《青禾男高》,怎么说呢,本着和谐社会的原则,嗯...nice。
最后一镜结束,轮到字幕嚣张,突然导演的名字率先出镜,于是我的情绪又盯上了导演,于是就发现了导演的一部旧作——《江湖论剑实录》近几年古装片有些凋零,有大制作大阵仗的《四大名捕》、《狄仁杰》,也有低调小众《大明劫》、《聂隐娘》,路数不同。
结果不一,今年的《绣春刀2》又将我拉回古装复苏的光芒里。
到这部《江湖论剑实录》将我一愣,这部古装路子却是稍野,套着古装的外衣,裹着现代的里子,有些《武林外传》的意思,用着现代的观念做着古代的事情,通过古今的错位产生喜剧效果,演了一回巩汉林老师的拿手活——包装。
故事发生在北宋,主角司徒耀祖,平民家庭,通过刻苦努力,拜师名门正派,学成下山,做了衙门捕快。
但不满现状,于是决定前往京师实现人生抱负,但现实将热血熄灭,耀祖心灰意冷,这时出现转机,机缘巧合遇当朝高官,引荐皇帝,被皇帝旨为解救公主人选,与伙伴上路,完成任务,思想觉悟后放弃富贵,回归平凡。
用现在话翻译翻译大概是:从前有一屌丝,通过努力考取名牌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公务员,不满现状,决定到帝都打拼,经过艰苦异常的创业后,觉得味不太对,于是搂着漂亮女朋友回到小城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这么一看故事架构明了了许多,隶属北漂追梦系列,但故事的新奇在于套上了古代的马甲,用时代的错落包装了这条从水里钻出穿了马甲的蛇。
虽然故事不新鲜但情节有新意,现代取材,大量借古讽今,比如官二代街市横行遇事大喊某某是我爹、帝都房价凶猛只能租青楼厕所旁一居室、科举大量作弊且发现平民的答卷惨遭柴房引火、衙门告状遭殴打、工部豆腐渣工程自己都不敢过、官二代限于自我身份硬将逼装等等,片子中这种套路到处都是。
片中也经常出现角色内心戏采访,比如影片开始,主角全身棵体辞职恰遇人生小赢家同学日常炫耀,内心激愤吐槽之,并给一巴掌再怒骂其傻子;主角以为女神为报答自己要嘿嘿一下于是脱成棵体,女神却只是拿个礼物出来,内心忙解释:不不不,我没想开车。
非常有意思。
本片的故事稍弱,以大量的段子和细节充斥在剧情中间,段子的笑果也不错,实在的逗哏并不尬笑,虽说好笑但却像散记一样,显得零碎,主线不透彻,也缺少个精神内核。
最后,几位演员:两位鲜肉,郑恺孙坚,剧中一个不苟言笑一个大咧犯二,演技发挥正常。
还有两人值得一提,一位是导演,一个拿着兔子擦屁股的反派,每每出场就卖蠢。
另一位是片中的当朝高官张二河,扮演者尹铸胜,操着一口陕普贯穿全片,每次出镜都是笑点,简直全场最佳。
另外李健仁、王迅、罗家英也在片中参与客串。
着重一说的是,午马先生也有参演,但在影片拍摄期间离世,正片中午马先生并没有出场,但在字幕结束后以主角父亲的身份对儿子说了一番话。
尾巴: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并没有及格。
我想说这部电影的确有很多方面存在缺点,许多地方需要进步,甚至不算成熟。
但也请不要否认它的亮点,它的独特和优秀的地方。
可有些时候有些人却为了彰显逼格而去一味的踩低某部电影,着实让我无奈。
不太会写影评,随便写写,各位随便看看。
总体3星。
故事比较粗糙,可还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没有整理好。
影片中用搞笑的的方式,讽刺了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拼爹(武举不公),势利眼的社会(传音道长),金融的坑(基金的坑),性别歧视(王翠女扮男装),虚假的政绩工程,官场百态(花衙门的钱走自己的关系、懒政)等等……这些是普通人身边大量存在,都活生生的例子。
还有驸马阻止主角找回公主,全部都是王朝的内部矛盾。
对其中的一个小事特别感同身受:张二河让主角猜 东西在左手右手,实际上是左边没有、右边也没有,最后两边确实什么都没有。
这个故事像极了画给普通人的饼:看似给你了选择,其实什么都没给。
角色也都挺好的,二丫真挺好看的,张鼎鼎也很好玩。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搭配的各种不和谐。
剧中配乐的英文歌,不合时宜的搞笑和不好玩儿的包袱,让这部片看起来很乱,比如传音那段,就是为讽刺而讽刺,对这个剧情没有什么推动作用。
文:赵猪常留心电影资讯的朋友一定都注意到了,最近各大影院还有网络平台,都在流传一支“莫名其妙”的电影预告片,这支预告片第一次在中国电影范畴内提出了“YG-35”的概念,也就是35岁以上观众请在青少年陪伴之下观赏电影。
当然,这只是一种反讽与自嘲的形式,但是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支预告片也从某些方面泄露了《江湖论剑实录》这部电影的新生代、网生代的属性。
这几年一直都有调查指出,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正在直线下降,目前已经逼近20岁,同时从眼下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电影也可以看出,无序,重代入感是当下年轻人观影的最大特征,而所谓的传统电影技术变得越来越不被他们看重。
当然,这应该只是一个过程。
《江湖论剑实录》是一部非常标准的借古讽今的网络体杂糅喜剧。
电影一开篇就借郑恺之口道出他身为一个县城小捕快的悲催生活,而诸如“名门正派”之于文凭,汴京之于北京等等有着明确现实对照的所指,更明确了导演绝对不想只拍一部胡闹的古装喜剧,但是荒谬的生活现实却又把那些一本正经的故事演绎成了胡闹的桥段!
总之,对于35岁以下,目前仍然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青年来说,这简直就是一部献给他们真实生活的自白书,或者说是“礼赞”。
除了影片故事游走在当下与历史之中,极尽混淆、恶搞之能事,在表现手法上,导演蒋卓原也把LO-FI的精神贯彻到了极致。
注意,是LO-FI,并不是LOW。
看上去粗糙,但是在细节处却别有用心。
比如郑恺那一头从来没有平顺过的秀发,干枯发黄而且天然定型,但是到了影片结尾处,却又自然了起来,这不恰恰说明了这个角色相由心生,因为心乱,愤青,所以自然而然体现在头发上,到了片尾,他终于心平气和,也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之后,自然头发也就柔顺了起来。
这种看上去简单,但是别有用意的细节设置,在影片中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电影院里看看。
影片里,汴漂小人物郑恺和反骨富二代孙坚在经历了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的KUSO旅程之后,最终还是找寻到自己真心想要的人生方向。
当然,郑恺最后回归田园的选择或许显得稍微矫情了一点,这也是本片唯一一处不那么恶搞,而是回归到人性本身的地方,反倒显得那么不协调,不真实了。
但是电影吗,最终总还是需要点温情的,相对韩寒《后会无期》那个现实之后无尽悲凉的结局,我倒更喜欢《江湖论剑实录》里这个温情到不带一点现实成分的结尾。
作为一部完全从冷笑话出发,完全迎合看着卡通、动漫,网络段子长大的85后乃至90后的电影,《江湖论剑实录》打出YG-35的旗号,并不是想要将35岁以上观众拒之门外,(当然目前来说,35岁以上的观众在中国确实凤毛麟角。
)而是希望更加真实地从这批正在经历着时代变化年轻人的实际出发,讲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只不过,能够真正读懂这个定义的观众,究竟又有多少呢?
说实话,对于国产喜剧片,我现在预期非常低。
今天的喜剧片大多只能打30分,那本片也只有40分的水平。
借古讽今的处理并不高明,看得出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挺多,东拉西扯没有前后关系的无聊段子太多,处处显得低级。
镜头不多说了,毫无亮点。
只能说极其的普通和平庸。
这种由一个个直给,肤浅的讽刺拼凑出来的电影,在十年后的今天因现实环境之故被称赞有深度,错把猪糠当细粮,这真的是一种悲哀。
上映时间:2014-08-15《江湖论剑实录》由蒋卓原执导,由郑恺、孙坚、潘之琳、余思潞等人主演的古装喜剧电影。
讲述了一名刚毕业就失业的宋朝少侠司徒耀祖苦有一身功夫却无处施展,怀抱着高强武艺与高远理想,踏上了前往汴京挑战自我的道路。
刚到国都的耀祖邂逅卖艺不卖身的软妹子王二丫并将彼此视为知己。
偶遇官二代张鼎鼎,二人相见即成为冤家,相爱相杀,并于租房处再次相遇,可谓不打不相识,并结识女扮男装的王翠。
在御史台门前闹事的耀祖被绑到都御史兼太常少卿张二河身前,在其胁迫下成为了他的干儿子。
在参加公主的比武选拔上再次相遇同是参赛者的王翠,并将其击败获得驸马之名。
新晋驸马的耀祖被皇上派到大理国营救公主。
前夕,在小巷与二丫惜别,而二丫在其离开后决定离开京城随他一同营救公主。
次日,奉命营救公主的驸马爷还没上马车就被敲晕绑了起来,马车经过吊桥时不幸连同马车一起掉落,随后被二丫发现,并一同掉下悬崖。
傍晚时醒来的耀祖和二丫遭到工部的人追杀,逃亡时再次偶遇张鼎鼎和王翠,四人同行踏上一段冒险之旅。
在客栈里,四人组两队,双方互相算计。
正在准备离开时却遇上了追杀而来的蒙面人,逃离后两队循着偷换来的地图分散前进。
分散后的耀祖和二丫不仅遭到钱庄的欺诈还被衙门坑了。
而张鼎鼎在路上得知父亲被发配到了琼州。
不久后四人再次在小镇上相遇,在衙门喝了鞭酒的张鼎鼎乱性强吻了王翠,在后面得知王翠是女人后开始追求她,王二丫借鲤鱼向耀祖表心意,却被一心想实现理想的耀祖拒绝了。
在山脚下一战后,耀祖放弃驸马之位,回去了与二丫修好,过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
而张鼎鼎则靠着作画名声大噪。
江湖如社会,险恶在人心纵有千般无奈,唯有笑对
其实挺好看的
7.4/10艺术成分有点高,你问我多高?好几层楼那么高要是把郑凯换成白客估计还能➕0.5分,换成周星驰还能➕1分以上这片子大胆到,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没人敢拍了唯一的败笔就是英文插曲实在是太违和,不搭噶ps:二丫真漂亮,王翠身材真好
想讽刺的东西太多,但剧情比较弱,笑点撑不太起来。
笑点都是实打实的笑点。就够了。
完全不尊重电影逻辑。
玩嘛
给了它一次机会,没有。又给了它一次机会,还是没有。
针砭时弊,借古讽今,还用了DV自录形式,有点意思。
公路片(古装版),现在回头再看一遍其实也不错。
导演很爱王岳伦吧。
蛮好笑的,恶搞但不恶俗,合格的无厘头武侠喜剧。创作者多一些心思,观众就会少一些偏见,市场才会更良性。
其实还可以啊,当成喜剧片,真的挺不错的
一部中国古装电影,背景音乐竟然是英文歌,而且还不违和。轻轻松松的江湖喜剧,用反讽的手法来告诉大家平凡的生活也没什么不好。故事朝代我以为是明朝,没想到是北宋末年。
既有借古讽今,也有人生挣扎,本质上却是无厘头本土化而已。江湖险恶比不过朝堂,人心难测只能论贱。故事上只是一个营救公主的梗,不过郑恺(司徒耀祖)和孙坚(张鼎鼎)两条线也算是相互交叉打趣,不要太纠结还是可以看下去。演技的浮夸是没有办法的,毕竟导演也没多少能力表现,而这些演员也不以演技见长,而且以港片的无厘头模式表演,也只能这样了。
难得的讽刺喜剧,要素拉满。
说实在的挺不错的一片子啊。无厘头又充满讽刺,比现在的恶俗喜剧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这个分低了啊,这么辛辣的讽刺当年的人看不懂嘛?
就记住一句台词。
。
强行内涵,笑点尴尬,笑不起来,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