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您好!母亲大人

您好!母亲大人,再见啦!母亲大人,再见啦母亲大人,The Last Goodbye To Mama

主演:董洁,尹昉,芦芳生,赵魏,公磊,王楚然,陈泇文,曲栅栅,蔡鹭,蒋雪鸣,梁月军,杜双宇,张瑶,曾淇,冉旭,宫正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您好!母亲大人》剧照

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1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2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3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4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5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6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13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14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15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16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17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18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19您好!母亲大人 剧照 NO.20

《您好!母亲大人》长篇影评

 1 ) 珍惜眼前人

#您好母亲大人# 我真的是诚心推荐这部好剧,初次知道这部剧是在豆瓣看推荐的时候看到的,但我发现讨论的人真是寥寥无几,本打算以一部简单的年代剧打发时间,确不曾料到每一集都能击中我内心脆弱的地方,以至于我看完以后久久不能忘怀。

首先说剧本,这个剧本年龄跨度很大,导演用几个不同平行时空的方式进行叙事,最打动我的点是这个剧本不像国产剧的通病,它没有各种撕逼剧情,也没有以往的浮躁和推波助澜,它有的只是用最生活的方式讲好母亲的故事,娓娓道来,不拖沓不累赘,每一个细节都是有它存在的意义,比如说母亲丁碧云和梅众的车抛锚,在车里听橄榄树;后面丁碧云、谢春花和梅众为了去上海在路上抛锚,在车里听橄榄树;一个年轻时一个年老时的对照顿时显现。

当然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母子两在不同时空打开衣柜的镜头切换等等。

梅众这个人物很明显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很难有的,但编剧把他编的非常的巧妙和浪漫,看的时候也不突兀反而很感动。

再来说演员,我印象里我只看过董洁两部戏,一部是新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时因为年少对这种苦情戏码还能吃的下的时期,真的非常磕这个戏;第二部是虎妈猫爸,老实说不是因为董洁看的,印象里她在戏里演一个小三。

对于董洁的演技真的没有太多的认知,以至于到“您好母亲大人”的时候,被她惊艳到了,她对这个角色把控的如此精准,年轻年老一点不冲突,演她儿子的尹昉实际年龄只比她小6岁,但完全不突兀,每个年龄段的细节都非常之精准,我已经忘记了她是董洁,她就是戏里的丁碧云,特别是第一集出来她和尹昉丁小军在上海时,小军给她递了一瓶矿泉水,你能看到一个母亲形象立然显现,真心为她点赞!

再说说为什么我会被感动到每集都默默流泪,我的外婆外公是最近几年接连去世的,外公去世时特别意外,那个时候我外婆也生病了,我握着外婆的手,眼泪哗哗的流,到去年外婆去世了,虽然比外公去世时克制,但只要提到外婆,我就能想到小时候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去外婆家,然后一到家门口就高喊一声“外婆”,然后外婆就会在屋里应我一声。

外婆去世时也是因为癌症复发,疫情开始的时候刚好过年,那一年外婆还在,因为疫情我必须提前赶回深圳,否则之后很难在上班前赶回,我记得外婆站在门口送我,外婆说自己身体不行了,我还笑笑说不会的,然后我摸了摸她的肩膀,说外婆要好好的,然后我就走了,一年后再见就是她的葬礼了,我心里一直有个结,要是当时我抱一抱外婆就好了,至少我不会那么遗憾,现在只要提到外婆我就泪流不止,因为我再也没有机会叫“外婆”了。

言归正传,剧里面虽然讲的是母亲丁碧云,但丁碧云的癌症经历跟我外婆很相似,都是治疗后复发,再加上剧中丁小军也有个外婆,更是牵动我心中最柔弱的地方。

当然,这个戏不只是讲了亲情,还有最好的友情丁小军和胖虎,有最美的爱情梅众和丁碧云,我们国家现在很多剧都呈低龄化趋势,各种甜宠剧仙侠剧,还有些粗制滥造,真是很缺乏这种亲情剧,好好的讲故事,也好好的教会人们课本学不到的东西。

像这个剧就在教会我们要如何和亲人告别,这个浮躁的世界是亲人重要还是事业重要,你要如何选择,没有人会教会我们这些,只能由我们自己领悟,如果你对于上述也不知所措的话,建议你可以好好看看这部剧,或许你可以寻找你要的答案。

最后的最后,珍惜眼前人,亲人也好,朋友也好,恋人也好,请好好的用心对待他们。

 2 ) 我,母亲,风筝。

之前并不知道这部剧已经上线,还以为它没上线,没什么热度。

用三天的时间看完了这部我一直期待的剧。

题材也是我喜欢的类型,也是我的软点。

剧中董洁饰演的母亲从少女到暮年,每一次的变化,都让我想到自己的母亲,儿子的成长也就意味着母亲的衰老。

母亲劳作了半辈子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所爱之人,错过了二十多年,好在母亲在最后的时光再次与梅众重逢,度过了一段美好而又幸福的时光,虽然很遗憾,没有去往梅众的故乡日本,看一场浪漫的樱花,但在最后的时光能有梅众的陪伴也是一种幸运。

尹昉所饰演的儿子正直,倔强,善良,孝顺,热爱文学。

看到弹幕说儿子非常懦弱,不敢去追求余雅,但我觉得他有自己的顾虑,不是不敢,而是他觉得自己配不上。

小军真的是个很孝顺的人,放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如此孝顺母亲,虽然在母亲患癌之后,限制了母亲很多事情,但是也是一种关心则乱的表现。

为了母亲他放弃了即将转正的机会,也与余雅分了手(不想拖累她),毫不犹豫的回到了家乡陪伴母亲,我想这是很多人都不到的,到了后面他也妥协了,告诉自己不要管太多,他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让母亲能多陪在自己一天,梅众说“你母亲现在多挨一天,也是让我们多赚一天”……剧中的兄弟情,爱情,亲情都十分的让人感动……总之是部好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观看。

雨后

碧云教梅众中文歌

儿子生病,碧云着急

 3 ) 您好,我的母亲大人

涉及母亲类的题材确实是我一直不敢触碰的部分,道不是经历过世间种种,只是心中一直对“妈妈”这个词些许敏感。

和丁小军一样,我的白月光就是我的母亲。

很爱这部剧的娓娓道来,就好似走马灯中回顾自己的一生,到最后碧云哭了,本该一家团团圆圆,喜气洋洋的时间里,一个人默默在洗手间里哭泣。

好似像在宽慰,家庭最终没有像自己那样支离破碎;好似是在慨叹,苦日子也算是熬出了头;又好似在伤心,最终善良没能得到上天的宽恕;也或许在担忧,小军没了妈妈,能不能继续好好的生活。

辛勤的一生,最终没等到黎明;鲜花终是凋零。

谢谢丁碧云,让我看到了我不曾看到我母亲的那些面。

每当涉及亲情的作品,我会下意识的以为,就是卖的为人最脆弱的东西罢了,没有必要。

可这部作品,真诚,淳朴,就是我们身旁看得见的人和事。

和小军一样,我的母亲很早生下了我,曾经看到一句话“正是女人风华正茂的年龄,她却把青春奉献给了孩子”,我庆幸自己至少有个幸福而又完整的家庭。

妈妈的伟大,无法用言语表达。

面对新的生活,新的感情,最后为了孩子的决绝和义无反顾;最后那满眼斑驳,怕自己成为孩子的累赘,骄傲地拿出装着存款的盒子,淡淡的“这是妈妈这些年攒的钱,给你买房子”,又好似在换种方式告别,住在妈妈给你买的房子里,就算在天上妈妈也能更好的感你所感,看你所看,也不是迷信,是一种希冀与寄托;是一种不舍一种遗憾。

都说家是游子的港湾,或许对碧云来讲,她希望房子能代替她的怀抱,去给予未来小军温暖,去见证,去怀念!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尽管他们说的世间种种终必成空,可并不是刻意去错过。

那些细枝末节,总是考虑周围人的感受,过度为他人着想,却从不抱怨自己的幸苦;那种为母则刚,一个人承担孩子的责任,要送孩子去城里上学,要为了生活辗转反侧;那样忍辱负重,不计前嫌为了孩子心甘情愿。

不知多少个夜晚,面对着生活一筹莫展,又不知多少次徘徊,看着小军坚定了信念。

就像是我亲身经历过母亲各种欢喜各种忧愁。

造化弄人,苍天又曾饶过谁,我希望我的母亲我的家人能永远的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短短十四个字,却总是令人心头哽咽。

很多评论在说小军自私说小军是妈宝男,笑话他。

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不能设身处地的考虑,但是我理解他,因为我和他一样到现在都重复做着一些事。

没事给妈打个电话,想着存钱给妈买些礼物,会因为被母亲斥责而争吵,也会气得母亲愤愤的“好自为之”。

这就是家啊,这就是温度啊。

常打电话是因为不想让妈担心,告诉她您好好生活,我很好!

也会争吵,是因为做错了事却不想让母亲过分担忧而心里的宣泄总是给了最疼爱的母亲。

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小时候见母亲可能就一年两三次,我也会像小军那样在夜里等着妈妈回家,悄悄给妈妈塞钱,悄悄给妈妈夹肉。

我也总被说懦弱说妈宝,可是要知道善良的不争不抢怎么能说成懦弱?

及时报备自己的近况,是母亲坐立难安的解救密码,怎么能说妈宝?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在最后的关头,就算治疗的过程再困难,想想妈妈的含辛茹苦,相依为命,苦中作乐,仅存的二人圆满,作为孩子又怎么可能选择放手!

比起爱情,事业有成,功成名就又怎能逾越母子的羁绊。

为了我她能放弃所有,我要让她知道,为了她我也能劈天盖地。

谢谢小军,让我明白怎么更好的和我的母亲大人相处。

我也明白今朝我们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余生将成陌路,一去千里,在暮霭里,也会深深俯首。

风筝飞上天,线要抓紧,要握牢。

我会珍重,就算世间种种,最终必成空,尽量将梦都实现,尽量将话都告诉您,很多东西不要等到离别后才种在心中。

很多很多年以后,当我一个人在外生活的时候,我想我也会:包她包的饺子,听她听的歌曲,去她去的地方,看她看的风景,一定也会照顾好她照顾的自己。

以上随录,仅抒己见,还请海涵。

致《您好,母亲大人》,也致我的母亲大人。

最后祝愿所有的人家庭美满幸福,没有悲伤没有病痛,好好生活,心中充满温暖的光芒。

 4 ) 母亲变成风筝后,请抓牢那根细线

我对于讲述母亲的影视作品,都会忍不住找来看看。

这当然跟我自己的写作经历有关。

我写过很多关于我母亲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我都想多一点,再多一点记录母亲的点点滴滴。

而这部剧,就像是品茶一样,一开始觉得平淡琐碎,可是越看下去越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它不是强情节的作品,更像是一篇又一篇散文,向你慢慢地讲述一个单亲母亲与儿子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我们极为熟悉的,在我们自己身上,在周围人身上,都曾经发生过。

所以看这部剧,有时候会勾起很多回忆。

母子关系,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深入、最复杂,也最纠结的关系。

对我来说就是如此,母亲做过的很多事情,说过的很多话,可能连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我都牢牢记得。

她是最能影响到我情绪的人,因为在我内心最深处,她始终占据着核心位置。

母亲在,家就在,是她让我们的生命充盈着爱的力量。

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全身心地爱着我。

无论我在外面如何闯荡,心里都是安定的,因为有这个人在。

剧中,儿子丁小军得知母亲乳腺癌复发,决定回老家陪伴母亲,在跟领导辞职时他说道:“我以为我是追求自由的风筝,母亲是蹒跚追随的细线,现在母亲变成了风筝,再不抓牢,线就要断了!

”看到此处时,忍不住泪落。

母亲如果不在了,外在这些户口、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对丁小军的感受深有体会。

董洁饰演的母亲,是很有说服力的。

她小小的身子,肩负了养育家庭的重担,看样子弱不禁风,却有着极为坚韧的生命力。

她是一个正直的人,为工友打抱不平丢了工作,还把剩下不多的钱偷偷塞给工友;她也是一个上进的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她自学日语,进了日资企业;她还是一个坚强的人,不论有多少灾难落在头上,她都咬紧牙关往前走……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女性的缩影。

在艰难时日中,是她们撑起了一个家庭,也是她们牺牲了太多太多,包括情感,包括健康。

而尹昉饰演的儿子,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他继承了母亲身上正直、善良、坚韧的品质,这也让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非常多的挫折、打击,但是他依旧保留着这些闪光的特质,因为那是母亲教会给他的。

另外他亲身经历了母亲离异以及之后的艰苦生活,这对他影响也很大。

在成为畅销书作家之后,他在一次直播中,面对主持人略显刻薄的问话后,如此说:“父母离异我不知道在别的家庭会是什么反应,但是在我这儿会变成我心里的一句话:丁小军,你一定不能不如别人,一定要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看你和你妈妈的笑话。

所以一旦我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逃避,要么过激反抗。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他的生活。

母子关系,未必一直都会是温馨的,其中还有会紧张、冲突,甚至痛苦的时刻。

这部剧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于能够细致真实地展现这些时刻。

“她已经从一个女孩变成了妈妈,妈妈的意思就是关于你的任何事情,她永远想得比你多,比你悲观。

”丁小军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这段话,我尤为喜欢。

母亲永远想得都会比孩子多,这也决定了母亲总是会比孩子更容易去操心,而孩子因此会觉得这份爱太过沉重,会忍不住逃离,与此同时又会生起内疚。

剧中把这个复杂微妙的过程展现得很到位,而之后母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过程也同样打动人心。

当然,这部电视剧不只是展现母子情,还有夫妻情、爱情、兄弟情等多种情感,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相信不同的观众会从这部剧中看到不同的内容。

而我希望过年回家,陪着我的母亲大人再来好好重温这部电视剧。

毕竟,能跟自己母亲一起看关于母亲的电视剧,也算是一段极为难忘的经历。

 5 ) 反哺之恩舐犊之情

喜欢这样的剧,情感细腻动人心弦。

没有狗血剧情,没有流量偶像,剧中的人仿佛就是你我,是你我生活中的真实的人,这些人过着平平淡淡的,充满烟火气的日子,却将脉脉温情娓娓道来。

母亲都是这样的吧?

瘦小的身躯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为了孩子还有什么能难倒她们的呢!

母亲一定都是这样的,她永远是孩子的坚实后盾,避风躲雨的屋檐,前行逐梦的动力!

碧云是不幸的,正值青春遇人不淑,她又是幸运的,有亲情浓厚的家人,有努力孝顺的儿子,还有懂她爱她疼惜她的梅众。

母亲为了儿子放弃日本的爱情,儿子为了母亲放弃上海的生活,他们无时无刻不想要对彼此更好一点。

“这世上有千千万万的母亲与孩子,多庆幸我是你的孩子”趁她,他,生活里的他们都在,对亲人们好一点,再好一点。

 6 )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为人父母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养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就像丁小军这样,学习成绩好,懂事听话,不调皮捣蛋,懂得感恩,孝顺父母长辈。

丁碧云母子的生活过得很艰苦,但丁小军的懂事让丁碧云省了不少心,他的懂事乖巧,就是丁碧云心中的一颗糖,日子是苦的,但她的心是甜的。

但其实丁小军的优秀与丁碧云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我们可以看到,丁碧云在养育丁小军的过程中很少责备他,丁小军犯了错,她永远都是心平气和的跟丁小军交流和沟通,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引导她。

即便是丁小军在高考填报志愿这样的人生大事上违背了她的意愿,她依然选择尊重他、理解他并支持他。

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家庭教育,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如何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

丁碧云身上有很多父母值得学习的点。

这部剧作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片好好的看一下。

 7 ) 你双手柔弱,却撑起了整个家

《一个母亲的复仇》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因为神明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母亲。

一直想写影评,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写,或者是说怕写得不好。

憋了很久,有些话,还是想说说。

电视剧看到一半,就感动得想哭,看完全剧,终于没忍住泪水。

看着电视剧,不知不觉回想起了以前的生活,两者太像了:不靠谱的“父亲”,要强的老妈,苦涩且幸福的过往……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老妈的生活中没有一个“梅众”的出现。

小学,就开始了和老妈两个人的生活。

那会物价很低,但是工资更低,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

后来到了初高中,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生活更是捉襟见肘。

母亲的“更年期”和我的叛逆期碰撞,火花不断,那时的我不理解,对母亲更多的是抱怨。

后来我明白了,那是母亲的倔强要强和不甘人后,她想证明,一个人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好,一个人也可以让我健康成长。

生活的巨大压力,一个瘦弱的肩膀独自扛起,这种感受,那时的我丝毫体会不到。

尽管如此,她从没对我说过“父亲”的一点不好,反倒是尽量调和我们的关系,这一点,看似简单,却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至于为什么我现在如此怨恨那个男人,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儿,改变了我的看法和心理。

那些事儿无关乎老妈,但在我看来,她也是这之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虽然那会家里不宽裕,但是很感谢老妈。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们启程出发。

其实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都很惊讶,对于老妈当时做出的那个决定。

我记得很清楚,她当时是这么说的:有些事情,生命中只有一次,我不想你长大以后,为以前的过往感到遗憾。

老妈说那段话的时候,我觉得她太帅了。

就这样,我亲身经历了那场盛况:沙特阿拉伯馆的5D电影,以及凌晨五点在中国馆门口的漫长等待……那场出游花了很多钱,回来后老妈又变成了那个“抠门”的女人。

不过,渐渐的,在我看来,这不叫抠门了,而是识大体。

高中的补习班格外得多,价格也都贵的离谱,但是我没落下什么。

现在想想,当时的成绩,真的是有些对不起老妈的付出。

各种补习班的地方不同,导致我需要不停地“赶场”,老妈一有时间就会提前做好饭,赶到下一个上课的地方等我一起吃饭:主要是营养,二来是省钱(哈哈哈,调侃一下)。

印象深刻的有两件事:第一件就是我把老妈的小灵通撇出了车窗外。

一次赶场途中,因为时间关系,得在车上吃饭,我拿出饭顺手就想把放饭的带子靠到窗户上,但是,窗户是开着的……就这样,小灵通和饭勺一起飞出窗外。

第二件是南郊一次补课结束,下着大雨,老妈接我一起回家,公交人很多,我俩还吵了架,下车回家的路上,一辆轿车飞驰而过,溅了我们俩一身水,看着彼此,我们笑了,不愉快也就随之而去。

很平淡的两件事,但是我记忆深刻。

尽管不富裕,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浪漫”。

高三,紧张跌宕的一年。

这一年,老妈和我的压力都很大,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

记得一次学习中途,实在是心烦,也看不进去书,老妈看到我状态不好,说是带我去兜兜风。

于是,晚上十点多,我们在三桥坐上了222路公交车,途经钟楼、南门等繁华的市区,到了终点站文艺路后,原地坐返程车回到家里。

路上看着霓虹闪烁的街道,吹着冷冷的晚风,所有的烦闷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这样,这种排解烦恼的方式,陪伴了我和老妈的高三生活。

高考结束,成绩不理想,只能上一所普通一本院校。

老妈建议我报提前批,上军校。

当时很抗拒,因为我大致了解那里的生活,我觉得过于压抑,不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

老妈也没有逼迫我,只是给我一些合理的建议,看着自己的高考成绩,思前想后,上了军校。

从小到大,大家都说我“听妈妈的话”,有些人也曾说我是“妈宝男”,哈哈,有些想笑。

仔细想想,老妈还真的没有用母亲这一身份,来强迫我做一些事儿,或者给我灌输她的意志,更多的时候,我们像朋友,说话的样子像,相处的方式像,这也导致外公外婆总是说我和我妈“狗屁袜子没翻正”,觉得我们俩没大没小。

老妈从不强迫我做什么,她只是会给我讲清利害,至于选择,我自己做。

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童年中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会让我的性格中或多或少地少了一些男孩子的大大咧咧,而多了一些心思细腻,但我觉得这也未必是坏事,得失自己满意就好。

外公的去世,可能是对老妈最大的打击了。

本生活在上海,过着富裕生活的外公,因为支援大西北,带着外婆、老妈和舅舅,一起来到了西安。

外公为人谦虚待人和善,就是这样的一个老人,依然早早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外公生病的那段时间,刚好重合了我高三紧张的生活。

老妈请了长假,白天在医院照顾外公,晚上舅舅换班,老妈从唐都医院赶回家给我做饭。

我放学后,首先进的不是家门,而是菜市场,提前准备好需要的食材,等老妈回来。

外公去世后,老妈告诉我,当时站到唐都医院住院部的16楼上,都曾经想过一跃而下,但是因为我,她选择了继续坚持。

好巧不巧的是,外公的第一场手术和我的一个手术,时间刚好重合。

当时我的屁股里长了一个囊肿,只能手术切除。

老妈找了朋友照顾我,她守在外公的手术室外。

后来她说,因为这个,她觉得很抱歉,没有陪在我身边。

但是我不难受,也能理解,老妈很不容易。

后来上了军校,老妈身体里也长了一个东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在手术时陪在她身边,她一个人扛下了所有,不过所幸,手术成功,身体无碍。

大学还算努力,毕业成功留在了西安,毕业后的三个月,我胃部出了问题,西京医院的初诊:腺癌。

记得领结果那天,我是一个人去的,在医生办公室听到这个消息后,懵了那么一会,大脑一片空白。

走出医生办公室,我就已经坦然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接着拨通了老妈的电话,告诉了她这个消息,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然后她用颤抖的声音告诉我别害怕,先回单位,一切都有她呢。

哈哈,其实我能感觉到,她比我害怕得多。

不过所幸,误诊。

只是严重的胃溃疡加多发性食管炎,后来我们去了唐都医院和交大一附院复诊,总队医院住院,现在已经痊愈。

工作以前,老妈有一句魔咒:别害怕,有我呢,大胆去做。

每每听到这个,我就像打了强心剂,感觉信心满满。

因为我知道,不管怎么样,老妈总会在我身后,给我支持。

以前的我也坚信,老妈就是无所不能的。

后来慢慢长大,我也明白了,老妈不是万能的,她也会有茫然无助的时候。

所以啊,魔咒该换我来念了。

大二那年,老妈再婚,我很开心。

毕竟年纪慢慢变大,能找到个人一起共度余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希望她永远幸福。

故事很多,讲不完说不尽。

说出来的只是这25年生活的冰山一角。

生活还在继续变好,故事也不会停止。

从前的日子平淡无奇,你却让它熠熠生辉。

你带我来到这小小的星球,现在我要带你去看看那更大的宇宙。

你好,母亲大人!

 8 ) 这部剧代入感太强了

我是90后。

这是我代入感最强的一部剧,代入了自己,代入了身边的朋友,从故事到人物性格。

因为代入而走心,也因此暗暗神伤——故事基调是悲伤的……例如“母亲”放弃重新追爱的机会;例如“我”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老家……#现实中选择不一样,是否命运也不同。

性格决定命运。

#希望面对生活,积极点,热烈点~希望未来性格上,学习苏轼的洒脱。

 9 ) 今年最好的一部剧。

目前已经更新到十四集,这部剧无论从摄影,音乐,道具各方面都是精品,表演不做作,不煽情,但却是恰到好处的情绪,没有老套的桥段,所有的情节都是那么的真实唯美和恰当,不欠不过。

有些细节是用心到极致,不信你们去仔细看,背影后院子里水池边的洗衣粉,妈妈脚上那个时代感特别强的软底皮鞋,妈妈去胖虎家几个季节衣服的变换,少先队员台词般的演讲,等等等等,所有的细节都真实到极致又不过。

情感线也是唯美到极致,两代人的爱情线,母子的亲情线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和恰当。

这部剧我个人觉得是今年最好看的一部剧了,整部剧像一篇散文一样让人喜欢。

 10 ) 爱与告别,我们成长的必修课

看完所有已更新的剧集,忍不住想写一写这个故事。

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艰难地将孩子抚养长大,本应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却乳腺癌复发。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孩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过往的一点一滴也旧日重现,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母亲形象。

影片通过双线叙事,讲述着母亲的经历,讲述着孩子的成长,也讲述着母子关系这一复杂的命题。

这么近,那么远孩子名叫小军,故事从他接受采访开始。

彼时的他已是知名作家,出了一本关于母亲的书,写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悔恨,对母亲的回忆便在主播犀利的提问中徐徐展开。

他与母亲的关系,曾经很近。

小时候,他会在家门口等待加班晚归的母亲,哪怕倾盆大雨;他会把母亲夹给自己的红烧肉悄悄放回母亲碗中,因为他知道,肉很珍贵,母亲也一样;他会在母亲遭到男人欺负时用胶水封住每家每户的锁眼,以为只要这样就能保护母亲;他还会时常装病,因为只要这样,母亲就会留在他身边……对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孩来说,母亲就是他的天。

但从什么时候起,他不再需要这片天了呢?

大概是从母亲以为他好为理由,为他规划未来人生道路的时候;是从母亲时常给他打电话,唠唠叨叨总担心他出意外的时候;是从他发现自己受家庭影响,在感情上畏首畏尾的时候……似乎每个孩子与母亲的感情都曾有过这样起伏变化的阶段,曾经这么近,后来那么远,直到我们大了,母亲老了,老到世事无常,将要如断线的风筝般离我们而去时,才会幡然醒悟,记起那些曾与母亲亲密无间的时刻,想要让母亲享受世间最美好的甜;想要再次承欢膝下,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想要为母亲扛起一片天,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终于开始理解母亲,却再没了机会。

这么近,那么远,是时间带给每个年轻人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与悔恨。

终究是,意难平母亲名叫碧云,温庭筠曾有诗言:“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恰契合了碧云的一生。

碧云的一生,是不被理解的一生。

年轻时,她违背家里定下的好亲事,执意要嫁给那个支持自己梦想的男人,众人不理解。

结婚几年,那个曾经支持自己的男人变了,赌钱、出轨、浑浑噩噩,她毅然决定离婚,带小军净身出户,众人不理解。

遇见真爱,决定带着孩子跟那个男人远走异国,众人不理解。

为了孩子放弃真爱,自己扛起重担,再没组建家庭,众人不理解。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被理解的女性,却独立、自强、聪慧、勤劳、美好,无论生活掀起多大巨浪,永远温和而平静地淌过生活的难。

可惜的是,她将美好都给予了别人,却将苦难留给了自己。

全剧最让人意难平的,正是她与梅众的爱情。

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是谦谦君子,两人相识相知,小心翼翼捧出最纯粹的真心,跨越了国界与语言,终于在这大千世界找到了一个懂自己的人。

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童话,当碧云知道小军不愿意与自己一起远走异国他乡时,便忍痛割舍了这段感情。

她克制地道别,决绝地切断了与梅众的一切联系,却还是会在不经意间破了心防。

书店里,两个年轻小姑娘,讨论着“我爱你”的诗意说法。

“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那是梅众曾经对她说过的话。

原来啊,每一个选择披上盔甲的母亲,都有一颗最柔软的心脏,每每午夜梦回,终究是,意难平。

母与子,光与影碧云是小军的镜像,小军是碧云的影子。

两人都曾为梦想执拗,撞南墙也不肯回头;两人都曾对感情小心翼翼,克制隐忍,孤注一掷;两人都曾为家庭舍弃一切,前路迢迢,尝尽孤独。

母亲曾经是小军的光,后来变成他想要摆脱的影,而后,小军又称为了母亲残年的光。

这对母子相依相伴,成为了彼此最难割舍的存在。

全剧看似在讲述两个人的经历,其实说的是一个故事:母亲与孩子,虽然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但殊途同归,每个人都是在磕磕绊绊的成长与生老病死的告别中,渐渐读懂了人生。

碧云身上,有每一个母亲的影子,小军身上,是每一个孩子的集合。

含蓄如我们,也都曾像小军一样,不敢向母亲表达爱,亦来不及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好好说一句告别,于是悔恨便蔓延了今后的人生。

但整部剧最好的地方,是在教会我们如何说爱与告别。

当碧云与小军搬到新房子,将要开始母子相依为命的人生时,两人坐在夕阳下,互相说着“我爱你”。

当碧云与梅众渐生情愫时,梅众在微风吹拂的湖边,对碧云郑重告白:“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当碧云决定放弃这段感情时,并非不告而别,而是拿起电话,对梅众说出了再见。

爱与告别,也许是每个人的成长必修课,要好好说爱,也要好好说再见。

《您好!母亲大人》短评

该说不是,董洁演的是真不错,尹昉有点拉胯,从头到尾都一个表情。丁小军这个角色后期都有点立不住,自私、怯懦,哪来那么大人格魅力人见人爱?去日本遇见梅众也很玄学,扯了吧唧!

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故事时间线有很大的问题,还有剧本改编不够生活化(不过原著本身也像一杯白开水),演员很好,只是尹昉跟董洁真不像母子😂董洁这个角色跟她本身很贴合(离异独自带孩子,也有许多非议)只是尹昉的演技并没有多大代入感,哪怕是跟董洁手牵着手也像是两个陌生人。

11分钟前
  • 高压气旋
  • 还行

这儿子看着比妈都显沧桑。演个姐弟恋顶天了,还硬拗母子,有点扯。

16分钟前
  • 莫言谗言如浪深
  • 较差

6集直接跳到结尾。不太懂哈,平白直叙的按时间顺序讲故事不好吗?有必要来回来去的穿插着吗?又不是悬疑篇。

17分钟前
  • 金翊
  • 还行

有点单薄,亲情家庭题材又回归了,胜在情感真挚,本中年人很代入。

20分钟前
  • 技安
  • 还行

我單方面稱為這部電視劇除《覺醒年代》《山海情》之外今年又一部優質的電視劇,這劇不管是從拍攝角度,講故事的角度和剪輯的角度到這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我願意給滿星5🌟,這劇把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那種偉大的情感刻畫的非常好。沒想到曹盾在導這種偏情感戲上也是很厲害呀,拍的太細膩了,起承轉合上銜接的非常好,一直以為他只適合拍那種風景劇或者那種歷史磅薄感的大劇,這回看來還是小瞧了他了,這才是優秀的導演,什麼題材的戲都能拍而且拍的很成功,希望那些經常拍現代劇的而又拍不好的導演多跟他學學,尤其是那種喜歡拍現代家庭類的的導演多跟他學學看看人家怎麼導戲怎麼講故事。希望導演下部劇拍個歷史劇,比如清明上河圖那種劇相信你一定可以拍出歷史感。

22分钟前
  • Alina
  • 力荐

今年度最喜欢国产剧

27分钟前
  • 默小默
  • 力荐

感性已经无法控制我自己,男主就是翻版的我,可是我才19岁,我妈妈就得了癌症,我不想让我妈妈离开我,太现实了,太痛苦了

32分钟前
  • 搓狗头
  • 力荐

离了大谱,开头两集好不舒服,台词感觉也很矫揉造作。

37分钟前
  • 麦旋风风风
  • 很差

看到原著改编自散文的时候,不知道这样零散的文本结构如何串起一部电视剧,看的时候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能力。这部剧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用了三条线并进的表达形式来讲故事,一条为年轻丁碧云的故事,一条为年轻丁小军的故事,第三条则是母子二人相处的现在。三线并行,将两人互相交织的半生合成了一整段人生。剪辑的也非常流畅,幼年的小军冲进外婆院子里拜年,下一秒掀开帘子的就是大学放假回家过年的小军;这边是善良耿直妈妈帮助受伤工友讨厌薪资,下一秒就是小军不屈服学长淫威的勇敢反抗。小军的身上有妈妈的影子,妈妈所有的努力也全是为了小军。因为改编自编剧的真实故事,剧本非常扎实动人,制作班底靠谱,演员演技扎实,是分分钟就令人破防的剧情。

39分钟前
  • 不锈钢老鼠
  • 力荐

拍挺好的。国产剧少有的叙事结构这么好的,也不煽情的。。。是不是因为董洁这剧才这么冷门。。。

43分钟前
  • Lucien
  • 推荐

这剧剧情不复杂,需要安安静静地去看,看完发现自己也安静多了,带给自己很多思考。好剧!

47分钟前
  • 沉默是金
  • 力荐

实在受不了拍摄手段,从头到尾前后穿插,看的太累了。

49分钟前
  • djzj
  • 还行

本来以为也就是大批粉丝维护,过了几天回来看,当时的很多一星差评都直接被删了。哇这部片真的好牛啊

54分钟前
  • 半为鬼
  • 很差

和请回答1988一样,每一集都有感动的泪点,很容易就俘虏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演技是演员的灵魂,因为这部剧对董洁的好感有多了一分。“今晚的月色真美”

55分钟前
  • 北漂流民
  • 推荐

尹昉董洁演技太棒了

58分钟前
  • 力荐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从远方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

1小时前
  • FFFaceHapppy
  • 力荐

国产电视剧已经开始不再傻白甜了 但或许有些观众还是傻白甜

1小时前
  • 我有一只小毛驴
  • 力荐

慢节奏和快剪辑有点错乱。会联想起自己的母亲,中国式母亲总是以奉献为本职,把母亲放在个人之前。(董洁的脸和气质真的很适合演这种贤妻良母类型的,然而一想到现实就会出戏。

1小时前
  • 沈从嘉
  • 推荐

不像个活人

1小时前
  • 育儿专家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