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终于看了部喜欢的片子。
当然这是一部很严肃的纪实题材的电影。
可是,对于这个我不想说什么。
太严重的社会问题。
完全不是我能左右。
很久以前我就开始对完全出于我力量之外的事情保持绝对的缄默。
因此我没从事我曾经迷恋甚至为之疯狂的新闻事业。
就像劳伦。
这部电影我真正注意的是劳伦,她的职业和感情。
我没用“事业和爱情”。
我现在不喜欢严重的词汇。
而且这部片子旨在揭示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要刻画一个女人,重点是事件的进展而不是劳伦的工作。
至于爱情,劳伦都不重视。
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本来兴冲冲想写点什么,没想到心里跟劳伦一样黯淡。
埃娃天真地问:“你有多少孩子了?
”劳伦说:“一个也没有。
”埃娃惊讶:“为什么?
” 这个年龄。
劳伦说:“我要工作。
”埃娃说:“我妈妈也工作,她就有孩子。
”劳伦说:“我的工作不一样,我叫它‘事业 ’。
”埃娃问:“那是什么?
”劳伦笑,说:“ 事业嘛,嗯,事业就是一个你梦寐以求的工作,为了它你可以放弃一切,呃,当你得到它之后——你才意识到,它并不值得你这样做。
你失去得太多。
”劳伦低下头,点上烟。
埃娃说:“我不懂。
”劳伦笑:“我也不太懂。
” 很多年前在东北边陲,那个破破烂烂开满蔷薇和丁香的学校里, 忘记为什么,类似自我介绍,轮到我,我站在那里,拘谨地说了一些所有人都说的那些话,最后说:“我想做战地记者。
呃,就这些。
”没人会注意灰暗的我的灰暗的自白。
当然也没人知道灰暗外表下的激情翻涌,血与火的热烈和夺目。
当我看到劳伦穿着男式衬衣(在我心里那就是男式的(风尘仆仆从沙漠中走来,心里有种东西隐隐灼烧。
很微小很遥远。
很痛很重。
那是我曾经丢弃的理想和青春。
我从那一刻才真正喜欢这个片子。
当她四处奔走,在杂乱的人群中,在风沙的路上,在黑暗的夜晚,在危险的野地里,在阿方索拥挤的报社里,在飞机上,在颠簸的汽车里,在豪华宾馆摊着笔记本的床上,在埃娃家低矮破败的木棚里,在芝加哥浩大明亮的办公室里,在盛大的宴会中,穿着蓝布工作服站在无数女工中。
她穿着男式衬衣,看起来性感健壮。
她跟老板讨价还价,阿方索拒绝帮助后她一句“SHIT”紧追不舍, 听到有幸存女子眼睛一亮——强烈的职业敏感。
她平静落寞地点上烟。
在犯罪现场指手画脚咄咄逼人地追问警察。
拍着电脑摔着东西大声骂老板。
本来只是交易。
为了驻外的工作。
几乎搭上性命。
最后放弃一切。
她最后才真的在做一项事业。
那时候那个男人已经死了。
说说那个男人,那份感情。
这个片子另一点我关注的。
对她来说事业无疑要比爱情重要。
阿方索说:“他又答应你什么了?
当初你就是这样离开。
”这个内敛的男人并不愿多提过去。
我可以想象他们当初曾合作愉快,志同道合,激情碰撞,共同经历很多事和荣耀。
他爱她。
这个才华横溢浪漫激情的女子。
可是她为了更高的目标远走高飞。
为了她所谓的事业。
他是踏实的男人,更喜欢安稳实际的生活。
他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他以为这就是他的一辈子。
一辈子再也不会见到她。
她是风中的玫瑰,梦里的青春。
可是她又回来了。
他说:“你看起来不错。
”可是她不是为他。
他转身走了。
他知道这才是她。
他还是无条件帮她。
他永远无法拒绝她。
他拉着她躲避车。
她想深入虎穴,他异常激动,他大吼:“如果你出事我将无法原谅自己!
”说完自己也沉默了。
她摸他的脸。
那一刻,我喜欢上这个演员。
这张内敛沉稳野性淳朴的脸。
任何离开这个男人的女人都该后悔!
他转过身去,说:“我不能这样。
”她看到案头他妻儿的照片,问:“你妻子?
”他稍一迟疑,温和地说:“是。
”她笑:“我真傻。
”他沉默。
她说:“儿子像你。
”他微笑。
像任何一个爱家的男人一样,把妻儿照片摆在眼前。
工作获得成功,她兴奋地打他电话,迫不及待告诉他。
一个冷漠的坚定的女人说:“你要找的是我丈夫。
”那个女人没说:我是某某。
她没说:我是某某的某某。
她说:你要找的是我丈夫。
你要找的,是——“我”的丈夫,我的“丈夫”。
她忘记那是夜晚,下班时间。
家庭时间。
因为她根本没有下班时间根本没有白天夜晚根本没有家庭没有爱。
她所有的一切只是工作,她生活的全部,生命的全部,全部时间,她可以任何时间奔波在任何地方,飞机火车或者深夜徒步走在荒漠。
她听到电话那端他和儿子嬉戏的声音。
温暖的家。
另一个他。
遥远的他。
抑或那才是真实的他,他真实的生活,真正在乎的东西!
她站在大大的鱼缸前。
蓝色的海,蓝色的鱼。
她是最大的一条。
那条黑色的。
看似自由,风光无限,冷暖自知,自由到一无所有。
她回到座位。
风情万种地微笑。
接过男人递的烟。
笑得更加灿烂。
然后放纵。
本片唯一情色。
却不是男女主。
她要的不是性,更不是爱,只是放纵!
她就是要放纵、放弃、沦落,落到谷底那样低,落到泥潭那样不堪!
她的快感不是来自与她做爱的男人,而是对阿方索的报复。
而其实——他们早已没任何关系。
他对她从未有任何责任。
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她一直是爱着他的。
其实我早该知道。
她在宾馆第一次给他打电话,拿出电话,拍拍胸,吐口气,才真的拨出去。
接通却那么爽朗事不关己的样子。
其实他很快回电话了。
她在放纵。
他应该整夜不停打电话。
她那么晚打电话。
他打她又不接。
他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他怕她出事,像上次那样!
女人放纵时男人严谨的神情。
他还是因为她死了。
她是他命定的劫。
他妻子怨毒的眼神。
她最终留下。
放弃一切,光鲜诱人的一切。
接管他的报社。
永远留在他死的地方。
死也要死在那里。
死在他死的地方。
依然不是为了爱情。
其实那时她才真正在做着她的事业。
谁又说事业和爱情是两件事?
有人把爱情当事业,有人把事业当爱情。
其实不管哪种,都只是在盲目地迷恋。
是一回事。
对于一个普通的严肃的反映社会问题的电影,我真心想多了。
片子看完好几天脑子里都有个问题在问自己——如果我是洛佩茨,如果真实和生命安全只能选择一个,如果……我该怎么办?
史上不乏优秀又勇敢的记者:罗伯特卡帕,法拉奇……。
每年会有好几十名记者因公牺牲,每年又有成百上千的记者受到生命威胁。
在社会最黑暗处,为着正义苦苦寻找真相的记者让人肃然起敬,可他们的生命有谁来保护呢?
哎……
- -。
这是部很好的电影。
这是首先要肯定的。
我对故事最初的感觉不过是这个记者肯定是个工作狂。
后来在印度女 孩的遭遇中不断闪现她小时候的记忆,本来以为是印度女孩对家乡的回忆,却没想到是美国记者的。
一点一点的,到最后才了解原来她也并不是没有痛苦的成长经历。
记者开始接手印度女孩的事情或许想要挖掘大新闻的可能性要比拯救她而大得多。
因此她寻求以前搭档的帮助,却没想到以前的搭档恋人已经结婚了,并且有了3个孩子。
但是他还是帮助了她。
那男人说过的一句话令人在电影紧张的情绪中微微心暖,“我不希望你有事,我不能让你有事。
”这是一个男人对自己心爱女人的保护。
它比护身符管用多了。
可是他没有吻她,因为他有了自己的家庭,所以他们不可以这样,他这么说。
让我着迷的是印度女孩的眼睛,从刚开始的恐惧,到慢慢的出现光彩,中途坚持找出凶手的执着,她的眼睛很亮,很干净。
记者真正下定决心帮助女孩的时候是当她被‘恶魔’吓得逃出酒店的时候,她看到女孩的无助,她感觉到,如果不能帮她找到凶手,那么她将不会安宁,也无法继续生活下去。
这时候你会发觉,她开始不重视这是否是个大新闻,而是要拯救女孩。
最终,女孩的故事没有被刊登,因为这个社会是不会允许个人威胁国家的利益的,有钱有权的人总是不会去同情别人。
但是凶手还是被捉到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虽然记者的搭档死了,他很勇敢的保护她,他用行为证明了他的爱。
记者会留下来或许早就被猜到了,就像她没有将头发染回黄色,而是保留原本属于她的黑色一样。
她可能想追回自己的本质。
就像她想找出事情的原本一样。
总之,这电影很好。
导演在开始就强调了这是事实!
这也是导演的意图所在。
如果你不幸在夜里看的(比如我),觉得这是一部惊悚片,那么,与导演无关。
奸杀了5000多人,这当然是犯罪,但该片却不是犯罪片。
因为导演泼墨最多不是在犯罪的一方,而是正义的另一方,也就是记者和受害者。
犯罪人,对不起,他只在黑暗中露了两次脸而已,加起来不超过半分钟。
而且犯罪人作案的手段简单拙劣到不值一讲的地步,每次都用同样的方式把人家骗走,采取同样的手段把人杀死,最后还不忘在受害者身上盖上自己的印章(胸口的咬痕)。
——唯恐地球人不知道是他干的似的。
(但是也说不定别人干的,也最后来这么一下,这样第一个这么干的人不得不背起所有的黑锅。
所以,连犯罪分子也一定痛恨剽窃和抄袭,痛恨知识产权法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奸杀了5000多人,作案的竟然是个富人。
这点我十分的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不去包二奶呢;墨西哥没有“天上人间”吗?
拜托,做富人也要专业点,OK?
如果自由贸易协定因为这件事出了问题,不要怪记者的报道,只能赖这个富人的智商。
不管是算经济涨,还是伦理帐,包养几个二奶都要划算的多。
第一,不用受良心谴责(对不起,他应该没有良心了);其次包养的比较听话,过程更愉快(当然人家可能是家养的肉吃多了,想尝尝野味吧;再者,你把女工都害死了,劳动力稀缺,工资就得涨,生产成本就会增高,……;最后,你贿赂政府不得花钱啊!
总而言之,选择包二奶是一个经济的多,道德的多的方法。
我们高兴的看到这一措施在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得到很好的执行,发达的色情业和旺盛的奶源避免了造成墨西哥这样的悲剧,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奸杀了5000多人,政府却竭力隐瞒,而且报复记者。
——不仅美国人觉得难以置信,我一个中国人也觉得不可思议了。
警察抓不到坏人可以理解,反过来找好人的麻烦就忒不地道了。
连狗都知道主人养你是为了看家,而不是让你吃里扒外,咱警察同志不能连狗都不如吧。
当然,警察的主子是谁,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另著讨论。
奸杀了5000多人,起义的应该是当地的男同胞们才对,而不应该是千里之外的一个女记者。
作为这一事件的间接受害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不能正常的娶妻生子,饥渴难耐的男同胞们很可能会被逼无奈的走向了强奸之路,于是造成了女同胞数量的进一步减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天哪,这不是奸杀5000个人的问题,这是在种族灭绝!
或许这就是政府不敢说出真相的原因。
(同样在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发现中国女性流失国外的现象很严重,但考虑到中国男性承受能力,始终不敢透露相关数字)唯一不出意外的是,坏人最终遭到了惩罚。
但是,这是问题的关键吗?
不是。
问题的关键是不知道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也就是说,你要射击的靶心在哪儿?
这是伸冤?
还是良心?
《边城小镇》让我想起另一本同类女性题材的电影《万福玛丽亚》。
好莱坞会拍此类争求福利的严肃题材,不得不敬佩。
1、整体拍的确实比较一般,剧情不够跌宕起伏,只是选择了这个事件中的一个很小的点来描写。
2、珍妮弗.洛佩兹比较努力,但仍然觉得她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比较突出。
3、总体不推荐观看,看看这个事件的新闻评论就足矣了。
一个电影一开始就标明“改编自真实事件”,通常会大大的增强故事的说服力和震撼感,每个观众都不会再去思考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的真实感,因为一切都是真的。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真实改编”电影,是《卢旺达饭店》,看完后每每一想到在1994年,同一个时空下,我在家庭和学校间单纯快乐的长大,而另一个地方,无数无辜的人们被种族仇恨和利益争夺残忍的杀害。
那里可能也有个跟我一样大的孩子,跟我一样还什么都不懂,在我跟同学玩游戏的时候,被枪杀或烧死,也许连哀号都没有。
不能想不能想,一想就让人胃部痉挛,平白多出一丝绝望。
相比之下,本片的震撼力要弱很多。
我觉得是因为在主角和主要情节上表现的窄了一点,把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一个事件上,不由陷入了1、2个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这种罪恶在当地有多么的普遍和猖獗。
而且本片缺少时间感,在观看中,感觉就像好莱坞另一个编的好似真实的故事。
只有影片中穿插的照片,让我们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从而去思考背后真正的原因。
故事揭示了政府为了获取廉价劳动力和巨额利润而无视女工们的生命安全,让人愤慨之余也疑惑:一个参议员就可以只手遮天?
美国和中美洲的自由贸易协议真是这种罪恶得不到遏制的根本原因吗?
没办法解决呢?
只能依靠少数有良知的个人吗?
不过,lopez在片中的表现挺不错的,一个干练勇敢的记者形象比较可信,影片中关于女记者小时候遭遇的回忆,也丰富了主角的形象,让她的行为加入了更多个人的原因,而不再是无聊的美国正义感。
影片没有刻意突出Lopez的美貌性感,用中性化的衬衣盖在jennifer的身上,有时候看上去有些臃肿,不过也让大家的欣赏不再留在她漂亮的胸和屁股上,看得出jennifer是想留下一部有深度的电影。
轻喜剧的花瓶当久了也无趣,欢迎jennifer将来有更多的变化!
这个世界的丑恶和暴力无耻和残忍就那么血淋淋的呈现在眼前有这么一种人生生为女孩 长在绿洲但突然被夺去家园发配到边疆小镇做工每天站高强度流水线组装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的电器一天只挣5美元生活困苦 勉强维持却忽然有这么一天无辜的被杀到底是巨大经济利益驱使的资本家还是丑恶的人性 造就了这场谋杀?
一出出相似的悲剧重复上演在Ciudad Juarez被杀的妇女超过5000人那些坚持着抗衡它们的看起来如此柔弱的善良和勇敢 无私和无畏这时就更耀眼 以至 催人泪下詹妮弗·洛佩兹主演《边城小镇》amy强烈推荐
华瑞兹Juarez这样的墨西哥小镇特别有感觉,远处是荒芜的高山。
近处都是贫民窟,女工们下班感觉到都很慌张,这里24小时上工,也没有什么法律保护。
一副19世纪末的样子。
375名被奸杀,700多名失踪。
这个美丽的女孩以墨西哥的方式下葬。
洛佩兹在飞机上的梦里还梦见他向她走来,这就是墨西哥和美国边境的无穷荒野,很多人在里面走着走着就丧了命。
当地小小小报馆的社长(班德拉斯)说这里连水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消防队了。
洛佩茨试图抓住这个幸存的受害者,找到报道的线索。
求助大庄园主家的女主人。
他们说在法律上得不到任何帮助。
就像最近的女性,日本东京法院胜诉的伊织,原来遇到的那样绝望。
越往后拍,越感到很拙劣。
就是想煽情而已。
遭遇到冷漠的警察局长。
被害女主说,政府拿走了一切。
(其实名义上是政府,背后就是大家族,这100多年来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
)当地土豪家族的party为一个15岁的小女儿请来了歌舞明星。
这时他发现强奸她的人就是这个家族的成员。
洛佩兹假装女工,我们都等着凶手第2次露出凶牙。
居然把他的眼睛打瞎了,太解气了。
这个女的最后也找到了700个人,那就是一个大坟场。
报道也写出来了,是该狂欢的日子了,洛佩兹还不失时机的演了一场中老年妇女版的床戏。
敌人进行了大反扑,把小报馆社长给杀了。
最后现实很苍白,还是有女性不断失踪。
电影从构成,对白,以及表现手法,都极度的平庸。
应该是给精神病院中度智障的人们拍的,或是给拾垃圾的小偷家族们进行统一战线用,或者是给高中生学英语用的。
但总体来说这部电影是政治正确的,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被奸杀的妇女,在沙地上被草草埋葬后留下的一只穿拖鞋的脚。
在出差的旅馆中看完,值得五星。
最后第二个凶手被烧死实在是太解气了,愿世界上这种傻逼人渣狗杂都tmd去死。
资本框架下的血汗工厂,不光是北美洲,包括亚洲富士康都是这样的吃人工厂,光鲜的电子器件背后是一桩桩血淋淋的案件。
希望以后多些事实片,少些无聊的娱乐片。
尽管每个国家都有两套法律,但再次向为事实与真理牺牲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今早起床后,翻看影评,看到有朋友不理解女记者和工厂管理者上床这段情节的意义,其实我认为是影片对女记者渴望爱人、人爱的映射,毕竟昔日同事情人已经成家,并且很幸福,她还是独身一人,在事业成功时无人分享。
这一切也和前面女孩和女记者的对话相呼应,女记者解释事业是指甘愿放弃一切,甚至自己去追寻的东西,但是得到之后,感觉并不像想象那么好,但却已经停不下来了,和资本家的艳遇,其实也代表着女记者对于人生的迷茫。
真没什么意思
7分!
很美的电影名,却是一段残酷的故事。据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只能说我们没有任何权力去抱怨自己的生活。和她们比,我们都太幸福了。
题材很好发挥不佳,尤其结尾处理的太草率使影片变得平庸。。
违背了真实··· 不HAPPY!
很好的题材,反应了当地的社会现实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片尾曲很不错。为有这样精神的记者,虽然是电影,给四颗星。
能制裁凶手的不是法律而是一次侥幸的防卫,在巨大的政治,利益机器前,个人的反抗真的太微不足道
社会好混乱... 正好我是第500个评价...
真实事件改编,往往现实更残忍。5000多个受害者,两个凶手哪够啊!
3.5
看的当时一点没觉得是把两个超级hot的Hispanic放在一起的审美效果……
大学里在大教室看的~~具体的不太记得了,姑娘很美~
“每个国家都有两套法律,一个是给富豪权贵的,一个是给平民百姓的。”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之下,谁会把几千条人命放在眼里!黑暗面无处不在,这个龌龊的世界!PS:受害女孩真像姚晨!又没认出亲爱的班德拉斯啊!
竭尽全力去改造世界但所有发现力度有限?向政策开炮的姿态很勇,但无解就不解的态度恐怕也属于一些浪费。我大概忽然理解了资本世界对中国政策的看法,一些吸烟刻肺的零和游戏,血肉工厂,摆脱才是一切。但很可惜,要往前走,尽量花最小的代价大跨步向前,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意识里有多少而已。
1.人们总是承诺很多事情,但是从来没有实现过3新闻不再是新闻了美国公司才是主角,他们的新闻议程是自由贸易全球化和娱乐4哪个政府不隐瞒真相,哪个工厂不吃人5每个国家都有两种法律,为富有的有权人准备的法律和其他所有人准备的法律6现实比电影恐怖
72
是外刊推荐的吗
世界的黑暗角落需要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