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片子的周迅看起来很疲惫,头发乱乱的,嘴唇紧紧的,握着方向盘的手硬硬的,好多时候像是在走神。
我想我太能理解她的心情了,因为等待不是想象中那么撕心裂肺或者山花烂漫,等待是个体力活儿。
打个比方,就像是给欠了债的地主扛长工,只不过欠下的,是情债罢了。
朋友说没感觉,男朋友消失了四年,看不出李米有什么难过。
我无法和她解释周迅演得多好,不曾站在原地守候的人,不会懂得站久了双腿都无法弯曲的滋味。
我心中的李米就是周迅的样子。
四年之中,时光与命运的变迁并没有在她精致的脸上留下痕迹,而是全部凝滞在了她的眼神中。
她的眼里埋藏了青春又埋葬了青春,剩下空空一片。
她的眼里有天,有地,有空气中的烟雾,只是没有其他人。
她看这个世界很远,看天很近。
我喜欢她自己跟自己较劲发狠的样子,她说我一定要找到他,然后骂一句:“你他妈的怎么不去死啊!
”她说我一定要骂出来。
那是一个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人焦躁的喊声,她恨把自己锁起来的那个人,却已忘记这是自己加给自己的束缚。
片子前面大部分导演都在社会层面兜兜转转,多少沉闷了些。
而后故事像颗洋葱层层剥开,爱情的味道弥漫开来,蕴湿了每一双好奇的眼睛。
方文死了,留下了他可以给李米留下的一切。
他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她他爱她,就在她身边爱着她。
录像上的李米在阳台晒衣服,在大街上装轮胎,在和路人争执。
他挂着男人气的衬衫走在城市每个角落,却不知自己辛苦等待的人,就在抬起头便可以望见,伸出手就可以触摸的面前。
看着自己傻傻的样子,李米笑了。
不,是周迅笑了,然后我哭了。
有个导演说过中国有两个女演员,她哭的时候观众也会哭,一个是张曼玉,一个就是周迅。
中国只有一个女演员,她会在心里流泪,但你就是看得见。
还记得《如果·爱》的最后,周迅也笑了,那一次,我也哭了。
李米是该笑着的。
因为,方文是爱她的。
她没有失去一切,她的掌心是空的,心却是满的。
那心里有他们共同走过的路,有爱,有时光。
北村写过一个小说,叫《望着你》。
里面有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望着你,是我爱你的唯一表达。
到了方文这里,我把它改了:放弃你,是我爱你的唯一表达。
最后的最后,我以为都结束了。
李米突然出现在天桥上,突然讲起她和方文的曾经,很不起眼的曾经。
周迅的语气,像是一个无名编剧在谈着自己都没信心的构思,即使知道那故事的最深处,是最真的心。
她说她和方文中学就在一起,后来两人都没有考上大学,她说他们是这城市,这世界最平凡的人,没有人关注。
但是方文对她说,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
就像杨千嬅曾在歌中所唱:也许生于世上无重要作为,仍有这种真爱耀眼生辉。
我虽行过死亡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 诗篇23一份爱,若没有人呼应,该是多么孤独,一段寻找,若是没有一个尽头,又将是多么无谓。
李米是幸运的,到了最后的最后,当结局终于来临,她看到她的爱人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为她准备好的礼物。
表江说,这样不好,还不如啥也没有,彻底让这小丫头死了心呢。
我不这么想,所有流淌过去的时间,需要一个终点,所有的付出和等待,也需要一个交代。
不然,永远也是意难平。
《一个女人的来信》里面说,爱,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与你无关。
这话说的漂亮而决绝,斩钉截铁,曾经是让我向往的境界。
但是如今,我不这么想了。
这样的爱情根本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意淫,只存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对方无足轻重,也无需交流,分享,彼此承担。
爱如果没有对象没有承诺没有付出没有结果,如果你和我遥远得像两个星球,那还是爱吗?
所以我好喜欢那个结尾,看到在爱人的注视下,每日发呆奔波忙碌的李米。
他是爱她的,不是因为他留下了多少钱,而是因为他那长久的守望,还有那煞费苦心的五十多封信。
这结局让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对你的爱,不过我的一个猜想,如果你不过是我臆想出来的完美偶像,那么,所有的等待,呼求,寻找,盼望,不会成为一个传奇,反而会沦为一个笑话,或者一段让人唏嘘的悲剧。
如果这爱是空的,若这信仰没有实底,我便不会成为那备受宠爱的主角,反而是这世上最可怜最无知的人,在无谓的等待中浪费了一生。
但是我知道我们不是在虚空中等待,我们所盼望的,也不是一个想像出来的精神寄托。
他在很久很久以前,就预备下礼物在路的终点等着我。
他知道我会彷徨,忧伤,被苦难打倒,被诱惑拐骗。
他知道有一天我会失去信心,于是留下了一封很长很长的情书,怕我孤单,也怕我糊涂。
在我每日发呆奔波忙碌的时候,也有一双充满爱的眼睛,在默默的守望。
有一天,当最后的结局来临,当他来到我的面前,我也会看到我的一生在倒带回放,才知道原来这一路,是他与我并肩而行,而在那些最痛苦最艰难的地方,是他在怀抱着我走过的。
在无数的黑夜里,我用星星画出你, 你的恩典如晨星让我真实的见到你。
旁观的人如何说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始终知道,你活着,并且深爱着我。
曾经我问,你的爱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是真可以真多久……如今我说,求你将我放在你的心上如印记,将我带在你手臂上如戳记。
你的爱情坚强胜过死亡,众水不能熄灭不能淹没。
我想替李米说一句话我已经悲伤了但还没有悲观昨天是工作实习期满三个月的第三天,我辞职了。
昨天买了一件李米穿的格子衬衫作为纪念。
昨天开了一场例会。
昨天是离开大学以后的第一个犯冷的冬天的早晨 。
一份微薄薪水折盒子的枯燥工作,一个疲惫的理想。
电话里跟他哭诉说,我想离开这里,只是去他的城市陪他,顺便再看能不能考个研究生。
他说他不能辞职到青岛来陪我,他也想好好努力工作挣钱,他说,我知道你可能不会为自己想明天,但我要为你想明天。
为我们的未来想明天 其实我很想对亲爱的你说只要你一直陪着我,我已经很快乐了。
方文和李米的梦想是父母同意 一起开一家小小的超市 我们也有,你们,他们,很多人都可能曾经有过类似这样那样的想法。
执子之手,是一个关于明天要发生故事的延续 一切都是延续 诺言敌不过当下你是否当下在他身边你是否给他他所需要的李米和方文需要钱,可是为了钱最后方文却忘记了他们要的真正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亲爱的,可以没有一家超市 只要你活着跟我在一起亲爱的,可以说不爱我,但不要你爱我却佯装不知道这就是李米心里的呐喊吧 很多人说过,李米的猜想是一部爱情片,它的确是万千传神爱情片中的一部,夹带着倒叙悬疑或许种种吧。
但这部爱情片带给我的确实很长时间的大脑空白。
因为在那样一个时刻,我被活生生打动了,泪水也掉落的自然,鼻子一酸,那流下来的就是自来水。
灯火阑珊的夜 好美 李米的猜想让我想起了三毛说的一句话,我的爱情观就是我的人生观。
让我歇歇脑子再讲,这篇影评我酝酿了很久一直不曾动笔写。
此刻你一定觉得我有点矫情吧,我把写李米猜想的这篇影评称为便秘 好想拉,却又拉不出来。
某个时候想会有人说,李米看起来有点矫情吧,不就是个男人么。
或许吧,矫情的活着。
其实就是因为在乎,在乎一个人,在乎他,他就是你的生命,就是这样普通生活中的最重的脉搏,他或许不是你的一切,但他带给你了一切生命的力量 似从宇宙中来 这种东西用钱买不到,热闹中找不到,眼泪中存不下来。
于是说,遇见你,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了。
从头到尾其实都是模糊猜测的看,甚至一度就想知道那个叫做小香的姑娘长什么样子。
自杀诗人从桥上翻下去的时候我还在暗自发笑。
那首女诗人的诗被念得可爱无比 轰 一个身影翻下去了 轰 又一个身影在结尾翻下去了 消息来的毫无人性 如果消息在你的面前,一切都成为了真相 来来回回的车 ,不大不小的城市,默默行走的贩毒男青年方文,孩子般呓语寻找爱人的李米,盼着见一个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的姑娘的“天”兄,一个就想着赶紧把毒拉出来好分的一桶金保命的男人。
有人问,看“李米”的时候哭了么?
我哭得时候就是在即将落幕的那一刻 她说 我们都是这个城市的平凡的人 我们从中学开始相爱 小人物这个名词就一直翻滚在脑海里。
然后,泪如泉涌。
长长的平白的叙述,似乎没有什么浓墨重彩的细节和轰轰烈烈的爱情经过,而是执著于一个东西,似乎是对真相的执著:爱情是什么?
永恒是什么 ?
你说的,你曾经告诉我的又是什么?
他没做出却说出的话,你信了多久,他告诉你有了光世界就一定要有一天明亮,于是你默默等待 然后想起在这个城市那群相拥而过的情侣,饭店里小坐对酌的夫妻。
想起学校门口的小吃街,总要和他在那里经过。
校园青葱绿色中走出来的男孩子女孩子…… 岁月就这样淌过了 记得也曾经在一个午夜喝酒狂奔为一个人心碎,然后在他回来时锤着他的肩哭泣,其实之前已经说过很多他妈的了,但看到那个人却无法开口持续骂下去。
一定有一句话让这一切以哭声结束。
李米说 我就想给他说一句 你怎么还不去死啊方文 撒泼似乎是最好的情话 而那一切都是因为爱的中断而被告发 因为执著表露无遗 人人性格中的偏执 被很好的保护起来 因为那层白嫩的皮肉 他暴露了所有的爱 所有的恨 也暴露了所有的底细 所有女孩子的心都柔软如细砂却放在爱人手中如盈盈可握的腰肢一般,城市中的人 都在阴影背后中拼命谋生 虽然是贩毒自杀的偏执的方文 但是我只是看到了有一个悲哀面具下渺小心愿的男人“83天 我打算回去了 李米 反正我也成为不了你们想要的那种人 只能普普通通了 我真没用 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没用” “221天 我就要回去了 李米 我现在算是个有用的人 我都能看到我们未来超市的样子 你能原谅我吗?
” “430天,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 也许我已经成为了你父母想要的那种人 谁知道 我昨天在电视上看见昆明了 我突然一下子哭了 你还在等我吗李米 ” “708天 告诉你一件事儿 李米 几乎就快成真的了 我今天早上到了机场买了机票 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上爬行的蛇 我突然想要回去了 我买了机票 过了安检 到了登机口 最后我还是出来了 机票钱退了一半 我多想回去 你知道吗”... 疯狂的女主妇,疲于奔命的小市民,或许吧,我们嫌他们丑,说这都不是美好的。
可是她们坚持的是否是美好的,无从晓得。
所以不要轻易说这段爱情和这个人是丑陋的。
女孩子似乎会为了爱情偏执 而男孩子有时候会为了事业偏执 其实,往往抱在一起,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这部片子最好的地方就在,他们无论在哪些地方偏执,都是为了他们彼此。
女孩李米还在天桥游走,她可以触摸到爱人的心,或许她还是幸福的。
就像他们当初说的那样 遇见你 ,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一秒过去,另一秒,第三秒。
但是这只是他们的时间。
你的那一秒 是谁的时间 你的那一刻其实应该留给你的爱人 可是 就是因为这样的误差,李米失去了方文,而方文也真正变成了悲剧本身这是谁的悲剧,是李米的,方文的?我的或者你的男孩子们,你们有过为了想要给女朋友幸福而放弃过她么其实或许爱人只需要相互拥抱着相信就好了女孩子们,不要哭泣了,或许那个你深爱却感觉不爱你的男人想要背负的东西太过沉重。
可是这里我要说其实爱情没有死。
它其实还活着爱一个人,真的为了明天,就不要擦肩而过。
李米和方文中学时开始恋爱,两人都没考上大学,开上出租,前途渺茫。
方文承诺赚一笔钱给李米开个超市。
李米的父母不赞成两人交往,方文为了成为李米父母认可的那种人,决定出去闯荡,四年间一去不返,只是时不时给李米寄来一封信。
四年间李米疯狂地寻找方文,她把方文的照片带在车上给每一个客人看,只到遇到两名携带毒品的绑匪上了她的车,她终于找到了方文,等待她的却是比男友失踪更可怕的现实。
影片最后,毒犯方文自知来日无多,给李米留下一箱子钱和一个DV。
DV中他给李米留下了遗言,说“我做到了,你去开个超市吧,如果我再也回不来了,你想我的时候,就看看我写给你的信,一共54封……”这时我的眼泪再次和周迅一起流下来,一发不可收……遗言后面,是方文四年来在李米身后偷拍的片段——李米晾衣服、李米出车内急找厕所、李米和客人吵架……这些让李米又哭又笑的镜头,是方文四年来的注视,牵挂,和渴望。
这一片段也是编剧的神来之笔,周迅的表演让其锦上添花。。
字幕打出来的时候,周迅略带沙哑的歌声也轻轻缓缓地响起,全场在歌声中沉默,在黑暗中沉默。
这个以绑架、毒品、悬疑、警匪这些元素串起来的爱情故事,冰冷残酷中透出的那一丝温暖,击中了每个人。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充满欲望和诱惑的年代,有多少像李米和方文这样面对现实力不从心的小人物,面对一份无望的爱情,有人会彷徨,有人会怀疑,有人会轻视,有人会抛弃,有人会背叛,有多少人能像李米和方文那样,在无望中等待,在等待中坚守,在坚守中忍受煎熬。
什么样的电影算好电影?
泛泛来说,故事性强算好电影,叙事技巧高超算好电影,视效震撼算好电影,想像力奇崛算好电影……但归根结底,好电影的终极标准其实是打动人心。
像《李米的猜想》、《万箭穿心》这样的华语片,不是高成本的制作,没有恢弘的场面,却关注现实生活,刻画身边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主人公以过硬的演技感染观众,其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构成的观影体验,比哈哈一乐的喜剧片、只有感观震撼没有心理震撼的商业大片,更让人觉得过瘾。
在这里不能不说说周迅,在片中表现出的演技,比《如果•爱》中更抓人,更出色。
从演员角度说,这是她一个人的电影,她没有把故事浓缩为爱情就万事大吉,她表现出来的内容更多,比爱情要多,那些内容如果再一次用概念来概括,将会很无聊。
好的表演,说到底是用来欣赏而不是归档的。
有些遗憾的是,李米之后至今,周公子好像还没有出现比李米更为出色的作品。
暗合的命运,摩挲了太长的时间。
等待能有多久,裘水天和马文,李米和小香,其实生活和爱情,都一样,都一样。
对好看的电影,最好的描写无非是一句,真好看。
原本以为自己在影院里就会哭出来,结果只是眼眶湿润,流了几行眼泪而已。
在空旷的公车上,内心酸涩到了极点,只觉五脏六腑都在翻江倒海,居然还是没有哭出来。
牵一发而动全身,果然是真理呢。
瘦小的周迅,对着她想念得刻骨铭心的爱人歇斯底里地大喊的镜头一遍遍浮现,瘦弱女果然更具爆发力,她那小怪兽般的呼喊,撕心裂肺,却让我瞬间爱上了她。
其实,这是一个特别纯情的爱情故事。
两个早恋的不肯好好学习终于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男孩开出租车,女孩的家长嫌弃男孩没钱,男孩为了娶心爱的女孩,沦为毒贩,消失在女孩的世界里。
为了寻找男孩,女孩也开出租车,用了四年的时间寻找男孩,她在车里挂着男孩的照片,她把男孩的照片放在厚厚的杂志里,是若珍宝,她问每一个乘客是否见过男孩。
待见到她的爱人时,却是物是人非。
他已经不是方文,他手里挽着别的女人,他对着她面无表情,他说自己是马冰。
他对着当街痛哭的她冷笑。
呵呵,要有怎样的忍耐力,才可以在这般爱着的人面前装得这般冷酷?
在爱人面前听话体贴周道备至直到犯贱都很正常,明明爱得要死却能在外表波澜不惊,才是本事。
我突然觉得不止戏精周迅,其实邓超同学的演技也蛮好。
至少我这么眼拙,没有看出破绽。
电影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比如自杀的诗人刚好掉在了方文的车上,比如进城的携毒农民工拿走的杂志就掉在了方文手里,比如最后自杀的方文掉在了李米的车上,比如李米和方文在街上擦身而过。
好吧,会认识的人总是会认识的,会相遇的人总是会相遇的。
这样的老生常谈,用来解释这些,天衣无缝。
其实我也希望真的可以这样呢,人生苦短啊,能认识注定要认识的人,能遇到注定要相遇的人,多么美好。
就像用圆规画圆,最后总能功德圆满,那也就少了许多遗憾吧?
待到警局里看录像带时,已经心酸到不行了。
呵呵,这个编剧还真能憋,一直到最后的最后,才揭晓了谜题。
待看到偷拍的周迅的镜头时,她倾泻着长发,坐在沙发上;高速公路上,她对着车胎,手足无措;她和一个胖男人吵架,摔了那个男人耳光;拉肚子的她一次次往公厕狂奔......终于和屏幕里的周迅,一起掉泪了。
原本因为王宝强的出场而笑声不断的电影院,那时刻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一定很多人都被感动了吧?
一定很多人都想起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渴望拥有的,不曾有过的,只是幻想中存在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吧?
这辈子,这么短,能有一个忘不掉的人,就是地久天长了呢。
这辈子,这么苦,能有这样的一段爱情,就是没有白活了呢。
只要我还爱着你,每时每刻都是永远。
PS:我就是一枚习惯性大剧透呢,已经尽量减少关于剧情和具体故事的描述了,啊,原谅我吧。
其实我一直很遗憾,2005年的冬天,没有和你一起看《如果.爱》。
我一直没有告诉你,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黑衣的林见东紧紧的拥抱红衣的孙纳,那一刻我很想要握你的手。
请你看电影,木乃伊3和李米的猜想,选哪一个?
木乃伊。
可是,我想看李米诶。
那就看李米。
为什么是李米?
你没有问我。
似乎我总是很霸道的样子吧,或者是你已经习惯了迁就我的任性。
其实我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生病了自己看医生,一个人搬家,一个人换灯泡,加班到半夜自己打车回家……没有男人又不会死。
看到电视里那些死乞白赖哭着求男人爱自己的女人,我总是边骂边恨铁不成钢。
我想,我死也不会明白,爱情为什么可以让一个人变得那么卑微?
可是,就连张爱玲也说,爱他,所以变得很低很低。
在那一年的夏天,我们分手。
我走在人民公园的林荫下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它就像坏掉的水龙头,我一遍遍的给你打电话,我说“你来”、“你来”,我只能说这两个字,其实这两个字也是卑微的。
后来你总说,我最爱你的时候,是我失去你。
可是你看,就连我最爱你的时候,我依然不能把“求你”说出口。
李米追在方文的后面,她背他写给她的信,字字句句,泪流满面。
她其实是那么坚强的女人,自己换车胎,跟男人打架,可是她跟在他后面,卑微的等待他承认他爱她。
那时我想到那一刻的我自己,爱着那个人,发了疯似的等待着那个人,卑微的,失去自尊也无所谓,只想爱着的那个人。
是真的很爱一个人才会这样。
李米的男朋友失踪了,裘水天找不到小香,叶倾城在闹离婚……都是平凡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痛苦,快乐,伤心,暴躁,都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
走出电影院,我们都没有说话,你搂紧我的肩膀,我抓紧你的手。
我知道,我想说的,你都懂。
现世安稳,波澜不惊,能够和一个人牵手走十年,我们很满足。
李米和一大堆朋友在一起,她唱王菲:谁能告诉我,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她说,他终于离开了我的生活。
可是,她仍然在清晨望天空,眼神中有深深的寂寞。
有时候,我们有很多人陪伴,可是我们仍然感觉寂寞。
因为那个想念的人不在身边,所以寂寞。
我总是明白,可从来不肯承认。
其实我很佩服李米,爱一个人,等待他,寻找他,可以这么久。
而后来的我,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不再把伤心的事情讲给别人听,也越来越少再为谁掉眼泪,在失望时沉默,兴奋时吵闹。
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远离爱情,只是在望向天空的时候,会觉得寂寞伤感,我想,曾经那个执着爱着一个人的女孩子,她到哪里去了呢?
你说,你看,裘水天和方文,都是为了爱一个女人才走上犯罪的道路。
好好的爱情片被你一总结,就变成了科教片。
想要和你在一起,开一家超市,得到父母的祝福,幸福平淡的过日子。
这样的生活,其实很多人都在过。
只是,你感觉到这就是幸福了吗?
一."那天.我在电视上看见昆明了.突然想起了你.我哭了. "当思念这东西蔓延成一种情绪的时候.你拿出他给你的信.一遍一遍的念.一遍一遍的泪流满面.你说.你相信他是爱你的.你说.他会回来.开一家超市.幸幸福福的过一辈子.你有一本杂志.杂志上都是他的照片.你逢人就问.你见过这个人么.四年究竟有多久.彻头彻尾的走一遍.你才知道.那种情绪.不是伤心.不是难过.是一种不敢绝望的绝望.貌似一株等待雨水的植物.只能生生的撑着.撑着.只能相信明天就会有一片云.就这样.穿过大街小巷.好像.你就在那里.二."你不要我了.你跟我说一声.你告诉我.好不好. "他走之后.你的生命只剩下寻找.不仅仅是秋菊一般.要个说法.因为爱.因为被爱.支撑着你.不敢绝望.也有那么一瞬间.你以为一切都是幻觉.他没离开.他还拉着你的手.或许也有那么一瞬间.你明白.自己还有幻觉.他不会回来.你看见他身边的女人.你发现自己这四年像个傻瓜一样.生活在他编织的世界里.你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他.但当他说出那句狠话.你却哭着说.如果是我认错人.那我更对不起.你此刻宁愿相信眼前铁一样的证据.不是事实.你飞快的跑了.你的格子衬衫扬起又落下.所及之处.全是悲伤.三."今天.我买了回昆明的机票.思念就像在草地上爬行的蛇.我过了安检.捡了票.又出来了.我不能就这样回去.我成不了他们想要的人. "你以为他远在天涯.其实他近在咫尺.他在你的生活里.像一粒微尘.陪伴着你.在他的镜头里.有你的喜怒哀乐.有你捂着肚子去厕所.有你洗完头发后对着镜子抽烟.每一天.每一天.他都不曾远离你的生活.他给了你生活的保障.给了你关于大超市的梦想.他用他的生命给你一个貌似幸福的结局.有一家大超市.得到父母的祝福.过平淡而简单的生活.许多人都在过这样的生活.而你.真的感到幸福了么?四."高考之后.他买了一张五块钱的游泳票.在水里呆了一下午.对着阳光.第一次哭了.我们都是太平凡的人.没有人注意我们. "这样平凡的生活.却酿造了那样一个执拗的你.你歇斯底里的哭喊.你说.你老婆你不认识啊.你说.你去给我找回来.你去把杂志给我找回来.你说.关你什么事.你说.方文.我知道是你.我知道是你.你说...你望着天空的时候.我哭了.我记得那是我想念的时候.最爱的动作.那天空.空空的.空空的.那颗心.也空空的.空空的.你说.他走之后.你一直一个人.有时候宁愿一个人.宁愿叫嚣自己一个人.也不愿承认.他走之后.再没有爱的能力.我的卑微.我的喜怒哀乐.从此烟消云散.装了一副宠辱不惊的皮囊.[而后来的我,已经学会了保护自己,不再把伤心的事情讲给别人听,也越来越少再为谁掉眼泪,在失望时沉默,兴奋时吵闹。
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远离爱情,只是在望向天空的时候,会觉得寂寞伤感,我想,曾经那个执着爱着一个人的女孩子,她到哪里去了呢?
知道我最想干嘛吗?
我最想干的。
就是把他找出来。
对他吼一句你他妈怎么不去死啊!
这是我最想干的。
我最想干的是这个。
……我得骂出来。
方文还是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这个城市。
那个城市。
曾经,我和他说父母不同意我就绝食。
我等他。
我没想过有一天他消失了我会等他。
可事实上我等了四年。
一直等。
李米穿着松垮白色衬衫,叼着烟,动作总是风风火火,干脆利落。
这个城市里也许你见过这样的一个女司机,也许你从未去想过她为什么要开车。
为了找到也是开出租车的恋人,她一开就是四年。
在这个城市的每一条道路上飞奔,好像她那一颗无处安放的心。
她在每一个目的地停留,可是没有一个是她的目的地。
她的目的地,就在那54封信的主人,方文。
可是,方文在哪里?
她不会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形象的,也许曾经是校园里不好好学习,谈恋爱,但是单纯敢爱敢恨的女孩,开了四年出租,她也学会了给无赖男人在马路上抬手一个甩耳光子,习惯了对每一个上车的人唠叨,让他们认杂志里的人的照片。
她不再是昨日的少女,但是她的爱情依然埋藏在心里最深的地方,从来没有遗忘过,只是她自己也未曾料到,四年就这样过去了。
而四年前那个深爱他的方文在哪里?
高考的失败,命运让两个人终究分开。
难道爱情真的抗拒不过金钱和世俗吗?
最老套的爱情结局。
可是故事的后面,棒打鸳鸯之后,真的就是随之而来的正确的幸福吗?
电影里大段的劫车描写是一个亮点,人物的纠葛,情节的扣人心弦,虽然不够欧美片里那么精彩,但是更多了一些真实的味道,甚至是朴实到搞笑,连劫车都不会的两个为了挣几万回家的民工。
一个在城里混了三年没钱带回家,一个为了和县里最漂亮的小香相好给她财迷的老妈一万块钱(自由费?
)两个人走上了歧路。
想起李米和方文的爱情是因为李米父母嫌弃方文没钱,而方文走上贩毒也是因为钱。
世俗的味道。
对比下,李米的爱情更显得那么可贵。
这部电影只是单纯的爱情吗?
也有很多社会现实的问题在,但是深究下去,还是没有什么,这样看,这部电影还是在爱情的主题上挖掘得更为深刻。
爱情是伟大的,寻找你,看着浪漫的理由,却是四年里,和人争执吵架,自己装轮胎,找厕所,收衣服,蜷缩在空荡的被子里,甚至被劫车。
想说的东西太多,电影给我的感触太多,关于爱情,关于社会,关于平凡,关于遗忘。
结尾我想起了泰戈尔的那句。
也许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们相隔千里,而是我站里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电影后半段我开始流泪,三次。
真是巧合,方文的样子和我心里的那个方文那么相似。
也许是因为周迅精湛的演技让我想起了什么,也许是方文的样子如此像那个男孩,总之我的泪水流得心甘情愿。
我们都为了李米和方文哀叹,平凡的人物,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许多不平凡的背景颜色。
比如同样平凡的裘水天,比如家里闹着离婚的警察,比如跳桥的诗人。
我和你也是如此平凡,我喜欢《苏州河》,我喜欢《如果爱》,我喜欢《画皮》,可是真的,我最喜欢的是李米。
因为我也正是那个倔强的女孩,在烟火灰尘的生活里执着得选择不遗忘,即使过去的已经成了过去,即使你已经离开我。
选择离开你,并不是因为我不爱你了,放弃你了。
我一直在这里,你送我的麦兜也在这里,还有你给我的台灯,被套,紫砂锅,甚至没有用掉的稿纸,所以我相信你没有离开过。
很多次在大学城的路灯下,昏黄的夜色里我像李米的出租车一样到处游荡,她在找方文,我在找你吗?
我知道你在离我公车40分钟的地方,可是我只能遥遥想念。
我比李米幸福,因为知道你在哪里。
我比不上方文幸福,因为我看不见你。
我既是李米,也是方文。
爱情,就是我面对着你的脸,一语不发,泪水却无法控制地流出。
方文,方文,我没有别的意思,我没有别的意思。
我知道是你,你可以不要我。
可是你告诉我好不好,告诉我好不好。
我不会死追着你的,可是你告诉我好不好?
告诉我好不好!
方文!
83天,我打算回去了,李米。
反正我也成为不了你们想要的那种人。
只能普普通通了,我真没用。
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没用?
221天,我就要回去了,李米。
我现在算是一个有用的人。
我都能看到我们未来超市的样子。
你能原谅我吗?
430天,我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
也许我已经成为了你父母想要的那种人。
谁知道。
我昨天在电视上看见昆明了。
我突然一下子哭了。
你还在等我吗李米?
708天,告诉你一件事李米。
几乎就要成真的了。
我今天早上到了机场买了机票,那时候思念像一条在草上爬行的蛇。
我突然想要回去了。
我买了机票,过了安检,到了登机口。
最后我还是留下了。
机票钱退了一半。
我多想回去你知道吗?
好,我告诉你,我是方文。
我现在和别人好了,现在根本不想要你了。
我说了。
能不跟着我了吗?对不起。
如果是我认错了……那我跟你说一声对不起。
原来方文和你一样能掩饰自己。
难道他也是天蝎座?
我多么希望,在你的外表下,也和方文一样。
我愿意去等你四年。
可是你还会如方文爱李米一样爱我吗?
“后来他和我说,遇上我,是他那么大最开心的一件事。
”我等着。
喜欢周迅,喜欢窦唯做的音乐。
李米吼着说:我男朋友失踪了!我找了他四年!四年有多久你找过没有!她邋遢,暴躁.她是一个女出租车司机,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那种。
她抽烟抽得很凶,皮肤不好,面色憔悴,色素沉淀,脸上布满雀斑.她一个人在这个城市中生活,没有什么生活质量,更不用说注重饮食和时装.没有,什么都没有,她也没有心思去理会那些,她有的只有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孤独的等待.等待一个叫方文的男人.对她来说,活着的唯一目标就是,等他,找到他.她把方文所有的照片都贴在一本杂志里,有打车的就问:你认识这个人吗?她一天又一天的等待下去,一天又一天的找下去.四年,从来没有间断和停止过.而支撑她等下去的力量是方文寄来的一封又一封的信.四年一共五十四封,她背得出那些信里面的句子,她试图寻找到这些信里有什么暗示,比如日期和日期之间的关系,她满脑子里只有这个人和这些信,偏执得像个精神病人。
爱情到底是什么?李米可以在大街上疯跑,可以对警察大吼推翻在地.可以在死里逃生之后第一个惦记的还是:杂志呢?杂志在哪里?她可以什么都不要,只为了等待和找到一个叫方文的男人.他说过他也许很快就会回来的,他答应要给她开一家超市,过最市井的幸福生活.那么既然他说过,他答应过,那么就一定可以等到他.只要他还活着,就一定可以把他找出来.电影里每个人物都是那么悲情,跳桥自杀的诗人,藏毒身亡的贩毒者和一心要找到心上人小香的王宝强,面临婚姻破裂的警察,另一个爱着方文的女人菲菲...更不用说躲了四年和找了四年的彼此深爱着的男女主人公--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藏猫猫的游戏,但是这一点都不有趣.当初为了能和李米在一起过更好一点的生活,方文成为了毒贩子.但从此方文只能隐姓埋名变成马冰,他看着自己爱的女人疯狂地寻找自己,看着她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艰难地挣扎着过活,他看着她,偷偷看着,却什么都不能做.他有多爱她呢,爱到连初衷都忘记了.或者因为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就已经不能回头了。
故事的最后,方文死了,就那么戏剧性地死在了仍然在疯狂追查答案的李米面前,故事到这里,终于可以结束了.她不用再寻找他,他也不用再躲起来--可是突然间,一切都仿佛都没有意义了。
生活戛然而止,所有爱恨一瞬间都幻灭掉.这样去看的时候,觉得李米其实,已经残废掉了。
她那么用力去爱去找的一个人,最后就这样轻易地死掉,这世界上她看得高于一切的东西,爱情和生命,原来比什么都脆弱.那么以后,李米该怎么样去生活呢?找个人随便嫁掉也好,或者一个人在这个城市中抱着记忆过活...都让人觉得,李米的生命已经燃烧过一次,剩下的也只是没有颜色的灰烬罢了.在这部电影里,贩毒其实只是做为整个故事的陪衬,做为李米爱情的陪衬,只是为了让整个故事更合理,更惨烈而已,而方文在死之前对菲菲说的那一句:如果没有她,我会爱上你.让李米偏执的爱情显得那么地值得.最后的最后,在方文留给她的录象带里,我们没有失望,因为我们看到了方文同样爱着李米,一丝不少地爱着李米.如果菲菲伤心地哭着想她用心去爱的一个人其实根本不爱自己,至少李米可以欣慰地哭着想,其实她真的从来没有被辜负过,这对爱情本身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这几乎就是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钟爱的那种路数和调调,纯白爱看,也爱写,但是她篇幅短,写的也不细。真的好好,周迅,窦唯,小镇青年,平凡惨烈的少年爱情,反正也不是几个词可以概括,但是就是一直存在我心底的况味。紧凑浓烈情意绵绵唇齿缱绻毅然决然。比起如果爱,我更爱这个风格。
个人评分1.0/10【F】观看途中实在好奇这片跟《河边的错误》究竟有何差异:镜头质感、作者性和演员表演被定型为“不容置疑”的力量,在不明所以的素材拼接和行进下制造一场迷幻又迷惑的观影体验。但这个过程又完全无法调度出抱有包容([澄澈]和[轻盈]这块)的观赏性和“正常”的角色故事,只剩贬义的象征主义呈现。过分强调主观、个性和心灵想象而创造的私人空间和情感冲动,反而没塑形出真正说得过去的羁绊和幻痛(一味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注定代价)。毫无疑问是创作者的失格,而非全是演员。毕竟全片下来只有王宝强一个人脱离了失真表演的困境,其余都是在过火与平淡中统统走向同种情绪的“机械”。于是只得暴露创作者指导表演、写作和场面调度的荒芜,依赖噱头的下场。基本可以猜到更“残破”的涉海会是何种样貌。
出租车司机挺漂亮的,最后那句“如果没有她我会爱上你”这台词真恶心
从此喜欢上周迅
【北电标放】
请国内导演珍惜一下周迅好吗
高考结束那天,我们都很沮丧,那天我们也没见面,他从考场出来,花了五块钱,买了一张游泳票,在游泳池里呆了一个下午。明晃晃的太阳下,他第一次哭了。后来他就开始了计程车司机的生活。后来,他跟我说,遇上我,是他那么大最开心的一件事儿。★★★☆
boring编剧就想出了一个网络小说一样的结尾,其它都是凑上去的。配乐完全装比。
可是我已经把信都烧了
最后的dv,我有跟周迅一模一样的反应。。。。
4星半,《李》除去前半部分一些现实主义的描写以及粗砺的手持影像提醒我们导演是曹保平外,南方色彩的配乐渲染下的它更像王家卫娄烨甚至贾木许文德斯等导演的作品寻找”母题。各种巧合联系起的交叉蒙太奇甚至强于日后《烈日灼心》。王宝强满口方言的傻贱相所毁掉的影片气氛被周迅的强大演技完美弥补
结尾很美,迅儿很到位
周迅的表演可以列入新千年最好的华语片表演之一。她的每一个气口,每一个情感波动,每一滴眼泪都没被浪费,先让情绪领先于观众,然后再击中观众。这样的好表演谁不想看呢? #补标#
隔了十一年终于看完了。这片子呈现出来的整个是90年代的电影美学,手持、高对比度的模糊画面,有份第六代早期的临场感,开场还安排了一个自杀的诗人,这种鬼扯又落伍的角色亏曹保平好意思拿出来(而且这个角色还相当关键),整个前半段的人物关系都依赖于概率极低的巧合,又绑架又贩毒的(警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举动无法解释,太往撮合人物相关联上使劲了),但根源还是个关于寻找的爱情故事,编导似乎认为,底层人物和犯罪、危机是天然粘连在一起一样。演员也不行,周迅声嘶力竭的表演是灾难级的(她在KTV唱王菲的歌不知她二人事后交流了没),邓超在街头的尬演也令人发笑,但曹保平的剧本在细节处还是聪明的,片尾用私人影像构建主角的形象,让全程类型片的处理有了些不一样的感觉(《火锅英雄》在这点上搞砸了),音乐的选择不错
半点都看不懂
爱不是偷拍,是走上前的拥抱。
周迅演的真好~!
疯子
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喜欢
周迅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