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纳尔维克
Kampen om Narvik - Hitlers første nederlag,Narvik,Narvik Hitlers første nederlag,Narvik – Hitler’s First Defeat
导演:埃里克·斯柯比约格
主演:Kristine Hartgen,比利·坎贝尔,亨里克·梅斯塔,斯蒂格·亨里克·霍夫,卡尔·马丁·厄格斯玻,克里斯托夫·巴赫,Magnus Dugdale,Mathilde Holtedahl Cuhra,霍尔格·汉德克,I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22
简介:1940年4月,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挪威北部的一个小镇纳尔维克,那里是纳粹德国希特勒战争机器所需的铁矿石来源。 经过两个月激烈的冬季战争,希特勒遭遇了他的第一次失利。详细 >
连看了两部纳尔维克题材的片子:《白色严冬》和这个,另一部就相对符合被大片儿惯坏了的我们的审美。这部呢,首先,战争场面的表现很欠功力,剪辑和调度都不太成熟导致观众对“血战”的预期根本没达到,看起来跟几十个人闹着玩儿似的。再有,双线叙事的穿插其实可以表现出更深刻的情感矛盾冲突的,导演没有做到这一点。其实是非常好的题材,也是从边缘角度以小见大表现战争残酷的一个好机会,但整体观感略平,很难在观众心中掀起波澜,好多情感调动得主动靠脑补,3分鼓励分吧。
叙事线和剧本真的一言难尽,看完只记得挪威那鬼斧神工般的风景
胜利后谁还愿意理解战争中迫于生存的选择,是一个难得的视角,体现了对平民的影响,对英国的复杂态度。
消解了战争的正义性,保护家人同时展现善良的人性才是应当做的?
这么烂的片竟然还有人投资
想看大量火爆战争场面的要失望了~不过武器道具还比较还原,挪威军的克拉克约根森步枪和法军的MAS36步枪~
去年是比较期待的,还是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好的作品。(话说从追SKAM的时期已经过去好多年了)
夹缝
炸桥不能注定成功,被俘和牺牲才是战争常态,孩子和所谓的正义孰轻孰重,这才叫眼光向下,敦刻尔克那算什么玩意儿。另外跟亚洲战场比起来,欧洲战场简直堪称人道主义天花板。想了一下,小国似乎更具有关注微观个体而非宏大叙事的先天优势,当太原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变成几个轻描淡写的名词,谁还会注意到其中血肉模糊的芸芸众生?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帮助德军找到藏在纳尔维克的英军或许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是别人是不可能理解的,只是会认为你是叛徒,战争电影从来都不会让人感觉的爽,只是这种电影确实也没有推荐看的理由。
我们看到的战争电影 大多会是主旋律 积极向上 抗争的那种。而作为一个 孩子的母亲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决绝得选择大义…这也是人类复杂而有趣的地方吧 或许,有趣用在这里也并不合适。我不会挪威语 但我总觉得 这个译名 多多少少可能有点什么问题。查了英译名叫Narvik: Hitler's First Defeat。恩 这个中译名果然不太合适……
战争场面一般,但视角独特,且分别以女性和男性在国家危难面前的不同选择,提交了一份让人感动的答卷,也让反战主题更有深度。纳尔维克是德国人一定要拿下的港口,铁路桥则是挪威人一定要炸掉的,因为基律纳的铁矿石必须要通过这条货运铁路,才能在纳尔维克装船。,关于这条铁路有个纪录片,叫《欧洲边缘的列车》: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t411M7tC/?from=seopage&vd_source=134a8598368b8e4d13dd6df96da8e4d4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另外片中出现的德国将军,是著名的山地师名将爱德华·迪特尔,他凭借纳尔维克战役中的杰出表现成为德国第一个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的获得者。影片中也出现了大量德国山地兵的身影,他们其实就是当代背包客的先驱,徒步、登山、滑雪、速降等无所不为,同样有部叫《北壁》的电影可以了解一下。
战争时代,小国家的中立难成全,大国与小家也难取舍。
小国能做的不多
挪威这种乌合之众组成的军队,他们庆幸没生在亚洲吧。
战争的残酷,在这部影片里,不是血肉横飞,不是枪林弹雨,而是平民没有选择的选择。最终男主脱下军装,为了他珍惜的一切!
很一般的战争片,战争戏不行太少
一流的拍摄,三流的剧本,反战电影的核心不是思考战争的正义性,不是思考战争的恐怖,反而变成了思考战争罪行的人道主义,舍本逐末,南辕北辙还有英国佬永远只知道威胁与道德绑架,唯一的真实之处
片子译名先背个锅,北欧二战边缘国的电影对于战争残酷的刻画和反思几近天真和幼稚。视角刻画在战争中大我和小我的抉择,然而剧情的承转启合草率的像过家家…失望的作品
很好的反战片。夹在战争中的老百姓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