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是两个十八岁女孩的夏日情怀,像一首清新恬淡的小诗,将最深处的感情隐逸在诗句之间。
渺渺(柯佳嬿饰)是从日本来台湾一学期的交换学生,和班上另一个女同学小瑷(张榕容)很快成为好朋友。
小瑷活泼大方,是个很容易开心的女孩,她认为吃甜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她却老是做出失败的蛋糕。
渺渺沉静秀气,有一身好手艺,能做出好吃又美观的蛋糕,带给小瑷很大的惊喜。
于是,她从一开始对渺渺感到好奇,到渐渐喜欢上渺渺细腻的特质,这个夏天有了与众不同的滋味:有蛋糕的甜蜜,也有她从来不曾尝过的苦与涩,这一切都从渺渺开始。
然而,渺渺却在无意之中暗恋起二手CD店的忧郁老板(范植伟饰),原来,忧郁老板曾有过一段伤心往事,他婉拒过一个男孩的爱,导致男孩出车祸意外身亡,男孩的逝去,像一个魔咒,阻隔了忧郁老板与世界的连结。
那年夏天,渺渺遇见了一个爱过她的人,以及一个没有爱上她的人,而青春的诗篇已悄悄翻过第一页,一切待续……………【暖暖的手:心的温度】故事很简单,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我依然很喜欢电影细节中散发出的淡淡余味,青春却不张狂,诗意却不晦涩。
一直以来,两个女孩为主的故事总是特别吸引我,她们总让我想起曾有过的类似情怀,一样的年纪,曾经和最要好的女孩在教室外的长廊吹风,天马行空的闲聊着未来的预想图,也曾经手牵手一起穿梭在拥挤的夜市,走到哪都喜欢手牵手,手心透出的暖意像是心的指标,瞬间赶走了冬天的寒意。
心暖了,身体自然不冷。
电影中,小瑷最喜欢渺渺的手,她说渺渺的手温度很高,是太阳之手,因此能做出好吃的糕点,只要握着渺渺的手,她就觉得好温暖,像是她从未感受过的母亲的手,温柔暖和,且充满情意。
所以,最后当小瑷看见渺渺离去前送她的礼物时,才会当场飙泪,而我也跟着红了眼眶,渺渺的手印虽然不能代替渺渺的手,但它代表了心的温度,不会因为分离而消散。
【有些感情只能是「不能说的秘密」】这世界上不是所有感情都能坦白说出,有许多感情不能说,也不会说,又或者,不说出的感情反而特别深,深怕说出来了就会失去一切。
忧郁老板害怕失去与世界的平衡,于是选择拒绝男孩的表白;小瑷害怕失去与渺渺的关联,于是只能把『我真的好喜欢妳』放在心里。
然而,感情的微妙之处也在此,藏在心底越深,越难以忘怀,人也总在失去之际,才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曾经热爱音乐的忧郁老板在失去爱人之后,戴上大耳机,不再听音乐,将自己留在静默的世界里。
他开CD店,却以粗暴的方式对待CD,随手扔,随地摆,像是对待他自己一样。
我想,最难的始终是面对「遗憾」这件事,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不留任何后悔的余地,错了就是错了,离去的人用最决绝的方式惩罚不勇敢的心。
如果没有说出来,结局会不会比较好?
渺渺和小瑷是许多女孩年轻时共有的回忆,彼此是最好的朋友,交换所有的心事与秘密,天天都要讲电话,还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可是有一天,其中一个女孩遇见了喜欢的男孩,另一个女孩却开始感到莫名愁怅,强烈的嫉妒心让她明白了自己对女孩的友情比想象中还深,不知道怎么办?
只好渐行渐远,或者若无其事地继续当好朋友。
等到有一天,焦灼的情绪渐渐被风吹散,生活的重心不再只是女孩,心中的情愫也终于慢慢散去。
把曾经热烈绽放的青春,当成一段「不能说的秘密」,保持花的原貌,记住花的姿态,这样就好。
【青春记念:旅行的意义】 当初会想看『渺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两个女孩的故事,第二是电影用了「旅行的意义」当主题曲,第三则是饰演「渺渺」的柯佳嬿有『小桂纶镁』之称,仔细看并不完全相像,但渺渺低头的神态真的好像桂纶镁,还有最后渺渺离开之前,剪了短发,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真是惊人的相像,很有意思。
我一向喜欢带有「渺渺」气质的女孩,一开始是因为喜欢绮贞,后来是桂纶镁,还有张钧宁,总觉得这类女孩特别有想法,细腻的心思像是一本翻不尽的好书,值得细细品味。
另外一位饰演「小瑷」的女主角张榕容也是新人,长相十分甜美,演技也非常自然,还因此入围了本届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
两个女孩外型完全不同,放在一起的感觉却非常和谐,两人手牵手在阳光下快乐奔跑的身影,就是青春无敌的最佳证明。
电影的运镜很美,颇有沿井俊二的诗意风格,拍摄的场景也很有味道:陈旧的二手CD店,透着晕黄的光影,散发出怀旧颓废之感;日式平房外,撑伞走在雨中的渺渺,眼中的泪全化成了雨水。
我很喜欢透着诗意的电影氛围,浓浓的情感淡淡的处理,渺渺的告白藏在散落的CD中:『寂寞,不寂寞,我要我们在一起,青春的秘密,就是旅行的意义。
』那些说不出的情感,在离别前夕,全化成了旅行的意义:『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陈绮贞歌词)说不出的感情承载了一生的秘密,留下了记忆与想念,让小瑷的甜点有了酸与苦的滋味,也让渺渺的夏天有了爱与被爱的起点。
对我而言,『渺渺』是一首美丽的夏日情诗,记忆着过往情怀,没有深刻的痛楚,也没有太过巨烈的感伤,只有淡淡的哀愁,适度的温暖,在温度骤降的夜晚,轻轻拥抱了我。
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小瑷」,想起她曾经微笑着对我说:『妳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人!
』不是誓言也不是承诺,却比任何一句动人的情话更令我难忘。
而那段逝去的岁月,也因为她的陪伴,至今,仍在我记忆里闪闪发亮。
这是春天里看到的最好看的一张电影海报吧我的渺渺我的瑷,两个人的笑脸印在一起这个世界缺了我们任何一个都不会再有这样的纯白浅蓝你笑了,我笑了,看故事的人也跟着笑了台湾电影总是爱讲这样的故事两个小男生、两个小女生、小男生又和小女生,若有似无的爱恋,任凭谁也说不清那爱恋是蓝色大门关了又开,是不停写着我是女生我爱男生,是你喜欢他,我帮你追,可我还是舍不得你是孟克柔和林月珍那爱恋是浪声翻越经年,穿透时光,是皮夹里的影像,是草棚壁上被心圈起来的两个名字是沈宜君和陆曼丽那爱恋是十六岁到二十八岁的路上我陪着你,在你奔跑的時候,在你游泳的時候,你难过的時候,你开心的時候是钟沅和童素心那爱恋是你为我而做的甜蜜蛋糕,我只喜欢牵你温暖的手,你失恋我陪你唱歌陪你流泪是渺渺和小瑷我们小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吧不是开朗活泼的小瑷,就是恬淡安静的渺渺又或者,小瑷就是你,渺渺就是我我们一起上课,一起逛街,一起吃路边摊,一起暗恋男生我们没有缘由的放声大笑,一时兴起就会在路上牵手奔跑在那样的时光里,是我们相依为命我们睡在同一个房间,可不可以做些在家里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你睡着了,我在你的脸上贴上小胡子,从身后轻轻抱住你不说一句话却早已胜过千言万语,而我这一生便也无憾了我陪你去看他,去约他,去追他可我怎样就掉下眼泪来了你在干嘛?
在想谁?
为什么不给我回电话,我找遍全世界都没有你你不是我的么?
怎会有一天开始为另一个人快乐或悲伤这样欲说还休的故事只是败笔啊,所有的意境都被破坏了在小瑷最后喊出的我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傻瓜嘛,怎么会不知道,只是不敢相信罢了看过的人都被两个女孩子赏心悦目得不得了其实,我想说的不是这些我想说的是一开始真的被陈飞闷到不行直到小贝出场,就一下子看到了故事的华彩一般想必监制关锦鹏,他是最明了的吧,所以才会这样的入骨《小王子》这本书读过许多次,一直没能领略真谛穿插在他们的电影台词里,才算有一点点的明白,爱里的忧伤和不舍在他们为数不多的段落里,怎么看得这么心疼直到小贝呜呜的趴在陈飞的肩膀上哭了起来,才跟着边哭边痛快陈飞说:我们天天在一起不好吗?
是的,这样有什么不好。
可不知道你爱不爱我,真遗憾在那些不断闪回的他们的画面里,嘴角眉梢泄露了所有的秘密和心意身旁的朋友都在说,看起来怎么和小情人一样你看,傻傻两个人,笑得多甜故事就到这里吧如果这一生我从来没有说过不爱你,那么就是一直在爱着你只是长长的路上我们是朋友,如果有期待我想最好不说“我在那里,明白为什么有些事情你永远忘不掉味道,声音,文字,风景,都是会过去的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记忆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掉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 和 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 渺渺
始终相信,爱是一种感觉微乎其微的有的时候,人们需要爱因为寂寞很冷我们贪恋上别人体表的温度贪恋美好食物美好事物所带来的温度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伤心事爱上不该爱的人,得不到想得到的爱固执地保留着记忆或者固执地暧昧着只为陪伴着,撒不开手想要拥抱,却不敢拥抱就那么不拒绝,不主动,也不负责所有的爱都在一瞬间年少时你爱过谁现在还能回忆起他的容颜吗?
或者你曾为他撕心裂肺地哭过但生活不是还要继续吗?
看一部纯到发腻的青春片只是觉得,嘿,女主角的胳膊和腿真细当年我也如此然后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容颜觉得,恩,我就这么长大了爱是停驻,也是离开旅行的意义是不错的注脚我们曾经都是别人眼中的风景只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离开的意义
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心变老的缘故,现在已经很少看与校园有关的影视剧了。
不过《渺渺》的宣传一直做得还不错,而且因为是台湾拍的,台湾本就是出产清新小岛风格的电影为特色,所以觉得拍少女题材的电影应该还是有一手的,而且我还比较喜欢其中一个女主角(张榕榕)的长相,于是就看了。
故事再简单不过:日本来的交换生渺渺与同学小璦成了朋友,渺渺喜欢上了二手cd店的老板陈飞(应该是这个名字,汗,记性不好),而陈飞因为曾经自己乐团主唱也是恋着他的小贝的离去,而把自己内心关闭起来(题外:小贝明明是个男的,结果新浪却写是陈的女友,http://ent.sina.com.cn/m/2008-10-23/20432218820.shtml,不知是对断背题材讳莫如此,还是写的人笔误,呵呵),而小瑷却默默的喜欢着渺渺,最后陈飞离开,渺渺回日本,青春的悸动和爱恋都无果,但是却也让每个人都成长起来,都知道追寻内心中那个真正的自我。
影片整体来说很台湾,内地和香港不太会拍出这种感觉的电影。
情节淡淡的,没设太多起伏,叙事手法淡淡的,没什么花哨,镜头也淡淡的,不炫技巧,但是镜头做得很干净,很透彻,无论是怀旧的店铺,还是纯纯的天空和校园露台,都还是有风格在里面。
导演在力图表达青春求索与自我证明之中的困惑与快乐,也许那些就是最美的,酸酸甜甜,或者略带苦涩,但不管怎样,青春还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流过,并在人生中留下最珍贵的印记,便如渺渺得了老年痴呆的奶奶,记忆停在了年少恋爱的时刻,把渺渺当做自己的朋友,说着自己的爱情,生命之美好不过如此,生命之惆怅也不过如此。
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很配这电影,说实话音乐是我觉得影片中最好的部分。
整个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小贝这个人物的处理上,导演太想说明白前因后果了,但是小贝的重要仅在于他对陈飞内心的影响上,没必要笔墨太多的表现他,影片因为小贝的情节片段太多而变得有些散碎和缺乏控治力,如果这一点能有所改善的话,影片的感染力会更大。
影片有着时髦的题材:青春、同性之爱,但好在这些都不只是噱头,好在里面有着如初见般美好的东西,有着让人留恋和迷醉的年少的气息,所以虽然有硬伤,但对于好这一口电影的朋友们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首发于风软论坛 ,转载请注名出处作者及请勿删减,谢谢合作!
我一直不能逃离对青春文艺片的迷恋。
刚刚看完《渺渺》,本想不再呻吟什么自己所谓的恰巧的悸动,但脑海里太多的画面和感情涌动着。
故事故事还是那样的简单明了。
两个女高中生的生活,在某一个时刻因为某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有了交集。
18岁的小瑷是个活泼开心的高中女生,她的学业一般,每天只专心地烤出又丑又硬的蛋糕。
新来的朋友叫渺渺,她是一个日本来的害羞交换同学。
渺渺教小瑷糕饼的艺术,小瑷则是介绍渺渺台北最恶心的小吃-鸡脚,两个少女憧憬过一个非常精彩的一年:他们要一起去做那些在家里不能做的事情。
对小瑷来说,精彩的人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刺青或穿肚环,或过着没有爸爸的生活;对渺渺来说,则是寻找她的初恋,寻找像她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忘不了的那种恋爱。
渺渺与小瑷准备了许久的蛋糕比赛快到了,但渺渺却不待在厨房,整天跑去一家二手CD店打发时间 (原来这是渺渺奶奶少女时期的初恋蛋糕店),老板陈飞每天带着大耳机,当作耳塞,把自己封闭起来,渺渺决定揭开忧郁老板悲伤的秘密,寻找他讨厌音乐的原因,只是当小瑷发现渺渺喜欢上陈飞之后,她发现自己对渺渺的友情比她想像的更深。
青涩的青春一个女孩爱着一个女孩,一个女孩爱着一个男人,一个男人爱着另一个男人。
看上去这样的情节可以拼凑成一个更加混乱和嘈杂的情节。
然而,这一部电影却没有从这样一个角度煽情的描述下去。
花季里开出的爱情本就是青涩的。
这种夹杂着单纯幽香的感情,是不能被任何物质和欲望沾染的。
小瑷和渺渺一起趴在玻璃柜台上谈论着蛋糕的甜蜜和美好,追逐在霓虹闪烁的街道,坐在天台拉着手,躺在一起规划幼稚却真实的二十岁。
在我们这些已经走过花季甚至开始扼腕自己似要年华老去的人的眼中,她们那样花季中的美好,变成了梦幻的回忆或者憧憬。
回忆起曾经我们的那些岁月,友情也是这般甜腻和温暖吧。
而如今,大概我们已经远离了这般可以任由矫情和撒娇的友情表达。
原来爱情是这样小瑷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渺渺,却没有说出口。
渺渺把与陈飞的遇见当做了是奶奶送给她的礼物。
小瑷最后在渺渺搭乘飞机飞走的那片天空下,喊出了自己的心意。
她学会了爱有时候是不需要真的表达出来。
渺渺试图做一个勇敢的追求爱的女孩,无果而终,却明白了奶奶要告诉她的不是一份爱情,而是一份成长。
交错的爱情,不是成全,不是勉强,不是占有,也不是拱手相让。
而是一个最看透事情的人懂得沉默和隐藏,来换取最小程度的纠结和伤害。
小瑷选择不说出来,是她懂得保护和守护渺渺。
当发现爱情的信笺收信人并不是自己时,就不要再强制去打开她。
渺渺学会了感谢,学会了欣赏一份即使不圆满的单恋。
就像临近片尾时她在出租车上说的一段话:“味道 声音 文字 风景 都是会过去的,最后留下的,只有回忆。
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不会忘记,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呼吸画面传来的空气我深深喜欢文艺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喜欢那种从画面里传来的清新味道。
暖暖的阳光,绿色的树叶,笔直的板油路,红色的道板。
干净的校服,小小的单车,细碎的头发和清脆的笑声。
也许这是种矫情的怀念或憧憬,只是这让我安静得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岁月,忘记了短暂的烦恼。
影片中或慵懒玩味或清新可人的配乐,温顺了观众的听觉和神经,荡漾起的心情始终是浅浅的涟漪。
仿佛从画面里吹出了和缓带着阳光气息的风。
继续等待着并爱着小瑷和渺渺的生活,被剪影在了这部影片中。
她们各自仍在爱着并等待着。
而我也是这样等待着下一部能让我如此沉静的电影。
经常出现的一部插曲是陈老师的《旅行的意义》,恰到好处的诠释了这部电影中所描述的心动、单恋、无奈和释怀和淡淡的洒脱。
自上次看过《花吃了那女孩》之后,一个多月之后我又看见了《渺渺》,我正爱着这样的文艺小电影,也在等待着下一阵清新的风。
凌晨看的 可能是最近心情不是特别好的缘故 所以看着看着 就哭了一年前 就已经知道这部电影 当时好像介绍说是小成本的电影 看了一下海报 觉得很清新 所以就下了放在本本里 一直没有看最近的时间 还比较闲 在12点学校断电后看 其实也没有大家评价的那么文艺腔 或者是自己文艺惯了-.- 两个女生 一个文静一个热情活泼活泼小瑷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安静的渺渺可 渺渺喜欢忧郁老板陈飞可 陈飞心里只有车祸离开的贝贝我喜欢小瑷和渺渺的友情两个人牵手 可以在那个疼的时候有对方暖暖的手捂着可以在心情不好的时候 可以一起上学放学可以两个人坐在楼顶上吃便当 互述心事可以躺在一起 看夜景我想自己是因为难过自己在这么多年里没有过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孤独成长的孩子因为 从小到大 朋友不是很多 小时候的话不多 走路低头 很自卑因为喜欢穿平跟的鞋和黑头皮鞋被那些喜欢松糕鞋的女生嘲笑每个人都只是集中一段时间互相陪伴 最后还是逐渐变淡终究还是都会离开但是我还是多么希望身边有一个我可以随时依赖的女生可以一直在一起 互相分享 互相体会彼此的喜怒哀乐挤在一张床上 温暖着 互相抱着睡去这样的渴望 胜过一份美好的爱情还有渺渺的暗恋完全不按理出牌为了他 愿意去化妆愿意在CD店里 多停留一下为了知道他的名字 他的故事 看他看过的书 想知道他的电话号码只是 最终得不到他的心这样暗恋的心情 谁都经历过吧卑微 然后猜测 最终还是受了伤也不知道为什么 最近看的同人电影有点多比如<刺青>比如<暹罗之恋>比如<渺渺>除了<刺青>看着有点压抑 其他的都看着很舒服<渺渺>里有我喜欢的蛋糕 有漂亮的取景和格局构造一直希望自己有机会 也能拍出这样感觉的电影电影就是一场光影的留念青春的光影 可以留好久好久 然后让人不断去想念
具体的剧情我就不重复了 说说感受吧是很青涩的一部片子剧情没有波荡起伏 是安安静静的小瑷对渺渺的感觉细腻让人觉得舒服然后les&gay好像现在正在被大家接受着爱`我想应当是不分性别的异性之间的爱未必就完全圣洁于同性之间的爱很多人把爱与性联系起来所以认为同性之间的爱就是龌龊但是这样的类比不应是恰当吧再然后推荐点东西吧香港《霸王别姬》《春光乍泄》台湾《盛夏光年》《刺青》泰国《暹罗之恋》日本《爱我生活》、电视短剧《最后的朋友》《爱无罪》上面的东西是我看过来觉得不错的片子希望大家喜欢
序用香烟进行自我催眠,时限只是焚烧的短短几分钟,短暂让人恐慌,持续的电影让我沉溺幕青涩的十七八岁,一个经常迟到的女生在死党的掩护下从后门溜进教室,却还是逃不过老师的火眼金睛。
让我不仅想起那段懵懂的时光,考试不合格被罚站在走廊里的少年,每天做题做到半夜的瞌睡样,咦呀呀背英文单词的同时还不忘了下午的那道数学题。
虽然生活很枯燥,但是她们依旧会有自己的消遣,小暧对做蛋糕的痴迷,淼淼每天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回忆她的初恋……为了帮奶奶找寻那家永记蛋糕店,小暧陪着淼淼来到了那个昏黄的街头,曾经的店面如今已放满了各式各样的二手CD,声音从那间隐匿的CD店门缝里传出,入夜,袅袅动听,一首《长春花》牵动了淼淼的思绪。
房间里有一个忧郁男人,戴着隔绝世界的耳机,独自活在那个他和爱人曾经一起的时光里。
他用拒绝一切音乐来逃避回忆,反而让感情更加翻腾。
如果说他的青春是录音室里肆意挥洒的呼喊,那么小贝的爱情就是那变化的旋律,使他沉郁,却又很疯狂。
忙里偷闲的学习生活,小暧爱上了淼淼做的豆沙包,淼淼因为小暧而不再抗拒卤鸡爪。
天台上,小暧握住淼淼那太阳般的双手,枕在对方肩头的悸动;在捷运里,淼淼把暖暖的太阳手捂在小暧因痛经而难受冰冷的肚子。
一次又一次走进那家CD店,听着奶奶电话中美丽的初恋。
淼淼开始期待爱情的滋生……无可救药,她喜欢上“忧郁老板”陈飞,想知道那个寂寞男子的点点滴滴,小暧陪着她一起去找寻关于陈飞的过往。
找寻的过程,慢慢浮现出小贝,那个用音乐抒写爱情的男生,用死亡去惩罚不敢接受爱的陈飞,也用死亡去验证自己的爱情。
陈飞决定结束二手CD店,回到乐队,整理CD时,发现淼淼留在CD上的话“你不懂 我要我们在一起 今天你好吗 我要我们在一起 今天你好吗 台北东京 孤独不孤独 我们可否跳舞聊天 此刻 旅行的意义”。
淼淼要回日本,留给陈飞最后的礼物是小贝的那张《GET TOGETHER》,同时也剪短自己的长发,剪断了那场没有结果的单恋。
台湾 机场上的拥抱,蛋糕变成了分别的礼物,突然下车的小暧,奔跑着,驻足呼喊“淼淼,我会想念你做的面包,还有你暖暖的手。
淼淼,我好喜欢你,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
”泣不成声……日本 出租车上的淼淼,望着车窗外我在那里明白为什么有些事你永远忘不掉味道、声音、文字、风景……都是会过去的。
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记忆……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青春,是不可回追的东西;爱情,是无法磨灭的印记。
它们在那个年代生长、萌芽,在属于自己的音乐里蔓延、扩张,在偶尔喝下的一杯威士忌中沉淀,在细心做出的一块蛋糕里凝结,在KTV的大声放歌里飞扬,在隧道里的撞车声中幻灭。
这就是《渺渺》,一对女生,一对男生,各自生活,却又互相交织。
如果说他们的青春是那一个咬起来松软可口的蛋糕,那么爱情就是包裹着的奶油和巧克力,很诱人,很甜蜜。
故事很简单却也很暧昧,它吸引着我,让我不由自主置身于那样的青春时代,感受那个年龄所遗失的美好;它不知不觉地发散着一种味道,细腻的,很天然,让我的心绪浸在其中不能自拔。
晕黄的灯光,深夜里寂静的二手CD店,泛黄的鱼缸,日式的平房,连绵的雨天,似乎也都在传达一种诗意却淡淡的情感。
尾声《渺渺》也许是一个破碎的梦,一段散落的故事,一首幻灭的歌曲,但的确戳进我内心的柔软之处,久久蔓延。
而我情不自禁地哭了,凌晨1点多,给CINDY发简讯:此刻,我好想你抱抱我,就像6年前的那个下午……PS:开始能理解“同志”,相爱无关性别,同性恋也应该是爱情的一种,那种情感并没有扰乱我们的内分泌,是另外一种纯情的美好吧!
女生因为爱上一个人而长大,男孩会因为失去一个人而长大。
过去的某一天,我们遇见了一个人,一个会觉得无法去追求的人,但又是让我们心跳加速的人。
我们压抑自己心底的冲动,然后每天期待和那个人的交集,那个时候喜欢和青涩相随。
期待渺渺有段时间了,很喜欢渺渺干净的海报,还有泽东公司的名头,王家卫的班底碰上日影影响的台湾青春片,会有种王家卫碰上岩井俊二的期待。
而且看了金马上渺渺接近十分钟的预告片,对于剧情大致熟悉,于是就是等待。
渺渺的故事很简单。
一个风风火火的女孩小瑷,爱上了从日本来的交换学生渺渺。
渺渺爱上了成天挂着大耳机的忧郁男。
而忧郁男他的心一直停留在“喜欢的人”小贝死去的那天…… 十几岁,正是暗恋的时候。
我那个时候暗恋的是同桌的漂亮女生,女生是班上出名的美女。
开始和她一直是很熟络的朋友,女生的孤僻让她和班上女生交流很少,其他女生以为她高傲,喜欢在背后碎碎念些有得没得的故事。
因为同桌的关系时间上和她熟悉起来,于是上课基本上就是纸条本在书桌间互递。
那个时候和她熟到她来月经了都是我借给她衣服遮挡血迹回家,现在想起来,还记得当时的自己连月经都不知道还询问的她面红耳赤。
那个时候自己一直喜欢她,但是觉得她那么好,不会喜欢我这样的平凡男生,于是把所有的爱恋都囤积在心底,死都不愿越过那条线,努力维系着她说的“最好的朋友” 就是那个最横冲直撞却又不肯说破的年纪,即便是偷偷喜欢着一个人,还是要打死不说。
就是那样的,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你在偷偷喜欢一个人,激着你说出喜欢的是谁,是不是某某。
但是自己却总是不说破,装着没事,就好像从来什么都不曾发生过,只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你们非常接近。
那个时候,真有股傻劲,一票男生中总是喜欢挂着两个女孩子,就是集党结社的玩闹吧,一起吹风散步聊天躺在草地上絮絮叨叨。
后来?
面临要分班的那个炎热的夏天,早就约好的一起读文科,但是分班未必会在同一个文科班。
于是心里很担心也许就这样2个人不再坐在一起,不在一个班级,心底的冲动迫使在最后一次晚自习上对她告白。
"为什么要说出来了?
" 她希望我们之间没有变化,我却不能当作没有变化。
分班后,果然不是一个班。
有些东西,说破了,就没有了。
过了十年后再回想,或许也不那么美好了。
很喜欢那个有着晕黄灯光的二手唱片小店,很喜欢电影里两个女孩很纯净的眼睛,还有那些飘飘渺渺却好重要的爱情与微笑。
很干净很安静也很清淡,画面尽是清爽的颜色,小瑷和渺渺在夏天里互相追逐。
一个小时多点的电影,短短的,轻轻的。
不想去深究故事的太多,谁爱谁或是谁不爱谁,那些能打动我的浅浅淡淡,不过是一种暗恋时的横冲直撞与甜蜜心酸,每个人都有过,只是很长时间里不曾想起来。
电影的恍然间,就跌落到自己的暗恋故事里。
那些躺在地上与好友交换说出心里的喜欢的女生的名字,和她暧昧纸条以及不经意的小动作,还有那个什么都没见识过却总是伤感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混和着打球胡混发呆睡觉的岁月,就算过了很久很久以后,就算很久很久没有想起来了,每当一想起来,却又好像刚刚才发生的,闪着一点一点的光芒。
--- 渺渺夏天的一次交换生旅行。
同时也为了寻找自家奶奶青春爱情梦,在台湾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就是小瑷。
戴思诗渺。
因为渺渺的中文说的不好,第一次介绍自己的时候发音不对被小瑷一直叫重名,小瑷就一直叫这个只属于她能叫的名字。
小瑷跟渺渺成为好朋友,跟渺渺一起上下学,带便当给她吃,一起逛街,带渺渺品尝外观让人害怕的鸡脚,帮她跟唱片行老板陈飞搭讪, 在渺渺为单恋受伤时陪她喝酒给她肩膀。
小瑷喜欢做蛋糕,因为它们看上去很幸福,就算看上去不真实也比没有好。
小瑷喜欢渺渺,但是没告诉渺渺。
小瑷明明喜欢渺渺,可是受她所托,还是跑去了手CD店,去问忧郁男“渺渺想约你去看野台开唱” 渺渺追寻奶奶梦,那个糕饼店变成了一家二手音乐店,店主是一个带着没声音的大耳机的忧郁老板,店里放着奶奶教给她的歌曲。
渺渺求小瑷问忧郁男那首歌曲的CD和名字,交换他看的书籍。
在店里小心翼翼的安排暗恋的寻宝游戏,期望他会明白。
为了忧郁男精心打扮自己,然后买了2张音乐会的票。
渺渺明知忧郁老板的心停顿了,被困在小贝死去那天,却费尽力气为他找回遗失已久的唱片Demo。
小贝喜欢陈飞(忧郁男)。
他很直接了当的说出他喜欢陈飞,他想吻陈飞,他会一直等陈飞。
陈飞总是压抑,不想回答小贝的话,不想去面对。
小贝,生前,痛哭质问不敢回应的陈飞“你到底爱不爱我,一句话!
” 他声嘶力竭,可陈飞却回了一句:“你不要逼我,我们每天在一起不好吗?
” “孬种!
陈飞你没种!
”小贝哭的绝望…… 陈飞,也许是喜欢,也许是不喜欢,青春的我们自己都摸不透。
于是,自己就永远遗留在原地。
我觉得好像每天都活在梦里,张开眼睛是梦、闭上眼睛也是梦。
耳机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是不想听见音乐。
怀念嬉皮,看在路上,固执的守着一家二手店,寻找一张被自己删除掉的DEMO,偏执地让过去像坏掉的唱机空转着。
失去了,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放不下。
陈飞最后说出口了,但是在失去小贝后很久, 对一点也不熟的小瑷说“我是他的男朋友兼唱片制作人” 你不懂。
我要我们在一起。
很多事情,因为简单而美好,就像电影,就像爱情。
就像记忆里永远留存的每一刻。
-- 最后的疗伤。
忧郁男收到渺渺偷偷丢在他口袋里的DEMO。
象征性的轻轻敲响过去组团的乐队的门牌,提着箱子,关闭了那家店。
渺渺在KTV厕所收拾眼泪后走出和小瑷唱歌,释怀后笑着唱着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对着已经挂机的手机,说遇见了爱自己的人和自己爱的人,明白了恋爱的意义,剪短了头发。
小瑷送渺渺上飞机,在公车上打开渺渺送她的蛋糕,那是一双太阳之手的蛋糕。
小暧下了公车,往飞机场跑道拼命奔跑…!
虽然知道不可能跑赢, 虽然她并没有办法追回什么,但她已经在最适当的距离里,明明都已经飞走了,此时的我喜欢你,除了说给对方听,更是说给自已听。
随着陈绮贞的弦乐版的旅行的意义,心里那思量起十几岁仲夏的浅浅淡淡的失落,也就这么被抚平了。
刚注册豆瓣,在这儿的第一次影评是《渺渺》。
似乎最近,大家都在看 渺渺。
台湾青春校园电影总是这么不痛不痒暧昧不清,该交代的重点不交代,结尾总让人憋着一肚子闷气释放不出来,心里好难受。
《旅行的意义》那么好听,在电影的结尾反复响起,一次比一次的耐人寻味,影像与音乐融合得天衣无缝,还有伴随着的人的遐想。
看这部片子总会想起《盛夏光年》,灼热的青春年华里有一种纯纯的爱恋在心灵深处细细燃烧。
关于喜欢,那时候的我们总是难为情着开不了口。
觉得这部电影是以小细节取胜。
渺渺送给她的蛋糕,那两只只是相互触碰但终究没有握在一起的白色小手图案,看得我顿时黯然神伤。
我本来坚信看这部片子我不会哭,可是仍然禁不住在最后一刻,小嫒追着滑翔着即将腾空的飞机用力跑时泪流满面。
范植伟演的闷骚男让我本来已经很闷的内心更添堵。
两个大男人的感情是通过一部《小王子》来诠释,总让人看着有点忍俊不禁。
这段故事感觉交代得有些仓促和莫名其妙,有关这类感情的故事,如果它不能打动人,往往会被引向相反的另一端——那么一点排斥与不认同。
听说这段故事是导演后来插进去的……——那个夏天我学会了爱。
我原本已经厌恶了夏天,但发生在这个夏天里的故事,让我小小的怀念这个阳光充沛的季节。
我们在夏末秋初相识,可总在夏天里告别彼此。
“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那个叫小嫒的女孩流着泪奔跑,风中扬起的头发与空气激烈的相撞,留下一路凝滞的伤痕有如她那时那刻的心痛。
我们的酸甜青春,才刚刚启程。
May be some day we will meet each other again, seeing how things changed. but our memories which are full of tears and laughters, never ever fade away.柯佳嬿似乎因为这部戏很受追捧,似曾相识的女孩,很奇怪她总给我忽远忽近的感觉。
张榕容,又是她,想起最早听说她还是那回bobo兴冲冲地告诉我这个时帅时美的中法混血女和可爱的陈意涵是好朋友。
只是不知道现在bobo哪去了,还过得好不好。
有点可惜。
结尾一句话,我想我更喜欢看完有快感的电影。
还好小嫒最后一刻把那句深藏在心里的话吼了出来,这相对盛夏光年的结局是一种感觉性的进步,因为那对观影者而言是解气。
你能想象别人给你抓痒,可是力度却不够的那种难受。
很无聊!
18岁啊。。。我他妈现在都23了!
很闷。
哎哟喂~那个男主的演技还能载好一点吗~gay的那段毁了这部片啦了~不过那小贝还挺动人的~
又一部台湾青春类电影,有些剧情很蹩脚
难道你台湾电影就只知道拿青春拿gay说事?!boring again 小日本把你教坏了。。
当MTV太罗嗦,当电影太做作。
“我们好像见过哦?”“我们是见过的啊”“哦?在哪?”“在梦里哦”
文字 风景 旅行的意义。没有说出的爱。桂纶镁一样的渺渺。get together让我想起了happy together。
另一扇【蓝色的门】一个les喜欢上了一个喜欢gay的直女的故事
就像渺渺说的,她来到这个城市知道了恋爱的感觉,遇到了一个爱她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她的人。最后带着些许遗憾,些许成长离开了。“我在那里,明白为什么有些事你永远忘不掉。味道,声音,文字,风景,都是会过去的。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记忆。”
半颗星给张榕容的颜,半颗星给张榕容的演技。没错,一星不能更多了。
我想去机场,看起飞的飞机,喊出心中的狂热
我还是不适合看湾湾片啊!都睡着了
好喜欢台湾,喜欢听情歌,电影很卓拙劣
怎么是两个同性恋的故事
对白和故事都太稚嫩了。
有点小悬念
22分10秒许的音效非常赞!那个方位感啊。。就这个就值一个星。但是除此之外就是个烂俗装逼乏味且弱的文艺青年小清新片。。。
别犹豫了,还是同性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