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遇见一个人,第一眼就被他的美好折服,然而渐渐发现他没有想象中的完美;你也可能遇见一个人,一开始就觉得怎么那么讨厌,然而在渐渐了解之后爱上对方……犹如很久不曾拆卸的螺丝,彼此拧错了方向。
人之初到底是善是恶,一见钟情是否真的存在。
无数次关灯卧谈讨论的话题,永远没有答案。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人相信人之初性本恶,但是却在第一印象中往往觉得周围的都是好人,只是背后隐藏着未能被了解的缺憾;而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却往往在第一眼就找出每一个自己遇到的人的各种缺点各种自己看着不爽的地方,但是相信每个人都是有其无人能及的长处,如果渐渐了解会发现这个人其实也是个好人,只是我还没能认识到。
也许我不够了解你,你也不够了解我罢了。
这往往是一切疯狂的迷恋与想要逃离的厌恶的根源。
我很萌Bryce这个小正太,长得完全合我口味,爱那阳光下会反光的睫毛,爱那抿起的嘴角,当他抬起眼睛看镜头的一刹那,全然秒杀。
并且他的长相,似乎和我认识的一个人神似。
It keep reminding me of some guy.如果我是Juli,也会这样第一眼就爱上你了吧。
但是在我的无花果树被砍的时候你没有站在我这一边,一次又一次扔掉我送的鸡蛋,嘲笑我的舅舅,看不起我家杂乱的院子……当一个人视我如瘟疫,一次又一次触及我的底线,从未关心过我的生活,甚至从未试着去了解,Why I still care about him?一开始我也觉得Bryce很完美,但渐渐发现他是个懦夫,或者在他觉悟之前一直是,虽然这也许是他唯一的缺憾。
Juli不解地问道:“why don’t you just tell me?”That’s also what I want to say.Juli的世界你慢慢了解,发现她是多么坚强有思想,人格多么的光彩夺目,会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愿意从她手中逃脱。
你发现,自己有多么的不了解对方。
所有人,是不是真的停留在你所看见的表象。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所有人的前尘往事,喜好的理由,厌恶的理由,谁能够一一都懂。
但是对于特别的人,你总是想了解得更多吧?
这又回到了一见钟情VS日久生情两种方式的命题上来。
我依然觉得,人常常能在第一眼就判断此人是否合自己口味,划分了自己可能会喜欢以及完全不敢兴趣的人群,这个界限也许不甚清晰,但是犹如迷宫的入口,你站在这里并不意味这能够产生爱情,只是放下一根导火索,火慢慢烧时机到了自然而成,中途可能无数次熄灭或者重新点燃,走错路线,最后,是哑炮也有可能。
但是一开始,你必定给彼此留下了机会。
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燃烧的剧烈与快速一点罢了。
日久生情?
不过是顺着迷宫摸索的自然过程。
至于那种一开始就完全不可能互不关心最后成功的典范,注定是Fairy tale.——就算是那些不登对的影片电视剧,你不也是轻易地认出男女主角、预测出结局了么?
欢喜冤家最后终成眷属在现实和故事里都很多。
互不关心,才是最不可能的毒药。
如果我是你故事里没有台词镜头一扫而过的群众演员,你又怎么会知道我是谁呢?
或者你又为何会来了解我呢?
跑远了。
每个人都是花纹复杂的多面体,所构成的丑与美,未必有人能够全部了解。
在了解的过程中,也许由爱转向厌恶,也许由厌恶转向爱。
我总相信人始终最初单纯,为恶必有理由,若看见谁家的院子杂乱不堪,背后或许藏着一个悲伤故事。
对身边的朋友,我又知道多少呢?
我什么时候能够爬上他们的无花果树,看看那上面到底是什么风景呢?
或者又有谁,关心着我的一举一动呢?
You just need to know each other,deeper.
看完电影,听完第一片尾曲《let it be me》,外面是不变的黑暗,玻璃窗面反射微弱的自己。
我认为这是一个遥远的春暮,那棵高高的树,围绕着落日聚合的远去的云朵,无疑是小女孩美丽心灵的映衬。
然而只讨论映衬,难免失之庸俗和狭隘,不过当你看到一个八年级的小女孩爬上一棵傲然挺立郁郁青青的树,眺望遥远的叆叇暮云,你不可能感觉不到她纯洁坚强的心,有着某种夺人眼球的光环,也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我甚至要说这是一个多少带有些美国精神的故事(小姑娘的动手能力实在太强了!
但,当然,这并不是电影的重点,对于一部美好的初恋电影,象征意义从来都不应该是重点。
)小姑娘懂事,独立坚强,坚持自己的想法,挺身而出去捍卫一棵树,同时也捍卫自我,在捍卫自我的过程中,认清了自己对小男主这份迷恋的外在表现的中心点——dazzling eyes——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枕套,里面不过是虚幻飘渺的羽绒,如果找不到得以延续的落脚点,将仅仅是另一个白日梦境,还可能是噩梦(而最后这落脚点以一棵树的姿态完整了电影)。
不得不说,导演明显偏爱小女主的角色,他给了这个女孩更多的内心,表现个性更加细腻,也更流畅:傻傻的迷恋,送鸡蛋(对于我的年龄来说的确是犯贱之举但是对于她这个年龄来说,自然、美好,仿佛是天底下最天经地义的事),发现鸡蛋被扔受到伤害,反思自己的现状,奋然修善庭院,表面原谅男主(看上去波澜不惊实则如履薄冰),去探望残疾的叔叔,偷听到男主讨论自己再次受伤害(不得不说那从一开始的开心到后来的悲伤愤怒的眼神转变让人揪心),去男主家吃饭并告诉男主他是coward,auction上无奈的善良之举导致阴差阳错,被强吻,最后真正意义上原谅男主同时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并极具治愈感地一起种树。
整个过程都以一种真实的速度不紧不慢地展现了女主的成长之路。
而关于树,我想说的是,树真的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治愈力的意象,一开始小姑娘喜欢爬上树眺望远方,忘掉一切俗世浮云,但是后来有人要将树砍掉,她固执孤独地站在树上负隅顽抗,像个古老的寓言那样。
爸爸望着她不无失落地说着(It's time),她才开始明白,是啊,是时候,该下来了,于是,树被砍倒,变成了墙上一幅永恒的画,也永远留在了女主的心中。
而结尾处,两人又在一起种树,说得矫情点儿,是初恋的树,梦想以让人信服的角度照进了现实,比阳光还灿烂明媚,多简单,不掺杂质。
就是一个眼神,一个等了太久最终我们也未能有幸见证的吻。
男主的爷爷不仅仅帮助女主休憩了庭院,同时也是启动了男主这方由白痴操蛋花瓶男向着透过现象看本质初级能力者的转换过程的关键人物,这方面,男主他爹就是对立面,男主的缺点看来都是遗传自男主他爹:虚荣,懦弱,相比他爹多少轻微一些的自命不凡。
至于转变的步调就相对女主的心路历程快了一些,可能只是个人感觉,不过还好,仅仅是相对的,也不显得仓促。
看到最后两人在一起种树的时候,我几乎都有了大妈似的对小情侣和和美美没羞没臊的样子喜闻乐见的心态:你最后有幸跟你的prince charming到了一个台阶上并仰起头带着一丝胜利者的骄傲,而你的prince charming则向你单膝着地(原谅我yy)承认被你俘虏,一个标准的女追男大欢喜结局。
但是因为是初恋,少了些娱乐意味,多了些成长的励志意义。
女友邻们,女主又一次赤果果地证明了,女生只要自尊自爱摆正心态(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了,简爱,傲慢与偏见里的lizzy),最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恩,死缠烂打是不可取的),never give up on yourself,never quit!
听到片尾曲《let it be me》的时候,我久远的记忆真正开始蠢动。
很多年前,衣如白云黑发如永夜,停车场尽头,远远地飘过来一句,轻轻地,以只属于你的,特殊的,我还记得的语调,隔着那么多年飘了过来,让人事到如今还是泛起波澜。
我可能是太久没想起这个了,仅仅在这个周六的夜晚,在被黑夜和孤独包围着的异样的宁静中,从别人的美好故事里,偷得了一分愉悦,偷得了一丝闲情逸致来重新翻阅往事,像初恋那样。
或许很多年以后,我们各自结婚了,你听着你的爱人絮絮叨叨,每一两年极偶然地,能想起我的影子,记起我早年几乎从不发牢骚的和你曾言之温柔得难以理解的奇异个性,而我对着我的另一半把你永远留在黑暗中,但是这句话,就死死地缠绕在了每一个跟初恋有关的事物里,像一棵永远砍不去的树。
是啊,为什么不呢,像初恋那样,只要对方值得。
这是一部干净、 美好的电影,全程没有青春片里的疼痛。
整部影片中没有任何污秽的言语, 没有心理的悲惨折磨, 没有曲折的 虐心桥段, 更没有为引人眼球而特意拍摄的出位镜头, 男女主角最亲 密的接触也不过是男孩仓促之下的一个吻。
比起那些所谓的纯爱电影,这部影片胜在远离矫情,一点也不会让人腻烦。
片中女主角没有矫揉造作, 这也使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清新自然之美。
影片的情节简单, 观众不必费力去探究故事发生的背景、 历史文化,也不用去猜测导演的意图与片中的隐喻。
可以说《怦然 心动》是一部好好讲故事, 并且讲了一个好故事的影片。
我想无论是 谁都能看懂这部影片, 而且也会被片中纯洁的爱恋打动, 甚至在不知不觉中,看着他和她的故事,回想起自己记忆中的那抹浅淡的初恋。
当你喜欢我的时候,我不喜欢你;当你爱上我的时候,我喜欢上你;当你离开我的时候,我却爱上你;是你走得太快,还是我跟不上你的脚步……一连看了两遍《怦然心动》,真的是怦然心动。
一对小孩,一棵树,特别简单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
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女生十来岁就有超脱的自省意识,审视自己爱的人到底值不值得爱。
一旦触及她的自尊,立刻决定放弃这个男生。
我们文化里的“爱”,似乎都要低到尘埃里,舍弃自尊才叫爱,犯贱当真爱。
纯洁无暇的爱情,守得云开见月明,影片的结局很美好。
男孩拿来了一株树,就是女孩曾经深爱过的梧桐树,他们一同在门前种下了它。
最终,男生治愈了女孩受伤的心,而那一棵梧桐树成为了永恒的希望。
Flipped像极了Rob Reiner的前作《伴我同行》,故事同样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小镇,讲述的都是10岁出头的主角经历他们的成长,只是《伴我同行》还讲述了友情而Flipped讲述的是爱情。
电影Flipped中,男主角Bryce Loski无疑是一个“整体大于部分”的角色。
他幼稚单纯,像大多数少年那样无忧无虑,生活中最担心的问题只是如何摆脱掉那个始终缠着他,害他在同学面前丢脸的女孩。
尽管他因此犯下了很多错误,甚至伤了女孩的心,但好在他即使发现并勇于面对和承认自己的感情。
在经历了各种误会和拒绝后,他仍然站在女孩家的草坪上,卷起裤脚用铲子挖着用来种树的坑,那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个Bryce。
Juli Baker让我想起的是《伴我同行》里River Phoenix扮演的Chris。
家庭的贫困让她过早的成长,比同龄人显露出非同一般的细腻和成熟。
她会爬上大树等待日落珍惜迎面吹来的凉风,她会研究小鸡的孵化过程并因此尊重生命,她会敏感的观察周围的人,并通过言行举止感受到他们内心涌动的情绪,她会在目睹了叔叔的苦难后更加积极的对待人生。
我曾经说《伴我同行》里的Chris和Gordie其实经历的是一种“被逼迫的成长”,社会家庭因素作为外力把他们拽向不属于他们年龄的成熟。
无论是史蒂芬金的原著《尸体》还是Rob Reiner的《伴我同行》,这种成长都显得有些悲观沉重。
然而在这部Flipped中,同样被逼迫成长的Juli Baker,却始终乐观开朗,她能将一路上遇到的所有负面障碍都化成另一种积极情绪,让本来长相平平,家境困难的自己终于“整体大于部分”,得到自己应得的幸福和快乐。
《伴我同行》里面除了出彩的两个主角和他们的两个朋友外,他们的家长,兄长,老师等成年人都似乎扮演着负面角色让人印象深刻。
在Flipped中的这些成年人配角则相对黯淡了许多。
Bryce的爷爷本该是个出彩的角色,但最后却止步于对逝去老伴的怀念;Bryce的父亲是全片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负面角色,他瞧不起穷困的邻居对自己孩子的感受也完全不关心,电影最后只是一笔带过提到Bryce的父亲对音乐或对过去某一段时光有着悔恨和不甘心,然而正是这种不经意似的刻意情节刻画出这个角色“整体小于部分”的人生,就像Juli说的,他虽然表面光鲜,但心里的某种东西已经溃烂;Juli的智障叔叔则完全相反,尽管存在着智力缺陷导致生活无法自理,但因为有一个爱自己的哥哥,让他能在生日吃到一个接一个的冰激凌,吹着风车玩拼图,这也让Juli终于明白的Bryce爷爷说的,整体大于部分的生活的意义。
影片始终都由Juli和Bryce两人的旁白牵引出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诠释。
但由于Bryce始终都是更单纯幼稚的那一个,因此他的叙事部分比起Juli的叙事部分稍显乏味,作用更多在于描述事件,而之后再由Juli的旁白来填补情感。
这样便让人产生影片的主观视角始终都只有Bryce一个,Juli的旁白部分只是在为事件做解释的错觉。
另外影片后半部分对两人感情纠葛过于详细和重复的描述也略显拖沓,不过片尾处两段旁白合二为一的设置颇为出彩。
Rob Reiner似乎对那个时代情有独钟,不管是《伴我同行》还是此片中的插曲都来自那个年代,不过Flipped的配乐更为出色,几段钢琴曲都非常美妙。
Madeline Carroll非常不错,虽然长相平平但成功将那股稚气中的成熟劲儿表演了出来,当然仍然远不能与River Phoenix相提并论。
至于来自澳大利亚的Callan McAuliffe根本不需要演技了,如此萌的正太脸出现在大荧幕上,就算不会表演相信也会有大批观众为之怦然心动。
Flipped对我来说算是整体大于部分的电影,尽管故事单薄叙事手法在影片后半段也显得有些累赘和罗嗦,不过我喜欢的是那些动人的时刻,是Juli父亲给她的那幅画,是小女孩在大树上看日落的风景,是Bryce在草地上挖坑的身影,是最后Juli走向Bryce两人内心终于交织重叠的瞬间。
当然也是Callan McAuliffe腼腆微笑的每一个镜头...多出来的一颗星就是为了萌正太的!
PS:对“篮子男孩”竞拍会抱有无限遐想....囧
其实这部电影看过好几遍了,一直把它归列到小众电影的行列,很美好也很温暖。
今天再看又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在最后那段我自己居然也有一时的心跳,在看到布莱斯为朱莉种下那颗梧桐树时,才促使我写下这篇影评。
女孩儿是早熟的,所以朱莉第一次看到布莱斯就确定了她喜欢这个眼睛明亮的男孩,虽然那时她还小,你追我逐中朱莉一次次的失望,看到她紧紧的抓住她依靠的大树,那就是她信任的环境,她爱它的美丽,也是她可以获得的快乐。
因为朱莉的父亲告诉她一个道理——整体大于大部分之和。
依靠的大树要被砍倒时,朱莉的求助没能换来布莱斯的帮助。
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生出来的鸡蛋被布莱斯认为不卫生扔到垃圾桶。
在图书室听到布莱斯嘲笑自己的残疾叔叔让朱莉对布莱斯彻底失望了,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自己喜欢了很多年的男孩,认为他是懦弱没有担当的。
莱斯家聚餐时桌上的氛围奇妙而又尴尬,布莱斯终于知道自己有多么在乎朱莉,直到“午餐男孩”的拍卖没被朱莉选择才彻底激发了布莱斯的内心,他要在众人面前吻她,让她不知所措的逃开了,不开门,不接电话,直到看到布莱斯经过父亲准许在自家草坪挖坑,发现原来他是要为自己种一棵树,看枝干和年轮就能看出那时一颗梧桐树。
布莱斯知她,懂她。
两人一起给树培土时布莱斯握了朱莉的手,他在不久也会得到她的初吻,此时是最温馨的时刻,也是最怦然心动的时刻。
当你在12岁到13岁这样一个阶段,你会对很多事情感到疑惑。
你不知道你是谁,你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一个导师和引导此时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这样的角色通常应该是母亲或是父亲。
布莱斯是幸运的,他有一个祖父在生活中告诉他,他是谁,他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朱莉也是非常幸运的,她有一个家庭给她正确的价值观。
她对自己的价值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她也知道她究竟想要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其它家庭的孩子们也可以从中受益,去寻求自己的价值。
在不对等的自我认知和情感投入下,男孩与女孩间进行着隐隐的角逐,这看上去有些幼稚,但确实干净而纯粹的,却是过来人当年都曾为止困惑、愤怒、伤心的经历,点点滴滴的童年往事,再一次回顾,或许,直到今日,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的认清:我们是谁。
记不清是第几次看这部电影了,一直没有想起来写影评。
最近又重新看了一次,大概算是读懂了这部豆瓣排名25的纯爱电影吧,想记录下现阶段我所理解的爱情,这是我写这篇影评的初衷。
我一直对爱情没有特别深的感悟,从小到大,我最重视的是友情和亲情,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它给了我最基本的爱情观。
偶然间在书里看到的这张台词截图,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最初印象。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那时才16岁,我带着看happyending的心情看完了全片。
看完很满足,男主长得有点像小李子,女主很美,角色讨喜。
这部电影和我之前看的爱情片是那么的不同,以至于第一遍我根本没看懂这电影讲的啥,稀里糊涂就大结局了,很好看但是好像没悟出什么道理来,于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电影的叙事方式很独特,双线叙事,时间视角稍微错开了一点儿,观众的视角不段转化,让人非常满足,又很有代入感。
爷爷对男主说,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的人,其他人都是浮云。
彩虹?
什么时候会有彩虹?
当你的人生阴云密布,风雨交加,转眼雨过天晴,彩虹当空,你一定会心花怒放。
彩虹用来形容爱情里“爱上”这个瞬间简直不要太贴切!
就像李银河和王小波"一想到你,我的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当我跨过一切,向沉沦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旗帜。
”不是你爱上的人有多特别,而是她,恰好是你要的那个人,你的专属订制彩虹。
这部电影点出了真爱的前提条件——真爱的双方一定人格独立。
我们年轻时可能都像男孩,单纯,容易被周围那些看似很懂其实是不懂装懂的朋友所左右,我们的善良没有智慧,所以常常被利用。
而像女孩那么酷的,绝对是稀有动物。
男孩像是一张白纸,遇到三观不正的朋友理所应当地被带偏了。
女孩从儿时的一见钟情到课堂上的细嗅气息,她钟情他的颜值。
可是慢慢的,冲突开始显现,她不再是过去那个只看脸的little girl,于是他从白月光变成了饭黏子。
她从小就喜欢他,即使他从来没有给过任何回应,她还是义无反顾,于是她不可避免地难过神伤,尝尽了暗恋的五味。
有一天,父亲告诉她,画,要整体胜于全部才好看。
单个的颜色是颜色,单个的线条是线条,只有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才是一副好画。
聪明如她,人也是一样的。
她爱他宝石一般熠熠生辉的眼睛,她不欣赏他的懦弱无能和势利无知。
纵然你有一副我爱的皮囊,可你的灵魂空无一物。
山中高士晶莹雪,你最多只能是陪衬风景的雪。
梧桐树被砍,她几乎是哭着去乞求男孩爬上树和她一起捍卫,他的做法让人寒心,而她开始真正明白什么是整体胜于全部。
你爱的人不理会你的苦苦哀求,不懂你的悲伤和绝望,那你的快乐他也一定不懂,这样的人,何必喜欢?
只有爸爸爬上树,伸出手,恳切地望向她,没有什么比我女儿的安全重要。
没能保护梧桐树,爸爸却送给她一棵亲手画的梧桐树,那些清晨傍晚看到的美景,记得就好。
得益于父亲的鼓励教育,她才没有变得自卑,没有否定自己,没有丧失个性,她还是全镇那个爬上树顶的酷女孩,不受拘束,不接受质疑。
看似性情平淡如水的父亲,背后却有很多故事。
当他们一家因为草坪被轻蔑看不起,父母无所谓,可当女儿也受到连累,一向和和睦睦的父母终于因为舅舅的赡养问题起了巨大的争执。
在混乱中,她看见父亲的隐忍和真情,正是这样无言的教育,无形中影响着她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真诚而有原则的人。
全片最有智慧的两个人,都给予了女孩足够的引导,让她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在和爷爷一起整理好庭院之后,女主理清了自己的情感。
她转过头,定定地看着一脸歉疚准备道歉的他,看着那双曾经让她心动的眼睛。
她再没有丝毫留恋。
年少时,男孩干净的白衬衫会让人心动,可如果他是晦暗的,是邪恶的,你会选择及早抽身还是不以为意?
有太多人,在年轻时没有好眼光,又没有画家爸爸和好心爷爷领路,踩着一双不合脚的鞋,血流了一路。
上海杀妻藏尸冰箱案天津杀妻骗保案每一个案子,背后的人性都令人发指……善良的人更应该懂得什么最好的选择。
她选择放弃。
放弃促使男主看清了自己原本善良的心。
什么是最好的选择?
这就是。
他说错了太多话,做错了太多事。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的中年势利爸爸没有给他好的家庭教育,没有正确教导他怎样做一个完整的人。
爸爸年轻时是搞乐队的,后来为了养家糊口放弃了,成了一个看《花花公子》的中年势利男。
一个放弃梦想的人也许有很多苦衷,但一个连理想都没有的人,不值得可怜。
嫌弃着对面邻居的一切,扇女儿耳光,聊到弱智兄弟时被自己的老丈人怼,所谓本事不大,脾气却大。
他嘲讽对面家庭的生活,是因为他做不到。
他做不到牺牲物质换取精神自由的生活,他辛苦工作,他看《花花公子》,他忘了他的爱好,他的梦想,所以有人一旦提起曾经,他就会把心底的一丝悔恨变为愤怒的狂卷风。
男孩本能厌恶自己的父亲和他的《花花公子》,他期望能和外公待在一起,外公能帮他解答疑惑。
可外公却跑去和对面那个养鸡女一起除草,一开始,他就把这嫉妒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敌意。
他想吻她的那一刻他终于想清,身边的朋友是错的,矫情却美丽的女孩子不是他所爱,父亲是在被剥夺梦想后主动放弃中渐渐生活的……而他所爱的,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她。
他决定染上彩虹的颜色,追回七彩斑斓的她。
以她的方式,深情告白。
多美好的大团圆,多美好的爱情,可现实是生活太苦了,没有这么甜的恋爱。
男孩爸爸为了家庭和事业放弃爱好,内心腐烂,对生活就只剩下物质欲望的,或许才是大部分人的最终归宿。
原谅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太平凡,找到那个彩虹一般的人太难。
谁都不愿意将就,但谁又能逃得过将就?
在爱情里,没有十全十美,如果爱到深处,没有其他,就连放屁太臭这样的缺点也会觉得可爱的。
所以将不将就的,没那么可怕,人类还是很有趣的。
欢迎关注,想说的都在这里公众号:一只喵八
第二次观看聊一下感想如若在中国发生男女之间出现好感这种事,九成九的三四十岁老师会让你来办公室一趟,然后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思想教育:告诉你不能早恋会影响学习你们会耽误未来balabalabala......然后通知家长。
把你们这段交流掐死在摇篮里。
最后,我们就会看到很多高中大学的男生与异性毫无交流能力,这不是夸大其词!
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让我们没有精力再关注其他方向,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能出人头地。
于是乎在各高校出现各种交际能力为零的“人才”。
《怦然心动》,并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电影,甚至,并不是关于爱情。
男女之间的战争,哦,那倒是一直存在的,无论是年少时,还是成年时。
可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
性格的形成,首先来自家庭。
很明显,朱莉和布莱斯两个人家庭截然不同的气氛,极其到位地诠释了这一点。
被鼓励的人生,和被打击的人生,造就完全不同的性格。
坏的父母将自己的失败掩盖,以另类的强势发泄在孩子身上,小布莱斯已经具备了其父亲的大部分特征,如果没有遇到朱莉,长大后的小布莱斯也会过着他父亲一样的生活,强装出的威严,以打击别人来掩饰自己的懦弱,可怜且可悲的过活。
但是,布莱斯很幸运,他遇到了朱莉。
性格的形成,第二来自你遇到的TA。
若你们相遇在少年时,而她选择了你,请你一定要珍惜。
跟同龄的男孩子恋爱,是多么危险的事,她以最美好的年岁来承担年华老去,承担未来的种种风险,只因为她要等待未来的那个你。
于是陪你一起走。
同年龄的女孩子会比男生成熟,这是几乎是普遍真理。
男人可以接受比自己幼稚的女人,可是大部分女人都不能接受比自己幼稚的男人,她选择了同龄的你,说明她认定了你的某些特质。
她们以最感性的方式来现实。
不在眼下,而在未来。
若20岁之后,她一直陪你,不离不弃,那么你更要珍惜她。
多年的相处,她仍然没有放弃,说明她选择的那一部分你,没有让她失望。
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这话只不过是说说的,爱一个人,是因为他的优点,继续爱一个人,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全部掩不住优点光辉,她认为即使要接受抑或忍受缺点,也是值得。
部分,与,整体。
所以,被她爱着的你,并非完美,也没什么可以炫耀。
她的爱,是鼓励是包容是相濡以沫是共同成长,并不是可以让你在陌生女子面前炫耀的资本。
大部分男生都像布莱斯一样的幸运,他们会遇到一个让他们成长的女生。
可,并非所有男生都能够发现,能够珍惜。
《怦然心动》,是根据文德琳•范•德拉安南2001年的同名原著小说《怦然心动》(Flipped)改编的同名电影,讲述一个小女孩朱莉看到新搬来的邻居家小男孩布莱斯拥有迷人的眼神而深深迷恋上他,而布莱斯却不喜欢朱莉而故意疏运他。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随着各自经历了很多,最后布莱斯爱上了朱莉。
这是一段纯美懵懂青涩的初恋故事,男孩女孩之间有趣的感情发展历程。
这是导演罗伯•莱纳强势回归的一部作品,由演员摩根•莉莉、玛德琳•卡罗尔主演影片。
以一对两小无猜的小孩的成长过程中的微妙关系带动情节的发展。
影片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交替比对切换叙事的手法,着重两个小孩的心理描写,让人可以感受到男孩女孩的成长路上经历的情窦初开,矛盾和挣扎,展现出原来不同的人对事情的观点和角度如此不同。
充满童真的旁白,温情的同时给人一种幽默感。
拍摄一气呵成,通顺流畅。
非常简单的故事,却叙述的如此打动人。
影片的女主朱莉是个性格开朗外向的女孩,对布莱斯特别主动热情。
男孩布莱斯正好相反,性格腼腆被动,开篇被小女主热情直接吓到,总是躲着她。
后来随着互相接触了解,朱莉纯真善良的一面慢慢展现出来,尤其是布莱斯的外公查特更是不断提醒布莱斯发现朱莉的闪光点,最终不同的性格的两个人互相融合了解而相爱了。
看过这部电影,让每个人都想重新经历一次少年时代,希望有这样一个他或者她曾经热情的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令自己怦然心动过。。。。。。
好久好久之前看过 已经忘了具体的剧情了 只记得那段美好的感情 叫做“怦然心动”
又是一部唬人的好莱坞。里面所有人都特别矫情、奇怪、幼稚。基本上没有一个人是能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为了矛盾而矛盾,尤其是男主和女主的俩父亲,单薄的可怕。人物刻画几乎为零,所有潜台词都直接说出来了。电影是韵味定输赢,好莱坞的快餐制造机们是永远无法理解这点的。
没觉得好得翻天。
看完真的很有触动,初恋原来是那个样子,而且国外人举办那个活动也好有意思,尽然可以拍卖对象。拍得真不错呀
没觉得有那么好看
当她在他身边蹦跶乱窜,他始终不屑一顾。当他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眼神早已无法离开她时,她已优雅、自信、美丽得如同女神一般。
清新自然,不过我这样晚熟的人,不容易代入孩子们的小世界。
最后那一刻,的确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貌似我不好这口了= = Flipped这个词好美。要是早几年看到这个,怕是又该悸动半天了吧。
可惜stand by me的风采不再
一点也不好看=____=
叙述方式是喜欢的,可惜对这种过于青春纯爱的小清新片儿兴味索然了已经。我们都知道他俩最后一定要走到一起。
前半截会觉得过了,但,可能那样才是最合适的。”我们中有的人暗淡无光,有的平平无奇,有的则光彩照人。但是很偶尔,你才会遇到那些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真正遇到时,其他人都不再重要了。“met&miss.”一路上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外公全片唯一正常人类。一棵树苗就收买女主了?又是长得好看就可以为所欲为系列
不感冒的题材
人生三大错觉:手机响了,有人喊你,还有、她喜欢你
还不错,可惜对旁白太多的电影实在提不起精神。
旁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我无法相信这是拍出Stand By Me的导演 快进着看都觉得无聊 不过小男孩长得有点像裘德洛还是满心水的(¯﹃¯)
basketboy好萌的活动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