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绝望写手第三季

Hacks Season 3,喜剧女王,老哏新侃,天后与草莓(台)

主演:珍·斯马特,汉娜·爱宾德,保罗·当斯,梅根·斯塔尔特,卡尔·克莱蒙斯-霍普金斯,凯特琳·奥尔森,克里斯托弗·麦克唐纳,马克·印第里凯托,罗斯·阿卜杜,洛伦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绝望写手第三季》剧照

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1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2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3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4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5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6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13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14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15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16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17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18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19绝望写手第三季 剧照 NO.20

《绝望写手第三季》长篇影评

 1 ) 有争议的女人才有魅力:告别苍白的女性立绘

太牛了,最喜爱的女性主义剧集之一。

女人就应该是这样复杂立体的角色,她们有欲望野心,也有天真柔软,好剧不该用政治正确强硬地漂白所有女人的黑历史(对,我在阴阳big little lies)。

两个主角都描绘得太过生动立体了,你能够理解Ava在大学生眼中的古怪尴尬,性缩力十足,另一方面,你又明白为什么她能够吸引正点到不像人的电影女星,毕竟她的不合时宜在喜剧中就是才华外显的幽默本体。

Deborah太有魅力了,第一季一开始你以为她只是穿prada的恶魔,没想到她的层次丰富到让人不得不一直热情饱满地追剧:她是职场bully, 她是资本主义下的既得利益者,她是一个糟糕的妈妈,她works for money, and makes money work for her. 但另一边厢,她拥有的一切并不仅仅来自于幸运,她有因无关功利而显得特别变态(褒义)的胜负欲,对于艺术和喜剧深刻的理解和执著的努力,她疯狂地热爱自己的事业,是教科书般的天才和地材。

在生活中,她自我而善于操纵,但她也接受自己的自我中心,所以她会诚恳地道歉认错(人主打一个自洽)。

她身边的人经常因为她痛苦,但她从不否认她造成的伤害,也不鼓励他们牺牲自我,她甚至不介意他们和她一样自我(第三季终集看着Ava 从小绵羊长成狼崽子那有点被刺到又欣慰的眼神啊…)。

最后吐槽,垃圾译名,叫庸碌一生,或者不疯魔不成角儿不行吗…

 2 ) 旧时代女性经验与新时代女性观念的碰撞

最大的看点依然是黛博拉旧时代女性经验和艾娃新时代女性观念的互相碰撞、摩擦出亦师亦友亦soulmate的火花。

俩位才华横溢的女性都有各自的骄傲和偏执,但也正因为理解彼此的这份骄傲和偏执,所以可以互相包容、互相敞开心扉、互相接纳、吸收对方的观点。

最喜欢的情节是:黛博拉经过前俩季的奋斗,终于赢得了那些圈子里成功男性前辈的尊重和示好。

但当她真正融入这个前辈圈后,她却发现这只是一些沉浸在旧世界无可救药的老家伙们,他们甚至认为非异性恋都只是哗众取众。

而艾娃早已拉扯着她迈向新世界。

于是黛博拉对这些老前辈瞬间祛魅,连夜出走。

印象最深刻的台词是:一位昔日电视台掌权者向黛博拉解释为何她当年落选了深夜秀主持人:“黛博拉你当时已经做到足够好,但你无法否认,除了实力以外,其实运气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位女人,你最好祈祷有足够的运气不被别人找到理由淘汰。

”结局有一定的争议性,我觉得这里是黛博拉旧时代的经验和艾娃新时代的观念的再次交锋。

黛博拉根据自己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认为想要得到一个高阶职位,就应该从基层做起,熬走前辈。

但艾娃却觉得自己的能力既然已经匹配这个高阶职位,那么就可以直接争取,任何排资论辈都是一种不公平。

而最终艾娃也再一次运用自己的智慧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这其实蛮呼应前面的情节,黛博拉不愿直接声明自己想要深夜秀主持人,认为“女性想要什么,不能直接说出来。

”但艾娃劝她大胆去争取,甚至shameless一点也没关系。

 3 ) Hacks的高级在于正常和真心

Hacks自开播以来的高分,似乎源于它的“高级感”,一集30分钟左右的体量,却充满反高潮反套路的情节,以及澎湃丰富的细节。

在今天,讲双女主不稀奇,讲搞事业不稀奇,讲创伤不稀奇,稀奇的是主创三季以来将Deborah和Ava之间的“relationship”写得如此峰回路转,跌宕起伏。

第二季,Deborah面临的是难见起色的职业生涯,失去了常驻的赌场阵地,选择到各地巡演,沦落到要和一只生产的母牛抢风头,而且还没抢过;惨淡到自己几十年来的stalker也转投其他墙头。

Deb对Ava在泳池前提了也许她该退休,她大概当时真的这么想过。

后来与其说Deb被Ava说服,不如说Deb是被另一个自己说服,Ava就是另一个还没有被锻打到bullet-proof的自己,一样有才一样自我但还有真心的自己。

在这行那么久,Deb当然知道真心是极其罕见的。

可能就是这份相似和罕见,又刚刚从低谷携手爬上来,让Deb做了一个无私的决定,放手让Ava单飞(虽然Ava并不想单飞)。

第三季前两集,说实话有点平。

Ava又回到Deborah身边,进步是Ava开始设定边界。

到Deborah要争夺深夜秀主持位子开始,又到了一个高峰。

我觉得这场主持人的争夺战很真实,就算Deb的客串主持已然非常出色,就算Deb的对手搞笑资质平平,但他就是凭借性别、年龄两项指标碾压了Deb。

而最终Deb拿到手是因为她的经纪人团队神助攻,但根本上是因为Deb的对手放弃了主持才轮到她。

不过我想Deb不在乎,她站在深夜秀门外敲门太久,门到底是怎么开的,她不在乎,她在乎的是门终于为她开了。

拿到主持之位后,Deb和Ava的关系走向才有意思。

我相信Deb初次邀请Ava作首席编剧时的真诚,也感慨Ava想为自己写东西每次都卡壳,但为Deb的深夜秀写笑话却能够纵横千里。

我觉得Ava这段简直可以用“肝脑涂地”来形容。

只是,真心难得,真心也易碎。

Deb拿到深夜秀主持,已然是真正的上位者,赌场常驻,特辑爆火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这种真正意义的上位者心态与第二季末的劫后余生心态有了天差地别,加上Deb去见了之前深夜秀节目的决策者,这次见面,让Deb坐实了要不计代价保护自己位置的想法。

这条路她走得太艰难,太害怕有任何理由导致她的失去,且如果再失去她不会再有时间争取第三次,所以她做了一个上位者的决定,撤回给Ava首席编剧的邀约,而选择留用节目之前的首席编剧,是的,是个老白男。

撤回的过程不再赘述,Ava由单纯失望到发现被骗,再到对峙时的痛心,她的哭诉很真实也很鲁莽,但是Ava动人的地方就在于不加修饰的鲁莽——她不害怕掏出真心。

最精彩的一幕发生在Deb走入电视台会议室,发现Ava也在,Deb松了一口气说你在就好。

不料Ava施施然抖落了Deb之前与电视台已婚高层的one-night stand(神来之笔,一直以为这个伏笔的作用已经完成),Deb无奈举白旗,重新任命Ava为首席。

可以看到,Ava最后落座在Deb的对面,而不是身旁,昭示两人的关系到这时终于发生了质的变化,两人原本关系中的权力天平开始向Ava倾斜。

Deborah没有看错,Ava也是一条鲨鱼,而且Ava第一次出手就如此稳准狠,未来实在可期。

再说说Finale另外两处喜欢的地方:一是Deborah傲娇地借着还赌场万能钥匙的时候,通知Marty,自己拿到了深夜秀主持之位,Marty听到后是由衷得为她开心,拥抱了Deb,眼里溢出的都是欣赏。

这一刻很动人,因为Marty给人感觉非常老派,他和Deb两个老江湖一直吵吵闹闹,别别扭扭,进一步退三步,但是Marty这一刻对Deborah欣赏是纯粹的,无关性缘,他懂得欣赏女性的能力,也能够为有暧昧的女性过得更好感到开心。

对比Deb前夫几十年前听到她有机会主持深夜秀,觉得嫉妒,转头和Deb的妹妹搞在一起,高下立见。

二是Deb的经纪人Jimmy对助理Kayla的“告白”。

前两季,富二代Kayla看似对琐碎工作漫不经心一直搞砸,对Jimmy有模糊的情愫但被Jimmy拒绝。

这一季Kayla却很神勇地找到深夜秀主持的突破点,助攻Deborah圆梦。

Jimmy最终认识到Kayla业务能力的可贵,她不适合做助理,却适合做经纪人。

Jimmy真诚表达对她的肯定,把Kayla“追”了回来,同时拒绝Kayla过界的“电影之夜”的邀请。

套路有么?

有。

什么飞机起飞前一刻赶到啦,下跪“告白”啦,气氛组搅局啦等等。

但是反套路的地方在于,Jimmy和Kayla都把合作伙伴关系放在第一位,Kayla之前离开是因为Jimmy对她工作贡献上的轻视,答应Jimmy回去也有条件,需要先给她配助理,有独立办公室。

她喜欢Jimmy,但更喜欢自己。

Hacks已经官宣续订第四季,一点也不意外。

它的高级是将每个角色当做正常人来写,所以会有反复,有不堪,有撕扯,有绝望,有功利心,但最可贵的是,也有真心。

 4 ) 关于友情,爱情,和更高级

第一次见面,一个阶级偏见怪,嘲讽对方的穿着;一个不修边幅的z世代,嘲讽对方华而不实。

b站弹幕说,这样吵过之后,俩人不可能再搞到一起但这里表现的根本不是吵架带来的侮辱,敌对,仇恨,而是她们之间不需要解释,就能互相理解彼此的每一句话尤其当她们互相讽刺,看似吵的很激烈,但重点其实是彼此能精准get到对方最真实的表达,然后迅速用同一种逻辑进行反击我想了好久都想不出应该怎么形容他们之间这种默契,我只能借用大师形容方鸿渐和唐晓芙的对话——“小两口平分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秘密,这个秘密只是仅存在于两人之间,也仅属于两个人的默契不管是拉拉游轮上对性取向的追问,还是在巅峰时候的推开,不管是断联九个月后重逢的抱怨,还是紧接而来的妥协一直到in my head 的吵架,一个偷偷从曾经仰望人物的party上溜走,一个跟所有人都觉得自己高攀的女友分手,她们都心知肚明是因为对方的影响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她们抱怨,发泄,却又彼此理解她们对失去那些美好幻象感到不舒服,但又并不真的怨恨彼此,因为幻象就是幻象,那些能毫不犹豫离开的人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重要,用行动选择的人才是真的重要,所以从声嘶力竭的吵架,一秒过度到温情脉脉地聊起童年创伤,聊起对工作的展望……她们之间的每一句话,都不需要解释,每一个行为也不需要解释黛博拉不用在认真安慰的时候,解释自己灵机一动的笑话,“这是一个玩笑”艾娃也不用解释,我忽然的行为失常不是因为怨你,恨你,针对你,只是因为我自己的紧张,焦躁,不安她们在面对别人时候总是要额外解释,即使对方是家人或者朋友,都需要不断解释,只有当她们面对彼此才不需要所以黛博拉起诉艾娃,艾娃也还跟着巡演,且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想段子;所以当艾娃跟黛博拉设定界限123,黛博拉只要求艾娃一件事,找时间写自己的作品她俩的感情根本没有友情上的界限,仅存的一点界限,也只是微乎其微的不越雷池的自觉她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为了事业顾不上女儿,为了事业撇下女友,甚至毫不犹豫赌上自己的健康,但为了对方的事业,又可以放弃自己事业的利益艾娃修改了绝大多数段子而不要署名,黛博拉在巡演中途返程,跟刚刚出卖过自己的女孩去翻垃圾箱…… 如果以上种种还不是爱情,到底什么才是爱情?

难道一定要用足够鲜明,且显眼的性爱,才能证明两个女生的爱情?

是的,证明现在性爱变成了两个女生爱情的证明,好像只要还没做爱,就一定不是爱情还有很多很多人说,两个女生友谊和爱情之间的区别,就是做爱我最近对这个说法的厌恶真是达到了顶峰!!

因为友情就是友情,爱情就是爱情!!

真这么喜欢友情可以看《麻木不仁》,这个剧一整个就是把友情做主线,还可以看《无意冒犯》,看《重案组女警》,看《布莱切利四人组》……在这些剧里有真正的女性友情,有信任,有包容,有坚定地got your back……但就是没有一点点暧昧的,要多纯洁有多纯洁的友情但是,为什么非得在这个暧昧的要死的剧里追求友情的纯洁性?

我发现有些人真的有一种,在女性的友情里寻找暧昧,又在女性romantic里追求友情纯洁性的癖好,这个癖好简直跟“拉良家妇女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一样让人无语(此段高亮,我真的很无语,《妙女神探》这么铁瓷的友谊,《穿普拉达的女王》这么明显的上下级,非要在那论证爱情,到了hacks暧昧的要死非得强调不是爱情,到底是为什么!!

真的太让我迷惑了)而且d和a的爱情让我想起《莫娣》,一个粗糙的硬汉,一个细腻的女生,他们被同样地边缘化,一样的苦涩,一样地被亲人抛弃……这些困难让他们困在一起,把他们逼迫到同一种境地,压迫在同一个屋檐下于是也有一些人觉得是这些苦难,孤寂让他们不得不“相爱”然而真正让他们相爱的并不是这些,真正让他们相爱的,是他们用同一种温柔的目光看待这个压迫他们的世界,用同一种好奇的心情面对这个只用冷漠,只用视而不见凝视着他们的世界是他们即使如此被排挤在世俗之外,依然对这个操蛋的世界充满希望,是他们心里有一样的星星之火,绵绵不绝当然d和a的爱情底色更明亮一些,她们是两个自由生长的人,她们的孤独也只是精神上的孤独黛博拉说,每个人都孤独,只是别人不敢承认艾娃说自己小时候孤独到抑郁,而母亲死活不肯承认她是抑郁某种程度来说,人都是孤独的,而爱情就是找到那个让你不再孤独的人,所以恋人,也被叫作另一半(当然爱情其实只能发生在两个完全独立的人中间,不过现在只是说一下另一半这个名称)黛博拉在最火的时候被最亲近的人突然背叛,再一个人从小酒馆一点一点爬到大剧院的驻演,年幼的艾娃在一个又一个枕头上画小人想要聊天,得到的只是妈妈的抱怨而她们选择用同样的幽默度过这些踽踽独行的漫长岁月,她们嘲讽别人,也嘲讽自己,她们费尽心思写一个一个的笑话,对这个残酷的世界表达不满,也在一个一个的段子里藏着对这世界的热爱而当她们相遇,从第一次的互相讽刺,讽刺对方的穿着,装饰;到一起工作,分享彼此观察到的世界,和灵光乍现;到说起过往,揭开那些自己不愿跟人提起的最亲近的人留下的伤疤;再到对环境破坏,动物迁徙这些远离日常生活的毫无用处的辩论……即使她们并不曾一路陪伴,却在相遇之后,身临其境般触碰到对方所有的成长过往,想起那些游荡在自己记忆海洋的细碎感受,甚至脑海最深处那些独自存在的思想碎片……她们经历漫长而认真的相处,经历喋喋不休的彼此,有争执,有对抗,充满起起伏伏,但最终,她们更加了解彼此,更加愿意展露心扉她们在对方面前逐渐变成一个更完整的人,也是更赤裸的人一个时刻讽刺富人的人愿意去当球童服侍富人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说出dont leave me alone她们甚至随口引用对方很久以前说过的话,对生活进行call back她们仅仅只是,从没说起过爱意,而已她们是一模一样的嘴上倔强行动诚实,一模一样的没去强求爱情,又把爱意藏在每一次对待彼此用心的细节里,她们是如此的契合,如此的,爱的深沉总之如果这还不是爱情,而一定要做爱才是爱情,真的是倒反天罡!!

但是退一万步讲,这样的感情,有没有一丝可能不是爱情,有没有一丝可能是什么更高级的感情当然也可以要么先给俩人搞个宗庙祠堂,搞个党员证明,不然都是凡尘俗世,肉体凡胎的,这么心意相通,情投意合的感情,偏偏不敢承认是爱情,非得硬凹出个更高级的感情?

是哲学的更高级还是社会的更高级?

要么先把那些一见面就要死要活的异性恋影视都扬了,不然男人和女人多看一眼都是爱情,而两个女人只要没做爱就一定不是爱情its just so sicksosick换句话说,但凡她俩之中有一个是男的,那些追求所谓更高级的也会说,这是更高级的爱情🙂而且他们会立刻发现,d和a从来没说起过爱情,只是因为,爱是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5 ) 你们两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在时下的网络环境当中,闺蜜这个词好像变得不再好用了。

当我们要描述女性友谊的时候,好多人似乎更倾向于使用我朋友、我发小、我铁子这样的字眼,以尽量避免跟“闺蜜”这两个字扯上什么关系,至少我就是这样的。

可能是因为网络上的“狗血”书写实在太多了吧,闺蜜似乎总是跟什么绿茶、小三、心机婊,抠逼、爱装、无情意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伴随着闺蜜定义的泛化,其所能够承载的情感浓度正在急速下降,反而是朋友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礼貌称呼更显亲切,这也足见现代人对于情感付出的小心程度。

在这个时代,女性友谊好像不怎么被经常提及了,其网络热度远不如原生家庭、渣男老公、婆媳矛盾、失业躺平这些话题,甚至都不如现代人早就羞于谈论的爱情。

在这个时代,女性都在忙着去追赶那些难以完成的人生目标,无暇顾及自我与生活,另外由于人口迁徙的范围较过去得到了极大的扩张,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这很正常,那么要维持一段长久的女性友谊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我上一次看女性友谊的作品还是《我的天才女友》,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写得相当好,女性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共情的幽微、母女关系、爱情选择、伴随着时代巨浪的泥沙俱下。

不过那是几十万字的大部头,而且其叙述时间距今已远六七十年,一般人应该轻易没那个闲心去关心两个白女老太太的一生,毕竟时代不同,何必相融。

我想谈谈当代社会中的女性友谊,通过一套喜剧《绝望写手》。

这个故事概括起来非常简单,两个主角,一个是性转版李诞,走投无路只能给无良老板打工,一个是美国版宋丹丹,凭借各种顽强努力逆袭翻红。

两个女性角色的年龄差距差不多有五十岁,一个是江河日下即将被人遗忘的曾经的脱口秀女王,一个是有点才华但也不算太多的拉子小编剧,这两个人可谓是在人生的“谷底”相见的,在各自艰难地爬出生活泥坑的过程中,建立起了珍贵的女性友谊,很独特。

这部剧的整个设定都透露着现代性,是非常能够让都市人找到共鸣的。

从小地方追梦而来的年轻编剧,因为说错了话被行业大佬封杀,家乡回不去了,房贷还不上了,唯一有可能的一份工作,老板臭名昭著地难伺候,并且根本不把她当人看,完全就是狗屁工作,而且不想做也得做。

另一边,过气大明星面临退休,唯一的演出机会因为人气下降即将被收回,女儿与自己的关系难堪,而亲妹妹也因为翘了自己的老公早不往来,人生的种种末路,一齐压上来。

这两位女性所面临的困境,虽然并不完全地接地气,但却是我们都能看懂的那一种。

年轻的那一个事业刚刚开始就遭无情斩断,生活突如狗屎,打的人措手不及,而年老的那一个,家人无所依傍,事业也如临深渊,孤独绝望都已经要来了,人生如何hold住,马上就得解决。

我觉得这部剧是展现了女性奋斗与女性友谊的,它的女性友谊是从女性奋斗中发展出来的,因为两个人的立足点都是自身的困境,是从相互厌恶、相互嫌弃慢慢地伴随问题的解决才相互接纳和相互欣赏,最终成为事业上的拍档,然后才走近对方的内心,发展出情谊。

这种人物的写法,一丁点“男凝”都没有,完全就是把女人当“人”写的办法,太令人欣慰了。

过去大女主的作品我们看了很多了,比如《傲骨贤妻》,大女主真的很厉害,甚至我认为是有点太厉害了。

因为大女主的生活不论多么地操蛋,她都能打起精神、永不放弃,而且生活中怎么就那么刚好出现了一个男性可以给她机会,然后她就凭借着个人奋斗重新站上人生的高峰,而且在这其中还能邂逅爱情,跟孩子的关系也能修复,关键每天还能妆容精致的出现。

我觉得这已经是属于科幻片范畴了,人类的奋斗在其面前,根本算不上什么了。

这哪儿大女主,这是外星人。

《绝望写手》就很好,它让角色穷得特别具体,难堪得也特别具体。

它就展示小编剧开破车去上工,住在赌场的酒店,连牙膏都没有,天天破衣啦撒,老板一点正经工作不给她,就是跑腿,还嫌她跑得不够快还要骂她。

过气明星呢,虽然身边助理跟班一大堆,生活看似很浮华,但是在事业上,她是不受尊重的,女性是有天花板的,深夜秀是绝不可能给女人主持的。

她需要奋力去融入男性掌权的圈子,打高尔夫,抽雪茄,时时刻刻想着怎么逗笑别人、讨好别人、不冒犯别人。

在权利世界里,她是完全不清高的,是舔得很卖力的那种人,是改变不了规则就适应规则的那种人,一点都不完美,特别“爷们儿”,特别好。

这一对老的和小的都是一边fuck着别人,一边又被别人fuck,这太真实了,这才是奋斗。

到第二季故事结束的时候,大明星终于逆袭翻身了,本来小编剧感觉自己事业上可算要起步了,苦尽甘来了,但是没想到老板反手就把她给解雇了,而且还告诉她,我现在给你扶上马送一程,社保再给你交六个月,仁至义尽,未来的日子靠自己吧。

原来故事的结尾并不是从此以后幸福地在一起,而是卸磨杀驴,各奔前程,闺蜜一声大过天,没想到转头就翻脸。

太好了,编剧肯定是有生活,因为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项目结束了,工资结清了,哪有什么情分可言,big girl你给我长大吧。

接着故事到了第三季,两个人都已经各自踏上新生活了,一切都平静又美好了,偶然相遇,才想起来,哦,原来我还挺想你的,你过得好吗?

友谊才开始呢!

我觉得大家在奋斗的时候可能根本都注意不到还有友谊,友谊虽然是在战火中催的生,但其实也是平静的时候才有闲情去发展。

这个时候老的那个想要圆梦了,电视台从来就没请过女人做深夜档主持人,我就是想当,打年轻的时候就想当,你帮帮我。

小的那个感觉,跟你一起工作光挑战不可能了,有激情我喜欢,好咱们干!

虽然日子开始过好了,但两个人还是在奋斗,因为除了忙事业还要开始照顾感情的部分了,跟家人的和解,去处理母女关系、爱情关系等等,这时候两个角色开始在感情上相互扶植了,走心了,友谊了,感人了,精彩了!

这才是女人戏!

女人戏就跳不开情感戏,但是这部戏却是把情感放在事业之后去处理的,这是对现代女性的深刻洞察,是对女性友谊刻画极深的一次。

在倡导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女人需要追求和掌握的人生目标早已同过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被极大地提前,而爱情、亲情和家庭关系则被往后推了不少,这种变化让女人变得更像人,那么跻身其中的女性友谊,也应该迎来新的定义和新的书写。

 6 ) 又一女性主义力作

很新颖,很女性视角,里面的每一个女人都不是好人,甚至都很坏,很婊很贱,不好欺负,不好说话,性格缺陷,野心旺盛,抢占争夺,利益至上,太真实了,太痛快了,因为有更多女人拿到话语权了,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了,这就是女性本来的样子,有温暖的善良的通情达理的,有锱铢必较的打击报复的,也有自私的残忍的疯狂的。

但更多表达出来一种坚韧吧,“老女人再战娱乐圈”,Deborah的生命能量太饱满了,太能活了,所以能够经过低谷再成功,当然她舍弃了很多,家庭破碎,女儿吸毒,亲朋了了,她是个眼里只有事业或者说只有自己的女人,甚至说自己活到109岁时都想继续工作(所以我不成功😂)当女人太难,当成功女人更难,昔日的好友兼强劲的竞争对手沦为商场卖鞋,是选择了她想要的,像Deborah一样丢下“包袱”,轻装上阵,鲨鱼般披荆斩棘,她做不到,女人想要同时拥有事业和家庭是比男人困难多了的事,没有人这么严苛地要求他们,丈夫因为嫉妒妻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她变成大众眼里的疯子,对女人的谩骂是那么地轻易轻巧,那么不公平,就算这样她还是站起来了,把“疯子”的事当作自己脱口秀的笑料挣到了钱,当然也有痛苦幽暗的时刻,也持续了很久,但却被她转化了,还是可以继续活,靠着坚韧的自己,活得更自在自由了,有痛苦但无所谓了,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总是在向前冲,总是突破,是很激励人心让人佩服,太拼了,真的不嫌累,当人当得很入戏,很认真。

我向来声称自己不想入戏,但其实大家也都很难出戏,生而为人,不是神,无法不在乎,无法出戏的时候就也较起真来吧,努力会有回报,改变会有奖赏,人生就是起起伏伏,听张春的播客,高中大学都没上过的女人们,经历那么悲惨,难以想象发生在我身上会怎样,可能就死了,但她们还是活了,我也还是活着,怎么能不说是种英雄主义呢,就像经纪人吉米说的,那么多坏消息,当好消息打来的时候,一切都值得了,我们怎么不值得“好消息”呢,一眼看不到头的时候、人生低谷的时候有很多,但人活得久总会有好事发生的,走着瞧吧,先别死,别抱怨也别被困住,继续走,会好起来的,也会再坏起来,没关系,继续走,又好起来,又坏起来,最后归为灰烬尘土(我最爱的环节),然后就可以说,好了,这就是人生,痛苦不可避免,只是生出勇气去面对。

不过这是好的、成功的例子,那其他种种就是失败的呢,太多影响因素了,命运,条件,努力程度,成功不能成为一种压力和歧视,大家都走走看吧,你是你人生的主角,入戏出戏自由把控,命运发展尽人事听天命,起码可以在自己的区间内做到最好。

而且,好像每个人都没有稳定的伴侣关系,男的要不就是死了,要不就是离了,无论男的、女的、女同还是男同都是情感失败,长时间单身,和自己的事业一起,和朋友、事业伙伴一起,每个人都在围着自己忙碌着,不像大部分剧里,还是爱来爱去、牺牲奉献、失去自我,跳出了怪圈,不粘连黏腻,也是很难得了。

 7 )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的决心

昨天二刷完了《绝望写手》第一季,和朋友在聊为什么同样是女性生活的题材,但是《绝望写手》和《伦敦生活》如此不同,后者带着绝望的希望在丧丧地生活,而前者则是干劲十足,妈的,实在是太有劲了。

朋友说美剧不就是这样爽的吗,矛盾冲突都做得比较易懂、都在水面上。

美版《无耻之徒》也是这样的。

但我总觉得这里面埋藏着很深的文化根源上的不同。

真有劲,前两天我看到谷爱凌发了一个回怼黑粉的视频,就是这种感觉,其实她完全不用发,但是她就是有劲发。

真的很有劲。

每次我看到身边的朋友们还在做一些看来只会加深纠葛、但不会解决问题的事情时,我就会发出这句广场上晒太阳的老太太那种感慨。

人活着活着就没劲了。

斗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你要把自己调整到和强者一样强,不然你就被打跑了;而且你有时还要调频去照顾弱者的感受,不然弱者也被打跑了。

任何一方弃局一切就结束了。

其次,在这场游戏里,不能有一个不可战胜的第三方,也就是说环境的因素的相对次要和背景化的,这时候你才会相信你的斗争、你的选择有价值。

最后,没有一劳永逸,要有永恒斗争的准备。

绝望写手中的双主角全都野心勃勃,相信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专业技术,以及人能从努力奋斗中得来的回馈。

Deborah是功成名就但事业瓶颈期的老脱口秀演员,Ava是天天住在互联网上的年轻写手。

用相隔了两三代的女性、且前后辈、且同行的身份去做了很多好看的戏。

她们之间这一组人物关系如此坚实、颠扑不破。

第一季结尾,ava直截了当地指出Deborah的懦弱后,被Deborah扇巴掌;但之后,D在看到A送来的礼物,那是D年轻时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照片,标题写着D会开创新时代吗?

A在小纸条上写着“我觉得她会哦”;D就赶到了A父亲的葬礼。

在温情的同时又有十足的爽感。

第三季的结尾,D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深夜档主持机会,在此之前她和大老板睡过,但那时候她已经被拒绝了,她获得这个机会全赖经纪人的艰苦努力。

D玩弄了A没给她曾经许诺过的首席编剧的职位,选择了经验更足的老白男,因为“这个行业的女人不能犯错”。

A本来很沮丧,但在要面对一切的第二天,她以“不给我首席职位我就告诉所有人你和大老板睡了”为要挟,获得了这个职位。

看完三季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天呐她们真有劲。

我敢说假如把Ava的角色换成伦敦生活中的Fleabag,后者早就跑路不干了,因为Fleabag根本无法拿出这么强的干劲和攻击性来对待面前这个强势的老女人。

与强者在亲密的范围里对抗需要变得也有那么强。

你要维持一段关系、还要呆在牌桌上,唯一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变得适合这场游戏,变得和最强势的人一样强,这样你们才能有来有回。

问题就是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干嘛要付出这么多去玩别人的游戏。

对抗大老板固然会让你变得干劲十足,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当然如果你自己也建立不起自己的游戏,你就会变得很虚无,很丧。

英剧中的人物关系,我总觉得是由命运带来的;而美国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则来自于人物的自由选择(至少看起来如此)。

但从这一点而言,英国的戏剧传统和中国更接近,也就是更强调命运(环境)的影响,个人在里面是微不足道的。

杨德昌电影里面,《一一》那一大家子,绝不是主动选择了彼此,而是命运实然;《伦敦生活》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神父不伦恋,其自我的克制、宗教的反对,包括最后的it will pass,都更多的是臣服于命运,知道自己将会一步步走向命运,浓烈的终会散去,这种感觉。

悠长的历史和文化中心长年湿润的环境造就了这种性格。

历史太长了,对于历史特别长的国家,个人选择在里面真的很渺小。

对于环境因素大于个人选择的地方,我们会更加容易相信人的命运。

那要求就是,贫富差距不要太大,时代红利划分的父母子女两代不要差距太大,环境压力不要太大。

这样人才能跳出来。

经典美剧中,时常给我看到这种“永恒缠斗”的决心。

一直斗争,七上八下,吵吵嚷嚷。

而在生活中,我感受不到斗争的乐趣,因为存在一个永远也斗不赢的力量,斗争让人疲倦。

美剧中,几乎很少有以死为结尾的决心,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绝命毒师》胜于《风骚律师》的原因。

我更喜欢故事中的人物在已经知晓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命运的感觉,虽然这些步伐会让他显得睿智且老迈、而且死气。

Mr. white起码是活够本儿才死,而且本来就得了癌症。

不断的去斗,需要深沉的爱和源源不断的欲望。

而我的欲望已经被非常适时的儒释道哲学巧妙安抚、切去了枝叶。

美国故事:一个适合个体向外扩张,不断建立新的联系节点的环境。

英国故事:在固定的环境下精神内守,在自己的命运世界里做克制的游乐。

再往大了说,中美最有名的奇幻故事IP,《指环王》要你敢于面对内心的邪恶,你就成了;但《西游记》讲的是,光自己很强不行,光惩恶扬善还不够,你要归顺于环境,要与环境和谐相处。

这样一来,每个中国人其实都背负着他的环境,一层一层的,像王八驮塔。

每个人都有结构性的苦衷: 他的焦虑回避是他背后的文化背景决定的,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我非常讨厌吵架,尽管有些事情吵架或许比沉默更有效。

当然,如果再zoom out一些,美国故事里面个人对命运的这种自信,去争吵和争取的勇气,当然也是从环境里面生长出来的。

那么,到底是爽爽地斗争、燃烧、或许会短寿一些;还是内守、和气、温润,糊涂地活久一些,我也不明。

因为这毕竟不是一个谁打败谁的游戏,在《绝望写手》之中,每一集每一季的悬念,实际上都是为了让这个无限游戏不断进行下去,延续两个主角间的关系。

《老友记》用了10季讲友谊,散场才拍了一集,美国人真的不适合也不喜欢讲散场。

从这个角度看,我其实是更喜欢主动的主角。

《伦敦生活》的主角并不是被动的主角,因为她的矛盾来自于她看向镜头说的那些话,是她自己对自己的审视。

美国故事也会把人分两面,但更多的是好和坏;而英国故事分的两面则更多是,我,以及我对自己的审视。

(顺便一提,《欲望都市》里的凯莉日记,与《伦敦生活》中fleabag的自言自语,看起来都在反思和审视,但绝不是一个东西。

)好像也不是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东西,不知道咋说。

因此,我觉得我们从生下来就是带着精神内耗的基因的,这是悠久的文化传统使然。

我前两天正好看到小红书有个离婚帖子,快乐的离婚女孩背后,民政局滚动LED屏幕上写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中共二十大里提出的三个务必中的内容。

下面有评论说,确实基本上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才适合走入婚姻。

其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也更适合活着,而且他们最好同样遇到一批好斗的人,因为假如他们遇到一个三句话打不出一个屁的,就算杀到对方门口,对方也不给回应的人,那才是真正的Untergang,因为这个能量不被回复,也就没被接住,他只能自己消化了。

比较像奥运冠军和外行人打球,假如对方接不住,打得没意思,假如降低自己的水平适应对方,打得也没意思。

而且打球还有成型的规则,生活里很多事是没规则的。

里面具体的东西我现在自己也没搞明白。

比如我有讨厌的人事物,但我又不想继续用激进的行为去加深我与之羁绊的程度。

反正就瞎几把过着,但是偶尔看看《绝望写手》这种剧,看到大家都这么有劲,感觉还是挺好的。

 8 ) 光辉灿烂但迷失了自我的灵魂

能够吸引大多数人的关注是令人神往的一种“超能力”因为那意味着获取了大多数人的力量这就是世界上传播媒体的发展能历久不衰的一个原因但当一个人痴迷于这种“超能力”也往往是她(他)迷失了自我的时候因而在这个人身边的越是亲近的人就会越容易感到受伤而当这个人有机会看到一个能让自己感受到很像是另一个自己的另一个人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那种感觉和状况就会变得相当美妙和奇妙了那是一种找回自己的感觉以上就是我所看到的这部剧集中的题材最为引人入性之处

 9 ) A bit thoughts after rewatching the first two seasons

短评写不下:看完第三季之后重看了一二季,想起了之前就已经铺垫了,Ava and Deb are sooo alike, she’s just a young version of her, ‘selfish and cruel’, and that’s why they love each other. What’s unique is that even though they are self centred, they care for each other, which makes them a perfect couple (at work!!!) 很难得一季比一季深入。

 10 ) 看到男大学生那里吓了一跳

第一季70岁阿姨和40岁男一夜情,第三季70岁阿姨和50岁男一夜情,看到去大学里接帅气20岁男孩的邀请开爬梯,吓得我又要一夜情了吗?

幸亏没有啊!

圣诞节和妹妹的一番相处让人也迷茫,换做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接受自己老公和妹妹出轨,而且妹妹还一副很有理的样子。

也许就是嫉妒吧,姐姐各个方面都比我强,但是她的男人却喜欢我!

她有钱漂亮又有名气又如何,还不是管不住自己老公的下半身吗?

《绝望写手第三季》短评

第一季的铺垫,二三季更好看了。她们相爱相杀的关系,是信任,是利用,更是相互成就。从影视文本和剧情也看出来这两年女性主义的逐步发展。女性友谊和女性主义两个题材的结合刚好是我非常喜欢的。

5分钟前
  • 蓝狗的眼睛
  • 推荐

请告诉我,2024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嗑。Jean Smart is way damn too hot!

10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3.5,前面几集都比较平淡,最后一集简直力挽狂澜

13分钟前
  • jerrynemo
  • 还行

看了4集弃了 届不到这一季

16分钟前
  • 全麦面包边边
  • 还行

好想打五星,但确实只能打四星。和前两季比起来像番外篇。

21分钟前
  • Em
  • 推荐

人其实往往会假装忽视自己最关心的人。Deborah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22分钟前
  • peipakoa
  • 推荐

看不下去!

26分钟前
  • 活生生
  • 很差

看出来这一季的编剧是真的写绝望了

30分钟前
  • 梵刹
  • 还行

talk back和一些吐槽保证第三季至少是好看的。2 3集托出本季主线聚焦于Deborah无法与人亲近,要成为深夜主持人,以及Eva无法承受与D分离的焦虑。大量单集无意义的搞笑宣扬政治正确(支持但是我不是为了这个来看的。24.06.02完结更新:💩,俗套,花了一季数不清的单集重构两位的关系,为了预订下一季铺垫在最后一集反转,无耻行径🖕,就算Eva离开我也能理解,单是最后一集Eva就有3次转变,这河里吗,这编剧您🐎古恢掉河里了

33分钟前
  • 咖喱古b!q
  • 较差

想了半天我看这部究竟看到了什么?老白女的痛苦挣扎么?27岁就当上大火秀头牌编剧的苦逼社畜?想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究竟看了什么。全季最佳是D上了大佬,有钱有势有脑子的大女人怎么可能喜欢有胸无脑金发少男?努力保持身材的强权者才是这些慕强的女人的征服对象好么。

35分钟前
  • 瓜丝丝
  • 还行

追梦艺术的亚裔人设,是什么美剧潮流吗,《艾米莉在巴黎》出现过:亚裔,家境非常殷实,为了自由和爱好,不顾家人反对,逃离到西方都市。信用卡被停掉,只好当保姆,独自打拼。热情,遛孩子时,与女主在公园等适合闲逛的场所相识。成为吃喝玩乐搭子,无所不谈,并为女主补足信息差。本剧的亚裔保姆在第三季实现了服装设计梦,原本是个圆满主人公人设的小配角。双女主很早就失去了关系拉扯的cp 张力,写手干坏事,彻底闹掰。第三季俩人各干各的、风生水起,与事业初心渐行渐远。一般的剧,我们会期待二人重逢、再度联手,这部剧的写手性格已经支撑不起观众的喜爱了,看看逐步下降的收视率吧。个人希望脱口秀女王独自闪耀、另寻新欢,但这不符合美剧叙事模版。

39分钟前
  • 吃点好的
  • 较差

连着三季看完让我身上有股淡淡的死人味,,被你们白女霸凌真的很崩溃,,

43分钟前
  • sauvine
  • 还行

第二集看得恶寒

45分钟前
  • 无衣同泽
  • 还行

这两年的老年人剧里的高光

50分钟前
  • Rex
  • 还行

结尾拍得蛮好。最震撼的,是我少年时的偶像海伦亨特,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子?太揪心了。

54分钟前
  • 淘金汉
  • 还行

一度看得有点尴尬。这一季节奏不行,靠前两季的情怀在支撑。后面不要拍了吧…stop

56分钟前
  • 喂是奥特曼吗
  • 还行

女友不吃醋才是见了鬼了🤓

58分钟前
  • 推荐

Chemistry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存在!Deborah和Ava的关系写的比很多lesbian couple还要吸引人。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

结束的有点快,还以为这季要完结,结果看样子还能再扯两季在让我们看到一季的ava对Deborah的影响和改变后,终于,ava开始学习Deborah的处事风格了,那ava究竟会不会成为第二个Deborah呢?ps:没说Marcus到底走没走啊!

1小时前
  • Petrichor 🌸
  • 力荐

怎么觉得没前几季好看了,但是讲故事的手法还是很一流

1小时前
  • Elus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