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的這部跟蹤,依然是老班底。
游乃海導演,杜琪峯監製。
也是比較新的切入點——任達華帶隊的警方便衣跟蹤隊和梁家輝爲首的一夥金鋪劫匪見的鬥法。
看的是粵語版,比較純正些。
兩個對立的主角任和梁在各自的領域裏做的比較專業,加之警方跟監的科技與高素養,劫匪方面佈局策劃的嚴密,使影片起始階段顯得很緊湊。
但是可能是這一部的故事過於寫實化,缺少了比較豐富的戯份,使后半部分僅靠大腹便便的任用煽情冷笑話獨力支持起來,顯得比較單薄。
配角演員方面,林雪一如既往的光彩照人,在杜琪峯電影中,走到哪里他都是他,就像靜止的石頭或者樹,但是不是擺設,劇情依然要在他身上展開——成或者擺,他是那個無法預料的棋子,而他自己,神經大條,從來感覺不到也無所謂感覺得到不到。
張兆輝和邵美琪再度出現,本來是很期待兩人有《大事件》裡的精彩對台戯,但是卻令人失望,前者絲毫沒有《柔道龍虎榜》和《黑社會》中的神采,後者《PTU》中的光彩也讓人看不到。
未曾超越,所以有些失望,是不是對杜家班,對游乃海、韋家輝們的功力有些信心不足了呢?
恩,大可不必,這只是拍成了稍有點俗套的普通香港電影,歇一下,繼續前行,仍有完全超越的銀河映像傑作在等待我們。
說起來,結局部分有一點像非常突然——真的非常突然,可是最終那個落入俗套的善意又顛覆囘狗血的地步。
不過,這部電影的宗旨和另一部銀河映像的電影片名一致——《天開眼》,倒是蠻有趣的。
本年度目前所见最棒港产电影(如果不算《男儿本色》的话),银河影像又一巨匠游乃海,终于浮出水面。
影片剧情张力十足,情节绝无一处废弛,节奏更快过一般银河作品。
游乃海很精明,果然扬长避短、避虚就实,电影不足90分钟,倾力打造的就是紧凑的故事。
同一个剧本,换老杜拍,怕至少会长出十分钟——老杜习惯有张有弛,这一点,游乃海则稍欠火候。
肯定会有人对结局不满,对任达华、梁家辉未能十足正面角力心有不甘,但游乃海在情节处理上的取舍放弃,基本都有充足道理。
梁家辉死的略显仓促,未能呈现更辉煌高潮,在视觉娱乐上确给影片打了折扣,但那段剿匪的收场戏如果拖得过长,于故事整体就算旁逸斜出。
游乃海在编剧此片时对现实逻辑的尊重,虽然造成了影片娱乐性上的不小牺牲,但在我看来,这种沉着稳健、一鼓作气,反而成就其独特之轻捷风格,由此也可见,作为导演的游乃海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日后他定会有更精彩之导演作品。
不过,在故事的结构设置上影片也并非完全不能“动动手术”,比如,就完全可以将第二个案子重新精密编织,把绑架案扩张变强,衍生出另一条惊悚故事线,让“狗仔队”全力应对另一伙彪悍匪徒,并在这条线索的关键处,令其与梁家辉这伙的前案并轨(就像《非常突然》),集中爆发高潮。
但这样做似乎也未见高明,它固然可以增强部分剧情戏剧,却也可能让故事的编织痕迹过重——我斗胆猜测,游乃海当初也许构思过这个方案,最终还是舍弃。
再有,任达华后来的被刺是情势必然,但影片的处理未免手软,换作是我,当时的情形大概会是这样:茶餐厅里,梁家辉发现徐子珊跟踪自己,上前挑衅试探,因有前戏铺垫,这次徐子珊终能沉着冷静、化险为夷,但梁家辉同时也已在监视器中窥见任达华,他从后门闪身而过时,任达华就坐在门边。
任右转向徐子珊微笑点头(片中此时的气氛音乐极为紧张),梁家辉瞬间从后门返回,用刀刺向梁家辉左颈动脉,观众可以看到徐子珊和任达华的表情骤变,但事发突然,大家都来不及反应。
任达华中刀后,鲜血喷涌,梁家辉趁机溜走……《跟踪》里的情况是,梁家辉从后门溜走,任达华尾随,在过道被埋伏遇刺,这其实有些多余,且徐子珊没见到任达华被刺瞬间,未免不够凶狠,于情绪是种泄气。
包括后来任达华倒在血泊中和同事们通话,也显得稍长和过于煽情,如此下来,直到后来徐子珊奔出门去,下雨、跟丢、收伞、再次发现目标,然后找到老巢,破案,就都显得仓促和断裂。
我觉得不妨这样改:任达华被刺,他命令徐子珊丢下自己继续跟踪,徐子珊强忍悲痛出门,稍周折一番,发现梁家辉和林雪等三个余党在街头某处汇合,遂通过对讲告知同僚,O记及时跟进,然后再来一场街头枪战,节奏上肯定更快,视觉上也会更为刺激,岂不痛快?
而且这样不但不会破坏叙事逻辑,还至少补足了三个余匪的后戏——《跟踪》里林雪一伙死里逃生的悍匪后戏明显交待不足,是仓促之下不可避免的妥协。
——不过,游乃海在片中大作减法,自有他的道理,作为看客,我们于事后作加法,查缺补漏,其实不公平。
不管怎么说,游乃海这次都做到了让人倒吸一口凉气,银河的十多年锤炼,没有白费。
《跟踪》我可以给足8分。
《跟踪》:杜琪峰‘杀’死监视之眼?
17年港片未愈的创作伤疤!
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不可否认,《跟踪》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影片,但看过之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可能是多了些什么。
这是一个不好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恰恰是影片的缺陷所在。
游乃海头一次拍片本来不应该苛求太多,但由于杜琪峰作为此片的监制,所以不免在其中要寻一些他的影子,这显然是一种狭隘的看片体验,两个人为什么要相同呢,即便据说此片杜的操纵已经盖过了游乃海,这种感觉就如同当初《寻枪》里姜文与陆川的关系一样,到底是谁的作品,似乎说不清楚,但为什么一定要说清呢?
游乃海的故事向来切入点都是非常独特的,这一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此片同样也是,警匪片看多了,但从一群狗仔入手恐怕还是第一次。
而这个题材也是极具影视感觉的,所谓跟踪,有跟还有踪,即同一时间内两个移动的人物,如果把每一个人物当作某一个空间的话,那么这部影片肯定就是同时然后在不同空间中的影像处理。
而跟踪这两个字一定要动起来,不动起来那叫监视,于是在时间统一的情况下,人物动起来的空间交换则构成了此片的影像风格,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可惜在开篇之处,游乃海便犯了一个大错误,屏幕上的道道波纹成了观影者的亲身体验,一种偷窥的感觉立即出来了,在现代社会偷窥与许多名词等同的时候,这种将观影者强迫拉进电影以造成感同身受的手法不能不说是相当不错的,也很具有时代感。
但很可惜,这种手法用在本片处似乎有些不合理,跟踪和监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银幕的感觉是静止的监视,而绝不是跟踪,而影片在多次转场剪切的时候还用到了此类手法,说实话,真有些不伦不类了。
这里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马小军,看到望远镜中的冯小刚是监视,而当冯小刚走动起来,这恐怕才是跟踪,不知道这样解释是否说得过去。
至少笔者认为在这里用电视波纹的效果处理是多此一举了。
其实在风格上,影片还有一处用法笔者不敢苟同,那就是跟者的眼睛。
在跟者的眼睛中,手提的效果太不明鲜了,虽然有镜头的移动,虽然采用的是远景,但事实上没有强烈的摇晃(这里所说的强烈当然不是如跑动那样)造成的结果是局外人在看此片。
如果局外人作为一个全知的角度,那么此片与一般的警匪片还有什么区别呢?
这一点是相当有疑问的,当然,踪者的反跟踪完全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手法,这是很重要的。
眼睛吗,影片中每一个人都在看,但不能只有距离(即景别上的反应),也应该有运动(行动中的视觉晃动感)。
说白了,主观镜头太少,跟者的眼睛自然会被忽略了。
很明显的一个段落,当肥子与猪女在电梯里的时候,镜头基本用的都是客观的,即导演的视点,作为跟者猪女的视线竟然一个都没有,哪怕在金属的电梯间墙上反射出一个肥子的扭曲的形象也是好的。
同样出于对跟踪这个名词的考虑,影片在场面调度上还是相当不错的。
据说此片有近百分之七十的镜头是在闹市全隐蔽拍摄的,这是相当不错的办法,尤其针对此片来说。
更主要的是,影片在镜头的剪辑以及人物的走动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换句话说,是场面的调度,潜伏在跟者的肩头的摄像机以及客观的全局视点交错,街道上人物的行动,交错以及出入镜等等都是很有讲究的,而这种手法不但符合剧情需要,更符合观影者的心理需求,即有种带入感。
内容决定于形式,这是电影的基本法则,所以此片如果根据题材来看则可以拍得极具形式感而丝毫不留痕迹。
但很可惜,游乃海在最初定位的时候就忘掉了这种视听感觉,虽然闹市中的场面调度以及的跟者眼中的景别基本没有差错,甚至做得相当不错,但那种跟者的视觉跳动以及剪辑的手法却存在着与内容相左的形式,用最直白也是最不客气地话说,导演将此片一般化了,并没有突出特别的“跟踪”感,这恐怕是影片最大的败笔,而这与导演的想法有关,与编剧则是无关的。
游乃海作为编剧的几部作品都相当耐看,当然这里面掺杂了多少杜琪峰的意见笔者就不敢妄自揣猜了。
但此片却出现了大问题。
影片的前半部都是相当不错的,可怜的是影片的结尾处,饭馆的对话以及狗头脖子上的那一刀显得过于做作了。
哲学命题,人不可能两次迈进同一条河中,从现实讲,与猪妹对话的人变了,受伤的人也变了,甚至猪妹的心理感受也变了,这说明河的确变了,但相同的境遇,这种重复还是显而易见的。
香港片中这样的处理很常见,仿佛人的成长一定要经历一个相同的环境,去第二次感受同样的遭遇,这是件很无趣的事情。
相信猪妹的成长也不会因此而顺利的,只能算是不会变通。
更可笑的是,猪妹变成了狗妹,狗头的玩笑的确不值得一乐!
客观地讲,影片还是不错的,相对于一般的警匪电影,但几个硬伤恰恰反应了导演的水平,只好期待游乃海的下一部作品,也许会更理解内容与镜头之间的关系!
韩兮2007-7-19于通州
真的很少看电影会记笔记,记下每个细节,每个逻辑关系。
只为来个合理的比较,也算是一种验证吧。
验证我真的没有爱错银河映像。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部跟踪是07年拍得片子,那么早得片子,我现在谈论好像有点过时。
但是棒子们在13年翻拍的跟踪,听说掌声一片,更有甚者认为其超越了原版。
是什么让人失去了辨别能力?
还是越来越多人不会欣赏呢?
带着疑问我开始了一番比较式观看。
前提是我真的当年没有完完整整的把跟踪看完。
想想觉得自己也很无聊,我竟然记下两部片子的情节和细节进行比较。
答案当然是原版就是原版,经典就是经典。
不是随随便便加几个撞车镜头,加几个漂亮演员,装腔作势的摆下耍酷姿势就可以超越的。
所谓细节就是可以细细推敲的地方。
纵观两部片子,大方向上剧本及其相似。
但是韩国版把原版很多可圈可点的细节摒弃掉了。
代替的是更多地撞车,打架,煽情的情节。
其实原版有几个桥段我是非常喜欢也是导演非常用心的地方。
一:在山哥生气用叉子叉他手下脖子的时候。
周围的兄弟也个个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突然,对面大楼以为换衫衣服的女子抢走了他们的视线。
男性的本能暴露无遗,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女子关灯。
众人相视而笑。
对于之前山哥生气的行为也就一笑而过。
这个桥段真的非常有意思,也很生活化。
在香港一贯的黑帮片中,兄弟情义一直是他们所要表达的。
很多老大在外出谈判的时候,经常会说,这叫我怎么跟兄弟们怎么交代呢?
先不说这位老大是何居心。
但是这样的对话足以说明,他们是以团队在做事的。
反之在韩版的追踪者们中,凶手对手下犯错的惩罚是及其残忍的,更别说从中穿插幽默了。
二:原版中山哥之所以每次在楼顶观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掌控全局。
而且,在出任务的时候,山哥会先去观察地形并且测试警察到达的时间。
所谓布局精密。
但是在韩版中,这些细节全部省略。
代替的是凶手的个人show,在墙壁上分析图画一通,这不是抄袭美国片子的场景么?
三:原版中山哥之所以能很好地掌控全局,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打劫的都是店铺类型的,逃跑性大,易于观察。
这个地形和场景的安排都是有其用意的也很符合香港特色。
但是韩版的改编我完全无法理解歹徒们为什么要掐准时间又是谁报的警?
这些细节韩版里都没有交代。
四:原版中监视组的组员们随时会改变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身份,这个也是必须得。
但是韩版中基本上组员的角色和位置都没有改变。
五:原版的笑话桥段可是一个首尾呼应的桥段哦。
导演在狗头讲笑话时所切到得画面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组员们个个都很认真地观察者周围的情况,声音里播放着狗头的笑话。
在片子快结尾的时候,狗头被刺伤,被要求讲笑话,这是个很好地呼应。
这里还有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由于狗头被刺伤,在讲第一个笑话的时候,他嫌太长没有讲下去,换了另外一个,这个是非常真实地一个细节。
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导演可以拍到如此细节的东西,可见导演的功力非同一般。
反之在韩版里,换成了组长在吹牛的桥段。
感觉平平,更别说首尾呼应了。
六:原版里在猪女发现胖子的住宅大楼,并进行进一步跟踪,乔装成同一栋大楼的女学生。
这里有个细节,第一次,猪女跟胖子一起进电梯,胖子是不按楼层的,猪女先按,胖子再按。
猪女假装在包里翻东西,这次猪女没有洒出东西。
胖子到了8楼出去,猪女盯着胖子,迟迟未关电梯门,胖子停住脚步,盯住猪女,猪女不得已按下电梯门。
第二次,猪女又跟胖子一起搭电梯,这次胖子先按了楼层,猪女再按。
这次猪女又再翻东西,不同的是,这次猪女故意洒出东西。
导演之所以分两次这样进行是有原因的。
胖子作为一个罪犯,他肯定是由防范之心的。
第一次的时候,他也怀疑同搭电梯女的身份,所以不先按。
第二次再碰到猪女,他相信猪女是同住大厦的女孩也放松了警惕。
这些细节非常重要,也可看出导演的功力。
反之在韩版里,这些细节都没有,花猪在第一次就洒出东西,成功追踪到了胖子的住所。
七:原本里有个这样的对话情节,由于追踪组追踪到了胖子,以胖子为点分叉追踪与他所关联的任何人。
猪女不理解的跟狗头说,没必要追踪胖子的亲戚之类的,他们肯定跟案子没关联。
狗头说,有关联没关联这不是他们查得事情,他们的任务就是追踪然后把信息告诉cib,让他们动脑查。
这个对话非常有意思。
也再一次说明了导演的功力。
主题明确。
他们是追踪组,追踪组要作的事情就是追踪。
分工很明确。
韩版里虽然也说是有追踪组,但是貌似他们的madam很忙,一下要追踪一下又要逮捕。
简直是超级女指挥家有木有。
八:原版里,歹徒在进行第二次任务的时候,是事先开始讨论过一番,cool man要把山哥交代给他的话交代下去。
有个细节,cib督查在观看追踪组现场发回得视频推测出还有一个隐形人也就是他们的头没有出现。
这在韩版里是没有的,代替的是,韩版里的凶手在跟他们通话会议。
这个安排有点匪夷所思。
既然凶手没什么话可说,为什么要在通话中?
九:原版里,跟踪组跟踪到歹徒们窝在一个大厦里,再他们出发去行凶的时候,跟踪组一直是跟踪着的。
但是在韩版里这个细节是没有的。
更可笑的是,韩版里的胖子还坐上了追踪组伪装的出租车。
这样的桥段真的太轻浮了。
十:再说到射击场面,一直很喜欢银河映像拍得每一场射击场面,真的是非常棒,观看者一目了然。
他们拍摄的大多都是远景。
就拿追踪的这场远景扫射场面来说,在高架上,飞虎队和歹徒进行机枪扫射。
歹徒用车子挡住飞虎的射击。
灵机一动发现有个楼梯可以逃走,无奈之下,打算从那个地方逃走。
整个场景大部分都是远景拍摄,也是银河映像一贯的风格。
这里有个细节,歹徒从出发前到行动取消都不知道有追踪组在跟踪。
跟踪组的代号是动物园,在跟踪组跟攻击队取得共识,攻击队打算攻击的时候,跟踪组会先进行撤退。
这里面的交流口号是非常专业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个细节导演真的是深入骨髓啊。
相较之下,韩版的,枪战场面大多近景。
这里的枪战场面也还是有点抄袭了原版的摆位。
但是由于导演的功力有限,也只能拍近景的扫射场面了。
这里有个题外话,我发现近几年有些打戏和枪战戏都是近景场面多。
原因是这样可以更好地糊弄观众,如果你不是很用脑子在观看片子。
你会觉得这样的视觉效果很棒。
其实有可能是因为导演为了省时省力。
拍全景要考虑到摆位,动作以及歹徒的逃跑路线和交战场景,要考虑的东西很多。
但是如果是近景的话,不用很周密的布局加上稍微晃动的镜头就能糊弄过去了。
如果是外国片,对外国的地理不熟悉的就更容易被忽悠了。
我记得曾经听过一个播客说过,为什么像现在的拍打戏的,比如说一代宗师,比如说彭于晏演的黄飞鸿都是近景多。
当年李连杰的黄飞鸿可都是远景,一套动作一气呵成。
原因是现在的演员都不是练家子出身,一套动作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完成的,他们的打戏有可能是拆分开了拍得。
如果用远景拍摄整套动作像李连杰那样是完成不了的。
所以都用近景代替。
有良心的导演,像王家卫这样的,演员已经是很努力的在练的都近景多。
更何况一些捞钱的导演,演员随便花拳绣腿几下也就糊弄过去了。
有其现在一些技术也先进了。
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比较苛求的人来说,这样的片子是入不了我法眼的。
十一:刚刚提到,代号细节,原版导演真的非常用心。
有个桥段,狗头和猪女在追踪影人,影人打电话给兄弟说取消的信号得到追踪。
追踪信号的师姐在给狗头和猪女交流的时候,所说的话都是非常专业的。
动物园叫狗头,现在讯号在士丹顿街。
动物园叫攻击队,现在可以action action。
等等,这些专业的交流方式也是一个很有力的细节。
在韩版里是没有的。
十二:在追踪影人的时候,狗头要求打电话给影人,影人第一次是接了电话。
这里面也有个细节,原版里是情报分析组的组长打的,谎称自己是市场调查员。
影人在接电话的时候并没有起疑心,还说了对不起。
但是在韩版里,这真的是我要吐槽的点,感觉导演没用心去想细节。
韩版里是一个女的谎称自己撞了影人的车。
这明显听起来就是假话,还不如不打,不打影人还不会起疑心。
十三:原版里,影人是有背景故事的,虽然故事不是特别清晰。
但是可以细细推敲。
影人和师傅一起做事,师傅被抓,影人成功跑路。
十几年后再回来犯案赚钱。
还是跟师傅合作。
用打劫来的首饰换钱。
几个兄弟也是当年的兄弟,这个不难推敲,香港的黑帮环境也合情合理。
在韩版里,影人的背景基本上没交代,唯一能知道的就是他被师傅要挟犯罪,最后把师傅杀了自己也想跑路。
这个设定很奇怪,为什么师傅要这么对待他,又为什么他对师傅一点情谊都没有?
又为什么他杀了师傅,就可以孑然一身了?
漏洞百出。
十四:原版里猪女在亲眼看到所谓“正义的朋友”出面拦住影人,但是无辜被杀。
猪女反应不过来,拼命用手和包里的衣物去挡伤口。
这个场景,徐子珊把握的不错,先是愣住,再是拼命挡伤口。
这里有个细节,猪女在做这一系列动作的时候,madam一直在指挥部强调要猪女回复。
但是猪女一直没回复。
大概过了48秒的时候,狗头才找到猪女位置并出现。
但是在韩版里,这个镜头时间很快,组长也出现的很快,没有所谓的没回复细节。
反之代替的是,在抢救室门口说的一大堆煽情的话,简直弱爆了。
十四:原版里,在猪女跟丢影人的情况下,madam马上要全组人投入另一个绑架案。
这个细节真的设定的非常好,充分说明了追踪组的工作性质。
导演可以深入到如此细节,真的让人很惊叹。
韩版里是没有这个情节的,代替的是一大堆煽情情节,更离谱的是,过去快半个月时间的第一次在地铁里地情节(也就是片头出现的场景)女主角竟然还想的起来。
竟然还能推理出影人住得位置。
简直是超级强人了,可以去参加最强大脑了。
十五:原版和韩版里都出现了天空放晴的情节。
但是原版是由呼应的,有一个细节,狗头曾说,他曾经跟丢一个人,但是没想到后来这个人就住在自己家隔壁,然后他补了一句,天有眼的!
这个就是铺垫,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天空放晴一说。
也就是说天有眼的。
老天会帮助该帮助的人逮捕犯人。
其实可以说的细节很多很多,我的笔记有四十几处细节是韩版所不具备的。
令我十分生气的是,现在整个亚洲都再跪舔韩国的大腿。
韩国近年来宣传和营销是做的很好,但我们不能没有一双辨别的眼睛。
不是说人家画面清晰,视觉上加了很多高科技元素的东西,仿效了点好莱坞的布局就可以算是好片。
好的东西是可以拿出来分析和西西推敲的。
虽然香港在走下坡路,虽然我也很讨厌港人的傲气。
但是好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不能说硬要被扭曲。
遗憾的是,我发现现在很多观众普遍没有辨别的能力,也有可能是不想动大脑吧。
进了影院,来几个劲爆场面,多几个国际级一线演员就觉得票价值了。
其实我觉得,值不值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内心的启迪。
第一次如此细节的去挖掘一部片子,发现追踪竟然有那么多可以推敲的地方。
可见导演的心思是多么的缜密。
这次的验证完全成功,我没有爱错银河映像。
TOM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跟踪》:银河映像的例牌出品 □文/火神纪 一路前行。
谁又曾知道,我们所前往的所在; 又在何处呢。
——火神纪。
题记。
谁曾经告诉过我,任何一个港片影迷如果不看银河映像的话,那都只能算是不完整的。
于是我在某个时期按照出品的时间几乎集中而系统地看完了银河映像的大部分作品。
打上银河映像标签的电影基本上很少让人失望。
说到银河映像,几乎可以马上联想到一些特定的字眼;比如黑色电影、畅快有序的紧凑节奏、紧张的场景气氛、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巧妙精密的情节编排、晃动不定的视角手提镜头、沉重无法被救赎的宿合味道、警匪与枪火、以狭角的特写镜头描绘一个平静的场景却用来表现一种紧张的戏剧张力……等等。
可以说,银河映像的电影的大多数电影都带有一种相对比较统一的电影风格。
当这种风格可以突破到它的导演之后,银河映像本身的电影风格就形成了。
银河映像的电影许多都可以直接忽略导演的,因为银河映像的导演虽说各有不同,可是银河映像的整体风格却明显也强烈得多。
作为一个新晋的电影制作公司,能够保持电影的高水准已经很不容易了,而在高水准的制作水平的同时又能坚持住自己基本上固定统一的风格则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这也许跟银河映像本身拥有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主创团队有关。
看到大多数的银河映像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台前还是幕后,他们有一个近乎是固定的主创团队,这对形成并且保持住银河映像的整体风格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主创团队,银河映像所出品的电影才能保持着自己特有的电影风格,并且有了一大批喜欢该种风格的影迷之后,叫座又叫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部电影也一样,打着银河映像深深的铬印,带着浓烈银河映像的电影风格。
就算杜琪峰一直在强调,他并不希望作为他的御用剧编的游乃海不要再重复他自己的风格而必须形成自己的电影风格,所以这将是一部游乃海个人风格的电影。
然而,这样的强调有些欲盖弥彰了。
妄然的强调只会让那些对游乃海抱有期盼的人们更加失望,在银河映像出品的电影作品,同样的一个主创团队所打造出来的电影也许可以不再带着老杜那种昭然的味道,可是却永远也逃不出银河映像本身。
如果这样的电影风格代表了游乃海的电影风格的话;那么,银河映像的风格又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跟其它的银河映像作品差别并不大,依旧只是银河映像的例牌出品而已。
游乃海,只是延续并且发展了这种已经因有的电影风格。
所以我说失望,不是对这部电影失望,不是对银河映像失望,不是对游乃海失望,而仅仅只是对新风格期待的失望。
也许可以说,这是一部银河映像的作品,而杜琪峰所说的游乃海的个人风格也接近银河映像的整体风格;或者,这就变得容易接受而且是我所欣喜乐见的。
毕竟,银河映像出品的电影很少让人失望。
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
饰演匪首的梁家辉沉着冷静凶狠冷漠,果断机智,所有的抢劫案布置周密,仔细地对一个抢劫对象做了多次踩点并且计算了作案的时间,部署了多起抢劫案而自己总是置身事外地站在高处俯瞰所有一切。
如果说是高瞻远瞩,那么也许在这部电影里,他完成了一个最形象生动的表演范本。
而饰演跟踪队员狗头的任达华却完全展示了另处一种人物形象。
在工作时机灵、记忆力强、随机应变能力极强,而在生活里他却处处表现了一个长者对新丁的关爱和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
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比梁家辉的角色更有立体感也更具难度。
梁家辉和任达华这两位影帝的表现可谓是不相伯仲,至少都非常完整地表达了他们所饰演的角色所应该表达出来的一切。
而这部电影里,也许可以说,他们并不是最耀眼的明星,反而是他们所极力烘托的那个新丁猪女的扮演者徐子珊。
至少在角色和剧情的编排上,不论是凶悍的梁家辉还是内敛的任达华,他们都服从于同样的剧情需要,那就是为了更丰满徐子珊所演绎的这个角色。
梁家辉和她斗智斗勇,而任达华则对她言传身教。
由她的成长来完成整部电影的剧情交待。
这部电影同时也犯了银河映像作品里的某些通病,比如为了追求它们固有的宿命味道,电影的最后给梁家辉安排的那个结局让我很是郁闷,颇有点狗尾续貂的味道。
在飞奔的时候回头,刚好将自己脖颈上的大动脉挂到了港口上的尖钩。
而这些之前他对任达华下手也正是用剪刀刺穿了同一个部位的大动脉。
这是巧合吗?
银河映像里的巧合总会巧合得过于牵强。
这样的剧情编排在我看来也许还远远不如让他死于狙击手的枪口下也许显得更合理一些。
又或者猪女在遇到同事遇害而惊慌失措地前去救助的时候,她又为什么不回答对讲机里的全体人员的问话呢。
也许这仅仅只是为了表现这个角色的见义勇为,或者是冲动和稚嫩以及经验不足;可是后来她在跟踪那宗绑架案的时候,以及救助受伤的任达华时却都依旧犯下同样的错误,为了任务之外的事情而离开了工作岗位,为了救人而忘却了自己的目标。
这样的情节编排似乎显得煽情有余而说服力不足了。
大量的手提镜头,以及更多的镜头切换,从视角到监视器屏幕的切换。
这些拍摄手法都以前的银河映像的作品里并不少见。
总体来说,这依旧是一部标准的银河映像作品。
情节剧情都还可以,如果不去寻找类似前面所提到的小弊病的话。
而且气氛的拿捏把握非常不错,紧张而且足以把我们的胃口一直吊到了最后。
这是一部可视性很不错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流畅足以让人雀跃的电影。
闲来无事的时候,看看这部电影,如果我们不去考究杜琪峰所说的话,至少,这不会是一部让人失望的电影。
2007-07-08;丁亥年丁未月癸卯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跟踪》 ■译名:《Eye in the Sky》 ■导演:游乃海(Nai-Hoi Yau) ■主演:梁家辉(Tony Leung)、任达华(Simon Yam)、徐子珊(Kate Tsui) ■类型:悬疑、犯罪 ■片长:90分钟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发行:ARP Sélection ■上映:2007年6月21日
今年三月香港国际电影节开锣,首映礼首场选映的,是杜琪峰监制、游乃海首次执导的《跟踪》(Eye in the sky),电影很杜琪峰但又很不杜琪峰。
演员阵容大部分是熟口熟面的杜琪峰班底:梁家辉、任达华、林雪、吴廷烨。
其他主角配角,都有杜琪峰电影特色:片酬较化算的现役电视艺员。
故事的风格布局、推进速度,甚至演员的演绎手法,都有杜琪峰工厂的影子。
不同的是,电影多了一份杜琪峰电影中几乎看不见的女性阴柔。
女主角徐子珊饰演警察跟踪队的新丁(菜鸟?
),她的角色吃重,贯穿了整部戏,女主角是有戏可演的独立个体,不是英雄身边的花瓶,这是港产片中难得的。
徐子珊演电视剧时经常被批评演技拙劣又不够漂亮,好在电影中的角色没有要她精明亮丽,她的笨拙反而成了角色风格,甚至是她能加入跟踪队的原因。
另一个女性角色是邵美琪饰演烂口差婆,可惜她说粗口不够自然,令她的表现反而不及比她平实的张兆辉。
* * *在此我想谈谈电影的结局,介意知道剧情的可在此止步。
杜琪峰之前拍两部《黑社会》,我虽然不特别喜欢,但他明目张胆的拿黑社会选龙头大哥来“明喻”香港的小圈子选举,为了要说自己想说的故事,把好大的一个大陆市场舍弃,我是不得不对他敬佩。
杜琪峰的银河是香港上市公司,这次《跟踪》的出品人是徐小明的骄阳,杜琪峰没有再跟钱作对了。
我这样说,是因为《跟踪》的警察全是好人,贼人都是坏蛋。
这样一来,人物描写都被平面化了。
最明显的是有场大贼们在天台齐齐烧烤的戏,贼兄弟意见不合打起来了,却因为对面楼有性感女郎在窗前脱衣,众人竟然停了下来,列队行注目礼。
十人吃饭,十种食相,怎会个个同一模样?
好人任达华神奇地大难不死,坏人梁家辉就因为天有眼所以可以死得荒谬,我差点以为自己在看教育电视(从前有个小孩不听母亲的话,最后,他死了)。
我想起了《无间道》在大陆有个要刘德华死的结局,也想起了刘德华在《天下无贼》也一定要死才能收科。
电影要在大陆上映,这是唯一认可的结局。
他们,还有马田史高西斯面向的荷里活观众,都不明白无间地狱就在人间:活着可要比死更难受。
《黑社会》上下集、《大只佬》、《暗战》、《枪火》、《跟踪》等一大堆银河的戏,游乃海都有份编剧。
有骄阳做老板,《跟踪》多了一份官方认可的“阳光”。
黑白分明,好人有好报,坏人一定要被制裁,我们的精神才不会被污染。
这尤如船头尺不能说“仆街”、“躝瘫”,我闷出鸟来。
1、徐子珊、林雪、邵美琪、任达华、梁家辉。。。。
又是你们!
2、任达华的肚子是亮点3、小白兔的故事还真是够流行啊4、小心你旁边玩数独的人5、小心你身旁长得像明星的人6、林雪还是离不开食物,这显然是在给7-11做广告7、血还真是稀得像水血水血水,原来是这样8、在你觉得要死的时候一定要讲笑话,这样你才不会悲剧9、难得的happy ending,难得的雷人ending10、那个脱衣女绝对是本片的卖点!
狗头说故事太长,还是帮他讲完吧:一天,兔子到一家杂货店里,见老板,问到:“老板,有胡萝卜卖吗?
” 老板答曰:“没有,这里是杂货店,这里没得卖。
” 兔子听过之后走了。
第二天,兔子又来了这家杂货店,见老板,问到:“老板,有胡萝卜卖吗?
” 老板木然的答到:“没有,这里是杂货店,不是蔬菜店,你去蔬菜店里买哦。
” 兔子听过之后出去了。
第三天,兔子又踏进这家杂货店,问老板:“老板,有胡萝卜卖吗?
” 老板大吼到:“没有,这里不是蔬菜店。。。。。。
” 兔子跑了出去。
第四天,兔子又去了,问:“老板,这里有胡萝卜卖吗?
” 老板大怒:“这里没有,只有钳子。
如果你在来问,我就把你的门牙掰掉!
” 兔子被吓跑了。
第五天,兔子又来这家杂货店,问老板:“老板,你这里有钳子卖吗?
” 老板说:“没有” 兔子曰:“哦!
,那有胡萝卜卖吗?
” 老板当时气晕在地。
第六天,兔子进门,刚要开口说话,就被老板把门牙掰掉了。
老板阴笑着说:“看你怎么吃胡萝卜” 第七天,兔子又来了,看见老板,问:“老板,你这里有胡萝卜汁卖吗?
” 但是老板顿时气绝身亡……其实个人感觉,狗头讲的几个笑话还真挺不好笑的,,,,,,,,本片唯一的亮点就是天台.PS :徐子珊穿这么多衣服还真认不出来了. 邵美琪的"顶你的肺"说的还挺消魂.
我是先看了韩国翻拍的《监视者们》再反过来看香港的《跟踪》。
两部电影一比较,自己感觉还是喜欢韩国人的电影。
韩国的电影中,花猪性格更刚烈,更冲动,黄队长要求更严格,场面情节也更大些,杀手詹姆斯更血腥,身手更好,更像干这个行业的。
香港的跟踪猪女性格更柔些,狗头也更宽容,杀手山哥不够冷血,可能感觉这和我们的文化差异有关吧,中国人似乎就是这种性格,《跟踪》也算不错了,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奖项的提名。
不过两部片子中的人物都有超强的记忆能力,都十分聪明,这一点很厉害。
《跟踪》最大的亮点在我看来是他的导演游乃海。
银河映像的编剧大拿,杜琪峰的御用编剧,从《暗花》到《黑社会》,毫无疑问,游乃海是香港当前的最佳编剧。
而我一直以为,一部电影好看与否,主要是在于编剧。
最佳编剧首次执导电影,绝对不会在本子上亏待自己,所以这部《跟踪》应该不难看。
如我所料,《跟踪》确实好看。
故事讲述的是非常不起眼的一只警察队伍,负责跟踪的狗仔队。
工作只是辨认和跟踪,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是情报分析部,每个案子中,刑警一出手,他们就隐退了。
一般人讲这个故事,大概都会落到普通人的生活平常人的无奈这样的视角去了。
游乃海不同,他讲这些人的专业素质。
情报分析部如何搜集线索,狗仔队如何埋伏,狗仔队如何跟踪(可绝对不是尾行那么简单),劫匪如何反跟踪。
每一个行动都是为常人所不能为。
全是靠细节来说话,纤毫毕现。
把简单的工作拍出不一样的专业素质,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专业素质了。
而靠细节来表现专业,诸位还记得《Heat》吗?
《跟踪》的格局偏小,没有大事件,没有大人物,也没有大道理,就靠细节来抓人。
但是细节安排得非常仔细,其中又有多次巧合呼应。
例如一个支线故事中,当初没有出手相助的受害人,后来却成了下一个案子中的罪犯。
也让人感叹,命运无常,抑或人们的选择与命运之间的千丝万缕。
该片中的人物不少,大部分人物都是一笔带过,而且没有一个人物有爱情戏。
然而无论着墨多少,每个人的性格都非常鲜明,让人过目不忘。
不仅狗仔队的几个人,作为反派的劫匪,他们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也是交代得非常清楚。
而这些也全是靠细微的动作或者台词来表现。
这就是编剧的功力所在。
稍稍可惜的是,每个人物的性格太过鲜明,让人觉得略微有些牵强。
人物表现的出色,也跟演员素质有关。
银河映像中的几个优秀演员齐齐亮相《跟踪》一片。
两个主演,任达华和梁家辉的表演都是可圈可点,配角林雪和邵美琪也很出彩。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徐子珊。
对我来说,这个演员还是一个新人,表演略显稚嫩。
但是由她来表演刚踏入狗仔队的新人,却是恰到好处。
这个角色的选人非常成功。
作为导演来说,游乃海明显的受杜琪峰的影响。
从总体的节奏,到个别场面的处理,一招一式都有点杜琪峰的影子。
特别是几处人物众多的动作戏,这本来是杜琪峰的拿手好戏,而《跟踪》的处理也的确让人想起《枪火》。
总的来说,《跟踪》的主要缺点是格局太小,但是其中体现出的导演素质,对剧情的控制,镜头的节奏感,对演员的运用等等已经非常成熟。
这让人很期待游乃海的下一部电影。
IMDB得分6.9(54人投票),我打7分。
垃圾,解釋。沒內容,沒意义。隔着屏幕看他們,像一部劣質的MTV
大把的暗色雨伞,明黄的人行横道线,从不间断出现的港式食物或者茶餐吧,交错有致却又颇赋形式主义色彩的来往人群,银河映像的色彩深深烙在本片中的每一个边边角角。80多分钟的时间里要讲述一个细节丰富,却要明白阐述的完整故事,超快速的剪辑拼贴帮助完成了整个电影。人物性格设置上与韩版诸多不同
现在的电影总是最后来个画蛇添足,不管是主动被动,所以看到这么干净利落简单的本片心里会暗暗叫好。虽然情节比较单线条,人物也不算厚实,结局和过分强调宿命轮回因果报应什么的,但有种“就是用90分钟的时间把一件简单的事情讲清楚”的利索劲儿,更何况几个演员都特合适,寥寥数笔刻画就能让人心悬着、跟着走。就是看过黑社会之后,再看任达华和梁家辉,总会串戏,哈哈
灰头土脸两明星
真失望……
我实在无法忍受这个近乎于外星上才会发生的结尾
作为监制的杜琪峰对游乃海说:你不可以超越我,否则把你打成游本昌。于是,狗头没死,猪女跟到了陈重山。去乃麻了个波一罢!
几个老妖精的表现果然彪悍,游乃海的第一部执导作品,受杜琪峰和银河的荼毒还是很深的。大家普遍评价不是特别高,主要因为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大陆式结尾。但是这次出品人是骄阳不是老杜想怎么地就怎么地的银河,所以没有再和钱作对。不用太苛求了,要和谐~~~~~
感觉还没有韩国那版的故事丰满、合理啊,徐子珊实在是丑。。。
真垃圾,这么好的题材给游乃海他整成这副德行。最后猪女趴在车顶上监视是哪个山炮编剧的狗屎主意?一枪干死他算了。拿我们香港市民和如此机智的辉哥当瞎子傻子了是不是?她怎么上去的???!你敢趴我车顶上试试,我非把我手里的啤酒瓶子砸你脑门上!!!
还是韩版的比较屌,真心不喜欢徐子姗
“想不想听笑话?真人真事”“人没死成当然要杀鸡杀猪酬神啦”最后的钩子钩得也太故意了啊喂
好弱啊
一部合格的小格局电影,银河映像的标准阵容。
额 失望
邵美琪最后的勇。
好久好久没有看香港的电影了... 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一遍 刚才又看了一遍 梁家辉真的演的挺好的....
刚睡醒就看了这么一部电影,噩梦…少女成长记…
07八月的第一张碟。窗外风雨交加。夏天的雨,的确甚得我心。剧情张力十足,很抓人。结局以为好人会死,哪知出乎意料,变成喜剧,竟让我一下不适应。其实所谓幸福生活的一种就是有人深夜看碟,有人陪着给一只手吧。。。
好没意思的一个电影,剧情有点无聊,要不是为了两个演员根本坚持不下来。镜头和剪辑不错。还有梁家辉真的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