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天,我意识到我的命运,是为了提供人们的另一种生活必需品。
我一生都想远离暴力,但其实我更该接近它才对,这是人类的天性。
做条狗和做个人不是一个概念吗?
也许你生来就是一条狗呢?
其实我们就是两条腿的狗。
我是什么都做的死亡商人,除了救世军之外,不管什么军我都卖。
我从来没卖给本拉登,不是因为道德问题,而是那时他的支票总是跳票。
走私枪支的第二条守则是,每次都要确定能收到钱。
你不能强迫一个人爱上你,但起码你可以制造机会。
这就是爱上梦中情人的下场,梦总会醒的。
——我不信你回去是要卖百事可乐。
这是你希望被后人纪念的方式吗?
——我根本不希望留名青史,如果是那样,就表示我已经死了。
你如果不卖武器去打击自己的国家,你就算不上是个国际军火贩。
自冷战结束以后,AK47成为了苏联主要的出口货物,接着是伏特加酒、鱼子酱,和有自杀倾向的诗人。
有一点我可以确定,没有人想排队去买他们的车。
——问问这个白人,他会知道答案的。
——先生,我的手会长回来吗?
——这并不是钱的问题。
——那是什么?
——我干这个很拿手。
你可以和许多敌人战斗过,仍然存活下来,但是如果你和你自己战斗,你总是会输。
人们总是说:“如果好人袖手旁观的话,邪恶就会获胜。
”这句话应该是:“邪恶总是获胜。
”生活中有两种悲惨的事,一种是你想要的得不到,另一种是你得到了你想要的。
1.开篇凯奇说在这世界上一共有5.5亿支军火,意味着平均每12人拥有一支枪。
电影上映的2005 年世界人口总共有 64 亿人,请问凯奇是怎么算的?
不管世界上有多少军火,但它并不是平均分配的。
根据总部位于瑞士的一家小型武器调查机构2018年的一份报告,美国的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5%,但拥有民用枪支的比例占全球40%。
报告发现,2017年美国普通民众拥枪数量超过3.93亿支,即每100人拥有枪支的数量达到120支,为全球最高。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集团和战争贩子。
2.补打卡而已。
本片不是特别经典那种,因为讽刺的力度远远不够,只是题材吸引人而已。
美国人自己骂自己分什么事情,有的事儿可以深刻,有的事儿不能深刻,点到即止就好。
这种题材更不会出很多季的连续剧。
3.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到今天仍在继续。
苏联解体让全世界人看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和美国资本主义的嗜血和美式民主的虚伪。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武器出口国,是最大的战争贩子,是人类和平的最大威胁。
苏联解体已经三十年了,但是新的国际秩序仍然还在形成中,美国正在努力说服国民和他的跟屁虫们,新的敌人诞生了,新的冷战来临了。
4.尤里的弟弟代表道德觉醒,道德和尤里的弟弟一样,先染上毒瘾,然后疯疯癫癫,最后死了。
5.尤里跟他的国家一样无耻,两个都是
这是一部有关于生存的电影,或者可以说“生存”是拥有军火贸易天赋的奥洛夫的借口,他辗转无数硝烟之地,对于客户保持着良好的信用和准则,战争是他的贸易场,这对于爱好和平者及深受其害的人来说也许对奥洛夫千刀万剐也解不了他们的恨。
奥洛夫为自己辩解道,他因战争致富,但他绝不参与到战争之中,就如野狗观测着群狮狩猎自己无法猎杀的水牛,在狮子吃饱后再去分享剩余的残羹一样。
战争是一场剥夺人性的狂宴,强者争斗的世界下他不过是一颗会思考的棋子,他也很清楚自己确实没有什么政治思想,因此绝不跨足于这个禁断的领域,若论韩信忍胯下之辱的重要性,奥洛夫可说是深谙其道。
奥洛夫走向军火贸易源自帮派斗争时,他亲眼见识了枪械武器对于复仇者剥夺他人生命时的喜悦,对于一个生活无趣、平凡,但有经商头脑的年轻人来说,他人对杀戮的喜悦为自己创造了富含价值的贸易机会。
而那场斗争结束时帮派分子混乱之下的理智永存于了奥洛夫的心中,那是他场场贸易能舍小取大、把持有度的理性人生哲理,不牵扯进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中。
影片中曾反复几次通过无辜的人的死探视奥洛夫的人心,而这一次次杀戮从开头开始的影响力就没有指向奥洛夫,反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弟弟。
作为一个商人,一个混迹于人性渺茫接近地狱的军械贸易的商人,他已经知道人命在鲁莽与无意义的冲撞下也就是一颗子弹就能带走的价值,活着的价值在于不被杀死的前提下他还能创造出些什么。
因此他不参与,虽然在屠戮中他的情绪无数次地在悸动,但他内心的人性一次次被他压抑下去,通过商业式的价值观,他的无情是苍白的,甚至都不用冷眼,在他看来他只不过是一个彻底的商人。
军阀和独立者、革命者爱他这一套,凡是有良心的总会让杀伤性的武器失去它的价值,而独裁和革命大多是鲜血换来的,多一颗子弹、多一滴血落进土地,也就多一分财富、多一份恐惧发芽来维持他们的利益。
奥洛夫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知道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扩大自己的实力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像弟弟一样拘泥于小利吸着毒做白日梦想家。
这或许是两人天赋的差异,我的天赋不是指天才,而是人与人擅长领域的区别,就结果而言显然弟弟不是军火贸易的料,就连作为奥洛夫的贴身护卫我都觉得略显稚嫩。
可以说弟弟在奥洛夫的后期事业下是一个没用、慵懒的人物,就连他前期的参与都是被动的,奥洛夫无意识下早已将自己的欲望植入了弟弟脑中,因为他的面相和善,还有那高超的奥斯卡演员水平,无论是接近他的谁都会轻易地被诱惑而去信任,这在几个全片重要的人物都有明显的痕迹。
简言之弟弟和他学会了吸毒,但奥洛夫不上瘾他反而上了;对于性生活的把握奥洛夫成熟自若,但弟弟却一再泛滥淫荡败坏了父亲坚守的传统三观五常。
可见适合的职业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有多关键...换句话说,弟弟自加入了奥洛夫军火商的生意后一直处于迷失、不知所措的状态下,成就他享受人生的人一直都是奥洛夫,戒毒时又反复给他提供毒品的人也是奥洛夫,他的自制力和自信、个人的独立性说难听点,确实是毁在了亲哥哥的溺爱中。
在奥洛夫看到憧憬的爱人艾娃开始,心中对于伴侣的追求已画上了一个标榜,他把艾娃看做是他的胜利品,于艾娃巡演时的第一面起奥洛夫露出的是喜悦、志在必得及镇静的神采,在对于大多数艾娃的粉丝而言她是女神一样的存在的境况下,奥洛夫心中所想是十分的长远、深思熟虑的,就如二人邂逅后吐露真情时的那句话一样:“我知道你不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
”,奥洛夫的信仰早已抛之脑后了,他深知军火商是一个摒弃人性的职业,枪杆子指在头上是日常便饭,行走于水火之间是不容许思维有些许犹豫的。
这,也许就是背离信仰的人的人生,奥洛夫不朝拜上帝或是任何神明的理由来自他知道当身临绝境之刻能只有自己能救自己,说到这你是否也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行事并没有好坏而只有方式不同之分了呢?
奥洛夫一开始便说自己没渴望他的行为能得到原谅,无论你有多反感但这也是一套生存的方法论。
但,我并不希望你们能去理解他,因为全片他所求的理解以及他对观众直面的每一句台词都如他对其他人说的一样,你的善恶观的动摇就是他拉取同情的最佳成果。
导演实际在开头一直和观众下一盘棋,他成功的用凯奇的演技完美地驾驭住了聪明狡黠的军火商人的特点,一切充满虔诚的话语期待着我们的同情,深邃略显忧伤的眼神让感染力倍增。
如影片所述,艾娃带着孩子最后离开了奥洛夫以着“我承受得住事业、家庭失败的打击,但我不能承受失去人性时的悲痛。
”的理由,至爱的弟弟中弹身亡时奥洛夫也依旧在权衡着交易是否有必要继续的重要性,不知从何时起奥洛夫在作为一个逃避人性责任的人已变成了一个失去人性的人,他在外和别的女人做爱时没有一点作为有家室男人的羞愧和自知,回家以后和艾娃的缠绵变成了他应当履行的职责而非出自于对她的爱,在他人死亡时奥洛夫悲痛的表情也慢慢变得僵硬而且虚伪(在死敌被射杀一刻,他的人性底线又被下拉了一层);最后一次让他险些丧失理智的悲痛是弟弟的死亡,他的眼泪是唯一能看出他真情的标记,而全片他就流过这一回,往后失去了父母、妻儿、兄弟和亲属的他也再也没有了能活在真情实感中的机会......结尾,是对奥洛夫一个彻底的洗礼,是对他转变为彻底的利益工具活在他人给予他的夹缝中生存的洗礼。
我们一直戏言一个人的价值是相对于他人而体现的,这句话的意义在这部电影中有着形而上学的独特意味,仿佛是对于当今人文价值观的嘲讽,对于如今利益关联、善恶并存的现实的主观反映,奥洛夫没有说错一个真相,就是生存可以止于寿命但也止于价值约束,奥洛夫走不出军火商的泥潭但聪明的幸存了下来是自信创造的机会,他所代表的就是最根本的资产阶级思想者理想的生活方式。
霍克饰演的探员是我们很多群众现实的缩影,他坚信着正义,他伸张着公平,他为弱者打抱不平,但结果从头追到尾的军火商临刑一刻救出他的竟是己方的上层,无力感袭遍全身之刻也再也不相信了爱情。
现实也许就是这样,我们有时会因自己的选择不得我与他人甚至世界为敌,可是一种信仰矗立于心中久久不能平息它的躁动,这份情感最本能的冲动就如奥洛夫说的,也许是我们的第一直觉,奥洛夫行事多年的准则无一不出自其本能对军火经商的天才型直觉判断,但能做到这样的也就只有他,而后无论是他的死敌,还是他的弟弟,二者都在世事的颠簸下走偏了方向,于迷茫中在地狱徘徊是会被恶鬼吃掉的,他们二者都无一辛免。
探员的处事手段果断、直觉敏锐,但在现实的巨墙下,他一个人对于拘捕走私军火的奥洛夫的坚持对于当局权力者无足轻重,虽然他未能如愿将奥洛夫绳之以法,但结尾给出“你将会被升职、加薪或是给予奖励...”充分说明了对他作为的认可,只不过当局的价值判断是让奥洛夫待在虎口中有更多的利益可图,这种价值观是他这样的人不会拥有的,导演并没有把一切抹杀的彻底令人绝望,但这种没有明确解决方法的症状正是现实社会的无奈,...这部电影是一个警醒,是一个反映,一个方法论,生存不只是避免战争,因为利益争端总是会两败俱伤;不要与自己为敌,因为就算你落魄到孤立无援,相信自己也总会有对的那一天。
(写于2017年1月)黑烟飘散的街口,鸟儿在安静地鸣叫。
男子西装整洁,站在一地金色地毯一样的弹壳上,与周围的景象格格不入。
他转过身,脚下的弹壳发出清脆的磕碰声。
他露出一个转瞬即逝的微笑,然后平淡地说:“5亿5千万支枪在全世界流通。
也就是说在这个星球上,每12个人就有一个人有枪。
那么唯一的问题是……”他快速抽了一口雪茄,又解脱似的缓缓吐出烟雾,“怎么让剩下的11个人也有枪?
”他又微微一笑。
然后视角转换给一枚子弹,它在流水线上被生产装箱,运输到非洲的战场,装进弹夹,打出去,最终击穿一个孩子的头颅。
当子弹向他飞去的时候,那个孩子正持枪扫射,眼神默然。
这是影片《战争之王》的开头,一个问题,一场杀戮。
它一开始就不想让你太兴奋,它要把你狠狠敲晕,要你安静下来听它讲。
欺骗与隐藏Yuri是住在纽约的乌克兰移民,他不甘于社会底层清贫的生活,想要发财致富。
于是他选择了倒卖军火。
从把第一支UZI冲锋枪卖给纽约的黑帮开始做起。
他是一个天生的军火贩子,他能敏锐地找到合适的货源,准确地钻过法律的漏洞,狡猾地躲过警方的审查,最后从危险的军阀、独裁者、毒枭、恐怖分子那里拿到钱,全身而退。
他把以色列产的枪卖给阿拉伯军队,把中国造的军火卖给阿富汗正在与苏联人作战的塔利班……没有他,“很多地方根本打不起一场像样的战争”。
苏联的解体给了他莫大的机遇,他通过在乌克兰担任军官的叔叔,倒卖苏军的枪炮、坦克、直升机,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终于他成为军火大亨,手眼通天,业务精熟,腰缠万贯,家庭美满。
唯一的问题在于,他所做的事情本身,非同寻常。
在倒卖军火的过程中,Yuri必须亲身经历,甚至助长世界的残酷。
他售卖的不是饮料和洗衣机,而是杀人的武器。
在黎巴嫩,当地武装用新买的枪处决一群孩子;在阿富汗,他数着成摞的钞票,不远处就是战死者腐烂的尸体;在利比里亚,独裁者富丽的宫殿之外是破败的街道,被暴政砍断肢体的普通人,和街道中央尸体上猖狂的兀鹫……他没有参与战争,没有发动战争,没有贩毒、奴役或屠杀,他告诉自己,自己没有罪。
然而事实上,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钱浸透了鲜血。
他说即便自己不去干也会有其他人去,罪恶不会因为他收手了就减少。
他也清楚这套说辞的苍白无力,他只是试图欺骗自己。
他不惜财力地安排了一场“巧遇”,成功俘获了梦中情人Ava,与她结婚。
Ava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只知道他很有钱。
其实她早就感觉到了他的不正常,她也猜出了Yuri的钱并不干净。
但她选择了不去问,而是安心地过着优渥的生活。
她对他说的话很煽情:“我不想听你说谎。
”煽情之后的要求是:“Don’t risk us.”在美满的家庭、市中心的豪华公寓、18克拉的钻石面前,Ava放下了那些“多余”的道德考量。
但最终Ava帮助警方找到了Yuri犯罪的证据。
警方能够说服Ava配合他们,不是因为战争的残酷、她丈夫罪行的深重,而是Ava的父母也恰恰死于军火贩子卖出的枪支。
当Yuri的罪行与Ava的切身无关的时候,Ava可以装糊涂,相夫教子,只要Yuri没有“risk us”。
当Ava终于意识到Yuri的罪行与自己有关,虽然只有一点点关联的时候,她才肯承认自己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全都沾满了鲜血。
Yuri的父母也是一样的。
父亲多次告诫Yuri“举头三尺有神明”,然而也就仅此而已。
他们也和Yuri一起生活,不去过问儿子的真实事业。
直到最后Vitaly的死,才使他们与Yuri彻底决裂。
正义,或者道德,往往就是这么无力。
它们不能使人放弃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子。
最终使Yuri家庭崩塌的不是他的事业带来的罪恶感,而是这事业损害到了家人的切身利益和感情。
在这之前,全家人都选择了忽视,假装远方那些因为军火交易而死去的生命从来就不存在。
大家都在欺骗,互相欺骗,自我欺骗,直到被刻意忽略的不断蔓延事实将假面具彻底撕碎。
Yuri在家庭生活中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真实事业,一如他在工作中刻意隐藏起自己的温情,让自己足够冷血,足够寡廉鲜耻。
但他对自己温情的隐藏,也正如对事业的隐藏一样,最终宣告失败了。
他隐藏在集装箱里的办公室的锁,密码是儿子的生日;办公室里除了枪支的样品、交易的资料和假的证件,还有一幅自己匿名购买的Ava的画。
而这一点隐藏不住的温情,最终会因为妻儿对自己的背叛、父母对自己的永不饶恕,彻底消磨殆尽。
走出审讯室的Yuri已经彻底蜕变,他已经是孤家寡人,没有任何牵绊,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他所擅长的、已经成瘾的军火生意中。
“Brothers in arms”当Yuri做军火生意,需要一个合伙人的时候,他说服了弟弟Vitaly。
不是用利润,而是用感情。
“Brothers in arms”,他这样对弟弟说。
影片里这句台词应该用的是乌克兰语,我并不懂这句话在乌克兰语里是由什么词组成的。
但是画面下方的英文字母是:“Brothers in arms.”而“Arms”,恰恰有“武器”的意思。
于是这个厨艺差到会使人连霸王餐都不想吃的小厨子,成了军火贩子最忠实的合伙人。
这对“Brothers in arms”的合作非常顺利。
弟弟总能及时领会哥哥的心意,也能让哥哥把身后放心地交给他。
只是Yuri也发现了,Vitaly在逃避着什么。
Yuri一直在告诉自己,他只是把武器卖给别人,别人拿着武器做什么,与他无关。
他也是这样告诉Vitaly的。
但是,Vitaly没能像Yuri那样骗过自己。
在Yuri的心里,有对出人头地的渴望,有金钱和地位,这些东西帮着他欺骗自己,使自己相信自己是无辜的。
然而Vitaly的心里没有那些,而有温情。
温情让他甘愿为哥哥赴汤蹈火,也使他不得不面对自己内心的拷问:当你明知买家要用武器来杀人,却仍然卖给他武器的时候,你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了共犯?
Vitaly撕扯着自己,他内心的撕扯一直被小心的掩盖,也许他选择吸毒,正是要逃避这种撕扯。
当他长期不接触这种生意之后,他的毒瘾差不多痊愈了。
然后就是Yuri在短暂的悔改之后重操旧业,再次恳求弟弟做自己的搭档。
这一次Vitaly彻底在撕扯中被毁灭了。
在塞拉利昂,兄弟二人在一处高地上与武装力量头目谈生意,不远处就是一片白色的帐篷,里面是将要被处死的妇女儿童。
张牙舞爪的士兵开着皮卡,像包围着羊群打转的狼,砍死试图逃跑的一对母子。
一旦这笔交易达成,卡车里的枪马上就会被用来屠杀眼前的这些人。
如果原先兄弟二人面临的问题类似于:按下一个按钮,你会得到一百万美元,但是在别处,会死掉一个和你没有关系的人,你会怎么选?
这样他们可以欺骗自己,认为看不到的就不存在,最终按下那个按钮。
但现在呢?
把那个将要死的人放在你面前呢?
你还能按下按钮吗?
当这一切活生生摆在你面前,你还能骗自己说这事实不存在吗?
于是Vitaly死了,但他最终也没能阻止这场屠杀,就像他没能阻止以前的、将来的那些屠杀一样。
我不知道Yuri在弟弟死的时候心里都有什么,可能有震惊,有悲痛,有对被杀死的恐惧,他还是完成了这笔被打断的交易。
子弹呼啸着扫过帐篷,白色的布上溅起血迹,然后,按上一枚绝望的血手印。
看着弟弟的尸体,不知道他会不会想起他们还没有涉足火药的那一天。
在餐馆的后厨,Yuri看见后厨的门上贴着“小心恶犬”,他问Vitaly是不是想吓人。
Vitaly说不,这是在警告自己,小心自己心中那只随时想攻击生命、欺凌弱小的恶犬,提醒自己要“be more human”。
Yuri反问道:“Isn’t be a dog part of being human?”人的心里有那么一只恶犬,它狂躁贪婪,它寻觅血腥,它吞咽着你对罪恶的感觉,你杀不死它。
你警惕着它,尝试着、努力着去忽略它饥饿的嚎叫,让它骨瘦如柴,让它虚弱,然后“be more human”。
你也许在不知不觉间把它喂得越来越壮,胃口也越来越大,你发现它在啃食着你心里一些你不想让它吃掉的东西,你感到它的趾爪和牙齿刺得你疼痛,于是你去与它搏斗,想要套上它的嘴,剪掉它的指甲。
或许你赢了,但不久之后它又挣脱了嘴套,长出了新的尖利的指甲,然后又是一番新的搏斗;或许你输了,它为所欲为,你对血腥不再有任何抗拒,你对罪恶彻底麻木,你一次又一次去填饱它容量越来越大、消化越来越快的胃……输了也没关系,你还活着,你会渐渐习惯这样的生活,就这样一直继续下去。
Vitaly赢了,他死了;Yuri输了,他活着。
影片的最后Yuri说:“世界上最后活下来的人一定是军火商,因为其他人都在忙着互相残杀——生存的秘诀就在于不要参与战争,尤其是和自己的。
”Yuri放弃了和自己的战争,他最终彻底服从于内心的欲望,于是他得以生存。
活在地狱里Yuri对军火交易的依赖已经深入骨髓。
他的确很擅长这一行,总能急中生智,隐藏和销毁证据,逃过警方的拘捕,在枪声和血腥气之间冷静地与危险的卖家讨价还价。
当Ava劝他收手的时候,他说自己收不了手了,因为“I’m good at it”。
他尝试着去改做合法的生意,但他根本无法习惯这样的生活:陌生的领域,低利润,没有刺激……所以他最后还是干回了老本行。
Valentine警官是Yuri的宿敌,他是正义的化身,坚守法律,维护秩序。
他完全可以把Yuri杀死在非洲的荒郊野外,但最终坚持要让Yuri受到来自法律的审判。
最终他成功抓住了犯人,却又要眼睁睁地看着他被释放:因为Yuri的军火生意是大国主导世界秩序的一环,Yuri受到了强权人物的保护。
他对Yuri说:“我会跟你说你下地狱去吧,但我想你早已经身处地狱。
”然后审讯室响起敲门声,一个人来宣布释放Yuri。
Valentine就这样被自己守护的秩序摆了一道,他为之服务的美国政府才是比Yuri庞大无数倍的军火贩子,他费尽心血抓来的犯人,是他上司的合作伙伴。
Yuri只是一张巨大的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这张网络由世界各大国共同编织,网罗了全世界,建立了一种混乱中的秩序。
为了维持国际秩序,为了自己的国家、势力的利益,军火在他们的默许下流通。
那些发生在其他国家的杀戮与血腥,也就被默许,甚至鼓励了。
杀死人最多的武器不是核弹,而是最普通的枪支。
Yuri不是什么战争之王,他只是真正的战争之王的工具,出现在那些政客们不方便出现的角落,支撑起那些政客们不方便支撑的战争。
政客们需要Yuri,于是Yuri被释放了。
被释放后的Yuri的确活在了地狱中。
他的妻子和儿子离他而去,弟弟永远地长眠,父母也不认他了。
内心的恶犬肆无忌惮地吞吃了他仅剩的温情,他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售卖战争的机器。
但活在地狱里又怎么样呢?
他会习惯这样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找到归属感,就这样活下去。
地狱就是他的人间。
从纽约小奥德萨街头的普通青年,到大而不倒的“Lord of war”,Yuri的蜕变是无数人生活的缩影。
社会价值观的洪流裹挟着我们去追逐金钱,现实的条条框框又束缚住我们的手脚。
在欲望与现实的撕扯中,有的人选择去从条条框框上入手,从钻规则的漏洞,到对规则化而用之,甚至破而用之。
不知不觉间,在改变外部规则的同时,内心一些基本的原则也悄然转变。
在庞大利益的诱惑下我们丧失了对远方无数人的关怀,失去顾忌和廉耻,对灰色的刺激产生毒瘾。
最终愿望达成,风光无限,可人早已成为两只脚的野兽,当初真实的自己早就不知道死在了何时何地。
人性就这样被泯灭,人就这样被异化。
但异化了又怎么样呢?
在地狱里,人照样能活着。
在最后,影片没有说“本故事纯属虚构”,恰恰相反,它强调:“The film is based on actual events.”现实,远比最沉重的银幕更沉重。
影片行将结束的时候,一阵熟悉的旋律响起,不过一时有些想不起来,使劲的想英伦三岛上的英伦小伙子们,最终终于想起来,是Jeff Buckley,他的hallelujah,我相信发家致富比所看到还是要艰难很多的.唯一不明白就是弟弟为什么宁愿一死,只为了捣毁那一车弹药,似乎思想境界转变的太快了点,没有军火的帮助,冷兵器同样也是可以做到的,这些惨剧,不是少卖点军火可以改变的.
这部电影都看了快30遍了,有些台词都能脱口而出,但是总是想再看一遍。
我想这片虽有凯奇大叔压阵,不胜在大牌,不胜在演技,胜在题材。
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white,being legal;black,being illegal;and my personal favorite color,grey.黑色的毒品,白色的石油都看腻了,灰色的军火自然夺人目光。
军火贸易是一件奇怪的生意。
卖一支100美元的枪有时犯法的,买1亿美元的战斗机却大多时候是合法的。
世界上最大的三宗贸易却有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偷偷摸摸,光明正大与游走于边缘。
为何这三者有着如此强势的交易量?
它们有两个共同点:高额利润与无限市场。
中石化2010年营业收入1900亿人民币 洛马与波音分别是45亿美元与68亿美元,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超过8000亿美元。
从单一公司比较这三大宗贸易只有石油拥有王牌企业,但也只有石油的合法份额最大。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毒品的依赖性赋予它无穷的市场。
而军火的市场,来源与永不停息的冲突。
沙特看着以色列伊朗心虚,一出手就是600亿;猛禽斯基刚起飞,阿三就抛钱给毛子老爹;越南菲律宾在南海一晃,瓦良格和江南造船厂就一片忙碌。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大的市场了。
就算人类科技倒退5000年,也会有商人兜售各种更具杀伤力石块木棒。
利润来自于何处?
来自于价值的增加。
一吨田里的小麦在变成面粉后价值有了提升,并且高于成本的提升,就创造了利润。
一颗罂粟花价值微乎其微,提取精炼后计量单位就从吨变成了克,上万倍的价值增长造就了恐怖的利润。
但比之毒品石油,军火更甚。
一颗子弹的造价大只有20美分,但是在恰当的时机打进恰当的人的脑袋里,它的价值就成了2000万美元,比如肯尼迪脑袋里那颗。
它的增长点就在于一条人命。
这样巨额的增长是任何个人企业无法轻易操作的,这么大票也自然只有国家玩的起。
同时也正是有了这份价值,军火才能长盛而不衰。
人们不想搞人命来赚钱,却又不得不这么做。
它是恶魔,但很不幸,对世界来说,它是个必要的恶魔。
我们要军火吗?
不要,要和谐。
但是自人类诞生以来战争永远是历史的主旋律。
真的世界和平永远也不会来到,军火也自然永远是一棵常青树。
虽然它是用鲜血浇灌的,但它能结出无穷无尽的果实。
P.S 为什么这片类型里有惊悚?
什么算惊悚?
卖武器是什么?
It's a business。
从开头Yuri平静的说他考虑的是如何把武器卖给另外11个没有武器的人开始,到最后的结局并非常见的恶有恶报,Yuri继续卖他的武器。
尽管我们期望停止所有的杀戮,可是和平不是这部电影的调子。
是商业就按商业来办事。
需求分析,贿赂打通所有关节,钻现有法律的空子,面对竞争对手,同时又恪守原则不杀竞争对手和不参与任何一方的战争,并且不把“工作”带回家。
Yuri说,我擅长这个,是的,他把这个看做和开饭店赚钱没什么区别,冒险而刺激。
直到他的妻子说了一句话:I don't care if it's legal. It's wrong.(我很喜欢这句话)Yuri开始做正当生意,可是他并没有忏悔。
即使弟弟被乱枪射死,交易依然进行,生意甚至高于生命,这是生意的原则。
最后Yuri对着镜头说:永远不要加入战争,特别是自己不要加入战争。
这是不是让人想到了美国的发达史呢?
片中有许多地方看了让人难受,尤其是非洲的部分。
饥饿、艾滋、童军、独裁者,这些元素在恰当的时机被自然的融合到片中,也让我们思考非洲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所处的环境。
看多了黑帮的火拼,反映军火商的题材还是第一次看到。
蹩脚的反战片,稍微沾点政治边还是不达战争和军火的本质,更是充满了对非洲国家所谓独裁暴君的意淫,看下来浑身难受,跟所有差劲的反战片一样,就是为反战而反战。
帝国主义是最可怕的隐形独裁!影片若隐若现地碰一碰冰山一角自我陶醉地好像已经完整了对帝国主义的批判。
影片的人设和时代背景实际上很有意思,完全可以大作文章,从苏联跑到美国来自乌克兰的一家人,像极了苏联解体迷失的加盟共和国,弟弟在把鸦片画成乌克兰地图的画面很感人。
这个画面和开头那个子弹主观视角的镜头是我最喜欢的两个镜头。
其他的别无所长,哪怕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像碰到美总统了就高潮了,这也完全是无所谓的。
美国政府只是资产阶级政府,众所周知你可以黑任何一个总统但你在老板公司上班就不能公开骂老板,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全片主线充斥着让人厌恶的美国视角,他看待非洲人简单粗暴就是恶魔,百姓就是待宰的羔羊,美政府就是幕后黑手,仿佛只有他是真正的好人,其实不过是帝国上流公民的假惺惺和意淫!要知道战争不一定都是坏的,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武器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在使用他的集团是哪个阶级代表谁的利益。
西方自由主义典型的错误就是把武器科技看得无比神圣,仿佛他的横空出世就是要毁灭世界,这是天然对世界和人的不信任,当然统治者掌握的世界确实不让人信任然而他们把这个当做从来如此,无可改变,然后把某些集团阶级犯的罪归罪于一切人类一切武器,荒谬至极!同时非洲的集权主义者不是以杀为乐,肯定有买办也有民族主义的捍卫者。
而美帝把军火往全世界运输是为了什么,影片模棱两可,仿佛是神秘的不可知的共济会似的组织。
其实就是为了国家利益,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在非洲的利益,你哪怕在片中加上独裁暴君用美国军火杀非洲人民,而美国资本家正和政府要员在饮酒作乐,矿在挖油在采,接着奏乐接着舞,那这也是一个极好的片子了。
然而你塑造得如此单薄,哪怕是封建社会的君王也不带这样的精神病逻辑吧!
军火商的弟弟贩卖了这么多趟军火,难道他不知军火是用来杀人的吗!
还是他不信教!看了一眼要被处死的百姓,突然圣灵附体要牺牲自己拯救他们。
这时候大概率是选择不看,人必然是感性的,他顶多是转过头去,赶紧走人,不要听到枪声以免让自己良心不安。
一个倒卖几次军火的贩子居然会为了素不相识的非洲百姓而牺牲自己,真是普世价值高啊!
影片所反的恰是自己所犯的衍生物!真是以己之道还施己身!
上研究生时,修过一门课——<国际军火贸易>,本来16个学时的课,去了12节,打瞌睡/写作业占了大概8节,其中比较清醒的一节课就在看
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军火贸易的地位十分重要,并且也广泛为人所关注。
但是由于军火所带来的血腥形象以及其背后所关联的政治色彩,使得它总是不那么的正大光明,总是要遮遮掩掩,犹如阴影一般,总是藏在黑暗的角落。
而凯奇他们这些非政府的军火贩子,则是更加的生活在阴影之内。
即使生活在曼哈顿的高档社区,住着大房子、开着名车,享受着阳光,但是生活却永远在阴影之中,那里充满了屠杀、毒品、艾滋以及其他……从影片来看,所刻画的也是这种阳光下的阴影。
整个影片的色调,都是如此的灿烂,从一开始的贩卖枪支到以“rescue helicopter”的名义卖飞机导弹,即使是凯奇自己中弹甚至尤里的死亡,色彩都没有沉重化,直到结尾处凯奇站在一大片弹壳上发表重返军火贸易场的宣言,一直都是阳光灿烂。
国际关系中没有所谓的正义,为本国实现自己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正义。
"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路易十五这样说过。
"我国之外,哪怕血流成河"这就是国际关系的现实。
这些被称为死亡贩子的军火贸易商,实际上只是在本国政府的默许下,通过黑暗的渠道来实现本国的利益罢了。
他们为人所诟病,只是他们是阴影中的阴影。
而不那么阴影的,就是本国政府直接提供的军火了。
几天前,中国和俄罗斯联手否决了制裁津巴布韦的决议,不久前,中国的军火运输船不让靠岸,被迫返航。
而我同学的同事,作为政府的的军火商代表,依然在这个已经发行上亿面值纸币的国家坚守。
他们和凯奇一样,都是生活在这篇阳光下的阴影,只不过凯奇在阴影的最暗处而已。
他国的洪水滔天,能够换来本国、社会、家人和朋友的阳光灿烂,it's enough这篇评论本来是周五写的,结果提交失败,再写一次吧...
1.在这世界上一共有伍亿伍千万支军火在流通,那就是说每十二个人就有一支枪,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其他十一个人也有枪?
战争之王的开场白就如此的与众不同,加上里古拉斯凯奇的招牌,让我确信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这句话和结束语一样,都很值得细细品味品味。
2.第一次卖枪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就象第一次做爱一样,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嘛,虽然很刺激,但很快就结束了。
最开始听到这句话只是当作一个小小的幽默,但是反复思考几次之后觉得这句话有点意思。
3.改朝换代枪杆子要比选票更可靠。
这句话很实际,也很耳熟,和毛主席的那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4.除了"救世军",我卖武器给任何一支军队,我把以色列造的乌兹冲锋枪卖给回教徒,我把共产主义造的子弹卖给法西斯,我还把军火运到阿富汗,尽管他们在打我的苏联盟军,我从来没卖给过奥萨姆·本·拉登,不是因为道德问题,而是那时他的支票总是跳票。
一句话道出了商人的本质。
5.-- 你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
-- 噢...我狠想,但是我不能这么做。
-- 别担心,我们没有病。
-- 哦,妳们怎么知道的呢?
-- 我们看起来像有病吗?
-- 如果我有艾滋病呢?
妳们不担心吗?
-- 你担心的太多了。
-- 为什么你现在担心一个十年后才会要你命的病,今天就能要你命的事物比比皆是。
上世界八九十年代非洲人民的生存现实的真实写照,其实,现在很多地方也差不多还是这样。。。。
6.卖车的会告诉你开车有危险?
卖香烟的会告诉你吸烟会死?
每年他们的商品比我的害死更多人,起码我的商品还有个保险栓呢。
7.知道为什么我追查你到这里?
我能选择其它更荣耀的任务,比方追查核武,你认为那对世界和平更重要?
不对!
今天十个战争受害者中有九人,是死于攻击性来福枪和小型武器,正如你的商品,那些核飞弹?
它们还在发射井里待着呢,你的AK-47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把这两句放在一起,是因为从这里才真正体会到,不经意间的蚕食往往比巨口鲸吞造成的伤害更大,更值得重视。
8.每一个在非洲的派系,喜欢给自己起一些高尚的名字,解放这个,爱国那个,或者共和或民主什么的,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地球唯一喜欢战争的民族,往往最残忍的暴行都出自声称自己为自由战士的人们。
这句话自身解释的很清楚,不用多说了。。
9.Let me tell you what's gonna happen. This way you can prepare yourself. Okay. Soon there's gonna be a knock on that door and you will be called outside. In the hall there will be a man who outranks you. First, he'll compliment you on the fine job you've done, that you're making the world a safer place, that you're to receive a commendation and a promotion. And then he's going to tell you that I am to be released. You're going to protest. You'll probably threaten to resign. But in the end I will be released. The reason I'll be released is the same reason you think I'll be onvicted. I do rub shoulders with some of the most vile, sadistic men calling themselves leaders today. But some of those men are the enemies of your enemies. And while the biggest arms dealer in the world is your boss,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o ships more merchandise in a day than I do in a year... sometimes it's embarrassing to have his fingerprints on the guns. Sometimes he needs a freelancer like me to supply forces he can't be seen supplying. So... you call me evil. But unfortunately for you, I'm a ecessary evil. 让我来告诉你将会发生什么,这样可以让你有所准备,很快,会有人来敲门,你会被叫到外面去,在过道里,会有一个官阶比你高的人站在那里,首先,他会祝贺你所做的一切,你使世界成为一个和平的地方,你会得到嘉奖或升职,然后他会告诉你,我需要被释放,你会反对,你也许会以辞职来要挟他,但是在最后,我会被释放,我被释放的原因,和你认为我会被判刑的原因是一样的,我和一些世界上称自己为领导人的人打交道,这些人当中有一些人是你的敌人的敌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交易商是你的老板,美国的总统,他一天卖的,比我一年卖的还多,有时,在枪支上找到他的指纹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有时,他需要像我这样的自由工作者,来支持那些他不方便支持的军队,所以,你称我为恶魔,但不幸的是,对你,我是一个必须要存在的恶魔。
10.WHILE PRIVATE GUNRUNNERS CONTINUE TO THRIVE. THE WORLD'S BIGGEST ARMS SUPPLIERS ARE THE U.S., U.K., RUSSIA, FRANCE AND CHINA. THEY ARE ALSO THE FIVE 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尽管军火走私愈演愈烈,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供应商却是美、英、俄、法、中,他们同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以上两句道出了同一个事实,XXXXXXXXX(莫言政事,自己体会吧)11.You know who's going to inherit the Earth? Arms dealers. Because everyone else is too busy killing each other. 你知道谁会坐拥这个世界?
是军火商,因为其他人都在忙着自相残杀而最终灭亡。
自相残杀,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跟以往战争题材的电影不同,战争之王没有从士兵的角度去刻画一位英雄,也没从失去亲人的士兵家属的角度来谱写出一场悲剧。
本片或许是第一个从军火商的角度来描写战争的电影(至少是我看过的第一个)。
军火商,这个制造战争的工作!
本片开篇就对主人公(凯奇饰)的野心一目了然:全世界一共有一千零五万只军火,那就是说每十二个人就有一把枪,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其他十一个人也有枪。
精辟的一句话就这么道破了军火商们的阴谋。
没错,他们把武器倾销给其他国家,有了武器就有了发言权,所以他们就可以开始欺负周围的国家和人民。
那周围的人民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买枪或许是出自保卫自己,但这足以上演一场有点规模的战争了。
是不是很无奈?
在这个问题上竟然没有谁对谁错,竟然在“战争”这个问题上没有对错!
但在军火商的眼中,战争不是他们关注的,对错更不是他们关注的,他们关注的,是为什么不让他们用我卖给他们的枪!
唯一和他们有一拼称之为战争之王的就是各国的国家领导人或者是想成为国家领导人的人。
他们可以利用“爱国”为名怂恿身边的人一股脑的人去冲锋陷阵,为国捐躯。
不过这些人相对于军火商来说,或许你可以杀死领导人,但你不能结束战争。
但如果你即使囚禁军火商24小时,那么至少在这24小时他们没有武器去打仗。
说了这么多,军火商人到底是什么?
是商人!
商人会在被人用MP4指着自己的头时问对方是不是需要消音器!
商人会在对方用自己卖的枪射杀一无辜的人时只考虑产品已经被使用,你必须得买!
商人可以把AK-47说的像件艺术品,把它说得老少皆宜!
商人把武器同时卖给战争双方,不是没立场,而是立场是双方都输!
商人把共产主义制造的子弹卖给法西斯,也把武器卖给其他国家用来攻击自己祖国!
多么典型的商人形象啊,战场被这么变成了商场,不过军火商之间的战斗可是不同寻常,因为双方都有用之不尽的弹药。
剧中有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
凯奇在用飞机运输军火的途中被国际警察拦截。
但他们强行降落在非洲一跑道上后,面对整飞机的军火,机上人员全跑了。
但是凯奇却平静的想出了一个世上顶尖精明的商人才能想到的办法:向周围的平民们免费发放。
那是一整架运输机的枪支弹药啊,没有大魄力大胆识的人是不可能想到的。
我认为就经商方面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商人,遇事绝对的理性、冷静。
一个伟大的想法,解决了一场危机,要机场工作人员搬运一天的武器,被贫民们10分钟解决了。
眼看着一架大型运输机被贫民们像蚂蚁搬家一样拆卸一空,却没有一点的不安和暴躁,只能说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眼光的商人,不像其他商人一样短浅狭隘。
个人认为每一个想了解战争和人性(更准确的说是商人)的人都应该看看这个片子,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我理解战争,但绝对不支持战争!!!
用凯奇最后的话语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你知道谁会继承地球?
军火商因为其他人都在忙于相互残杀生存的秘诀在于:永远不要加入战争特别与你自己。
很装b的电影,一副我懂这世界的规则,一切就是这个样子,给你讲了,听不听得明白随你的拽感,再拍的白话一点的话其实跟抖音之类视频平台输出的内容差不多了。但是面对战争和军火,我们永远不能觉得有了答案,我们应该永远不停质问。
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
蛮喜欢他的人生价值观,总有人会做不是吗?为什么不能是你不能是我呢?守序邪恶的成功典范。
没有什么良心发现,也没有什么洗心革面,更没有什么金盆洗手、痛改前非,我喜欢这个结局。这个结局看似违背了所谓的伦理道德,其实揭示了残酷世界的运行法则——它的残酷运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并不为所谓的良知、道义所转移。很多时候,所谓的道德,不过只是统治阶级为了约束普罗大众建立的洗脑法则。另外我感叹于男主的强大逻辑和始终如一,他有种豁达,就是不跟自己较劲。“我干这个是因为我只擅长于干这个”。
1.5认可这片的立意与以小见大的胆识,但质量实在无法恭维。由于追求高效叙事而从头说到尾的旁白对于人物设定,情节逻辑起到不少实质作用,这就让我对于剧本水平抱着极大的怀疑眼光。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基本没有看到,我都不懂兄弟情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那两场送弟弟去戒赌所的戏直接把我看呆了。人物都是用纸糊的,根本不懂警察哪来的一身正气,弟弟又是怎么重新做人,缺太多场戏去打磨这些人物了。哪怕到凯奇这一主角,结局的黑化也令我错愕万分——根本没有戏码的支撑OK?最宝贵的价值也许只是结尾的字幕卡吧…
看多少遍都可以找到新的感觉
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埋葬理想主义。Andrew Niccol在未来教会人们思考和希望之后,又在现实世界给了人们一记狠狠地耳光。
不提后面直白的讽刺,某种程度上更像是励志片……多少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喜欢nicolas cage这样的回忆叙述方式,开篇的子弹一生可以作为单独的小短片了,很精致。片子挺纠结的,人只会对自己能干得好的事情感兴趣,这是不顾一切的。但是他也有准则。是个让人痴迷的男人。
这个电影竟然有两小时之长。。。还有各种狗血情节,话说我觉得他最后单身蛮好,那个老婆不得我心啊!~~
还行吧,记录了一个超级军火商的职业生涯、生活、以及心理状况等等,其实这些东西主要还是为了讽刺世界上的灰色政治与背后的政府,归根到底,说反战也好,说晦涩的批判也好,最后都看明白了,就得了,算比较平铺直叙的东西。
片还是不错的。减一星是提醒自己,这是不适合我的一种娱乐方式。对于我,这是无意义的。
一点都不喜欢 前1小时一直在忍 正常速度 之后就困了 睡了 之后去来 全部加速 20分钟看完 完全不喜欢 上帝之城的全部旁边忍了 这个战争之王 旁边 太多了
做这生意别带文艺青年好吗?!
挺反动的呀哥们儿,“最大的军火供应商是xxxxx,他们同时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所以去拍科幻片了吗,还可以骂政府炸政府。
情绪很平,大量旁白心理活动,样板戏并没有拍出主角“特殊”的地方,完全是“气运加成”莫名其妙就在军火领域做大做强了……与主角相对的反派角色(sir)也被塑造成假大空的纯理想式英雄,毫无实感真的不是灯塔主旋律吗?
我讨厌尼古拉斯·凯奇拍的所有电影,他真的好自恋一男的,如果不是因为这片在TOP250,强迫症发作让我一定要刷完,这种电影我都是捏着鼻子看完的。
一部毫不感人的过时的无聊的大男子主义电影,看得我要睡着了。走私军火怎么就和“不要加入与自己的战争”扯上关系了?这不是这几个走私军火的文盲自找的吗?结尾为什么要说五常的军火出口?说多少次了,不会煽情就不要硬给角色安排心灵鸡汤台词!8.7分,又是被豆瓣高雅品味吓死的一天。
到最后才说出军火贩子横行霸道的主因,不是因为自己怎么真的有钱,也不是因为自己认识黑道大佬有人罩,甚至都不是因为自己亲叔是前苏联的将军正好有好多兵器可以卖;而是这些超级大国一边要用武器散布杀戮以强占其他小国,一边又要假装自己和平爱好者的光鲜形象,所以只能派出主角这种人来出面做生意了。片头“一颗子弹的一生”很酷啊,影片的技术环节都很好且不觉得用得过多。整体是戏谑讽刺的风格,可能可以适当严肃点(比如可以把主题早点说清楚)。伊桑霍克真滴太帅了。
他的推荐。世界最大的军火供应商就是五常。很多秘密隐藏在看似不可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