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那段感情少表达些。
我们是来看空军的,不是小情小爱,也许评分还能高些。
前半部分真的真的很不错,非常的优秀。
朱亚文现在剪辑的片段绝大多数都是这里来的。
有时候都怀疑是不是多个导演多个编剧。
不连贯,感情莫名的来的那么突然。
让人很突兀。
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说的那句名言:“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推荐《远去的飞鹰》前半部分,后面的部分直接垮掉了。
后面接着看《血战长空》。
再看纪录片《冲天》。
其实还是挺喜欢这个剧的,主要是朱亚文在里面太有型了,国军的飞行员美式制服配着墨镜什么的太萌了。
其他打酱油的飞行员一个个也不错。
只是充满着东北粗口和一些重口味的笑话,不禁感慨这样能上天朝的黄金档咩?
总的来说此剧前半部是儿女情更长,后半部是英勇杀敌洒热血,只是缠绵有余,豪气不足,留给高志航真正跟日本人较量的只有最后几集了,邬君梅的宋美龄算是此剧中亮点,她现在拿捏起这个当时的第一夫人已经游刃有余了,刘劲版的少帅怎么看都像是周总理。。
汗。。。
罗晋没什么戏份,基本上都是人肉布景,当然机位镜头扫到了晋少时我等还是非常激动的。
再说说女主,叶小姐基本上没有演技可言,所以她和高志航基本上没有火花,观众也反感高志航迅速的移情别恋对这位叶小姐也是极为排斥。
高志航和葛莉儿在一起时激情四射,动不动的K和拥抱,到了叶小姐这里老高也开始甲醇,表示理解无能,一个革命女青年整天啥事也不干,只知道给一个已婚男人带孩子,编剧是咋想的??
喜欢葛莉儿,那个慢条斯理说着中文的异国女子,脱下高跟鞋穿着棉夹袄在东北乡下照顾着孩子的异国女子,在葛莉儿对比下,叶小姐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空战什么的,让我有种在看《珍珠港》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一集。
喜欢高志航母亲对当局对政府对蒋某人的吐槽,小勤务兵时不时的帮衬,很是和谐,即使出现了1936年就有了新四军的BUG,也能原谅。
只是,此剧没有过多的描写兄弟情,让高志航一直看上去像是孤胆英雄,可能是之前花了太多篇幅去阐述爱情,兄弟情就忽略了。
看完了“远去的⻜鹰”之后,其实是对史实,有了更加多⻆度的纬度了解,对于规则,制度,军令, 还有⼈性理解更深。
很多事情,是不能想当然的。
每件事情(尤其是那样战乱的年代)的背后涉及 千丝万缕,有很多不得不的因素,和绕不开的担⼦。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个⼈都有⾃⼰的使 命和⻆⾊。
⼀个⼀个⼈都有不同的⽴场和认的东⻄(觉得认这个字很是合适)。
像是掌鞋的⼤⽼刘 还是瘪犊⼦他妈他爸,精神⾃由纯净⽽⼜洒脱的葛丽⼉都让我很羡慕!
他们真正的活着,为着⾃⼰ “认”的东⻄。
⽽我们的主⼈公⾼志航,他告诉我什么叫做真正的男⼈!
也告诉我⾃⼰认的理要⾃⼰ 来守。
所以说看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仅仅是对于我来说,什么样的特质最吸引我呢?
想了很久,⼆ ⼗⼀岁的我⼤概会被下列特质吸引吧!
其实想来了解⾃⼰很是不容易,你需要跳出来观察⾃⼰,还 要复盘,要不然你想出来的可能只是不靠谱的⼤脑⼀句短期记忆或者什么不靠谱的玩意呈现给你 的。
第⼀,对于⽬前年纪的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有担当50%。
当然,这个特质诚然不好辨别,只能是好 好相处,处久了是骡⼦是⻢总会知道。
第⼆,是沉稳且⾃信20%。
第三,是情真意切,是真诚且善良20%。
⾄于可爱,⻛骚,帅,⼀直觉得这是被上⾯所说的特质所附带出来的,是不需要单独要求的,是⾃ 然⽽然的。
第四,应该是会办事⼉吧。
单纯的很佩服很玩的转的⼈,能把⽓氛顶起来的⼈10%。
也许以后不会 喜欢这样圆滑的特质,但是现在真的被吸引。
有一个高丽良读书的情节,让人很恐慌,一家人聊天时她告诉家人在"满州国”学习了什么。
这种文化占领让我想起看到一个日本人说过:如果日本胜利了,东条英机就会是中国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还有那段旅训,"你父母是谁!
你兄弟姐妹是谁!
你穿的哪儿来的!
你吃的哪儿来的!
你应该怎么对他们!
出现了三次,次次泪目。
全剧很多泪点,不只是葛莉儿, 最后两集很有看头,让人很上脑很热血。
特别是第二遍看最后一集好难受好难受,这剧容易把人看闷。
感谢这部剧,让我去了解了淞沪会战,让我燃起了认识了那段历史的兴趣。
一部可以称得上佳作的电视剧,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渲染做到了极致,朱亚文的演技堪称一流,演活了高志航。
戏中的宋美龄和葛莉儿也是颇受偏爱。
当然,任何一部戏都会有瑕疵,特效算是一点软肋,不过也被整部戏的经典所掩盖。
看完这部戏的人们我想大多记住的不是里面的特效,而是故事情节和人物画面,感动....为高志航,为葛莉儿,为中国空军。
我接受不了高志航对葛莉儿的态度。
跟他离婚时葛莉儿说的:你离开我们去南京是为了打日本人的,可是你在南京五年干了什么打内战啊?
为了开飞机打内战进行飞行表演而和葛莉儿离婚。
他热爱的是国家更多的是飞机。
并且离婚后又马上和叶在一起了。
他忘记了曾经的誓言和陪伴。
他忘记了是葛莉儿给了他能再一次飞上天的机会。
他忘记了他们曾走过的艰难而又甜蜜的岁月。
他为了他热爱的飞机和军人身份背弃了葛莉儿。
看到他俩离婚我很失望,但是我还是看了大结局,他殉国了在他热爱的飞机上,他没能看见祖国建立和强大,也没有陪伴曾经的爱人走完一生!
但是也还是想说他们爱过的岁月感动着我,而葛莉儿爱着的也是那个热爱飞机的高志航。
1.撞击加贺号航母?
意淫有意思吗?
2.日本空军?
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军种3.藤野说只有日本神风特工队敢于自我牺牲。。。
神风特工队1944年才成立,怎么1937年人们就知道了?
4.高志航受伤迫降在新四军防区,然后37年9月去了庐山修养。
然而37年10月新四军才成立。
只是最后两集,就有如此多错误,好意思说这是好片子?
第一次看飞鹰,完全被男主形象和荤段子迷惑,还没来得细品故事,常常觉得男主帅炸天,但性格缺陷,狂妄高傲,大猪蹄情商低,对老婆朋友薄情寡义。
第二遍看对男主行为有点明白了,男主的一切行为表现理解几点背景就通了。
一是能力太顶尖。
百年前的第一代空军留学成绩优异回国任教,远非现在海归或空军可比,那是凤毛鳞角的希缺高科技人才,所以恃才,傲物。
他会讨好人,但不对所有人。
二是开飞机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事。
受伤开不了自杀,后面到处追寻开飞机的机会,哪怕忍辱受气,最后拼出性命让飞机起飞,展现得很充分。
这点女主是最了解的,所以即使是心肝灵都付予了男主都果断放手。
实在太伟大了。
三是爱国。
按现在说许峥是一个识实务精明的人,照他的追求还很成功,但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国难上的,他甚至曾感谢日本的侵略战争,当然他对男主还是很够,因为他放心高,但男主与他的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够他们只是表面的朋友而不是兄弟。
最后他的结局被很多人说是男主间接造成,男主对朋友忘恩负义,其实不然,随着剧情发展男主选择的民族大义,是嫉恶如仇,他们之间也越走越远(话说回来正直的英雄不一定适合当朋友)。
许峥在当时就是发国难财的投机分子的代表,最终只会消亡。
也是第二次才发现这部剧里对所人物的塑造都挺成功,其他的主角,次主角都不说了,只要是有名字的角色都各俱特色,很能代表当时环境下的各类人。
老刘,女记者,沈以琴他哥甚至他口中的爹,"九一八"晚上那旅长,等等。
因为篇幅不长,所以情节紧凑,台词简练,本剧台词很经典,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灰谐,感人。
剧中通过这些角色把当时上中下各阶层人士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表达了出来。
还有一个高丽良读书的情节,让人很恐慌,一家人聊天时她告诉家人在"满州国”学习了什么。
这种文化占领让我想起看到一个日本人说过:如果日本胜利了,东条英机就会是中国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别的硬伤都不说了,什么手枪打飞机啊,大和给加贺护航啊,使用别人的cg啊。
就这个炸沉加贺号就已经够一个神剧了。
美帝表示喵喵喵,我们不要面子的啊?
明明按照高志航本人的真实经历拍就可以,当时国军的空军能打出那种战绩已经非常值得尊敬了拿着一堆别人不要的垃圾和仅仅是能击落别人的战机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非要意淫出把别人家的主力舰击沉?
有必要吗?
在剧中,东北军空军军官高志航等有志之士,在沈阳沦陷以后,不屈于当亡国奴,奔赴南京和杭州等地,重新振兴空军,以鲜血和生命,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战斗。
看到高志航与那些空战英雄在高空奋力歼灭敌军时,令我们大呼万岁。
到了观看最后的几集,却足以让我们热泪盈眶,感叹万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28集至30集的每一幕,以至我一看完闭上眼睛时,还能浮现出吴海文被敌机击落被迫跳伞弃机,被日本军队包围活捉时,他一眼深情的回望,看到来营救他倒下的战友后,想起高志航与兄弟们一起发誓所说的话:“中国空军没有俘虏!
”他毅然地拿起手枪往自己的脑门打去,以身殉国了。
看到这,我忍不住泪水滴滴滚落。
我想到的是:“他这样死心塌地地为国殉身该是有多大的勇气才能驱使他这样去做,他或许不是第四大队最优秀的一名飞行员,他却用自己短短的年轻的生命告诉任何人他是无畏的战士。
他的勇气可嘉!
”就连来抓捕他的日本军官,也命令士兵就地替他立一墓碑,上面写着“支那勇士”。
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还有第29集:上海战事正酣,日本的加贺号航母横踞长江口,一天倾泻几百吨弹药,成为屠杀中国军人的绞肉机。
沈一琴带着艰巨任务,单机钻进云层,猛拉操纵杆,以最快速度前冲。
在高志航等的缠斗下,善次郎等根本没有发现沈以琴。
沈以琴在另一片空域,突然钻出云层,出现在江面上空,他稳了稳神,打开加力装置,朝加贺号航母一边扫射,一边俯冲。
沈一琴张开双臂,大声喊道:“小日本,去死吧!
”那种视死如归的笑容令人心生敬意,随着经过改制的高爆飞机终于撞上航母,发出天崩地裂般的巨响。
沈一琴就此壮烈牺牲,我忘不了他驾驭战机炸加贺号时的视死如归,忘不了他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更忘不了他们人人爱国为国的勇气可嘉的生命!
剧中的主人公高志航,一直冲在对日作战的第一线。
他面对敌人毫无惧意,机制灵活地指挥作战,他在一次与日本鬼子的空战中,英勇就义。
实在是可歌可泣!
沈阳,一座远东重要的国际大都市。
如果我们不了解上世纪20年代的沈阳,就如同切割了那段历史。
正是“九·一八”事变,完全改变了沈阳人的命运,把我们沈阳从当时国内最领先最强大的地位,彻底沦为二线城市。
此后,十五年沦陷亡国奴的日子历历在目,沈阳也经历了耻辱、衰落、重振、再衰落,几起几落,每当听到《松花江上》那首歌,就令所有东北人黯然落泪。
东北人决不能忘记“九·一八”,也不能忘记二十年代伟大的沈阳,就那样毁在日本侵略者的手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我们的家园沈阳还有东北大片国土也被苏联红军解放。
而现在沈阳站前记录那段历史的坦克碑拆掉了,不知道后人们会不会忘记那段历史。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成为新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解放。
也给国人留下了傻大黑粗的印象,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沈阳的地位一落再落,竟然沦落为二线城市,不能不让人唏嘘不已......。
如今的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东北地区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的中心。
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
沈阳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2010年4月,沈阳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沈阳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我国第三大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
沈阳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治是用来玩的,玩不好说明你是白痴。最后出王牌的人才是攻。学过一点点后期让我对空战场面感觉很别扭= =朱亚文好帅啊!高志航是个小情种!最后!!小蓝的制服不要这么帅气!!!(鼻血)小红连酱油都没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最后一集小红小蓝的制服对比- -傲娇富家少爷永远是腹黑穷小子的小受
画面质感很好,像电影的感觉,演技很好
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静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
葛莉儿离开后就看不下去了
国军飞行员很帅啊,多打一分!
当爱情片看也不错,主要是冲着朱亚文的颜。。。
简单说。当时日本没有独立空军;加贺是1942年中途岛沉的;护航的大和是1941年12月服役,当时大和还是张图纸;神风特工是1944才有的,莱特湾是第一次;迫降的时候,新四军还没成立。把一个空军英烈的故事拍成这样,剧组良心不会痛的吗?
朱亚文不愧是行走的荷尔蒙,就是剧情有点拖沓
学过点历史,看着这么正气的张学良真的很跳戏。哎,误人子弟,一颗星给朱
即便是英雄我也要骂一句渣男
神tm大和给加贺护航,演个关公战秦琼还说是历史剧喽?
看了网上很多人骂男主渣(此刻大写的无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开飞机和选择妻子,不只是那么简单的事(大家不要拿和平年代偶像剧的两极思维来简单看待哦)开飞机=击退外敌=保家卫国=为九一八东北军不抵抗被全国人骂的这份不服气=为自己从17岁追逐一生的梦想=男主的人生价值(技能点只有飞机)选择妻子,即使可以和自己的爱人幸福度过一生。但当男主看到山河破碎,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做一个庸碌的人,是否会和葛莉儿成为一对怨侣呢?起码作为一个和平年代的人,我指责不了男主舍小爱为大爱的选择。(PS.前期男主特别耿直,后期男主成熟了之后在各种领导前面的应对特别有意思,被社会毒打心疼)
中间快进着看完了...
当年上学看这部片的时候,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真不知道看了些什么,不过演员和剧本都比《一把青》要强是可以肯定的。
中国空军了不起,如果爱情戏份再少一点就更好了。
我觉得葛莉儿是最懂高志航的人,可是高志航因为是一名军人,他必须放弃作为外籍的葛莉儿,他就放弃了,呵呵
Galina的故事太让人心碎了。
剧情有点拖沓,其他还好,我1.5倍速看的。
唉,弹幕里面好多恶心的男人。什么都没有家人重要!男主的选择是错误的。
眠在被窝里午夜党看剧伤不起呀......海报很迷人,硝烟里朱亚文小细腰小身板大长腿的,有点土方桑的味道,话说朱亚文的鼻子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