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人民艺术家 Joan Rivers 女士曾经在一场 stand-up comedy 上讲了一个关于残疾人的笑话。
台下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一个观众大喊:“Hey! That's not funny at all!” Joan Rivers 反诘他太过较真,那个观众便说着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什么残疾人听到会难受,他们生活多不易,我们应该关心他们,blah blah blah……Joan Rivers 开了他几个玩笑,但显然对方已经在道德高地上做好了层层防守,再强大的笑话也穿透不了他的道德底线, Joan 便也认真起来骂,我家里就有两个残疾人!
我妈就是个残疾人!
不需要某个 SB 来告诉我要怎么善待他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底线太高,不要去看美式 stand-up comedy——为了你自己,也为了 comedian 和被你毁了美好夜晚的其他观众。
====不要说现实生活中的脱口秀了,就一个电视剧里虚构的剧情,有人看到了便觉得,hey,Mrs. Maisel 拿自己父母、老公、孩子、同事等等真人真事来讲段子,太不地道了!
被当事人听到怎么办!
老公听了会离婚!
爹妈听了会归西!
虽然孩子还小,但万一长大以后听到现场录音,发现妈妈想把自己当图书馆里的书一样退回去,该多伤心啊!
Not funny!还有的人特别赞同剧中的 Sophie Lennon 提出的那一套办法,创造一个假的生活,谈论一个虚拟的人,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一个和自己生活完全无关的人,no harm no foul。
说实话,这样的人还是别看这部剧了。
如果想看被抛弃的女性如何自立自强,出门左转其他温情和谐家庭剧,女主可以开疆辟土做服装、做厨师、做销售、做律师……这样的剧情对于底线过高的人来说比较安全。
====美式 stand-up comedy 真的会开一切事物的玩笑。
一切事物。
政治不正确照样说。
要是有观众一听到种族/性别/问题就一副 “Oh no no this is not cool I am offended  ̄へ ̄”的样子,那 comedian 大概会加大火力直到白莲花受不了而离场。
私人生活照样说。
别说是家人朋友父母子女了,一个好 comedian 必须能把自己黑出翔来,变着法子说自己整容、说自己丑、说自己性饥渴、说自己老到 vagina 都拖到地上了,还以为新买了一双兔子造型的灰拖鞋……They joke about everything. 即便是上述此类段子不好,也多是因为开玩笑的方式太 low,而不是因为冒犯了谁。
如果你被一个好段子冒犯到了,大概率不是因为讲段子的人没道德感。
我知道你觉得自己最聪明、最体贴、最能“适可而止”……Please, 你只是最没有幽默感而已。
扫兴。
一个好的 comedian,除了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这种 joke about everything 的心态。
编了一个好笑的段子,讲;遇到一个好笑的事情,讲。
不用刻意营造什么,不用只讲假的不讲真的来保护身边脆弱白莲花们的感受……生活悲惨又荒诞,干嘛这么认真。
一个内心强大的、有趣的、成熟的人,也应能接受自己被开玩笑。
没人喜欢成天端着的 smart-ass.处处假正经、处处讲道德、处处是底线……活得累不累?
即便累了,也拜托不要看这部剧来放松。
为了生命安全,更千万不要看任何(好看的)美式脱口秀。
白莲花们盛开在寒冷的道德高地上已经很艰难了,就不要强行培养幽默感了,容易早夭。
剧设了不起的麦瑟儿夫人以脱口秀翻身,至今在我看来,那些演出还稚嫩。
在专业精进的道路上,她也曾取笑性别、外貌、穷人缺乏想象力。。。
而导致冷场。
一位出身富足教育良好循规蹈矩的白富美,不傻很甜自来白,突如其来婚姻触礁,对着负心人她冷静决断不顾影自怜,这其实解释了为什么她会瞒着父母、夜间去小酒馆排队表演单口相声。
她的彷徨失措,在聚光灯下的家庭段子里找到了出口。
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被出轨的妻子,也是一个从小乖巧伶俐的好女儿,还作为一双幼儿的年轻妈妈,她不想再继续那些被设定的好形象。
因此,她还不怎么地道地公开了一位脱口秀女王的隐私,抨击人家的虚伪——谈不上虚伪吧,她自己不也以假名登台,不也在营造一个属于她却被大众接纳的形象?
这么想来,连她那丈夫的出轨也合情合理了——一个每天带着妆容上床、起床前要偷偷上妆的妻子,这种方式表达的爱意,就一定不能被辜负?
他躲在阴影里,看才华横溢的妻子在阵阵欢乐的掌声里光彩照人,他决定前去加州远离亲人重新来过,未尝不是与妻子的努力异曲同工。
他们都试图摆脱既有的生活,又享受着被安排的舒适,走出窠臼,也不清楚变化会走向哪一种未知。
剧集同时似乎在回归传统美德,忠贞不渝的爱,以及爱意味着牺牲——女主的爸爸,提起女主的妈妈,那个当年从巴黎回来的活力四射的女子,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令她弱智、功利、狭隘、虚弱,可是他知道她变化的另一面是家庭的稳定、生活的井井有条、儿女的幸福成长,所以他在书堆里跟女儿表白,“她变了,我也变了,可是我还爱着她。
”
前几天写了《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有时候翻译成《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相关的影评,拿了日本的出轨神剧《昼颜》和中国的傻白甜离婚剧《我的前半生》做类比,知乎也不知道是不是上了推荐,有一点点击量,有朋友质疑我说赞美出轨的女人三观不正,或者是田园女权。
正如我经常一起玩的90后小伙伴问我,你认为什么是最好的婚姻,既然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尊重人性本能,难道就是要两口子各玩各的吗?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继续来补充写一篇影评。
首先,我认为最好的婚姻是,首先,结婚时候一定是奔着寻找soul mate去的,其次再是对方是否肤白貌美大长腿抑或有车有房父母都有退休金。
其次,婚姻是寻找一个长久性的生活伴侣,要充分理解对方的人性本质,要有契约精神,然后一起去共同理解人性的弱点,可能会偶尔经历欲望的挑战,然后在懂得极度克制的美好之后,或许会有幸做到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但是这实际上关于婚姻的理性状态的一个美好愿望,因为对于婚姻,我们的国人基本处于蛮荒状态:有为了孩子天天撕逼也要抱着对方一起活死人一样,同归于尽到天荒地老的;有不管幼儿老母,为了所谓的“男人自尊”怒砍出轨荡妇的;有为了惩罚出轨的男人,抱着孩子去跳楼的可怜的蠢妇;所以,我才写了那么多的“荡妇言论”,才矫枉过正地甚至赞美出轨,因为女人们假若看不开贞操观,还活在大清时代,那狗血的婚姻肯定永不会灭绝。
而男人如果还是觉得出轨的女人该浸猪笼,无法明白你对你的妻子没有绝对的占有权力,婚姻无非是一场共同缔造的契约,任何人都可以单方面毁灭,只不过她(他)得承担因此导致的后果,任何人没有权利去替天行道,甚至是搭上无辜孩子的生命去完成这场正义的复仇。
以《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为例,几点被忽略的细节,说说女人可能的非主流价值观底下的另外一条路:
1\漏nai事件《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里面最感动人的场景,我认为是第一集的漏nai事件。
不是为了重口味,而且这个尺度在重口味美剧里根本不算什么。
我甚至都昵称本剧为《牛x的漏nai夫人》。
为什么呢?
因为,按照时下流行的成功女性的标准。
麦瑟尔肯定是教科书级别的:从外表上而言,她肤白美貌衣品佳。
我的90后小伙伴曾经用崇拜的语气形容她,她太美了,而且完美。
为了保持在丈夫中完美的形象,每天晚上戏精上身一样,半夜起来才卸妆,偷偷拉开卧室的窗户,以留一道缝隙可以被第二天的清晨的第一道晨光唤醒,然后盛装打扮以后,假装无辜的被一夜好眠的丈夫吻醒。
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种……神经病!
但是,你能够说她不完美,活的不精致吗?
而且纯情贤惠,上学时候就有清醒的择偶观,一毕业就嫁给门当户对的有貌有财的金龟婿老公,既能有品位到把家里打扮成“凡赛尔宫”的高大上,又能温柔到支持丈夫“要做个喜剧演员”的疯狂梦想,哪怕她从不觉得能够实现,但是既然他高兴,也就尽全力为他做牛腩争取好的演出时间,写笔记提高演技。
但是,丈夫还是出轨了,而且找了什么都不如她的,连一个铅笔都削不好的年轻且蠢秘书。
按照政治正确的做法,女主或许应该如罗子君一样,优先考虑一对儿女的安置,起码应该努力想着如何挽回丈夫的心。
哪怕在家做个哭哭啼啼的怨妇,表演一下自己的弱势都是可以容忍的。
这时候的女主甚至都不明白自己要什么?
去去往哪里?
她只是觉得被伤害,被辜负,她觉得难过。
难过到喝醉了酒,穿着睡衣上台去向陌生人诉说自己的愤怒和委屈。
她一把拉下内衣的带子,这将会是一个再也回不到过去的在上流社会“贤妻”人设里绝对不被允许的污点,看看有点反转倾向的男主在听了她的首秀录音带的反应就能明白,这件事绝对是埋下的巨雷。
当时,还有记者在场拍照。
,米琪再也回不去了,即使她想回去,整个上流社会,不管是她的前夫,她的婆家,她已有的社交圈都不会允许一个“漏nai”污点的贤妻回归。
所以,我认为第一季最经典的镜头就是“露nai”,这是对好姑娘贤妻文化最简单粗暴的反击,女人拥有自己的身体的绝对所有权,不管是以被伤害的名义,还是以放荡的名义,我的身体我做主,任何人都tmd的给我闭嘴。
2\潘妮的不好豆瓣影评里,很多人都厌恶蠢秘书潘妮。
不过剧中有个细节,想必大家都忽略了。
就是女主米琪拒绝了丈夫的复合请求的时候,丈夫选择了去跟小三潘妮同居。
这时候,剧情是以同步展示女主与前夫及小三生活的拍摄技巧展示的。
一方面女主在忙着在卖场努力推销化妆品,一面去各种低档酒吧里观摩学习喜剧演出技巧,而前夫Joel在干吗呢?
他买了一个几乎跟之前差不多的公寓跟小三潘妮同居,甚至带着她去见父母,去跟好友夫妻来场double date。
试着,我们的米琪为了走出被出轨的悲伤,努力给自己找份工作不用看父母眼色生活,去努力适应一份新生活的时候。
她的丈夫半点没有被她的拒绝和好所受伤,而是已经开始全面试着让新人走进自己的生活了。
所以,我一点不讨厌潘妮的蠢,且小三立场。
甚至感觉女主米琪应该感谢潘妮的出现。
哪怕在第一季最后一集,Joel良心发现来和好的时候说的那大段告白:你知道吗?
你很难遇见一个姑娘,她既美丽又聪明,而且跟你又合得来。
最重要你父母也喜欢她,你的朋友也爱他。
你知道吗?
米琪,你是最好的。
是的,我们的女主这么的完美,这么的so good,这么的best good,但是,为什么作为丈夫,你要出轨呢?
为什么只有在蠢秘书的对比下,你才浪子回头发现她是最好的?
那万一遇见的小三是米琪2.0版本呢?
她更美丽,胸更大,腿更长,腰更细,家境好到第一次见面就把丈夫的老爸老妈,发小,哥们全部秒杀。
那我们的政治正确的正室米琪还有人记得吗?
如果一个男人爱你只是因为你足够好,那你是否该考虑一下,当你的2.0,3.0版本出现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所以比起一心一意的贤妻,我选择同情出轨的女人,因为起码失败的婚姻,女人不仅仅是弱视的被淘汰方,这种狗血的毁约之战里,起码还有我们的声音呢。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我政治不正确,我也无法可说了。
3\susie的好与恶《了不起的麦奈尔夫人》第一季最后一集中,丈夫Joel与女主的新闺蜜susie有场正面对峙。
当时的局面是这样的,分居的两人在儿子生日party之后,旧情复炽滚了床单,两个人都跟自己的密友表示过有可能复合。
而男主在地下唱片店发现了米琪因喝醉酒首秀的录音带,崩溃到摔门而出。
他躲在角落里,看着米琪在低档酒吧舞台上肆无忌惮地说着荤段子,拿自己的隐私开涮,气的走到susie面前,用力吐了一口口水。
我很喜欢susie的反应,肯定要怼回去啊。
不为自己,也得为米琪所遭受的一切。
谁把一个傻白甜只知道在家看孩子做饭优雅害羞的家庭主妇逼到这里,你心里没点逼数吗?
你接受不了她在台上拿你的小三开涮,觉得她作为你孩子的母亲说这些不光彩的家庭丑闻令人难堪。
但是,当初是谁拿刀架在你脖子上让你爬上蠢秘书的床?
米琪在你背叛之后,如果没有走上喜剧舞台的精神救赦,她如何从这些所谓的“丈夫出轨蠢秘书”的伤害中走出来。
万一她心里没那么坚强,她在家哭到想自杀,哭到抱着孩子去跳楼,那个时候,你这个好丈夫好爸爸又在哪里呢?
而讽刺的是,这不就是你所求而不得的梦想吗?
如果你如米琪一样,此刻站在这个备受瞩目的舞台上,你会不会说荤段子?
你会不会拿你老婆开涮?
想必,如果角色对换,你的好妻子米琪绝对不会把推手susie吐一口口水,嫌弃她带坏了孩子他爹,而且会笑盈盈地送上亲手炖制的牛腩,感谢她对丈夫的知遇之恩。
当你们看懂了以上这些,再来tmd的骂我田园女权,要不你有你的口水,我也有我的中指。
都睁眼看看吧,大清早tmd的亡了!!!
拖了好几个月终于把《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看完,所以拖这么久最后也只能确定自己就是不喜欢这个电视剧。
比起安ruo全zhi的傻子犯傻出丑的所谓滑稽,standup这种冒犯的艺术中国人喜欢的不会太多。
评论也是很多被其他好评绑架的好评(比如服装好看就给五分的)。
虽然平时看过一些standup,作为一个描述喜剧演员生活的电视剧,看到后来我也同意:如果身边有这么个人真是太可怕了。
角色本身是很扁平和矛盾的,麦瑟尔夫人的定位是一个本色的喜剧演员,当然作为新手也只能本色,和她后来吐槽的皇后区女王(一个毕业正经戏剧学校的演员)不一样,其实我还挺佩服这个皇后区女王的,人家那才是演员吧…戏里戏外两种人,换麦太应该她真一门心思想表演都不会,想不到后来竟然成了黑女王的一个点了,有人说表达出麦太不圆滑不谙世事,我心想真是得了吧。
作为一个本色的喜剧演员,麦太平时里就应该是个吐槽王,不是所谓的无伤大雅的玩笑,一个没有把当演员作为人生目标的人,我不知道她是在生活里说服自己接受这愚蠢的一切的,因为转眼她就在舞台上讽刺了自己的处境,还说别人不真实。
我觉得剧作者要不是生活里没有这种吐槽王/比较幽默的女生,要不就是简单把50年代对妇女的偏见按到主角身上,“OK!
我们来塑造一个50年代妇女地位很低的时候的一个主妇女喜剧演员吧!
”当然了,其实她也没啥挫折,夫家娘家都有钱,说真的。。
我觉得有点无聊啊。。
这种设定,难道只是为了展示衣服好看吗。。
跟倒霉怂逼丈夫离婚之前,麦太生活里也是个传统主妇,虽然有个神经过敏的妈,但是她自己也是认真的觉得自己女儿头大不好,认真的丈夫睡觉以后再去卸妆,与其说是没有怨言不如说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这种品格和她后面大量的爱吐槽几乎是矛盾的,且不说她出身很好,父亲有学问又讲道理,她在内心满意(无论是主动的还是天然的)这一切生活的同时,有礼而做作。
所谓的本色吐槽王只是在演出时把自己的生活讽刺一下,所以说除了编剧按给她的吐槽本色脱口秀天才这个特质以外,这个角色设置实际上是粗糙的,没有前因后果。
且不说最后黑了一把的要提携她并且完全没有得罪她的皇后区女王,原因只是因为她俩风格理念不一样…!
如果把她想象成一个真人,确实有点可怕。
最失败的还是怂逼丈夫最后要跟她复合,她又自然而然的记录起了自己腿围…其实第一季的时间跨度从头到尾实际只有三个月时间,本质上来说不可能把女主角改造成一个won't give a shit的人,所以中间她的职业生涯只能说,编剧编的。
喜欢单口喜剧的人,会在本剧中发现更多乐趣,而不仅仅是失婚女人的觉醒。
50年代风格真是好看 从家庭主妇到单口喜剧表演《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The Marvelous Mrs. Maisel)故事设定称不上特别新奇。
它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纽约,女主角米琪·麦瑟尔出生于上西区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讲授数学。
她婚后育有两个孩子,跟丈夫乔住在曼哈顿一栋高级公寓里。
丈夫在他父亲的公司打理生意,但有一个还挺特别的个人爱好:表演单口喜剧。
所以这对上流社会夫妇,时常出现在格林威治村的酒吧里,其中常去的是“煤气灯”(The Gaslight Café)。
妻子贤惠机智,在那里不只充当观众,还时常给“煤气灯”经理苏西带一锅拿手好菜,讨好她,以便能分给丈夫一个黄金表演时段——俱乐部江湖就是这样,跟经理关系不好,分到一个白天没什么客人的时段,那还怎么表演呢?
第一集前半部分基本就在展现米琪堪称完美的个人生活。
完美到什么程度呢?
每天,米琪都会将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尺寸量一遍并记录下来。
乔从来没看过老婆素颜,因为每天晚上,直到乔睡着,米琪才偷偷起身去卸妆。
躺下前,她还会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透气,顺便拉开窗帘,这样早上透进来的第一道光能照在脸上唤醒自己。
这个时刻一定是早于丈夫设定的闹钟,她才有足够时间化完妆躺回乔的身边。
仅是这一幕,其实就足以说明米琪对自我要求之高,以及对婚姻尽心尽力。
一切都很完美,直到丈夫告诉她,他爱上了女秘书并且要离开她。
说着就迅速收拾了一个小行李箱,走了。
故事开头听上去挺烂俗,但这还只是第一集。
这部剧并不是《我的前半生》,浅表地讲述“离婚女子如何逆袭”,或者,“一个单亲母亲的奋斗史”。
往后看,你会发现编剧其实野心挺大。
该剧将米琪放到上世纪50年代的纽约,这个时期单口作为喜剧形式本身正处在变革当中。
而家庭妇女们,又正在经历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义觉醒,所以米琪这位无意中开始单口喜剧的女性表演者,既有个人成长,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缩影”。
在《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以下简称《麦瑟尔》)第1季的8集当中,米琪先是有过两次即兴表演,后来是成为她经纪人的苏西带着她巡演——说是巡演,其实是去格林威治各个俱乐部串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修正每一个笑话。
比如,她在百货公司化妆品柜台当售货员时得到了一个关于“伊丽莎白·泰勒”的灵感,几番试验,最后这个笑话讲成这样:一个男性顾客走向她,问:“我想买点儿能让我老婆像伊丽莎白·泰勒的化妆品。
”我让他掏出钱包,拿光了所有的钱,说:“这样,在感觉上,你的确是娶了一个泰勒。
”经过努力,米琪在第一季中创作出了一个“tight ten”,意思是说,在这10分钟的表演里,观众听到的是密集紧凑的笑话,就像剧中苏西所说,“许多人需要好几年才能雕琢出这么一个紧凑的10分钟内容”,而米琪这么快就做到了。
对单口喜剧感兴趣的观众,会在这些喜剧人创作生活的细节里找到快感,原来他们是这么工作的,原来完整表演10分钟是如此不易。
作为《老友记》十级学者,都没一眼看出苏西是钱德勒看的那部独幕剧的演员(就Joey要开派对发给大家5张票那集)...,第一句好像是什么“i got my period”50年代的第一次蓬勃尽管直到今天,喜剧仍然是个被男性主导的行业,50年代的单口喜剧先行者当中,却有不少女性先锋,菲利斯·迪勒(Phyllis Diller)、琼·里弗斯(Joan Rivers)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者。
米琪这个角色虽然并没有真正的原型,里弗斯却是最接近的一位。
左:年轻的里弗斯琼·里弗斯不算是米琪这个角色绝对意义上的原型,但现实里她一直活跃到2014年去世,而且拥有非常热烈而丰富的人生。
(我在稿子里没多写,但里弗斯真是拥有真·传奇人生,如果这部剧走得够远,估计还能看到更多)剧中出现的“煤气灯”也确有此店。
它开业于1958年,是五六十年代格林威治村一带众多艺术家的聚集地之一,“垮掉的一代”诗人、民谣乐队以及喜剧演员们都将这里当作试验场。
米琪从这里开始,因此将它称之为主场,如同现实中里弗斯曾将名为“The Duplex”的酒馆称为主场一样。
里弗斯在60年代就已经非常活跃,她当时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单口表演程序(routine)——你30岁还没结婚,你就被贴上“剩女”标签,但一个男人,90岁还未婚,却被称为“黄金单身汉”——活在2018年的中国观众发现这个主题并不过时。
在里弗斯她们这一批喜剧人之前,女性单口喜剧多半是歌舞式的或百老汇式的,并没有真正以在说话内容中制造笑点为己任。
另有一些成功的女演员则与男性搭配出现,像是我们的相声需要一个捧哏角色。
剧中米琪第一次登台,喝了很多酒,是个冲动的意外,内容也完全即兴,倘若给这10分钟起个标题,或许可以叫作“我丈夫跟他的女秘书跑了”。
今天美国女性单口喜剧表演里已很少使用这个老套主题,但在五六十年代却正当时,它也与里弗斯所擅长的内容同属一个范畴。
拥有非常美丽的胸米琪这段即兴表演被录制下来,两位发烧友为这位不知名表演者灌制了100份拷贝,说是想“试试水看受不受欢迎”。
事实上,单口喜剧五六十年代的第一次蓬勃真的与唱片业发展有重大关联。
里弗斯60年代发行过两张喜剧唱片,而在《麦瑟尔》中,不断出现人们口中的单口喜剧传奇鲍伯·纽哈特(Bob Newhart,年事已高,在《生活大爆炸》中客串Proton教授),1960年发行了他第一张喜剧专辑,获得了巨大成功。
格莱美奖甚至破天荒将“年度最佳唱片”颁给了这张喜剧专辑,纽哈特也因此获得“年度最佳新艺术家”,此后格莱美再也没有将此奖颁给过喜剧人。
在北美,近几年单口喜剧正在经历“第三次蓬勃”,尤其是Netflix制作了大量单口喜剧专辑,观看者众多。
2016年亚裔喜剧人黄阿丽(Ali Wong)曾在国内引起过热烈讨论的单口表演专场《小眼镜蛇》就是其中之一,长达50分钟。
从一个“tight ten”到50分钟专场,这几乎也是可以预见到的剧中米琪的努力方向。
时代先锋们米琪虽然是个虚构人物,剧中另一位单口演员兰尼·布鲁斯(Lenny Bruce)却确有其人,是目前剧中唯一真名真姓的现实人物。
他是该领域内另一位先锋,比里弗斯更早出名。
在《麦瑟尔》的编剧兼导演艾米·谢尔曼-帕拉迪诺(Amy Sherman-Palladino)的少年时代,这位喜剧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会出现在她家后院,跟她父亲老谢尔曼谈笑风生。
布鲁斯的先锋之处在于,他开始触及政治等敏感领域,不仅仅是“让你发笑”,而变得更锋利、更政治、更个人,调侃“更危险的本质”。
而老谢尔曼正是那个年代的活跃分子。
所以,当2012年老谢尔曼去世,艾米希望能够创作一点东西去纪念父亲和他那个时代。
Luke Kirby在剧中饰演Lenny Bruce,目测跟米琪会有感情线.....艾米成长环境里就满是这样一批喜剧人,所以她深知喜剧人生活中的压抑,“他们可不是从来都像台上那样快快活活的,如果他们真的是,他们就成不了真正的喜剧人”。
所以她安排给米琪的喜剧生涯,就是从“失去一切”开始的。
扮演米琪的是1990年出生的瑞秋·布罗斯纳安(Rachel Brosnahan)。
她上一次给观众留下印象还是在《纸牌屋》,剧中,她扮演那位跟一个国会议员发生关系随后被收买要求保持沉默的高级妓女。
她原本只有5句台词,分布在两集里,由于表现出色,又跟与她演对手戏的迈克尔·凯利(Michael Kelly)之间有很好的化学反应,到了第二季有了8集戏份,第3季又有两集,并借此被艾美奖提名最佳客串女演员。
《麦瑟尔》剧中她第一次担任主演,许多人看完后的反应是,“瑞秋终于等来了属于她的好戏”。
在IMDb公布的2017最高口碑剧集前十中,该剧名列第三,布罗斯纳安也在金球奖音乐/喜剧类别中提名最佳女主角。
《纽约时报》评论说,米琪这个角色扮演者,得像麦瑟尔夫人一样“了不起”才行,而布罗斯纳安做到了,她亦庄亦谐。
《麦瑟尔》是部年代剧,置景、服装都令人想起《广告狂人》。
布罗斯纳安穿着高定时装出现在纽约街头时非常养眼,可一站到俱乐部里麦克风前,从自己的生活开始调侃起,讲重口味的笑话,又都十分说服人。
Rachel美图与其相对的是剧中那些男性角色。
米琪的丈夫乔是个“巨婴”式人物,怯懦而大男子主义;她父亲则是刻板的数学教授,笃信女性传统义务是结婚生子,迫切希望女儿跟抛弃她的丈夫复合;乔的父亲则干脆常常对着儿子喊“你觉得你比我厉害吗”。
他们都受制于男性自尊,甚至成了这种自尊的牺牲品。
正因如此,许多评论认为《麦瑟尔》是在“向父权叫板”。
一个原本将婚姻作为毕生使命的上西区家庭妇女,意识到了自己的才华,从这个角度,这部剧的确可以论证,当女人将婚姻凌驾于自我之上,个人才华多么容易因此湮没。
所以它的确可以刺激我们去讨论包括“女性主义”在内的严肃题目。
但对编剧艾米而言,在特朗普时代的美国,《麦瑟尔》不是一个洋洋得意的女性主义的童话故事。
米琪在那个时代有她自我觉醒的部分,但她的觉醒不是为了女权而女权,内在动力还是她的喜剧才华和热爱。
--于《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2期
我很小的时候,初三吧,我真的有很多想法。
我想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做这样,要做那样。
当时我妈一个同事在家里吃饭,她听了以后赶紧跟我妈说,“快劝劝你女儿,千万不要事业心太重,女人是要找到一个好男人才行的。
”这个女老师在我家那个小县城混的不错,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
再婚后老公对她很好,也算是实现了她的人生指南针。
我在百度随便搜了一下麦瑟尔夫人,有一篇文章写说毕竟是美国上世纪婚姻失败的女性,她也没有什么共鸣,倒是里面的一些爱美哲学让她感触颇深。
什么口红不要离她三步远,要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之类什么的。
我被这篇肤浅的观后感雷的里焦外嫩。
讲句客观话。
麦瑟尔夫人也真的是美,但那精致是stylist的功劳与角色塑造的需要。
她之后和Joel共度的那晚,就是一次她改变的最好证明。
她几乎违背了以前一切严守的条例。
蓬头散发,一夜没卸妆,不解胸衣。
她家有钱,她之后不也感觉到经济不独立的限制,出去工作了吗。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
还有一个豆瓣的讨论,问为什么男主出轨对象Penny Pan不受他父母喜欢?
一定要像国产剧那样拙劣地编和演,笨笨地打翻一锅汤干点傻事才可以不被喜欢么?
这真的是我非常佩服英美剧的一个地方,非常真实自然,合情合理。
起码我能看到的是那个蠢女孩连自动削笔刀都不会用,跟他爸妈一起吃饭的时候只会假装很nice地在那笑(这点倒是挺像大多数日本女孩的)。
一句话也插不上,更别提做到像大女主那样的有趣,智慧又强韧。
我妈总告诉我和男孩在一起别表现地自己太聪明,男孩都喜欢笨一点的女孩。
首先澄清一点我根本不聪明,但我也不蠢,我只是普通。
对人对事谁都会有看法,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棋逢对手,能够展开讨论。
这怎么就成了卖弄聪明?
其次男孩喜欢笨一点的女孩这个论点又是从何而来。
就像一篇评价麦瑟尔夫人的影评说的那样,正确说法应该是,蠢男人喜欢蠢女人。
麦瑟尔夫人表面上服从爸妈,其实心里看的清楚,做事明白。
她没有跟妈妈有过正面冲突,却也丝毫不为家人的意见阻挠而改变自己的行动。
她妈在第一季里那么传统保守,她一点也不为她妈的意见所左右,酷极了。
她妈希望她在家乖乖地等着Joel回心转意,她出去找工作。
不仅如此,Joel回来找她想要复合,她坚定地拒绝了他。
她妈为了她拒绝Joel回来一事在教堂里情绪化地勃然大怒,她干脆跑去舞台上临时发挥,把她妈给痛快讽刺了一顿。
太有主见,太有能力,太过强大。
我心里一直为她鼓掌。
她的能力智慧早已超出了她曾经做的一切——支持着她丈夫。
她才是那个有才能,有能力,反倒是应该被丈夫支持的人。
还有一个点是做自己。
她在去找了那个搞笑巨星Sophie之后,对方给她建议让她找到一个代表性的人格。
这个很像现在许多公众号的博主的写法,大家都会试图找到一个人格的风格与方向。
一直往那边写,就会比较容易树立个人品牌与招粉。
我对她事后拆台这个情节倒是感到有些违和,不过她非常坚定地认为自己是这样就是这样,没有必要去假装另外一个人。
这真的很酷。
我有一个日本人的朋友,22岁。
大学要毕业,工作也不找,一心打算去泰国投奔她男朋友。
她每天挂在嘴边的就是想结婚,让我很意外地是她家里倒也很支持。
可能是这家里有四个孩子,经济精力上都顾不过来。
但她以前那么有趣,是饭店上错了别人的菜给我们,她说快吃,这样他们就拿不回去了的那种“非主流”日本女孩。
和那个男孩相遇之后,她的世界就只剩下了他。
我不评价好或不好。
只是她真的越来越没意思了。
对比而言。
我还有个中国人的学妹,刚历经重重困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套儿童文学丛书。
她是那个说“我不想要找个成功男人的人,我要自己成功,让他们靠过来”类似豪言壮语的人。
还有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学妹,也说过类似的话。
因为她几乎永远素颜,也不太在乎打扮,但真的很受很受男生欢迎。
身边的男朋友一个比一个帅,都喜欢她喜欢到死心塌地的那种。
我也问过她为什么,她想了想说“我感觉,你只要做的比他们都好,他们就会喜欢你了。
”我们这个时代,可能真的需要一个女孩偶像。
我们不自觉地被灌输了很多的局限与遭受了潜在的区别对待,我们能做的一定比我们想的要多的多的多。
图片来自KY
我几乎是猝不及防地一头栽进了这部新剧里。
仅凭找资料时,无意间在youtube上看了一段20秒的预告(并且这段预告还没有中文字幕),就被击中了!
抑制住还没看就打五星好评的冲动,把8集看完了(当然依旧五星好评)。
实在等不及字幕组翻译,我艰难地啃着生肉追完了全季。
后来看到字幕组致歉说因为语速太快梗太多,翻译速度比较慢。
你们听得费劲,难道我就能听懂了???
预告中,Mrs. Maisel在舞台上大声地质问:“谁不想每天晚上为了这种身材回家?
”
结婚4年,身材和穿婚纱时一模一样——似乎又是个被抛弃的怨妇(对,最近这种题材不要太俗烂)发出的呐喊,但却不是「我的前半生」一样的失婚、靠另一个男人东山再起的狗血故事。
就像预告片里说的: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分崩离析,你怎么办?
Mrs. Maisel告诉你:当然是他妈的自己站起来,然后再把他们再给拼起来啊!
这个stand up的双关真的很妙
——没有「傲骨贤妻」的咄咄逼人,没有「使女的故事」阴暗压抑,同样是女性题材,「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简直就是一部可以一边大嚼爆米花,然后突然抖出笑料让你一口喷在屏幕上的脱口秀喜剧。
故事的开始好像你知道的所有童话一样,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将Mrs. Maisel类比公主,是因为她有做公主的实力:生在纽约上城区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爸爸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妈妈年轻时在巴黎学习。
她从出生起的人生,就“完完全全”按照自己规划好的轨迹向前滑去——6岁决定学俄罗斯文学;13岁,发誓进入名校;20岁找到自己所爱,而后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她和老公感情甜蜜,甚至每周都安排秘密时间一起到酒吧里,听他老公做开放麦的表演。
开放麦(Open Mic)作为脱口秀(Stand-up Comedy)演员的必经之路,在登上正式表演舞台前,任由演员在咖啡馆、酒吧等地方,进行表演联系练习,并通过锻炼探索新的表演之路。
她22岁结婚,用她自己的话说:顺当的生活、和睦的家庭和最爱的人,幸运之神如此眷顾。
丈夫Joel坐在台下,听完微微颔首说我也爱你。
一切看起来都没法再完美了。
而像那些我们没有机会看到的童话背后,是王子和公主结婚后,美好并不会如我们所愿般无限延续。
Joel毫无预兆的选择背弃家庭。
(在她的逼问下,才道出是劈腿了一个笨到铅笔都削不好的秘书,走的时候还拿的她的行李箱?!
)她莫名万分,同时怒不可遏。
受不了妈妈的多次追问“你做错了什么?
”,和爸爸让她“穿好点把自己男人追回来”的无理取闹,她自虐地干掉2瓶酒。
迷迷糊糊来到了以前每周和爱人一起光临的地下酒吧。
Miriame看着那个每次都要她用炖牛肉周旋、打点过后,她男人才能登上的舞台,心想这破地方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怀着这种好奇,她借着酒劲跑到了台上。
没有排练,甚至没有事先准备好段子,她只是不吐不快,把晚上遭遇的一切不顺心酣畅淋漓地吐槽了个遍。
神奇的是,台下一个个难搞的观众,那些她老公费尽心思讨好的、不惜抄袭喜剧明星的段子来取悦的观众们,竟然就被她的糟心事逗地合不拢嘴。
一直站在台下默默观察舞台的Sussi也发现了这一点。
在酒吧干了15年,看遍各种奇人异事,却只见到两个人能第一次上台就把观众逗笑,其中一个成了喜剧大师,而另一个——Sussi意识到Mrs. Maisel是有喜剧天赋的,她能红!
Sussi立刻决定要当Miriame的经理人,送她登上真正的舞台。
难说亚马逊嗅到了什么,所以一口气预定了2季「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入坑伊始我就怀疑过,是不是亚马逊用了最擅长的大数据,然后发现最近中国马上要吐槽大会第2季了……于是买下这个题材如此契合的剧集,准备骗点Prime会员……但看过之后只想要给亚马逊疯狂打越洋电话,因为真的是太!
好!
看!
啦!
最近上班一天到晚累得要死,我已经彻底断了想要看正剧的念头(上周补了两集浴血黑帮,看得我对外国电视剧心灰意冷),每天只想摊在床上,吸收一点轻松愉悦的正能量。
而这部剧就这么突然地来到了我的生命里!
(可以说是爱的奇迹了)一开始,我惊讶于Miriame把“好妻子”扮演得如此炉火纯青——每天半夜在老公睡着之后偷偷爬起来,卸掉睫毛,涂上面膜,悄悄到窗子旁边把窗户打开一个缝,然后返回床上。
而当清晨太阳升起,第一缕阳光会透过窗子,照到她的脸上。
被阳光晃醒之后,再溜到卫生间,梳妆打扮,喷上香水,躺回床上佯装刚醒,就这样带着清新的口气和浑身玫瑰的芳香,出现在枕边人睁开的双眼里。
她每周坚持锻炼,结婚4年后身材还和穿婚纱时尺寸相同;Joel每次登台,她都帮他记录台下观众的反映;她每天坚持测量脚踝、腿围和腰围,保持身体日复一日地黄金比例。
我想Miriame的人生可能真的就这样了,凋谢在日复一日的“好妻子”人设里。
不过命运总给有才华的人下套儿……才让她后来家庭破碎,却意外在Stand-Up Comedy上杀出一条血路。
有时候你得承认,幽默的确是人类最大的武器。
家庭不如意,有些人选择自怨自艾,她则选择到台上,用辛辣的嘲讽出口恶气。
可是并非每一天的平凡无奇都可以编成段子。
很快,当她又一次像往常一样讲起自己一天的见闻,观众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出开心的反应——Miriame第一次在台上感受到了“最怕空气突然安静”的极度挫败。
……事实就是,没有一项工作可以随心所欲,台下观众的“安静如鸡”,很快让Miriame和Sussi意识到,既然选择了成为喜剧演员,就得为它拼尽全力。
脱口秀演员从来不是一个你感到郁闷时随时走上台说两段,就可以轻易获得欢呼声的肥差。
它需要观察、需要记录、需要演绎,更需要打磨。
接受观众一次次的考验,对同一个段子进行不断地试炼,直到最后,揉成一个只要你讲,就会让人前仰后合的笑料。
Miriame也挣扎过,想要逃离——她是家里从小宠到大的女儿,拜托!
干什么不好,非要在脏兮兮的酒吧讲开放麦?
——想要退缩,干脆就乖乖回家带孩子不好吗?
最后还是她老公的情人(对就是那个不会削铅笔的秘书)推波助澜了一把,当她又一次因为度过了糟糕透顶的一天而站上舞台,Miriame知道,这一次,她不会那么快就走下来了。
第1季剧末,Joel默默地站在台下,看着他注定成为喜剧演员的妻子光芒万丈地站在台上,他忽然发现有些东西一旦开始往前走,过去就真的只能是过去。
Mrs. Maisel waits for no one.第1集麦瑟尔夫人在警车上偶遇当时有名的脱口秀演员Lenny,她怀着对未来是否从事喜剧事业的不确定,问他:你爱喜剧吗?
Lenny回答她:如果世界上有任何其他方式可以养家糊口,我都会去做:我会去3K党当干洗工,当残疾儿童肖像画家,屠宰场服务员。
如果有人跟我说,你要么吃人,要么讲两周单口喜剧,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盐!
这是份很糟糕的活,就不该存在。
但你爱吗?
Lenny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了她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
她就明白了他的答案。
——脱口秀就像毒瘾,你沾上了,就戒不掉。
因为一旦你走向舞台,耀眼的灯光,鲜花和掌声就会把你淹没。
即便是用自己的悲惨,换台下一夜欢声笑语。
当你明白每个嬉皮笑脸背后,都是一颗严肃的心。
这一刻,她决定Move on了。
即便一开始面对灯光,麦瑟尔夫人只觉得刺眼。
也因为这样的不自信,她为自己取过很多糟糕的艺名:Fanny Brice(本尊是一位模特), Fanny Johnes…而当全剧进行到最后一幕,她已经可以骄傲地对着台下宣布:My name is Mrs. Maisel.Thank you and good night!
第一次当然是给我自己的公众号啦
我要说的不是女主男主的戏份,想说感动我最多的是女主看似古板冷漠女主的爸妈!亚伯多讨厌男主爸妈啊,商人的俗气,总是那么几句救了什么人的老梗,但是他愿意为了米琪 去向老头低头,一个连新西装都舍不得买的亚伯愿意出钱分担即将被卖掉的小两口公寓,愿意违心说他很敬重亲家。
他总是记不住米琪朋友的名字,但是当乔伊去找他的时候,他记得乔伊不喜欢加利福尼亚。
在他知道是米琪不愿意再接受乔伊的时候,他没有告诉他老婆,也许是怕她伤心,默默带了未婚男同事,哪怕一句责备米琪不应该意气用事,应该和老公和好的话都没有。
因为他懂她。
还有母亲大人,米琪的精致都是学习的母亲,母亲也会为了女儿和老公又没跟她说的秘密而炸毛,因为这就是家庭啊,我们都是家人,应该彼此相爱,彼此理解。
可能这就是血缘带来的感动。
写在文章之前:这篇文章可能不是标准的影评,但是你看完之后,就会懂麦琪究竟有多好了!!!
作为一个养家的女人,已经人到中年之后,见到越来越多的生离死别,我决定来写篇沉重的话题。
我有个闺蜜有着有点严重的焦虑症,有次我查出乳腺纤维瘤,我一跟她讲,她马上当天就去了医院做了全套乳腺检查。
如果有未婚的朋友是不是觉得她很好笑?
我跟你讲,如果你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经常听见不是这位同事的爸爸突然去世,就是那位朋友家的长辈生癌,你也亲身经历过给父母陪床几天,自己因为手术只能躺在床上与世隔绝,因为家里各种沾亲带故的事,几乎城中几家有名的医院都了解了布局,你就明白了这种焦虑有多正常了。
所以,即使我定期关注汇率,偶尔看经济金融新闻,但是,我还是定期储蓄,不为了发财,应急而已,拿钱续命已经够难,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去切身体验人情冷暖。
所以,我很想写一篇给一家之主的信,因为我知道这个家庭角色男女比例很不对等,而男人大多想的过于乐观,女人基本在这件事上都是甩手掌柜,所以,真心很有必要写一下。
我有异性朋友问过我,有没有嫌弃过我老公赚的比我少?
我说,没有。
虽然也吵架。
为什么说这个呢,不是为了吹牛x,是因为,要说说挑选人生伴侣这件事。
我觉得心好是首要的,其次,不要太蠢。
因为一个人如果心好,无论到了多么不堪的地步,他都干不出易子而食,杀妻虐老这样的事。
蠢的事,这个更要好好讲的。
我认识的90后小姑娘看过《了不起的麦奈尔女士》都极度赞美这个姑娘的优雅完美。
但是,这真心搞错了重点,像她那样的出身家教教育背景,这些优雅多难,而当你失去男人供养的时候,这些完美精致换不来一块面包。
讲真的,那个贫困肥胖的酒吧女侍如果生在麦琪那样的环境里,也不会邋遢到那里去。
我见过40多岁的大哥,威风的时候走到那里都是一言九鼎的大佬,结果为了拼事业声色犬马熬夜应酬的突发急病死了,葬礼也算气派,气派中他的媳妇一直在哭,还在读中学的孩子一脸茫然,所以我无比痛恨那些毒鸡汤,哪怕像这样的人生赢家留下大片家业,弱母幼儿守得住吗?
而婚姻中多少姑娘,心甘情愿习惯了依赖,依靠。
即使对方不会歹运到英年早逝,万一被别的年轻姑娘撬了墙角,你怕不怕?
你的下半生还靠谁?
拼命留住青春,依靠还在试水阶段的医美技术去跟18岁的年轻肉体去竞争一张长期饭票吗?
所以《了不起的麦奈尔女士》那些美丽的复古服装,那些优雅的上流名媛气派从来不是重点,你应该看看麦琪的主动选择,她选择出门靠自己双手赚一点钱,她去追那个压根没什么赢面的脱口秀梦想,你知道她有多好了吗?
所以,选择结婚对象,男人千万别直男癌犯了,非得找个千依百顺,小鸟依人的,这是下半生的生活伴侣,你的孩子会在她的言传身教下长大,会有她一半的基因,请把放在大胸翘臀的眼光稍微克制点,看看这个姑娘脑门多大。
这个,讲真的,也挺重要的。
而姑娘们,一定不要做笼中的金丝雀,有空看搞笑综艺,爱情梦幻剧的空隙,稍微看点历史秘闻,看看那些末代皇室的公主、王后们的人生,相信我,你会懂得,不用说你那点身价,就是倾国的财富,城堡一样的靠山,都是有可能靠不住的。
你也许不爱听,觉得我一个女屌丝对你羡慕嫉妒恨,但是,我祝愿你好运到一辈子不见眼泪,永远不会有六神无主的时刻。
所以,如果你是一家之主,请千万别对你的血肉之躯抱有过分天真,一定要鼓励你的妻子去维持正常的社交,也不要以养一个小公主的名义圈养你的女儿,有空去看看崇祯皇帝砍掉九公主那段日子的正史野史,你会感激我的。
还有,房价会不会继续涨到天上去,我不知道。
不过一定要把我们有限的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说实话,什么经济国策福利保险我都不怎么信,如果除负担家庭基本开销之外,我还余1万块钱的话,我会拿出2000让我家人享受,再拿出2000用于我儿子的教育,我跟我的生活搭档交际娱乐用掉1000,剩下的5000我会储蓄,因为,如果我成为那个被命运嘲笑的倒霉蛋的时候,他们不会坐在还需要还个20年的房子里觉得下一秒就要露宿街头,那辆让我觉得脱贫致富的小车他们也或许没能力买个合适的价格还馒头,这就是我作为一个一家之主的生活观念。
我也焦虑啊,我比任何人都怕生癌,但是,怕有个鸟用啊。
所以,我不管什么天长地久,我只希望每一天,我的家人都能快乐活着,哪怕是穷开心呢。
而千万别跟我说什么感情深一口干,也别给我洗脑天天熬夜到凌晨才有美好的未来,我只知道,如果我挂了,我这个林总,完全可以变成钱总,裴总,而我家只有我一个妈妈,一个女儿,一个姐姐,一个妻子。
真心的,好好想想吧,不用拼到死的!
#了不起的麦瑟尔女士# 最打动我的地方,是lady米琪和父亲之间的关系表达。
米琪的父亲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教授,刻板又不善言辞,就是那种明明爱你爱到心尖尖上,但就是无法表达出来,非要在各种时刻领导你,压制你的“直男”形象(非贬义),是传统意义上(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父亲形象。
米琪的婚姻出现危机,即将要被“女婿”抛弃时,平时看起来尖锐刻薄,一分钟都无法忍受女儿脾气的父亲,平静的表面之下藏着恐惧和波澜,内在的刻画太过细腻,有种冰山被敲开的错觉。
第二天正常去学校上班的父亲,给学生们讲题的时候,借着板书的契机说出了“父亲不会永远在孩子身边,也不能永远帮她把已经离开的人拽回来”(类似就是这个意思)你看,他不是不疼自己的女儿,他只是恐惧孩子已经长大,他也老去,有心无力的挫败感,滋生了他心里的痛和迷茫。
而对于刻板的父亲和擅长计划的米琪来说,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婚姻危机才是真正分割开父母和儿女的无形脐带的剪刀!
第二个动人的点在聚餐时,两家父母+米琪夫妻,一共六个人,爆发了数次争吵危机。
愤怒的父亲把女儿和老婆叫到卧室问话,气晕了头的他责问女儿,为什么不穿好看的衣服,画好看的妆(米琪:what,你看不见我穿着最漂亮的红色晚礼服么?
)委屈的米琪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嘴了,这时父亲却掏出钱给了她…米琪一脸黑人问号的问这是干嘛?
父亲头也不回的走了,我也不知道,你就拿着吧,给钱的环节简直就是神来一笔,就算再怎么哀叹女儿已经长大,他已经无能为力了,但在潜意识里,女儿依然是应该被人疼爱的小公主,就像小时候给给零花钱,她就不会哭了一样…第三点是父亲被哀怨的妻子抱怨,说他一点都不在乎女儿…结果他就跑到了鱼龙混杂的服装厂,和他怎么也看不上的亲家老爷谈判,放下所有身段,违心奉承,结结巴巴的求和,还定下了要付一半的房钱给亲家,保证女儿即使离婚,也不会被精打细算的亲家老爷赶出家门,给了女儿一个最安全的后盾保障,哪怕他的工资支付不起这笔费用!
目前剧集我只刷到了第三集,最后的节点是米琪向父亲坦言自己绝对不会复合时,镜头前的父亲沉默、悲哀、眼里是忘不到底的深沉,眼泪滚滚而来却又被他生生地摁在了眼眶里,他是真的心疼了!
作为一部高扬着女性主义的剧集,所有目光都被第一集完美精致女孩养成记所吸引,但其实渗透进来,看米琪从精致的计划型“机器人”,一步步蜕变成能够自省自黑的毒舌段子手,成为上西区甚至影响时代的脱口秀明星,还有她的爱情(女友)、婚姻(妻子)、女儿、母亲、闺蜜、职场女性、家庭主妇、意见领袖等多重身份的转变后,才会觉得亚马逊扬起的这柄女性主义大旗,真的是做得太精巧了,所有的情绪、服装、情节、细节都渗透着成熟工业的味道,不爆都难!
怎么看进去的呢。。。已经很给面子的看到第五集了,女主还他妈没着道呢,要拖到多久????
那些评论女主聪明地离开Joel的人究竟有没有看最后一集?
犹太人的自嘲,中产阶级的悲喜剧。服装精致,配乐动听。女孩不要软弱,独立自主幽默照样很迷人。《我的前半生》编剧请好好研究下《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这才是真正的女性成长史。结局那集,用脱口秀愉快的打脸分手出轨的丈夫,不落俗套的好看。
心情特别复杂,胸闷,更多的是悲伤。这剧确实牛逼。我无话可说,只剩难受。
女主长相实在喜欢不起来 服装是看点剧情嘛……
这一季里直接对前辈开火的设计太莫名其妙了,让最后两集里主角人设越来越迷糊。剧情变成了一锅粥。
有意思,豆瓣这部剧的默认标签里居然有那么多都是“家庭”“爱情”… 其实这部剧真的就是在探讨一个50年代的美国女人按自己的活法来活会怎样~
视听超棒;文化隔离导致大量的美国单口相声很难听懂;剧情和人物都一般,看到男女主复合就猜到结局了。
用力过度
虽说是dramedy,但drama成分完全盖过comedy,本质是以1950年代单口喜剧为题材的drama剧集。女主演不是喜剧演员,缺少喜剧表演的才能和经验(可对照30 rock的Tina Fey、公园休憩的Amy Poehler以及Veep的JLD等),于是Midge真正的舞台——stand up现场反倒成了全剧的短板。但真能看出亚马逊在制作上砸了大钱,美术、服装、灯光异常精致,摄影也特爱用《盗亦有道》式的运动长镜头,时刻在提醒观众以及各大奖项评委,这是一个有经验、不差钱、拍得跟电影差不多的讲究剧组。
爽剧人设也不能总这么变化无常,而且90%的脱口秀质量都不高。
女主不是Monica本人???
不要再说这是美国版《我的前半生》了好吗,敢问马伊琍那个角色哪里有Midge这样的才华?
美剧有两种,巧克力和药丸,前者治愈,后者治病,能治病的通常都很苦,这个剧是巧克力味的小药丸;好看,可爱,生活真相的残酷全都融化在一丝丝甜里,高分不是白拿的。
1、talent n. 有才能的人;人才;天才people or a person with a natural ability to do sth
说实话 不喜欢
期待过高了。。还有,真的很吵。。。
boring sorry….
好像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看啊
服化场景真的看得很舒服,剧情立意甩同类型剧十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