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才上映两天,各种评价就已经铺天盖地,大概是因为已经被剧透过了,有些缺点已经知道而且预期降低了,所以最后看下来整体观感还挺好。
以下是看完了回来的瞎写写。
观感好不好主要是看期待吧。
如果预期是想看一部像《大决战》系列那样全面讲述长津湖战役的电影,那比较失望也不奇怪。
如果只是当一部商业兼爱国大片来看,那观感应该挺好。
影片改叫《钢七连之长津湖》之类的可能更符合主要内容,因为全篇都是围绕钢七连展开的。
但是宣发时有说是纪念长津湖战役,这样让了解志愿军战史,想看长津湖整个战役经过而走进电影院的人难免比较失望。
网上的评价已经把优缺点分析的差不多了,比如三个大导演都发挥的很好,但是凑一起剪辑之后很多地方不连贯,有些镜头甚至明显能看出来被剪掉了一段,甚至有些预告片里的镜头都没放出来。
然后不知道怎么的拼接的时候很多情绪的转换很突兀,前面还很紧迫呢突然就开始搞笑了,然后可能突然又严肃或者感动了,总之很凌乱,明显不是一个人的手笔。
当然这些都是小瑕疵,整体的故事是讲得很完整的,只是损观影体验。
这里期待一波导演剪辑版。
影片开场大概不算好,有些表演观众可能已经看多了,情绪调动不起来。
是到仁川登陆的长镜头时眼前突然一亮。
之后快速过了一遍背景,把双方高层的决策和历史都交代了。
但是整部影片对组织决策都像是喊口号,不像《大决战》那样细致地在描绘决策层。
当时做出抗美援朝以及彭总挂帅的决策是经过了很多考量的,非常值得表现出来。
彭总和宋时轮对战场的把控也相当精彩。
当然电影为节省时间,没拍出来也正常,但是把宋时轮等将领塑造的像老干部而不是久经沙场的指挥官,还是有点可惜。
希望这些故事有一天能在银幕上展现出来(没错我就是想再看一部《大决战》(~ ̄▽ ̄)~)前几场战斗都很勾人,是个人看下来比较惊喜的地方,林超贤的发挥非常好,双方互相的战术编排武器运用等等都很明了,把整部电影撑得很好,我看的时候甚至觉得有点累,出电影院的时候听到点啥还以为美军飞机又来了。
同场的观众都看得很投入,看哭了好几个,战争片能做到这样的效果也很不错了。
加上大尺度的画面,着实算是个惊喜。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整场看下来不像是个战役,更像是局部武装冲突。
九兵团三个军的运用和部署没有讲得很清楚,志愿军穿插分割包围的战术特点表现得比较有限,美军的下碣隅里临时机场的作用,史密斯的部署等体现的都不是很细致,但是这些给志愿军全歼美军产生了巨大的阻碍,电影其实可以展示的更细。
虽然对战史的一些改编可以让故事更统一,但是像打掉北极熊团团部后差点把团旗拿来当蒸笼布这种段落,战士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把北极熊团团部给打了,这些故事不用改编都很有趣。
改掉之后方便了对整体故事的讲述,但是少了一些对历史的追溯和历史的戏谑感,被删掉了还是挺可惜的。
因为这些战史对了解长津湖的观众而言会比较熟悉,但是不了解长津湖战役的观众来说,稍微的展示帮助不大。
我和我同学一起去看的电影,看之前他对长津湖没有了解,看完之后我问他大概知道战役过程了没有,他当然还是不知道。
如果电影能讲得更清楚的话,对这场战争的纪念意义还是蛮大的。
再有就是对“志愿军”的塑造。
作为解放军的一段重要历史,志愿军的战斗精神可以讲得更细致。
这次志愿军有指导员了,但是这里的指导员吧……好像改叫副连长也不违和哈?
志愿军的指挥体系被打崩后能再收拢,组建临时党支部,然后继续组织下一轮的进攻。
他们惊人的战斗力不是靠一两个人撑起来的,是靠阵地上所有人的组织动员而完成的。
党组织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指导员当然是重中之重,而这里体现的不多。
再有比如当时的严寒不仅出现整连成建制冻死在阵地上,对战士的冻伤同样相当恐怖。
严寒导致枪械失灵,很多炮弹打不响,战士战斗只能用手榴弹和拼刺刀,但是电影里还没有出现刺刀的场面。
当然商业片不全是宣传片,制作时要对可能有的争议等有所考量,对这方面的描写较少也不难理解。
电影对于战士们坚强的作战意志和严峻的作战环境已经做了很多展示,算是不错的了。
电影看下来大家争议的可能还有电影时长过长,把电影拆成两部每部控制在两个小时可能会好一些,文戏和情绪过度休息的时间可以更多,细节刻画也可以更多。
三个小时的轰炸和不间断的战斗场面真的会劝退一些观众。
最后跳出电影,想随便说说一些想法。
电影的表现算残酷的,但是现实中的长津湖战役远比电影中的更加惨烈。
刚从解放战争中下来的志愿军精锐的第九兵团和历经太平洋战争的美军陆战一师在这场战役中都各有优缺,最后志愿军惨胜。
初期双方都对对方不了解,志愿军误判了敌军人数,低估了敌人强悍的装备和后勤,加上仓促入朝参战,最后还能取得胜利,说实话,今天的人恐怕永远无法感受到,当年支撑志愿军战士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志。
电影里有战士在火车上看到长城的一幕。
但是长城的颜色被调色得厉害,没有一种古朴和沧桑感,少了一层厚重。
我不指望只搞文学艺术的人仅靠一部电影能把志愿军的意志拍出来,我也不指望我能懂那种意志。
通过阅读他们的事迹,我或许能理解,但恐怕真的不能完全懂。
面对他们的事迹,我们可能只能从文字和少数的图像中去稍微地闻到一点血雨腥风,而无从切身地体会他们所经历的残酷。
希望借《长津湖》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人可以去了解长津湖那场战役,去了解志愿军,乃至了解整个解放军的历史,去理解那些牺牲的英烈。
我们今天纪念那场战争,不全是因为它的惨烈。
最重要的,是它的伟大。
林超贤的暴力,徐克的五毛特效,陈凯歌的二流青年文学,用一段壮烈的历史拍了这一部将近三个小时却依旧讲得稀里糊涂的电影。
几个导演的影子在里面相当明显,本来还以为会分段叙事,一人一个单元,但估计怕“谁丑谁尴尬”(参照《我和我的祖国》),索性集各家之长,领功一起,挨骂共扛。
那么我开始了。
首先电影里面既然都用了大量抠图,千里家那一段就不能稍微做旧一些吗,一看就像某个旅游景点。
故事一部分着重在四字扮演的万里这个愣头青,从观望战场到参与战场的心理变化历程,本也想通过这个视角讲述战争的残酷。
奈何我只看到了这个愣头青各种宛若特约加戏般的场面,且贯穿始终,直到最后都没把这个角色的独特属性讲得明白。
不是所有人领了一条漂亮姑娘的红围巾就有了希望,不是所有人带着死去朋友的信物就有了动力,如果以上成立,那么恭喜,这就是一本二流青年文学刊物,而这里更绝,之后全都一带而过,就好像导演忘了。
既然是集各家之长,那么统一性就很重要,所以这部电影里就看不到这一点。
若是要多线性叙事,不是逼导演非得学《敦刻尔克》那么高超的剪辑,但凡分开来一段一段写小学生作文一样,都比现在这样东一个镜头西一个镜头要顺眼吧,最明显就是战士雪地里啃土豆和美国大兵吃大餐的那里,就恨不得打上字幕:此处为对比镜头。
文戏不说非常糟糕吧,插科打诨就算过去了,建议最好是删去一半(你也可以理解为删去某个导演的戏份)。
理论上来说林导大概是最适合此类电影的,雪中木屋那里的打斗就很不错,但很奇怪的的一点是,一个庞大的战场上,镜头总是只局限于一处,固然这场打斗很精彩,我觉得好像漏了什么。
而后面删删减减一些特效制作出来的爆炸场面以外,真正拍摄到的战争场景居然只有胡军开车那一段令人有些印象。
于是会问,一个长津湖战争你记得了什么?
易烊千玺估计投篮很准。
是的,很蠢。
最后,在这些莫名其妙的镜头来回切了快三个小时后,那个美国军官对着一堆突然出现的电脑特效烈士一个敬礼,电影就完了。
而看之前我曾想象的冰天雪地,寒风凛冽,颤抖的手扣动扳机,冻得紫青的嘴巴拉开手榴弹,战士前仆后继的涌向飞机坦克,全都只在了一堆特效留下的想象里。
——后的都是后加的吐槽1. 这几个成名已久的导演,同样是主旋律,看看俄罗斯的《最后的前线》怎么拍的!
养尊处优,吃饭的把式都玩不转!
拍的一锅粥,小情小调,插科打诨!
真TM愧对先烈!!!
——这三导演加主演拉东北冬天山区里,能穿都穿上,在野外睡三天,再拍这片子应该能好不少!
——真格的不行,仿真也不行吗!
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
这帮人当爷当习惯了?!
没感觉了??
电影拍的就能看出挺大岁数的血性都没了——长津湖这电影,应表达的就是意志。
人的意志。
志愿军的意志。
坚不可摧,毫不动摇。
一个个战士的决心。
中国人美国人都是人。
美国人有更好的武器,更有钱。
长津湖明显不是讲战略战术上的卓越,而且这也得士兵能做的到才能体现。
两群人意志的比拼。
志愿军完胜。
先烈们体现出超越人性的精神。
这才是重点!
2.剧情混乱,头重脚轻。
战役怎么回事都没讲明白。
3.易烊千玺安排的设定就是个野小子,近似小流氓。
设定想抄国外,还抄不明白。
当年刚建国,我们志愿军有很多小战士,可不是这样子,那是保家卫国去的!
别再捧易的演技了,他演什么都是本色演出。
没什么天赋,不行就不行。
如果说努力钻研了,反正我没看出来。
受限剧本,那演的也应是顽劣而不是二楞子。
胡军的角色最出彩,演技顶起来的,但剧本设定的喜剧成分过了,在战斗中还那样就不真实了。
张涵予脸上油抹的,别装了。
骨子了不硬就别装那范,踏踏实实读史料作功课再来演我们的前线指挥。
段奕宏从士兵突击就装,一副欠揍样,但你火了可不可以研究研究角色别你个人性格抹到我们的英雄上。
战斗英雄就你演的那样子。
吴京,我和很多人看法不一样。
很简单,人家不玩虚的,来真格的,人家真去当过兵真吃过那苦。
喜不喜欢见人见志。
我个人觉得这角色演的立的住。
——就拿《最后的前线》举例,那些俄罗斯年轻演员让我看到真情实感,看眼神,是一个个真实的士兵军官。
而再看看我们这些演员,我看到的是演,是装成志愿军。
4.你妹的一整就360度旋转,还玩炮弹对撞,你当是拍复仇者联盟呢吗?!
这种电影还想玩这类花活,ztmsb!
5.除个别演员外,所有人都当成行活儿干的。
没真情实感。
这三导演一个都跑不了。
喝喝茶水,一群人捧着,侃侃就这么拍出来了。
真tm不要脸啊!
发展几十年了都不如当年黑白电影拍的好!
6.全国找些个有天分年轻人,把这电影拍了,绝对比现在这个强的多。
7.当年的仗打的那么艰苦,那么多人舍生忘死。
最后就咣咣咣轰轰轰,一热闹,拍的轻飘飘。
——好战争电影都可以不开一炮,一样拍好。
随便说个想法,志愿军从头到尾可以不放一枪,被美军按着打,就拍战士们在雪山埋伏的经历,结尾大反攻冲锋号一响黑屏。
因为最重要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的钢铁意志。
为什么他们可以做到?
为什么他们被称为英雄?
为什么不撤退,为什么不放弃,为什么去坚持?
8.还有那特效!
花了几个亿,出来的都不如游戏特效!
假的像是十几年前的水平,钱都分了是怎么的?!
——又想到一件搞笑的事:两帮人在朝鲜打仗,竟然从头到尾没有朝鲜士兵出现。
实在是离谱。
也就是朝韩士兵连龙套都不给安排。
整个三小时,没有一个亮点吸引我,豆瓣给7.6给高了,完全没有真实拍摄出抗美援朝的震撼。
陈凯歌导游其实拍的很多影视都不是太理想,这次更让我坚信这位导演的水平很次。
吴京已经不适合拍电影了,娱乐业孤立他,我看离大众孤立已经不远了,你拍爱国我们都喜欢,只是你拿爱国去吸粉和捞金,捞金也就算了,还拍的这么没有水准,真把自己当成老子天下第一了。
以前吴京拍的电影,还是可以的,但是后面有些漂了。
耗子尾汁。
看你几时完。
实话说高票房下未必都是良品,但万万没想到这句话竟然也可以用来评价《长津湖》。
首先,此片制作班底汇聚了娱乐圈的明星大腕的半壁江山。
导演和监制是陈凯歌,林超贤和徐克。
任何一位单领出来也是相当有分量的,参与的明星主创哪一位不是资深影视剧创作演员?
其次,此片立足于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属于国家扶植影视文化项目,有巨大的史料和支持,各单位机关做宣传教育片来看。
最后,此片由特别成熟资深的影视公司制作:博纳影业,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华夏电影,阿里巴巴影业等等。
据说投资高达2亿,1.2万人参与制作,可真是大手笔大制作。
但观看后真的大失所望,想必是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吧!
此片时长过长但剪辑较零散,整体结构不紧凑,人物线条过多导致混乱,真的太过失望,乏善可陈。
二星给爱国题材和雷公,因为整片看下来,唯一能打动到我的就是雷公英勇就义的场景。
失望😞
我看了后,感觉没有原来老抗美援朝电影的味道,商业大片, 易烊千玺 演的角色就是败笔,吊儿郎当的样子,开始不说了,后边都说部队再济南还是哪整训了,然后再火车上还是那个鸟样子。
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塑造的士兵根本没个兵样子,都是痞子样。
战争场面前边的仁川登陆真假,还不如用老电影片段呢,后边战斗场面像红海行动,但是到最后雷公死了和冰雕连我哭了。
致敬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
还有感觉电影很多都是表达了美式个人英雄主义,而不是我们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志愿军的事迹是感人的,但是电影的拍出来的效果很难让人感同身受,有些地方让人出戏。
还有这场战役的残酷性也没拍出来,其实我们的伤亡也很大,下边有人推荐的解说能让你了解这场战役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b4y117m7?share_source=copy_web还有最近出了功勋大家可以去看看能文能武李延年,没时间的可以看看这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g411F7BQ?share_source=copy_web讲的比较好,继续更新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44y1x7tP?share_source=copy_web这个UP讲解的更好,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功勋看的我眼泪就停不下来
七连只是长津湖战役中一支队伍的缩影,实际是众多部队联合作战,缺一不可,才成就了“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
台词设计的还行:“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
”“一个蛋被从外面敲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没准是只鹰。
”“上了战场就是英雄。
”“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
”“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下一代不再打仗。
”“打赢,带他们回家。
”“人在,阵地在。
”三连全军覆没,他们有“三个不相信”:没有完不成的人物,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敌人。
史密斯在撤退途中对冻成冰雕的中国战士敬礼,此时不分国籍,这是军人之间的认可,“面对有如此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他们”,也就是牺牲雷公说的“让敌人瞧得起,那才叫硬气”。
带着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看了,她说看的腿都软了,我告诉她真实的情况比电影残酷得多。
周围有很多带着孩子看的,孩子看着看着哭得稀里哗啦。
观影结束灯光打亮,人人脸上一片肃穆,我后面的老人摘下眼镜擦泪。
我不太去影院看电影,这次就冲着长津湖三个字,我早想好不管谁拍的谁演的都要看看,不管孩子怕成什么样都要带她看一看。
其实我多虑了,孩子完全看得进去,而我是借助电影,印证我所想了解的那段历史,电影能够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历史的血肉,对我来说,已经完全值回票价,过两天打算带父母去二刷一下。
我知道这是商业片,知道片中哪些对史实所言不详、哪些所言甚详,但绝不至于才7.6的均分。
是,电影就是电影,尤其是这类商业电影,不是把对战役完整脉络的呈现、对真实的再现摆在第一位,远不如纪录片,情节、演技、特效等都有明显的套路。
但商业片不都这个德行?
宣扬主旋律、价值观的电影就不纯粹?
那珍珠港这类电影又算什么?
诸多文青能给拯救大兵瑞恩、钢锯岭、珍珠港这类一毛一样的商业战争片评出高分,却在此亮出双标,评论区百般冷嘲热讽、阴阳怪气、人身攻击,这等怪现象让人心寒!
看得很累 很消耗。
场面是没问题的 专业的。
但是 剧本完全不行 浪费了好演员们的演技。
故事完全是散点 这一点那一点 黄轩的线和剧情毫无关系 硬融。
你能感觉到这仨导演好像是在暗中角力 就是“我们谁的戏也不能删”!
所以整体没有取舍 没有轻重分配 没有起承转合 强弱处理。
节奏全是一直给满 音乐全程走高,一路狂煽,没有消停的时候。
小战役当成大决战拍 到后来真正大决战 观众已经看了快三个小时 被轰炸的很疲惫了。
这里面最可爱的角色无疑是胡军饰演的“雷公”,因为这个角色最像个“人”。
而他也承担了最后的情感爆点——开车拖着信号炮一路奔驰,留下滚滚红烟。
吴京呢 太正了 演的挺好 但不生动。
其他的 全是符号 那些人物没有前史 没有故事 全是断面 作为“士兵”这个身份的某个节点和侧写。
千玺呢 不过不失 但基本还是他一直以来的问题 很用力 但确实基础太薄 演的太“流行”了。
那个时候的农村糙孩儿 和重庆小混混 不能是同一种演法 都是那种北京胡同串子的痞气 这是不对的。
李晨那么多戏份 除了大黑牛的生猛以外 毫无特点 欧豪演的角色除了三不信 也没什么记忆点。
张涵予的角色甚至没必要有 可以糅到另一个角色身上的。
老彭找的周小斌演 这是全片最让我惊喜的地方。
整体而言,说教味道还是太浓了,挥之不去。
我们本来就是这种革命叙事的传统 但是你在今天拍这个东西 不能还是50年前、30年前的做法。
其实“被感动”本身就是一种影响 不需要再去用台词生硬的“教育观众”。
你听明白了吗?
我再给你讲一遍!
你听好了!
很多台词都是这种 看得观众心好累。
乱、抢、铺张、炫耀,可是又难掩平庸——整个电影味道就是这样。
浪费了我们这么好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两个小时足够了。
最后 其实到今天 真的自信 就没必要再努着劲儿寻求外部认可了。
不需要多“认同”,只要害怕我们 尊重我们 就足够了 没必要用不切实际的廉价处理来自我满足。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中双方都不太愿意去提及的一场血战!
我们的战斗伤亡和非战斗减员都十分巨大,以至于9兵团休整了5个月才恢复元气;而美军陆战一师伤亡过半,士气直接被打掉了!
这可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打得日军鬼哭狼嚎尸横遍野的王牌中的王牌!
影片中两场战斗一场护送电台和译电员途中的遭遇战和歼灭北极熊团的战斗来展现长津湖战役;做为志愿军入朝第二次战役最激烈的东线战场来说其实并未体现出长津湖战役的悲壮和惨烈!
几组数据:冻伤减员2.9万、冻饿死4千余,战斗减员1.9万!
美军战斗减员4000余、冻伤减员7000余!
战损比5:1!
如果不是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执意提前在下碣隅里修机场,在战斗中将数千美军伤员用飞机运走,陆战一师撤退绝不会如此容易!
很多志愿军战士不是死于美军的炮火下而是死于朝鲜盖马高原零下40度的严寒和后勤补给中断导致的断粮!
战斗中因严寒导致枪管枪栓炮筒变形而不堪使用,真的是凭借血肉之躯硬刚武装到牙齿的钢铁洪流!
这些在电影中却没怎么展现,倒是又出现了人海冲锋!
自从马克沁面世以来,密集队形冲锋无疑于自杀,二战以来,除了日军的万岁冲锋很少有哪国的军队采取人海战术,别说打了几十年仗的解放军了!
像这种战史题材的电影其实很多珠玉在前了,国内的:三大战役、台儿庄、八佰、上甘岭等等;国外的:中途岛、血战钢锯岭、珍珠港、硫磺岛家书、斯大林格勒战役、拯救大兵瑞恩……太多了!
怎么就不能把故事讲好呢?
让观众了解战役背景、双方实力、统帅的博弈、官兵面对的困难、为国为家不怕牺牲的精神!
槽点很多,捡记得起来的说:万里看见吴京就扑过去摔,qiuba啊!
虽说解放了,老百姓面对当兵的还是很怵的吧!
万里火线参军就分到精锐的穿插连,枪都不会开呢,50年不是红军时代了,新兵连了解一下!
万里跟连里的排长们没大没小,踢屁股、怼耳朵骂,解放军官兵纪律呢?
吴京和爹娘对话那儿比较尴尬,老两口不是太入戏!
巴祖卡打飞机!
都打成一片火海了还要啥标示弹!
夜晚是属于志愿军的,美军空军晚上那么猛吗?
千里拦着万里不让他给北极熊团长补枪却又不救不俘虏,团长说那我到底死不死?
全片不见一个韩军、朝鲜人民军、朝鲜老百姓,毕竟在人家国家里打仗啊!
志愿军追到兴南港海岸上欢呼雀跃?!
这时的志愿军断粮20多天缺医少药,追到兴南港的部队全都去找吃的了,而且9兵团的战略意图是全歼陆战一师,现在看到人家大摇大摆的全军而退还带走了10余万朝鲜百姓,顺带炸毁了所有不能带走的军用物质和食品!
而己方伤亡惨重,这能欢呼得起来?!
电影的整体水平我觉得在介于《八佰》和《红海》之间,算是很有诚意的战争大片。故事背景交代的还挺清楚,对于不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观众很友好。战争场景很真实宏大,有三场大型的战役刻画的很鲜明和残酷,画面的推进很震撼,虽然不是3D的,片子所呈现出的立体感,完全可以做到沉浸式观影。人物塑造每个角色都很鲜明,起码是立体的,不像《中国医生》人物都是扁平化。四字弟弟从初入军队到最后的结尾,有很清晰的成长线。吴京就还是《战狼》那样,胡军和朱亚文正常发挥,李晨再一次证明了不会演戏,让我特别惊喜的是韩东君竟然是有演技的,他可以走欧豪那种路线哎,其他角色基本都是工具人,没啥可说的。没有想到一个战争片笑点竟然很多,突然就有那么一下子打破了战争压抑的氛围。缺点就是文戏和战争戏有割裂感,这也是联合导演造成的通病,
补标,去年w/小王。就是难看+很烂,其他没的好说的。有人说不喜欢这部电影就是不尊重那段历史,要我说那段历史就拍出了这样一个玩意,到底谁才是不尊重?
冗长且蓄意,一杯好酒也不必塞到我嘴边来喂我喝
叙事很乱,特效很差。
看不下去了,一定要这么特意么
这拍的是动作片…美军除了空军,陆军就是屑。无语,真当抗美神剧在拍。不少画面甚至没制作完成,色调都没统一。战争场面又多又长。完全没有轻重设计。中国就没导演会拍战争戏吗?再,北方人演南方人能不能认真点,一口北方强调不说行为也完全看不出南方人
「当初拍摄时间不够,一场修桥拍了三回,这次我们时间多了,再也不用一场戏拍三回了!」一般般吧,看下来挺累的,感觉无论是陈凯歌还是徐克拍完全片都应该会有更好的呈现,林超贤那段就……算了,几乎整整一小时毫无呼吸感的红海式大尺度杂乱动作戏,刚开始是有点刺激,但看着看着感觉都成白噪音了,甚至犯困……陈凯歌的部分主要问题在于事多,在已经严重不连戏的情况下,依然拍得很赶,依然有很多JGDY似的跳跃,但是也贡献了本片最好的几个名场面(就是剪进预告的那几场);徐克的部分中规中矩,至少没有林超贤那么乱,也有张弛…本来看到选角是期待做成纯个体视角的,结果没想到预告一上来就高层会议了,要这么多,结果还弄了一个小时给林超贤拍无意义的信号塔攻防战,唉………
(写在前面: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不过3个小时的电影有点长?如此惨烈的战役,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你只看了3个小时就觉得长?)从电影视角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完美,但因为是讲述革命先辈,所以我一定要给五星。没有特别煽情,看有的人说一些他们打打闹闹的片段可以删减,我想说,战士也是人,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老兵,有十几岁的孩子,如此艰苦的的岁月里,他们可能就是靠这些打打闹闹来缓解战争的残酷和失去队友的悲痛情绪。这才是一支充满希望的队伍,能打胜仗的队伍。永远向这些革命先烈致敬,愿世界再无战争。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浓墨重彩的油画质感下,是一个个普通战士泼洒而成的底色;全景式的剧情铺展中,夹藏着异国他乡的每一场浴血奋战。我没办法喊出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生生长流。
林超贤所设计的部分 音乐很熟悉。不得不说林超贤对战争的把控很到位呀。
国内战争题材电影质感越来越好,但反战的视角却越来越模糊。环測周边观众各个激情澎湃,热情高涨,似乎参战,速缴匪敌成为影后幻想。纵观同类型题材拯救大兵,辛德勒等,都表达一个观点:不打了,不想打,我想回家等。所以还是有一点点的担忧。
抗美援朝的一道伤疤,一面旗帜,一声冲锋号,却实在过于冗长。吴京和四字弟弟的【百千万里上战场】在努力跌宕起伏,但却远不如胡军的【雷公传】催人泪下
题材不错,特效也很好,但故事讲得稀烂……首先,虽然千玺弟弟演得不错,但好像删掉这个人物也不影响任何剧情;其次就是一场战役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节奏奇怪且冗长,很容易出戏;最后想说观影体验,前排看战争镜头非常眩晕(本来运镜也很乱),以及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就开始陆续有小孩子满场跑了……综上,看在本片烧了很多钱的份上,打及格分吧。(补充:忘说了,还有很多不合时宜的说教,战场上哪有功夫慢镜头说教啊……)
和《中国医生》一样,令人敬仰的是事件或历史本身,而不是电影。
大杂烩,拼凑
#2021.119#保利国际影城#北京#引“《长津湖》是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最好水平,它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因为电影它在今天所引发的社会现象已经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了。一场国家级别的纪念。对那次战役、那场战争以及一切人民英雄的纪念。”
词汇匮乏 词汇匮乏 本质上是我对战争片无感吧 另外是放不开 除了隐约的没衣服没粮食以外 表现得比较好的,称得上悲壮的也只有老雷了 总体上 惨烈 悲壮 之类的词汇都谈不上 另外有点太长了易烊千玺表演的不错 稚嫩气表现得很好
散乱的叙事
美军飞机压迫感很强,cg质量一般,发信号弹那里跟1917很像,文戏太差。总体太长,比较无聊。最喜欢的一段是在美军营里看到美女海报和巧克力。以及最精彩的是那段肉搏,就是有些r级。你们文化局的审核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