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国产青春片相比《谁的青春不迷茫》更平淡一些。
但内容讲了很多 高考,理想,现实,爱情,亲情,友情。
林天骄是父母眼中的骄傲,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学霸。
一次考试的作弊 被班里的差生高翔发现 之后从对高翔的偏见到相知。
高考,理想:林天骄这个角色相对于其他青春片 更真实些 ,我能从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的高中生活 很简单 三点一线 家 教室 食堂 每天都在为高考奋斗。
我也会对差生有所偏见 现在想想真是幼稚。
林天骄有理想因为母亲让她考入清华金融系 而把天文放在心里。
而我那时真的没有什么理想,一心就是考入好的大学。
爱情: 青春期的爱情更可贵是它特别干净,纯粹 喜欢就是喜欢 发自内心的喜欢。
学业:学历不是唯一出路,能力更重要。
高翔玩伴车行的朋友 在林子骄眼里犹如各种混混 可几年后有了车行连锁店当上了大老板。
身边的像这种例子的太多,老同学聚会,以前调皮捣蛋的学生,如今混的很好。
我的表哥没有高等学历 可现在在上海既有别墅,又有壕车,从事别人眼中的比较有体面的工作 接触的也是各种高端人士,言谈举止成熟 稳重 落落大方。
亲情:天骄的父母离婚 却瞒着女儿 为了不影响高考。
高翔的父亲入狱,高翔与爷爷相依为命。
看影片会想到很多其他的青春片 从开头内心独白高考 想到了《青春派》, 学霸和学渣 想到《我的少女时代》尤其女主的发型。
男女主在雨中配上BGM 想到了《假如爱有天意》。
影片演员方面 最喜欢 女主的弟弟 表演的最好 眼前一亮 非常抢戏。
男女主无cp感 还不如女主闺蜜那对。
青春是用来怀念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宁愿做一个草率的决定,也不要一直后悔的回忆”青春的我们生理渐成熟的同时心理也在悄然改变。
拧巴,敏感,自以为是,负面情绪来袭的同时,又充满斗志,积极向上。
因为,我们年轻,沸腾的血液推着你昂扬。
少一岁太年少,多一岁又老成,青春的我们一切都是刚刚好。
拿起放下,更显轻易,因为,输得起。
《谁的青春不迷茫》仿佛为我搭起一个桥梁,通往过去,指向未来。
很庆幸不再是以往一些不符年龄的演员来演,那种分分钟出戏的镜头实在无法忍受。
这算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大原因了。
放映的画面和记忆重叠,尘封的旧事越发鲜明。
看着林天娇就像照镜子一样吓人,从小便是乖乖巧巧,循规蹈矩。
每天认认真真写作业,目标就是考上好的大学。
课堂说话打闹,考试不及格的小快乐我从来没有体会过。
现在想想确实些许夸张而好笑。
可是,事实如此。
对我而言,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本就不是那种拼命学习的三好学生,体内一直有不羁跳动的因子。
压抑至今,或许是因为,好面子?是的,我好面子,特别好面子。
打小一上学回回考试都是名列前茅,不敢玩,怕丢脸。
“听说某某这次考试成绩下降好多”“原来某某并不是乖乖女啊,平时还假正经”做梦都害怕某某变成自己,自己成为别人口中的某某,不敢冒险,没有梦想。
从来不知道兴趣在哪,想要什么。
真的是躯壳般存在,今天觉得,当时自己没有抑郁也是心理强大?每天胡思乱想,宅在家里,鲜少外出,同学聚会,结伴出游,通通不去。
天知道我多想去?可是,去了,我该说什么?
要做什么?
会不会犯错?同学会不会不喜欢我?这就是青春的我。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其实我挺羡慕你的,想飞就能飞起来。
我呢?
有些事,连试试的勇气都没有”印象中对后桌男生说过类似的话,当然,没有这么文艺,也没有如此流畅。
他就是那种“高翔”般的男孩子,乐观会玩,和善好相处,永远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东西才适合自己。
也许是正处荷尔蒙旺盛期,我们又离得近,接触比较多的原因吧。
他喜欢逗我,他说你怎么不爱笑,他说你书读那么好有什么用,他问我以后想干嘛,喜欢什么东西,他说他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他时常跟我讲很多星空的奥秘,偶尔聊聊历史,谈谈地理,也说生活,八卦趣事。
在我看来,他是个学识渊博有主见的人,而我算什么,考试机器?太悲观吗?
不要怕,很多年过去了,我早就不是那个敏感的小女孩了。
男生教会我成长,多看看世界,我学着大笑,不端着架子。
我试着课余约同学爬山看海,不懂就问,不会就承认。
每次做什么事情,总会想着那句话“你现在所做的,真的是你自己喜欢并且想做的吗?
”我学会让自己快乐。
但是,如果明白能早一些,是不是回忆美好一点?毕竟年纪逐增,想要放肆,顾虑太多,情感再任性,理智不允许。
我终究勇气不够,三年时间,也没能摆脱“怕丢脸”的怪异思维,哪怕他那么努力。
早知道,哪怕“拼了命”也要“不要脸”!
为现在乃至以后多留些能说的记忆。
多庆幸最终高翔没有变坏,圆了青春美好的定义。
而男生,我不知道他在哪里,梦想实现了吗?
不过,“宇宙那么大,地球那么小,我相信我们会遇到”。
太久没看到能有共鸣的青春片了,回忆汹涌止不住。
能让我动容的电影总是狠不下心打低分。
回归电影本身,情节难免俗套,新人导演镜头把握稍显不够。
叙事条理也不清晰,客串真的感觉多余而刻意。
男主长相太乖,雨里的场景似乎有些奇怪。
青春这个话题已经被电影圈拍烂了,《青茫》没有过多的狗血剧情,剧情逻辑还算通顺,可谓是中规中矩的一部小清新电影。
《谁的青春不迷茫》让人感到最迷茫的地方不是剧情的展现,而是时不时老师来的一句口头禅 “你们迷茫死了”——多么烧脑的台词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这是一部迷茫的影片。
其实我不喜欢这个名字,好像它成为了青春的代表,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们都一样——我的青春不迷茫,我们不一样......青春是怀揣梦想为实现远大的抱负努力拼搏的时光;是为了仇视父母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的叛逆;是交一帮一起调皮捣蛋的铁哥们;是认认真真追一个心仪的女孩;是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挫折;是错过一段浪漫美好的爱情;是怀揣梦想为实现远大的抱负努力拼搏的时光。
犹记得《11度青春系列》中的短片《老男孩》中关于两个最普通的北京小人物的梦想与现实,经过岁月洗练以后剩下那钻石一样璀璨的记忆,或许我们都能在这光与影中间,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关于时光的记忆,关于青春的记忆。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青涩的岁月里,都会有很多不羁的想法,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梦幻,但是当大家30多岁的时候,而立之年悄悄过去,生活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曾经那些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在哪里?
你们正在干什么?
你们还记得那些关于青春的日子吗?
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的那些梦吗?
当你们想起来这些东西的时候,会轻轻地笑一下吗?
会留下沧桑的、抑或幸福的眼泪吗?
曾几何时,怀孕、堕胎、车祸已经成为了青春的代名词?
青春本是青涩美好,激情奋进,活力四射的芳华正茂,我在等待能够抓住真实的青春的骨髓的那一部出现
这几年看过很多青春片,最喜欢的还是青春那件小事当迷茫的青春到来时,我们对未来一无所知高考意味着未来的方向,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
梦和未来,是否能和平相处家人和梦想如何抉择,女主是学校的尖子生,学习好,有方向,懂奋斗,有梦想。
最看不起上课不学习还睡觉的人,认为那种人浪费时间,浪费学费,浪费青春。
可就有那么一个人,却改变了她。。。
那个人于她开始是看不起的存在,越了解越心动。
不知不觉中,心扉已经向这个少年敞开和他一起没有压力,很畅快,聊梦想,看星星,听歌电影当然不会因此戛然而止女主家庭的离异,男主身世的公开剧情还是开始各种悲剧了。。。
男主的退学,女主不知原因的误会,还未来得及化解误会。
便要分离,剧情似乎到了高潮,我的心境反而尘埃了,因为知道之后会怎样,大多数的青春片不都这样么,离去的都是男主,N年后的再次相遇。
这部虽然么有相遇到,但已经表示了女主的追随在现有的青春片中,青春好像只属于学校成绩好的尖尖生和那些有着故事学习烂到头的差生。
千篇一律的故事,似乎在消磨观众的耐心?
没有那么特别的故事,演员用新人的想法不错,起码不出戏,但是吧也不出彩。
总体来说是一个平平淡淡的青春片,无任何闪光点不过最后男二和女二为啥要剃头,有点看不懂了。。。。
或者是我没看仔细?
在青春片如此没有特色的年代,好想能有一部抓住人心的青春片!
能和之前故事不一样的,起码故事结构能不相同的。。。
优等生和差生的故事看腻了,说说平常人的那些事,说说那些普通学生中的不一样故事我的学生时代中,优等生往往是傲娇的存在,心理素质基本为零,分数一次考不好能哭几节课。
差生义气,打架,睡觉,做事按照心情。。。
感觉真是没啥好写的普通生反而心理,交际能力比较有看头
我觉得很多片子都没有一个定性的好坏。
只是戳中每一个人的点不同,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很成功的青春片,但是我却因为这部片子在电影院哭的一发不可收拾。
被大家认为青春片开始的致青春我倒没什么感觉。
看到两个光着头的人迎面又来,对对方送以安慰的笑容,我真的忍不住了,可能是感同身受,可能是某一点戳中了我,就是觉得,她们真的很好,坚持了下来,这样真的好。
可能是把自己带入,就觉得这一幕让我很感动,她们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还要面临高考,只是青春期的情窦初开,这一份世界上最没有杂质,最没有世故的单纯感情,可能没有那么深沉,却只是简单的喜欢,简单到看着你就开心满足。
到最后的那些字,虽然毕业都会看到,也很老套,但是对于刚刚哭完的我来说,就像回到了毕业一样,那种感觉,那种与大家离别的不舍。
真的很想大家。
其实我们总说自己成熟了,那些见多了都显得幼稚,但是有些时候某件事戳中我们,那种单纯的幼稚的感觉还是会回来,还是对我们有用的。
最初迷茫,是不知道要去哪。
知道去哪了,我们还迷茫,是因为不知该如何去。
最终去了想去的地方,我们仍迷茫,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留。
留下了,还是迷茫,只因为我们想留得更久一点。
只要在青春一天,就希望能尽力向上一点,因为每一次新的迷茫,都是一次重新振翅的开始。
—— 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因为朋友的推荐我打开了电脑,好好的看了一遍《谁的青春不迷茫》,几位年轻的演员虽然不是那么知名,但是给了我一种新鲜的感觉,也让我找到了曾经的许多记忆,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的记忆。
<图片1>青春的那些记忆似乎总是有那么点疲惫,也许是因为繁重的课业让人无力去思考太多其他的是是非非。
但当中学最后一节课的结束时候,更多的是些许的不舍。
坐在一个班一起奋战三年的那些人、一起经历的喜怒哀乐,总是有那么一些青春的回忆。
有的人就跟陆田甜一样“没有你们那么远大的理想。
我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家庭主妇,能好好的家庭主妇,我觉得当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并不是比考大学低级的事。
”而另一些人,我也包括在其中,就是在中学的时候自己心怀很大,恨不得要给自己列出N多宏伟的计划,也许因为那时候的我们正年轻,所以才会更多了些想让自己成为英雄式人物的心。
但是慢慢地经过自己的成长,感觉到了“不要把全世界放在自己的肩上,做自己喜欢的事吧……”<图片2>高考成绩下发,录取通知书投递到了每个人的手里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真正的分道扬镳各自走上了自己人生求学的另一段路途。
有时候更想遇到那些曾经的人,似乎正如高翔的那句话:“但宇宙这么大,地球这么小,我们总会遇见的,对吧。
”现在的我有时候走在街上,总会有意无意的去找寻曾经同学的身影,但是身边走过的更多的是那些陌生人,因为一些人存在的意义总归是让另一些人成长,然后消失。
那些青春迷茫的岁月过去了就真的找不回来,只能通过一部部青春电影,找寻我们每个人人生中最美好的那几年。
曾经那些偶然交错的各种关系,也许正是青春精力的必然。
没有人可以避免青春的到来与失去,但是如果你正在青春,请珍惜它,因为它真的很美好。
<图片3>
青春片的确看了很不少了。
我大概可以分成三类吧。
第一类已经被多次诟病,充斥着打架、恋爱、堕胎的所谓青春片,用各种怀旧的典型符号填斥着细节,借着情怀的名义来大圈其钱,印象中,《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便是此类。
第二类的青春片相对更有追求,有些原著其实不乏矫情造作,但导演和编剧努力让故事讲得更好看,《左耳》和《七月与安生》便是此类,也赢得了不少口碑的肯定。
第三类典型的是台湾的两部青春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时代》,讲的校园生活基本是围绕求学来展开,也充满着励志的元素。
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谁的青春不迷茫》是靠近第三类的,只是在学霸女主跟学渣男主的爱情故事中,编剧舍弃了青春的爱意感化坏男孩而让他迎头追赶的套路,而是表达人生不止考学一条路,忠于自我、追求真正的理想的主旨。
尽管这一点刻画的相对有点薄弱。
男主的梦想挺空泛的,相对女主性格的全面刻画,从侧面讲述的男主身世和性格都比较弱。
飞天翱翔有点太夸张和写意,当然对于年轻的心来说,想飞、想远走他乡,永远是内心的呼喊。
同理是最后整个教室天花板的星空,算是浪漫之极也完全离开了现实。
女主的方面则非常完整。
学霸为了保持自己的优秀记录,在考试中作弊穿帮,但得到学渣男孩牺牲自己的掩护。
很写实的情节,所谓的好学生在学习高压下,甚至会选择不择手段,而所谓的差生的闪光面,也在故事的讲述中缓缓展开。
女主的家庭情况同样唤起很多人的共鸣吧。
母亲的不断施压,要求女儿获得最好的成绩。
为了孩子的学习,离婚了都还貌合神离地生活在一起——中国有多少父母坚持到孩子上大学后才离婚的故事,也算是又接了一回地气。
然后便是女二和男二的小插曲。
相对女主略显硬朗的五官,女二的确更加娇俏甜美,虽然笑的时候会露牙肉。
为了角色,她的牺牲不可谓不大,理由仅仅是向所有人宣告他们的爱情,便率性地剃光了头发——我还没看的时候真的一度以为这姑娘的角色得绝症了。。。
这可能就是为了表达清纯的率性和无所畏忌吧。
总体来说,本片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水准,算是不辱使命的又一光线青春片吧。
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给四星。
当然电影本身有很多可以被挑剔的地方,给三星就差不多了。
不过我对这部青春片是相对宽容的。
一是因为刘同,算是他书版青芒的半个书粉,也喜欢刘同这个人的经历、谈吐与风格。
二是因为它有一批真正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新人演员,而不是那些“老黄瓜刷绿漆”已满脸风霜却假装清纯的伪青年演员。
特别提一句那位不靠特效真的剃了头的妹子,很勇敢,很青春,很美丽。
三是因为它的情节不狗血,不堕胎、不车祸、不绝症。
终于不再是那些1%的人的青春,少了一些套路,多了一些真诚。
那些学霸和学渣,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学生时代都遇到过,或者自己就是被贴上那个标签的一个。
那种分不清是友情还是别的什么感情的暗暗情愫,让已离开高中十年的我产生了一些共鸣。
青春,是不怕平淡的。
青春电影,其实不需要跌宕起伏的剧情设置。
青春电影中的人,应该青涩,也应该单纯。
青春里,有做不完的题,睡不饱的觉,单一校服包裹下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淋雨中的你和他……青春里,梦想是直白的,目标是专一的,现实是迷茫的,未来是未知的……我们既可以勇敢地追求梦想,也被赋予了犯错的权利。
电影的结局,也留了一个可能的未知。
一次的错过不代表永远错过。
拥有青春的我们是相信时间不会带走那最好的时光,也相信宇宙那么大地球那么小我们总会遇到。
当我回忆青春,细枝末节已然忘得一干二净,可是我还记得那些美好,朦胧的,真实存在过却又似梦幻,时光给了青春的回忆打上了一层最美的滤镜。
从这部电影里,能看到我的青春。
因着这份共鸣与感动,也因着回味了青春,值得多给一颗星。
青春电影,尤其是部分国内的青春电影,很多时候都能让我嗅到一股子对我们的青春的瞧不起的味道。
在这种类型的青春电影中。
成绩好的永远势利眼,情商为零。
成绩差的永远除了成绩以外其他全部完美。
教导主任和老师家长说话从来不考虑人权,永远只关心成绩。
主角们解放天性的方式往往都是要正面跟老师肛一场,越乱越好,老师们越滑稽越好,最后必定还要来一场学生的欢呼,仿佛正义战胜了邪恶。
最扯淡的是,主角们年轻的时候不管做了多出格的行为,从来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后果。
最后总是一个十年后一笔带过,然后变成所有人都成功人士很幸福。
每每看到这种电影,我总是很反感。
一、过度腐化教师和父母,把他们放在学生青春的对立面 青春期的时候,不可否认,我们确实会跟老师跟家长产生一些冲突,有些时候甚至会很激烈。
我们确实会出现一些不太好的家长和不太好的老师。
但这并不是主流。
可是我们现在的青春电影里边,为了强化戏剧冲突,会故意把老师和家长丑化。
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困难和摩擦,往往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因为个性引起的摩擦它本身就失去了共性的借鉴意义。
比如这部《谁的青春不迷茫》,女猪的妈妈自己本身就是个神经病,女主的爸爸要离婚,直接吼出“你这种性格谁能跟你处得来”,可见这个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学校里的老师天天骂成绩差的学生是社会渣滓,人格侮辱不要太难听,而且弄虚作假,随意开掉男主,本身做人就有问题。
这种因为人有问题而产生的摩擦,我真的不知道他写出来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青春又有什么追忆的意义。
我现在回头看我的青春,青春之所以迷人,之所以让人怀念,就是在于很多很美好的东西,除了美好的同龄人,还有敬业的老师和爱我们的家长。
年轻时候的摩擦随着自己的长大,都会一一被理解,然后一一释怀。
我们之所以能释怀,因为我们最后都会发现,长辈给我们的观点,就算处理方式有些粗暴,但是基本都是好的和对的,是基于善意的。
而不是因为我长大了,我不计较了,所以我原谅你了,然后我就释怀了。
青春期真正的伤害,我们会很记仇,而且记一辈子。
这是现在很多青春电影犯的一个错误,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地方。
二、总是大力宣传青春荒唐,但是却总是弱化荒唐的后果 现在的青春电影,体现青春活力的方式,都喜欢采取一个套路。
成绩好的女主被成绩差的男主策反了,然后找一个公共场合,拿个大话筒跟学校领导正面肛,啪啪啪打脸,然后所有学生集体高潮,这就叫青春的荒唐了。
每次看到这种情节,我真的很想说,去他妈的。
且不去评论这样的行为到底是人性的解放还是无脑的发疯。
为什么总是要正面宣传学生跟老师的对立?能不能不要把青春的荒唐跟失控等同起来? 什么叫青春的荒唐?第二天要考试,前一天还是看言情小说看一晚;半夜爬墙出去打游戏,被蹲在墙角的班主任抓个正着;背着父母打麻将,偷摸抽个烟屁股等等。
学习成年人的一切行为,精力旺盛又自制力差,这叫荒唐;再加个偷偷摸摸,这就是大部分人青春的荒唐了。
一开始就渲染主角一直在忍耐忍耐忍耐,然后最后来个总爆发,这不叫青春的荒唐。
每一个被长期家暴的老婆最后都有很高的概率杀死她的老公,这只是一个忍耐值的极限,这不叫青春的荒唐。
不是因为是年轻人做了,所以他就叫青春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在该读书的时候,在教育上面去跟老师对立,去搞暴动,是会产生后果的。
任何人都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在我们一些青春电影里边,这块是没有的。
不管我在高中学业最忙的时候,我堕胎、我打群架、我骂老师,我在学校制造暴动。
十年后我都会变成成功人士,仿佛年轻时候的错事情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这个观点真的非常可怕,我真的很害怕一些少男少女看了这些所谓的青春片以后,接受了青春就是要瞎搞这一脑残的观念,然后在学习的黄金时间瞎搞走歪路,以为不用承担任何后果。
堕胎、打群架、骂老师、制作暴动,都是有可能被退学的,而且会被很多人指指点点。
高考期间任何一个小的情绪波动都可能会影响到你的高考成绩的。
那么敏感的青少年,这个后果真的承担得起么?还能够轻松的一个十年后就全部变成了成功人士么? 青春的荒唐,不应该是失控,而作为一部本身就面对青少年的大众电影,更应该有义务去在这一方面做好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传递一些哗众取宠的负面概念。
三、不要总把青春的重点放在恋爱上面我真的很想说,在青春懵懂期,恋爱真的不重要,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人际关系网的完整建立。
跟异性从相互排斥到相互吸引以后,如何跟异性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网,这才是我们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暧昧的对象,但是那只是小彩蛋好么。
不要以为每次青春,一扯到初恋,我们就会鼻血狂喷哇哇哇,你们真的把我们想的太无脑和太蠢了。
四、好学生不总是傻逼,差学生可能真的一点闪光点都没 你们为什么总是觉得,成绩好的都是书呆子呢?接受一个成绩好的人,其实各方面也都比你强,很难么?他虽然成绩好,但是他其他方面肯定都比我差,都不如我,他就是个书呆子,仇富心理要不要这么重。
五、玩烂的梗能别再玩了么?
现在青春小说的段子,十几年前的网络小说就玩烂了,你们能不能出点新的东西不要瞎YY。
如果真的不懂我们,不知道我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能别拍么?我很怕还没有到青春期的孩子们被你们这么一带歪,整个青春期直接毁掉了。
我成绩差我打架我堕胎我谈恋爱我跟老师家长正面肛我这样的青春才配叫做真正的青春,我十年后弹指一瞬间主角光环加buff我就会变成伟人。
这样真的很缺德。
在这个青春片泛滥的年代,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摆脱了内地很多青春片惯有的那种车祸、堕胎的剧情,而让大众对这部电影增加了一丝好感。
整部电影剧情简单,没有过多的意外与起伏。
影片中女主叫林天娇,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是一个来自小康家庭里,生长于温室的天之骄子。
学习成绩优异,以考上清华大学的金融系为目标,长期以来成绩位于前茅。
而男主是来自于单亲家庭,从小没有母亲,父亲也在7岁那年出事入狱,一直以来和眼盲的爷爷生活在一起。
因为父亲的原因,男主小时候一直被人诟病,所以养成了现在这种无拘无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的性格。
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相遇,然后改变彼此的过程。
其实不算彼此,更多的应该是男主改变女主,告诉她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的这样的一个故事。
电影立意很明确,就是要告诉大家要清楚自己的梦想,不要为了家人父母而活,要为了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就整个电影来说,情节的连贯性不够,剧情漏洞也不少。
首先,男主7岁就无父无母,还要养一个失明的爷爷,他是怎么做到的?
而且从后面来看,男主并不是很穷啊,还有相机可以用。
其次,电影中男女主角的感情戏来的莫名其妙。
女主好像从一开始就目的明确的针对男主,男主又莫名其妙的对女主好感。
电影中,班上其他同学在黑板上写上高翔 林天娇的情节让我想起了《情书》,我没看过原著,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借鉴的《情书》。
不过无所谓了,电影《情书》中的美好,在这部影片中是完全没有体现出来的。
另外就是,喜欢女主的那个优等生突然转变态度告诉林天娇,高翔要离开了,这个转变也是很生硬,没有过多的描写就转变了,导演是不是认为配角所以不用说啊?
还有就是林天娇放弃省三好学生,要去送别高翔这部分拍的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电影中这样类似的情节不少,比如去年的《夏洛特烦恼》就有。
对了,男主修车厂的朋友好有艺术才华啊,一个晚上将学校教室的天花板画成了星空图。
还有男主的离开也是很莫名其妙,以及最后十年后,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很厉害的人。
在内地的电影里,梦想真的好容易实现啊。
演员来说,个人觉得男主选的非常的失败。
男主的形象完全不适合演这样一个角色,长得是一副标准的乖学生的脸,和他修车厂的朋友完全是两个世界啊。
女主还行,角色的契合性还算高,但是表演上没有太多的亮点。
最喜欢的两个角色反而是女二和女二的男友,女二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他男朋友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唯唯诺诺的,用林天傲的话说是真不知道女二喜欢他什么,但是当这样的两个人最后做出剃光头的决定的时候,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的。
电影中,苏有朋的客串让人无力吐槽。
说着一口ww腔的东北话,这是闹哪样!!!
总的来说,电影很一般,剧情简单无亮点,但是不狗血,新人导演算合格吧。
虽然套路还是有点老,但感受到了刘同、导演和演员的用心
有点阳光小美女的影子,不过作为青春片,虽然桥段太司空见惯,也还算不错吧
36分钟弃,中国的青春片什么时候能够抛弃自我感动的小情小调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进步。
这种类型电影看来一点长进都没有,依旧是又假又做作,这么得假大空为什么不直接去拍摄成电视剧?女导演玩这种题材更是片汤得可以,非常成正比,野心大于智商和才华是女人最致命的错误,就跟这片一模一样,唯一还算不错的,就是领导来学校视察那场戏还算真实,其余的就当浪费时间了!
披着青春的外衣,里面是赤裸裸的套路,编剧出点新点子吧
还算中规中矩,几个情节点都能猜到。人物脸谱化得严重
倒不是说电影本身有什么问题,最主要还是青春片的同质化程度太高了,而且自上而下都不敢讨论更多的问题。将孩子的痛苦归结到父母身上,本质就是一个渴望打破阶级的问题。不学习能打破阶级?学习又可以?这完完全全需要以个体来分析。我个人认为,大喊学习无用的人本身大概率并没有拼尽全力,享受知识带来的操纵感的人只会无声地呆在后面讥笑他们而已。所以,青春片的创作,需要结合天赋、阶级等问题来综合分析,这可就是非常尖锐的大命题了。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影院里听到这句话,忽然好想哭。
没有对立体的人的透视,没有对彼时所有少年心思的直面和承认,就不会理解何为青春。这就是你们和杨德昌和岩井俊二和姜文之间的无数光年的距离。
小白好可爱
天空空鏡頭集錦可以做起來~一個新思路~~~
居然这么高分 后半段那么尴尬啊
很一般的青春片,没什么特点,两个秃头很可爱,牺牲很大
为了小白来看的 一碗白开水 虽然没堕胎没狗血 但也没啥泪点笑点
套路之作,你需要有的都有,不会落下,很精准的制作宣传。大陆地区的青春片就多了一些功利的色彩,或许这就是这个时代。
没有之前的青春片那么出格,也并没有那么特别。分离时渲染很够,但又没有那么感动,总体不精但够消遣
为了白敬亭我都看了啥系列~~~
这部电影已经算青春片中很好的一部了,大超预期,而且全程三观挺正,没有谈恋爱、没有堕胎、没有自杀......更符合大多数人对青春的幻想和印象。学生时代的爱情其实就是那种对异性有点隐晦的好感,很真实,很简单,但很美好。
学生作业?
大概也就是不油腻的程度,白敬亭真演不了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