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看了凌晨场点映的使徒行者电影版,毕竟身为一个tvb粉,当年也是追过剧版的使徒行者的。
看完之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好像是部好片,又想不出哪点能让我为之惊叹的,好像是部差片,又没有什么特别想要吐槽的。
按照阿丁对欢喜哥的记忆推算,影版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剧版结束3年以后,此时Q sir是CIB的长官,阿丁的男朋友,根据剧版,也就是说Q sir很有可能就是爆Seed,然而吴镇宇的表演和林峰可以说完全是两个风格的,所以剧迷们就不用期待爆seed了,而故事发展和剧版剧情也完全没有关联,影版可以说就是剧版的一个番外篇。
下面影评带有严重剧透,严重剧透,不想被剧透的请不要看,看了别骂我。
<图片1>故事的开头,阿丁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一串乱码,认真阅读后,发现这串乱码是曾经的卧底联络人康道行独有的康式密码,根据密码内容,康道行手下除了剧版里的5个卧底外,还一个blackjack没有被找到,而警局it部也从电脑里找到了blackjack的损坏档案(这里想吐槽下,康死了3年了,黑警案也破了,就没整理过卧底档案么)。
于是,应blackjack的要求,阿丁在晚上7点到了东友集团晚会去见blackjack,然而男主阿蓝(张家辉)的乱入打乱了这次碰面,虽然这个情节体现了一下阿蓝的谋士属性和少爷(古天乐)的猛将属相,然而对于主线而言,这些情节完全不重要,所以笔者有点怀疑这段情节完全是为了糗百,红牛的广告。
事后,公司开会,阿蓝进入会议室开会,少爷却被拦在门外,而阿蓝在会议中被老板郭铭怀疑,为后文埋下伏笔。
见面失败,blackjack又要求阿丁去澳门见面,佘诗曼在这段澳门戏里将污演绎到了极致,也真正开始了正片的感觉,在澳门阿丁发现联系她的blackjack正是少爷,然而来自于少爷老板郭铭派来的杀手的刺杀,再次破坏了这一次碰面。
经过这两次不成功的碰面,郭铭开始怀疑少爷,于是阿丁被抓,少爷被搜,万幸少爷有两只手机,只被搜出一个追踪器,阿丁危险之际,欢喜哥再度出现一枪假装杀了阿丁。
至此,阿丁和主线剧情的关联彻底结束,大家热烈鼓掌,是的,到此为止,之后的主线和剧版有关联的只有欢喜哥了,还是个打酱油的。
挂着使徒行者这个名字,真的不代表什么。
之后进入被大量宣传的巴西剧情部分,这段可能真的是制作方花费最大的一段,也是渴望突破的高潮部分,阿蓝为了防止少爷被老板杀害,带少爷来巴西和毒贩交易,并暗中联络反派大boss董先生,算计反杀正计划杀了他俩独吞毒品的老板郭铭。
狙击炸弹,机枪乱扫,小车就是打不穿,答主对枪械不熟,但这种拉子弹链的机枪真的打不穿一辆轿车么,这个枪战戏里的终极bug是不是永远改不过来了。
反正一段激烈的枪战戏后,两个主角莫名其妙来到一个运动场。
一段“做兄弟,在心中”的煽情对话后,阿蓝用枪声通过监听器发摩斯密码给郭sir,告诉警方他才是真正的blackjack。
郭铭被杀,阿蓝正式上位,和欢喜哥董先生合作毒品生意,阿丁现身原来假死欢喜哥讲述卧底真情,警方通过记录发现少爷是个黑客,blackjack是他黑警方电脑知道的,一切进入高速节奏。
然而这里出现了答主最不能忍的一件事,电影跳过了最关键的一段剧情,董先生的毒品是怎么被扣的,董先生的犯罪证据是怎么找到的,这是警匪片吧,这是卧底篇吧,反派该死,你起码告诉我他是怎么死的吧,什么都没有,董先生暴露了。
跳过这段迷之片段后,董先生暴怒,下令杀所有人,藏在警方层层保护下安全屋里的阿丁,被神一般的发现了,歹徒轻而易举的攻进安全屋,杀光所有人,包括Q sir(爆seed?
),然后在最后一刻手枪卡壳,被阿丁反杀,阿丁杀青。
我一个顶别人一队·我不用枪·杀手,独自找到了刚逃脱追杀,没有带一个保镖,也没有一件武器的阿蓝和少爷,展开了一场肉搏。
最终阿蓝杀手同归于尽。
然后反派boss董先生直接被欢喜哥抓了,是的,直接抓了,没有任何反抗。
这部影版,我看到了两位影帝那纠葛的兄弟情,我看到了Qsir阿丁嘴硬心软的爱情,但是这不是警匪剧么,这不是使徒使者么,导演你告诉我,卧底最后做出的成绩去哪了,等了1个多小时的高潮戏去哪了,被你吃了么,用那么多镜头展现的高科技警队哪里去了,被你吃了么,阿蓝那一堆视死如归刚刚从追杀中救出他的保镖哪去了,被你吃了么。
可怜整部片里最爱的暴力萝莉小英,死的真不值。
作为港片里最出彩的警匪片,近年来却陷入了稳定有余,进取不足的境地,本片虽然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完善的故事背景,但最后仍然没有走出这个困境,而过多的支线与广告,又让原来十分丰满的主线剧情被剁手砍脚,让没看懂的人大喊烂片,看懂的人暗叫可惜。
为煽情而煽情的戏份完全靠主演的演技支撑,却把这类题材片里最重要的逻辑合理性不知道抛到哪里去了。
综上所述,笔者觉得使徒行者这部影片远没有达到答主心中的期待,导演用了丰富的镜头语音,却没有强大的统筹能力。
Ps:张家辉演技越来越好,黑古也算在线,但是他们真的老了,看到他们和张慧雯同屏,真的有父女的感觉,皮肤上的皱纹在电影院的高清大屏上藏也藏不住,略感心酸。
第一次觉得有些电影,或许电脑上看会比在电影院看更好。
故事脱胎于tvb颇受欢迎的剧集《使徒行者》,然而除了钉姐和欢喜哥,其他的人物都是新经营足浴店的钉姐还是那么浮夸,却依然透着爽朗可爱,吴镇宇和她的一唱一和默契十足,结局处也颇让人唏嘘感慨。
巴西的外景航拍感觉还算是不错,颇有异域的旖旎风情,临交易前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营造得亦是不错。
这些算是电影里本人较为喜欢的出彩之处。
然而除了以上几点,其他看起来就实在索然无味,充满着老式tvb港剧的匠气,避重就轻,刻意而行。
古天乐和张家辉的基情满满,贯穿全剧,反转似乎是全剧最大的梗,却显得突兀而生硬。
也许有人说张家辉演得不错,沉着的挑衅的愤怒的压抑的,该有的分寸似乎都有,然而终究没能让自己真正进入角色的情境。
还是情节本身带给人物的说服力不够吧。
很难让人去细细梳理两人的友情和嫉妒之间的来龙去脉,很难想象为何有人会为了上位处于嫉妒而自己扮演卧底——聪明到足以黑入警察内部系统的电脑高手,明明有一百种更加高明的办法让自己脱颖而出。
所以只能说这一切都无法深究。
包括欢喜哥为何能突然出现hold住全场处理好钉姐,为何安全屋会突然被攻破而张家辉也遭到重火力强攻,而这时警察却终于部署掌握到隐藏至深的董先生的重要证据,情节只能说语焉不详,让人大概看个热闹,只能说该轮到主角陷入危境的时候就要极力渲染枪战,而该事情有个了结的时候,便骤然得以解决。
最后是华晨宇的片尾曲,倒是又甚为好听。
here we are, here we are, here we are.轻吟浅唱,布满忧伤。
为一部略有点潦草的电影又再渲染开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
—“啊?
边个整噶?
”—“妳忙嘛。
”—“一小碗啫,快点食啦。
”浮云犹蔽日,同袍渐已沦。
当年蓝爵子,十载委荆榛。
危池结义士,携手越嶙峋。
睥睨生死境,游戏不良人。
霈泽奇英女,相护意恂恂。
联袂对鬼蜮,共饮慰风尘。
小妹耽其劳,兄弟致馐珍。
虾蔬积如山,欣欣难具陈。
岂谓世道难,此间寸心安。
染血胜牡丹,报君一倚栏。
除恶未及尽,何堪损手足。
弃身埋车腹,玉碎破残局。
兄妹俱零落,始至云散时。
孤禽发悲鸣,念兹长在兹。
#使徒行者#此题材影片是#古天乐#的拿手好戏,也成为了他的个人标签。
如果想看一下#无间道#类型的警匪片时,赶紧翻一下古天乐最近主演的是那部戏就成了。
此类型片故事不算曲折,主要是斗心戏,现在国内上映的电视剧都走的是这个套路。
另外一个大的特点是,他们手上沾染的血太多,结局都是注定的非死则残
《使徒行者》影版同人文CP :邵志朗x蓝博文邵志朗站在墓碑前,笔挺的身影,头发里掺了点灰白。
目光依然如鹰隼般犀利,直勾勾盯着眼前的墓碑,穿透过去,又被截断,无所适从地明亮着。
这是他第十二次扫墓,也不知何时就成最后一次。
墓碑上的人微笑着望过来,遗容安详,细长的眼睛里透着光,邵志朗总觉得他有点像狐狸,还是修成了精的那种。
转念一想,妖精怎么会死呢?
还他妈是自杀的。
邵志朗弯腰放下一捧白莲,花枝扫过石碑,发出细小的悉簌声,空气中飘忽着闷热的香气,一如即往是鬼天气,香港独有的天气,只有这点十多年未改。
枉费我救你那么多次。
巴西的时候就不该折回去,还有第二次给你挡枪子儿,还有最后那次。
邵志朗心里起了扑腾,一波波推到心尖,又给一点点褪了回去,岁月教会他的掌控自我和情绪平复,最后他只剩下心跳,扑通、扑通…这么多年没停过。
人的心跳不会停,因为它一直都在,所以你以为它永远都在。
直到你失去它。
直到你失去他。
他的指尖划过墓碑上定格的年轻容颜。
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人,却总能轻易反超自己。
头脑、身手…什么都比自己反应快一点。
所以走的时候也要先走一步。
要证明什么?
蓝博文,你想证明什么。
邵志朗不记得自己最初见到的蓝博文是什么样。
但他好像一直都是那样,笑着出损招,不笑的时候很少,故作严肃,一转眼就破功,敌人摸不清他虚实,岂不知他是真嘲笑世人滑稽。
在外人面前狡猾无比,三两句话指点江山,到了自己面前,不过是个帽子控手办狂,喜欢打太鼓达人,饭量小,却讲求质量。
但也意外的好打发,饿了,邵志朗煮的一碗车仔面都能取悦到他。
邵志朗回忆着, 自己既知道蓝博文诸多细节,也应该知道他早就做了决定。
赴死不是个突然的决定。
对于谁都不会是。
何况是他。
插朵花都要查风水的人,怎么会随意滚到车轮底下去。
死的也很狼狈,一点不像他的作风。
蓝博文这个人,总是喜欢替人做主,他以为先去地狱就可以高出他一头。
邵志朗的指尖传来石头冰凉的触感,这触感和他碰触的蓝博文不同,他的身体温热,他的血那么烫,车轧过去,他的血就烧心的滚在邵志朗身上。
看起来那么冷的人,血也是烫的。
邵志朗想,原来一个人一心求死是拦不住的。
他拦不住他,或者他从没觉得自己拦得住。
黑客习惯于反复计算与一击即中的精准结果。
迟疑便会软弱,软弱则会进一步迟疑,结果一事无成。
说到底,邵志朗不是个纠结过去的人,现在他已经代替蓝博文成为BlackJacket,扫墓的事情就该交由别人去做。
丁小嘉提醒过他,他不理。
她就派文文做说客。
“你这叫用往事刁难自己。
” 出落成伶俐少女的文文咬着吸管评价道,“干爸,你得放的下。
”放下了就能忘掉吗?
邵志朗笑问,你们年轻人总是忘性大的, 对于你们来说,友情就是吹顿饭唱顿K的关系吧?
文文一笑,滚个床也不在话下,玩得起就要输得起,这年头哪有什么真情谊,但人总得活下去。
邵志朗就语塞了,他想到自己说过的话,你不信我,一万个理由都作废。
谁都别信谁,人只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
他打电话给丁小嘉,“我的事,你别让文文多管。
”对面就笑,爽朗又风火,“女儿长大了就要管爹,不然你这个爹迟早给女儿捅娄子。
”“阿钉,我只想记着一个人,错了吗?
”对面沉默数秒,忽然叹气,“不要忘掉,也不要和自己作对,你现在就在这么做。
”邵志朗沉默。
他不说话,电话那头的声音也变得索然,“以前我觉得遗忘是件很可怕的事,可你说遗忘哪有那么容易?
每到天黑一闭眼,梦中都是他,可梦见的全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说奇怪不奇怪?
”丁小嘉说,邵志朗你倒是说句话,都害你惹我哭,要记得请我去铜锣湾血拼。
邵志朗笑笑,给你花钱,我家那位会吃醋。
丁小嘉默了默,诶,上次你占我便宜,我家那位还说“继续摸,不要停…”十多年前那次误会,回忆起来如同柔光加持,模糊了锐利的棱角,比现实要美好朦胧,也抵不过最后镜花水月渐渐醒转,低徊于幻觉不肯出来,自是要付出代价。
邵志朗懂得丁小嘉,丁小嘉也知他懂得,可是两个人都劝对方要放宽心,最终相望一眼,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自己也认为不可饶恕,说太多嫌矫情,又显得虚伪。
只能陪着沉默,听到心头泣血,不带响。
也不知是谁在哭。
邵志朗听见她最后一点近乎哽咽,人碰到同病相怜的人总会忍不住倾尽所思所想,她也不是女金刚,此刻的这点情绪,却是她多年仅剩的柔软。
“没关系,我们很快会与他们重逢。
”邵志朗轻声说道,“阿钉,他们只是先行一步。
”消失在时光浓尘里的原因,最终不过是数年,他们还能遇见。
尽一生等一次重逢。
即使要等许多年。
邵志朗说,会很快。
Fin.2016.08.149:08pm
有半星么?
没见过这么烂的电影,真是对不起电视剧。
吴震宇从头到尾连名字都没有,就和佘诗曼配戏,难道他演的是爆SEED?
还有张家辉和古天乐,前半集看下来以为要演的是真假卧底无间道,最后居然是兄弟基情…妹啊……难道这部剧从头到位的看点不是找出谁是卧底么?
什么时候变成演兄弟情了?
还有欢喜哥啊,死都死了就不要再出来啦,还说什么我最会装死啦……都是什么和什么啊……每一个角色的出场都那么突兀,人物那么单薄、剧情那么苍白、逻辑那么混乱…到最后还搞悬疑收尾,这是什么留一手?
这根本就是不知所云!!!
香港电影真的落寞了!
一百个老戏骨联手也无力回天了!
《使徒行者》观后感此文为个人浅见,观点不同者请勿来撕,你骂我我也不理你。
几年前,一个同学向我推荐这部电视剧,剧情我已模糊,只记得林峰和佘诗曼这对CP。
现在拍成电影,主角有张家辉、古天乐、吴镇宇、佘诗曼、许绍雄等人,我一看这个主创阵容就决定要买票。
个人认为香港警匪片里面,卧底就是个永恒的话题。
剧情紧张,全程无尿点。
疑问、反转,一个接一个抛来,引人入胜。
到底谁是那个BlackJack?
为了不剧透,我会隐晦地写下去。
卧底的资料被销毁,联络人也去世。
警方修复数据后,只剩一个卧底的信息被损坏,就是BlackJack。
那么,该怎样找到他?
阿钉(佘诗曼)是观众知道的卧底,联络人是Q sir(吴镇宇)。
有人联络阿钉,用只有卧底才知道的密码。
一个又一个暗示,这个人真的是卧底吗?
接下来的剧情……你们自己去看吧,我看了是不后悔。
而且,一些细节我也忘了,不能误导大家。
内心戏是这样的:阿钉好拼啊,卧底真不容易。
这人干啥的,到底是不是卧底?
卧槽,被发现了?
卧槽,居然灭口了?
卧槽,又反转了……一波三折,颠荡起伏,不看到最后,你不会知道真相。
除了刺激以外……做卧底,有生命危险不说,最怕的是警方不相信你,甚至抛弃你。
人不能太贪,贪了别人的东西,别人都会看不过你。
“人在做,天在看。
”生命起起伏伏,难得的是不忘初心,你还记得你是警察。
“这家桑拿不好,我们换一家吧。
”“做兄弟,在心中,你感觉不到,我说一万句都没有用。
”其实,阿蓝和少爷都没有背叛对方。
多年来同生共死,从前你是我老大,现在我地位比你高,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害你,那份兄弟情一直没变。
结局有些模糊,但观众心里其实已经知道答案了。
希望大家都知道自己是谁。
2016年8月13日晚十点左右 Z
看到很多评论当中一些评价,我实在有些看不下去。
有人说演员太老,有人说套路。。
但请问,什么叫套路?
这些老演员的确不太受现在年轻人的追捧,他们喜欢韩星,喜欢小鲜肉,不管演得怎么样长得漂亮一切就是不是问题,哪怕一个个都是僵尸脸也无所谓,只要能让他们养眼就可以,电影这个艺术品已经沦为了供他们意淫和养眼的工具。。
港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如今,我们曾经所珍惜的情怀如今却变成了套路。。
不知道是电影变了还是看电影的人变了。。
兄弟、义气、斗智、牺牲、深藏不露等等这些都是欧美电影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一点点从中式电影当中吸取来的,甚至不惜翻拍,为什么?
因为他们被这种在我们很多年轻人眼中视为老套路的情怀所深深吸引。。
原来不止上来就打打杀杀,上来就血浆满地也可以让人心惊动魄。。
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一个非常微妙的小动作都可以让人心惊的手法。
也不是上来男女主角就爱的死去活来,然后马上上床才能显示出什么叫爱,父母和儿女也不是热泪相拥才能体现出情亲,在港片里,一个眼神就足够,就如张家辉在电影《追捕》当中无声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弹钢琴时的眼神,让我久久难忘。。
但现在这些都变成了“套路”。。
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想看的是什么样的剧情?
《使徒行者》这部电影,让我确实的感受到了久违的港片情怀,如那一种隐藏在心底,用一个眼神就能表达出千言万语的对视;如仇敌在面前的那种泰然自若;如为了和自己没血缘关系的人牺牲自己而毫不迟疑;我喜欢电影中的一句话:做兄弟,在心中,感受不到,说一万句都没有用。
中国人的含蓄、内敛、语言的精辟全在其中。。
试问,你们眼中什么样的电影才算是好电影呢?
我没看过电视版!
选择看电影版纯粹是因为张家辉!
个人感觉张家辉和周星驰一样,已经成为了品质的保证!
就像毫不起眼的《激战》一样!
这部电影真的好多反转,很多情节都是无法想象的,我觉得电影市场就是应该这样发展才对,现在太多电影借鉴经典了!
导致后面的情节每一步观众都已经猜到,那还看个屁啊!
很开心能看到一部兄弟情义战胜一切的片子,这样要是在中国,肯定是“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了!
香港就应该保持自己的自主性,自由性,不要受外界干预,这样的片子才会更纯粹!
港片,港片就是香港的片,没有广电的港片!
而片子着重要说的就是古天乐了!
古天乐这位四十多岁毫无演技的演员在这部电影中演技大爆发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张家辉的影响,反正我深深的被他的演技所吸引了!
最后我要说,这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当你抛开一切来看他,他会更完美!
2014年TVB剧《使徒行者》,五位隶属CIB的卧底失联,警署内部怀疑有“黒警”在高层潜伏,CIB警司康Sir被害,临死前将五位卧底的安全托付给好兄弟卓Sir,卓在暗中寻找保护失联UC的同时,带队智斗警队内鬼,最终成功肃清警队,击破政商勾结谋利的阴谋。
如果延续电视剧的主旨和案件编排,电影版《使徒行者》会是《寒战》般又一部颂扬香港法治之作。
可是导演文伟鸿,显然不满足“从木桶里拿苹果”,他要直接“在树上摘”。
电影版《使徒行者》无论故事还是人物角色都有了大变动,电视剧中五名卧底只有佘诗曼饰演的“钉姐”留存,再加上原剧反派“欢喜哥”起死回生加入电影版。
电影主角阿蓝(张家辉)和少爷(古天乐)这对德贸公司的“头马”,均为全新设置。
整个故事的重点已经从“法治精神”转变为“兄弟情”。
不管是那句疑似致敬《无间道》的“去桑拿”,还是在巴西球场和妹记茶餐厅的两次“做兄弟,在心中”的口号式宣言,都让人回想《扫毒》(2013)三兄弟高唱的“势要入刀山”——强调得有些刻意。
只是这种“双雄”结构的电影,要不能像早年《喋血双雄》般,在“猫鼠游戏”模式下做出巧,从强势敌对慢慢转变为惺惺相惜;又或者如早前的《无间道》系列、杜琪峰的《毒战》,双雄从一开始就都是互不信任和猜忌残杀。
电影《使徒行者》这种“老夫老妻闹别扭”并最终和好,让结尾收得生硬而没有信服力。
放是在《无间道》里,也就是陈永仁和“傻强”之间的一条友情线(同样都有人牺牲)。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那些明显有用心的细节。
大卫·波德威尔曾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中阐述道:“港片像大部分亚洲流行文化一样,都会有幼稚得无聊的时候。
”比如《重庆森林》里的警察家里放满猫咪毛公仔,比如《全职杀手》中反町隆史为心爱的女孩集齐世界各地史努比公仔;比如《热血最强》中拖着充气沙发到处跑的杨采妮。
“港片纵然不像日本娱乐文化,要么是极致暴力要么是看腻人的趣致物事,但两者通常就会认为长大就是要具有侵略性,而温柔的惟一方式,便是倒退回童稚状态”,这在日韩暴力电影名家北野武、金基德作品中亦常有见。
电影《使徒行者》中这种“童稚状态”尤其凸显。
阿蓝(张家辉)和少爷(古天乐)双雄刚出场,就撒开手大玩“整蛊”——逼对头东友集团Boss跳伞,随后嚣张飙车、滑板打鼓,魔方弹球,办公桌后的柜台摆满咸蛋超人公仔收藏,威胁炸弹实为八音盒,都透着股浓烈的老顽童气息。
但在《使徒行者》里,这些玩具的用途还不仅限于雕琢人物。
当QSir在面对阿蓝和少爷这双真假卧底,头大理不清头绪时,咸蛋超人公仔身上暗藏监视器,魔方的旋转位置都恰到其份地推动了情节进展。
而且,玩具角色中也有互文隐喻。
在少爷(古天乐)与Q Sir通完电话后,将手中公仔丢进了垃圾桶。
而这只公仔,正好是日本的漫画形象“电脑奇侠”,身体左蓝右红的机器人,它其实是一位徘徊在正邪之间的悲剧战士。
“电脑奇侠”被丢弃的细节,呼应了阿蓝(张家辉)的卧底身份被知晓,同时也暗示其悲剧结局。
电影和电视剧的相同之处,是女人。
电影《使徒行者》虽然是“双雄”模式的男人戏,但女性角色亦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延续了电视剧的人设,佘诗曼饰演的钉姐,古怪机灵又擅于斡旋,是男性社群得以连结紧扣的关键“粘合剂”,她这条线不但串起了Q Sir、邵志朗和蓝博文,还有剧集里笑面虎“反派”欢喜哥,凑足一盘棋。
这个角色功能类似《无间道2》中刘嘉玲饰演的大嫂Mary,《窃听风云3》中的叶璇。
不同的是,以上两者在男性情谊里,最后都变成搞破坏的“搅局者”,而钉姐则单纯是起维系作用,而且还一人之力抗下了全片笑点。
张慧雯饰演的保镖小英,可以对比电视剧中卓Sir的外甥女,是被归入男性社群的“义气”领域,模糊性别的存在,类似《PTU》系列中的警官邵美琪。
很多观点认为,香港电影的跨文化力量主要来自其暴力元素。
无论李小龙、成龙,吴宇森到杜琪峰,都是以暴力这种官能感受打造了香港电影的招牌。
电影《使徒行者》里也有几场激烈的枪战,场面火爆,子弹横飞,构建了暴力快感的源泉。
其中一场枪战设计在巴西,进行毒品交易和枪战。
巴西里约热内卢,《上帝之城》、《菁英部队》、《人类之城》等影像作品里,都有其暴力泛滥的虎狼面目,动荡不安的底层世界贫民窟画面。
《使徒行者》中阿蓝和少爷刚开始跟毒枭交易的时候,镜头扫过几个当地“毒枭”,搭配这种荒唐粗砾的张狂环境,确实增强危机感。
再加上开始几个航拍镜头吊高期待,如果出现类似《飓风营救2》在伊斯坦比尔那样,大街小巷的追逐戏份,巷战险隘的空间容易调动氛围。
结果冲突爆发后枪战的场景切换却单薄,而且相对开阔,人物变成了视觉的附庸——两个白衣服人夹在红蓝车中间,搭配后面的花样涂鸦,引得人注意力全在颜色上。
再加上个汽车炸弹(跳戏到狂人皮埃罗?
)问题还倒不是说明亮的画风不行,而是一种整体不协调的观感。
据说服装方面还特意请奚仲文来打造。
可惜虽然精雕细琢,但人物矛盾冲突生硬,兄弟情感空洞,服装造景再好也无能锦上添花。
匠气过重盖过了兄弟情谊,以致最后阿蓝被车轧过,少爷跪地叩头,场面亦突兀,因着前头没有铺垫足够的悲情力道。
故事与剧集关联不多,没看过剧集也无碍。
只不过在场景服饰上“用力太猛”但没能支撑故事的警匪片,显得重心失衡。
只见创新意识聪明,不见义气雄心。
我天这是怎样一个层出不穷的傻逼片啊。。。
在大银幕看了两集TVB的感觉,集各种刻意反转于一身。
古仔和渣渣辉是真爱,没有强行男女感情线,这点真的好评
虽然剧情没什么新意只能勉强自圆其说,但亮点太多了啊!张家辉古天乐两个顶梁柱就不用说了,就连吴镇宇和小英这样的配角都能大放异彩,留下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五星支持!
太零碎
张家辉和他的酱油们
不如电视剧精彩,全靠张家辉硬撑。另外,看够古仔了。虽说你是劳模吧,但演戏好歹走点心……
三星半。1.比《寒战2》好看一点嘛。2.古天乐颜值回升。3.反派不是早就该被抓起来了么?4.哪来的那么多卧底。。。。坏人哭死。5.人物背景交待得不够详细。
张家辉和古天乐,塑料兄弟情。张慧雯给了多少赞助进去演这个女杀手…不得不说,只有阿佘是我继续坚持的理由了。这个《使徒行者》和电视剧版的《使徒行者》除了名字一样,没啥一样的,总之,挂羊头卖狗肉,当传统港片看就好了。
还不错咯~~三星半吧
还是一味地港式警匪片的套路,感觉从小到大你们都拍着同样的电影,我已经长大了你们还在原地打转,只道岁月已逝,斯人如斯
“钉姐”这个角色,在前作里就已经很立体,续作里其实没什么突破,但就是喜欢就是喜欢就是喜欢,与死而复生的“欢喜哥”重逢一幕很动人。惊喜的是一帮老男神们,张家辉吴镇宇古天乐每个都帅到爆!!!
不如改名叫《使徒行者:真假卧底》。这片里的主角真是一个个天赋秉异跟吃了炫迈似的身中数枪还能近身搏斗越战越勇,什么假死、空弹、全员卧底的戏码看得人都视觉疲劳了,你们这样搞黑社会都要哭了好吗?一星给结尾的片尾曲,一星给清秀怡人美女保镖张慧雯。
太old fashion了,剧情加上演员都仿佛让人穿越回二十几年前。刘伟强都跑去拍某某大爷了,三色台的编导却还在炒卧底的冷饭。TVB自制剧的死亡速度比香港电影还要快。
本来不到四星,一个还算不错的剧本,拍得太生疏了。像是拼命想让观众知道某些本不用那么用劲解释的点。前四十分钟流水账般的普通,甚至让人以为是轻松搞笑的动作片。之后突然的死亡加身份逆转,其实挺不错。至少推理还提了依据。结局也算王道。真的是讲故事人没把个好故事讲得精彩,可惜了。
1.5 心好累,见识了什么叫黑社会里都是警察,警察里都是黑社会。前半部几乎不忍直视,后半部追上一点分数。没想到这么多老戏骨凑一起,拍了个消费情怀的玩意。
看两遍都看不下去,放弃了
有型无神,厌烦的老梗,希望以后的香港电影多点真诚少点套路吧……
电视剧是我看的最后一部TVB剧集,在一个TVB资深粉丝眼中算得上是回光返照之作,除了最后收场比较草率以外,其他都还不错。电影版没有三哥,期待值大打折扣,看下来基本上是杂糅了好莱坞画风的套路港片,没什么好说的。全程只看见张家辉的西装,跟长在身上似的!香港男演员状态保持真不是盖的。
人们在干啥干啥?眼神暧昧个啥?反转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