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六个复仇的小故事中第六个,这段台词真是深得我心,看的很爽。
所以打上来给大家分享下。
黑色幽默的小故事。
电影:1:39:18 --- 1:40:28Ariel: Romina?阿里尔:罗米娜?
Romina: Get the hell out of here! Don‘t say a word!罗米娜:快滚开!
什么都别跟我说!
You don't know who you're missing with!你可是惹了不该惹的人了!
I'll take every penny you have,我会夺走你所有的财产的,every property your dad put in your name to get around taxes will be mine.你爸留给你的每一分钱和地,交完税后,就全是我的了!
We are married.我们结婚了Legally married.合法的夫妻。
I'll spend all my days sleeping with any man who looks my way 我要睡遍所有anyone who gives me an ounce of love.愿意正眼瞧我,给我一点点爱的男人And when it's you who wants the divorce,到时候会是你忍不住提出离婚,I'll take acting lessons我就会演一出好戏so I can stand before the judge like a sad little puppy在法官面前,装的像一只可怜没人爱的小动物and tell him I'm fighting to make this work,告诉法官,我拼了命的维护我们的婚姻that way our marriage will last forever.只希望我们能白头偕老I'll post all your secrets on Facebook!我要把你所有的秘密都公布到脸书上I'll torture you until you scream with pain.我要虐待你,听你痛苦的嚎叫You'll be so humiliated that your only way out你将受尽凌辱,直到will be jumping off a bridge.被逼的不得不投河自尽。
And then,然后,when death do us part,等你死了when your death do us part, I'll have it all.你死了以后,我要霸占你所有的财产。
Ariel: ( Vomit )阿里尔:(吐了)
荒蛮故事里的场景可能很多人都在脑子里走过场:希望伤害过自己的人都下地狱;人在愤怒时脑子里是真空的,完全不受控制,更不要说极度愤怒的状况了。
物极必反,极端情绪下的行为都是毁灭性的。
遇到乌烟瘴气的公共机构导致个人利益完全被践踏,如果是你,可能也会有很想要炸掉这个机构的想法;众人皆醉我独醒,但炸楼不为众人只为消除心中怒火,歪打正着,为公众出了一口恶气,从“恐怖分子”变成国民英雄。
背后被人算计、被勒索敲诈,但有钱人不是傻子,因为资本不在你手上,勒索也得讲规矩。
自己爱得云里雾里却发现对方还有备胎,恨极了,大闹天宫后发现还是无可救药的爱他;承认备胎,看你大闹天空,跟别人一起光屁股,但还是爱你,伸出的手胜过千言万语。
(婚礼结尾极度愤怒之下放大了很多情绪,包括爱,包括肉欲,这是生理反应,也是人类本能,反正现场已经闹成那样,再闹一场也就那样了,但是我觉得编剧的安排加分,曲子选的绝)人在遇到以上境遇的时候本能上的反应大同小异,脑子里估计演了千百遍场景,但是也就是YY,荒蛮故事哪怕只是演出一种,也足以让你觉得狗血,当然,生活比电影可狗血多了。
但是想想就过了,要不打打嘴炮再睡一觉,日子还的继续过。
有些人的愤怒没有上限,突破上限的时候就是行动,这种情绪下可以说是Anything is possible,结果并不一定美好,但是结果也是注定的,只是你无法预见。
偶尔荒蛮挺好,人类需要发泄。
一位漂亮的女模特乘坐飞机途中,在和附近乘客聊天中发现,整个机舱的人都认识女模特的前男友,他们或是背叛过他、或是嘲笑过他、或是批评过他,而这位前男友现在正是这架航班的机长,随着飞机驶向机长父母撞去,这部由六个短片组成的黑色喜剧拉开了序幕。
一个雨夜,服务员发现去餐厅吃饭的那个人,竟然是那个逼死她父亲、觊觎她母亲、道貌岸然的政客,她本来只想骂这个人一顿,但进过监狱的厨娘却无视法律、手起刀落,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
汽车在公路上前进,开轿车的西装男嫌另一个开车的衬衫男开得太慢,于是竖了中指,可没想到自己的车坏了,衬衫男开始了挑衅,两个人从口角上升到肢体,最后一起被炸死在车里,厮杀的姿势竟然看起来像在亲密拥抱。
一个工程师因为停车的问题与拖车公司的人进行交涉,而家庭裂痕扩大、被公司革职,使他突然变成了一无所有的人,于是他在自己车上安了炸弹在拖车公司引起了一场小爆炸,而他一夜之间变成了人民的英雄。
有钱人的儿子开车撞人后逃逸,有钱人买通管家帮儿子顶罪,不料露了马脚,参与策划顶罪的人都想从有钱人手中获取利益。
一切谈妥后,管家被蒙着头带出了别墅,却被受害者丈夫的锤子敲在脑袋上结束了一切。
两位准备结婚的新人,新娘发现未婚夫曾经偷偷和另一个女人来往,未婚妻大闹婚礼,两人大闹之后又奇迹般的和好了。
虽然每个小品式的诙谐故事用时都不长,却涉及到现今这个文明社会中关于家庭、仇恨、路怒症、民意、顶罪、相爱相杀等内容,给人留下的震惊和恐惧过于沉重,而在其负能量爆棚的同时让人很想大声叫好。
看了阿根廷电影《荒蛮故事》。
其中第三个故事,让我想起来高二那年冬天,好不容易一月放一天假(学校为了升学率一月一天假),因事致晚7点才赶上乡镇公交(冬天7点就黑透了),积雪未化,司机只能慢悠悠,晃悠悠的开回去。
到镇上已经晚8点多了。
冬夜凄冷无人,下了车乡镇街面上寥寥无人,也没有路灯(这个太奢侈了),可还有7、8里的乡路要走回去——走回去!
农村娃走惯夜路,好在积雪未消有光可借,不至于黑窟窿咚走到井里去。
长话短说,2002年左右,村村通公路未有(2015年才通),电话未下乡(那个时候都是有乡人进城捎话回去,或他们捎东西过来,沟通不便,别指望家人来接)。
走到4里左右,有个离大路旁边3里左右的村子,灯光微微,冬夜村人无事睡的较早。
里面飞出一飞彩小三轮,除了柴油机轮的声音,没打灯光。
夜深人静的,我是事后知道是碰到偷狗贼了。
当时有一硕大狼狗挣扎下来,瘸腿跑下。
车上有两人拿出棍棒撵杀,借着雪光,看出是一对父子,再简单点说,他们没费劲的干掉狼狗,启动小三轮,飞速开过来,启出杀狗棒,兜头给了我一棍子......没打中,小飞彩三轮在雪地掉头,轧出深深的泥辙,又冲我飞来,连滚带爬我滚进旁边的麦地。
麦地地软,农用三轮车进去出不来,我就顺着麦垄,斜着跑进了茫茫的麦地......大路上三轮车停驻了一会儿,开走了!!!
事后说下,我们那里的偷狗、偷鸡鸭的,都是来自一个村子,那个村子临近省道和乡镇集会。
常年贩鸡鸭狗肉,整个村都是乡镇一霸。
计划生育,提留款在这个村,乡村干部都得用怀柔手段来。
他们偷窃一般和临近村子里的内贼内外勾通,几十年来坏了不少事,也曾经失陷在某一个村子,折了不少人。
还有深夜被反抗的农妇失手杀死的,坐牢更是是家常便饭。
现在这个村也是远近有名,偷狗事业更盛,足迹遍菏泽、亳州,周口等山东,安徽,江苏,河南几个地方。
村镇黑工坊遍地,家家宝马楼房。
有个同学是该村的,曾经去过,病死猪不褪毛直接扔进绞肉机。
生产的“金锣”、“双汇”等火腿直接远销江浙,你没看错是长三角!
自媒体时代来临,现在洗白了吧,眼下也生产米粉、面粉,还有培根等等烧烤原料。
因临省道,生意兴隆,甚至成了远近的生猪、水果、粮食大宗货物交易中心。
只感觉他们村红薯粉和豆芽比较真(原材料不值钱)。
有利益就有纷争,做学生那会儿,最常听到的是这个村的流血和死亡事件,很多跋扈的年轻人不少英年早逝!
每每过年回家路过该村,文龙画虎,光头打膀子吊耳坠的年轻人间杂其中。
基层乡村不是赵本山的乡村故事,而是贾樟柯的原始和蛮荒。
※※※※※※※ ※※※※※※※(被偷狗贼父子开车兜头一棍子并回头撵杀,是本人亲历真事,不是瞎编的。
)
开始看海报以为是战斗民族的电影,不过虽然不是却没有影响电影本身的质量,有点像平民版的黑镜,六个故事,剧透来了No.1:免费的飞机你不要打,认识精神病不稀奇,认识机长也不稀奇,认识精神病的机长,太尼玛稀奇!!!
No.2:杀人灭口哪家强,路边饭馆毒鼠强老太背后补八刀,保证大叔命当场!!
No.3:逗比无赖bie奥迪哥被骂,奥迪哥爆胎桥前遭擒;你可以骂我,可以在我车上拉尿,但是你不能质疑我的性取向,奥迪哥为捍卫自己的直男尊严与土无赖同归于尽No.4:斯文爆破工程师遭遇城管多次拖车后变身疯狂伊文,一爆成名狱中称王。。
No.5:富二代酒驾致一死两命,园丁为财替罪惨遭准爸爸加爵之锤!!
No.6:最经典的来了!!
新郎劈腿被揭穿,软妹子怒变河东狮,虽然最后悲剧变了喜剧,为何受益的总是厨子???
(芷宁写于2015年5月5日)《荒蛮故事(Relatos salvajes)》是一部可看性极高的影片,将不可遏制的笑与自发而成的反思同时触发,外表是酣畅淋漓的喜剧,内里却嵌着深沉的绝望和苍凉,每当片中各故事里的人物,因人因事因规则因命运而或愤怒或悲伤或癫狂或绝望的时候,山本耀司的那句话就显得特别贴合——“人生,最终不过是一场催人泪下的闹剧。
”大概只有激情洋溢的拉美人才能在将黑色幽默进行到如此浓烈、如此彻底的情况下, 还能让观众不觉得用力过度、渲染过头,也不会因为故事和人物所呈现出的过高饱满度而感到吃不消,且难以排遣,在既爆裂又冷漠、既扭曲又炫目等看似混搭风的相互交融下,观众领略到了一次非常带劲的观影体验,而这种体验也是一气呵成的,并非因叙事风格的混搭、每个故事的拼接,而呈现出不流畅不通顺之感。
影片从伊始就彰显出其特立独行的一面,和片首演职人员名单相衬的不是人物头像,也非风景空镜,而是一群野生动物,导演编剧主要演员的形象都被各种动物代替,恍惚间会让观众有收看塞伦盖蒂动物风采的错觉,而这非一般的开头便预示着该片在叙事风格上将是奔放无羁、不按牌理出牌的,此时的配乐也极具趣味,透着股子出脱不羁。
看罢影片回味片首,观众或许会觉得这个配搭十分绝妙,人类在很多场合都显露出其动物性的一面,在现代社会超乎寻常的压抑和竞争的环境下,人类的心性和丛林荒原的动物如出一辙,有时候更甚。
马丁·布伯说:“在我们的世界中,每一‘你’注定要演变成‘它’,此乃我们命运中不堪忍受的怫郁。
”在这部由达米安·斯兹弗隆执导的影片中,这些注定的演变已不仅仅是怫郁,而是不得不承受的必然,当原始生存法则都显得相对文明的时候,人类世界便处处滋生蛮荒故事。
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许的夸张,但细想一下每天发生在现实社会中的奇葩轶事,人们都已渐渐麻木,不觉有多意外和癫狂,现实永远比戏剧更具有戏剧性。
这部奇葩荟萃的影片由六个故事组成,每个篇幅都不大,但都情节紧凑,结构错落有致,在有限的时长内将故事讲述得清晰流畅,令矛盾层层递进,并且意旨明确,颇有力度,以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出了生命中那些令人抓狂的事是如何激化演变成失衡失控的灾难的。
这样的解析似乎很符合该片的台译名《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而港译的《无定向丧心病狂》,又体现出了该片剧情突发、表现方式诙谐中略带夸张叙事风的一面。
片中故事所呈现出的不可控,看似具有不同的形式,如被践踏了的尊严,被碾压了的智商,被恶意挑衅羞辱,被规章制度压榨,被金钱嫉恨左右了道德观等等,所有这些最终都引发了情绪上和人性上不可控,于是矛盾冲突一触即发,且愈燃愈烈,直至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
在第一个故事里,复仇来得猛烈而迅捷,超越了很多道德的禁忌,似乎唯有彻底毁灭才能宣泄那积累已久的恨意;在第二个故事里,复仇依旧来得猝不及防,仿佛手起刀落之间已经快意恩仇,却无时不刻地流露着哀叹,透露着底层人的无奈和无助;在第三个故事里,因较劲而引发的相互报复最终导致了啼笑皆非的结局,警察最后对恶性焚毁事件的定性也充满了幽默感;在第四个故事里,个人被庞大的体系所左右所压榨,愤懑抑郁到似乎唯有以爆破报复的极端形式才能出口恶气;行至第五、第六个故事时,影片似乎不再那么大鸣大放地讲述报复,转而对金钱与道德、情感与道德进行着一些探讨,但其中的报复却也是存在,如第六个故事里,新娘对新郎的报复。
当影片最终呈现出欢喜冤家的局面时,克尔凯郭尔的话显得应景而深远:“人人都在报复这个世界。
我的报复则是把痛苦和烦恼深深地压在心底,让我的笑声愉悦所有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影片部分地做到了这点,用笑声愉悦了观众,但也把痛苦和烦恼随之抛出,可以说,该片的横空出世也仿佛是在“报复”这个奇葩的世界。
不得不提的还有影片的画面,该片的画面呈现和它的叙事一样,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每个故事中的场景虽然都相对独立,具有新鲜感,但视觉风格始终贯穿终成一体。
另外,影片的配乐也很赞,即贴合剧情走向,又带动人物情绪。
(杂志约稿)
7.81.为什么25年还要跑到影院去回看一个十年前的引进片?
因为十年后的今天,大陆的院线片依然拍不出这样一部爽到爆的东西来。
2.片头字幕用各种动物影射不同职位的制作人员,幽默感和创意拉满,暗合影片描绘人类野蛮兽性的主题,看到最后,象征导演的是只狐狸,着实绷不住[破涕为笑]。
3.影片由六个独立的故事组成,第四个里卡多达林饰演的爆破工程师西蒙的故事,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
我们看着这个神经衰弱且敏感的,认死理的,卫道士般的,脾气好似他的工作般一点就爆的,可怜的中年老男人在经历拖车公司和交管部门沆瀣一气的拖车费与罚款敲诈,以及因此错过女儿生日聚会而引燃本就积怨已久的妻子决意离婚的家庭危机,在同交管部门申诉无果后,我们迎来了故事的第一个小高潮——西蒙扛起灭火器砸碎工作人员的柜台玻璃,之前压抑着观众的种种不快情绪在这一刻得到了一定的释放。
但显然导演并不想就这样简单的放开那双揪着观众心绪的手。
暴怒过后的西蒙,将承担更加严重的后果,此次事件使得公司因不愿得罪市政府而损失经济利益将西蒙解雇,西蒙也因失业与暴力事件造成的经济困窘和不良影响而面临丧失女儿的抚养权,加之他的车又一次的被“无故”拖走成了压垮西蒙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西蒙变得沉默了,他不再像以往一样,化身成一头愤怒的公牛冲撞一切他不满的世俗规则,而是默默的缴纳了拖车费,拿回了自己的车,观众的情绪也在这一刻达到了最低点,我们好像又看到了一桩人作为个体的意志在社会中被强暴,被异化,被规训的悲剧,但与此同时,根据观看前几个故事的经验,故事结局又似乎不应该是这样的走向,观众们对西蒙再一次的更加出格的举动仍抱着一丝的期待,果不其然,意料之外的平静必然会爆发意料之外的事件,而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我们看到西蒙在他车的后备箱内装上了他最熟悉最擅长的炸药,我们隐约预感到了什么,直至那一声响彻在拖车公司停车场的爆破打破了这份平静,故事达到了最高潮,观众的情绪也从低谷急转直上到达云霄,低落的情绪如洪水决堤般宣泄而出,看得观众直呼tmd过瘾。
故事的结尾,西蒙不但伸张了心中正义,“惩罚”了官商勾结的行径,摇身一变成为“公众英雄”,自己的家庭也得到了重构,妻女来到监狱同狱友一起欢庆西蒙的生日,格外温馨……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结尾的处理稍显低级,过于宠溺观众,实际上观众并不傻,大家都明白,笑过之后我们依然要面对现实。
电影反映现实,影像就是现实的镜像,但电影不是现实,电影是一个“两小时的梦”,当观众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个“梦”的时候,随之产生的间离效果,抑或会加深对现实的批判性思考,如此,影片也许就达到了它的又一目的了。
4.除了第二个往炸鱼薯条放老鼠药的故事我觉得稍弱以外,其余四个都很扣人心弦,第一个是一个关于有预谋的飞机事故的故事,在八分多钟内进行多次反转,将一个短片的张力玩到极致;第三个是一个关于两个“路怒症”的蠢蛋互殴至死的故事,承包了我整部片最密集的笑点;第五个是一个关于假冒顶罪的故事,每个角色的形象都塑造相当到位,结尾处突如其来的暴力将整个故事又拔高了一个纬度;最后一个是一个关于婚礼现场的狗血闹剧的故事,在我看来则是道出了爱情抑或婚姻的一种本质,亲密关系总是要在一次次的相互毁灭又不断重构的循环里得以延续。
5.当我们在影院里观看着在我们的认知里或许只能存在在电影中的荒诞的闹剧时,在地球的另一端,距离我们最远的国家——阿根廷,这样一个GDP增长率如心电图般,政权更替好似儿戏的国家里,这或许就是阿根廷人要面对的荒诞的现实。
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何该片当年在阿根廷如此受追捧,直至今天也是阿根廷文化输出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艺术只来源于生活,却从不高于生活。
同时我想,倘若当我们的电影不再与当下产生联系,不再与现实发生关系,当博物馆成为我们制作出的影片的最后归宿,那么电影作为大众艺术的属性就会被消弭,到那时就是电影的生命迎来终结的时候了。
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我并不是特别能理解。
但是,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是,通篇的戾气和冲动,以及之前的小温情,是更能理解的东西。
第一个故事,机长(原谅我忘了名字)受了那么多侮辱,有的甚至是多年以前,他却仍旧记得,还可以把那些人纠集在一起。
不知怎的,我莫名地想起那个笑话,上帝说:我凑齐这一船人容易么?
略过,飞机上的人并不都是罪恶滔天的,我想说的是这种仇恨并不是冲动,而是埋藏在他自己心里多年形成的阴影,面积已经达到了无法宣泄的地步,才策划了这样一个行动释放。
人心至此,何话可说?
第二个故事,我觉得大妈和服务员承担了同样重要的戏份。
一个是欲报仇而守法,选择不得已饶恕。
一个是没有冲突却愤世嫉俗,同时并不怕承担后果。
很好理解,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小白兔,如果能不惹事最好是不惹事,可是被逼急了,总能做出点意外的事情来。
大妈或许是年轻的时候被逼急过,或许是她的心理一直对社会就是这个评价。
总之,故事就这样发展了。
转身向左,转心向右,乱世,可有佳人?
第三个故事,工程师如果在法治国家,一定是一个非常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人,然而,悲剧就是这并不是一个很和善的世界,他试图使用了正常的办法进行理论,可惜他失败了。
非但如此,还造成了一系列让他心理失衡的结果。
最后,铤而走险,用自己的办法进行申诉。
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最温情的不是妻子女儿来过生日,而是那一句字幕:数千人认为应该将小爆炸工程师释放。
这个社会,还是有救的。
第四个故事,不就是超车吗?
不就是没面子吗?
不就是男人脾气吗?
不就是喜欢打架释放吗?
不就是要占得上风吗?
不就是让自己不爽的人难受自己就很爽吗?
两人都……告别这个世界了。
真不知该说啥。
第五个故事,商人的智慧和手腕很强,应该说直觉很厉害。
最后还了价还让对方同意了安排。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什么道义和道德,对于这个故事,要做的是法律和证据的完善,侦破小组的能力提高,而不是谴责这些人的选择。
第六个故事,戾气说到现在,有点不太想说了。
有人说这是相爱相杀,我觉得不是。
如果是,我最多就是转身离去,离婚赔偿。
既然相爱,何必伤害。
既然相杀,何必转圜?
也许这就是冲动人的冲动选择。
最后的团圆,我感觉更是编剧不得已的选择,不知道对不对。
电影结构很棒,节奏也很紧凑,完全没有出神的机会。
(故事顺序好像记反了)这就是这个世界吧,丛林社会,娱乐至死,道义难存,你争我夺。
历史在轮回,我相信善恶也会轮回,或许要走到最糟,才能变成更好。
这,也许是社会向前发展所需要的代价。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文明人。
我们会在地铁上忍让,在婚礼上微笑,在法院里讲理,在餐厅说“谢谢”。
但达米安·斯兹弗隆用六个短篇故事告诉我们:那不过是一层薄如蝉翼的膜,随时可能被刺破。
《蛮荒故事》是一种解剖,它把现代社会的假面从脸上揭下来,用一刀切开的方式,露出那张咬牙切齿、血脉贲张的真面目。
没有伪饰,没有留情,也没有安慰。
这不是一部“讲道理”的电影,而是一场情绪的爆炸秀。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普通人走进极端的过程。
他们不是坏人,但他们在一秒之间选择了报复,选择了不再压抑,选择了把怒火推向极致。
•第一个故事像是一首讽刺诗:所有曾嘲笑、伤害、忽视一个人的人,都被请上了同一架飞机,像一场命运安排的“同温层地狱”。
•公路上的互相羞辱,是阶层的冲突,也是男性原始荷尔蒙的互殴,像《决斗的人》,却更像《动物世界》。
•爆破专家的复仇,是中产的崩塌,是“我不想忍了”的现实隐喻。
•新婚之夜的崩裂,则是现代爱情的真实写照:当仪式感被出轨与侮辱撕开,剩下的只有歇斯底里——以及某种莫名的高潮。
在这部片中,“文明”是笑话,人性是主角。
人类的愤怒,就像被压缩的弹簧,平时我们叫它“教养”,一旦松手,它的弹跳足以摧毁所有规则。
这电影让我想起一个说法:法律不是正义的化身,而是人类试图驯服自己的工具。
但人类并不总愿意被驯服。
特别是当这个系统一次次用官僚、冷漠和不公平将人逼进死角时,愤怒就是唯一的语言。
我们从不敢承认,我们其实都幻想过那些情节:撞了我车的人爆炸了,压榨我工资的上司遭雷劈了,出轨的伴侣在婚礼上出丑了。
只是我们没有拍电影的胆量。
而这部电影,替我们表达了那些平时只能在梦里完成的报复。
你可以把它当黑色喜剧,也可以当心理宣泄。
但最真实的感觉是:我们都是荒蛮世界的幸存者,只不过穿上了西装,学会了说人话。
印象中这些年滋要一踢世界杯,电视台就会播那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因为他们国家队老也不夺冠,后来就觉得阿根廷特别悲情,后来又看了一些阿根廷电影,读了一点博尔赫斯,愈发觉得这是个忧郁的国度。
《荒蛮故事》彻底击碎了我的这种想法,还忧郁啥啊,这比东北大哥彪悍多了(抱歉又开了地图炮),按照《荒蛮故事》这个演法,阿根廷人要是说一句“你瞅啥”,那就不是撕逼的问题,而是以何种方式往死里撕以及谁先被撕得粉身碎骨的问题。
虽然片方有阿莫多瓦这样的西班牙背景(西班牙跟阿根廷本来就有基于殖民史的紧密联系),但故事还是发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阿根廷其他郊县,导演是75年生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初生牛犊,果然任性生猛。
全片分为六个小故事,故事间并无联系,都是暴力感以及黑色幽默成色十足。
譬如第一个就是一帮人坐同一班飞机,结果发现大家全都认识同一个人,并在不同时期都给这个人带来过伤害,此人正是现在这架飞机的飞行员,最终飞机在众人惊叫声中撞向飞行员的父母(乘客里有个心理医生“提醒”飞行员,带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是一切的罪魁祸首)……这算是全片开始的引子,接下来滚播演职人员名单,每个名字都搭配着一只野生动物出现,这也映照了片名(Relatos salvajes)和全片基调——片名直译过来就是“野生(动物)故事”的意思,现在网上一般译作《荒蛮故事》,也不违和。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快餐店女侍发现前来就餐的男子是害得她家破人亡的政客,她一直犹豫该怎么办,男子却被后厨的老厨娘乱刀戳死;第三个讲俩人开车时互相不礼貌,结果车抛锚后矛盾逐渐升级,最终互相“削”死了;第四个描述了一个被官僚主义激怒的爆破工程师,最后把市政部门给炸了;第五个讲一个交通肇事顶包案,富人散财,穷人去顶包结果被愤怒的受害者家属当头劈死;最后一个是讲新娘在婚礼上发现新郎背着自己跟一个女宾搞地下情,她怒不可遏,发展成一场滥交滥杀的大混局,不过最后俩人还是爱吻在一起。
除了片中植入的某中国金融机构品牌,中国电影《天注定》也常常被国内网友拿来与《荒蛮故事》相提并论,不过这俩片除了短片集合结构、以及对暴力的描述有点类似,其实意指截然不同。
《荒蛮故事》有点揶揄体制,但也没有明显的“批判现实主义”,譬如第一个故事(原谅我想起刚发生的悲惨的德国航空事故),你硬说社会有责任也对,但基本上那位未露面的凶手就是个心理变态好么?
快餐店谋杀案算是有点绿林好汉式的“女刺客”意思,但开车时互相不礼貌结果彼此撕逼撕死了,以及过于愤怒的工程师、贪财的顶包屌丝、在婚礼上几乎大开杀戒的新婚夫妻,这跟体制基本没啥关系——而是跟体质有关系,本质上,这一来是映照了阿根廷人彪悍的性格;二来,应该也跟当下阿根廷社会的普遍情绪有关。
军政府独裁体制破除后,阿根廷却成为了“拉美病”的集中代表,经济下滑、失业率高企、政局动荡,整个阿根廷社会都弥漫着一股愤懑和怨恨的情绪,各族群和阶层之间充满对立情绪,21世纪初阿根廷又陷入了经济危机的困局中,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在此一背景下,本就洒脱、浪漫、快意恩仇的阿根廷人民益发变得暴躁易怒,而《荒蛮故事》可以看作正是这一情绪的一次银幕宣泄。
按说阿根廷也建立了西方式的现代民主宪政制度,据说还有独立的媒体,但是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毒瘤依然故我,这一来二去的,可能阿根廷人自己也想不明白,制度靠不住,又不知该怎么改,于是,一言不合只能大打出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国内这么多年轻人这么追捧这部影片?
(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第13期)
除了殉情那章能勉强4星,其他都什么玩意?豆瓣8.8,只能说很豆瓣。
《天注定》是悲天悯人的上帝视角,所有角色都在与社会对抗,水火不容势不两立;《荒蛮故事》则是伺机而动的猎物视角,所有角色唯有苟且生活,在死亡边缘挣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两相对比高下立见,这便是符号与人的差别,所谓不破不立,想要鸣不平,得先把自己打碎。
充满趣味与恶念!把人性中最丑陋最邪恶的地方统统放大,进而制造出这些极具戏剧效果的段落!当然,最后还是留了点希望的。
同样展现社会暴戾情绪的阿根廷版《天注定》,但要比后者艺术、幽默和高级很多。可以从中胡乱联想到马航、反拆迁、药家鑫、T3爆炸、深圳车祸顶包,外带一个巴尔干谅解式的合家欢结局。
5.0/10 拼好电影?不,是拼好的无聊电影。甚至比《我和我的祖国》还差,更别说跟《天注定》比了。 别拿这个比昆汀了吧,昆汀中的人物是贯穿始终的,有因有果。可不会听到别人说的事而乱杀人,这些人像小孩子一样,没有容忍,你惹我我就要杀死你。像是被注入了杀人基因一样,一定要执行下去。眼睛中除了杀人没有其他一点手段 第三段更扯了,本来故事时长短,没铺垫展现出主角的暴力倾向。结尾还办xx,不会因为你做了极端事件,老婆就会改变印象吧。设想一下:本来妻离子散,因为你杀了人,所以对你改观了,什么逻辑啊这是!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喜剧标签甚至一次都没让我笑出来。无语
居然是短片集,然而每个故事都像一包爆炸糖,劈里啪啦地,炸着人心中的压抑与愤慨——那么多似曾相识或大同小异的境遇,那种邪念被贯彻后真是何其解气。虽说暴力与蛮荒,但这种幻想的爆炸宣泄,恰恰剑指了官僚主义、贪腐、歧视以及不仁不义,太赞。黑色荒诞,肆无忌惮,爽,喜欢。四星半。
对比了下《黑镜》,《九号秘事》,同样的讽刺和荒谬,英国人拍出了性冷感的体味,拉丁人拍出了费洛蒙的体味。真的,什么样的民族气质,创造什么样的作品。
看不懂看不懂
比科长的“天注定”好看
荒蛮啊,老爱记成蛮荒,开车路怒两哥们的结局给我整乐了,最后结婚那个结局不怎么理解,有点太抽象,闹成这副模样还能收尾,炸裂!
气性大的阿根廷人
04.15 陆家嘴百丽宫补档去年siff没看的,最喜欢炸弹哥和婚礼,但是婚礼结尾大团圆扣分,最讨厌斗气车环节,男的不行。
暴力而无戾气,挺有意思。
新仇旧恨一并断,一捧鼠药换心宽。狭路相逢皆归去,强权之下心不乱。权贵自有脱身路,情人成仇复返欢。
强加荒诞,和同类型相比创意和故事性都差好多
预算:330万首周末票房:$85,100北美票房:310万全球票房:2700万上映日期:15.02.20上映周数:21周分级:R最高院线数:122北美最高排名:20
离谱小故事集合
我不喜欢黑色喜剧、先锋、插叙叙事或者倒叙叙事,这个片子基本全犯了。所以给他最低分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考虑到艺术的表达是不是可以因为艺术多给一星呢,我觉得是可以的。
人类的理性只是感性世界的沧海一舟。
千万不要随便得罪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