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说一点感言(extended):1.野﨑まど的这部《巴比伦》可能是少有的能够影响我很深,但是根本没有内涵的作品。
就像第III卷-终-的剧情一样,这整部作品,可以说就是一个思考实验。
剧情?
台词?
人物?
逻辑?
思想?
这些真的是一部小说必须的要素吗?
2.《巴比伦》各种意义上非常像
但是和基本照着福柯生命权力与死亡权利的思路改编的
另外《巴比伦》和《正解するカド》有很多设定相通,不过内容和意义都完全不同。
3.如《HELLO WORLD》的宣传语「この物語(セカイ)は、ラスト1秒でひっくり返る」(这个故事(世界),会在最后1秒颠覆)所说,野﨑まど是一位"颠覆性"的作家。
他的所有作品,都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对于颠覆的执着。
就连在《君の名は。
》大成功后被东宝强行要求改成"所谓世界系"的《HELLO WORLD》,都是在保留"世界系"男女关系与世界危机的基本背景下,通过反复、迭代的颠覆彻底翻转了"世界系"定义。
(会剧透就不多说了——不过目前我看过的剧透文不论中文和日语其实都没透到最后1秒颠覆/解构的点子上。
当然这跟动画在这方面有意无意地含糊其辞改编不力有关…)同样,这部看似"社会派"的《巴比伦》,也是融合了社会派文学和朦胧文学的特点(在我写完这段之后,居然在第1话评论音轨里听到興津和幸也提出了一样的观点!
),可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全新文体(和魔幻现实主义也有很明显的区别)。
4.但是和作为娱乐小说的"颠覆性"同样,后现代语境中的野﨑まど也是一位"解构性"的作家。
他在各种作品中反复的、迭代的颠覆,实质就是后结构主义对二元对立的解构。
而他的作品,本质就是延异différance的思想游戏。
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
当你试图界定它们的时候,你的行为实质是在异化善恶、对错、是非。
"界定"这一动机就已经注定脱离了善恶、对错、是非的界隅。
《巴比伦》(动画第5话、小说第II卷)中,男主角正崎善面对"正义是什么"的提问,提出"虽然不知道正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持续思考正义到底是什么"。
而在接下来的剧情(小说第III卷、动画大概第12话)中,野﨑まど借另一位人物之口,提出了"善"就是"延续"这一观点。
很显然,正义、善并不等于"延续"。
"延续"是非理性、非(二元对立)定义的。
但是"延续"的本质,就是否认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摆脱形而上的二元对立。
所以这里,善也罢恶也罢,是也罢非也罢,都只有在延续的差异中形成,在延异différance中存续。
在这种意义上,野﨑まど(特别是这部《巴比伦》)确实和幾原邦彦以及伊藤計劃很像。
(所以这三个人的作品都对我有着类似的吸引力。
)
女主就像个移动食欲增幅器,当你看到她就会食欲大增,然后你就会跑去吃屎,啥?
为啥食欲大增会去吃屎?
我怎么知道,别人特么性欲大增都会自杀,你吃个屎不过分吧。
这坨屎我被群友骗了,说是美食,我吃了。
希望还没看的就别吃了。
当然有些人就是喜欢猎奇,你告诉他这是坨屎,哎,他就来劲了,非要去尝一口。
刚看完巴比伦第7集,对这一作品喜欢到无以复加。
警告,以下内容有剧透。
而且是没看过出动画外的原作的推测。
明白这张图意思的人就可看了( ; ; ) 我觉得这就是(正方)普通人对抗(反方)超能力者的故事。
而且这个超能力者毫无疑问是反社会人格,她完全没有正常的善恶观,其行为在正常人看来是绝对的恶。
尽管我们观众很快就能明白她是超能力者。
但是剧中的人物当局者迷,还是在用正常的逻辑在行事。
希望用“常理”去理解事件。
而这种对逻辑的坚持导致了主角极慢地才理解他面对的是多么可怕情况(7集末尾)。
一次次地用队友的命去试错,用生命换来对反派超能力规模、强度的信息。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试图套公式我们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作者为了调动观众的情感,故意让主角理解地更慢了些。
至于所谓生命伦理的讨论,不过是噱头而已。
所有从这一点批评作者的,那怕是没看懂。
作者是从一个疯子的角度叙述他的世界观,让观众感受到反派的可怕以及她的魅力。
(这点很像《汉尼拔》的塑造方式。
) 而选举之类的剧情,也是作者想加重真实感、加重“常理”的存在感,反而突出“异常”的可怕性与破坏性。
在7集的铺垫下,毫无疑问剧情进入了最黑暗也最震撼的时刻。
和《食灵零》 的第一集完全是噱头的团灭不同,陪伴观众多集的熟悉面孔一个个地在反派的笑容下消失,而且是赤裸裸地把过程呈现出来,可以说没有任何慈悲。
一切这些都是为了让观众震撼,同时也更体现了作者的主题(我认为的),那就是生命的可贵。
我们观众会为生命的逝去而愤怒,从而对反派的理论更加反对和憎恶。
而主角的崩溃更是正常的表现。
现在,对于他来讲,“常理”已经彻底不复存在。
那么接下来我的期待肯定是翻盘。
合理的翻盘,用普通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去击败超能力疯子。
从而歌颂人性。
我希望这个过程能够做到基本合理。
那么,这部剧就太爽了。
我希望到时候我能够说出“这才是爽”。
接下来就是如何击败超能力疯子了。
现在的情报,反派的能力就是【主动可控的】不完全精神操控。
言语(声音)可诱导他人(无论男女)的行为,但是不是完全操控(不像鲁鲁修的geass)。
目前没看出反派除了声音外,通过费洛蒙(空气)或是肉体接触(接触)可以使用能力。
而且被操控者可以短期通过痛苦摆脱控制(和op里反制女帝类似),但是终究还是会被操控自杀。
那我目前可以想到的反制也很幼稚,从控音的角度出发:捂住耳朵。
或者毁掉自己的耳膜、听觉神经。
或者超音距狙杀。
或者通过痛苦短暂摆脱控制后迅速击杀同归于尽。
尽管敌人的能力已经基本摸清,找出后击杀并不困难。
但是现在还是敌暗我明,而且敌方势力还包括执政者(不确定是否被操控,有可能是合作关系),找到她依然和最初时一样难。
家人被绑架等情况可能也会出现。
所以我觉得接下来主角还要受一阵子苦。
第7集的打击和追踪是接下来的重点。
当然,在“常识”已经行不通的情况下,主角的枷锁已经卸掉。
希望之后的剧情可以通过主角“不择手段”的狠毒手段来表现属于人类的“黄金精神”。
至于有关自杀的讨论。
当你看到熟悉的角色在自己面前自杀的时候,你的心情已经为你解答了。
你的死会让所有爱你的人痛苦到无可复加的地步。
你现在的心情就是你自杀后爱你的人的心情。
不过反派塑造是真的好。
纯粹的恶魔、真正的巴比伦大X妇。
写在前面,动画讨论它的善恶,我讨论我的善恶,你看你的善恶。
我也没收它钱,我爱怎么写那是我的事---我们站在一道深渊边上。
要么落入虚无,即绝对的事物性。
要么设法跃入另一个世界,或更确切的说,首次根本进入世界。
《自杀法》序言。
( 出自海德格尔)《巴比伦》以新域的一次立法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善与恶的寓言故事。
正如片名 巴比伦,在圣经里是邪恶的符号。
这个片用“邪恶”给人带来了世界观的强烈颠覆和震撼。
巴比伦在圣经里出现了354次,仅次于“耶路撒冷”,巴比伦一直被视为魔鬼的城市,而耶路撒冷是神的城市,他们彼此相反、对立。
真实的巴比伦是6000年前的城市,盛极一时,在旧约里,上帝对巴比伦强烈的愤怒,“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启示录17章5节)。
巴比伦在启示录中出现很多次,虽然耶稣诞生的时候巴比伦已经消失很久了,但在圣经中它是作为未来的预言事件出现的。
在这些经文里,有上帝对巴比伦的强烈的愤怒。
上帝准备用终末的狂暴来摧毁它,使它不再见到日光和生产,上帝称它为地上的可憎物。
我想如果你持有“现代主流的价值观”看完此片应该很明白这种感觉。
这肯定也是这片取这个名字的原因。
片中还非常寓言式的给主角起了有代表意义的名字。
正岐善、曲世爱,一个代表绝对的正义另一个绝对代表邪恶。
巴比伦不止是一个古代城市,在圣经里,它是数千年邪恶的源头,它不停地切换着形态和方式,以源远流长的行为、符号和扭曲思想、甚至以我们不能辨认的隐秘的方式流转至今、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它不断地变换外在表现形式,自创世纪到启示录。
正如曲世爱可以幻化成完全不同的几种角色迷惑、诱导、控制他人。
“恶”是不断变形的。
从一开始小检事文绪,看不惯政客对政治与色情交易的行为,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怀疑。
正岐善告诉他,需要暂时的忍耐,然后利用女子的口供,就可以切实的阻止政客的“恶”。
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的理由,其实已经潜藏了作者要表达的恶的伏笔了。
当然普通观众还是不会意识到的,因为作者在刻意隐藏。
如果没有全篇看完,第一遍看,一开始感觉像是一个常规的悬疑片。
第二集有两段审判的戏相当精彩。
一个是正岐善对女子的审判,还有一个是女子对正岐善的问话。
这看上去是一次交锋。
稍后我会详细分析这两场戏。
然而第三集,主角终于反应过来了。
他本来就知道自己被女子耍的团团转,然后他重新知道了自己被女子耍了。
因为他忽然察觉他和女子的交锋,女子的真正目标是奥田助理记录员。
反应过来时记录员已经和其他几十个人一起站在楼顶准备自杀了。
这一集里我们也知道了女子的名字是曲世爱。
再回过头来咂摸前面两集,第一集新人检视文绪对自我职业产生的怀疑,经过正岐善的借口“持续”,然而文绪发现女子是曲世爱,曲世爱无须欺骗就很容易动摇他的认知基础,新人检视文绪觉得是无法阻止政客之“恶”的。
记录员在记录中也发现自己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本应该真实的全面的记录,最终呈交的结果确实正岐善作为交易的虚假的口供。
作者可以隐藏的线索似乎已经明确了。
曲世爱的劝导超能力是通过解构每个人具体的行为,指出我们确信的那个“善”同“恶”别无二致。
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
从而动摇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观,失去统一的价值观的人就会自杀。
片中对什么是善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得出的结果是善是“持续”。
似乎自杀法作为终结就是代表了恶。
制止自杀法的立法就是善。
妈妈死了的小女孩,不需要面对眼前的痛苦,通过自杀获得解脱就是恶。
结尾大总统以一种真诚的方式告诉将要自杀的女孩,没有确定的善,他自己也不知道。
女孩停止自杀了,大总统的行为就是善。
而其他政客说“政治的本质就是对人民情绪的操控”就是恶。
曲世爱杀死的正岐善的同事就是恶。
而同样是杀人,正岐善为了复仇杀死曲世爱似乎就是“善”了?
政客通过色情交易就是恶。
正岐善通过与女子的交易获得口供就是善了?
新域域长斋开化推行自杀法是恶。
推行自杀法是为了解放人类,也让自己的儿子获得自己的心脏,是善?
大总统的思考,善是“持续”,真的对么?
善不应该是我们的偏见么?
那些与我们为敌的,那些数千年的邪恶,那些上帝痛恨和愤怒的,那些我们自以为是的才是善,对么?
这真是个难题。
文中还有另外两个难题。
电车难题和医生难题。
如果你手中有电车改道的扳手,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电车就会杀死5个左边轨道的工人,如果你把轨道往右扳,电车就会杀死1个右边轨道的工人。
你会怎么做?
你是医生,杀死一个健康的人,就可以把健康人的器官移植给5个不健康人,救活这5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这5个人就会死。
你会怎么做?
毕竟我们不用选。
正岐善选了。
他杀死了大总统,从而救了另外的大多数。
也正是这个行动,让他彻底失去意义了。
我们在回到第二集,那两场审判中来。
正岐善对曲世爱的审判,带着明显的高人一等的感觉,视角是从上往下看的。
以冷色调为主。
而曲世爱的视点并不在正岐善身上,仿佛她是与正岐善所代表的价值观对话。
中间有个地方她笑了出来。
这让所有人很意外。
然后把视点转到记录员身上。
刚刚这段,你不打进去吗?
观众和记录员一起,直接从旁观的视角变成了对话的参与者。
这第一次对记录员产生了冲击:作为记录员,口供到底应该怎样记录?
表面上是曲世爱与正岐善对话,但实际上曲世爱的话语一直在记录员和观众的身上。
至此正岐善和观众都被其玩弄于鼓掌之间。
然后我们来到了曲世爱对正岐善的“审判”。
画面反而是亮色。
画面明显的指出两者价值观的对立。
“如今这个时代,各种人生观价值观都应该得到尊重,应该相互接受彼此不同的价值观吗?
”“是的”“即便是无法相容的价值观?
”“我们必须理解彼此的价值观并与之共存,不能互相认同的话,最终免不了战争。
”“要是有一个认为战争不对的人和一个喜欢战争的人,他们应该接受彼此的价值观并且共存吗?
”“……”
您说生孩子是好事,不生孩子也不是坏事对吧?
那杀害孩子呢?
当然是坏事啊!
( 这也是曲世爱对正岐善埋下的伏笔。
结合结尾正岐善面对电车难题做的选择,让他的行为产生矛盾,最终击垮了正岐善。
)
正义的正,善行的善。
检事先生的名字是无法原谅坏事的呢。
请问“正义”是什么?
(虚假的口供,这是记录员失去自身意义自杀的直接原因。
)面对“自杀法”片中也有分析,自杀法并不是让民众自杀,只是提供了一种选项。
正如加缪所说,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
苏格拉底说,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所以这是一部寓言式的片子。
用来解构我们对善的理解,用来抹去善与恶之间的界限。
现实中的我们那么“富有包容性”,现实中的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同时拥有两个完全相反的理论还能自得其所。
为了能“持续”下去的善,可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我们还可以定义我们是善他们是恶。
面对善恶,“我们不假思索,动辄诉诸感情。
我们的心对于特定的情境,已经产生了如同机器反射般被设定好的反应,高尚的情感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高尚,卑劣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卑劣,风景也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令人愉悦。
”动摇这种稳固的、不变的、明确的关系,就是《巴比伦》在尝试的。
回到大总统思考的那个问题:什么是善?
或许“善”与“恶”并不存在。
善与恶只是政客控制我们情绪的工具罢了。
一個“輕小説”改編的動畫,其水平必然也被限制在“輕”的程度上照例,我們暫且不談涉及明顯概念諸如 普世觀 ,存續或終結,生存和死亡這種大衆文化概念。
就一個動畫來説,只能説是陷入了原作的概念泥潭中不能自拔的衍生品而已。
而原作中讓人看似深刻的討論目前社會中一種思想流派的探索來説,只能説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請各位切莫因爲一個小説或是媒體作品就簡單的將一種思想流派簡單的認知和劃分。
因爲就哲學或是文化角度來説,用一個動畫作品來詮釋一種風潮或是想要駁斥人類發展的歷史都是不客觀和不現實的,那麽我們暫且就事論事的簡單看這個動畫。
無疑,從cv的感情和動畫中對於動作的細節展現來看,也確實讓人認可了製作團隊的用心,但是過分强調小説中的概念,企圖引導觀衆將注意力放在一個過分 大 和 虛 的哲學議題上顯然是不合適的,并且,將這樣一種概念放在一個只有幾個小時的動畫中來説就更不恰當。
對於原作想要對於普世概念的一種近乎“偏執”的詮釋來看,作者可能并沒有對這種概念有任何深刻的瞭解,做出的假設和解釋就顯得有些 可笑 罷了。
至於其 可笑 的點在哪,相信觀衆自有瞭解和評價。
那麽綜上,作爲一個不深刻的動畫檔來説,差强人意,對於想要引人深思和發人深省的角度來説,并不合格。
由于忘记聊女主的超能力问天气所以趁着第8集还没更新预测一波:反派女主的超能力到底是什么?
关于反派女主的超能力 我们从有限的几个信息来分析1 具有远程影响能力 但范围不至于过大2 可以对人行为 情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3 过程涉及到性的感觉那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费洛蒙现代科学对于人类是否会分泌费洛蒙存疑 这部作品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反派女主存在这种能力 并且可以自由操控它费洛蒙 又名为信息素 性素 具体信息解释起来要花篇幅我就不说了你们可以自己查 如果你把人类比喻成电脑 相比于电脑的输入端(命令行 键盘 鼠标)人的输入端就是五感而女主通过散布特殊费洛蒙 使他可以“黑”进他人的大脑 嘛简单来说这么理解就好...-分界线 以下是原回答---第6 7集播出后 势必会造成某种两极分化,一些人因为辩论内容或第七集末内容引起的不适而义愤填膺的弃剧 另一些人却奉之为神作 在此并不代表任何一方,双方应该都有自己的道理吧 所以在此仅仅轻度讨论这个辩论议题: 自杀是否应该是个人的权利作为日本动漫 我想说日本人是很有话语权谈论自杀的,因为日本的高自杀率,常年来自杀带给日本无数家庭无尽的痛苦,很显然 身为一个日本动漫编剧,没有任何理由他会在作品里真正抛出“自杀是可以接受的”这个结论 但随着第6集的播出 围绕自杀的辩论还是展开了,反方从经济 道德 感情论 政治角度反驳自杀法 正方挨个反驳 但他对每种的反驳 都占了弱势有人会觉得 那你说的不对啊 既然都占了弱势 为什么最后好像要胜出了呢?
因为观众根本不关注正反双方谁强势谁弱势,而更在乎你是否“做出了反驳” 说的再通俗一点:这关系到人们是否觉得你是个疯子只要你能对对方的观点做出反驳 且这个反驳含有逻辑 那么就一定会有人买账 就算你每个辩题都弱于对面 但因为你也做出了“有理性的反驳” 人们对你的不信任感还是会大幅降低 会认为虽然我不认同你 觉得你想法极端 但你也确实不是个疯子 不至于让人完全无法理解你的想法而这就够了 辩论到此 依旧有大部分 甚至绝大部分人会觉得反方正确 但打消了他是个疯子这种想法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胜负手在后面咱们重新审视一下这场辩论吧 这场辩论有两个主题:1 人们是否应该立法阻止他人自杀2 自杀是否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嗯?
不对啊 这其实不是一个议题嘛?
为什么听上去不一样呢?
是不是感觉 无论1还2 感觉都是对的 但细想这两个观点却完全相反呢?
事实就是 民众是非常容易被煽动的 想想看 说是自杀合法 但不想自杀的心想我又不自杀 这法律跟我本身关系不大 想自杀的心想终于可以“让自己的死有那么一点价值了” 而两派之间维持反对自杀意见的最大原因就只有道德而已 不想自杀的认为自杀会造成他们周围人的痛苦或是社会财产损失 想自杀的觉得自己的自杀没有意义还会给亲友带来痛苦但这种“限制”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不想自杀的人不会设身处地去理解自杀者的心情 以及他们家属的心情 所以一旦他们稍有觉得自杀“可以是想自杀者的权利” 觉得他们的自杀“有了意义” 那么这层薄弱的道德限制就会破碎 同意还是反对 可能就是一线之隔这也是6集辩论里的关键点:观众会想:我们本以为是疯子的人 其实是个父爱如山的父亲 而且他以身作则的证明了自杀可以去带来意义 这就潜移默化将观众想法改变了 说白了 这时候争议就来了:1 觉得这就是一种洗脑 自杀在他这里也许是对的 但未必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背景下依旧是 没人可以保证自杀法不会带来更多悲惨的家庭 没人可以保证自杀者不会回心转意2 我们不是神 不应该擅自决定他人的生死 我们应该试图通过交流避免自杀行为 但也不应该干涉那些“理性的有意义的”自杀行为 干预他人自杀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傲慢我个人肯定是支持1了 但回到动漫第六集的辩论 回到民众容易被煽动这一点:父子亲情+自我牺牲+模糊的道德边界 这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点 是不是很讽刺 比起那脆弱的道德感 民众反倒对这些地方更感同身受 更引起他们的同情和共鸣别人的生死?
却渐渐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樱花漫画上可以看一开始感觉有点吓人,但感觉剧情有点不连贯,男主一开始可劲怀疑上司和那个胖男人,过渡处不是很舒服,前2集我还紧张了下,和那个榜单第一的男人没关系?
第三集???
三女的一个人假装的,这设定还能不能更扯....有催眠功能,让他们自杀,那还要研究药干什么,哦,应该是给平民吃的,那那个域长是要和那个女的杀掉所有其他的反对者么?
那还有什么好看的????
剧情确实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一个正义化身追捕一个邪恶的超能力杀人犯。
但这部作品的角度和立意实在是高。
第七集杀人直播的时候,曲世爱的发言,第十一集各国首脑关于善恶的辩论,确实精彩。
里面探讨了电车难题和器官抽奖,道德和法律,讲的东西也是实打实的硬货。
三观正的东西是给小孩子看的,因为小孩子的三观尚未建立,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而稳固的三观每受到一次强烈的冲击,就会形成更稳固的三观。
(剧中也讨论了这一点,大人对小孩说,你应该去死去陪妈妈,她就照做了,原因是大人这么说的,半集的篇幅讲的这个故事,比一般的动画更有深度)它新在哪,新在它的角度,东方和西方不同,东方不会进行死亡教育,或者说东方从未正视过死亡,西方也很少,相关的动漫作品则更少。
我们把曲世爱可以当成鲁路修,两方都是超能力者,一个是带领大家走向死亡,一个是带领世界走向和平。
我们就是通过举极端例子,来推翻其合理性,这在不少辩论中都会用到,而这部作品是塑造一个真正的超级大反派,真正与世界上所有人的三观背道而驰的人,第七集我觉得她说的很好,她自认为自己是勇者,要奔向自己所认为的更好的世界(自杀),但她更希望能带更多的无知的人奔向更好的世界。
最后的结论我是不同意,善是持续,恶是终结。
但男主枪杀总统是为大持续(总统死了自杀法肯定通过,更多的人会死)牺牲小持续(总统的生命)。
中国也有类似理论,杨朱的理论,为大局牺牲个体,个体也是人,最终反而不断的牺牲,和fate zero 的理论类似。
里面有一句话我挺欣赏的,世界上没有现成的正义,只有不断向正义靠近的道路。
我看完了,我也快疯了,写评论时思维也有点混乱,可能是中了女主的毒。
先说明,我没有看过原版小说,所以只论动画。
而且我后三话才明白,片名是个什么意思。
十月刚播我就被吸引来了,从初次登场的场景到人物设定,再到案件的描述,浓浓的写实风对于我这种大龄宅是多具有吸引力,虽然不时要一本正经的来句中二的台词,倒也不影响案件调查的悬疑氛围,便当新人的自挂更是把悬疑气氛推到了高潮。
你意识到了恶性的凶杀,你怀疑政治的阴谋,你察觉了隐晦的色欲……直到第三话,一群酱油上演了高空下饺子,小爱同学把你所有的期待都一笑带过了……这时的你,弃番了吗?
我没有!
就像我知道有位点头之交在背后骂了我,我却还要打听一下他是怎么骂的,好有理由确切的愤怒一样。
反正就看下去了。
因为中间有假期还是别的啥理由来着,反正到第7话停更了。
制作组倒也用心,知道要停更,所以第7话给你来个血腥猎奇之肢解你以为的女二号。
一通分镜下来能够不弃番的观众是要多满意有多满意,等来等去忍完了政治辩论赛就是要看点真枪实弹的啊,如果这时候还继续“意念杀人”观众还会再等吗?
看到这,我想,作者是不是在边设定人物边弄死他们,最后才想的作案手法,想不出来了,就靠科幻补,人物不够就干脆靠立法灭族……不过一月更新完我发现我错了。
这是在讲如何让两个霓虹人在世界人民的注视下干掉A国大统领的故事!
震惊的情感快把我的天灵盖顶飞了。
他们前一集还在辩论善恶,他们连宗教都扯出来了,舞台从霓虹内搬到国际去耍了,那又能怎样呢?
你们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有道理也好,没道理也好,平民也好,总统也好,作者就宠小爱一人,便当拿好后台请!
那还玩那么多有毛线用?
为什么小爱最初接触的同学和心理医生能长寿多年,是成年后能力成长了吗?
从选举战和立法战看小爱的能力除了被动技能“吸引”,主动技能应该只是劝诱,并不是每一位对话者都已退场告终。
如果要实习灭族计划,单靠小爱四处游说虽也是效果拔群(动画中透露小爱只要走在街上对路人低语即可),但对女性对象好像并不太受用(女下属是肢解,米国小妹自杀前说的是“你们大人不都说可以的吗”没有同小爱对话接触),这就需要小斋登场了,那么小爱和小斋到底是谁先利用的谁呢?
好吧,头有点痛,想点别的。
小爱到底能否诱导女性?
能的话会场为什么没有能抵御技能的女保镖?
不能的话如何生擒剑道女下属?
大统领和他美丽夫人的邂逅是什么用意?
霓虹为什么任凭这种传染病一样的精神污染肆虐?
12话跳楼女讲的经历想表达点什么?
我不行了,求解。
最终话枪声响起……太好了,终于结束了……就让时间去治愈这个疯婆娘给世界造成的伤痕吧。
可你别忘了,这还是个日式恐怖片。
结尾一定要是欲说还休型的。
就像死了总得瞪下眼,诡案结了总有新发现,咒怨永远解不开一样。
小爱总得笑灭了你的期待……
除了跟班自杀,女跟班被肢解,着实被恶心到,其他内容我是真的越看越喜欢。
这点和恶魔人crybaby一样。
你问我好不好看,我会说好看,但不推荐给别人,特别是三观还未成熟的孩子。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类似金田一的破案片。
看到后面,才发现通篇内容,就是大型辩论会。
日本自杀率高,这点大家都知道。
作者其实是想借漫画的壳,讨论自杀,意在讨论善恶。
“允许别人自杀,是善还是恶?
“这是论点。
“正崎 善”和“曲世 爱”,是正反方。
看有些人在讨论战斗力,讨论超能力?
你以为在看热血漫打架吗?
还有些人说,直接杀掉曲世爱万事大吉。
你不能因为在辩论会上说不过对方,就拿枪把别人崩掉吧。
其次,如果把“正崎 善”和“曲世 爱”去掉,我们现实又与漫画有何区别?
现实中所有自杀者,都是被一个叫“曲世 爱”的人所蛊惑?
还停留在讨论最浅层的打架上,我真为铺垫内容,思考讨论过程的作者,伤透了心。
在一筐无脑穿越动画的现在,这个显得多宝贵。
传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
引导观众思考是对的,但是一些剧情冲突很假。怎么会不确定小孩出身就请来做政宣?米国总统铺垫一堆结果是浪费时间。曲世爱的超能力太突兀了已经不是个引子,糟蹋了让观众看向现实的初衷
前三集节奏紧凑 画面优良 人物刻画也比较到位 初看颇有韩剧秘密森林的既视感(插播推荐下) 是部制作精良的剧情漫 第三集结束算世界观正式展开 开始脱离纯现实主义剧情 希望不要烂尾 看了下制作母公司 twin engine 之前的刻刻 魔偶马戏团 都算品质上乘不落俗套的作品 在如今日本番剧不少剧情雷同 制作粗糙的市场环境下 算是清流吧 赞一下
反正我看的挺爽的⋯⋯
什么鬼啊……
越到后面越扯。
第7集看完san值狂降,第8集扯上美爹剧情急转直下
。
一个这么正剧感的动画,药名这么奇奇怪怪,真的很怪异。
为什么不拍真人剧,这个剧情期待!
评价是各国领导人经院哲学和康德哲学读少了。结尾曲世爱活下来去找男主的儿子,也回应了男主最终的结论“善是延续”,反过来说延续下来的就是“善”,所以以玩弄人类为乐的曲世爱是“善”,可能这系列番剧想表达的就是康德哲学到黑格尔哲学的过渡吧。
看不懂,这女的能力有点强的
我喜欢曲世爱!至于善恶讨论其实是生搬硬套创世纪开头的故事——分辨善恶果,吃了就会死,而之前原本可以永生,即是好。而巴比伦大淫妇原本只有神才可以制裁,没了,就这么简单。
前七集好看到不行,后五集....一言难尽..
有点意思
善是持续 恶是终结 是吗 很神的动画
看到第七话就好了。。。后面疯狂掉分 我觉得可能原作更好看点
野琦麻豆我cnm
呃没头没尾的。一切都落在超能力上,对生死善恶的讨论也浮于表面。11集真的无语到我,领导人们智商不是很高的样子。
惊如天人的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