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道马克·惠特克(马特·达蒙 饰)是怎么想的。
作为农作物产品巨头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DM)的高层管理人员,事业蒸蒸日上、享受高薪的他竟突然变成了告密者。
1992年11月的一个晚上,惠特克向FBI透露ADM公司一直在与其他竞争对手密谋固定食品添加剂赖氨酸的价格,而他自己正是这个企业联合定价计划的参与者之一。
也许惠特克认为自己是正直的,同时他也天真的幻想,如果ADM公司的高层入狱,他就会是未来的总裁人选。
在经过2年多的调查取证以后,FBI终于可以起诉了。
可是接下来的事让人无法理解,ADM公司的辩护律师发现惠特克贪污公款数目巨大。
面对质询惠特克开始变得前言不搭后语,于是被披露的贪污数额变得越来越大。
惠特克对很多事件都无法自圆其说,而且越来越荒谬、不可理喻。
最终他被判入狱9年,尽管他出狱后仍然做了另一家公司的CEO,但是并没有被授予总裁的权力。
同时似乎他贪污的数额比之前确认的还要大。
史蒂文·索德伯格的黑色喜剧片《告密者》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惠特克由马特·达蒙饰演,这个过去的肌肉男,摇身一变成了身穿西装、戴着眼睛的中年成功人士,而且也绝对的神似。
这不能不让我们赞叹他的演技。
影片同时表现了对于该事件的两种态度:惠特克是正直的;惠特克是个患有妄想症的贪污犯。
该事件本身就错综复杂,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无法分辨真相。
于是就都呈现在观众面前,由人们自己去评判。
买这张碟要推算到许久以前。
谁知道呢。
或许是在他被拍完以前我就已经买到手了。
你可以去问《时代》杂志的阿罗森克里特。
他可以证明!
什么?
你打过电话给索德伯格了?
好。
好,可你去问克里特。
他真的可以证明!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配乐让我回到了ocean's1x系列。
很跳跃,但是很贴切。
这样一个剧本,可以拍成很严肃的题材。
可我看到的却是荒诞化的一出精彩的好戏。
导演对于影片的驾驭能力十分卓越,使得整部片子的风格化让我着迷。
damon的表演也无可挑剔。
记得从前看过一部叫做《曾经安静的男人》的片子。
故事题材差异很大,可人物形象却让我觉得相似。
那也是部装饰性十足的片子,可比起这一部。
显然有些逊色。
这部片子荒诞化的风格把整个世界变成一出闹剧。
毁灭生活的所有重点都不再是重点。
导演成功的让我把对于这个男人的认识从一开始的古板,变成懦弱,变成脑炎,变成骗子,变成精神病患者,变成伟人,变成一个生活在生活中真切的普通人。
这种体验很难得。
整个影片的视听语言也十分典范,基本无可挑剔。
特点不在于拍法,而在于方式。
2010.04.27改剧本于漠居
国剧告密者第五期,解放军重返段梦玲死亡现场时在墙上面出现了“晚婚晚育”宣传标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导演就这么干活的吗?
我看,谁都可以当导演了!
呵呵!
因为看之前瞄了一眼别人的评论,所以我知道故事从头至尾充斥着谎言。
如果没有这一开始的信息的话,估计结尾我会恍然大悟,然后会觉得它是一部更有意思的电影。
不过因为知道有谎言,所以从第一分钟我就开始在研究Mark到底哪里在说谎了。
我必须说他是一个非常高招的说谎者。
他的高招在于环环相扣,不断地推陈出新,又伪装得如此精密,让大家忽略他作为说谎者的可能性。
任何想说谎的朋友,不妨学习一下人家都用了那些手法。
1.适时地转移目标。
其实一开始估计Mark也没有想骗那么大,只是想勒索一下公司,结果公司为了调查事件引来了FBI。
他当然知道这FBI一介入,事情就不太好办,所以他掉转方向,让FBI把矛头指向自己公司的高层,并把自己代入合作者的角色。
2.扮无知。
当FBI觉得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可以对ADM开始展开行动的时候,Mark说那我应该还能留在公司吧。
此话一出,FBI的人又开始觉得这个人怎么傻得这么可爱啊,这么傻的人怎么可能会做坏事呢。
3.扮弱者,博同情。
明明是他自己和FBI说该监听的是他的私人电话线,结果第二天他在公司却大吼大叫说自己家的两条线都被监听了。
如此受伤的模样,搞得公司高层还以为这个同志为了公司的利益连个人隐私都牺牲了,多么好的员工啊。
而且同时又让公司高层意识到连FBI都是不靠谱,不可信的,顿时便觉得Mark才是和公司在一条船上的人。
另一方面,FBI又觉得这个同志为了和他们合作,有可能已经被公司盯上了,还要过着双重身份的生活,真是困难啊。
弱者嘛,总是比较容易被排除在嫌疑犯的范围之外的。
4.说谎就要说到底,对每一个人,连最亲的人都不例外。
当别人分不清你什么时候是说谎,什么时候说的是真话的时候,你就能应对自如了。
可是看到最后,我突然觉得其实Mark也没有很高招。
他中间其实也想推翻一切,让生活回到正常的状态,但旁边总有一些人,比如说FBI,坚持要他继续下去。
当人们认定了一件事情,总希望最后的结果会证明自己所相信的是对的。
而Mark就被逼着一步步地骗下去。
有时候并不需要多么聪明,你只是需要想好你的下一步,剩下的,有很多俗话说的好:兵来将挡,或者船到桥头自然直,或者车到山前必有路。
我还是决定不了Mark到底是绝顶聪明,还是泛泛之辈。
有时候,天才和精神病人之间的界线其实很模糊。
嗯,仔细考虑一下,其实他还是很聪明的,不在于他的说谎技巧,而在于如何将一大班人糊弄得团团转而他却悄无声息地把一千万美元转到自己的账户之下。
原来所有的看得见的,都是为了cover看不见的勾当而已。
如果影片里没有那么多愚蠢的人,这会是一部更好看的电影。
可是愚蠢的人还真多,比如说那个听Mark在叙述事件经过时一副无辜,白痴并还有点类似崇拜模样的律师;那个被Mark要求写一个奇怪的名字连问都不问就写下来的同事;还有那两个自以为正直又很会为Mark设身处地想的FBI探员,等等等等。
不过我又很高兴这一次导演并没有选用一向贯穿美国电影的精明,自大的美国形象,而平民化了许多。
毕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是愚昧的。
Last but not least,不要相信影评。
平均7.2的评分并不能说明这是一部普通的电影。
关于加略的犹大,历来有一种他是在人子授意下才做出告密行为的看法,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发掘后几经波折才被认定为诺斯底派著作的犹大福音。
但无论就正典四福音书的记载,还是按正常逻辑推论,耶稣在坦然接受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命运的同时,也确实知道将要出卖他的那个人是谁。
是利益驱使抑或被要求已经不再重要,犹大所扮演的,实际上是一个被利用的角色。
他绝非全知全能的神,也并非掌有俗世权利的罗马统治者,其个人悲剧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西科塞斯在他那部最富争议的基督最后的诱惑里将耶稣塑造为彷徨苦痛于自身宿命与责任的人之子,犹大却摇身一变成将全部热情与爱贡献给他的导师和事业的一位圣徒。
但整部福音书中最可玩味的角色,除了施洗的约翰,恰恰是这位“把那银钱丢在殿里,出去吊死了”的叛徒。
当然不拿那一套神叨叨的基督教义来解构,本片的主题看起来要简单明了的多。
帝国主义(现在是寡头垄断啦)亡我之心不死,FBI都是一帮平时偷鸡摸狗出了事就过河拆桥的混蛋,(窃听我电话的人?
不,那是FBI,我们不做当地监视……怎么这么多年还是这个调调)以及,撒谎者绝对没有好下场!
同为擅长扮无辜装可怜的顶级骗子,有别于当年天才雷普利里那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这次Matt Damon演的是年届中年肥胖谢顶的成功人士,增肥30磅又垫上奇怪的鼻子不说,连前额的头发都被剃了一大撮。
上次入伙CIA时尚是天资英发的有为青年,给FBI做污点证人就颓唐落魄如此,美剧里对FBI的普遍敌意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这位戴着过时方框眼镜碎念个不停的马克大叔以他缺心眼的形象博得了不仅观众的信任——不需要剧透,也看得出他从一开始就在撒谎,还是情不自禁地替他的所为找借口。
还有FBI的懈怠,影片后半看到几位特工因为马克的弥天大谎而焦头烂额时,固然好笑,也会觉得很无奈。
这个充斥了商业欺诈和个人道德沦丧的故事实际上颇为沉重,抛弃黑色幽默的成分和Matt Damon神经质的独白,很可能会成为又一部辛瑞那。
索德伯格能在现实和虚构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在其中如鱼得水的游走,这是他的长处,但就像片中的马克为了利益欺骗了包括同事同谋亲人在内的所有人一样,导演也不得不以刻意误导的手法去解说这个几乎全是谎言的剧情,以至于连全片中唯一一句看似发自肺腑的质问都显得那么不可信。
若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的一切都是虚假,又有什么可以相信。
在今人看来,为了三十银币出卖基督的犹大,未必就比三次不认主的彼得私心更甚。
犹大之永久钉死耻辱柱,很可能是因为人们无法接受为全人类牺牲这一最高尚的目的,就算是命运使然,竟然建立在一个告密者谋取自身利益的行动上,没有犹大的背叛,也就不会有之后人子复活的神迹。
号称个人主义的西方价值观,在不义者的判定上,却与东方道德有着惊人的相似。
马克最后度过九年铁窗生涯,无法获得特赦,涉嫌操纵价格的ADM亦有相应处罚。
索德伯格并不想在人性层面上挖掘太深,将选择权交到观众手上,你可以认定他是商业规则的牺牲品,也可以认定他因为信奉利己主义注定满口谎言。
而不管选择相信什么,作为informant,或者betrayer,甚至仅仅一个liar,马克都有他无可趋避的罪与罚。
首先,这部电影整体来说是很不错的。
一个研究氨基酸的生物学家。
获得过三个学位,从小父母双亡,被一富商收养,给了他最好的衣食住行,给了他最好的教育,给了他一个知恩图报的善良之心。
长大后组成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收养了两个小孩。
在公司里通过内部定价来控制市场,掠夺人民财富的时候,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科学家,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做些什么,不然他的心将会受到谴责。
于是他成了FBI合作证人,做了卧底。
两年多时间帮助FBI录取了200多部磁带,收集了大量证据,终于能够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但是这样发展下去,观众就会受不了了,“什么呀,烂片一部!
”中间还夹杂着马特 达蒙近乎神经质的旁白,说的简直让人烦躁,难怪很多网友大呼看不下去的电影。
所以,索德伯格大导演还是没有辜负观众们,接下来的剧情便是让你觉得谎言的力量真他么大啊。
其实故事是这样的,马克,一个伪善的科学家兼商人,在实验材料里下了病毒,导致公司每天亏损700万刀,而他却想以此来敲诈公司一笔。
可不料公司联系上了FBI,想让他们帮助查出真凶。
马克得知他的计谋不能继续下去,便转身开始和FBI合作,来共同对付自己的上司。
(你知道的,我不喜欢剧透......)影片最搞笑的地方莫过于被玩弄的警方还担心马克未曾接受过训练怕他承受不了双重生活,还处处替他着想,呵呵,可笑啊,着实可笑。
马克,用不断的谎言来进行着自己的阴谋,整部电影都是他的谎言充斥起来的,但是和天才普瑞利不同的是,普瑞利是个奶油小生,马克是中年大叔,两人的腹黑程度也明显不同,但是两人都是谎言的高手,绝顶高手。
精巧的结构,卓越的演技,悬念贯穿,这样的一部剧怎么会不好看?
好看,确实好看,但是未免太过挑战观众的情绪了。
如果你对本篇连篇累牍的对话没兴趣,那毫无疑问的多数观众只关心最后这个包袱如何抖开(如果你还有兴趣看下去的话),最终看到了结局,或者后悔应该仔细看,或者觉得应该再看一边,或者觉得算啦算啦,片子还算不错。
如果你片子中无处不在的细节有兴趣,那么这片子也未免要求太高了一点,介于戴蒙从头到尾都在撒谎,而且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弥天大谎,作为一个认真仔细的观众要认真的顺清整个脉络,没有暂停的回想的帮助,这难度也未免太大。
诚然我提不出更好的拍摄方式,但是这部电影的手法注定了大量的细节会被观众有意无意的忽视掉,而相当数量的观众会在电影的头15分钟直接睡着。
但是毕竟,戴蒙证明过,而且又证明了他不一定只是那个飞天囤地的特工,他还可以如此不着痕迹的诠释这么一个浑身上下都是谎言,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却心思缜密,从你身边路过你绝对不会多看一眼的死胖子。
最后我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你耍了全世界,顺便崩到几百万,你进了监狱会是个什么心态呢?
“肯定很复杂,但是未必都是负面情绪”我当时这么想。
马特达蒙看似忠良,但是多少人被他的外表所蒙蔽。
直到最后,办案人员都不知道他到底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这是真正的大师,他既背叛了公司,也诬陷办案人员,既贪无比,又欺骗国家。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早就应该戴上十恶不赦的帽子。
但可怕的是,你看,就是这样一个无时不刻都在欺骗的人,却让你恨不起来。
他看上去太老实了。
哪怕是极端无耻的勾当在他嘴里说出来,都是一些无可奈何的自我保护。
诬陷他人被拆穿后,依然无法让人感到愤怒。
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是真正的大师,他把道德颠覆的无以复加,以致你在他面前的时候,都会被他感染。
他的逻辑无耻透顶,但是却让你感到他这么做完全合理。
看到这样的人,你只能感慨:无耻者无畏。
达蒙演技很棒。
撒谎这个东西怎么说呢?
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你撒了一个谎,要用更大的一个谎来圆。
其实我看的有点艰难。
一直很想查到这是怎么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英语好不好看不看字幕真的有差啊。
在美国fbi也管这个吗?
价格垄断不是很正常吗?
难道很犯法吗?
收回扣呢?
怎么这么常见的事情也是犯法的。
这个生物化学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完全可以去当个导演演员,再不济也可以当一个作家嘛。
索得伯格处理得不错,很平实。
旁白絮絮叨叨的很像一种意识流的表现方法,把这个人物的杂念,性格都带出来。
可能开创了一种电影的新方法。
他可能是杂念太多。
才会这样子吧。
我要是他老婆可能会送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而且他非常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一直看报纸,很想要出名。
有一点妄想症我的感觉。
也许他的孩子都是亲生的,也不是领养的。
最后我想问的是,蹲了九年大牢,出来还能做ceo也只有在美利坚合众国了吧。
给人意外惊喜的作品。
从开场十分钟看我还以为是索德伯格又一部实验作品,打算去对门看克隆人了,结果剧情一波波荡漾起来,一路笑一路赞叹,总是隐约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却永远比我想得更癫狂,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马特达蒙一向给人种心事重重的感觉,演这个忽而天才忽而天真的主角,效果一流,向影帝出发吧小马!
PS:片中有很多配角很赞,特别是那个“天啊你还有什么事情瞒着我”的律师,“天啊你还有什么事情瞒着我”这个表情居然能做出那么多层次。
我原先以为他是为了圆一个讹公司钱的谎而故意说公司有与竞争对手一道操控价格的嫌疑,原来他真的是内线,那。。这个。。也太幼稚了。
太多专业术语了看着真心头疼
依我看是敲詐未遂- -!
把走神诠释得相当传神啊。一个不停并且不加选择接受垃圾信息的人,同时也肆无忌惮地发出垃圾信息。
喋喋不休,喋喋不休,喋喋不休。
对自己老婆都讲大话!!!罪
不喜欢马特达蒙饰演这类角色~
看得我不太舒服
Matt的演技是越来越好了。为圆一个谎言要说一百个谎言,虽说是有点意识流,但情节紧凑
马特达蒙的片子越看越累了,他絮絮叨叨的,活像我认识的一个小嘚嘚~~
Matt的演技已经进化到怎么演怎么有的阶段
有点难啃,超多的对白。马特达蒙把这么个自欺欺人的话唠+骗子演活了。喜欢穿插在其中的一段段有趣的独白。
很诙谐的配乐
太慢
看得真累啊
3+ 看着很舒服,可是看到最后不知道导演想说什么...
好不紧不慢的骗子电影啊,对话量好多。越来越喜欢马特达蒙了。与其说马克的谎言指向某些目的,不如说其实是天性作祟。OS里裹着好多美式典故,有些知道有些并不太清楚。
非要把一个简单的故事说的云里雾里就是本事吗?更像是故弄玄虚吧,真的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一圈套一圈的。。。。。。。。。。
绝对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