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死維護人性尊嚴在電影市道並非大好、而世情和人情又日趨市場計算的時候,能看到一部講人性尊嚴的電影,實在難得。
大概拍電影為償心願這種舉動只能發生在有心人導演身上,例如日本老牌電影作者山田洋次。
生於1931年的他,自1961年起執導,至今拍了63部電影,其中47部是長期賣座的《男人之苦》片集。
他導演的作品都是庶民劇,講現代社會小人物的故事,與時代脈搏很貼近。
然而誰也想不到這位在日本歷久不衰的導演在70歲時候轉去拍日本武士,以新角度來寫日本歷史上這種獨特的人物,並完成了三部曲,分別是《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和最新這部《武士的一分》。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皇宮戲院放映的那個拷貝,清明通透,畫面顏色和質感皆接近完美;看到一位老導演嚴格要求,很認真去創作,實在感動,因為這部片攝影、音樂、服裝、佈景都是高水準,實在看到賞心悅目。
今時今日還有人(松竹影畫)肯投資拍攝誠懇的言志電影,真值得表揚。
幸好這部片在日本賣座甚佳,更為可喜可賀。
此片講的故事主角很新鮮,是避免藩王受人陷害食物中毒的試食員(由年輕偶像木村拓哉飾演)。
該位服務藩王的武士很討厭這份工作,正想離職之時,卻不幸真的中毒,導至失明。
這嚴重的打擊令他幾乎崩潰,失去職業之外,也失去尊嚴,老婆去茶室當女侍,被藩王內部總管欺負。
山田洋次在今時今日把這個跌落谷底的高貴人物搬上銀幕當然有其現實意義,因為今天世界上正處於轉型的時代,各處都有很多這類人存在。
本片導演與他的多位編劇並沒有花很多篇幅描寫他的苦況,而主要是寫他對失明的多種反應,他努力生存下去,對家事的關心可能並以前更多。
他的老婆出外賺錢,他叫家傭去跟蹤她。
當他知道老婆被人欺騙、勾引之後,他盛怒在雷雨夜把老婆趕出家門。
另一方面,他重投師門練劍,儘管自己失明還是要把自己武裝起來;他要與騙他老婆的藩王內部總管決鬥。
山田洋次的看法表達得很清楚,人要維護自己的尊嚴,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這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導演在今天重振日本這種文化和德行。
事實上,切腹這種日本獨特的行為確實有在本片裡出現,在食物中毒事件發生之後,負責廚房的那位總管便切腹自盡,雖然後來查明該次食物中毒並非仇人陷害、而只是食物季節性的天然因素,但他仍然以一死來為意外負責。
山田洋次態度樂觀的,他安排的結局一片光明,仇人死於武士劍下,而失去了的老婆也回到武士的懷抱。
故事顯然說明,人一定要努力維護自己的尊嚴,只要抱持同歸於盡的決心去爭取,總會得到美滿的結局。
本片不是大製作,然而攝影、音樂、場景都很認真,比較以前日本電影興盛時代的作品不遑多讓。
服裝特別值得一提,既符合傳統設計,又具備今天時裝元素,大肩膊、線條硬而明快,相當不俗,怪不得近年多部中國古裝大片都找日本人口負責服裝。
山田洋次老而疆堅,他今回與年輕偶像木村拓哉合作很好,令後者脫胎換骨,也是成就。
木村迷因此而去看這部電影很值得。
(完)
这是一个关于武士的故事,也是关于一个不想做武士的男人的故事。
一个由于试毒而失明的武士,恰恰是在失明后彻底地成就了武士真正的精神。
许多的矛盾与冲突使得这一部电影充满哲学的意味,而行云流水的叙述使这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不会枯燥。
我几乎没看过以武士为主题的电影,与我而言,武士这个名称总会和切腹自杀联系在一起,一如日本人极端的行事态度。
可是山田洋次的这个故事颠覆了我狭隘的理解,更玄妙的是他所选择的是一个极力摆脱武士职业的人。
一个盲武士,还能称为武士吗?
最终他刺穿了那位“高级”武士的手臂,这又意味着什么?
即便剥离武士身份不谈,这样的为尊严而战同样激动人心。
盲武士杀死了高级武士,连盲武士的好友都没料到,像说一个玄幻故事一样说给盲武士听“有人杀死了岛村大人”。
影片对人物的刻画相当精细,连一个只有几分钟镜头的配角也演绎得相当到位,这着实是一部有一定水准的作品。
加之瑰丽、撼人心魄的音乐,相当值得一看。
至于有人疑惑:何谓“一分”?
乃“尊严”之意。
怎么说,有点傻。
看了一个钟我跟sa说故事真闷,她反问我,有故事吗?
恩,不是很有故事性的影片。
因公中毒,遭人欺骗,报仇成功,12个字说完的故事放在2个钟头来放节奏相对慢。
没有想象中的惨烈,倒有几分好笑。
没看之前,对木村的表现有很多期待。
看完有点失望,不是说坏,可是也没有好,伊一贯的表演路数。
相比之下华丽的表现更好,完全是一个意料外很少木村影子的角色。
一分,很多动作招式都看熟看惯,不过换了古装。
这次电影节一共只订了两张电影票,两场居然都是日本电影,而且还都是“古装”的日本电影。
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发疯。
开幕那天去看的是《武士的一分》,在影城。
订票的时候只想着导演是山田洋次,因为之前的《隐剑鬼爪》和《黄昏的清兵卫》都给错过了,所以今年这部一定要看。
后来经人提醒才想起,主演是木村拓哉。
倒觉得像是又捡了个什么便宜似的。
“武士的一分”是直译。
山田老爷子解释说,这个“一分”在日语里含有“底线”的意思,因此片名也可以直接理解为 “武士的底线”或者“武士的尊严”。
这个解释真婆妈。
本来在放映之前先解释片名就是个拘泥观众见解的勾当,还解释得这么简短直白。
真是“正确的废话”。
好在电影本身并不让人失望。
其实我倒觉得英文片名更加精准——《Love And Honor》,利落而又恰如其分。
剧情说来简单,不过是一个下层武士因为替领主尝毒而双目失明,妻子被藩头武士蒙骗强暴,于是失明的武士为了荣誉和尊严与藩头武士决斗云云。
我同事很不厚道得一言蔽之曰“不就是个为了老婆去搏命得故事么。
”刻薄之余,倒也精辟。
然而用两个小时来讲这么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还能让观众不打瞌睡不觉厌气,这个就是导演的功力了。
基本上整个故事是从头顺叙的,唯一的插叙部分只是武士妻子加世讲述如何被藩头武士强暴的那一小段,殊无许多艺术电影中时间线跳来跳去看得人云里雾里的臭毛病。
画面也是四平八稳的,像一幅幅幕府时代的白描画,清新灵动。
一度我还觉得加世的和服太过素简,随后才省过来,木村所饰的武士不过是个身份低微的尝毒官,除了名份上的荣耀之外,生活水准和市井中的升斗小民想来也并无太大差别,可不就该是这个样子的么。
我们倒竟是被老张老陈之类的“大片”弄坏了口味,才会觉得所有的“古装”都该是金壁辉煌活色生香的。
木村演的下层武士在影片开始没多久就因为中毒而瞎了,所以我老是觉得应该称他为盲武士。
这个称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梁朝伟在《东邪西毒》里的那个角色。
但事实上,除了同样的隐忍之外,这个盲武士要可爱得多。
他会和妻子甚至仆人开玩笑,会用逗趣而又宠溺(即使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语气叫妻子“傻瓜”,会不顾老仆人关于武士形象的唠叨而对钓鱼的小孩子恶作剧……这些,似乎都和武士道一贯示人的刚猛威严形象相去甚远。
可是却更显得他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某种精神的象征物。
看完部电影我一直在想,山田老爷子究竟想表达的是一种对武士道精神的什么情感呢?
毫无疑问,他对武士的尊严、武士的荣誉感是肯定的,否则也不会有这样一个片名了。
然而他真的是要表达对传统武士道精神的推崇麽?
好像又不尽然。
无论是这个盲武士还是他的同僚,在镜头中都没有刻意展示他们的高贵肃穆,反而时时处处流露出自然朴拙的活泼来。
忽然想起女主演檀**(后两个字是日文,没听清读音,也不知道写法)在开映前说的那句话——“山田导演真的是一个内心非常美好的人”。
这一点,由这部电影而观之,我信。
武士精神也罢,普通人的生活也好,他力图展示的,确实是其中美好的部分。
这美好,是他自己感受到了,然后一五一十地通过电影画面转达给我们去感受的,而不是他刻意美化出来要灌输给观众。
这是老头子的可爱之处,对得起我砸下的六十大元。
其实,除了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可圈可点,就连片中的细节琐碎,在我看来都是美的。
比如武士家里那个放热水壶的青花瓷器(抱歉,实在不知道该叫什么),比如那个盛着炖芋头的陶碗,比如那串廊下的风铃……说来都是寻常物件,可是在镜头里充满了生活本身的美感。
那是比一切华丽的装饰渲染都要好的。
物是如此,人更是。
武士的姑姑和仆人德平都是配角,形象却是真切有趣。
尤其是姑姑到武士家里探病,出门时与德平打招呼的那几句寒暄,平实的市井口吻,逗趣的效果却胜过任何花足了力气的“搞笑”。
先是“这不是德平麽”——看见熟人打招呼的正常说辞,然后是“怎么老成这样了啊?
”——似乎语带叹息,让人以为接下来必然是一番“岁月不饶人”之类的感慨,或许还要忆忆旧,谁想到下一句竟然是“我还以为你死了呢”——是担心他已经死了还是发现没死让她失望了?
德平自己都来不及做出反应,这徐娘半老的姑姑已经是一阵风似地径自走去了。
真真让人笑到打跌。
主角就更不必说了。
木村的盲武士固然很好,更难得他的妻子加世,在一派日本女性典型的温良恭俭让之下仍然充满了活生生的稚真清透,而不是一张铁打的妇德的标签。
其实按照剧情设定,这个角色完全有琼大妈笔下貌比兰花命如黄连的潜质,然而导演硬是没有给她一场正面渲染的哭戏,更毋论什么呼天抢地了。
最记得她被休出门的那场戏。
泪是有的,然而给人的印象却很模糊,反而是她最后道别时的说话,导演甚至不给一个清晰的近景,却让人分明能感觉到她的凄决和勇气。
倒让人觉得她像一块温润而又坚实的璞玉了。
还有结尾那场,也是可以煽情的戏,偏偏处理得极隐忍,摆明了不要赚观众的眼泪,却让人觉得心里有个极柔软的地方被触碰了,氤氲起一片暖暖的温柔来。
大学里教编剧课的沈先生曾说过,一部好电影,应该是让人看完了觉得胃里面都很舒服的。
这话当年听起来好生深奥,那一刻,我却忽然明白了这种感觉。
于是还有一个问题——哪儿能买到《隐剑鬼爪》和《黄昏的清兵卫》的碟呢?
如果有人知道,请千万告诉我一声。
未出意外前是非典型武士而不是轻浮!
出事后的武士悲凉不失气势好迷人!
其实如果一口气看他不同年代的作品,会觉得他的个人风格不断调整中,可以说是收敛了很多…特别拿近年最キムタク的角色金田一跟以前的比较,会发现他面部招牌的小动作其实减少了很多,轻浮感也减退了不少…(单纯只是年纪大了面部不想再累)(日本人是否看不惯他面部没有招牌小动作?
)所以觉得只要作品数目够多,演什么角色坦白说没什么所谓吧…(既然演什么都会有人说「演什么都是他自己」,不如先满足会付钱供养的愚粉如我的要求吧?
我想看他演不同的戏,反正愚粉眼中一定会看得出分别…[爆])因为我还是喜欢现在的他喔!
(但剧本的确是以前的好…[唉]「时代剧祭」之后继续复习《沉睡森林》…)不过也得老实说,我知道《武士之一分》作为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水平只能说是一般。
当年看《武士的一分》,的确不是为了他,而是导演山田洋次,因为很好奇以拍《男人之苦》庶民剧闻名于世的山田导演,会拍出怎样别具一格的武士片?
(因为文青时代的我爱看黑泽明…)第一部《黄昏清兵卫》非常惊艳,没想到武士(サムライ)跟上班族(サラリーマン)有本质上相似之处!
真田广之很出色亦传神,不过第二部《隐剑鬼爪》开始觉得有点新瓶旧酒,幸好永濑正敏的没落武士贵族感觉亦不错,松隆子的「大和抚子」味道印象深刻(而且连系不上她跟某人拍的日剧的印象…)只.是,其.实;我在戏院看的时候有睡着!
(好看跟睡着其实没有冲突的!
)《武士之一分》的「上班族武士」心态其实已经没什么新意,妻子被玷污后想过保名节杀妻自尽又过于迂腐,最后武士为尊严而战的「破格度」不及前两部,令电影充其量只是一部时代剧小品而已。
可是!
本着「应该一样会睡着吧?
」心态入戏院的我,竟然完全没有睡着!
纵使当年对某人的演技评价没有很高,却硬是被他抓住精神满满地看罢全场!
[爆]
山田洋次导演的细腻,恐怕后来人中很少再有,原因应该和现代的狂躁有关,卷钱的极速滚滚洪流,任谁都很难立足江中,更是很难望岸难上,怎么可能还静的下心来。
作为武士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武士的一分》依然在山田洋次的细腻水准,但,很明显有“凑”完成的感觉,这是三部曲中最勉强的一部。
木村拓哉是这三部曲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超级巨星,帅极了,看得出他也异常的努力,有意愿留作品于世的倾向。
但是很遗憾,总感觉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那个让人涌动的东西没有出来,而且极有可能是他使第三部失分了。
当然,导演在最后几场戏中似乎也没有调整好,本可以稍做修正,就可以使人身不由己的哽咽、心疼不已的,结果也未能推上去。
而且结尾如果改一下,没那么小圆满的话,可能更会流芳灵性不等于熟练工,物理的水准能通过学习、追求就可以不断提高,可是才气,是永远学不来的
落难的男人,委曲求全的女人,忠心不二的仆人,还有一个乘人之危的上司,老套的故事被山田洋次装在武士三部曲的新瓶中,可以一看但乏善可陈。
木村拓哉的古装也是一个新瓶非要装什么古典武士,不伦不类。
想谈谈《武士的一分》(武士の一分),因为电影太好看了,是今年电影节至今看到最好看的电影。
然而,愈是喜欢,愈是无从说起。
容许我支离破碎的谈谈吧,又或者不要听我说了,赶快跑去看电影好了。
散场后,坐在我旁边那两个女生兴奋地谈论着,她们大概是捧木村拓哉场而来看电影节的,其中一个说:“很好看呀!
而且不只木村好看,那个叫德平的佣人(笹野高史饰)也棒极了。
”女生心明,山田洋次的戏中,愈低下的人物愈见可爱,反而那些精英贵族,都是导演揶揄讽刺的对象。
这不是一厢情愿挫强扶弱,想想要是没有德平这个深懂人情世故的老佣人,新之丞(木村拓哉饰)大概要孤独余生了。
大部份观众都等到字幕出尽才离开,然后有阵掌声。
离开时,听到另一对陌生女子的对话:“这个要买DVD,买日版,日版有英文字幕吧。
”好电影,自然有人愿意付钱买正版。
我觉得自已很幸福。
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黄昏清兵卫》、《隐剑鬼爪》和《武士的一分》都是在电影节率先看,而且在文化中心大剧院的银幕看。
我记不起是哪年好像是田中丽奈说,很羡慕香港有这样大的一个地方放电影,也很高兴自己的电影在这样大的一个地方放映。
我其实想问,为什么今年要找到会展搞开幕呢?
“武士三部曲”分别在零三、零五和零七年在电影节作开幕首映。
我发觉,那三年的电影节都过得份外充实。
零五年,《隐剑鬼爪》的开幕首映,有导演山田洋次和男主角永濑正敏亲临现场(可惜没有松隆子)。
山田洋次说,他早在零三年就想来,可惜当时正值沙士。
永濑正敏说,他很多年前就跟导演合作了。
他指的是《儿子》(息子)和《学校II》(学校II),两部都是很棒很感人的电影。
说起来,除了低下层庶民,残障人士也是山田洋次关注的课题。
《武士的一分》的木村拓哉盲了,《儿子》中永濑正敏心仪的和久井映见是失聪的,《学校II》里永濑正敏面对的是智障学生。
这些人在山田的电影里都带着尊严活着。
《武士的一分》的中文字幕翻译是内野Esther,据我记忆她是个嫁了日本人的香港女子,本身是个山田洋次迷。
零五年暑假百老汇电影中心搞了个“山田洋次特集”,内野Esther是搞手,那本A3 SIZE免费派发的特刊,当中大部份文案都是她所撰写。
谢天谢地,字幕翻译有板有眼踏踏实实。
现在有很多正场电影字幕都搞“深加工”,自作聪明,浮夸得很。
舒琪日前说:“我甚至觉得山田是在用小津的方法,来导这三部的藤泽(藤泽专写不得志的武士,与小津专写家庭、山田专写庶民,三者对人文的关注,竟何其相类与接近?
)-你看那个八卦多咀的姨母、一班得个讲字的同僚、个个口不对心的亲戚,不就都是从《彼岸花》、《早安》、《浮草》等小津电影里跑出来的吗?
”影痴们都爱小津。
我说,喜欢《东京物语》的朋友,都值得去看看《儿子》。
山田洋次喜欢拍系列电影,拍了四十八部《男人之苦》,拍到寅次郎过世才停下来,多产、通俗、票房成功、喜用当时得令的俊男美女做主角,加上从不故作曲高和寡,令很多人轻视了他的艺术成就。
有些主题,有些关系,可以一拍再拍,值得一拍再拍。
对比韩国主流电影那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究极创意,你会发觉重覆和坚持也是一种能耐。
山田洋次的武士片有决斗、有血、有切腹、有一剑夺命的场面,却从来没有将暴力美化,暴力场面可能令观众有一时半刻大快人心,但马上就回复至清醒的悲凉,因为当中根本没有胜者。
近年常常听人说“暴力美学”一词,我至今仍不理解暴力与美怎样可以并存。
原文刊于(附连结):http://blog.age.com.hk/archives/580
和清兵卫相比差在哪儿1.人物性格不如清兵卫复杂有人情味,只是维护自己的尊严,同时人物的缺点胜过他的优点。
清兵卫知书达理,隐忍,技艺高超,善良不喜斗。
2.故事简单,一个维护尊严复仇的故事。
这点上认同感打了折扣。
3.几处设计的生硬,比如最后妻子回归。
依赖同僚的语言来解释剧情。
4.没有做出时代对人的影响,背景作用小,不如清兵卫涉及到个人和时代。
印象中,日本的时代剧时常是具有悲壮感的。
所以,一边看,脑海里一直想象一个悲壮的结果——虽斩对方首级,自身也重伤倒地,用尽最后的气力,呼喊加世的名字,倒地而亡。。。
诸如此类。
可是没想到能这样全身而退。
虽然最后出现有如《简爱》的情节,一切皆在预料之中,还是觉得好。
HAPPY ENDDING有它的好。
虽乏善可陈,但心是暖的。
的确,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更好,傻子更容易快乐些。
俸禄三十石,试毒身先卒。武士之一分,草席裹残躯。三日已盲目,一朝为敝屣。决死报妻辱,一分奈若何?尚能识妻炙,此生已无想。
不知道什么故事在说
一星,因为世纪大叛徒!檀丽说,拍戏的时候这个人还讽刺檀丽穿了大红衣服害他分散注意力。他的粉丝到今天依然由于他做了世纪大叛徒而对其他四个人到处下作无理得谩骂。
给藩主试食的人食物中毒瞎了,亲戚按例过来商量办法,听他妻子说可以托人,就很高兴地去吹风。而藩主见他也只是冷冷一句“辛苦了”。他没有去弹琵琶也没有去当按摩师,妻子屈就某藩头让他有俸禄,事发被休。现实如此。发现被骗,断了藩头的臂,她回来当他女佣。“抱着同归于尽的心就能取胜”。
武士也是打工人,工伤理赔也很难。。
真希望这句 你失去的东西都已经在别处得到了 是对的
漂亮的落葉、園境樹木,再加上木村的好演技,都敵不過平庸俗套的劇情,鎖鎖碎碎的對話、舞台劇般的氣氛也超過了電影感。。。。
武士片,讲出了武士的悲哀和生命
剧情老套,看1/4就能猜到结果,相对来说个人觉得只有一般。
第一部是惊喜第二部还不错第三步只让人觉得乏味;为什么越拍越做作呢为什么
如果不是木村演,我是不会看完的。
三部曲最后一部,比前两部都要好看
武士的尊严,男人的自尊
萤火虫之光,茶泡饭之味,武士之一分,至死复燃的生命之火。
暖色调的用光。小场景。表情大过语音。有关讨教绝招的部分,还是显得有点简陋。景物和季节,以及用光的搭配。感情真挚。
看的第二部山田洋次的电影,娓娓道来,故事讲的很满。木村大神真是无死角的帅………
唔,没怎么懂啊
一般。辛辛苦苦拍出来,就不评差了。无非是武士被侮辱,然后复仇的故事。一幕的转折还凑合,二幕转折就不成了,只用几句话带出来。本该传奇的地方没传奇起来。应该转折的部分平铺出来,效果不太好。
awaiting for long time. The story is nice, but the lighting is very poor(looks like watching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