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演技不拉垮,在这特别表扬吴越和李现,吴越哭戏绝了,完全被她情绪感染,李现台词真的太好了,比之前进步很大,眼神也很到位。
还有剧的画质我也很喜欢,历史的厚重感但是却不枯燥,反正会继续追剧。
导演运镜也很吸引人,期待以后的剧情。
清末那段历史挺感兴趣的,看预告里面台词也很吸引人,爱国青年奋发图强,新思想萌动,后续还会发生什么精彩故事,迫不及待要看啊!
1833年10月4日,第一次卡洛斯战争爆发;巴斯克 作为收复失地运动传统的”龙兴之脉“为卡洛斯派勤王,此时的卡洛斯派具备了巴斯克民族解放运动的内涵,掩盖了其传统主义的反动,而1876年西班牙自由派的立法者试图将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消灭地方主义势力, 反而是一种压迫者的身份波旁王朝实际上同样和同时期的清王朝一样是
良乡:代表着满清旗人 皇亲贵胄 出身正白旗湖北旗营 一个拥有显赫祖先(清朝开国摄政王多尔衮)的皇亲国戚 但在现实中却不怎么拥有自己本该拥有的特权 过着普通旗人该过的生活 仅仅在京城贵胄挑选一名宗室子弟去留洋日本过苦日子时才被想起来是一名宗室贵胄 是一名与世俗意义截然相反的“宗室八旗子弟” 在面对自己的宗室身份拥有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觉得自己终于冷锅冒热气 另一方面对所谓的八旗子弟败光了大好河山的宗室称号的反感 在日本军校中被处处针对也能做到不卑不亢 就算是喂猪也全力完成 代表着那个时代中国人的骨气!
他能深刻体会到醇王载沣面对国破家亡的无奈 也能在面对汉人质疑慈禧太后当家的合理性时站在祖宗的立场(甚至是在女性能否当家时)反驳汉人的观点 他代表了那个时代少有的清醒的八旗子弟满清贵族势力 基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旗人迂腐之极 良乡的设置实在难能可贵 这个角色具备了一切主角该有的特质 也是三人组中最为立体的人物 很期待他的后续发展!
李人骏:袁世凯的得力干将 代表着晚清地方军事北洋军阀汉臣势力 一出场便吊儿郎当 没什么背景和势力 没什么文化 和其他二位不同 这是一位典型的凭借自己本事在袁世凯的手下脱颖而出的人 以自己武卫右军的身份为傲 观察能力强 说话得当不得罪人 拥有高强的武艺和射术 十分敬畏袁世凯甚至甚过皇帝(间接说明晚清新军在袁世凯的调教下战斗力的强大以及袁世凯拥兵自重的狼子野心的具备条件已经满足) 个人觉得这个人物在日后剧情发展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袁世凯在清末的所作所为)杨爱国(杨凯之):代表着已经觉醒的中国汉人 利益 可以算作革命党的一员 电视剧开头就因八国联军侵华 愤愤不平的他加入农民军造反被抓住险些丢掉性命 最终被良乡相救 从鬼门关中走过后 他没有选择放弃 通过各种门路和办法(选择非富即贵的人)加入了留洋军事生 不漏声色 胸怀大志 同时不卑不亢 看透了社会关系 懂得上下打点 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 不过目前来看 这个角色的个性还未完全彰显 属于深藏不漏的一类 加上可能身份比较敏感 导演拍的时候比较隐晦?
第一集过后并没有太过刻画这个角色 我个人对这个角色目前也是理解尚浅 有说的不对或者需要补充的欢迎各位朋友为小弟指点迷津!
最让我个人感到惊喜的是:这部剧的每一个角色都跳脱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刻板印象 十分立体最后说一句:在如今这个啥也不敢拍啥也不能拍时代 有这样一部沉的下心做近代历史的剧实在难得 且看且珍惜!
希望整部剧早日回归且一刀不动
广电思想还是不够解放啊,这么有教育意义的剧,我还挺期待多拍几部呢比如前传:李红章与慈喜青梅竹马却因家人讨生活相隔千里,妙龄少女慈喜遇上了云游四方的洪秀权而坠入爱河,从天而降的皇命生生斩断两人情缘,洪秀权怒火中烧愤而起兵。
此时刚经历丧夫升为太后的慈喜,在顾命大臣李红章的陪伴下,稳定了爱子的龙椅,扫灭了叛军洪秀权,不久后李红章操劳过度而终。
在承平听政时,爱子的师傅博学的文人康又为与慈喜互生好感,两人约定扶持大清,共度余生。
比如后传,出身名门的宋美玲留学他乡,认识了为gm游走呐喊的汪京卫,两人金童玉女互生好感。
学成归来后的美玲,在交际舞会上认识了一身正气的军人蒋仲正。
财大气粗势力雄厚的蒋疯狂追求这位沪上第一美女,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
加上姐姐宋蔼玲的暗中撮合,蒋仲正最终抱得美人归,此时已成gm领袖的汪京卫懊恼早年游走四方,未能夺得芳心,怒而投靠日本法西斯,引狼入室。
而美玲与仲正携手一心倾家荡产为祖国,毁家纾难保家园。
ps:本以为我脑洞够大了,直到看了别人评论区的兄弟们。。
我常常因为不够变态而感到和你们格格不入.jpg
服化道和镜头光影,很严肃也很深沉。
片头简单而凝重,有历史感和年代感。
古装片里的上上成。
可以给五星。
相信后面的剧集会保持一贯的水准。
仅仅看前六集,剧情上还是挺紧凑的,但是俞天白和秋红的这种关系让我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有什么伏笔,爱不起来,可以说遇到这俩的戏份会忍不住想快进。
几位年轻演员表演有些青涩,张力不足。
和吴越,李成儒比还欠火候,但是还都算中规中矩。
赴日军事生的线,非常喜欢,从来没有影视作品表现过那段历史,特别期待看到三人回国后在不同阵营的碰撞。
最后,特别特别感谢导演编剧勇敢的选择了这么一个充满角色碰撞的题材。
身处乱世中的冲突和碰撞,造就了无数精彩的故事。
那些曾经年轻的生命,或为了民族,或为了信仰,或为了生存。
都是鲜活而生动的。
尽管仅有六集。
尽管我们的观众似乎不值得拥有如此精彩的作品,但有总比没有强,六集总比一集没有强。
两个庚子都过去了,希望一切能变好。
抢跑看完六集,4颗星。
0.5扣在第三集开始剧情就有点松弛,0.3扣在演员的表演,0.2扣在人物的出场背景不充分。
魏大勋在第一集开头砍头那场戏真的让我相信他是个好演员,但之后的表演又让我不相信。
李现和春夏可能年纪大了,演青春懵懂的方式,依然是张大眼睛歪着脑袋扮可爱… 不是演的不好,是确实阅历过满难装嫩,这种装嫩最大的影响是第一集李现的台词不清楚。
李现扮嫩演法是《万箭穿心》的技巧;春夏没有导演把关,比《踏雪寻梅》更显摇头晃脑。
而且春夏眼睛太大了… 适合演琼瑶,感觉应该妆造要缩小眼睛比例。
可能因为主演是电影演员,导演也更喜欢切近景给特写,朱亚文的表演放在整部剧里,就稍微浮夸油腻。
但也最滑稽。
前六集写的最有趣的是春夏这条线。
一个普通人因为男人稀里糊涂卷入革命,这一部分和《色戒》一模一样,都是为了爱情稀里糊涂牺牲自己,因为学了点“新科学新文化”就觉得自己改天换面了,实则根本还没有觉悟,也没办法委以重任。
不过到了日本,春夏饰演的角色突然发现,男人满嘴的理想浪漫正义匡扶,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对老板娘说“我爱你”就能免掉自己的房租。
甚至还不允许春夏饰演的角色外出工作赚钱,理由是,那么高工资付给你,肯定做的是些不正当的勾当而不是堂堂正正的雇佣关系。
第六集最后,春夏怼朱亚文的那段挺有意思,具有女权平权思想,和对革命不切实际天真幻想的讽刺与思考。
可以跟第四集?
在轮渡上,李现和周游关于大清为什么腐朽不行相呼应。
周游认为,坏在垂帘听政,坏在女子当家,李现认为他们满人认为男女平等,主内主外没有区别。
最后关于人物塑造上,之所以觉得男主形象过好,有一部分原因是,魏大勋这个革命党同志人物过渡交代不清楚,会让观众觉得思想和作风腐朽奢靡不坦荡。
观众知道他参加革命,差点砍头。
但成为预备士兵之后,编剧到了第六集还没有交代,魏大勋每天花天酒地,军事能力不行,这种伪装的表面背后是什么。
我想第六集最后,邀请李现和周游去吃饭,如果那顿饭局是革命党的饭局而不是皇亲贵族的饭局,那应该能解答这个疑问。
期待这部剧就跟喜欢《甄嬛传》一样,当权力是稀缺品,所有人都想胜者为王。
一同参加军校的三位兄弟,三位男主分属三个不同立场,他们三个人将来的命运一定是不同且尔虞我诈。
b. 作为一个知道历史的人,从1901到1912年大清灭亡还有十一年,但作为剧中人物,已经腐朽坏的清王朝,有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种破败,至于选择哪种方式,保守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有不同的方式。
他们的争论争议,互相劝服与说服,期待编剧能展现出来。
PS:如果稍微学了高中近代史和考研政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由孙中山在1905年之后才提出的。
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在1894年1月,写了一篇长达八千多字的《上李鸿章书》。
但李鸿章没有看到,使孙中山对改良救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从此踏上了资产阶级救国的道路。
寻求真理,寻求解救中国的道路本来就是漫长的道路。
这部剧的背景是1901年,非要拿现在的zzlc去抨击那时候人物zzlc也是大可不必。
这就跟《甄嬛传》在我看来不是歌颂封建王朝的美好,而是它的残忍一样。
做皇帝,做胜者做赢家,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
看了最初预告片中踏雪走向故宫的场景就特别想看,但是看了流出的六集算是明白这部剧为啥胎死腹中了。
先不说主角母亲尊贵旗人硬摆谱多让人不适。
就拿主角原型良弼来说,你把主角塑造的那么伟光正,和良弼这个保皇党完全冲突啊。
就先不说这多不尊重历史。
怕是以后看过这部剧的人都觉得良弼是烈士,彭家珍是恐怖分子了。
而且我要实名惠怼高赞短评,什么历史虚无主义。
既然你要拍就好好拍,别搞伟光正那一套,真实呈现主角的局限性,还有他的缺点还有他的政治主张。
拿良弼当主角也行,让革命派的男二和保皇党的男一最后慢慢决裂,炸死男一,也不失为一部好剧(当然投资方应该不舍的这么炸死男李现)。
走向共和确实是好剧,不过许多看过这部剧的人,一口咬定教科书都是胡诌,把李鸿章捧上天了。
如果这部剧顺顺利利播完,把李现当良弼,应该也会有不少良弼粉吧。
这六集也是够颠倒黑白了,就是旗人优秀呗,而一群p民却想着闹革命。
1、前六集刻画的俞某,与为了革命壮烈成仁的黄花岗烈士比起来,此君不像个革命者,怎么说呢?
让我想起一个角色。
杰里米•布莱特版福尔摩斯有一集《希腊译员》,里面有个戴眼镜的诱拐犯,此君造型酷似俞某。
2、王爷的马被汽车惊了,旧时代的力量在二次工业革命的力量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良乡去救王爷,他想把王爷扶上马,可惜用尽力气也扶不起来。
为了保全王爷,良乡逼停了这匹失控的马。
大清腐朽了,扶不了了,就让他结束吧。
3、前六集中,同学三人,杨同学是革命派,良乡是保皇派,李同学是北洋派。
大家注意没有,三人在船上谈论时,李在中间,杨在李左边,良在李右边。
李左顾右盼。
无论是与曹长的冲突,还是射击训练,李的武术和射击都是相当出色的。
就像北洋,他效忠朝廷,能够在武汉三镇力压革命军。
他联合革命派,能够逼清帝退位。
北洋是决定事件走向的一颗重要砝码。
不过从李同学收间谍费可以看出,他虽然明白大势,但他更爱自己。
4、良乡在日本监护人家,也就是日本皇族,看到了被日军抢走的颐和园文物,听着盗匪在主人面前夸夸其谈,而且这都是在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气氛中展示的。
这位监护人对良乡说,日本军队不问对错,坚决执行命令,他们像生物一样。
既让人毛骨悚然,又隐约道出日本皇室对军队从来不是置身事外的。
二者其实就是共同体,不能逃避战争责任。
不过芳子倒是说了一句话:“他不知道自己割掉辫子,会更好看吗?
”5、体检的细节到位,日本采用了类似唐代的计量单位,体重是贯,身高按尺。
而且大家注意没有,里面饰演日本军人的演员,身高普遍比杨、李、良矮小。
6、盐运使夫人坐的是双轮马车,俞和秋在租界,坐的是四轮马车。
7、李同学讲,袁大人对德国教官说,教教我们的士兵吧,他们打枪从不瞄准。
这可不是笑话,这种情况在甲午中出现过,不过我国陆军在平壤外围打的是很英勇的。
大东沟海战,我国海军的命中率是20%,日本海军的命中率是12%。
不过腐败、不团结,以及不适应近代战争的规制,葬送了军人的勇敢和牺牲。
8、三位同学去的预科学校是成城,他们的后备,一个著名的近现代人物,去的是振武,他没有养猪,而是去喂马。
9、留学生让东京市民大赚了一笔。
以至于越往后,留学生的住宿待遇越差。
至于三人想知道逛窑子怎么说,倒是暗合了《留东外史》里的荒唐行径。
就看到这些吧,如果剧集还上线,倒是可以再看看剧情发展。
其实这剧质感和题材都不错,可惜编剧有夹带私货嫌疑,希望还是能救一下。
考虑到现在观剧生态受到短视频影响,三观直白点通俗易懂点更不容易被扣帽子,现在电视剧最好不要端着,简单粗暴的输出zzzq的台词更安全(这样避免截图被断章取义),所以的改的方向就越简单越好,随便瞎想几条,也算支几招,抛砖引玉。
1从百日维新说起,温和常规改革失败做背景,维新派分化为保皇和革命派更有改革迫切性。
原来的开篇过于文绉,还需要门槛,而且从八国联军占北京说起,冲突性和画面直观感都很差。
建议直接从百日维新杀头说起,也可以铺陈四个男主角对此事的态度,为以后分道扬镳埋线,男主逃课也顺道有理了,可以吐槽孔孟教育不合时宜。
如今这版的平铺直叙,没有血泪感,没有改革迫切性,开篇是shatou戏还用造反来粉饰,其实可以直接用“这么小,懂什么是革命吗”来点题,把清朝一直放在反方,方便观众带入。
2结局前置,直接展示人物悲惨结局,并定性这是一次次失败的革命探索,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探索过程很艰苦,但是先辈一直前仆后继,再引出故事。
晚晴十年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朝改革了很多次均以失败告终,前期的定性一边展现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一边体现改革的迫切性。
结合历史课本,这段屈辱史中用不同立场的人物在历史重不断试错,可惜这群人生早了,时代悲剧,没能遇上1917年才诞生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先锋革命者们尝试了各种主义,可惜没有适合中国的救亡之路。
3建议人物改名!!!
改台词用近似音同音字之类替代吧,改配音改字幕应该投入不高。
谢秋红的姓要多次被提及否则太多人代入秋瑾。
杨凯之可以小聪明但是务必要讨喜可以类似韦小宝,讲义气和革命底线要有(演员如果好看点演技好点这个角色完全可以一番)。
俞天白要有个对立完美参照物,同是革命党人但道德无瑕疵比如谢秋红姐夫。
历史真实人物务必按照历史拍,尤其要符合历史印象,比如载沣的优柔寡断无主见性格要表现出来,去国外可以表达摸鱼从心,宴请戏也可以改成去不去的反复不定,外出公干可以逛街买望远镜不务正业,20岁性格已成,真实历史人物不适合设置人物弧光,目前形象偏正面,还成了良乡精神导师,这不符合大家历史预设,容易被吐槽。
良乡初见,二见等递进式发现载沣这类人救不了。
4删掉一些不必要又有争议的台词和剧情。
比如删掉YJ秋红戏修改裹胸台词保留到引发胸疾就好,俞天白可以嘴上便宜但是要守住底线。
又比如讨论满女人当家这段,保留前面的慈禧垂帘听政这段就行了。
增加一些得势富贵人家看不起破落满贵的台词。
5保皇党必败这个点一定要提前说。
革命者看透中国效仿不了日本,再用日本天皇万世一系单一民族更适合统一思想,打压清朝是偷来的国土,满汉矛盾空有礼仪实则文化荒漠,显示一下zzzq(瞎聊)。
革命党先进认知对比慢慢过渡到良乡看透保皇派难成气候,转投革命顺利成章。
6大结局再次提炼思想,和开篇介绍背景首尾呼应。
表达自己的zzzq的同时,又要点名我们又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们这次是充满希望,探索过程依然艰苦,我们也会学习先辈一直前仆后继balabala。
就暂想到这么多,欢迎讨论和补充。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又是一个老牌帝国抗争的故事。
我们处在怎样的时代?
大时代,一个中美对赌国运的时代!
两个甲子,风云变幻!
我到今天为止,依然感觉西方不了解中国,中国的国际宣传机制或者说机构太烂了,这一点,需要像欧美学习!
国际宣传烂到家大家都知道,不说了。
我想说一下一带一路,这个始于2013年的战略计划。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殃及全球,中国下海,释放4万亿RMB就世,那一次的金融危机,度过了,但是中国也付出极大的代价,直到今天,依然在承受着这产能过剩带来的后遗症,因此2013年一带一路应运而生,中国将产能转向国外,沿着丝绸之路,为当地国家做基础建设,因此亚投行也应运而生,奥巴马用了很大的力气,想要阻止美国盟友参加,他成功的阻止了日本和加拿大,欧盟主要盟友全部加入,这时,不得不佩服欧美喉舌,冷嘲热讽开始出现欧美媒体人的口中,报纸中,电视政论节目中,一段时间以后,西方媒体换了一种思维,恐吓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会给他们带来债务陷阱,再后来,上个月吧,拜登到了欧洲,说是要建立民主的一带一路,帮助不发达国家做基建[微笑],谢拜登总统,这是对一带一路最高致敬!
此时,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手里已经有了2000+的合同,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慢慢解决,同时,也有效的帮助了一些国家,特别是帮非洲的一些国家建立起了基本设施,找到了货物的出海口,经济在慢慢的好转。
没有债务陷阱,没有干涉内政,没有带去战争,没有烧杀掳掠。
美国和欧洲终于看到非洲了,要援助非洲,要帮助非洲,要建立民主的一带一路,这是好事。
我一直认为中美的对抗,不单单是国际影响力、经济力、军事力等的对抗,这是两个文明的对抗,中西文明的对抗,一带一路不就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吗?
我们在用自己的价值观影响着世界,也许还没有美国那么强,但是美国已经感受到了压力。
大家也许觉得美国是从2018年开始才对中国进行的技术封锁,其实不是,技术封锁已经持续数十年,感谢美国的这数十年,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还记得《中国制造2025》吗?
就是对这个体系的升级,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级,有些人说,近几年很多国外公司开始逃离中国,那是必然的,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些公司必然被淘汰!
中国就是用美国二战后定下国际规则走了到今天!
但是,美国却不想玩儿了,这次,制定规则的一方,不能美国说了算了。
修昔底德陷阱挡不住了,一个复兴的亚洲国家和一个老牌帝国的对赌,就此开始。
我一直觉得美国的领导人断了一层,好像缺少一个五十年代出生的总统吧,奥巴马太年轻,政治小白,拜登和特朗普太老,冷战活化石,一直把中国当苏联,就太搞笑了!
前苏联不推崇国际化,不接受国际资金,不加入各种国际组织,都是自己干,中国和前苏联可太不一样了,用冷战思维看中国,就错了,美国当年用军备竞赛拖垮了前苏联,今天,能用所谓的“民主”一带一路拖垮中国吗?
还是想要联俄制中,这或许是个办法,毕竟当年美国是联中制俄,还成功了[笑cry],这个问题,还需要看下个十年以及二十年,我想,有些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