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下午工作空闲时间看了两场电影,一部是最新版007,一部是好莱坞新片《谎言网》,前者我给她打4分,一部与大多数好莱坞动作片没有多大区别却与以往的007不同的电影,因为失去了特色。
看这部影片还有一个原因是,根据智利媒体,影片中有大约四十分钟的内容是在智利北部拍摄,写那篇文章的作者的自豪感就像我们中国人成功主办了奥运会一样。
结果看完影片,我发现“nada que ver con chile”和智利毫无关系,尽管一部分外景是在智利北部沙漠拍摄的。
至于美国大片《谎言网》,我给满分7分。
虽然也是一部大团圆结局的影片(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喜欢大团圆结局的电影,也许是因为中学时代读过的叔本华的《生存空虚说》对我影响太大)。
这一部比007好看多了,更主要的是她让我进一步思考了电影的意义,电影的未来之类无边无际的东西。
电影结束,我在脑子里对自己说:la pelicula no va a cambiar este mundo, pero si esta haciendo un mundo entero,电影不会改变世界,却在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什么题材不能被电影再现,也没有什么秘密和禁忌是电影不能表现的。
这一艺术形式将成为未来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说今天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的话(显然没有,正如影片《谎言网》所表现的,在伊拉克以及这个世界的几部分地区,人们的生活还没有进入像美国那样的“文明世界”)。
战争不会消失,饥饿和贫穷也不会消失,但是,我相信,电影会像电视机一样慢慢普及并影响(如果说改变是不可能的话)这个世界和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们。
走出电影院,阳光明媚。
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们,我有一种在电影里的感觉,这是每看完一部好电影之后的感受。
在我置身的这部电影里,我不仅仅是主角,还是导演,我不能说我这部电影是最精彩最好看的,但是我可以说这是一部只有我能够导演和主演的电影,我要一直导下去演下去,尽管结尾将于绝大多数人的影片一样,但是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看完两部电影之后的下午,这个世界似乎没有任何改变,包括我的世界和我的电影。
但是我知道,改变是会到来的。
就像风,你看不到,但是树叶在动,也像树,你听不到树根生长的声音,但是你看到的几十米高的树就是这样的成长的。
2008/11/24 圣地亚哥
失望!!
作为娱乐片,它还可以.就是不能细细回想剧情.李安納度狄卡比奧最近接拍的电影,似乎老想要证明自己不是只会靠那张漂亮的小脸.还是可以挤进'演技派'里的.不知为什么,看Body of Lies时,总感觉是在看<血钻>.至于罗素高尔的Ed Hoffman.丝毫没有立体感,流于跑龙套的角色..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还好有英国演员Mark Strong演的约旦情报头子Hani Salaam.贵气逼人兼心狠手辣.教人印象深刻...
无聊,随手点开了这部电影,时隔多年,第二遍看,仍是一地鸡毛。
各部门间的权利政治内斗都不能为一级反恐让一让步、消停消停的一群人,更别说同盟国与国、组织与组织之间,能打赢这场看似兵力悬殊实则生死肉搏的战争吗?!
或者,他们根本无所谓输赢,打下去就是了。
看到Ed和Ferris一战失利鲁蛇般互相挑刺,最后开玩笑似的扯出引蛇出同的“大招”时,不由得想起曼哈顿西南那两栋曾经巍峨耸立的大楼。
Body of lies,呵呵,片名嚼一嚼,滋味还挺多。
没完没了,Ferris继续一线卖命生死有命,Ed照旧心口不一、遥控棋子,八方势力永远勾心斗角、各怀鬼胎,相似的戏码又一次上演。
看Ferris种种言行也许为人的信念尚存,而Ed活得只剩一幕幕角色扮演,爸爸、丈夫、上司、幕僚……只有“千万别要孩子”和“这场战争中没有人是无辜的”才是他的肺腑之言吧。
最后,Ed心急吃不了热豆腐,Hani放长线钓着了大鱼,大佬沦为阶下囚,Ferris终成弃子。
可是,恐怖主义的山头何止一个大佬!
蚂蚁般密布的特工眼线命如微尘能值几文?!
反正谎言吹起的泡泡,破了再吹就是了。
这片善恶胶着的土地上,血仍未冷,仇仍未报,杀戮几时休……It's always about war, war never changes.
I and the public know what all schoolchildren learn ,Those to whom evil is done Do evil in return---W.H.Auden那里是不是我们的归属,答案并不重要,因为事已至此,我们疲惫不堪,一切永无止境,我们甚至无法自我安慰,幻想敌人于我们同样疲惫。
因为他们没有听着,告诉你一件很重要的一件事,工作对一个人来说并不重要,我是说,不是最重要的```不,我只是想要你知道我的感受,我对你的理解
反恐枪战对决爱情酷刑宗教zhengzhi讽喻片。
用犀利的笔触刻画出米国反恐的本质,就是去除一切可能的反恐威胁,宁可错杀,不愿姑息。
对于提供情报的宗教分子,利用完了就彻底抛弃,不顾人死活,他们帮助他人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情报。
而小李子是个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的情报人员,他愿意为帮助过自己的人说话,秉承着以诚待人,但是在一个比较糟糕,没有信用的后盾支持下,他还是慢慢变得面目全非,有心无力,一次次险象环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看到自己心爱的人自由的工作生活,他宁愿远远地观望,不愿靠近,因为靠近可能就是无心的伤害,危机四伏,这样远远地观望就是幸福。
欧洲连续发生好几起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都是在人流较多的闹市区,死伤人数众多,为了揪出幕后的宗教分子。
米国的情报人员与当地的一个工作人员一起在幕后黑手可能出现的地方侦查。
一天,当地工作人员说有一个宗教分子被要求去自杀袭击,但是他觉得是高学历,不愿意去,想去美国躲起来,可以提供情报,但是要米国情报组织安排他逃去米国。
小李子就和这个人接触了,那个人提供了一个视频,是引进录制的,说的就是为近期的几起汽车炸弹爆炸事件负责。
小李子让他提供这个的住址和详细的行动轨迹,这个提供情报的人员不愿意了,他要求先让他去米国,然后在提供。
小李子问了上级,根本不可能让他去米国。
还要求将这个人带到闹市区。
也就是让他做饵,去诱骗幕后宗教分子献身。
结果这个人才在闹市区出现,就被人跟踪,为了保护他,小李子和当地情报人员,一路飞奔,但是还是没有来得及,这个人被打死了。
然后小李子和当地情报人员一起去那个人在的地方继续侦查,发现那里有人在烧资料,小李子上前询问,烧资料的人从房子里喊出一个人,这个人出来就开始掏枪,于是开始激烈的枪战。
小李子打死了房子外面的恐怖分子,冲进里屋,里屋里一个恐怖分子引爆了炸弹。
小李子被炸得七荤八素,小李子带着当地情报人员准备撤离,这时两辆恐怖分子的车子追了上来。
小李子的车子被榴弹炸毁,小李子被救走,当地情报人员没人管了。
小李子养完伤来到了阿曼,在这里从事情报工作。
他代表米国情报部门,罢免了当地的情报负责人,开始与阿曼本国的情报组织合作,互利互信,不再像以前那样相互猜忌。
他又在当地找到了一个情报人员,开始侦查制造欧洲炸弹袭击的幕后。
还在当地认识了一个护士,并爱上了她。
通过搭讪,两个人慢慢好上了。
小李子还以男友身份去了她姐姐家做客。
虽然存在种族上的隔阂,但是还是聊的很愉快。
因为小李子上面的组织对阿曼情报组织不坦诚,小李子被赶出了阿曼。
但是很快他就又回来了,这一次为了引出炸弹袭击的主谋,小李子制造了一次假的袭击,但是全部用了真实的场景,还在新闻上造势。
这让主谋开始捉摸不透,不是自己主使的,怎么还会有人搞袭击。
通过接触小李子让他们认为的人员,才知道自己上了当,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是被人耍了。
于是他们抓了小李子的当地女友。
小李子说想让自己成为人质,就跑去去主谋做交易,结果被抓了,还被施以重刑,差点死了。
幸亏阿曼的情报组织冲进来救了他。
原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米国的无人机虽然失去了目标,但是当地的情报组织还是找出了端倪,把主谋一网成擒。
最后小李子来到女友工作医院外面,远远望着女友,很是幸福。
小李子蛮适合这样的浪子生活的,拍得很有味道。
恐怖分子真是宗教狂热,整天蛊惑着别人去自杀爆炸,米国的情报人员与这群亡命之徒对峙,真心还是很不错的主题,但是看得多了,就不稀奇了。
沙漠里的兜圈突然散开的隐蔽手法还是不错。
米国对战乱中老百姓不屑一顾的态度看出他们的伪善,为了既得利益,不择手段,其实与恐怖分子又有多少分别?
《谎言之躯》。
7分。
雷德利·斯科特导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罗素·克劳主演作品。
故事算精彩,剪辑和色彩都很棒,但全片最赞的是这个片名,神来点睛——《谎言之躯》(body of lies) ,非常好。
小李子饰演的罗格从记者转身为特工,追踪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
但你懂的,所有的特工都是被利用的棋子,罗格也一样,用后即弃。
不同的是,他没有机会复仇,也不需要展开复仇,然后他就被恐怖分子抓了。
小李子演出相当努力,演技也在线,与格什非·法拉饰演的女配情感戏也互动得不错。
雷德利·斯科特导演是个天才,比如我最爱的《火星救援》就出自他手。
两大明星……莱昂纳多,罗素.克劳;结果都不如那个Mark strong 饰演的约旦特务头子,帅,深沉,冷酷,而且义气。
这才是真正的特务!
既没有深度,也缺乏高潮……前两天看了《铁拳男人》,那叫一个爽,老婆质疑——这个人(罗素.克劳)不是那个铁拳男人吧??
其实描述反恐题材,可以做的文章太多了。
信念的冲突,生命的代价……这部片子一点都没有挖掘下去。
而且有两个问题交待得太肤浅,1.Ferris(莱昂纳多)怎么会爱上一个来自伊朗的护士(显然导演处理爱情戏和人物心理十分不擅长,导致ferris变成为了泡的一个妞而自投思路,爱情跟跑妞毕竟是两码事,剧本和感情心理处理完全不到位。
)而且打算依靠一架无人机拿自己生命开玩笑,上司居然也允许(将一个绝密特工交入敌手)???
2.恐怖头子是怎样相信他人弄来ferris不是一个圈套?
故事唯一的亮点就是气氛铺垫得以为ferris要死了,结果获救。
勉强及格吧。
刚看完,网上下的高清,在投影仪上看的。
还是感觉剧情强大,信息量很大很扎实,看了一半感觉看了一个季的连续剧了。
在这个谎言造就的巴比伦塔里,全世界不同信仰,种族,体制的人们都在撒谎,谎言之躯的大概意思,我自己的理解是,没有真正的道义战争。
所有的组成部分就是谎言。
因谎言欺骗带来的杀戮,然后收拾惨剧,带来更多的杀戮。
这是一个谁也走不出的局,没有人能赢。
我们会为此付出一切。
比如,曾经美好信仰的崩溃,纯真理想的瓦解。
还有简单的家庭生活,一些美丽的情感。
全部如同巴比伦一样,土崩瓦解。
烟消云散。
所以只要还有谎言,我们在哪里都不会是安全的。
编织谎言的家伙,自己也在局里。
你不但无法停止撒谎,你连什么是真实的都无力辨别。
其实关于反恐,地缘政治,好莱坞有很多角度在聊。
很多人看见炸弹就觉得这又是老套路。
何止是反恐战争呢?
想起前几天看的《鹰眼》还有之前的《查理战争》。
老外的电影可以跟着现实思考开动摄影机,剧本创作构思巧妙,内容扎实,这些又何止是国内电影一朝一夕可以学习到的呢。
信仰这个东西,我更相信文化,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力量。
你更相信什么呢?
对内心的冲击多余感官吧,纵使在多年后第二次观看,也丝毫未减弱那种影响力与呼唤感。
对战争的拷问。
爱莎带小李子去见姐姐那段,可以明显看出姐姐克制下的愤怒,对伊拉克战争的愤怒,对一个强权国家的愤怒。
对人性的拷问。
人与人之间信任真的完全存在么,上级下级之间,同盟者?
最后一次小李子去交换人质,在被圣战份子拖上车时,上司只是弱弱地sorry一句。
最后是倒是这个上司一直不信任的约旦地方情报局把他救了出来,的确一切都只是设计,连交换人质也是设计,设计中至少还是设计了救的这个步骤。
这或许不光是对某一些形式,制度,方式的讽刺,更有一些思考吧。
对宗教的拷问。
此起彼伏的自杀式爆炸袭击,对无辜贫民的伤害,对生命的肆意践踏,对所有异教徒的不能容忍,却还要冠之以名为“圣战”,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宗教本该是让灵魂有处安放,教人向善。
当指向排除异己的屠杀和沦为私欲和政治控制的武器时,已只有宗教的外壳了。
有人说影片中爱情浪漫片段有些破坏反恐片的氛围,我并不赞同,反而是一丝暖色,在乱哄哄的爆炸和复杂的情报战争中显得平静而简单。
人是复杂的,复杂如CIA的情报探员却也有向往美好,渴望爱情的心。
谁又不能理解呢。
当然对影片的感受远不止这一点点,不过择一些来分享。
看电影的感受还是很主观的事,或许你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无论如何,值得一看。
Ridley Scott是个很有社会责任心的导演。
在“黑鹰坠地“里,他用“让美国人死的重于泰山,让索马里人死的象苍蝇群“的反话,向观众解释美国人的战争有多荒谬。
在“天国王朝“里,他把阿拉伯人萨拉丁的形象树立的高大完美,与捧着圣经砍人的骑士团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部Body of Lies里,他推出了阿拉伯形象大使Hani,让以为世界上只有英伦出绅士的美国人对约旦人大增好感.......但Hani的扮演者还是个英国人,真是没办法。
我觉得Scott想利用这片子吓人,告诉美国中西部吃炸鸡喝可乐的美国共和党的胖子们,恐怖分子不按照规矩玩儿,最先倒霉的就是你们,而不是什么DoD, CIA或者NSA之类的人。
人家顶多用卫星看看你们的热闹。
不信?
电影里欧洲已经被炸得骨头渣滓乱飞了,堪萨斯还差的远吗?
我相信Scott老头儿是好心,谆谆善诱,而且风骨常在,专啃“反美”这根硬骨头。
相比之下,那个热爱全人类的斯皮尔伯格,似乎更关心犹太人一些,专啃“犹太人受难记“这种题材,司马昭之心也。
片子最后我认为有个bug,放在论坛里了。
喜欢钻牛角尖儿的欢迎去看。
基本看到要睡着,一个动作片让我看了好几次才看完。。。
真不是一般难看 被海报欺骗了~~
那么多主旋律题材的电影中,总是有那么几部电影,敢于讽刺一下他们英雄一样的美国政府。这部反映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政府为了抓到幕后黑手,毫无人性的使用各种手段利用棋子的故事,就是这么一部反“英雄”电影。我突然知道为什么莱昂纳多那么难获得影帝了,美国政府最近几年一直在渗透奥斯卡,莱昂纳多这种泼美帝脏水的,估计已经有了案底了。
总算看了,是冲着LeoD和Russell去的。太长了,我就有点儿没看明白......
信息量超大的电影,翻译得十分一般,影响了观影~在战争里,没有人无罪
6.5-7.0/10 分。搞间谍的去敌对区谈恋爱,这是琼瑶大妈的风格呀。。。饰演情报头子的马克·斯特朗 Mark Strong,风度翩翩、气场强大,今天重看,居然没认出来他就是演《王牌贱谍:格林斯比》的,才8年时间头发就掉光了。。。
2009-02-08,并不算太复杂的故事,营造一些气氛。7
Great story and performance!
看大场面的时候,不禁又想拍电影了
迪卡普里奥烂片之一为神马接这样的剧本,因为可以在伊拉克 阿曼 土耳其拍戏么。。。
莱昂那多·迪卡普里奥在此片中的表演和《血钻》如出一辙。紧锁的眉头,为摆脱奶油小生而故意整惨的造型。也许跳出去演演喜剧什么的才能抱个最佳男主角到手。
Strong handsome
我昨天刚看完,今儿本拉登就被干了
天下的上司果然都一个操行,自己一无是处,只会发号施令,手下犯了错误就置身事外,手下立了功就赶紧把功勋算到自己头上。
主旨不错,只是小李子前后表现脱节,精干的前线特工也过不了美人关。。。
为什么leo老去演这种焦头烂额的角色……
仿佛看了2个小时浓缩版的国土安全,为了情报工作总能逼疯几个一线特工,反而身后的长官总是一个模样
真的太平庸的剧情了啊。。。白瞎了我的小李子。。。。
多情的代价真高
No one is innocent in this 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