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道英雄》里面,要我说谁是最亮眼的,恐怕很多人想都不想就会把那个张涵予和范伟拿出来说事,特别是范伟,那演技和能力,真的是堪称一绝的存在,我一度怀疑范伟以前就是干过这行的,而张涵予更别提了,那发挥更是稳得一批,可是,大家知道吗?
比起他们了,周也绝对是混得最失败的。
可能很多人都会一脸问号,别说周也混得有多失败了,可能很多人连周也是谁都不知道吧,这也很正常的,但相信说她的老板是谁,你肯定会熟悉的,没错,她的老板便是李冰冰,那个在《生化危机5》饰演艾达王的人,而大家还记得《少年的你》里面那个魏莱吗?
没错,这个角色便是周也演的。
相信大家应该有点印象了吧, 但问题也来了,她在《铁道英雄》里面到底演了什么角色?
估计很多人这时候可能印象就不是太深刻了,这也正常的,因为这部电影里面,她的台词实在太少了,以至于到了最后,可能很多人都没啥太多印象,再加上张涵予和范伟表现太精彩了,很多人自然而然对她没什么印象。
我带大家回忆一下吧,日军的这个火车站里面,有一个医疗队,而医疗队里面有个女护士,在后期,张涵予饰演的老洪在行动中,被日军机枪击中了胸口,跑回去的过程中,伤势过重晕倒在了路边,被这个女护士捡到了,她帮助老洪治疗伤口,再然后,这个女护士便跟着去了八路军,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她饰演了什么角色了吧。
没错,她演的角色便是这个女护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也算是这部电影里面的女主角了,可就这样一个女主角,绝对算得上混得很失败,别看人家出场时间还是蛮多的,从开始到结束,足足有十几分钟的时间,可是,似乎她好像得罪了这部电影的编剧,编剧从头到尾都没有给人家设置过多的台词。
以至于很多人到现在还不清楚周也到底演的角色叫什么,这也很正常的,因为她的这个角色实在是过于不起眼,以至于很多人都没啥印象,甚至连角色名字叫啥都不知道,我也是后来看那个电影的演职员表时,才知道这个角色的名字,没错,她演的这个角色叫做庄研,这个名字果然她在剧中的表现一样庄严。
看完《铁道英雄》的感受是场景很宏大、演员阵容丰富、是一部合格的抗日英雄剧。
影评中说“人物塑造不够丰满立体”,我带着这个命题去看电影去观察,整场电影下来只记住了一个人物,烧火车头的滑头,他似乎没有名字。
滑头黑黑瘦瘦的,脸上总是沾着煤灰,像是在那个时代的黑暗人生。
一出场是接受了老王的糖炒栗子却不肯叫爹的少年,老王对他的关照对他的疼爱,他都明白,此时他还是一个少年有自己的固执。
他与老王说起家中情况,父亲、大哥被闷在煤窑里去了。
这时的他平静而又忧伤,没有思考为什么明明努力生活的一家人,为何最后只换了个家破人亡。
他麻木的活着,到了火车上工作,同样为日本人服务、受日本人压迫。
也许在他的眼中,生活就是这样,不是被这帮人压榨就是被那帮人奴役。
当他看到老王卧底身份被发现时,内心有了震撼,震惊于这个世界居然可以反抗,也震惊于反抗的居然是年过半百的老王。
这时,他做出了第一个改变,喊出了老王梦寐以求的那句爹。
压在嗓子眼里的“爹”,完成了老王的夙愿,也让这个少年开始蜕变。
回到火车头,当他被日本大兵殴打时,他觉醒了、开始反抗了,最后用生命完成了反压迫。
从前看《晓说》中,说到一个好的人物是有变化的,开头到结尾是要有改变或者有成长的。
《铁道英雄》中的人物,开始时英雄帅气结束时也死的英气逼人,仿佛他从出生就是一个英雄,没有脆弱过、没有迷茫过;而滑头是这部剧中唯一一个在不断变化的人物,从麻木到震撼,从震撼到觉醒反抗,我们陪着他一步步走来,这才觉得他是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人物,他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
我没想到这部电影的评价如此之低,影片从叙事、人物塑造上并无明显优势,但均尚可,故事走线清晰可懂,人物形象上老王极其丰满,给观众的代入感极强。
在拍摄风格上,导演采用的全时雪景方式让人感动,通篇鹅毛大雪的画面看似做作,但拍摄难度极高,你在大雪纷飞中用手中的自动对焦相机拍过照吗?
失焦了吗?
自动对焦都难以操作,更何况是电影拍摄中的全手动操作,大雪场景同样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压迫感,导演用这种方式巧妙地表述了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深重的压抑。
最令人难忘的是通篇的配乐,何美臻女士可能都不到30岁,但是她的创作却给到整部作品灵魂层面的渲染。
“牺牲”、“旧时光”以及“太阳出来了”主题片段的配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不曾想这么好的作品却未激起任何社交媒体和舆论场上的波澜,我想这可能也是现时代以及过往中国的一个通病——对音乐的极不重视。
普通中国人在历史上可能长期处于求生存的状态中,因此音乐这种精神需求简而又简,而当人们富足以后,对于食色以及视觉上的享受需求又远远高于听觉上的需求。
不要这么快的反驳我,你知道“我的祖国”这首歌吧,你会哼唱上两句吧,但是你知道它是谁写的吗?
道理是一样的,何女士作品如此优秀,但可能在历史长河中,也不会有许多中国人知道她,关注她。
真心希望有一天我们中国人可以开始逐渐了解并追求听觉上的精神生活,但这要建立在每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的满足上,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人才有可能开始追求精神生活。
所以看文章的你,现在是在“生活”、“跑生活”还是“讨生活”的状态中呢?
影片看下来之后,说实话摄影还是有点意思的,有几个镜头在模仿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把抗战拍的有点像武侠片,这其实是优点,但重要的是前后整体要一致。
说回重点,我很想看到这部片子不一样的东西,也就是铁道英雄的“铁道”。
因为你看地道战肯定也想要知道英雄们是怎么利用地道的。
然而铁道英雄并没有讲好铁道这个元素,从头到尾扒火车扒的没有任何新意,商业主旋律中不去展现有特点的奇观,观众不会买账,单纯靠喊爱国口号,立爱党誓言,在主旋律遍地的电影市场上根本激不起观众的热血,如何在同质化题材中找到自己的特色买点是以后主旋律电影需要做的。
把人物设置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这个场景应该和人物相辅相成。
最基本的就是从熟悉场景的“语言”,最基本的缺点无疑是张涵予并不熟悉山东的语言,那他是否熟悉铁道的语言呢?
只在零件画图的时候草草几笔带过,根本不够,这是他赖以生存或者说作为武器的符号和工具,铁道应该和他融为一体。
另外故事讲的也不够流畅,东讲西讲缺乏主线叙事,许多的支线问题也解决不清楚,看过以后没有印象深刻的戏份。
角色上面,太多的多余角色,和没有特色的角色,他们单薄到一句老洪和他的工友就能概括。
但其中老王和日本“掌柜的”的人物关系上有一点小小的突破,两个人的敌对在影片开始时并不突出,与生活中上下级关系一样,但阵营的不同又使得他们的心态又无法一致,那种“暧昧”更显真实,是大多数抗战题材不具备的,但这种真实也并没有坚持到最后,仿佛一切都只是老王迷惑敌人的手段。
所以在人物塑造上一但打破了这种矛盾,人物就不饱满了。
最后想说希望接下来的主旋律电影一定要认真准备,毕竟观众们真的已经审主疲劳了,留给主旋律的市场不多了!
这部电影整体还行吧,张涵予和范伟的表演确实比较拉分,而且日本演员boss相当的帅。
豆瓣评分及格线,不冤枉。
没有太大的场面,也没有太暴力血腥的。
场面和剧情整体都比较平淡吧。
玉琴也没有什么反转,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像这种战争片抗日背景的电影了,也不需要有太多的反转,主要还是看怎样去演绎红色革命精神牺牲精神。
立意很好,英雄,值得敬佩。
片子很一般没什么好说的。
除了范伟,张涵予和日本头领。
其他几个人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全都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毫无任何人物刻画可言。
唯一让我特别好奇的是,范伟最后在车里和日本人对话的时候,那个日本演员是以何种心态说出为他们侵略行为洗白的台词的,当初剧组找他拍戏的时候,是不是会跟他说:“我们想请你演一个日本军官,侵略中国时候的,然后台词有几句是为了帮你们实现大东牙共荣圈”^_^^_^,“好的,我演”。
影片《铁道英雄》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以工头老洪为代表的铁路工人拼命为前线抗战将士抢粮、抢药、抢武器装备的故事。
电影根据八路军一一五师鲁南大队事迹改编,塑造了以工头老洪、车站调度员老王、护士小庄为代表的英雄人物群像,最大程度上还原了临城枣庄“铁道队”的英勇事迹。
一、以工头老洪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工头老洪是铁道队的主心骨,白天是日伪政府铁道队的一名工人,夜晚则化身飞檐走壁的铁道侠客,为革命军抢粮、抢药以及武器装备,更在前方大部队需要他们阻止火车到站时挺身而出,宁愿牺牲自己也要阻止列车前进。
“铁道队”干脆利落的除掉三名日本特务,列车上抢夺武器装备时,即使遇到埋伏也不退缩,冒着生命危险迎难而上。
老洪回到住处取东西撞上前来调查的藤原,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开枪,这是“铁道队”的舍生忘死,勇敢献身。
在扒火车抢粮时老洪交代大家不要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当抢粮东窗事发后看到日本人像对待牲口一样杀死搬运队的兄弟,也是老洪阻止了“铁道队”的同志不要上前做无谓的牺牲。
开会时他告诉大家要沉得住气,当纸条被引起注意后他迅速将纸条转移到纱布卷里,面对敌人的搜查他依然稳如泰山,沉着应对。
发现汉奸时也并不心慈手软,立刻除掉队伍中的叛徒,破坏革命事业的人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火车上遇到袭击时,他迅速割断绳子保护战友撤离,即使是在中枪后依然不忘保护手中的配枪,展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应有的沉着,平静的向庄护士了解情况,时刻不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正义善良之士为正义的革命事业所用。
阻止开往安徽繁昌的火车时,老洪分配任务有条不紊……这些是以老洪为代表的“铁道队”沉着冷静、果敢智慧的一面。
他们不怕牺牲、舍生取义,在与藤原最后的对决中,哪怕还有最后一口气都要誓死与敌人血拼到底。
最终“铁道队”牺牲小我为前线争取了胜利的空间,成功阻止了运送武器装备的列车。
以工头老洪为代表的这群铁道战士是一个群体的缩影,虽然没有在前线冲锋陷阵,但他们是革命团体当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刺杀特务、抢劫军列、保障粮草供应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千千万万的他们组成了前线部队的坚强后盾。
二、以车站调度员老王为代表的救国勇士车站调度员老王一出场就给人一种谄媚的印象,他与临城火车站的站长“谷本”关系非同一般,经常礼尚往来、把酒言欢,就连谷本出差时也主动带上老王,足见日本人对老王的信任。
但老王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日本人一次次残害中国同胞,这是老王对日本人痛恨的原动力。
正如在火车上老王对藤原的反驳:一个贼来到别人家里偷东西还想让别人讲故事,实在是不要脸;所谓的好日子、共荣圈就是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让中国人民家破人亡吗?
这种非人的行为是日本人进行法西斯侵略的借口,从老王口吻中说出的这番话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人的真实态度和内心所想。
老王谄媚嬉笑的外表之下是一个救国勇士的隐忍顽强。
他用花生、白酒、烧鸡将自己掩饰成一个酒鬼,卧薪尝胆,在关键时刻为铁道队提供各种重要信息。
他先是用烟卷告知铁道队“装有药品的列车九点进站九点二十出站。
”这个重要信息;在队伍里出现叛徒时也是老王千方百计传送消息;装有精良武器的列车即将到来时,他借机与走在路上的老洪搭话告知秘密;当威胁前线战事的列车即将出发,老王冒着生命危险以打酒为由将“今晚六点”这个重要信息传递出去,更是凭借一己之力用一个手榴弹巧妙地除掉了跟踪而去的日本特务。
影片在这一幕中采用“运动方向对比”的构图方法,主体人物老王和前去查看的日本军队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使老王的逆行者形象更为突出。
老王不仅有革命的一面,更有慈爱的一面。
他时不时给列车杂工顺子送点零食,谷本给的苹果他也省下来留给顺子,在献身之前他将那把水果刀送给了顺子。
老王总是开玩笑让顺子叫他“爹”和他送给顺子小刀代表着一种传承,父与子的传承映射着革命事业的接续,刀寓意着对待欺辱我们的敌人要勇于亮剑,敢于做深入敌人心脏的尖刀。
老王对顺子疼爱与日本军官将顺子踩在脚下侮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粉碎了日本人“好日子”和“共荣圈”的虚假论调。
接下刀的顺子最后也让这把刀发挥了作用,他用刀刺向了日本军官,最后不惜与其同归于尽。
老王没有任何组织,也并非他人发动,但因为同是中华大地上的一份子,在祖国满目疮痍,遭受侵略之时他不能坐以待毙,要为救亡图存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和那些收留铁道兵的住户们一样,都是救国的勇士。
三、以护士小庄为代表的爱国志士护士小庄是由平凡人逐渐成长为爱国志士,走上革命道路的代表。
刑场杀人是护士小庄第一次见到如此残酷的杀人方式,她吓得瑟瑟发抖,还被日本护士长嘲笑,这是她面对死亡的胆怯。
当老洪将纸条放到纱布卷里时,她领悟到老洪他们行的是正义之事,特写镜头下小庄迅速用纱布卷将纸条盖住,这是她对革命事业的最初体验,革命是在危机重重之中艰难前进。
路遇受伤的老洪时,出于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信念和中国人内心的本能,她救下了老洪,并在为老洪传递信物的过程中被日本人发现,而后加入到革命队伍中。
因为看到牺牲的铁道兵留下的纸条上面写着“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以及大家宣誓时的坚定执着;听到众人口中的入党誓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她深深受到了革命精神和党的力量之感染。
于是她去往山区,因为那里的士兵更需要她,从此她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分别时她与老洪互相承诺都要好好活着,象征着她对革命光明前途和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电影《铁道英雄》塑造了以工头老洪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形象,以车站调度员老王为代表的救国勇士形象,以护士小庄为代表的爱国志士形象。
他们都是革命年代下的平凡人,但他们又有着不平凡的一面,这些革命年代平凡的英雄人物,是万千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代表,电影既塑造了英雄人物群像,也刻画了鲜活的革命典型,再现了中华大地生灵涂炭之时,中国人民全民皆兵共同抵御外敌的真实情境。
这部剧演员演技很到位,虽然前面有些地方拖沓,但整体来说有很多让人感动且印象深刻的地方,场景虽有点压抑,但是非常还原,评分不高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好的主题那么好的演技评分却如此低,再看看那些根本上不了台面的鲜肉剧,反而评分很高,真的没有办法理解!
铁道游击队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的抗战并非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我们的胜利确确实实是用血肉换来的,本来就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却还有汉奸的存在,导致无辜的人牺牲,而今天,这样的汉奸也很多,警钟长鸣吧!
这部电影在我的心中应该是缺点大于优点的,接下来我会简单说一下自己的观影感受。
映入眼帘的是北风凛冽、雪景满天以及铁道肃杀,电影的质感和电影的美感是有的,以及张涵予的演技实在是太强了。
电影的镜头拿捏得很好,情感的传递和表达也是到位的。
首先,影片的剧情故事主线是混乱不清的,让观众难以代入,而且故事性弱,剧情的设定也在某些地方也不是很合理,比如最后都控制了火车为什么还要炸掉呢?
完全可以劫了之后再给八路军。
其次,影片的连贯性不强,每一场戏分开看都是好的,但是连着却有一种让人看不懂的感觉,从头到尾都没有高潮,最后一场戏也是活生生被切成了几个片段,夸张一点地说,全程二倍速看也是没有违和感的,电影的节奏导演没有掌握好。
然后,影片的情节有点老套,从开篇暗杀、反派来袭、内外通信、传递消息的方式以及最后的结局——双人一起自杀引爆都比较老套,没有什么新意。
最后,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应该是炸铁轨而不是谍战,影片拍出来更像在打造出一个谍战英雄的形象而并非铁道英雄的形象。
🎬《铁道英雄》九月三日,是一个铭刻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忆,如沉重的划痕,深深划过民族的深处;英雄,似闪耀的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曾几何时,我们的家园被战火蹂躏,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烽火连天中的血与泪,哭声震天,惨绝人寰,成为历史长河中无法磨灭的伤痛。
在那段最黑暗的岁月里,希望的光芒却从未熄灭。
无数抗日英雄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用生命谱写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茫茫雪原,临城车站,津浦铁路,列车轰鸣,子弹上膛、强扒火车、飞身杀敌,身怀绝技。
风雪笼罩下的鲁南地区,侵略者肆意横行无恶不作。
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一群有志之士挺身而出,凭借驾风驭雪的英勇之姿,与敌人在火车上激烈搏杀。
他们是刺向侵略者的尖刀, 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今日盛世!
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早已过去,日本军国主义也得到了历史的审判。
铁血山河,有泪有笑;峥嵘历史,有痛有伤。
英雄陨落,星火不散,铁道游击队百炼成钢,动听的歌谣永远流传。
铁道英雄 (2021)5.8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动作 历史 战争 / 杨枫 / 张涵予 范伟
当老王收起点头哈腰,正色呵斥的时候,就是铁道英雄的高光时刻
铁道间谍们反侵略的生死火拼。这部影片的票房失利,我猜也许因为《铁道游击队》这个红色经典IP太深入人心,造成了观众的刻板印象,所以可能让很多人对这部影片没有兴趣;或者是因为在这个题材方面,观众已经被成龙的《铁道飞虎》伤害了一次,所以期望太高失望太大。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部影片的节奏、以及动作戏都表现不是很好,只有几场文戏还算有些亮点,我想导演更适合拍纪录片。整部片节奏太拖沓、头重脚轻,前面铺垫那么长的人物,最后决战的动作戏就是像美国西部牛仔那种一枪决斗就完事了,没有酣畅淋漓的对决场面,最重要的是让观众的情绪无处安放,像泄气的气球。这也许是合格的故事片,但不是合格的商业片,最后一查发现导演似乎还是个新导演,好像没有拍过几部作品。
“汉奸”在首映上说导演给他的戏份有点碎。
硬件,精良。
一盘散沙的故事,又闷又拖,范伟也救不回来。视觉上还算有追求,为了营造冷色调的肃杀气氛,把鲁西南拍成了满洲国,反正你们高兴就好。好歹比成龙那个铁道抗日神剧强多了。
落后的电影
冗长拖沓,开场暗杀戏就非常混乱,感觉编剧和剪辑根本就没有梳理清楚剧情逻辑,导致很多情节只感觉到莫名其妙,周也和魏晨两个角色标准硬塞,范伟的卧底线也没有拍好,斗智的感觉完全出不来,动作戏更是混乱的调度,结尾大决战直接张涵予和日本人互相子弹对射,比起同题材《悬崖之上》完全被吊打,范伟是全片亮点。(5/10)
饭桌上和人说起这部,看不出这部差的还真都是非创作岗的人,由此可看这个行业怪不得浪费那么多生产资料。大小王选新导演也几乎靠运气,这片的失败当然80%是因为导演的能力缺失,这种视听能力,就应该匹配网大的策划和制作,又是一部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可惜。
文盲电影
大东北既视感的鲁南,完全有理由相信火车沿着津浦铁路开到南京也会大雪漫天。
电影质感不错 人物扁平了点,周也角色比较酱油片尾和歌曲不错
改编是成功的,新时代新表达,也有新的触动,很OK的商业片了,演员里好喜欢好喜欢范伟老师,魏晨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正剧范儿。最后,相信看过电影没有人能抵抗《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旋律,有些经典的东西依旧能感同身受。
利用了经典剧本,透支了两位好演员的魅力,根本没好好拍出味道来,完全是莫名其妙,用了韩式电影的拍法,空壳一个,没有灵魂!连云港还写成了连运港。。。
新时代,新表达,挺好。
7.5/10.影片是根据铁道游击队的原型八路军一一五师鲁南铁道大队的抗日事迹改编的。除了海报上的两位主角,其他的人物确实有点薄弱,但影片的年代感和氛围也确实营造得不错,抗日英雄的血泪事迹很感人,却不煽情。范伟演得真是太好了,给他加1分。
人物塑造的有点扁平,立不起来,看完没记住什么。整个片长可以适当再缩减30分钟,突出重点。
虽然剧情老套,反转也早在意料之中,但我就喜欢这样的电影。
2.5调子还挺好的,可剧本太有问题了。
没想到有一天眼泪会给范伟,演的太好了!!扔手雷那下,简直是谢霆锋!!!
范伟果然是影帝 另外这个服化道 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