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弗兰克

Frank,法兰克(台)

主演:多姆纳尔·格里森,迈克尔·法斯宾德,玛吉·吉伦哈尔,斯科特·麦克纳里,弗朗索瓦·西维尔,卡拉·阿扎,肖恩·欧布莱恩,莫伊拉·布鲁克,保罗·巴特沃斯,菲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爱尔兰,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德语年份:2014

《弗兰克》剧照

弗兰克 剧照 NO.1弗兰克 剧照 NO.2弗兰克 剧照 NO.3弗兰克 剧照 NO.4弗兰克 剧照 NO.5弗兰克 剧照 NO.6弗兰克 剧照 NO.13弗兰克 剧照 NO.14弗兰克 剧照 NO.15弗兰克 剧照 NO.16弗兰克 剧照 NO.17弗兰克 剧照 NO.18弗兰克 剧照 NO.19弗兰克 剧照 NO.20

《弗兰克》剧情介绍

弗兰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乔恩(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年轻人,某天误打误撞加入了一支有点神经质的地下乐队,乐队的主唱兼灵魂人物是弗兰克(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既是才华横溢的天才、又是终日戴着一个硕大头套的 怪人。乔恩跟着乐队到爱尔兰某个偏僻的小木屋里录制专辑,他们在此过上几近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一年来,乔恩一直私自将他们的生活以视频的形式发布在社交网络上。终于,乐队的奇特经历引起了某个音乐节主办方的关注,乔恩说服成员们远赴美国参加这个叫西南偏南(SXSW)的音乐节,藉此成名。 本片根据乔恩·强森的回忆录改编。片中的乐队领袖弗兰克以Chris Sievey为原型。Chris Sievey在七八十年代红极一时,他同时是个风趣演员,以喜剧形象“Frank Sidebottom”驰誉。在弗兰克身...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马贩子科尔哈斯黄金万两上车家族直言真相第一季孕妇风波小小恋歌恭喜发财之谈钱说爱冷风暴哈奴曼青鸟的天空我好喜欢你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六季一路有你催眠人格天线失心者老去动物本色第一季月亮坪的秘密幽离传说我是山姆海边电影院替嫁新娘为梦想发车激情燃烧的岁月2独活女子的推荐4龙飞凤舞爱,性与传染病一代洪商婴儿入侵

《弗兰克》长篇影评

 1 ) 地狱笑话也有光明结尾

(剧透警告)小半推荐过。

沉浸自我世界的、终日戴着头套的乐队灵魂人物Frank,遇上了渴求他人认同却无法实现音乐梦想的John,排练过程中其他各路“疯癫”乐队成员对John也没太多认可,而John把乐队放上网,拉着他们去音乐节,让Frank把音乐改得“更容易被大家喜欢”,这一切最终导致了乐队的分崩离析和Frank的崩溃。

但John为了弥补,一路找Frank找到他父母家,听到父母说出一句颠覆他认知的话:“他的音乐成果不是因为他的精神病,音乐才能一直都在,精神病只是在拖后腿而已。

我们是个温馨的家庭”而John感叹“就像我家一样”。

结局,John和Frank重新找到了在驻唱的乐队成员,Frank拿着麦克风即兴演唱的"I love you ALL"无比动人。

我说,不懂为什么John会认为Frank的音乐成就来源于苦痛童年,甚至觉得自己和乐队在一起吃苦排练,就能“把这里当做苦痛童年”(因而自己获得更大的音乐成就)。

琨珸说,那是因为John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本质平庸和Frank的天才。

 2 ) 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外星人 (韩松落)

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外星人韩松落看《弗兰克》,想起身边许多人。

朋友老柳,写诗、写歌、唱歌,也做陶,以前去过很多地方演出,也组过乐队,后来离开了,那支乐队现在是大神级别的乐队,但这都和他没关系了,他生活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没想过要出去,也没想过要“做些事情”,他安安静静地住在一个很老的小区里,和女友还有一群猫生活在一起。

不甘心的是我们。

有次去他家,看到他做的陶器,件件令我震惊,我马上有了商业计划,租陶窑!

批量生产!

开班授徒!

开网店!

因为对陶艺略有了解,我甚至想到了去哪里买陶土,在哪里建陶窑,怎么宣传网店,乃至怎样包装才能减少运输过程的毁损。

回头一看,他脸涨得通红。

后来,我们曾在许多时候见过他的这种反应,在人们推他上台演出的时候,在交际场合,人们给称他是诗人和音乐家的时候,他的脸,都涨得通红。

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真爱他,就让他安安静静地住在小院子里,和猫在一起。

如果在电影《弗兰克》里,老柳就该是那个神秘乐队的灵魂人物Frank吧,而许许多多人,都像那个偶然闯入乐队的青年Jon。

他进入这个乐队,认识了Frank、Don、Clara,他们沉迷在音乐——不对,应该是声音之中,各有怪癖,Frank永远戴着大头娃娃头套,靠吸管吸取食物,Don只和人偶做爱,Clara阴郁而神经质。

在Jon加入之后,他们决定到山林间的度假小屋里,去录制一张专辑。

事实上,录专辑不过是个由头,他们只是要远离尘嚣,在那里过一种尽可能随心所欲的生活。

而Jon,就像我们这些“正常人”一样,既被他们吸引,也试图用一套入世的生活框架去影响他们。

他在加入乐队之后,就在博客和优酷上发布乐队的信息,这些讯息让他们赢得了关注,粉丝不断增加。

走出山林,去参加音乐节,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这种推动力,最初来自Jon,远处粉丝的关注,让这种力量膨胀。

Frank对这种关注的态度,非常矛盾,他既希望人们了解自己的音乐——不,声音,又不适应山林之外的一切,事实上,他们到底有没有能为世俗所用的才华,其实也很可疑。

音乐节的失利,于是毫不意外,Frank出走,乐队沦落到去酒吧俱乐部去演出。

幸亏,最后的结局并不那么悲哀,他们又聚在一起了,而这一次,Frank摘下了头套。

作家宗渺渺曾经做过一系列音乐人访谈,在她不那么官方和主流的采访态度指引下,音乐人们都表现出了他们的另外一面,古怪的、随性的,宗渺渺也这样说了:“怪人都是外星人”。

至于他们是不是外星人,暂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但他们就是那样一些人,就像石头是石头,树木是树木,就像杜鹃有自己的生长地理,海葵有自己的颜色,番茄有自己的味道,它们之所以成为它们,不外是因为这些独属于它们的特质。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弗兰克》就显得不那么灰暗了,它不是怪人们的失败之歌,也没有谴责这个不肯接纳怪人们的社会,它只是用Jon的观照、入世努力,来映照出怪人们的生活,他们就和石头、树木、杜鹃、海葵一样,有自己的味道和特质,理解这种特质,不去强行纠偏(这个说法其实也不妥当,但我们的立场多半如此),就已经挺好了。

电影里没有出现过乐队的完整作品,片尾那首歌,也不能说明弗兰克到底有没有音乐天赋,其实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活在那些声音里,生活在乐队成员的彼此接纳里,以此为寄,以此为栖。

而这,就已足够。

 3 ) 两条无法相交的平行线!

你我始终会选择向左走向右走两条无法相交的平行线!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能成为才华横溢的Frank,却始终都是普普通通Jon;也有不少人想被社会接受如Jon一样受欢迎,但还是人们眼中怪胎Frank!

你不会成为我,我不能接受你!

我们之间的鸿沟有如银河系那么宽广!

我们真的是完完全全两个世界的人!

既然相处过知道答案了:我们为此还弄得伤痕累累满目苍夷!

何苦呢?

那就当我们从未相遇吧!

只需在远处静静的羡慕你就可以了Jon过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无需强行介入!

你有的自由,我有的放肆你想红,没问题,但请不要将无关人士牵扯进来!

不要说房租的事情,他自己是自愿的,他已经不断将乐队的事情PO上网了,大家开始将乐队当做动物园一样围观!

他已经知道这帮怪咖绝对会引起Frank可怜:我活在自己头套下自有自己的小天地,没有影响到别人,你何须管我头套下的真面目呢?

我是笑还是哭,又与你何干???

我只是想让更多的人喜欢我的音乐,欣赏我的作品,一定要我拉到众人的面前吗?

我已经尽力做了,但是我还是做不到啊!

你是真的看不出我是多么的害怕还是假装看不到呢?

Clara舐犊情深:她知道Jon不属于他们的世界:俗人一个!

Jon的那些小把戏骗骗涉世未深的Frank就可以,但想忽悠她就绝对不可能了!

她对待Frank如母如姐如朋友,无论经历什么她都像是母鸡一样护着Frank,不想让尘世污染了他!

(想不到Jon在Clara面前就是man了一下,竟然会受到这种待遇!

哈哈哈哈!

Clara威猛啊!!!

)PS:1.谁说是治愈系的???

摆明就是致郁系!!!

2.前面笑得有多欢,后面哭得就多惨!

3.还是钱老说得对: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4.当Frank以真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时,看到他哆哆嗦嗦的样子很想冲上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要告诉你:你绝对不是怪物!!!

 4 ) 文青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

今天去电影节看了,对世博馆区域人生地不熟,小伙伴们没头苍蝇一样乱撞,结果就是冲进影院电影已经开场了。

jon小哥在荧幕上边走着边做着曲, 回到家记录灵感却又产生了不如意的懊恼。

短短几个镜头就勾勒出了这个生活浑浑噩噩,有梦想又达不到的形象,闲来有事无事在社交网络上发个状态,几乎都跟你我一样。

然后转机出现了,大头乐队【】的键盘手去跳了海,jon临时顶替上阵。

虽然因为设备故障他的演出只进行了一会儿,不过他因此认识了Frank,大头乐队的灵魂人物。

从此之后事情就都改变了。

Frank是个特别的人,就像don,那个和人形模特做爱的前键盘手说的,世界上只有一个Frank,古怪而友好,带着孩童一样的不谙世事,直指人心,最重要的是他妈的才华横溢。

他那种特殊的感染力很容易就成为了乐队里的精神领袖。

在山区里录歌的日子大概是全片最欢乐的一段,笑声那个叫此起彼伏。

看的时候就感叹英国网络覆盖真好,这种荒郊野外都有无线网络。。。

以及人人都是拖延症患者,林中小屋租期都过了,jon只好自掏腰包。

可就算这样他依旧不讨人喜欢,而讨厌他的人以生猛的Clara大姐为首。

话说这位大姐简直就是俄罗斯战斗种族,全片穿着一身vintage睡衣长裙晃来晃去,冷不防掏出来一把掏肾小刀分分钟戳瞎你。

jon小哥被她激的跳出浴缸大叫cunt那一幕简直全场爆笑,按Clara下一秒就把小哥办了的反应看来小哥的小弟应该不错,不知道和法鲨比起来怎么样【喂等等然后终于,终于,在jon的胡子再不刮掉都能去演耶稣了的时候,他们开始录专辑了。

法鲨在此处展现了欧洲第一腰线的美妙肉体!

附送nipple一枚!

【喂 录完专辑的那一段对话其实是个预兆。

don 和done的发音很相似,而他喝庆功啤酒的样子就像是再也没有下一次。

确实也再没有下一次了,第二天的清晨他带着Frank的头罩吊死在了河边的树上。

之前他用jon的电子琴自弹自唱的那一段相当的黑色幽默,优美哀伤的旋律唱的是和人形模特做爱,这明显是没治好啊你怎么放出来的!

然后他就发表了那套一Frank论。

从他的话里明显能听出对Frank的艳羡。

jon和don一样,穷尽一生或许都只是mediocre,而Frank则像是一个异教徒的膜拜对象。

最终don带着永远都成不了Frank的抑郁忧愤自杀了,他离Frank最接近的距离也不过是死时戴在头上的头罩。

至于后面的船葬就坑爹了啊,烧木柴的火就能把人烧成灰了?

船还好端端的飘回来了。。。

导演文科生妥妥的【艺术创作就不要这么计较了好吗这部片子前面一个小时笑料都挺多,最后半个小时让人鸦雀无声。

情节上的转变不是急转直下,而是矛盾一步步的爆发,如同温水煮青蛙。

Clara对于jon的厌恶不是毫无来由,这女人的嗅觉和保护欲像是一只母豹。

因为这个外来者根本和乐队成员是两类人,而Frank偏偏还挺喜欢他,这简直气死人了。

大头乐队的组成者都是音乐nerd,而jon不是,无论他多么努力地试图融入这个集体,体验他自以为的折磨和黑暗童年,就像梭罗住在艾默生借给他的小屋里躲避人头税。

jon的梦想是站在舞台中央接受所有人的掌声,而Clara对此不削一顾,虽然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人都渴望社会认同,不过Clara似乎是个例外。

她不需要外人的认同,有Frank就够了。

但是Frank就像个小孩子,听到他的音乐有人喜欢立刻欣然同意了演出的邀约,而知道真相的时候沮丧地都缩到了桌子下面。

Frank到美国之后一路上明显freak out了,而jon看不到这一切,或者说看到了,却视若无睹。

他的注意力在别的事情上。

他想通过Frank来实现自己,可那是不可能的。

Frank穿着裙子给头盔花了大浓妆上台是全片荒诞和讽刺的高潮。

jon让他迎合观众,于是他就用他的理解这么做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失败。

失去头盔以后Frank就像是变了个人,话说这段法鲨演得真好,一个大男人低着头握着拳头仿佛一个局促不安失去依靠的小孩,失去了音乐创造的动力和灵感。

而jon也失望的发现了,他之前臆想的折磨和黑暗童年根本不存在。

影片的结尾jon带着Frank去找了Clara他们,然后Frank重新开始唱歌,流着泪水。

而jon走出他们的生活,就像是荧幕前的观众在字幕结束后总还是要走出放映厅各回各家。

the illusion is over。

说实话这片子的主题还是比较老的,一是借Frank的父母之口吐槽了文青“音乐灵感源于黑暗童年”的观念,二是影片矛盾也很眼熟:一个局外人机缘巧合加入了他一直梦寐以求的XX团体,得到了这个小团体灵魂人物的赏识,和灵魂人物的原亲友产生矛盾,最后发现现实和梦想的大相径庭。

这种套路可以拉出一个排。

不过好在导演还是加了点新元素在里面的,例如社交网络。

jon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有强烈主见的人,他甚至听从网络视频对于激发灵感的建议,而最后Frank父母的话算是彻底把他抽醒了:Frank的才华和灵感都是天生的。

影片的结局早已在开头的那个海报镜头中昭示了,jon的梦想是站在舞台中央,而现实中他最后还是台下诸多模糊身影中的一个。

好吧最后放任自己来花痴一下。

这片的原声是必须要下的,法鲨的歌声必须当voice porn循环播放。

欧洲第一腰线穿背心简直就是肉弹苏的人找不着北,就是本来已经头大还戴了大头盔更加五五身了哈哈哈哈【喂 摘下头盔以后则让人心疼,哪怕头上化妆做了两圈疤痕头上斑秃【。

也还是那么美!

【。

拉近景特写就感觉底下的迷妹苏倒了一片啊。。。

然后往don的尸体旁边放小海豚玩具还有迷妹喊了一声Charles!

这位迷妹你克制一下好吗!

ps. 出来以后简直不能直视电影院宣传屏幕上dofp的老万pps. 我还有两篇论文没写居然来写这个,简直作死,明天还要刷locke,活不成了_(:з」∠)_

 5 ) 在不正常的世界里寻找自我

Frank 纵然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可疼可爱又独特非常的角色,但Jon这根“搅屎棍”却让我很感兴趣。

如果非要从这部并不喜剧的电影里看出一点阳光,我想说他的存在带来的是一种莫名的伤感,和淡淡的希望。

Jon最大的问题,就是试图带这个不正常的乐队进入一个“正常”的世界。

一个意外到近乎荒诞的契机,让他和Frank的乐队有了交集,对于这个整日快要溺毙在办公室里做着无处实现的音乐美梦的年轻人,乐队是能帮他梦想靠岸的一大把稻草,是他能抓住的一切,因此他义无反顾地砸了进去。

电影的开篇是愉悦的,一个把所见所想都尽力唱出来的音乐“才子”,你认为他是怀才不遇;一支神经兮兮浑身上下都在抖动着音符和灵感的“鬼才”乐队,你觉得他们大有可为。

于是bang地一声,两者的碰撞制造出一种莫大的惊喜,也给了你一种严重的错觉——好戏拭目以待。

第一次登台合作的逼仄小酒馆,听众寥寥。

但事后想想这其实是他们最棒的一次合作,因为此时还未抱定他遥不可及的幻象的Jon相对纯粹,所以即使暴躁的Clara毁了这场演出,但Frank与Jon无比呆萌的对视还是表达了前者对后者的认可。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一边开心一边暗暗地有些嫉妒Jon,我始终觉得他代表着的是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平凡到苍白的经历和背景加上半瓶子咣当的个性与才华,阻碍在他与梦想之间的几乎是这地球上存在的一切。

不清楚多少人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游走在坚持与否的岌岌可危的悬崖,梦想的下一步就像那些永远在溜走的歌词一样捋不清楚。

因此Frank发现了他,对我们来说竟是种巨大的安慰。

可有些梦真该被早点叫醒。

对Jon来说,这个乐队是他拥抱梦想的巨大机会;但对于乐队,彼此就只是彼此,音乐就只是音乐。

这差异不可弥合。

所以在爱尔兰朝夕相处的木屋里,沉浸在共同创作音乐的平和表象中,所有观者都跟在Jon身后盼着他的努力能够得来认可,但直到最后一刻,等到的却仍是以Clara为代表的其他成员的可怕态度:“我不知道为什么Frank选中了你但你让我厌恶。

”这股欢脱祥和气氛下的巨大暗涌,事实上已预示了那梦想衰落的走向。

那么,Frank,何以才华横溢又魅力四射的Frank偏偏看中了Jon?

——因为Frank是这群不正常的人之中最不正常的一个呀。

Frank在以一颗孩童般纯真的心脏创造音乐,所以他的才华才会格外显得光彩夺目,所以是他成为了乐队的核心领袖。

他有着能够安慰他人的奇异力量,让没度成假的一家人带着焕然一新的灵魂满足离去,他也会在音乐节上得知可能并没有那么多人喜欢他们时沮丧得钻到桌子底下。

他是“love you all”的Frank,让你的眼中盈满泪水,这样一个孩子般的人是不可能洞悉Jon眼中世俗的欲望的,爱是他与这个世界联结的唯一量度,也是他唯一希望从音乐中所获得的东西。

因此Jon用视频点击率证明他们的“成功”,Frank理解为得到了喜爱;因此Frank珍惜Jon音乐上的珍贵,Jon却看到了自己梦想实现的指日可待。

于是这两个人,在完全曲解了对方的意图后达成了某种错误的彼此信任,拼了命抱着惨不忍睹的坚持。

而失败可想而知。

Frank不怪Jon,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怨恨。

没有了Frank的乐队和没有了乐队的Frank都颓败得让人心疼,所以Jon做了他唯一能做的事,将命中注定在一起的他们再度聚合到彼此身边。

这家酒馆更加破败不堪,可却在Frank口中成了信手拈来的词。

没有人在听,但音乐的力量明明振聋发聩。

Jon看着,微笑着;再一个镜头,他不见了。

这个不正常的群体,怎么容得下他。

至于Jon的未来,也许他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迸发自己的音乐才能,到达他的furthest corners;而也许他最终只是一个做梦的人。

但在那个小酒馆的舞台上,和乐队第一次合作的夜晚;在这个小酒馆的舞台下,最后一次做乐队听众的夜晚,我相信他找到了自我。

它能教会他如何走下去。

 6 ) 一个关于童话终结的故事

Frank观影结束关于这部电影对我的冲击,我看完后这两个小时,在淮海路嘈杂的街道上徘徊了两个小时才理清了思绪,现在一一道来:1.首先,这并不是一部像《寻找小糖人》或者《醉乡民谣》一样纯粹关于音乐的电影,里面虽然讲的是乐队的故事,但甚至没有一首“像样”的曲子,更多是不知所云的胡闹。

但是只有在他们制造着只有他们自己听得懂的诡异声响时,一切都是快乐的,在他们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自由奔放的灵魂和生命的跃动。

但是当最后他们不得不迎合观众的品味而唱起所谓正常的歌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却只是压抑和痛苦。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好的音乐,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摘下头套的Frank唱出了对伙伴们最后的感激和爱,他眼中的无助和悲伤、脸上流下的泪水、几乎带着哭腔的动人歌声,响彻了观众的心。

然后字幕出现的时候,又是两首动听而伤感的歌,银幕上零落着解体了的Frank头套,告诉我们这是他最后的哀歌。

2.这并不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喜剧,不可否认,它前半段的幽默、无厘头,让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即使在看似严肃悲伤的时刻,也能突然转为笑料。

或者说在前半段里,在森林中“隐居”的主角们还有能力驾驭自己的生活,有勇气去嘲讽生活的无常。

到当这群怪胎突然闯入了“尘世”,面对世人好奇、嘲弄的注视,这群“精神病院的逃犯”终于不得不回忆起自己的“不正常”,曾经拥有“天马行空的才华”的音乐家,变成了”马戏团里的畸形人”,一个用于满足公众猎奇心理的展览品。

在整个世界的嘲笑之下,这群“喜剧演员”变为了真正的悲剧,再也无法保持超然和幽默,满脸都是惶恐。

因为世界想看的,不是带着头套的音乐天才,而是头套之下逃避现实的可悲笑柄。

3.这是一部充满了爱的电影,在前半部中,他们为了录制新专辑而在森林中过了一年多与世隔绝的生活。

到观众渐渐意识到,所谓的新专辑只是一个借口,这群不能被社会容纳的怪胎只是为了生活在一个可以尽情嬉戏胡闹、不被任何人指摘和评判的理想乡,出专辑、成名、赚钱,对他们来说都是浮云。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赞赏彼此,相互依偎,保护着他们各种执着的怪癖,这种关系非常温暖。

甚至为了保护Frank脆弱的内心,他们甚至因为主角擅自将他们的故事发到社交网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恼羞成怒,拒绝“出世”。

4.这部电影里隐藏着对经典电影的各种致敬。

我水平有限,只说说片中直接点名提到的两部。

一部是大卫•林奇的《象人》,讲的是一个善良的医生出于人道主义的目的想要解救马戏团里畸形人“象人”,让他重新融入社会,却弄巧成拙,将“象人”引向了悲剧的命运。

Frank中的主角也想要帮助Frank回归社会,但是却揭开了他心中最隐匿的伤痛,从而失去了他作为音乐奇才Frank的身份,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和自己的不正常,从伊甸坠落到了残酷的人间。

另一部是维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讲述了一个少年跟随父亲去寻找从未谋面的母亲,结果发现母亲已沦为娼妓,对母亲的美好幻想瞬间幻灭。

Frank中的主角自己认定完成Frank古怪的行事风格和杰出的音乐灵感的必然是他灰暗悲惨的童年经历和曾进过精神病院的黑历史,整天想方设法要揭穿他头套下的真面目,到等他以撕裂了Frank的梦境为代价获取真相,却发现Frank的出身和外表都极其普通,失望与后悔排山倒海而来,但失去的innocence(天真/无知)已经再也无法挽回了。

就如柏拉图所说:人类一旦走出洞穴,见到了光明(被启蒙),就再也无法回到黑暗的洞穴(混沌/无知)中去了。

 7 ) You don't care,but I love you all

给这部电影写影评是一件很心塞的事,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心塞无比。

我已经记不清上一次在电影院里哭是什么时候了,当片尾开始滚字幕,I love you all响起,那一刻真的是,眼泪吧嗒吧嗒停不住地掉,想跟旁边的朋友开个自嘲的玩笑却连话都说不出来。

Frank虽然是在说一个独立乐队的故事,也以Frank作为电影名,但我觉得它其实不是一部”音乐电影“,也没有打算给一个特殊的音乐人作传,事实上,它的主题依然还是那老套的主题:人生的无可奈何,与必将清醒的梦想,只不过用了乐队这个载体来说这个故事——但该死的,它讲得真好。

——————电影的视角是以Jon这个普通青年展开的。

为什么由他展开,这一点之后再说。

总之这个一心向往音乐却只能被困在办公室里肖想的青年,机缘巧合下偶遇了一个古怪的乐队,他们一起生活、创作音乐。

也是透过他,让观众认识了一个拥有独特精神世界的Frank,从不以真面目示人,却拥有特殊的魅力,天真、善良、脆弱、才华横溢。

这个神经兮兮的乐队里,每一个人都看上去很不合常理,和人偶做爱的Don,暴躁的Clara,都怪诞一如Frank的头套,电影的前半部分时间,Jon这个代表正常社会的人反而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木屋里成了格格不入的一方。

但他们一定程度上还是维持了相当的平衡,不正常的他们靠正常的Jon提供的资金维持了一年的自给自足,正常的Jon依靠不正常的他们在这一年里第一次看上去更接近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可惜,这种平衡没有维系太久,故事很快在乐队因为Jon管理的网络媒介,而被给与在西北偏北音乐节表演机会的面前急转直下。

如果这是好莱坞,那也许电影会让这群怪异的人能够终于在机遇下发光发彩,完成一个”怪咖也能成功“的励志童话。

可惜它不是,事实上观者逐渐不安地意识到,影片越向音乐节这个高潮段落而去,就越加有一种失序脱轨的心慌。

而最后这种心慌,也终于被应证了。

在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在音乐节最后的那场演出,如果一切都如常,乐队没有人缺席,这次表演会成功吗?

答案就是,不会。

永远不会。

还有一个问题,这部关于音乐的电影,为什么在音乐节之前,从未完整呈现这个乐队的作品?

身为观众的我们,似乎无从得知他们耗费一年心血集体创作出的专辑里到底有什么样的歌曲。

我们只知道他们用了哪些怪异的元素,却不知道它们最后组合成了怎样的模样。

因为其实,它们的那张专辑并不重要,它必将堙没无闻,就像他们注定会在音乐节上失败一样,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音乐,本质上,就不属于那个地方,它们属于无名的山区,属于颓败的酒馆,属于没有回音和欢呼的死寂。

这是矛盾的根本所在,他们之所以是他们,Frank之所以是Frank,就是因为他们不属于正常的社会,他们就像能在真空里生存的鱼一样,在和寻常世界不一样的另一个领域里能够自由呼吸,而一旦上岸,就只能窒息死去。

身为一份子的Clara是深知这一点的,所以她才那么反对乐队去音乐节上台,反对乐队有任何成名的可能,因为她知道结局必将失败。

其余两个人其实也心知肚明,但是Frank,这个乐队的灵魂人物,只有他配合着本来就是普通人的Jon坚持到了最后,直到倒下之前,他才承认现实一般地对他和Jon试图迎合观众口味的曲子说,”这些音乐真糟。

“因为Frank,其实和Jon一样,都在试图当一个跨越界限的人。

Jon想要到水里去,Frank想要到空中来。

Jon想要从庸常的碌碌无为中摆脱,抓住自己真正热爱的梦想,而Frank,他咬牙坚持在这越加难熬的空气里,整个人已经如弦一般紧绷,但还是离开Clara去抓住Jon的手,还是在听到Jon说有七万人已经看过他们的视频后,勉力坐起身,留了下来。

他始终是个羞涩的孩童,他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的样子,但他的梦想,一直很简单,他想要告诉更多人,他爱着这个世界,爱着所有他理解或者不理解的东西,有生命的人或者没有生命的板凳,他都愿意倾心以待。

这也是这个角色让人觉得很心痛的地方,他是一条为了想要和更多人说话,而努力游到岸上,最终搁浅的鱼。

他用全部的努力,想要去靠近那个世界,回应所有“期待他、爱他的人”。

告诉他们,I love you all.但在外人眼里呢?

就像Jon在餐厅里听到的那个小哥所评论的那样,啊你们是那群怪咖,啊你们真好笑啊。

虽然Jon的回应是,“I don't think it hilarious at all." 我一点都不觉得好笑。

(顺便一说这也是我对整部电影的想法)但即使是Jon,他也依然不是那个世界的人,他对音乐天才的创作源泉,总是和童年不幸、痛苦经历连在一起,他想象Frank来自不幸的家庭,想象Frank有一张残破的脸,直到后来他意识到,从来就没有什么痛苦意外什么家庭不幸。

Frank,就只是Frank而已,他的音乐才华,他的精神疾病,都是天赋,都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客观事实,没有办法凭空而出,也没有办法被创造或者中断。

才华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你是这样的人,或是那样的人,都一样,都是早已定下的客观事实。

怪异的边缘分子如Frank或者Don,他们没办法融入社会的主流,不是因为他们选择如此,而是因为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正常的人如Jon,没有办法融入那个他所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世界,不是因为他没有苦难的经历,而是因为他就不是那样的人。

他们各自属于各自的世界,两个世界在那山里的一年,短暂地彼此融合妥协,但很快就会分崩离析,分道扬镳。

这也是为什么要以Jon的视角展开电影的原因,观众跟随着他,就是在经历和他一样,做梦和梦醒的过程。

所有现实里看上去似乎可以实现的梦想,终究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场幻觉,你以为抓住了它,其实它从来都不属于你。

就像Don说的,终有一天你会意识到,你成为不了Frank。

Jon成为不了Frank,Frank其实也成为不了Jon。

能怎么办呢?

不怎么办,Frank终于还是回到了伙伴们的身边,他没有戴面具,唱着I love you all。

他胸腔里那种纯真的对世界的爱,有这几个人能懂就已经够好,世界不必要知道。

而Jon离开了他的梦想,他对音乐的热诚,他自己明白就好,音乐不必要知道。

所以你们能懂这种心塞的感觉了吗?

因为这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故事,但没有什么结局可以比现实更让人无力,虽然这部电影有种种荒诞和冷幽默包裹着,但其实不过是绵里藏针,它带着笑容告诉你。

承认吧,一切就这样了。

到头来,对生活,对梦想,不过一场结局注定的单相思,I love you,and you don't care at all.——————8.16—————— 好像出中字了……看到大家都很心塞,莫名有种奇怪的安慰感——啊终于有人陪我了【等等 其实回头来看这篇评论,也觉得太悲观抑郁了一点 当时写这篇的时候就这样自我驳斥过,所以才把标题和最后一句故意反过来写 (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能get到)标题是我对自己写的最后一句的消极抗议,也是Frank最后在小酒馆里独唱时,电影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尾音 ——这个世界不在乎,但那有什么关系,我还是爱着它所有的一切    是啊,生活的结局虽注定,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过程 单相思虽无果,但心中有爱本身就是可贵的事,不是吗

 8 ) 觀影心得:生活在一個“面貌”決定命運的世界中

本片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其中保留了Frank的原本特色與部分音樂,但基本上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我很喜歡這部片的畫面,顏色很亮很飽和,但卻又套上了淡淡的藍色,有一種很輕很淡的哀愁從畫面中一點一點的飄散出來。

首先,無論你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最先注意到的應該就是那怪的可以的Frank。

他總是帶著那個頭套,無論是吃飯、洗澡、睡覺都不曾拿下,令我非常好奇面具下的Frank的內心世界。

Frank為什麼總是戴著頭套?

我想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在現在的社會中,「面貌」幾乎決定了命運。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在一開始Jon和Don的談話。

「Jon先是表明對於Frank總是戴著頭套的行為感到怪異且無法理解。

Don則回他,你不知道他的才華,我總是希望自己是Frank。

Don又說:其實我是個有精神疾病的人。

Jon則回答:你看起來正常多了。

」在這段談話中,Jon完全不過問"音樂才能",只是一味的從外貌去評斷別人。

如果在頭套下的Frank真的是個醜八怪,那是不是我們就會直接忽略了他的才華?

再者,若面罩下是個超級大帥哥,我們是不是同樣的只會專注在外貌而非音樂本質上呢?

戴上了頭套,人們就只能專注在音樂上了。

另外我很喜歡片中提到的一個問題:我們是否要為了迎合世界,而改變自己?

原先在小木屋裡做音樂時,Frank和團員們都是非常開心的,他們用自己的風格、方式做音樂玩音樂。

然而在收到表演邀請後,Jon為了讓樂團能被更多人接受,於是要求樂團改變原本的風格。

這樣的提議讓團員們無法接受,於是樂團分崩離析,只剩下Frank和Jon。

而直到上台表演,Jon一直被成名的慾望蒙蔽了雙眼,他選擇演奏了自己的創作-那個被Frank稱為「狗屎」的音樂。

最後演出失敗,而Jon始終無法明白自己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Jon一直認為一個人的靈感、才華是來自於那個人的痛苦、悲慘回憶。

他認為一定是有那些回憶,才造就了Frank,於是他前去拜訪Frank的父母,想知道到底他們倆之間的差別到底在哪。

然而,Frank的父母肯定的說:「痛苦並不能創造音樂,音樂隨處都在。

硬要說的話,精神疾病只是拖了他的後腿。

」我想Jon大概是豁然開朗了吧?

他終於明白Frank才是那個真正擁有才華的人,自己只不過是個想透過網路世界來假裝自己是個有才華的人罷了。

最後Frank和團員們再次聚集在一起,回到了以往樂團的風格,唱起了" I love you all "這時台下雖然還是一樣沒有觀眾,但他們找回了自己、他們知道他們不會再迷失。

你呢?

你是否願意為了迎合大眾,而改變自己?

還是你曾經這麼試過,那結局又是如何呢?

我曾經試過,結局並不好。

所以我要我好好的做自己,就算和Frank一樣怪也無所謂,只要能找到我想對他們唱出" I love you all "的人就夠了。

而,我也找到了。

題外話:戴著頭套的Frank是由Michael Fassbender飾演。

你應該也很疑惑,戴著頭套到底要怎麼演戲?

那我想你可以來看看,Michael Fassbender在這裡的演技其實很不錯,從他的肢體動作、走路的姿勢及速度都體現了當下的情緒。

尤其戴著頭套還是很有吸引力,真的非常厲害!

還有Michael Fassbender的歌聲也讓我很驚訝!

尤其他在片尾唱的< I Love You All >歌聲中的感情非常飽滿、到位!

 9 ) 可是Frank也利用了Jon ~

Frank的私心也太过明显,想出名,想让全世界看到他的才华,他利用Jon,毫不手软的花光了Jon的积蓄,甚至以无比可信的态度伪心夸赞Jon的才华。

Jon的才能其实在与乐队生活的这段时间其实已经被引导出来,只是他的作品和乐队的走向南辕北辙,如果自己的歌在被Frank和Clara完全改掉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一点并选择离开,开辟自己的道路,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光景?

所谓的致郁,其实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在依附并寄望于他人,Frank依附在Jon宣传乐队的能力,Jon把野心依附在乐队上,Clara将自己的音乐乌托邦寄望在Frank身上,Don太清楚自己才华有限又无所寄望,选择了最彻底的离开。

惟愿随势、顺势完成自我,不依附、不寄望。

 10 ) 2014.7.3

网太挫好不容易啃完Frank的生肉,来写写。

从开头男配的脑内独唱+独白就见识了配乐的强大(里边所有被角色不齿的调调我觉得都挺好听的啊...),并且奠定了全片魔性的风格(并不,是黑色幽默)。

一说片子里两个对立方面,男配是个失败却想成功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找灵感写曲子尽管结果不好,这一点跟Frank他们乐队(SORONPRFBS简称SORO好了)很像很像,这也许是为什么一开始那个键盘手招了男配到gig来。

但同时男配和SORO从一开始也不一样,男配需要twitter跟外界交流、牢骚日常,反正就是对自己音乐人的身份十分认同并且因为不成功不出名整天丧气窜天;SORO干脆是纯粹地下,完全不苦于出不出名,gig也是自己不满意就内讧不演了,后来想出专辑大概也是希望做个成品把自己的概念传播出去,甚至为此在森林里呆了一年,所以那对法国男女说男配disgusting,大家根本就不是一个追求嘛。

二说Frank,实际上是Frank把对立两方融合起来了,可以看出来乐队里他跟男配关系最好。

其实一开始是键盘手找男配入伙的啊,但键盘后来说过他很想成为Frank*,这是从配角角度对主角人格性格的肯定吧,同时也说明了主角会在配角身上有一定映射。

Frank带着大家寻找、制造和录制各种声音(在这想说一下这才是我所认知的音乐的真谛啊!!

不只有旋律,还有各种经过奇妙混合的声音加入到歌曲里面,旋律所表达的一切情感才被真正充实——因为旋律本身并不能让人感同身受,而音效带出的质感和情景才真正接地气有灵魂啊。

顺便这里推首歌,Muse的Animal一定听到最后),他能轻易把人逗开心,就他身上有的那种积极个性阳光完全不能被头套限制,虽然说肯定是因为自闭之类的原因才会戴头套,但这样一来自闭小伙就直面人生了嘛,带给人的灵感鼓励温暖肯定是他自己也想感受到的所以这种力量其他人远远不及。

然后要引出归属感的概念啦,Frank属于SORO,而SORO归于地下——不是那种埋没、隐晦的地下,更多是种自娱自乐和对自己优秀个性风格的保持,同时男配属于大众社会,从Frank的角度来讲男配甚至不属于音乐,加入SORO从一开始的寻找机会发光发热到后来的利用,男配跟SORO群体跟Frank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间Frank还想迎矛盾而上,这跟他的自闭和男配的影响都脱不了关系,自闭久了容易被外面的世界吸引从而变得极端想要迎合上去,最后本来说好的big gig失败因为乐队分崩离析,就剩Frank一点点的不甘心(或者说是因为男配的忽悠)追赶着微弱的成功的可能性。

男配一心为了成名完全不顾其他成员的劝阻最后伤害到Frank导致他消失,后来Frank头套没了(鲨鲨上线)让人心疼得想抱抱他根本就没想好该怎么如此面对以前熟悉的环境吧,之后哭着给SORO大家唱的I love you all实在感动感动感动(从特别羞怯的没话找话到自然而然大家一起和出调调节奏和效果器来呜呜呜呜呜,而且还有不常见的法鲨眼泪煽气氛我的麻麻...)本来追求这么一致爱好品味这么统一的大家凑在一起就很棒了啊根本不用出名不是吗。

总之,头套给了Frank归属感于是他安安心心地生活了十几年并且把自己的天分锻炼的超级棒;森林给了SORO归属感所以他们能够沉着气隐居一整年每天都醉心于创作;音乐对男配而言没有归属感他要的不过是出名,前后twitter界面上follower数量变化的细节也体现了这点。

以上,Frank,大概这样。

前边的那个*是想说键盘手曾经说自己想成为Frank,可惜Frank只有一个,后来自杀的时候戴着Frank的头套,大概是“die as Frank”,是从作品内部对角色的肯定也是对Frank自身的另一面的另一种诠释吧,如果他不是这么talented如果他内心并不单纯不积极如果他不快乐那Frank就也不会存在了啊。

三说SORONPRFBS,乐队名字没法念隐喻他们没法成功,这里用周国平的话说就是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中,不必说世俗的成功,即便是精神追求本身的成功也不是主要的目标,目标即寓于过程之中,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本身成了生存方式。

比较喜欢的是生存方式的概念,把追求作为生活方式不就是SORO他们在木屋里录歌时候的精神支柱吗,出不出名究竟又有什么必要。

这样说来好像男配很可恶进来掺和一脚整坏了又走了,但其实他逼得Frank本体示人同时SORO经历这番一定能走上更明白的路至少对自己追求什么一清二楚了。

男配在找出走的Frank的时候意外得知网上的点击率大多数其实是在看他们的笑话(妈蛋根本是编剧在自黑自己的逗比设定吧),他意识到自己对Frank和乐队的破坏有多大(重复了好几遍I ruined everything),感觉挺好笑实际挺悲伤的啊,做一些不能被理解的实验音乐(实际超级好听好么)被当成逗比这简直是艺术的悲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

其实不被人理解是艺术的悲哀也是幸运,要相信啊开拓者总是少的。

片子在对实验音乐的价值进行探讨的同时可能也有着对电影行当的忧虑吧,也许,我瞎说的。

结束的太突兀算了最后来安利!!

首先对于脑残粉(就我吧),头套Frank萌得令人发指,裸脸Frank心酸得让人嗷嗷叫不敢直视对方不给正脸什么的呜呜呜(其实主要因为法鲨的颜////////),Frank身材全程高能,腰身还有好看的胳膊和手////////法鲨讲话唱歌什么的根本把持不住!!!!

【对于路人来说】,全员逗比的同时带着分量十足的内心戏,BGM全部给42个赞,各种小细节的黑色幽默都妙不可言,色调有种大森林水汪汪凉爽自在的感觉,乐队音乐全部现场演唱录制反正我觉得每首都好听QAQ(包括被除了SORO全员都唾弃的女配的兹兹电音好好好好听),哦不过警告全片无女主(。

片尾放了三首鲨鲨唱的歌,之后还会出专辑,天地良心!!!!

就这样

《弗兰克》短评

原来英国都有王尼玛的粉丝~ 戴上头套是领袖,摘下头套变成可怜虫。音乐实在太嘈杂,减分。

7分钟前
  • 林风扬
  • 很差

haha

9分钟前
  • 扎学家施耐庵
  • 力荐

很难不喜欢这种孤独感的电影。

11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亞里斯多德認為,最美好的藝術是最多表情的藝術:悲劇。然而音樂並沒有表情。在電影裡,從悠遊的Frank變成被嘲弄的Freak,都在於人們對表情的在意。在鄉村,法蘭克只有樂色;到了社會,人們更在意法蘭克的臉色。當法蘭克做甚麼都被當在搞笑時,有誰會真正在意他的音樂其實並不搞笑?悲劇如斯降臨。 

16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这算是致敬还是黑indie啊,音乐难听哭……唯一的好感给Domhnall Gleeson

17分钟前
  • Sophie Z
  • 还行

本片是典型的回锅肉电影,第一次看沉浸在对Frank本身的猜想上,第二次看沉浸在对头套后面法鲨面部表情的猜想。电影本身和片中Frank的乐队一样,很才华横溢,很特立独行。

21分钟前
  • 倁乌
  • 推荐

荒诞的氛围和治愈的结局不过是障眼法,剧本写的蔫坏,探讨的主题也颇严肃,难怪能吸引到这个级别的卡司;如果看不大懂,推荐两部纪录片:《画廊外的天赋》和《拳击手和小可爱》——庸人不自扰,亦是智者。

2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未完待叙

28分钟前
  • 忏聒
  • 还行

Torture doesn&amp;#39;t make music.给这句点赞,好听就是好听,何必要牵强地和痛苦联系在一起。电影就一个字,萌!Dom小哥ginger bird萌死你!法鲨演技真的天了噜。。。最后唱i love you all的时候又看到了羞耻里面哭泣的小可怜表情。以及黄色雨靴在我心里长草了(灬ºωº灬)

30分钟前
  • 不平行
  • 推荐

不能理解……20150917

35分钟前
  • MetalDudu
  • 较差

最后看到Jon自己走掉真是让人舒了一口气。

40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法斯宾德和大头套掩盖了这部电影剧情的模糊,音乐的糟糕(除非你是一个自认为音乐口味很独特并且了解这种音乐的人)。它在神经病和一意孤行的脑残上的自鸣得意实在让人很难受。这是一部,除了变形金刚那样的电影之外,少见的,你光看海报和预告片就能满足所有冲动的电影……

43分钟前
  • 较差

誒竟然沒標記。4.9 飛機上看的 frank出場的歌又震撼又好笑 最后男主想摘掉frank的头罩时 他疯了一样夺门而出 撞到门廊柱子的时候23333

45分钟前
  • 沙力兔
  • 力荐

这种怪咖电影到喜欢人那就爱不释手,不喜欢的就觉得一泡屎,本来也没想要讨好大众。

47分钟前
  • scaryzion
  • 较差

大赞德语法鲨和唱歌法鲨,后面觉得Frank说来抱抱我的时候为啥没人上去啊!从他音乐节上崩溃就一直好想抱抱他好么好么好么

52分钟前
  • Amino
  • 推荐

被海报和剧照骗了,(才华横溢的)自闭症患者应该永远呆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他们真正想出来的一天。强行拖人入境无异于谋杀。

54分钟前
  • 雾港
  • 还行

怪胎和怪胎之间才能惺惺相惜

58分钟前
  • 潇湘妃子孙悟空
  • 还行

一个乐队真实故事改编,天才的神经质很正常,因为与众不同的人是不讨人喜欢的。弗兰克的面具就是一把保护伞,他可以扮演一个抽象符号而不是成为一个具体的人。电影指出有很多人喜欢的并不是音乐本身,而是一种文化谈资,把天才当成一种娱乐大众的猎奇新闻,所以才会有弗兰克的出现。

60分钟前
  • 卡里加里博士
  • 还行

???this script is not even good

1小时前
  • парк
  • 较差

太抑郁了,最后的I love you all 和沙漠中的蛋白粉是唯一治愈。艺术家真的难以理解………PS:法鲨的颜饭还是不要看了

1小时前
  • suvene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