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都在快进,都八集了也没明白这故事到底要讲什么,除了窦骁的大白牙毫无亮点,三个女主年龄都是40左右了吧,还强行演三个少女,太尬了,剧情也很拖沓,明明两三集可以演完的事情拖了八集。。
唐嫣还是适合演御姐,这种恋爱脑➕傻白甜的少女就是给她招黑,后期再突然成长,这种剧情太俗套了,而且很多地方都抠图了,滤镜也很重,弃了弃了
燕云台看到30集了,我觉得可以给评分了。
这个剧真的是被豆瓣埋没了的好剧,豆瓣评分4.4分真的是很无语的。
如果这样的剧只有这个评分,那么其他高于这个剧评分的都应该是9分以上。
这个剧在剧情和演员表现上分毫不差于琅琊榜,天盛长歌等精品剧,应该是最近几年里最好的古装历史剧了。
豆瓣评分多数时候是反映电视剧质量的,也有少数时候是不能反映电视质量的,燕云台明显就后者。
这部剧大场面气势磅礴,祥古山和黑山两次宫变,漫天飞雪,烘托出悲壮苍凉的气氛。
各种少数民族文化服饰风俗让人大开眼界,第一次见到辽国上朝,契丹贵族竟然人手一个棍子,南臣手里倒是和中原王朝一样手捧玉芴。
剧的人物众多,各种人物关系复杂,剧情设计清晰合理,看起来很是吸引人。
剧里基本围绕辽国的汉制改革展开,没有涉及到和北宋的民族矛盾的镜头,也避免了观众对历史问题的所谓民族团结的争执。
一个电视剧的好坏,大家也都明白是由哪几部分来体现的。
剧本,演员,导演,服化道,剧组缺一不可。
剧本之好,看剧就知道。
剧本好,首先在立意。
这部立意很高,抓的很妙。
这部剧没有在民族矛盾上下功夫,而是选择了辽国内部的历史,反映了辽国的汉制改革之路,由肖家三姐妹在汉制改革过程中的曲折复杂的悲剧表达了改革的血与火。
历史上的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和和气气的,从来都是伴着血与火的残酷。
亲情,友情,爱情,种种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历史悲歌。
这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付出的代价。
所以,这部剧没有在小情小爱上打转转,也并非常见的古装爱情偶像剧,而是在历史大背景下的人的成长及成长所付出的代价。
其次,剧情好,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为古装电视剧之罕见。
虽然有这么多的人物,整个剧情也没有显得杂乱无章,而是井然有序。
目前看了33集,分为两个部分是前面15集,从祥古山之变开始到黑山之变结束,是以韩得让,明扆,萧燕燕等同皇帝斗智斗勇,夺取皇位的过程。
第二部分,从16集到33集,是明扆登基后,同喜隐,太平王斗智的故事。
故事讲的实在精彩,就不说了。
再说演员。
看了电视剧的人,都会被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吸引,演员们都已经不年轻了,看一批实力派的演员飙戏实在是过瘾。
先不说主演们,就说配角,那更是精彩纷呈。
首先被吸引的是演皇帝的演员,演的太精彩了,那台词,那表情,动作,小细节,都表现的精彩无比,把一个暴虐的有心机,疑心重的暴君演的淋漓尽致。
虽然看起来很暴虐,让人恨的想让他早领盒饭,但是又想看他多演一会儿,这心情患得患失的。
第二个,太平王,前面对大姐的深情估计是骗了不少人的同情,后面又让观众恨得让他赶紧领盒饭,但是在领盒饭的那一刻,大家都为太平王对大姐的深情而感动。
太平王的狡诈,狠毒,深情,果断,刚毅,演员演的极为到位。
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就这样诞生了。
还有可爱的国公,剧里的丞相萧思温,演的四平八稳,老谋深算,虽然没有高光时刻,但是表现非常好。
躺在躺椅上演完角色的演员演的物质大王,深沉睿智,从容不迫,演的也非常好。
重要的女配,李思小姐,演员演的也是非常好,完全体现了大家闺秀的优雅,聪慧,对爱情的执着。
喜隐,一个以总说好姑娘 为标志的有点小聪明,小心机,却十分愚蠢的有野心的人物,演的也是十分的好,他有巨大的野心,却没有与之相配的能力,注定了他必然是一场悲剧。
其他的配角也都是可圈可点,就连一个小小的宫女都演的非常出色。
配角们的光辉,让整部剧奠定了精彩的基础。
主角们,肖家三姐妹,男一韩得让,男二明扆。
大姐演技最好是应该的,佘诗曼在延禧攻略里的精彩表现,在剧里仍然演技精湛,就不说了。
二姐的演员,演的也很好,这个人物完全站得住,有点自私,看着聪明,经常糊涂,在爱情和亲情间来回摇摆。
唐嫣演的老三萧燕燕,应该说表现的不错,前面少女时期的对爱情的懵懂,性格的莽撞,又聪慧过人,对政治的敏锐天赋,到后面当皇后后,初登朝堂变得沉稳但是又缺乏经验,都演的很有层次。
如果后面在执政多年后,能表现出老辣沉稳,帝后之威的话,演技就相当厉害了。
男一和男二的表现应该是不相上下,相对来说男一的高光时刻更多,也更体现演技。
窦骁在楚乔传里演了一回悲伤的燕洵世子,这次怎么还是这样的悲伤角色?
不过,这次的角色比楚乔传的要好,演的也更精彩。
窦骁的身姿真的很好,看起来很悦目,挺拔飒爽。
导演,没有看,但是,不论以前有没有好作品,这回肯定是有了。
服化道,各种场面,大开眼界,加上细腻的画质,很出色。
我相信,这部剧明年一定会得奖,如果这么精彩的剧都没有获奖的话,那么那些奖项也没有什么公信力了。
这部剧,五颗星值得。
为啥,这么多刷一星的,看剧了吗,文案啥的一模一样,真难为你们金主了,说傻白甜的更可笑,明明糖糖演的有点傲慢无礼的宰相千金,你们说傻白甜,给我扯历史的那些真懂历史吗,历史上杨家将是虚构的知道吗,文盲,北宋历史上的杨家将,有史可查的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三人。
杨业本为北汉之大将,宋一统天下后,杨业归降宋廷,常年守护边疆,累因军功升至云州观察使,辽军一看到杨字旌旗,就心惊胆战,不战而走。
在大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下决心讨辽,兵分三路主动出击,结果中路和东路都战败,导致杨业率领的西路军直面辽军主力。
杨业根据多年的作战经验,主张暂避辽军锋芒,但是监军王冼不怀好意,不仅冷嘲热讽,还污蔑杨业有贰心,杨业一怒之下率军出击,而后中伏被围,从将潘美也没有驰援,最终杨家军大败,老将杨业被俘,后绝食而死。
杨业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一战中为国捐躯。
以上是杨家将第一代的故事。
第二代的杨家将,以杨业儿子杨延昭为代表,杨延昭多次随父出征,作战勇猛,父亲阵亡后,他在河北边防任职,多次立下战功。
后死于任上。
杨家将的第三代传人,是杨延昭的三儿子杨文广,将门之后的杨文广,也是多立战功,在讨伐贼寇张海,南征广西,抵御西夏等诸多战场上,都有杨文广这个名将之后的身影。
这是正史中的杨家将的简单事迹,至于戏剧中的杨宗保、穆桂英等人,在历史上并没有这些人物,只是为了增加杨家将故事的生动性,作家虚拟的人物角色。
最后感觉唐嫣演的萧燕燕挺好的,前期演出了萧燕燕的天真,后期演出了霸气,爱情事业双丰收,会一直看下去的。
跳过主演,只看佘诗曼,虽然有年龄的硬伤,但能看到她的戏已经很满足了。
佘诗曼的戏越来越少了,等等盼盼总算也是小小满足了。
罨撒葛也是很可爱的 满脸胡渣 偏偏是这部戏里最男人的主了。
不是演员年纪大,实在是年纪轻的撑不起场面,火候都不够。
年纪轻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能熬出头够分量的。
快点更新吧,期待胡撵和罨撒葛重聚
唐嫣久闻其名从未看过她的电视剧,只是听说过是和赵丽颖杨幂是同期的所谓四小花,想来年纪也不小了。
近期热播榜上燕云台迅速上到前5名,很是好奇,就点开了看了下。
看了两集,有了些感想,就顺便写写。
这是个历史剧,按一般的定位,还应该是古装言情偶像剧。
但是从前面两集来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言情偶像剧,倒是历史剧的成分大些。
剧里没有太多言情偶像剧的玛丽苏情节,满满的历史剧的厚重氛围,开头的烊古山宫变展开了血腥之路的开始。
这剧特别之处还在于是一部少见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主题的历史剧,清宫剧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一般都把清朝视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正统王朝,是改朝换代的之一。
辽国虽然在历史书上有辽史同宋史并列,但是从来不被视为中华民族历史的正统,只有宋朝被视为中华正统王朝,辽国和金国一般是视为少数民族政权。
历史问题从来都是敏感的,拍历史剧从来都是要拿捏分寸,很容易被某些人批评为影响民族团结。
民族融合,这是个高大上的词。
民族融合从来不是字面上这么其乐融融的意思,我们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从来都是血与火的,是充满痛苦的融合。
某些专家觉得民族融合是个好事,就觉得历史上的那些血与火就不存在了,这实在是肤浅的很的认知。
本剧也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少数民族接受中华民族文明进而融合是付出血的代价的。
民族仇恨不需要继承和散布,但是血淋淋的历史不能忘记。
对于历史上那些残暴的行径,我们必须要痛恨和批评,民族融合不是他们解脱的借口。
电视剧见到了传说中的金钱鼠尾辫,在烂大街的清宫剧里应该出现的却没有见到,在不是清宫剧的电视剧反而见到了,这真是讽刺的幽默。
就这一点,就值得点个赞。
虽然,金钱鼠尾辫果然很丑。
里面不少的老戏骨,就是主角们都已经不年轻了。
演技自然是不成问题,但是年龄还是违和。
三姐妹按理是妙龄少女,可是剧里估计加一块都过百岁了吧。
唐嫣看起来还好点,年轻点。
但是,也没有了少女的那种青春。
美则美已,青春是演不了的。
整体的剧情架构还是比较清晰的,故事也很好,演员们演技也是在线,期待后面能保持水准。
如此,四颗星可以期待。
本来没有想打分,看了几集之后就弃了,大女主戏,本身就不是很喜欢。
然后逛豆瓣看到大家关于历史的讨论,就参与讨论了起来,只是没想到这一参与,感觉战火就蔓延了开来,所以也就单独开一个来聊一聊,想要了解剧情的大可不必看,因为跟剧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一个争论的观点:萧燕燕说护卫燕云十六州是不是篡改历史,美化侵略?
我觉得一个真正看过历史,了解历史的人,不会拿这个点翻来覆去的说。
其实在唐朝时,燕云地区已经基本上是北方归化的少数民族生活地区,在安史之乱爆发前, 大量的北方游牧族群人口不断迁入中原,唐朝将这些来自北方的“归化”人口安置于幽、蓟、云、朔等边州 ,这是唐朝时期燕云之地主要的民族成分。
再就是后来沙陀人李存勖建立后唐统治这里,同样是沙陀人的石敬瑭为了窃取后唐政权,向契丹求援,以燕云十六州做筹码,并自称儿皇帝,建立了后晋。
自公元937 ,燕云十六州归辽国所有。
二十三之后的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窃得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所以,无论从民族成分还是法理上,你都不能说燕云是宋国的固有领土。
这时候有人跳出来拿香港割让给英国,台湾割让给日本,我们没有道理收回来云云。
我们现在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说,辽宋之争是内部矛盾,日本和英国这是外部矛盾。
将他们等同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宋灭北汉之后979年,宋太宗亲率10万大军出镇州北进,突破辽军阻截,进围幽州,这是宋对辽挑起的第一场战争,最后没有成功。
982年辽景宗病逝 , 12岁的辽圣宗继位,居中女主角萧太后摄政,宋太宗纳知雄州贺令图建议,以辽帝年幼、承天太后萧绰摄政、内部不稳为可乘之机,在986年对辽朝又发动了战争,不过最终还是失败。
所以,站在当时的辽朝角度,剧中所处的时代正是宋对辽发起战争的时候,她抵御宋朝侵略,守卫燕云,怎么就变成了美化侵略呢?
第二个争论的观点:辽朝,契丹族到底属不属于中国?
这个点的争论其实蛮搞笑的。
首先,在中国二十史中,《辽史》、《金史》《元史》,这些都属于中国的历史其次,我们来看看契丹族。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
这也是反驳那些说现在不存在的民族就不属于中国。
当然,针对这些还说辽国不属于中国,那也没办法,就等着你成为中国的领导人,然后摘除这些异族历史了。
最后想说一句,不要用什么自古以来燕云十六州就是宋朝的来做论点。
如果算起自古,给你看看华夏族起源应该待的地方在哪里。
没有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交融,哪有现在泱泱中华?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不只是汉人的中国!
再给那些根本就不知道宋朝在哪里的宋穿小说爱好者们看看宋时的地图,你们不仅仅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大理、吐蕃、西夏、回鹘都需要你们去收复
电视剧《燕云台》中,唐嫣扮演的萧燕燕人设是宰相幺女,有一般男子所不如的见识,张口闭口家国天下,14岁嫁给太祖阿保机,帮助太祖协理朝政的述律太后更是她的人生典范。
然而,这个人设却让人觉得有强加的嫌疑。
按理说她和韩德让情投意合,也知道韩德让在辅佐耶律贤做大事,耶律贤认为萧燕燕是自己的述律太后,是自己皇后的最佳人选,在尚未得势之时,几次暗示萧燕燕,萧燕燕的表现却是让人百思不得解。
第一个回合,两个人在酒肆喝酒。
耶律贤说,她可以成为述律太后那样的人。
萧燕燕说,她只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前面一大通慷慨陈词,女子要像述律太后如何如何,后面又只想过小女儿的生活。
这就好比说,她嘴上想当周芷若,要么自己匡扶峨眉,要么嫁给张无忌等到明教得势,张无忌做皇帝自己做皇后,无论如何都可以享受至高的权力。
真的到行动起来,又只想做赵敏,天涯海角,只要和最爱的张无忌在一起就行。
情商智商双高的耶律贤为什么还是会真诚地觉得萧燕燕是自己述律太后的不二人选,而不觉得她只是叶公好龙呢?
萧燕燕真的有当述律太后的志向吗?
第二个回合,在萧燕燕父亲的书房。
耶律贤说,她可以做述律太后。
萧燕燕一脸天真的问,真的吗,你太高看我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她和韩德让的亲事有危机。
如果说第一回合彼时萧燕燕尚未订婚,是话赶话的恭维,这一回合耶律贤的重提则颇有意味。
这时萧燕燕已和韩德让订婚,正常的脑回路下,韩德让当不了大辽的皇帝,再跟萧燕燕扯什么做述律太后就不合理,更谈不上恭维。
耶律贤不是普通的皇族,萧燕燕知道他是要做大事的,她要做述律太后就一定不是通过嫁给其他皇族来实现,而只能是指他自己。
如果说耶律贤旁敲侧击问韩德让自己若负了他会如何,韩德让不明就里还情有可原,萧燕燕连这么明显的潜台词都听不出来,更不要说当政治家需要的过人胆识与谋略。
试问:萧燕燕真的有当述律太后的能力吗?
相比之下,她的大姐萧胡辇则真的有当述律太后的可能,具有极高的政治敏锐度。
知道父亲为宰相,又是后族之主,势必会成为皇族拉拢的对象,因此一眼看穿了耶律喜隐的目的。
无奈妹妹乌骨里是个眼里只有男人的脑残,捅下天大的娄子,她被迫嫁给不爱的太平王依然泰然处之,只因这是一件正确的事。
黑山兵变太平王府丢了令牌,不用想就知道是萧燕燕干的,但她不敢往下想的是她的父亲才是整件事的主动参与者。
夹在娘家与夫家的两难间,艰难而又镇定地保护所有人。
萧家的三个女儿,大姐的治国起家之才看得见,二姐的小女儿态也看的见,分别被三个阵营看上三个女儿的父亲也拿捏的很好。
唯独萧燕燕的人设,怎么看都是台词硬凹的造型。
闲来无事总结下,逗个乐。
哈哈:萧燕燕(唐嫣):我不想做皇后,不想做太后,我很善良,都是你们逼我的。
萧胡辇 (佘诗曼):想我一生为顾全家族兢兢业业,牺牲了爱情,两任老公都被小妹杀了,最后编剧要我和小妹和好,关键立场还得是我错了,好吧人家是太后,我是囚犯,人家是主角,我是配角,认了吧。
乌骨里 (卢杉):实实在在的恋爱脑。
耶律喜隐 (季晨):虽然你们说我的智商不适合造反,但我锲而不舍,再接再厉,永不放弃。
罨撒葛 (谭凯):楼上都这么努力了,我既比他智商高,又比他有兵权,我能不努力吗?
耶律虎骨,耶律啥啥:不好意思记不住,都反了这么多次了,不差我们再来几次,反正凑时长嘛。
玉箫(王楚然):我只是上来客串个美貌,没几幕就死啦,没关系凭美貌,几幕戏我也上了好几个热搜的。
耶律璟 (宁理);我明明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变态大王,为啥会对萧燕燕的挑衅行为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纵容,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主角光环吗?
耶律贤 (经超):都在盼着我死,等着我死,那我也不能让你们舒心了,先把兄弟的未婚妻抢过来,管你同不同意,谁让我是大王呢;不是不爱我吗?
那还跟我生了六个娃娃,口是心非;不爱我是吧,那我找个最漂亮的最嫩的来场忘年恋,哪怕我病恹恹的,跟我生孩子这门技术活我可是高手;对了,大姐夫造反,杀!
二姐夫造反,杀!
反正我是大王,心情美美的。
萧思温 (刘奕君):别看看人人都想娶我女儿,你们不明白,他们想要的都是我,但是嫁女儿跟死爹有什么关系?
我不让她们三个分别嫁给最有实力当王的三户皇权子弟,难道要一颗树上吊死?
感觉我没做错选择为啥女儿都出嫁后我就被宰了呢?
像我精明一生死的不明不白。
韩德让 (窦骁):一口大白牙闯天下,甭管什么时候,笑容不能停。
一、辽国不是外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
这个问题建国的时候是有定论的。
无论是基于民族团结,还是文明认同,还是地缘政治考虑这个定论都是比只认内地十八省更合适和有战略眼光的。
二、辽国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纯粹的游牧民族是不可能维持那么长时间的政权的,辽国是二元制的国家,分南北两院,游牧和农耕并存,而且汉化程度是相当高的。
辽国是筑城立都的,上京城就是辽国都城,辽国有自己的文字,还有成熟的官制,后期还开科举,并以继承唐朝衣钵自居,是中古时期众多受唐朝影响极深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可以说正是唐文明的辐射让契丹民族从原始的奴隶氏族社会直接跨越至封建文明的高峰。
这不是匈奴突厥这样的政权可比的。
三、契丹这个民族对中国的影响可能超过了大部分人的想像,俄语里面的中国Китай音译就是契丹,包括英文china很可能也是契丹的音译,当时辽国包括西辽在世界范围内是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的(因为中西交流的陆上通道被他们掌握)。
而且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变迁是十分复杂的,今天契丹这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或者说早就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这个大家庭,而且大部分估计是融入汉族了。
四、辽宋战争是民族战争,当时的辽宋当然存在民族对立的问题,有民族英雄的存在也有民族叛徒的存在,这毋庸置疑。
我们现在怎么看?
从叙事角度去看,是合适的。
但需要说明的是,幽云十六州在后晋的时候就丢了,在唐朝的时候胡化就比较严重,直到明朝才从新被汉族掌控。
有人说韩是后唐降将之后云云的,但后唐李家追究起来是沙陀人,也是一支汉化比较厉害的突厥人。
我感觉可能当时人的民族认同比现在某些人还要包容一点吧😄。
四、关于服饰和发型,我不是很懂,但看的出剧组还是花了心思的,比照陈国公主墓和壁画上来看,还是比较像的,至于发型,史书上讲契丹人是秃发的没错,剧中也有这样的发型,但不要忘了辽国是相当汉化的,上层倾慕汉文化,有没秃发的也是正常的,比如现存的东丹王出行图来看,东丹王(就是男二的爷爷人皇王)看起来就没秃发,而且辽的民族政策在衣冠这块要比大清强一些,南院的是南人衣冠,所以韩家一身汉族的打扮是符合历史的。
当然契丹的主要角色除了一个麽鲁谷秃发了,其它都没有,就有点扯淡了,当然一方面是偶像包袱吧,一方面估计契丹传统发型除了剃光不太好搞头套吧。
五、辽国前期的继承制度是很特别的,直到男二当上皇帝,辽国才最终确认了嫡长子继承制到辽国灭亡。
辽国建立以前,契丹还是部落世选制的,首领是轮流推举的,辽国建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勉强让皇位留在了耶律家,自己死的也不明不白的(很可能是自杀)。
太祖以后本来是皇长子耶律倍(人皇王,男二祖父)当皇帝,但是速律平(就是剧中的速律太后,阿保机之妻,萧氏)支持了次子耶律德光(辽太宗),但辽太宗在南征北归的途中病逝,随军的耶律阮(辽世宗,男二父亲)被推举继位,但速律平(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支持阿保机三子耶律李胡继位,但斗争落败,在大于越耶律物资的调停下,世宗继位,速律平被圈禁,这就是太祖三支的由来,三支都想当皇帝,都有支持者,可以看出辽国初期还是有很强的部落制遗存的,这也是剧里比较符合史实的塑造,然后就是本剧开头,祥古山世宗被刺,辽穆宗耶律璟(辽太宗长子,历史上也是如剧中那样有个睡王的称号)继位。
这个剧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应该是基本符合事实的。
包括耶律只没,私通宫人被阉,包括韩得让和萧绰(小字燕燕)的关系也不是瞎编的。
最后这个剧目前我给三星,没那么差,大家讨论的很多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很多可能只是不太了解这段历史
唐嫣演的还不如锦绣未央。
说实在的早期骑马的那段真的是太假了,剧情老套不说,唐嫣脸也胖的太不像样,演姑娘那一段就不太像姑娘,后来当皇后了没见多精明强干,被经撵碾压的没一点存在感,当太后她的表情一点都没有君临天下的那种威严霸道的气质。
说实在的男主男二男三演的都很好,女二女三也演的不错。
不懂就问,为啥背景音乐和鹤唳华亭的主题曲这么像!
现在知道这位名编剧水平了吧,有幸看过她写的芈月传剧本,难怪当时剧方找人重写,本来题材就不怎么样根本就不该趟那趟浑水
Emmmmmm……看其他人的剧情,感觉还行,尤其宰相的镜头出来,真的也是妥妥的大剧的感觉……But,乌骨里和燕燕一出来,啊,偶像剧。
本以为评分这么低,主要是因为以契丹为主视角(宋成了敌人),但看了一下发现,嗯,是确实编得烂,辽国有那么多现成的阴谋史实你不拍,硬编出一堆没有的……
感觉真心不错,推荐大家看,一定不会后悔的!
服化道还是可以的,剧情可以等接下来的播出。前两集出现了很多人,每个人的人物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也为后面埋下了很多伏笔。
唐嫣很适合这个角色
拜阅至十二集,此剧是有诸多问题,但仍有可圈可点之处,石敬瑭的一己之私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大家都在抵制这部“辽”剧,却不想想为什么编剧会写这部剧/小说,历史大背景是辽,大多观众对辽一无所知,因为萧太后和孝庄一样是风云人物,大家对清也有诸多不满,为什么对孝庄的包容比此剧要大的多?我看此剧知道了很多历史,太祖的妻子是述律太后,以前只知道萧太后而不知述律,世宗的皇后甄氏是唯一的汉族皇后,且死于察割之乱,萧太后的丈夫原来是景宗,还有我从来也不知道的人——韩德让,我的历史见知又更深一步,看了十几集我知道了辽朝的前期皇室,对于我,就足够了,至于演技、剧情我都不以为意,能从一个剧中学到什么,才是我关注的,当然,我不会把剧当历史。
开头不好看。后面越来越精彩。
反正我是真的觉得还行
这部古装剧很唯美,人物角色都特别符合剧情需要,觉得很不错
剧情俗套,唐嫣演技一如既往的烂。
抛开一切,回归这部剧来说,我觉着还可以,终于有一部剧可以不再描绘杨家将,而是把视角放在辽国传奇太后萧太后上,电视剧肯定有所改编,但却让我有所了解了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唐嫣还是很霸气的,尤其是后面战场和朝堂的几个造型和表情还是惊艳到我,加油吧
太烂了,我的天2020了糖大姐还在演傻白甜。是准备演到死吗,枉我这么期待这部剧,配角这么高的配置都带不起来,真的无语了
不是很好看,看在唐嫣古装赏心悦目,勉强给个三星吧
这部剧的格局很大,剧本很用心,编剧在对历史进行充分考据的前提下,进行了合理合情的虚构。总体来说,剧的质量在近几年的古装剧中,算上乘。前十集的爱情线有些老套路,但对辽朝的多角度展现和权谋戏很精彩,故事越到后面越好看;群像很生动,主要人物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丰满的性格。可能是删减的原因,节奏时快时慢,很想看看完整版的剧情是什么样的。少数民族视角的历史剧一直是稀缺的,这部剧填补了历史剧中的一些空白;戏剧就是戏剧,某些“观众”拿所谓的历史细节不停地吹毛求疵,是对艺术创作的戕害。
2020年了……我没想到还看到了这种脑残剧,重点是竟然还是唐嫣演的?!十年了?!我都要成年了她演的角色还是这个鬼样,紫萱只能是我的白月光了
真的很久没看过唐嫣的剧了,目前来看还行,色调舒服,其实我就是看到好多人说不符合历史,我就想来看看为什么不符合历史的,目前看着还可以,剧情感觉ok,演员的演技也在线,至少都不出戏,还有窦骁好帅啊!!(先给4星,后面根据剧情更改哈!)
唐嫣的cp感真是神奇啊!本来都站定官配了,结果再看下去唐嫣和经超cp感也超有啊!“你去哪儿我送你吧”哇,这三个人身高太匹配,比白发里经超一个人高得一枝独秀看着舒服,所以我要站哪对儿……
燕燕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