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剧情虽然总是刻意的去凑,真的很刻意。
但是,里面有些台词却还是打动了我,那么单纯希望朋友好,那么单纯的和她开心,那么单纯的为她着想,为她伤心。
似乎现在的我看到这种感情却是这么陌生但又觉得美好。
是啊,自己真的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长大的我们开始互相吐槽自己的现状多么糟糕,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心,开始迷茫,开始思考一些现实但是又不得不去面对的事,开始互相倾诉成长的残酷。
我们还是互相珍惜彼此的友谊,但是似乎有些东西还是变了,我们变得“小心翼翼”,我们变得更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情。
“人的一生中除了爱情,还有太多太多需要保护的东西”以前的我很难理解,越长大越发现当你做一个决定,不仅仅是“想”与“不想”的衡量,更多的参杂了其他的因素你需要去考虑,也许这就是长大吧。
首先说下,《我们的十年》试图营造一种没小三、没撕逼、没堕胎的纯情文艺片剧情,但却弄巧成拙令其陷入了平淡乏味的尴尬中不可自拔。
诚然,影片无论从友情、爱情、职场环境抑或是社会背景的刻画上都显得格外干净,没有什么值得指摘和吐槽的诟病,也没有什么三观不正的狗血设定,赵丽颖饰演的“侠女”张静依为守护友情的退让和成全让人动容,直感叹原来友情的分量也可以如此擎天撼地。
吴映洁饰演的好女孩娴静文雅,只是因命运无常死于非命让人扼腕怜惜,班嘉佳饰演的追梦女孩对梦想不屈不挠的执着信念给人以正能量的鼓舞和激励,即使一文不名也能乐观前行;还有范逸臣饰演的创业者杜浩,依然延续了《海角七号》中不正经的乐观积极,对草根的奋斗历程做出了生动形象的演绎和诠释。
如此种种的优点虽说对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尝试和努力,极力摆脱了过往青春片中惯常的狗血糜烂,也确实缔造了一种纯粹的干净和纤尘不染,但极力营造的干净却使故事陷入了平淡无奇的乏味,诸多老梗如打架、逃跑、恶作剧、参加选秀节目、被记过、毕业季、同学聚会、遇到男神、死于青春等元素的杂糅并未能弥补影片本自欠缺的精彩,换汤不换药的情节重组非但没能体现导演对青春题材苦心孤诣的创新,那些毫无笑点的冷梗的嵌入更使得影片陷入了一条“人在囧途”的如坐针毡。
就如影片初始一个相貌邋遢的胖子羞涩地向张静依表白,张静依无奈叹了口气径自离开尔后又突然冒出一个与此胖子相提并论的女胖子来跟其杠上,这看似很搞笑的矛盾爆发点其实早已被无数青春片用到泛滥,如果此节点的设定尚对故事发展有推动作用也未尝不可使用,但坏就坏在这个梗对故事推动没有任何作用,只是用来作为一个笑点引爆,可作用竟是让观众哭笑不得。
影片从开头这个冷笑点伊使便已奠定其情节的呈现有多么的寒碜和拙劣。
相对应后面,当张静依所在的公司突然中病毒全体束手无策领导大发雷霆时,乔任梁饰演的郭宇辰不得不出场,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制造注定要闺蜜翻脸的误会。
且不说这样的桥段设定有多么的不切实际,单就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就已然可以上升到经济犯罪的层面,一个偌大的公司被突如其来的病毒侵略,即使是随便一个有头脑的人也能看出这绝非巧合那么简单,涉及公司的机密和安全,完全可以向公安机关请求报案,而不是靠随便请一个外聘电脑高手就轻巧解决了的,那样做不显得太肤浅和草率了吗?
而且IT部门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却被一个外人轻松解决,只能证明该公司IT部门的低能和无用,该公司在招贤纳士上存在严重问题,问题的核心症结应该在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在招人上的没有眼光必将给这个公司带来灭顶之灾。
更何况公司网络瘫痪这么重大的事,该公司的领导和其余员工竟然全全不放在心上,只留一个员工(张静依)和一个外人(郭宇辰)在公司而不闻不问,任他们纵横驰骋、鱼跃鸟飞该下班下班,该走人走人,这是何等的匪夷所思、骇人听闻!
这虽然是不以为意的题外话,但从影片在这些细节处的堆砌便可窥见《我们的十年》在剧情的打磨上有多么的粗制滥造、敷衍塞责。
除了剧情的诸多诟病,演员的角色塑造和演技上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赵丽颖演的张静依,其实赵丽颖的形象和性格并不适合出演这种“侠肝义胆”为闺蜜两肋插刀的女汉子,吴映洁才适合,看过《犀利》的观众可能更清楚吴映洁的演技才适合驾驭大大咧咧的张静依,而不是娴静优雅少言寡语性格腼腆的陈伊诺,她们俩的角色应该交换,否则给人的感觉就是赵丽颖的“女汉子”太过勉强,吴映洁的“乖乖女”太造作。
除此之外,歌手出身的乔任梁演的郭宇辰可以说是毫无亮点,不仅演技乏善可陈,那麻木且无表情的面容几乎没能演绎出这个角色哪怕一丝一毫的魅力,更遑论如何打动观众,引起共鸣呢,比起同样是歌手出身的范逸臣饰演的杜浩那活灵活现、生动自然的情感流露,简直是望尘莫及,令人唏嘘。
去看是因为里面有自己喜欢的演员出于私心。
确实这并不是一部精良的优秀的好片,有些情节让人看着还略感尴尬,服装造型上也并不那么精致。
刚看完时,只有一种念头:啊,终于看完了。
可是隔了一个晚上后,再想想里面的一些场景一些画面,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2000年初的时候还小,所以对于很多当时的东西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像是非典,像是那些年热潮的明星以及游戏,所以对于有些剧情并不能感同身受。
但有些东西是与年代无关的,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在这部戏里面最让我动容的不是爱情,而是张静依和陈伊诺的友情。
陈伊诺年轻时,缺乏责任感,做错了事自己不敢承担,当朋友帮她背锅后她没有站出来没有口头的感谢,只是不安和不知所措。
并没有那么戏剧化,去反抗去声张"正义",一番动人的嘴炮攻击最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皆大欢喜。
但这不正那些曾经胆小懦弱的人们,真实的心理写照吗。
虽然两个好朋友爱上同一个人略显狗血,可是张静依为了朋友选择退出,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当真相大白时,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吧,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和朋友吵甚至是撕破脸。
然而事隔多年,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回忆起,还是忍不住想拨通那个电话,一句我想你了,那些误会和争执都只是过眼云烟。
到最后,陈伊诺的余生是在张静依的陪伴下度过的(她俩才是真爱吧),安静平淡,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大起大落。
从一开始的校园生活到电影的结尾,虽然普通,还有些人说很“土”,但这正她们的十年。
话说回来,个人还比较喜欢郭宇辰弹琴回忆伊诺的片段,很甜,可惜只有那么几秒一瞬而过,也许这就是人生,曾经的那些美好都只是短暂的过去,我们能做的只有把握现在和走向未来。
在别处看到有人形容这部剧的剧情像凉白开,过于平淡,可是谁没有喝过呢?
机缘巧合,我看完了这部电影。
看了部分短评或长评,几乎都是关注于专业性的分析。
在这里,我不想谈专业的东西,纯粹只像说说自己的感受。
因为乔任梁我才看的电影。
这个目的性很强。
自从Kimi离开我们后,我常常想起他,一想起他,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看着电影中的他,仿佛就活在我身边。
我很想他,希望他在一个只有快乐没有烦恼的世界。
范逸臣的演出,我认为是这部电影中的点睛之笔。
03年非典,张国荣哥哥去世,我是知道的。
但那时候还很小,没多大感觉。
直到看了这部电影,感触良多。
陈奕迅的《十年》,多年前我还不能听懂,也是通过这部电影,我才有所理解。
感谢词曲作者!
影片的最后,乔任梁弹着钢琴,另外三人错落地坐在椅子上。
镜头从书架中的通道往前推,视觉慢慢开阔,展现了共9个凳子。
九九归一。
十年,也许只是一个循环,兜兜转转,可能还是回到原点。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十年之后,你不属于我。
说实话,这片子是吸引不了我走进电影院的,还花了45元看。。。
但因为是在湖南大学取景,作为在那里学习了6年的我,还是有很多情怀的。
和师姐一起去怀念过去的时光,不过看电影的时候,吐槽了好多。
以及,剧情有点辣眼睛,全程我们校友会的同学都是在看布景吧,主要是看场景有没有回忆感,都没怎么看剧。。。
好吧。。
这1颗星就是给校园灯光的。
文/梦里诗书从青春走向成熟的这一过程,无疑是人生最为弥足珍贵的黄金时代,但在《我们的十年》这部电影里,十年的时光只是犹如一个演示文稿,匆匆然的便一翻而过,苍白空洞的人物和剧情,更使其若一滩死水般将朝气蓬勃的青春变成了少气无力的烂俗。
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一场七拼八凑起来的产物,只是依靠诸多套路化剧情的堆砌来展现所谓的青春,而没有任何真正源于自己的内在,如果说诸如《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致青春2》等等这类青春电影烂俗的总还算有着外表的金玉,那么《我们的十年》则是属于既无法依靠平淡的日常用内在来感怀以青春的流逝,更没有任何外在在的粉饰能令电影如一个花瓶般至少还有着那么些许的唯美,平庸的冗长恰犹如那十年般的跨度般让人煎熬。
为何一部并没有太多狗血,并还有着些许时代元素融入的电影依旧会显得如此乏善可陈?
其原因莫过于那粗制滥造的服装摄影与台词的矫揉造作,都使电影早已迷失了青春真正的本态,残存的仅是让人莫名的的玛丽苏文学,而赵丽颖与乔任梁作为男女主的主演在这部电影中也根本没有一丝演技可言,从始至终透露着一股迷之尴尬,如此呈现最终使电影相较赵丽颖在《女汉子真爱公式》中的天雷滚滚,只是八斤半两。
本以为聚焦青春成长的《我们的十年》会是一部小众的清流,未曾料这场乍看平淡质朴的演绎,只是一场连粉饰都被省略忽视的滥竽充数。
“我们上学的时候,总是梦想着将来。
但其实最遥不可及的,不是在十年之后,而是在今天之前。
”“如果我们有想说的话,有想见的人,有想做的事,就都放在今天吧。
”“我曾经认为,人生就是未来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你在这个过程中承受了什么,终点 一定是你想要拥有的模样,但人生的终点是没有既定脚本的,未来,是无论过去十年 二十年,或是三十年,依旧有人陪着你讨论未来。
”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万万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局。
我曾经想象过我们未来的无数种可能。
我们可能携手一起分享人生的每一个美好瞬间,携手走过每一段坎坷,一直到老了走不动路的时候,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安度晚年。
我们可能有过无数个想要掐死对方的念头,却平平淡淡地凑活度过一生,爱情渐渐淡去,多了的是亲人间的不离不弃。
我们可能在自己的小城市里过一辈子,买一栋大房子,跟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大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
我们也可能最终离开了自己的小城市,去大城市闯荡,或许很艰难,或许很迷茫,但是最终营造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家。
我们甚至可能因为人生观、价值观的渐行渐远,或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断争吵,最终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可是,我所设想过的种种版本里面,绝对没有这一个。
我们还没来得及走过七年之痒,就以这样决绝的方式告别。
我们还没好好享受人生的酸甜苦辣,就已经阴阳两隔。
曾经以为我们还有好多好多时间去做想做的事情,现在才发现人生如此短暂,你永远不知道人生和意外到底哪一个先来。
原来最遥不可及,最无法触碰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
从电影的片名来看,这部云集了赵丽颖、乔任梁等人气偶像的电影确确实实是一部青春片。
在如今青春片都被吐槽的情况下,《我们的十年》,又能如何吸引观众的目光呢?
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与众不同的青春片,当市面上很多青春电影都在感慨青春不再,昔日情怀的时候,这部电影的故事,用十年的光阴,感悟人生的蹉跎与时光的荏苒,见证了一个叫做“成长”的故事。
与当下青春片的模式不同的是,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步入社会的模式完全相悖,《我们的十年》虽然也是段落化叙事,但以大事件为时间节点,从2003年非典时期到张国荣身亡,到2013年雅安地震前后。
影片采用线性叙事,依循时间发展的顺序显现几个年轻男女跨度长达十年的青春故事,剧情上以时间为节点,划分为青春、现实、改变、时间等四个章节,用以对应大学校园的欢乐、初入社会的烦恼、事业的艰辛打拼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这种编排形成一种岁月变迁带来的纵深感,易于人物的集体成长进行着纯粹的描述。
同时又能从主题上的差异,划分为两大部分。
电影前半部分以赵丽颖、乔任梁、吴映洁等主要角色的众生相为切入点。
在几位主角青春时期的描述中,展现了各自的形象定位,赵丽颖就是现在流行的“女汉子”,够义气讲朋友;乔任梁当年也是“小鲜肉”,擅长IT喜欢游戏同样也经常打架;吴映洁应该算是校花+才女的完美组合,很多男生都爱她。
我们的青春的确都有一个女汉子、一个爱游戏也爱打架男同学,还有一个校花。
俗话说“青春,就是一段单程的疯狂旅行”,打架、泡妞、早恋等等故事,无论是清纯还是懵懂始终如一,该片在这部分内容与时下青春片有类似也有不同,类似的地方从女性视角的展示的闺蜜情,男女之间的情感。
不同的地方,该片没有打胎、没有劈腿也没有姐妹间的夸张撕逼。
而这才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十年。
与众不同之处正是该剧后面的部分,可以说该剧在几位主角青春时期的展示只是一小部分内容。
众所周知,很多青春片都将重心放在了“青春”二字之上,对这段时期进行大段展示,并通过现实的简单对比,感悟时光不再的情绪。
但该片则恰恰相反,主题内容却是几人毕业走向社会的故事,创业艰辛、社会层次、爱人离开与青春时期的对比,更增添了几分现实无奈和生活气息。
其实《我们的十年》所描述的故事时间跨度很大,十年为一个节点,电影的核心主题还是“成长”二字。
十年,我们都成长了多少?
改变了多少?
用《匆匆那年》的主题曲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
” 其实青春电影往往都忽略一件事,那就是“成长”。
从哲学的角度,人的一生是自我否定的过程,自我否定的内涵是对自己不足的承认,也是对过去的忏悔。
我还记得我高中开学不久后染了一头金发去上学和老师吵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搞笑。
尽管时下这些青春片讲述的不是你我的故事,但我承认我的青春很狗血。
所以青春片的发起点,乃至所有冲突和矛盾都是建立那些看似狗血的事情,其实有的电影并不是拍得烂,而是这种模式本身就很容易遭致非议。
那么多的痴缠爱恋,那么多的校服往事,什么时候才能说完?
而个人觉得《我们的十年》新颖的一点在于青春片的故事不再拘泥于学校和青春世界,而是更多的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等等,这一点在同类作品中比较突出。
没有一味的怀旧青春,而是面对生活的压力勇往直前,从校园假小子到打工仔,从学生仔到进入社会。
赵丽颖饰演的张静依这个角色身上体现的是成长,同理还有工作狂郭宇辰,华丽的校花陈伊诺,三人之间从学生时期到步入社会,体现在他们身上的那种彷徨和决心,以及梁小艺与卓峰之前的情感波折,在甜蜜虐心交织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这才是《我们的十年》完成度是比较高的地方,导演马伟豪深知青春电影的弊病,没有在叙事结构上玩什么花活,老老实实的平铺直叙,情节没有跳跃感,但也没有太多新颖之处,三个女孩之间的故事,成为整部电影的戏剧冲突化点,张静依这个拥有文静名字的“假小子”,几乎引导了电影的走向,电影不算一气呵成,但以十年中几个时间节点为分水岭,以毕业为前后分水岭带来不同的侧重点,前半部分故事性强,后半部分情感刻画强。
几位角色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人生的变故,全剧将校园、家庭、都市、社会等话题元素巧妙的进行了交织。
不过有一点比较意外,是在欣赏电影之时get到的信息,剧中在角色价值观变化的同时,随着故事的发展,青春时期那股疯狂的冲劲以及对人生乐观积极的态度,被融入到现实社会之中,用热血的体验回击一切。
电影通过成长时间轴的跨度推进,将一个本属于青春的故事娓娓道来,在讲述青春爱情过往的甜蜜与苦涩时,通过几位主要角色步入社会之后的变化,也多角度的剖析现实生活中的矛与盾,并从张静依、陈伊诺等几位角色本身出发,片中的三男三女都是纯情之人,男人没有脚踩两只船的劈腿行为,女人也无横刀夺爱的无情举动,情感上的聚散离合都是以非常健康的方式加以显现。
传统成长经验,让经历成长波折的角色们,在成年世界中重新体验青春的疯狂,也是电影的特殊之处。
青春,就是要疯狂的奔跑,然后华丽的跌倒。
奔跑,就是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走向外边的大世界。
屡败屡战的勇敢热血,和一份青春永恒的冲动,人生,就需要我们像青春年少时期那样大步的奔跑,而不被彷徨的世界所左右。
03年的大学奖学金好拿么?
有几个人上学时正经听清过学校的广播?
我听到过,除了大一时薅大家起床升旗的那首「杀了我喂狗」,其他的都不会太大声,都听不清。
湖南大学的封条看到了。
03年口罩😷查的确实不严。
搭讪别的学校女生时,气氛上突然感觉很像我初中时那帮混混同学,然后整个片都很我的初中那个年代感,虽然我只是从老师的抱怨中听说其他同学的私生活。
2016年的故意做旧痕检明显,好多地方能感到突兀的不和谐感。
2010-2011年,我在用诺基亚5233。
高一数学课上记得特清楚我感觉手机在左边校服裤子兜里振,杨姓老师就站在我左前方讲课,整个人都石化了,课间去卫生间发现手机在右边兜里,左边的长方形固体是两包纸巾。
到2013年诺基亚就少见了,当时我大概在用华为P6。
所以最后陈伊诺因为很多年前摔了头,有什么可怕的后果,突然死于很多年后?
2倍速又消灭一个腾讯会员片,最近好累,没有看太耗脑力的东西,看过的乔任梁、赵丽颖的第一个影视作品,有时就是很难啊,没有不错的剧本。
坦白说,这部电影拍的不怎么样,俗套的剧情,糟糕的选角,的确不怎么样。
唯独觉得赵丽颖的演技有所提高,把假小子的一点小子气演绎出来了。
但是很多时候给我很大感触的反而是这些不怎么样的片子,因为它必定有几个要拔高的立意(毕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了)。
就像李笑来说的,一本书不要期望每个字都有收获,但是哪怕有一点收获,那也是好的。
剧情简单说就是女一、女二好朋友,喜欢上同一个男生,男生喜欢女一,但女一让出来,和另一个男生在一起了,女二和男生一起,然后女二死了。
中间还穿插了很多部分讲背景,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拖时间的→_→。
如果是我,我会全部删掉,很明显背景并没有起很大的情节推动,换另一些场景,毫无违和感。
也许很多人说,那要写实呀,其实我个人看来,艺术本身就不存在写实,电影是艺术,是一门导演用来传递自己思想的介质,主观性本身就很强,其他的只是辅助工具而已(也要根据电影类型区分)。
以前我也很片面追求写实,但是就是有一次看到毒舌对大明王朝的点评,说导演其实没有全部遵照史实,但是处理的更能反映当时的现实。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是很厉害的,很多时候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必要时可以忽略次要矛盾,万万不能为了保全矛盾的完整性牺牲主要矛盾的占比。
有几点感触:①关于女主的善良。
其实我觉得这点电影表现的很好,虽然只是一笔带过。
因为女主善良,反而被女二讨厌。
弹幕当然是各种喷女二,我倒不觉得女二有错。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善良,女主只是一味为女二做女主认为在帮女二的事。
只是针对角色并不针对演员。
你没办法了解别人的思想,所以你只能以己度人,但是往往就是换位思考出了错,每个人生活环境不同,自然对每件事看法不同。
好比一个人睡觉喜静,一个喜闹,结果喜静的人就总是制造安静环境,甚至觉得自己做出了很大牺牲。
这不就出问题了吗?
所以我并不认为女主善良,我只能说那是一种选择,并无好坏之分。
既然女主作出选择,自己就应该承担后果,而不是为了让女二报答,一份有目的的施善不如不施。
其次,女主做错的地方在于她施的恩情太大,这才是导致和女二破裂的原因,而男主只是个导火线,事实上,两个人的矛盾积压已久。
不要以为施恩就一定会得到报答。
你的施恩一定要在别人能偿还的条件下,否则那会成为当事人一种负担,而为了减轻自己内疚,当事人往往把矛头指向施恩者。
②很多人在选择伴侣都会选择性格不同的人。
个人认为其实是潜意识里的需求,而且我是比较赞同性格一致的人在一起。
因为追求性格不一致是基因的自私搞的怪。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是塞了很多多余的东西在里面,又要塞很多,所以每一样都浅浅带过,所以整部剧是飘起来的,没有沉下去。
赵丽颖的大圆脸真的不适合大荧幕,镜头放大真的不好看啊,演技也不行,还是好好演电视剧吧
赵丽颖和杨幂真不是同一个人?
讲真,全片透着一股脏兮兮油腻腻+浓浓粗制滥造感,女生们都是肉包脸,男生们都是大马脸,所有人都在病恹恹地念台词,还硬cue非典事件、张国荣事件和四川地震事件,个人觉得看着很尴尬。
剧情超级尴尬啊
看完了我们的十年,颖宝穿婚纱的时候好好看~现在再看到乔任梁简直😭😭😭他和鬼鬼演一对,就想起来我们相爱吧有一期,鬼鬼来慌张夫妇家做客,故意让徐璐吃醋的情景😭
赵丽颖演出了假小子的范儿。乔任梁可惜了。愿安好。
作为一个长沙人,本硕在河西读了七年书,在太平街逛荡的时候,总有一家咖啡馆的前台吆喝说赵丽颖我们的十年取景地,看完觉得真的很low逼啊
剧情辣眼睛,为了主演加一星。
剧本差,场际联系很弱,表演僵硬,摄影把长沙拍出了小镇风,不以过硬剧情和叙事为支撑的煽情就是耍流氓。人物塑造倒还好,初衷也就是在电影里看看学校而已(居然还照顾到了北校区)(亲眼目睹评分一天之内从5.0涨到5.7降到5.2,水军你好水军再见)
【2021-mv291】历史上第一个得到女主的备胎男hhhhh
为了kimi 三星
怀念曾经的青春岁月。
演员演的一般,有一个主角死了的剧情有点扯,但是总的基调不错,没有狗血,真实的太过平淡,作为赵丽颖演的角色而言,不错。其中的一些话语让我感慨万分,特别是十年想起的瞬间,我想起了自己的青春。
瞎闹呢,一边玩去。
有的演员一上到大银幕就一秒被打回原形,毕竟,演技本是身外物,我粉丝多我怕谁
就还行吧 都是配音 鬼鬼演校花 颜值不太够吧
(16.11.17) 长评,加一星给kimi
赵丽颖还好,偏偏长得像大学一个表面天真烂漫,内里阴险毒辣,热衷于伤害他人的女生。看着心里一阵阵发寒。名字也像,叫孟紫依
一星,给湖大给长沙。这片子一半以上的票房大概是湖南大学校友友情贡献的
秘制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