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死亡幻觉

Donnie Darko,怵目惊魂28天(台),唐尼・达克

主演:杰克·吉伦哈尔,霍尔姆斯·奥斯本,玛吉·吉伦哈尔,黛维·切斯,玛丽·麦克唐纳,詹姆斯·杜瓦尔,亚瑟·塔谢尔,帕特里克·斯威兹,Mark Hoffman,大卫·圣.詹姆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1

《死亡幻觉》剧照

死亡幻觉 剧照 NO.1死亡幻觉 剧照 NO.2死亡幻觉 剧照 NO.3死亡幻觉 剧照 NO.4死亡幻觉 剧照 NO.5死亡幻觉 剧照 NO.6死亡幻觉 剧照 NO.13死亡幻觉 剧照 NO.14死亡幻觉 剧照 NO.15死亡幻觉 剧照 NO.16死亡幻觉 剧照 NO.17死亡幻觉 剧照 NO.18死亡幻觉 剧照 NO.19死亡幻觉 剧照 NO.20

《死亡幻觉》剧情介绍

死亡幻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丹尼•达可(杰克•盖伦霍尔 饰)患有精神疾病,某天晚上他受到莫名的召唤,梦游,也因此逃避了一架飞机坠落在他房间天花板上,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故。 自此以后,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频频出现幻觉,他时常看见一个兔人弗兰克,后者告诉他世界将在28天6小时48分12秒以后毁灭; 他得到了一本书,《时空旅行奥义书》,对书中提到的时空旅行、离线宇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随着世界末日的临近,杰克的生活越来越诡异,他新认识的女朋友和家人也被卷了进去。看来,杰克想实现拯救世界的愿望,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父亲的身份排山倒海生活即此复仇之渊C9特工岛屿协奏曲过年好之花馍馍与马卡龙三叉戟2大姐镇魂街第一季永远金宵大厦2弃黄从正第二季异梦恶灵之家我曾记得那男孩失衡凶间之罪与杀芝士伙伴狂犬病冲浪英豪一夜惊喜永不褪色扫毒宵夜江湖第二季告密者摇曳百合暑假时光沃尔特和唐杜里的圣诞节空手道诛仙1幻想G点

《死亡幻觉》长篇影评

 1 ) 解构

奥逊·威尔斯拍《公民凯恩》的时候25岁,理查德·凯利拍《死亡幻觉》的时候也是25岁。

有时候只能说,天才生来就是注定被憎恨和嫉妒的。

理查德·凯利自己说,他刚从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的时候就构思了这个剧本。

之后的一年半就一直在四处碰壁,要么是剧本不过关,要么是没人相信一个从未拍过片子的大学生。

直到有一天剧本流落到了德鲁·巴利摩尔的手里。

在《霹雳娇娃》的片花放映会上,凯利问巴利摩尔愿不愿意演个角色,巴利摩尔说,行啊,只要你让我当制片。

于是,2000年夏天,片子开拍了。

预算450万,在2001年的圣诞斯电影节上首映。

《死亡幻觉》这个中文译名容易让人误解,仿佛一切都可以用最后的“恍然大悟”虚晃而去,佛说,一切皆虚妄。

但是这部电影最能打动我的地方却是它的诗意。

“诗意”的意思就是它很抒情,就是悲剧底子上的一点亮色。

一个高中生,单纯善良,与世无争,但是却在冥冥中被卷入另一个世界,像《爱丽斯梦游仙境》一样,在一个让人心碎的“Mad World”里体验存在的意义和爱的温暖。

最后,一切回到从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世界如常。

《幽灵世界》里的主人公都是古里古怪的,没有朋友,在家长和老师眼中都是“问题少年”,但突然就出现了一个人,开始了一段爱情;《美国丽人》中,一个中产阶级小镇里,男生总是不说话,拿着DV拍来拍去,晚上还用望远镜偷窥。

有一天他对女孩说:“让你看看我拍过的最美的东西”,然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在风中飘来荡去的塑料袋;《死亡幻觉》里,Gretchen问Donnie:“你怎么总是怪怪的。

”Donnie说:“哦,对不起。

”Gretchen就说:“这是夸你。

”于是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这是命定的相遇,《暗恋桃花源》里的江滨流说,他们一定要相遇,如果在昆明不能相遇,在上海也要相遇,在上海不能相遇,在海外也一定会相遇。

他们要是不能相遇那是不可思议的。

好像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他们的相遇而准备好了似的。

然而,Gretchen在那个命定的世界里死掉了,为了让她在另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中继续活着,Donnie也只好死掉了。

“时间不逝,圆圈不圆”,世界在哪一秒发生差错,谁都不知道,只不过在第二个一秒,有个女孩还恍惚记得一桩爱情的发生,这就足够了。

《幽灵世界》里有个老头,每天都坐在街头的同一把椅子上,从早到晚,日复一日。

有一天女孩对他说:“你在等什么?

”老头说:“我等车。

”女孩说:“别等了,班车早就改线了。

”然而在故事结尾的时候,竟然真的有一辆班车出现了,而且就停在老头身旁。

老头沉默着上了车,离开了小镇。

《死亡幻觉》里有个老太太,人们都说她已经101岁了,当过修女,后来抛弃上帝写了一本《时空旅行奥义书》。

老太太每天都走到马路对面,打开信箱的铁盒子查信。

可是铁盒子永远是空的。

直到有一天,Donnie给她他写了一封信,说:“我希望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我还能吐纳呼吸,因为还有那么多事情铺展在我面前。

” 时间不重要,等待才重要。

只要相信,奇迹就会出现。

似乎只有老人懂得这个道理。

《死亡幻觉》里德鲁·巴利摩尔演的那个文学老师在上课时候教学生们Graham Greene的一篇小说《The Destructors》,讲的是一群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一个老人住的房子搞破坏的故事。

老师问Donnie这故事是什么意思?

Donnie说:“Maybe they wanted to see what happend if they tear the world apart,to make things change.”这简直是人与“存在”抗争的真正悲剧性秘密:世界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我要毁灭一切,改变这个世界 。

《死亡幻觉》还有一个道貌岸然的“精神牧师”Jim,他就像《木兰花》里的汤姆·克鲁斯一样,不断的在电视里和讲台上蹦蹦跳跳,为他那一整套雄辩的价值体系布道,一大批追随者视他为净化灵魂的精神领袖。

这些信徒如同《梦之安魂曲》里爱上电视的老妈妈,无可拯救,无所依托,绝对虔诚,疯狂信教,直到一把火烧出一个儿童色情工厂。

就像杨德昌说的,这个时代,没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你去告诉他要什么。

80年代美国重提所谓“家庭价值”,因为信仰崩溃。

其实放到今天,哪都一样。

再说,为什么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在80年代?

理查德·凯利说一是因为他那是正好青春期(88年的时候13岁),二是关于80年代的怀旧作品太少了。

人类经过了九十年代的信息爆炸之后,到了二十一世纪初都相信世界是假的,纷纷等待Neo来摧毁电脑帝国。

只有斯皮尔伯格、赞米基斯和詹姆斯·卡梅隆对他影响最大。

于是就选了很多80年代的歌,比如Tears for Fears的,而且都很便宜。

除了音乐,还有关于电影的引文。

80年代的美国大片我们都看过。

首先是赞米基斯的《回到未来2》,本片借了一点点“平行宇宙”的概念;其次是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月下单车那一段;再次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借了一点点“水蛇”的特效造型。

最经典的是:Donnie和Gretchen去看夜场电影,萨姆·雷米的《人玩鬼》。

诺大的电影院里只有他们两个人,Gretchen靠着椅背睡着了。

银幕上黎明降临,旭日初升。

悲怆的咏叹调响起,太阳幻为钟表,画面扭曲,光芒万丈,竟是开了一道时空之门,这一场景简直能让人目瞪口呆,只觉眼前所见是一出为冥冥宇宙上演的希腊悲剧。

接下来,Donnie走出电影院,门口的霓虹灯牌上竟是《基督的最后诱惑》,在《基督》里,就在耶稣被罗马人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发生了幻觉,并在幻觉中得救,结婚生子,直至垂垂老矣。

在他行将就木时,犹大来了,指责他的背叛行径,此时他才幡然悔悟,并且发现自己仍在十字架上。

可见两片不仅在结构上近似,而且Donnie简直就是80年代的再生耶稣。

另外,弗兰克这个“想象中的朋友”明显是受了《闪灵》的启发,至于为什么把弗兰克设计成“兔人”的角色,好多人说是向《Harvey》致敬。

但理查德·凯利本人的理由是:他知道弗兰克最后要在万圣节的狂欢派对上盛装出现,而且兔子生性温和善良,套在人身上反而透出一股邪气,就是反讽了。

最后简单说一下电影故事的情节: 我们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原发宇宙中。

由于某些不可知的原因,原发宇宙会偶尔偏离正常的时间轨道,走向注定毁灭的歧路--离线宇宙。

离线宇宙出现的第一个信号是“圣物”的降临。

为免于整个世界的覆灭,某个被“神之手”选中的“活体接受者”必须在离线宇宙的大限到来之前,将“圣物”送还原发宇宙。

他周围的“被控体”将竭尽所能诱使他完成这一天降大任--“神圣调停”。

在这之后,离线宇宙将准时关闭,原发宇宙则返回“歧路”的起点,继续沿原有方向运行。

而包括“活体接受者”在内的一切“被控体”,都将不复记忆。

心中只留些许残片,仿佛大梦刚觉。

本片故事(除最后一段之外)均发生在离线宇宙之内,一切事件都沿着宿命的轨迹引向唯一的结局:Donnie牺牲自己,拯救原发宇宙。

“圣物”为喷气发动机,“活体接受者”是主人公Donnie Darko,“被控体”是其余所有人物。

(即时空涡流产生地Middlesex的小镇居民。

其中弗兰克和女主角Gretchen均是“死控体”,但只有弗兰克使用了异次元通道与Donnie沟通;他们在离线世界里唯一的作用就是设置“引导陷阱”,保证Donnie在可接受的心理范围内到达命运终点) 离线宇宙的大限是:28天6小42分12秒。

那一刻到来之时,也就是黑洞吞噬一切的世界末日。

------------------------《时空旅行奥义书》《THE PHILOSOPHY OF TIME TRAVEL》 前言 此书为天行无常时之简易指南;我希望它纯属虚构;否则我只好为你祈祷;如若书中预言之事在我有生之年发生,请万务在为时太晚之前找到我。

1944年10月 罗伯塔·安·斯派罗 第一章 离线宇宙(Tangent Universe) 原发宇宙(Primary Universe)充满危机。

战争,瘟疫,饥馑,自然灾害。

人人难逃死亡。

第四维时间相对稳定,但并非无法穿透。

使其织体崩坏的意外很少发生 。

而一旦离线宇宙出现,其本身将极不稳定,只能维持几星期。

如果离线宇宙坍塌,其在原发宇宙内的遗骸--黑洞将摧毁一切存在。

第二章 圣物(Artifact)与活体(Living) 当离线宇宙出现,时空涡流附近的人们将处于这个危险新世界的震中。

离线宇宙发生的第一个征兆是“圣物”的出现。

当“圣物”出现,“活体”将出于好奇将其收回。

“圣物”通常为铁器,如来自古玛雅文明的箭镞,或中世纪欧洲的铁剑。

被送回原发宇宙的“圣物”经常被视为宗教图腾,因为它们在地球上的出现完全违背因果逻辑。

第三章 水(Water)和铁(Iron) 水和铁是时空旅行的关键元素。

在离线宇宙中,水是用来构造时空之门的屏障元素。

铁是构造圣物容器的传递元素。

第四章 梦(Dream) 当“被控体”((Manipulated)从离线宇宙苏醒时,他们仍会被梦魇缠绕。

但大多数不会记起先前的经历。

那些保留些微记忆的人会为其在梦中的不良行为深感懊悔; “圣物”本身是它存在的唯一物理证据,其他一切均已在离线宇宙中灰飞烟灭。

据远古神话记载,一个马雅战士被箭镞射中而跌落悬崖,但附近却没有军队,没有敌人; 一个中世纪骑士被一柄尚未锻造的剑神秘刺穿; 主说,一切皆有原因。

第五章 活体接受者(Living Receiver) 活体接受者是选中的向导,负责把圣物置于返回原发宇宙的位置。

没人知道他是怎样或为什么被选中。

他将被赋予第四次元的神力。

强大的力量,念动,精神控制,召唤水与火的魔法。

他将被噩梦纠缠,幻视,幻听。

那些在他周围的人,称作“被控体”,将畏惧他,试图毁灭他。

第六章 死控体(Manipulated Dead) 死控体比活体接受者更加强大。

如果一个人在离线宇宙内死去,他将通过第四次元通道(Fourth Dimensional Construct)与活体接受者接触。

第四次元通道由水构成。

死控体据此控制活体接受者。

他会设置“引导陷阱”(Ensurance Trap)以保证活体接受者把圣物安全送还原发宇宙。

如陷阱运作成功,活体接受者将别无选择,只能在黑洞坍塌之前使用他的四次元神力将圣物及时送还原发宇宙。

第七章 活控体(Manipulated Living) 活控体通常是活体接受者周围的朋友/邻人。

不幸的是,出于返还圣物的任务要求,他们会经常表现出无理性的暴力倾向。

在此条件下,他们会不惜一切免于自己在离线宇宙的湮没。

 2 ) 愈挫愈矬

挫败程度可以跟《内陆帝国》媲美,完全不知道讲什么。

通过观后对大量相关文字的研读,依稀感觉这是一部科幻版麦田守望者,边缘……得紧。

我喜欢材料准备很充分的片子,那小书写得,小图画得……

 3 ) 大众都是SB

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这部电影片尾音乐一出,我双眼巴登巴登,认认真真看一部电影看得一头雾水还真罕见。

按导演的解释:这是穿越的故事,我们平时生活的时空叫原发宇宙,有时会因为突然的变异而走到另一个离线宇宙。

在原发宇宙里,Donnie应该被穿越时空的一个引擎砸死,但他没有,所以就引发走入另一个离线宇宙。

在离线宇宙里,因为Donnie是“活体接受者”,──这是导演编的,甭管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了,有点像上帝选定的先知一样,只有他才会发现这一种变异,得到预兆,去终止离线宇宙,还到原发宇宙。

如果Donnie不终结离线宇宙,原发宇宙也会崩坍,世界就末日了。

Donnie寻找出穿越途径,――虫洞,回去原发世界,任由自己被砸死,世界得救了。

而Donnie做这了不起的拯救世界的活,主观意识上一点也不清楚究竟在忙活什么,为了什么,稀里糊涂的,身不由已地,像宿命一样。

在物理层面上来说,逻辑非常混乱,经不得推敲。

里面又涉及有没有“上帝”、“宿命”等宗教话题,还弄了一本像《圣经》一样的书《时间旅行的哲学》,装模作样地照搬里面的教条,很牵强。

兔子人Frank这角色故弄玄虚。

电影故事新颖,可惜没有讲好讲透。

倒是能吸引人看下去,因为我觉得穿越是次要的,辅助将这故事合理化。

故事主要表现大众都是傻逼,唯独Donnie锐利、聪明。

但Donnie在大家的眼光中,是异类,是精神病患者。

学校的老师、同学、母亲……,只有他父亲理解他,跟他说:你比别人强,他们都是傻逼。

我认为导演化了重点,在描写Donnie那充满SB和SB事的生活环境:欺侮人的同学(骂那中国胖女孩)、弱智的同学(说蓝精灵一家乱搞)、神神叨叨老虔婆式的老师,整天放神棍电视作教学内容、道德败坏的“神棍”、唯一开启学生思维的英文教师被开除……这些地方都值得玩味,电影还算值得一看。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4 ) 死亡幻觉,青春幻觉

  安妮宝贝的小说我看的不多,但是却一直记得她的一篇文章的题目:《生命是一场幻觉》。

前几天有人跟我推荐这部叫做《死亡幻觉》的电影,现在我缓过神来,突然意识到这两个题目其实是亲人般的,一体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却是最后一部分,是最后一个点。

我还想起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当男主角D第一次遇见“死亡婆婆”,这位每天都在等一封信的老婆婆告诉D:“每个生物都会孤独的死去。

”昨天跟朋友豆子发短信我还在表达对这句话的不满意,因为我觉得人活的时候未尝不是孤独的,又何必再用说孤独的死去呢?

     还是让我先讲一下影片大概剧情吧,看懂剧情花了我很多时间。

D是个和别人格格不入的“问题青年”,他时常梦游,醒来时分发现自己躺在不同的地方,有一天他被一个兔人指引着走出房间,偶然躲过了飞机失事而掉落的一个飞机引擎,这个兔人告诉他世界的大限是28天6小时48分12秒以后,只有他能拯救世界。

他开始不相信,但是后来“死亡婆婆”的一本叫《时间旅游的哲学》的书使他逐渐相信了兔人的说法。

其间他被这个兔人指引着去水淹学校,火烧伪君子家……在第28天,他的女友不幸被车撞死,他的母亲和妹妹乘飞机失事,D选择了自我牺牲来拯救他周围的人,他通过黑洞回到28天前,故意让飞机引擎砸死,于是时间和历史沿着新的由头重新发展。

     电影构建在这么一个由编剧既定的“事实”上(既死亡婆婆的那本书中所写):我们的宇宙正常为原发宇宙,而病态状况为离线宇宙,不稳定的宇宙,这种意外是很少发生,但是一旦离线宇宙出现,就只能维持28天,如果离线宇宙坍塌,就会在原发宇宙内形成黑洞,它将摧毁一切存在,造成世界末日。

为了弥补这种可怕的后果,上天选择了一个“活体接受者”(我们可以认为是救世主),他需要将圣物送回到原发宇宙中,这样才能拯救世界。

那么怎么才能把圣物送回呢?

在影片中,圣物就是飞机引擎,而活体接受者为D,当D被飞机引擎砸死,圣物就被送回了,世界就被拯救了。

          在第2遍温习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想把它所给我的感觉下个定义,最后我想我应该叫它“青春”,充满忧伤和困惑,充满梦幻和偏执。

它表面上是一部科幻惊悚电影,实质却是现实题材。

事实上,发生在男主角D身上的一些事情我也能感同身受,比如,D被心理医生问到“你觉得现在孤独么。

”他答我希望我不是,可是我没有证据(证明我孤独还是不孤独),所以我不再想了,那很荒谬。

--看到这里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跟豆子发短信说人都是孤独的偏激,我暗自问自己孤独么,是,很多时候自己是孤独的,然而我也有和朋友和家人水乳交容的时刻啊;而生命,是常常如幻觉,可是它全都象幻觉么?

现实种种,又怎么能象数学公式那样定义的请清楚楚呢(这正也是片名高明之处,死亡幻觉,具体到死亡这一点,要影射的却是D整个青春生命)?

这么看来,一切都混饨了,一切都没有了“证据”,这就是我们因为太认真而迷茫的青春吧。

     我以前常常有这样的感受:觉得现实中有很多不尽人意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有很多已定的不合理的规则,大家都在这么做,我很想去改造它,可是却常常找不到更合理的更即时的路去替代它,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在这么做,我要去改变肯定会被孤立。

这是一条死路,很难找到出口(这往往是拥有大把青春的人才敢做的事情)。

     在影片中,D显然也遇到了这么个问题。

他开明的英语老师教他们读一本叫《破坏者》的书,讲一群孩子水浸一所房子,火烧从中得到的钱,D理解说,破坏是另一种模式的创造,他们只想看看破坏世界会怎么样。

在其后的情节中,D水淹学校,因为认为生命线不止是恐惧和爱两方面而争吵进而辱骂老师,嘲笑虚伪的作家郭占并火烧其家……显然都是在实践那句破坏是创造是改造。

很遗憾却很必然,D所作所为并没有起什么作用,他辱骂老师被禁课外活动,水淹学校造成开明的英语老师被辞退,火烧郭占家让郭占因出版淫秽书刊被逮捕---这些并不D想要的结果,世界没发生实质性改变,那些旧的,D认为不合理的东西仍旧还在,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这真象影片最后那首歌所唱的:是个《Mad World》。

     虽然思维方式和别人不同,但D还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青年,导演把它表现在D对异性的爱慕身上。

其一是D第一次被心理医生催眠治疗,D说出了对异性的性冲动,甚至想自慰,这在青春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其二是D勇敢的去追求一个女孩,挺有意思的:     you want to go with me?I mean, like,"go" with me.It's what we call it here.     Sure.           因为D的死,世界得以拯救了,然而我不认为D是一个英雄人物或是一个悲剧人物,他选择去死只是为了救他爱的人,他没有心怀普济终生的大慈大悲,他毕竟只是一个青年,一个特立独行困惑重重的青年,在最后给死亡婆婆的信中,他写道,…我只希望在梦中得到答案…我还有太多的期待…      D死了,时间又从28天前重新开始,这28天D所做的一切都变成空白,如一场幻觉:没有水淹学校,没有火烧郭占家,就连他的女朋友也记不得他了。

世界仍将按照既定的规则和轨道运行,再没有一个男孩自信的对一个女孩说“人们会理解我,世界将改变”,也没有了一位女孩夸一位男孩称“你真怪”。

本片25岁的编剧、导演拍此片时刚刚大学毕业一年半,其间四处碰壁。

我想他正是借此片纪念他消逝的青春期吧,我想他的青春一定也充满叛逆和困惑,等真正长大了才懂得适者生存,才懂得改造世界不象想象中那么简单。

 5 ) 两个世界的崩溃

[免责声明 3年前写的]Richard Kelly出生在Midlothian, Virginia。

1997年毕业于南加洲大学(USC),学习电影。

在19岁和20岁的时候分别导演了两部短片,The Goodbye Place(1996)以及Visceral Matter(1997)。

拍摄其代表作Donnie Darko的时候身居导演和编剧的他只挣了9000美圆。

最喜欢的电影是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以及冲锋飞车队2公路战士。

1975年出生的他,已经成为一颗冉冉生起的新星。

在2001年的时候,他拍摄了Donnie Darko这部电影,看承意识流电影中的经典,已经有人把他与David Lynch相提并论了,在年仅29岁的时候,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原本我所知道比较年轻有为的导演是Robert Rodriguez,1975年出生的他在拍摄El Mariachi(著名的杀手悲歌,后续分别是杀人三部曲以及墨西哥往事)的时候才17岁,这片已经成为西部动作片的经典,他也是Quentin Tarantino最欣赏的人以及好朋友。

不过我认为仍然不能与Richard Kelly相提并论,Richard Kelly的电影语言可以说已经显示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所有镜头的处理都十分老道以及独特,如果你告诉我这是David Lynch的电影我几乎会毫不怀疑的相信!

影片中呈现了一个名叫Donnie Darko的High school boy的迷茫,他无法弄清楚在自己身边周围发生的到底是虚幻的还是真实的,他无法弄清楚体内的到底是双重人格还是时光旅行而来的Frank。

本片的双重人格部分让我想起了Stanley Kubrick的作品The Shining,片中的小男孩Danny Torrance便是拥有着双重人格,而且那个人格也一直在告戒着他来自四周的危险。

整个故事不能所色调阴暗,因为导演很好的运用了家庭平静的生活来铺垫整个随之而来的总总事情,好比暴风雨的前夕平静的大海一样,看似温馨的家庭生活之下隐藏的是无尽的变数。

整个电影都展现了Richard Kelly的才华,我们知道音乐中有一种风格叫Dream Pop的风格,尤其是以英国的Pink Floyd乐队为代表,这些音乐是刻意来营造一种迷幻的气氛,这样的音乐就好象嗑药了一样,让人忘记了一切,而影片也营造了这样的迷幻气氛,看似很杂乱的片段以及手法,都很好的表现出主角在如此迷幻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虽然他一直想摆脱这种迷失自我的状态,但他仍然无法抗拒这样的因素,在迷茫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人类的丑恶与保守道德的束缚,更令他感到愤怒与不安。

最后,这个世界(或内心)在主角的迷茫和无助之中,土崩瓦解,正如Frank所说的 : Twenty-eight days... six hours... forty-two minutes... twelve seconds. That... is when the world... will end. 如果他不去逃避命运,这一切就不可能发生,主角也不可能做这次28天6小时42分钟12秒的时光旅行,女孩就不会死,他就不会受到双重人格的烦恼,世界就不会结束,这一切就会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个到底是Frank的错还是Donnie Darko的错,我无法分辨。

Donnie : I made a new friend today.Dr. Lilian Thurman : Real or imaginary?Donnie : Imaginary.

 6 ) 影评一号

这片子看完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震撼,实在是被推荐的朋友误导了,还烧脑嘞,此人脑熔点也太低了。

我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几点出来,免得以后跟她讨论起来又忘了。

1.圣物圣物是凭空出现的,不是任何飞机上穿越而来了,这才是圣物难以解释的地方。

“罗马士兵被不存在的箭射中”同理。

离线宇宙只出现一次,没有循环,没有穿越。

离线宇宙最后出现的引擎是主线宇宙中砸死唐尼的引擎,所以主线宇宙中的一切都有来历,但离线宇宙没有。

2.唐尼在主线宇宙中死是注定的,但也是他自愿选择的,所以是牺牲。

离线宇宙中的唐尼最终明白了自己的意义是拯救宇宙并献出生命。

在离线宇宙最后,他注视着死去的女友,明白了自己不是“die alone”,从而接受了自己的死亡。

到主线宇宙中,唐尼放声大笑,我认为他并不相信梦中的一切,于是在不知情情况下死去。

此时唐尼是没有选择的,还有一个理论支撑这个说法,那本“圣经”上说,活控体处于求生意志,会不自觉地引导主角完成使命,在主线宇宙中他们清醒后有些保留些许记忆的人会愧疚难当,因为他们引导主角走向的是必死的宿命。

3.这片我最不喜欢的是宗教氛围,一个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力量控制着所有人的自由意志,从而没有人有自由意志,但这个全知全能的力量也必须遵守某些客观规则才能达成目的,以至于需要他的“人子”牺牲自己才能拯救不可控的熵增造成的混乱,这完全是现在基督教教义的讨论话题,我曾有幸和信教人士辩论过此话题。

1,在我的观点中,一个被熵增限制权力的力量就不是全知全能的。

2,假设这个全知全能的力量存在,那么创造的人类不应该是有瑕疵的。

3,假设造出的人类具有瑕疵是因为人自身的原罪,那么人类是否归顺主应该是人类自由意志决定的,即善男信女得永生,一切是人类自我觉悟的体现,但问题来了,那上帝是怎么安排人类的命运呢?

4,与我辩论的长辈们认为,大事是上帝(真主)做主,小事是自我意志决定,我又问了,多大的事情算是大事呢,多小的事情算是小事呢?

在人类自身不能确定某件事是否是自我决定时,你怎么能确定你有自我意志呢?

5,言归正传,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唐尼最终是否有权利(个人意志)拒绝完成使命,使主线宇宙和离线宇宙全部毁灭,像他自己所说的,“只是为了体会毁灭一切的感受”呢?

我们不得而知。

这就是我厌恶宗教的地方,他剥夺了身为人寻找答案的动力,将一切归结于不可说的力量使然,这是偷懒,更是可悲的。

这部片子从一系列包含宗教情绪的设定开始就沦为一个二流科幻故事了,完全不值得说他是神作,至少对一个无神论者来说,我不喜欢这部片子,客观打个四星,一星科幻故事,一星导演旺盛的表达欲还是很感人的,最后一星给片尾曲吧。

我的第一篇影评就这样贡献出去了,还是个自己不怎么喜欢的片子,也是很迷。

 7 ) 关于Donnie Darko

这部片子我看了两年——05年1最后一天的晚上10点到06年第一天的凌晨12点多,看得我浑身发冷+神经错乱。

那晚躺在床上想这部电影想了很长时间,结果过了很久才睡着。

这部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可能正是在此:它不是那类看完就看完了的片子,它会在你脑海里停留很旧,让人回味不已。

这也许是因为它的情景比较复杂怪异,电影中涉及到了不少与物理、心理相关的内容,让人不得不去查大量的资料。

而且影片有太多的留白供人讨论,在imdb为该片设立的论坛上,时不时有人会提出一大堆问题。

对于不同的观众而言,对电影的理解可能也会不同。

在很大程度上,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我现在怀疑自己是否也有点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了,看完电影后我查了很多资料来寻求解答。

它的官网很值得一看,在里面会你也许会找到一些答案。

(http://www.donniedarko.com/)另一个喜欢Donnie Darko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诗意。

这使它完全有别于那些傻不拉叽的心理悬疑片、科幻惊悚片什么的。

无论是场景还是音乐都处理得非常优美,甚至有那么一些感伤。

有一点像缓缓逝去的青春,看似单纯却又复杂,喧闹之中又有太多无奈。

 8 ) 这是部屎

我从来不登豆瓣,今天之所以登陆,是因为这部电影曾经放在《看电影》上得到与返老还童,记忆碎片,迷雾等高评价电影一样的位子做过推荐,我一直就不想看这部电影,因为总感觉这部电影应该很平淡,今天看了,我只想说,这部电影像一坨史,我没见过这么差的片子,我看过很多小众片,而且基本上能得到过肯定的片子我觉得都挺好的,至少不会很排斥,但是这部电影,我想说,浪费了2个小时,难怪电影院票房这么低,这就是部差距的垃圾,完全不知所云,伪科学搞了半天,青春气息乌龙其中格格不入,很没有意义的剧情却描绘得像生死攸关的场景一样,配乐更是奇葩,你特麽是在拍悬疑片吗,吓唬人半天,劳资都已经疲惫了,你还不能给劳资带来一点快感,就是想折磨人是吧,好好学学人家昆丁,里奇,芬奇是怎么讲故事的,同样是很平淡的东西,你不能觉得自以为是地卖弄一些很平淡的东西就可以博得人们的刮目相看,肚子里没有货就别出来害人,结尾没有任何亮点,如果你想浪费观众两个小时的神经来反射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结尾那就错了,因为观众已经没有那个精力把电影看完了,就好比这个电影一上来就是空白,空白2个小时后,给你一个结尾,这个结尾就是地球毁灭,宇宙崩塌,XXOO观众也不会喜欢。

这是我看过的最垃圾的片子之一··

 9 ) 《死亡幻觉》:一个少年不可知论者的死亡

(芷宁写于2006年5月16日)剥去影片《死亡幻觉(Donnie Darko)》所谓超现实及科幻的外衣,其内质是关乎现实、青春和成长的,残酷而美丽,短暂且永恒,至少在16岁的少年唐尼(杰克·吉伦哈尔饰演)看清未来、因“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而笑着迎接死亡的刹那,是如此的。

当充满压抑困惑之美的歌《Mad world》响起时,镜头扫过很多唐尼熟悉的面孔,或睡或醒,或流泪或沉默,即便曾经讨厌的人、对立的观点、纠结的愤怒,在此时都不那么重要了,因这个决绝的“殉难”,一切都似过往云烟,在死亡洗礼后,那个清晨迎来了伤感的和谐。

理查德·凯利在他的这部导演处女作中,以一套不算严谨却也适用于影片需求的宇宙理论,炮制出一个荼蘼的青春绝路故事。

青春本就压抑,当它遭遇生死命题时,其选择余地几乎是零,何况凯利笔下的唐尼是一个少年“怪人”,头脑敏锐、心思缜密、性情偏颇、内心低调却又不愿湮灭于俗套和教条,他身上有着这个年龄段少年的优、弱点,于是难免叛逆、痛苦、善思又迷惑,比之同龄人,他有更多的纷扰,他是永远清醒而理性的,当两个死党对“蓝精灵”进行丑闻演绎时,唐尼三言两语就点明了要害。

另外,他有梦游症,还有破坏倾向,得定期看心理医生,他的青春注定难耐。

该片还善用歌曲来串联一个场景的若干元素,并表现出特点来,如从唐尼下车进入学校开始,Tears For Fears的《Head Over Heels》便激荡而起,在轻松跳跃的旋律中,交代了一所中学的“育苗”环境,镜头依次扫描了学校里的主要人物,某个强悍却傻冒的同学、严苛而古板的中年女教师法莫、新来的漂亮女生、能力有限的校领导、有才情和想法的英文老师、忙于排练舞蹈的女孩们……简短的几个镜头,既交代了学校的境况,又涉及了师生间的微妙心态。

在混沌的现实世界里,清醒而聪明的人似乎注定是要早亡的,影片所设定的宇宙理论,在“技术层面”上让唐尼无可选择,而青春期男孩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则在心理层面上让唐尼无处可逃。

刻板的教学,强势的规章,以分数约束学生接受单一思维模式的法莫老师代表着所谓的正统,在唐尼眼里唯一有能力的波梅洛伊老师却被解雇,而法莫捣鼓出的“少女辣舞”显然比波梅洛伊支持的颇有寓意的“秋天天使”符合大众口味,这就是现实的讽刺所在。

在这样窒闷无趣的求学环境下,大多数人混迹而过,自找有乐,偏偏唐尼不是个苟活的人,于是在言语上,他挑衅平庸的法莫,于会场调侃演讲嘉宾,嘲笑盲从行为,在行为上,水淹学校,火烧道貌岸然者的家,似乎很暴力,却释放出一个有想法却极端的少年的呐喊。

唐尼是个注定要早亡的人,影片从伊始就不断给出这样的暗示,清晨的闷雷、鸟儿的嘶鸣、睡在公路上的唐尼和趴在一边的单车,伴着唐尼骑行回家的配乐是INXS的《Never Tear Us Apart》,少年阴骘的眼神,挂在嘴角的一抹冷笑,与“我们都可以飞翔的”的嘶吼,暗藏着阴霾。

逃过一劫的唐尼和家人住酒店的那夜,心有余悸的父母谈起了一个叫做弗兰克的中学同学,死在去毕业舞会的途中,“他是注定死亡的”,父母认为唐尼差点就成为那个“注定死亡”的人。

而事实上,为结束离线宇宙和青春绝壁,唐尼是“注定死亡”的。

在影片剧情行进中,人们看到唐尼处在很多问题的死结上。

如,法莫老师选用的教材简单化了人性的复杂性,唐尼忍无可忍地提出质疑——人不仅仅只有恐惧和爱两种模式。

事实上,唐尼恰恰不能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他和格雷琴设计的婴儿睡眠眼镜便说明了这一点,他们计划让婴儿面对美好可口的食物入睡,而非自然的黑夜,然而,“黑暗是自然成长的一部分”,这似乎暗示着唐尼对成长也存在着一种恐惧。

最后一次催眠治疗时,唐尼在潜意识里表现出了他的脆弱和恐惧,他对未来感到害怕,他无助地抱住毛绒玩具,仿佛想要获得一种安慰,并依在心理医生瑟曼怀里……这段表现将唐尼的内心深处再次剖析,当对未来宿命的危机感超出了一个少年所能承受的范畴时,似乎无人能助他,医生意识到了危险,却无力回天,只能将他的属性“不可知论者”定义给他。

作为不可知论者,似乎要比无神论者和信仰者都来得辛苦,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显示神存在的证据,但他们不否认神存在的可能性”,于是他们在探寻、认知、否定中一再徘徊……终于,少年不可知论者唐尼选择了守护亲人和他人的生活,修正所有发生在离线宇宙的事,他笑着翻身睡去,继而引擎降落在他的屋顶……一部导演处女作,以这样的成色示人足以令人欣慰,不论其气质诡异夸张、天马行空还是光怪陆离,不论关于青春、成长还是死亡,在其诞生的01年的确给影坛丢下了热议的“引擎”,有人说它怀旧,大抵是所选歌曲之故,有人说它科幻,许是它抛出了那本所谓的《时空旅行奥义书》的缘故,有人说它超现实,似乎和片中的死亡婆婆、狂放的兔子面具以及诸如“接收体”、“死控体”之类的假托概念有点关联。

片中各角色的设置都别有用心,他们的现实形象和“宇宙使命”,令影片有了耐人揣摩的余地。

演员中引人注目的是该片制片德鲁·巴里摩尔,她饰演的英文教师个性十足,且具有反讽时下教学体系的意味。

彼时年轻的杰克·吉伦哈尔和他的姐姐玛吉·吉伦哈尔饰演了片中的姐弟,而杰克在片中阴郁的眼神和嘴角的那一抹笑,都仿佛标记一般令人们记住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少年形象。

另外,饰演母亲的玛丽·麦克唐纳即便在不多的戏份中,也表现出了不凡的表演实力。

(该片原声具有相当的可听性,于最后一个场景献声的《Mad world》更是将无奈压抑却终于解脱的意味弥漫开来,歌词如下:All around me are familiar facesWorn out places, worn out facesBright and early for their daily racesGoing nowhere, going nowhereTheir tears are filling up their glassesNo expression, no expressionHide my head I want to drown my sorrowNo tomorrow, no tomorrowAnd I find it kinda funnyI find it kinda sad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I find it hard to tell youI find it hard to takeWhen people run in circlesIt's a very, very mad world mad worldChildren waiting for the day they feel goodHappy Birthday, Happy BirthdayMade to feel the way that every child shouldSit and listen, sit and listenWent to school and I was very nervousNo one knew me, no one knew meHello teacher tell me what's my lessonLook right through me, look right through meAnd I find it kinda funnyI find it kinda sad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I find it hard to tell youI find it hard to takeWhen people run in circlesIt's a very, very mad world ... worldEnlarge your worldMad world 若听可点击http://nicolew.blog.hexun.com/6641779_d.html )

 10 ) 能抑制住自己表达欲的导演

看了很多很多有关时间概念的电影不论是长篇累牍描述实践理论还是仅仅擦一点边只有这部Donnie Darko让我感觉最舒服导演抑制住了炫耀自己懂得某种高深的时间理论的冲动完整的宣泄了自己的人文情怀很难她让我在看过片子后没有找人争论下里面时间理论的不完闭性的冲动脑子里浮现的只有等待飞机引擎落下时那年轻的笑容

《死亡幻觉》短评

导演是不是就想让人费尽心思搞清相关背景后大呼原来这么回事太牛逼了!实际全是故弄玄虚的设定强加于观众。

9分钟前
  • 王二的Wilde
  • 较差

没有B就不要装!

1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一头雾水的看了劈头盖脸的评论明白了神逼叨叨的导演讲的莫名其妙的故事。。PS:塞胖乱入了

16分钟前
  • 零食角供应商
  • 还行

it makes me think a lot. plus, the soundtrack is beyond any good words.

19分钟前
  • 力荐

关于“死亡”的“幻觉”真的有点故弄玄虚~~~~

2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導演設計了一個既定的規則此片需要在規則下才能make sense,有牽強但線索明確配樂和剪輯以及場景切換有條不紊循序漸進。此片無inspiring主題不喜歡但年輕的jake演技就很讚!

27分钟前
  • Swtinnnn
  • 较差

科幻哲學類影片的佳作. 正是因為在時空問題上, 沒有所謂"科學"的公式, 才能激發人們無限的設想, 也正是這一領域的神秘不可知, 才使無數假設成為這類影片永不過時的支撐.

30分钟前
  • 阿Q
  • 力荐

以我正常人类的智商只能理解到1世界又一次被一个单薄的小肩膀拯救了;2那个飞机引擎是何方神圣……其他的巴拉巴拉完全混乱……

32分钟前
  • vaniris
  • 推荐

太难懂了。看了两遍都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明白。

34分钟前
  • Enjoy_時光機。
  • 还行

真NM难懂 故事其实说白了是简单的 丹尼的任务就是阻止那个死亡循环 但是这剧情也太拖沓了 太分心了

35分钟前
  • 平安险
  • 还行

仁慈的上帝会给死去的人7天时间,上帝的一天等于人间的4天。在这7天里将延续生命,并且看到自己的生命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一切,看到自己死亡的阴影在这个世界里无限放大,直到只身一人,最终望着天自己按下结束键。时间会重新回到7天之前,一切将从他应该死去的那一刻重演,悲剧也仅限于死亡

37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力荐

只要第一個鏡頭,只要吉倫哈爾的哪一個眼神。足夠了。鏡頭從公路這一頭拉到躺倒的吉倫哈爾的身上。後面看不懂也無所謂了。

38分钟前
  • 七月
  • 力荐

一部制作精良,演员也很棒的电影肯定不是烂片,但对于一部不知道在讲什么的电影也不好意思说它好,只能说就我的智商而言,就我那平淡而幸福的青春而言,它不是我的莱PS:片尾曲很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39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较差

我只想知道58分20秒起的咏叹调叫什么名字。

42分钟前
  • 海绵包子
  • 还行

我一直分不清主线主要是悬疑还是科幻,好像又有点文艺片喜欢表现的青春期郁闷综合症成分。科幻的东西非常少吧,倒是那本书挺让人好奇的。

45分钟前
  • 苏不西
  • 还行

近乎反类型的混乱节奏(甚至无节奏)、邪恶古怪的气质和太多漫不经心的旁枝末节,除了少些浑然天成的幽默之外,有点像《双峰》。

50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细节处的大发现会让你重新定义对本片的理解!看完再读影评收获更大。只是觉得配乐的人和导演估计没协调好,诡异的时候不错,黑色的时候太幽默……

52分钟前
  • ℨℨℨ
  • 推荐

Every living creature on this earth dies alone. 作为导演25岁时所拍的处女作,真的很让人嫉妒。

53分钟前
  • M2
  • 力荐

如果有机会进入离线宇宙体验一下那也是死而无憾了,原发宇宙实在太boring了

54分钟前
  • Alex
  • 推荐

不论评论咋说这电影牛逼,我都请导演赔我看这电影用的113分钟。世界末日就那么慎得慌么?非得惊惊惶惶的过?穿吧穿吧,迟早有天把自己给穿越死。

59分钟前
  • 付玲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