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前,我是抱着这是一枚文艺片的念头的。
于是,调整室内灯光,关灯,关窗,手机静音,甚至关掉各种聊天软件。
毕竟,我这个伪文学青年还是听说过马尔克斯加西亚这个名字的。
而且,电影的中文译名也让我联想,进而期待。
现在细想,为什么会联想,大概是因为看了王二的《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的陈清扬,其中破鞋,其中挣扎的大腿什么的,都让我联想。
当然,更多的是,连王二都像是向马尔克斯加西亚致敬,我又怎能造次?
如果是要看女人的大腿,我想,这一枚披着文艺片的外衣的电影,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因为你不能要求一枚正经说着爱情的电影,让你像看AV一样的看尽大腿吧。
对,正经点,我们说的是爱情,不是AV。
故事采取倒叙的方式展开。
一开始是死亡,然后是男主角Ariza老牛吃嫩草,白发斑斑的跟一姑娘躺在一起。
这样的倒叙据说一直在马尔克斯加西亚的小说中应用着。
然后就是漫长的故事,Ariza对Fermina一见钟情,然后开始写信。
一来二去,就好上了。
那可是,父母之命成为一道宿命一样,横亘在这对男女之间。
之后便是变心,Fermina女士嫁给了医生。
然后,英俊的Arza男士,始终抱着痴心不变,一直到老去。
下面请看大屏幕:如果你要对着你心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进进出出、痴恋缠绵,你会如何?
找那个男人决斗?
还是找个女人睡觉?
Arza选择了写日记:第一个女人是谁,与她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他一直活在Fermina附近,从不曾远离。
你说,这是痴心吧,他真的自始至终都在关注着Fermina,不离不弃(即使Fermina觉得不需要),可是如果你说他是个坚贞的爱人(这里的意思是:爱着别人的人)吧,他在54年7个月11天里,他跟622(好像比这个还多)个女人上过床。
你说,这不是淫荡么?
可是,如果你爱过,你大概懂得,一个男人面对着自己的所爱的女人与别的男人在一起而又无可奈何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滋味?
大多数人是悲伤,然后再找一个女人,然后再对这个女人说爱,于此,就算一生了吧。
可是我们的Ariza不,他始终记得他对她所说的:I Love you, my crowned goddess.(我爱你,我戴王冠的仙女)。
他好像学会了灵魂与肉体分离,在感到无比的悲伤的时候,用与其他的女人上床的方式得到短暂的欢乐,以驱走长年累月中等待的寂寞。
通过电影,我有理由相信,当Ariza与别的女人做爱时,他的肉体和灵魂分置,他用肉体的欢愉,去取代灵魂的苦痛。
可是,我对此感到奇怪,为什么Ariza在与600个女人上床之后,依然能保持赤子之心,可以对Fermina说爱。
他为什么不会精神分裂么?
我是说,在长期的肉体与灵魂(精神)的分置之后,他竟然还完好如初,金枪不倒。
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爱情?
在Fermina的丈夫死后,Ariza先生给她的信中写道:Think of love as a state of grace, not the means to anything.But the alpha and omega.An end in itself.(请把爱情想成一种优美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手段,它如同万事万物一样,有始有终)。
有人说,爱情是一种宿命。
我信。
我也相信,爱一个人有时候充满了悲伤,因为:得不到。
哦,还有,里尔克说,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http://faydao.com/weblog/75.html)。
我也明白,当感到悲伤来袭,我也会想,去找点乐子,让自己折腾一下吧。
可是,我一直想不明白,一个人的悲伤会有如何的巨大?
要在自己的一生中与600多个女人上床,才能抑制住自己的悲伤?
而另一个对称的意思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要有多少的爱,才会有如此巨大的悲伤?
我不知道。
听一首歌:真爱又如何(崔健作曲,地址内含歌词)http://www.xiami.com/song/play?ids=/song/playlist?id=153586&object_name=default&object_id=0
不知道应该怎么评价这个故事,至于是不是“爱情”也不置可否。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她,笃定的“爱”了一辈子,等了一辈子;而另一边,同样的相遇却只是成为婚姻不再幸福时的假想,成了弥留之际的疯狂。
他爱着她,但同时又与622个女人有过或深或浅的肉体关系,直至70多岁的年纪才终于与她躺在了一起;她拒绝他,但一生都保留着他的来信与照片,她说他不是人,而是影子,因为她知道他爱她,所以自信的享受着他的“陪伴”。
这是个爱情故事吗?
是谁跟谁的爱情故事呢?
突然觉得爱情就像霍乱,谁得上谁知道。
一个西班牙人演了一部由一个英国人根据一个哥伦比亚人写的书执导的电影!
这句话读着很别扭吧,各位。
对付看吧,因为看完电影后我就只能写出这种句子来了。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堪称“爱情”大百科,什么样的爱情在这本书里都或有涉猎,其中最悱侧辗转的就是电影里着重刻画的这一场跨越五十一年的爱情等待!
我记得有一句混帐话是这么说的——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
我可以用一万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混帐。
但我觉得本片的男主人公Florentino更想亲自出马,他用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来等待年轻时的爱情再度绽放,没有什么比这更Cool的了~好吧,我不坏心眼的怀疑Fermina没爱过Florentino,只是,她的爱太脆弱,只需动用少许的时间就可以打发了~实际上我并不是想指责Fermina,但她实在不配得到Florentino的爱情,哪怕等上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她都不配。
是什么蒙蔽了她的双眼和灵魂,我不想知道,但我想知道的是她凭什么最后就厚颜无耻的接受了这份爱?
寂寞/失落/衰老/还是时日不多的孤独?
尤其是在船上Florentino微笑着说“我这辈子从未这样开心过”的时候,我当时只想猛薅沙发上还在岿然不动的那个死老太婆的头发。
一个男人为你封存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你就只会摆出那种烂表情吗~五十一年的等待让一个男人可以颓废可以振作可以记录女人来打发时间,偶尔会流露真心,但是,这些都只是用来等待爱情之外的桥段,真正的激情和思念都藏在时间里,只有魔鬼知道。
然后当我们的傻老头终于等到情敌的死亡时,他跑到情人的面前,不顾礼节不顾身份,眼含热泪就只为说出那句五十一年前曾说过的情话——我的誓言忠贞不二,对你的爱万古长存。
好吧,我承认在这一刻我终于可以释怀,他爱的是谁不重要了,他的爱这些年有没有回应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可以骄傲的把五十一年的爱情启封,可以还有时间尝试让这个蠢女人再一次爱上他,可以光着身子却仍然腼腆的说,“我为你一直保持童身!
”嗯~有谁不要脸的表示怀疑这句话的份量吗,还是不要怀疑好吧。
这个是情人之间最惊心动魄的告白,第一次是留给爱情的,Florentino做到了。
用他这颗爱这个女人的纯真的心灵,它保持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仿佛依然新鲜的还沾满露水的红玫瑰!
还有谁不要脸的表示怀疑吗.....PS——这部电影是英国导演Mike Newell去年的作品,看过他执导的三部电影,相比之下觉得这是迄今他执导的最好的一部。
但仍然跟原作没法比,算了,我承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吧,谁又能拍出那个老家伙作品的灵魂与精髓呢?
当年看《百年孤独》和老家伙其它著作的时候就傻想:什么时候能看到电影版的就太疯了,可惜~现在想想,还真是傻想的说!
Javier Bardem是我“最喜爱的演员之私人花名册”里的一员大将。
他的表演功底每一次都让我屏住呼吸。
我还是这样说,他那张怎么瞅怎么纠结的脸孔要么就永远别当演员,要么就得注定成为一名伟大的演员。
显然,他现在离后者越来越近了。
谨以此文向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致敬!
马尔克斯在一次访谈中说:“大多数的爱情故事都是凄凉的,总是来个悲剧收场。
而我所写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那一对情侣最后得到了幸福。
在我看来,快乐是已经不时兴的感情,我却要尝试把快乐重新推动,使之风行起来。
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而最后一句话是书中阿里萨的父亲说的。
对比马尔克斯的身世我发现,他其实把自己的人生一拆为二,分别装进了《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两本巨著。
阿里萨曾与六百多个女人发生过远离爱情内核的肉体关系,把爱一直做到了老。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持久留存爱下去的能力,他要把真爱留给费尔明娜……我觉得任何一种或疯狂或平淡或热烈或偏执的人生都难言幸福二字,那么幸福是否真的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呢?
叔本华说,不是。
我认同这个答案。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终身未娶,他总是“逐林而居”,这个“林”是林徽因女士。
即使是在林女士已经去世,她的先生梁思成又娶了第二任太太的事实面前,他也没有改变对林女士矢志不渝的执念,他仿佛在用剩余的生命等待,等待死亡或者能给他一个公平的开始。
初见时不受掌控的心动,后来的执着也许只是因为求之而不得,最后是为习惯和顺从:有什么样的幸福比得上和着岁月一起见证你逐渐老去的容颜;在你不知晓的幽深角落安静地驻足,倾听时光哗哗流逝的声音,我们共有的记忆终于长成一株参天大树。
“我等了你51年4个月08天。
”花白头发,弓腰驼背的Florentino站在阳光明媚的客厅里,颤巍巍地开口,我的泪一下就涌了出来。
和单身母亲生活在一起的这个男人,心思细腻而敏感,51年前宿命的一眼是他一生苦痛的开始:Fermine,Fermine,有着亚麻色长发的迷人少女,从此在他的心中扎下根、长出叶、生出刺、开出花,如此娇艳——也带来无比清晰的伤痕。
“爱情不过是个幻觉。
”美丽的Fermine总是这样说。
某一日在人声鼎沸的集市,蓦然回首再见到年少时疯狂爱慕的面孔,她突然失去了所有感觉。
“就是这一刻,我觉得我不再爱你了。
”她决然离去,剩下呆立当场的Florentino,仿佛从天堂直落地狱。
这种流逝,连神也不能挽回的流逝,让那些心心念念以为永远的承诺可笑得像个谎言。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不爱一个人同样也不需要理由。
那只是漫长一生的开始。
她结婚、怀孕、生子、儿女成群,都是和另一个男人完成的;她的微笑她的哭泣她的恼怒她的娇嗔全部为另一个男人绽放,与己毫无干系。
最快乐的事,就是借着镇上公众活动带起拥挤人群的掩饰,远远地、肆无忌惮地欣赏她娇美的容颜;最多最多,在擦身而过的时候,脱下礼帽轻轻说一句:晚上好,Urbino太太。
于半个世纪的守望里,唯一有勇气说出的话。
“我会等她,等到她的丈夫去世。
”“可是你们都还年轻。
”“没关系,我会等下去。
”“我不怕死,我只怕自己变老,她的丈夫看起来越来越年轻,而我的样子却越来越憔悴了。
”“Fermine,我等这一天等了51年4个月08天。
”“爱情不过是个幻觉。
”“对我来说,它是真实的。
”他们终于在她的丈夫去世后得以再次携手倾谈,然而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
两个老人,干枯消瘦、垂老熠熠,相携走向花园的那张长椅,长椅上50年前他刻下的“Fermine”还清晰如昨,物是,人未非;上天垂怜,我们都还活着。
她恐怕早已忘了当初拒绝他的理由,在婚姻层出不穷的烦恼中偶尔探出头呼吸她也会设想另一种可能:假如我那时嫁给了他。。。
但一切竟是设想,浮光掠影般跳跃着,须臾消失不见。
她也终未想到53年后他们又走到了一起,在黄黑相间的霍乱旗帜下,孤独漂于长河的邮船上,笨拙僵硬地在对方枯朽的身体上喘息。
“那究竟是什么呢?
爱情。。。
哦,爱情,爱情是最困难的事。。。
”Fermine如是说。
“原来爱你是我一生的宿命。
”Florantino如是说,他早在53年7个月11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准备好了答案。
电影改编自马尔克斯的同名小说。
因为很喜欢这篇小说,所以理应阻止我去看电影。
然而我终于还是看了。
阿瑞萨的青春期被一小件一小件事情,一小段一小段变动频繁的组合镜头串起来,中间是一出又一出的仪式或聚集盛会。
叙述着往事,仿佛一把手术刀,动作快速而清晰,丝毫不慌乱。
但这把手术刀不是剖析用的,而是把一小块一小块肉割下来给你看,并且说,多么鲜活。
这么想着,我的胃突然就疼了起来。
难道昨天炖牛腩吃坏肚子了吗?
我可是按秘方放了一点醋,放了一些茶叶,加大料,炖了三个小时,炖得非常烂,入味。
做什么事,要入味,不都得花时间花心思。
我看了看DVD机,时间才过去33分钟,阿瑞萨就已经将终身许给佛米娜了。
好在我看过书,电影与书毕竟不同,尽管都是被观看。
话说回来,我也不记得书中的细节,但三个人物外貌模糊,形象却深刻。
模糊的人,在电影画面中突然面目清晰起来,是种奇怪的感觉。
这电影改编得好不好,我已经不是很在意,因为不自觉地,电影中所缺失的,小说文字之外的感受在脑子自动补了进去。
大抵仅凭表面看到的,除非非常了解或者用心体察,我们看到的都是恍惚的影子。
何况相对于小说,外在的层面上,这部电影做得太精致和浪漫了。
这叫做本末倒置,小说描绘的“现实”的粗砺,与感情上的隐忍和百转千回,电影弄反了。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段《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这番的惊艳足以让荧幕中的紫霞剑刃脱手;就是之于屏幕之外的我们,也是如此动人入耳,以至传颂不衰。
情之一字,是为何物?
叫世间的痴男怨女牵肠挂肚、辗转难眠,生死相许而铭刻入心。
爱恋能有多深,爱情能被守候多久?
费洛伦蒂纳的那句告白,为这个问题交出的答案,在他人生迟暮的彼时说出,来得比孙悟空的“一万年”更触人心:“原来爱你是我一生的宿命。
”和所有的著名爱情故事一样,这段刻骨的爱情同样从那刻一见钟情的相会开始铺张开来。
从确认爱上了费尔米纳那刻起,这个在荧幕上的脸容一直没有给人摆脱癫狂的感觉的男人,一直为了这个女人,这段爱情疯狂。
或许这是由于他的家族所遗传的癫狂;或许为了弥补他父亲的那个没有爱过的一生最大遗憾;或许他那作诗的爱好,那诗人的情怀是更好的解释——无论如何,他用他的整个生命在塑造这段略显畸形的爱情。
荧屏中的费洛伦蒂纳或许不是英挺帅气,但在这对年轻人相遇的那刻,他不失青春的躁动与柔情;他可以写出满纸诗情的情信,在阳台下的庭院里拉奏小提琴,然后用那双饱含情欲的双眼注视他的女神。
一个青春少年的爱情痴态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在于他在面对费尔米纳的火热,而是他在家中的辗转悱恻。
这大概已经足以打动一个同样正直青春的少女。
所以少女开始在课堂中偷写回信,在弥撒时偷偷收起压在某处的信纸,在私底下差着侍女把信送到另外一个人的手上——他们的感情似在一封封情意绵绵的书信中俱增。
直至最后,这个少女在阳台上对着费洛伦蒂纳许诺,她会嫁给他。
如果这一切就这么如流水般顺势而往,这就不是一部被放上荧屏的爱情故事,更不是出自马尔克斯这个“文坛斗牛士”的大家之手。
故事有着转折,费尔米纳父亲的反对,举家的迁移,只是一个引子。
在被两人相隔的书信互通所粉饰的时光,暗自酝酿着故事的转折风暴。
在费尔米纳重新返回那座城市之后,这对分离多久的年轻人在街上相遇,然而此时的费尔米纳似乎已然不是那段让他沉醉的情信时光中的女孩,她只对他留下一句话,足以击碎他怀抱良久的美——“以前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幻觉”。
她如此莫可名状地否定了她以前的种种情愫,然后开始躲避他,甚至给他标上“无法摆脱的影子”的标签。
这其中的整个巨变,似乎一丝都没有交代费尔米纳为什么会突然舍弃了她在表亲家的日子中还依旧期盼的爱情——这不可能只是因为和费洛伦蒂纳的一个偶然的照面,在眼神定格在一副不再熟悉的面容之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或者说,决定。
如果费尔米纳的那句话不足以打碎费洛伦蒂纳的爱情愿景,那么乌尔比诺的出现开始把他后续的希望也揉碎。
这是一个完美的男人,最少是个完美的丈夫——有着英俊的外表,崇高的地位,良好的情操,还有当时所有婆家都看中的殷实的家底。
所以他们结婚,生子,一同变老……这一切原本是费洛伦蒂纳想要做的事情,都叫这个叫做乌尔比诺的男人取代了他的位置。
更痛苦的是,这个他深爱的女人,沐浴在那个男人的光芒与爱意之中看似是如此幸福,她的婚姻是如此美满……这让他连寻找一个用来讥笑她对于男人的选择的错误的机会都没有,让他无法找寻那份看到情人的不幸的婚姻所带来的畸形的安慰的可能。
他能做的只能是注视着这个男人的光芒,还有沐浴其中的那个他爱的女人的幸福容颜。
他们的婚姻,就如乌尔比诺的婚姻理念,“婚姻最重要的不在于快乐,而在于稳定”,平稳而看不到一丝缝隙。
这让费洛伦蒂纳在心中只是留落这么一个打算,等到这个比他完美的男人的死去,将会带给他与费尔米纳的新的机会。
这是个消极的抗争,在发现无法与他只能承认比自己优秀那么多的男人做正面的争斗之后,无法舍弃这份感情的心,只能化作这份畸形的等待——让上天为他消除这个阻碍他的爱情的男人。
但是他的等待,他对这份爱情的守候却并不如他的誓言般神圣——为了费尔米纳保持他的处子之身。
在他的一次外行的海航之中,被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妇女夺走了他原本为之守护的东西。
很突如其来,而且很轻易,只在于一阵的喘息过后。
对于费尔米纳这份无法得到相应的爱情等待,回馈给他的只能是不断深蚀内心的空虚。
和他那副羸弱的面容相匹配的是同样的这颗并不坚韧的心,这让他为这份空虚而手足无措,痛苦绝望。
痛楚总会让人倾向于堕落,尤其在他尝到了那份肉欲的甜意之后,他无疑沉溺于此。
在费洛伦蒂纳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寻到那份堕落的人们的一个共同因由——对于心灵的苦楚如此无力消弭,只能用肉体的快感来盖过这份痛感。
所以他们堕落,坠入那份由肉欲的满足带来的低层的肉体满足之中,沉溺于这份看似可以替代精神满足的快乐。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哪个时刻?
当他对着他唯一的好友报出他所有过的女人的数目,那个三位数的数字让他朋友瞠目,在旁观者看来,却也理所当然。
这个内心早被他一直无法抛开的那份初恋所扭曲的男人,附上那份诗人的癫痫,这份其中的空虚是如此深邃——在他选择用肉体来填充这份空洞时,可想而知这个数目是多么庞然。
然而在这段消匿于肉欲的岁月里,这份爱情的期盼一直不见一丝消弭——在那阵片头,同时也是片末重现的钟声的响起(这种前后的呼应,记忆的回溯过后到达的故事现今,犹如一种如梦般初醒的惊觉),一阵寻思,那个男人死了!
那份冲上面额的激动与喜悦,扭曲着他已被苍老所扭曲的容颜,让他这样拖着这具年老的身躯匆匆出门。
他总算得到他等待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三天的回应,这个他认为可以开启他揣怀至今的爱情之门的机会。
这要归咎于他这癫痫的心理,还是那份赤诚的爱情之心?
“起于爱情,而终于爱情。
”他最终对着他的爱人静躺在她的身侧,他说,这一刻将会永恒——正如最后的这一幕大河的黄昏远景,安宁而平静,美感恒久。
费洛伦蒂纳,用他的几近一生,在回答一个问题:爱情,能被守候多久?
显然,不需要夸张的“一万年”,但是是刻骨的一辈子。
《霍乱时期的爱情》(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与《香水:一个谋杀者的故事》(Perfume:The Story Of A Murderer)简直异曲同工,Florentino Ariza其实就是另一个Grenouille。
Florentino,Grenouille,两个收集女人而又醉翁之意不在此的男人,但同样可怕,要么可悲的执念。
一个花了50多年时间等待上了600多号女人后终偿所愿,赢得芳心;另一个则是不折不扣的女人杀手,见一个杀一个,终得芳香。
本来以为这个故事的结局一定是非常尴尬的那种,就像the Kiter Runner里的那个将军女儿,本来是和一个阿富汉人私奔后来才遇上的男主角,Florentino就是那个最初一起私奔的家伙,当然那个家伙比较不幸,连名字都没有——想不到最后居然那么明朗,出忽意料,如果Florentino成为一个大反派的话,整个故事是不是会变得更加富有戏剧性。
不过,这个故事也许只是为了说明,是人,TMD就是中庸的。
大家追求的不过都是那么一点点的小幸福。
也许一见钟情,first love这种东西确实是存在的,但处理不当,这种爱情就变得幽灵般僵尸般的阴魂不散。
看上去好像最后仍然是美好的,其实早就变味了。
5.18《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个偏执狂的爱情故事,不由让我想起豆瓣某人评论里的标题:百无一用是深情。
我才不管主演JAVIER BARDEM是不是有〈老无所依〉的光辉演技;总之,〈午夜巴塞罗那〉里就看他不顺眼。
一搜豆瓣果然发现这家伙眼神里老在秀所谓的男性“性感”,精野的外轮廓很轻意就让人跟S打头的字眼联系一起,实在不喜欢这款型的(仅代表个人喜好)。
·百无一用是深情,何常不是呢?
影片进行到60分钟的时候,我还在纳闷:这片子到底哪点好?
某人为何会这么失准地推荐?
·其实特别的地方也不是没有: 1.能让迈克·纽厄尔拍出如此哥伦比亚本土气质的影片,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这位之前玩惯小情小调、温情暖意畅销片的导演人老心不老,选了如此具有挑战意义的体裁,可谓勇气可嘉。
2.勇气的外表里包裹的核心也充满"勇气":性打败爱、痴情输给欲望、柏拉图变成猎人日记(那是一个记录622次性爱的狂人笔记)。
可能是迈克证明自己宝刀未老的一种决心体现,或是他体会原著核心的一种姿态,总之,某些成份被着力放大了,用限制级来形容还不够准确,关键是,级别到了,想表达的美感却没出来。
·于是我们又知道了: 1.失贞的爱情再忏悔都是没用的。
2.破裂的情感用真实的盐水清洗不如用谎言的蜜去封存。
3.能迷住少女少妇的老头儿下体动作简陋不重要,可能那个笔记本才是魔力之源。
个人总结:这部“霍乱时的爱情”跟霍乱并无太大关联,跟朱莉亚·比诺什那部“霍乱时期的爱情”(片名〈屋顶上的轻骑兵〉)相比,实在太不值得一提了。
“我们关于青春和爱情的记忆,不过是幻影。
” “到最后,我都不知道那是不是就是爱。
” 这些原著中的话,被安插在电影中,时刻提醒着我,这可是我心怡的作家的著名作品,它的本质可是伟大的。
影片应有的可贵之处,出现在时隔50年之后的相遇相知,那本是真正爱情的开始,相比那些精鄙的性追求来说,这些对话这些眼神交流才应该最弥足珍贵。
可是,最后还是走错了位(也许应该说是又归了位),从文字的空间感到电影的零距离,让我有些恼火,既觉得真实又让人难以名状的恼火,一定要这么处理吗?
这时隔53年7个月零11天的等待,换来的,到底是〈猎人笔记〉上第623个性记录?
还是让人为之动容的真爱?
那也只能是见仁见智了,所谓“心灵找到了归宿”之类的旁白,让人觉得着实无力。
又说什么“高兴地发现,真正宽广无垠的是生命,不是死亡。
”老头儿性满足之后的自圆其说象在发癫,这哪跟哪儿呀!
这结局画面看上去是导演给作品扣得一顶不合适宜的高帽;也许,这些是他对伟大的马尔克斯作品的个人理解,崇高致意。
·反正,我无法接受,也一点都觉不出美来。
还没有看原著,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受力荐。
一个屌丝爱了一个女神一辈子的故事,即便只是看了一眼,即便只是写过一些信。
成为这样的女神当然有几个要素:第一她要美,第二她是个好女孩,第三你得不到她。
在Fermina正常的人生(学习,被追求,结婚,生子,丧偶)背后,是Florentino畸形的人生。
疯狂地追求爱情,疯狂地痛苦,疯狂地打炮,孤独一生。
不明白是有人为这样的感情感动吗?
作为一个女人,谁都会希望被爱,不会离开的爱,矢志不渝的爱。
但是对于Florentino这样的人,任何一个清醒的女人都不会把人生赌在他身上。
被爱也是要理由的。
被爱这件事情,也是需要得到自我的认证的。
比如我和一个男人喜欢同样的书,同样的电影,我们在交谈当中感觉到了共鸣,相处时觉得愉快。
那么此时他说爱我,我是相信的。
相信他爱我确是因为我的独特之处,这些东西只有我才能带给他。
这是有安全感的被爱。
而Florentino这样的妄想狂,见了一眼就爱到死去活来,天天写着深情的信,陷在自己的感觉中。
谁能辨认他到底爱的是Fermina本人,还是他只是爱着“追爱过程中那个激情四溢的自己”,“那个显得很痴情的自己”或者“那个幻想中的女神”,“幻想中可能得到的爱情”。
对于容易过分激动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我只觉得很可怕,因为他所谓的痴情背后,不确定性可能更多。
没有理由的爱,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甚至虚伪。
永远爱一个得不到的人,是不可能的事。
身边也有许多某男生追一个女生追很多年的事。
如果没追到,那个女生可能永远是他心中的一颗朱砂痣——曾经有个男生告诉我,他被一个女生拒绝过,在后来成长的很多年的时间里,只要生活中一遇到挫败,他就会梦到那个女生。
也有追到了的,一个高中时的女生朋友,终于答应了追了她五六年的一个男生。
然后在一起一个月她就被甩了。
再看《那些年》或者《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小男孩们,他们回忆的,珍视的,真的是那个女生吗?
他们明确表示了,他们怀念和珍惜的,是当年那个莽撞单纯的自己!
是自己!
而不是对方!
人们在意的永远是自己,自己的回忆,自己的未得到,自己的青春时光。
所以对于这种几十年放不下一个人或一件事的人,我会觉得这个人是否心理阴影太重,有自己无法克服的心理缺陷,或者太在乎自己的得失,太需要一件事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不过不得不说,你越喜欢女人,你就会越接近女人。
见过一些女人缘非常好的渣男。
他们也许并不是很帅,但他们就是天生特别喜欢女人,懂得取悦女人,心甘情愿对女人好,(爸爸去哪儿里的轩轩很有这个潜质)所以他们身边自然而然就会女生很多。
许多宅男抱怨自己找不到女朋友,但是他们对女性,也根本没有多大兴趣,既不接近,也不关注。
只会天天自嘲自己是屌丝,女生都喜欢高富帅。
所以非常能理解Florentino这种女人缘爆好的人。
爱情本身是关乎激情,关乎短暂。
若非荷尔蒙极度丰盛,任何超长待机的爱情,我都觉得值得质疑。
一种爱情标本
I just love their lines.
完全没有书好看
为了这一刻,我等了54年
台词说,男主角应该很帅的。女主角也应该很美的。虽然男主角演技不错,但是也不能忽略外表的重要性吧?人丑就什么感觉都没了。时间跨度这么大,化妆术太差。女演员年龄段外表和内心感觉非常不靠谱。原著应该很好看。想看。
无聊极了
结局是值得期待的
海报好美
不如原著牛掰 ost还行
女主的眼袋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
看完首先一句话仍然是,爱情真可怕呀真可怕,第二点是,女主角在两个人都垂垂老矣时说的那句话,你的信让我获得peace,没错,是peace。。所以,人生的一切还是顺其自然而好,既然每个人老年都会有一段时间会获得平和,年青时何必非要去追求它呢?
被毁了的经典
“That is life, not death, that has no limits”
若抛开小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是由于小说无与伦比的地位,这部电影也只能3.5分了。片末处男主望着女主臃肿的腰身和干瘪的乳房那一幕非常感人, 哈维尔巴登演技真赞,电影的化妆非常差劲。
怎么删成这德性了?这纯爱风格,完全不是马尔克思,成渡边淳一了啊!
只要能够在一起,我愿意苟活我愿意等。因为,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
用身体睡了600多个女的,但却永远告诉别人自己念念不忘的永远只是那一位。而在念念不忘之后,还有回响,这才是牛X吧
也太难看了吧。。。。
think of love as a state of grace not the means to anything but the alpha and omega.油画般浓墨重彩的南美风情,带着西班牙语口音的英语,一个男人守了一生的爱情,或许执着的是自己的一个梦?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最后得到爱人与否,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了吧?
改编得远不如原著动人 演员也太老了 男女猪脚都不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