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的是,该片很明显是偏向欧美的观众。
很多对于基督或者其他信仰陌生的观众很可能无法很好的去感受这个片子。
对于这些朋友们,我建议各位就当是个随便看看的片子,不要太较劲去通过本片去讨论宗教和信仰的问题。
从剧情来说,个人相当喜欢,紧凑,1小时40多分钟的片子,看完还感觉意犹未尽。
从拍摄的手法上来说,画面相当写实,渲染得也相当不错,几个血浆运用得还是相当适当的。
该片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人物的刻画是相当出色,一群人在水牢中的眼神,osmund在沼泽的哭喊,Ulric的咆哮和最后的微笑,那个巫女(名字忘了)在水牢前的宣讲,无不把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对于信仰的态度刻画得栩栩如生。
通过人物的刻画,把本片很多对于宗教的矛盾都融汇在全片中:Hob那句:she is beautify and real. 让我看的时候不由得深思,在生活中,即便有信仰,在面对困难在面对诱惑时,多少人在真真实实在面前的诱惑保持坚定呢?
另外Ulric和一些信徒坚信这场灾难是上帝来洗脱人类罪恶而降临的时候,作为一个信徒,我又不由得思考:真的如此么?
的确,在圣经中,有不少上帝对于人类的惩罚而降灾难于人,更有对于final judgement的预示。
但是当真正面对着这种灾难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愿意相信呢?
片中,作为一个修道士的Osmund就非常好体现了这点。
同时片中部分牧师(虽然没有描写,但是从Ulric的对话可以看出有这么一拨人)更是认为,黑死病的庇护场所,是一种对上帝的不敬(这点也从Ulric的行动就能看出,具体是什么在这里不剧透了)。
在这里,对于信仰的两种不同的观念的冲突发生了,而最直观的体现:村民们,骑士们。
而Osmund作为本着对上帝的信仰但是涉世未深的孩子,更是借着女友的事件把这种矛盾升华了悲伤和愤怒。
在后段中,他在沼泽的哭喊和对巫女的请求,完美演绎了,当人们失去重要的东西和人时,那种悲伤,那种无助,以及在那一刻对信仰的丧失。
最后的结尾,借由大叔说的:dark story,也表述了即便是骑士来看,Osmund后来的行为也已经超越了底线。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对于Ulric本身的黑死没有很好的铺垫。
最后有点突兀。
最后感叹一句:本片对于这些矛盾的刻画真的太好了。
推荐该片。
《黑死病》(Black Death):来自欧洲中世纪的恐慌(文:火神纪)我灭了你,或是你灭了我;祂自有祂的喻旨。
于是有人说,祂才是操控所有一切的幕后黑手; ——不论是我灭了你,或是你灭了我; 我们为何而存活,我们又因何而死去。
——火神纪•《神喻》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我挚爱的RPG经典的系列游戏——暴雪(Blizzard)出品的《暗黑破坏神》(Diablo):走在一条通往地狱的荒野之路上,寻找一个隐蔽在沼泽地里的恶魔之地,游荡在荒原和森林里,以神之名去屠杀,以神之名号召神的战士,把圣骑士、神的侍从、行刑者、刽子手和传道士集结在一起,去征服那片背叛了上帝的邪恶土地,拯救那些被歪理邪说迷惑了心智的上帝子民,杀死那个邪恶的女巫和她的仆人……在我的想像里,《暗黑》世界应该是这样,永远穿着寒光闪闪的铠甲,永远招式华丽武力强大,永远杀敌致胜永远捍卫正义,永远跋山涉水永远一路前行,永远衣洁体净外貌俊美……只是,《暗黑》的世界更可能像这部电影里所展现出来的这样——和着雨水的泥泞道路,污秽满地,色调暗淡,尸首遍地……其实,这部电影跟《暗黑》没有半点联系,甚至没有半点可比性;我甚至已经有些无法理解前日在提笔写这部电影的时候为何会如此无来由地提到我曾经那么挚爱的《暗黑》。
也许,仅仅只是因为挚爱后挥之不去的狂热情感,抑或是这部过于阴暗的电影如此让我难过,所以我想试着写些不着边际的字来排遣我那郁结不开的情绪,看是否能从一个相对不那么愤懑的角度来重新解读这部电影……经过了这许多天的思索,我发现,其实我只是徒劳。
真正的所谓阴暗,原来是无法被完全地排解并且会一直缠绕,直到你彻底地失望;正如这部电影释放出来的那种真正的绝望,竟会如此一直纠结着我,直到现在——彻底地放弃了挣扎。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部电影,那么我想奉劝你:在你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千万别对这部电影里的任何人或事抱有太多的幻想,因为不管你的幻想是什么,你终究会失望,然后绝望;一如我现在。
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曾经在某次访谈中说过,这部电影是他从影以来最阴暗的一部;在我看来,“阴暗”的说法似乎多少有些谦虚了,这部电影何止阴暗呢,它绝对比阴暗还要更阴暗些,甚至是极度的阴秽。
我为何这样说,我当然会有我的理由;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欺骗;这是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第一个内容。
埃迪•雷德梅尼(Eddie Redmayne)饰演的初级修道士奥斯曼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就直接地撒了一个谎,肖恩•宾(Sean Bean)饰演的圣骑士奥力克(Ulric)就在电影开始时也同样撒了一个谎;奥斯曼的谎言只是因为他年轻,并且爱上了一个女人,而奥力克的谎言却不仅欺骗了修道院里的“圣徒”,更欺骗了在“桃花源”里所有渴望生存下来的也许并不很善良的人们。
可以说,这一场华丽的“拯救”不过只是由许多的谎言组合在一起后的一个更大的谎言。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了欺骗的世界;或者说,它很生动地替我们描绘了这样的一个世界。
修道士会背弃自己的信仰而去欺骗上帝,女巫会欺骗她的信徒以获得本不该属于她的尊贵;电影发展到最后,我一直觉得挺善良的奥斯曼竟然会完全地扭曲了自己的心智,开始了自欺欺人式的欺骗,把自己所渴望见到的一切毫无来由地强行施虐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了狂地发泄着他个人臆妄的杀戮欲望与复仇渴望。
这部电影在最后的十分钟左右的时候里,它在欺骗方面的描绘完成了一个自外而内的过渡,而这至少让这种欺骗升华了一个层次;从欺骗他人到自我欺骗。
死亡;每个人最终都将死去,这是我看完电影之后最直观的感受。
无辜的平民百姓化作了堆积成山的尸骨,这样的描写在电影里几乎是随处可见的,没有人知道自己会因为什么而死去,自己会因何而得病,那夺人命的病痛又是从何而来,医生们却几乎都束手无策,求诉于信仰也同样无济于事……自己的周围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死人,邻居、亲人、朋友都在飞速地死去,最后自己也都会死去,死去同样的病症。
他们唯一知道的,是一旦得了病,自己将非常快地离开人世。
是的,每个人最终都将死去;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必须面对这样担忧,生活其实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死亡也许并不很可怕,更可怕的是在等待死亡;最近所写的电影似乎总在不停地申明同样的一个道理。
而电影在最后,让奥斯曼活了下来,可是原来那个善良并且充满了爱的奥斯曼呢在哪里呢,一个会为一个无辜女人而冲进愤怒的人群里挺身而出的奥斯曼,到一个最终会指鹿为马地将一个又一个的无辜女人当成是女巫直接处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疯狂而漠然的奥斯曼;我想,奥斯曼其实已经死去了——良善不在,而冷血的漠然却充斥在他的心里,这个奥斯曼已经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奥斯曼了。
恐慌;因为大批的人群在飞速地死去,因为我们必须去面对是的自己也将随时死去,所以由死亡引发的恐慌也就随之而至了。
瘟疫和战争,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斩杀人类个体最多的天灾与人祸了;黑死病的蔓延史,其实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痛的一段血泪史。
因为在这期间,瘟疫与战争交织而来,天灾与人祸并行而至;我们都在人间的炼狱里,我们还该祈望什么呢。
有资料显示,电影里的这场瘟疫在其肆虐期间至少夺走了两亿人以上,并让欧洲当时的人均寿命降至20岁以下……我曾想,假如没有这场可怕的天灾人祸,如此大规模长时间地不停持续地全面爆发,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只是,历史从来不曾有假如,所以,我们的这个世界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想想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的H1N1的疫情爆发,全世界范围内死人数千,可是再想想当时的舆论主流和社会氛围莫不是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但这两场近年来我们亲身经历过的瘟疫比起十四世纪三十年代的那一场,也许都算不上是瘟疫了,多少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抓襟见肘了。
当然,现代医学技术进步了,通讯技术也发达了;所以一方出现疫情就能得到八方援助,地区性封锁尽可能把疫情控制在局部地区,从而将瘟疫直接扼死在襁褓中……可是在中世纪的欧洲,他们对待病毒绝不可能像我们这般强悍有力;从一个地区蔓延到另一个地区,黑死病整整肆虐了欧洲大陆长达三个世纪之久。
可以想见的是,当时的人们其自危与惶惶之心,要比我们更强上多少倍。
在当时的欧洲,得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100%,也就是说,只要得了病,就必死无疑;而每天,任何一个地方无不是死人成堆。
所以当时那些现在看来多少有些愚昧的人们,他们所要承受的恐慌,恐怕是我们所无法想像的。
而奥斯曼的变化,其根本性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不堪于这种恐慌的窘迫而发生的一种完全歇斯底里的反扑。
奥斯曼其实是解读这部电影最好的一把钥匙,通过这个人物从电影开始到最后结束这一路走来的形象演化,我们其实更能看到这部电影真正的核心所在。
电影开始的时候,奥斯曼不过只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轻人,正如电影里所说的——“他是一个初级的修道士……”;所以他无法抵制住来自本性与世俗地诱惑而爱上了一个女人,纵然他虔诚,纵然他深信不疑自己的信仰——可是他却依旧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爱情。
不管在什么时代以及什么样的背景之下,爱情总是美好且让人向往的;但是在这部电影里这个黄金法则似乎却并不通行。
金伯莉•尼克松(Kimberley Nixon)饰演的艾薇尔(Averill)如同许多的爱情故事一样死于她那应该归于悲剧的爱情,而奥斯曼却活了下来;孤独而哀伤,幽怨而无助,并且饱含着自责与愧疚。
卡里斯•范•侯登(Carice van Houten)饰演的妖艳女巫兰吉瓦(Langiva)一眼就能望穿他的悲伤,可想而知他的情感是如此强烈而无法掩饰的。
假如这只是一个爱情故事,也许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这并不只是一个爱情故事,所以故事并没有就此而停止。
奥斯曼又遇到了死而复生的艾薇尔并且见证了她的“复活”,看着她被人从土地里被挖出来,然后又栩栩如生地“复活”在他的面前。
在他的信仰里,除了上帝可以如此之外,其它的种种复活也许都是邪祟的异端仪式,所以他不仅再一次见到了自己所爱的那个人,并且他为了她的救赎而不得不亲手将她杀死在自己的怀里……一个人也许可以承受住失去自己所深受的那个人,可是连续两次,并且最后一次是因为自己的一次被欺骗后的杀戮;这并不是每一个人所能承受得了的。
他也许还能如此坚定地选择自己的信仰,可是他无法扼制自己那颗被伤透了的心,以及因此而燃起疯狂的复仇欲望。
我们谁也数不清在黑死病的肆虐期间,有多少女人因为被指为女巫而被残酷地处死;奥斯曼从一开始曾经想尝试从一个愤怒并且没有任何理智的人群里拯救一个无辜的女人,到电影的最后将他所看到的任何一个女人都幻化成兰吉瓦而将其折磨后处死,可想而知的是他已经完全地丧失了他该有的理智了。
从奥斯曼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有关于堕落和复仇的悲剧,可是这部电影里所讲述的这个故事,不过只是一个特例;可是在中世纪的欧洲,这样的特例又有多少呢。
这也许才是这部电影真正尝试向我们讲述的:每一个人都将死去,而尚未死去的那些人们,为了保全仅存的这些人,他们会完全地失去理智地处死另外一些人。
除了生物意义上的死亡,更沉重地压在我们胸口的,其实是人性意义上的死亡。
这才是这部电影最阴秽的思想底蕴——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任何一个可能让我们高兴或者欢欣鼓舞的镜头,除了死亡之外,每一个镜头里都是触目惊心的死人。
我为什么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彻底阴秽的电影,也许正是因为如此。
导演克里斯托弗说这是他最阴暗的一部电影,我曾以为这只是一个让电影卖座的小小噱头,可是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认可了他的说法。
因为我想不出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会比这部电影更让人难受,更让人那么不愉快。
我的观影感知也许更多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忧愁,当我们看着许多有罪的人以及无罪的人都如此不明来由地一起死去的时候;宗教意义上的罪或不罪,法制意义上的罪或不罪,其实都该被抛之脑后了。
我们最终都会学会承受死亡,承受那些我们关心的人或者我们压根就不认识的人们渐渐地离我们而去;可是当如此广泛的人群如此大面积并且迅疾地奔往死亡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我其实承受不起。
女巫兰吉瓦有什么罪,她只是以她的方式保全自己的生命,并且保全那些愿意追随她的人们可能活下去的平安;从现代视角的观点看,她甚至是有功劳的,就算她的作为不被当时的主流宗教体系所认同。
有些资料说,黑死病改变了当时欧洲的政治格局,也诱发了欧洲大陆的信仰危机……是呀,当我们的信仰没有办法解脱我们当前如此紧迫的困厄,当我们的信仰甚至连我们所面对着的可能到来的死亡都无法给出一个让我们信服的理由,我们还能如何去继续如此盲目地相信这个信仰体系里说到的其它教条。
信仰是用来以拯救自我,以及救赎我可能犯下的罪过的;可是它突然之间不再能用以解读我们所面对的所有一切时,我们还能如何去相信它呢。
由此而衍生的是无处不在的宗教迫害……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是一种人性弱点的完整展现,一段理智失控状态下的人类历史,以及一次完全扭曲的人性之旅。
对于历史,我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可是这样一段被解读出来的历史,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开始有一种冲动,以诅咒我那无力自制的好奇……假如,我不曾看过这部电影;对于黑死病,我所知道的仅仅只是一些关于瘟疫的字面资料,而不像现在如此这般的有了许多具象的画面一直不停地折磨我。
看完这部电影至今,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可是电影里的许多画面,以及电影底色里那种苍凉的阴秽思想,却一直在不停地折磨我。
以至于这篇文章一直没能写完,有时候我在想,是因为我不愿意知道的那段过往,或者是因为那段过往带给了我太多不愉快的思索。
如此断断而续续,续续而断断,我一直书写到了今天;可是就算写到这里,我依旧无法排解我心中的那种悲而哀怨的郁闷。
我想,这也许是第一部让我失语的电影,我曾看过许多的悲剧电影,我也曾迷恋过许多关于杀戮的血腥电影,可是我不曾遇到过这样的一部电影——如此平铺直叙,如此暗淡,如此让人绝望。
而我不喜欢这种观望无力作为的感觉,不喜欢这种郁结而不得宣泄之途的困窘,不喜欢这种被一语中的而无声辩驳的预言……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在当时,我会做出的事情,可能跟电影里的任何一个人一模一样,甚至可能是他们的总和——而我不喜欢这样。
我迷恋那个如此妖艳的女巫,她是这部电影里仅有的一点亮色。
就算每一个人都心甘情愿地慷慨赴死,或者往各条绝路上去寻找可能有的安慰,她却以她想要的方式努力地生存着,不管她的这种方式是否被认同,在我看来,她至少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相对比较积极的思路。
是的,我们都渴望活着;是的,我们都渴望一直平安地活着。
这很重要;而她在这部电影里所做的,不过也就如此。
生逢乱世,与其被无辜地指为女巫并且无助地被杀;为何不真地成为一个女巫,艰苦而挣扎地生存下来呢。
这部电影里所描绘的那个全民恐慌的世界,我庆幸我们现在不 必再如此地无助地生活;而在这无边无际的恐慌之中,我庆幸我邂逅了如此一个妖艳的女巫,至少在一个彻底让我绝望的世界里,我寻找到少许的趣味与快乐。
这场来自于欧洲中世纪的恐慌,这场来自于欧洲中世纪的瘟疫;在这个女巫身上,我找到了可能被我所寄望的少许温存。
原谅我,其实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
所以,纵然这个女巫也许会被全世界的信徒所责骂;但是我迷恋她。
或者说,是她带给我的那点关于挣扎和生存的勇气。
我迷恋这个如此妖艳的女巫,我爱这个如此妖艳的女巫。
2010-9-21;庚寅虎年乙酉八月甲戌十四清晨;6:01。
台风夜。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Black Death》■译名:《黑死病》■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编剧:Dario Poloni■主演:肖恩•宾(Sean Bean)/卡里斯•范•侯登(Carice van Houten)/埃迪•雷德梅尼(Eddie Redmayne )■类型:剧情/悬疑/恐怖/冒险■片长:102min■产地:英国/德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制作公司:Egoli Tossell Film AG ■发行公司:Revolver Entertainment ■首映日期:2010年5月26日(英国/Film4 FrightFest)
首先,背景音乐和环境烘托真的很赞,光线,迷雾,音乐把整个黑死病的大陆描述得很合适。
在灾难面前,人们会变得无力,甚至绝望。
这时候希望便是支持人活下去的支柱。
而希望来自哪里呢?
女巫是那个村子的信仰,因为她真实,她能够创造奇迹,带给村子最实在的希望。
而看不见希望的人变坚信神不会背弃自己,即使自己死后依旧会进入天堂,当然这是当人们真正绝望时才会体会得到一个信仰是多么重要的精神支柱,只要不背弃神,就会进入天堂。
当得知自己亲手杀了自己所爱的人,得知一切的真相后,对主的迷茫到愤怒直至变成了憎恨,但主是飘渺的,而女巫是真实的,于是所有的憎恨发泄到女巫的身上。
无论是以上帝的名义,还是以反上帝的名义。
信仰是什么,人们为什么如此执着。
以信仰的名义行罪恶之事。
世上本没有巫术。
女巫会的只是一点医术和心理学。
她说:“人们需要奇迹。
”她说她的丈夫是被修士那样的人杀死的;可以想象,教会在蒙昧时期是拒绝医学的,因为威胁到了它的影响力——人们对神的信仰是“救苦救难”,如果上帝没能,而术士能,那么术士就是教会的大敌。
教会的特使,那位骑士领袖,像敢死队一样,用自己为饵把黑死病带到传说中的奇迹之村,为了破除人们对反上帝邪术的迷信。
他们是来屠杀的,他们也被屠杀。
那个村子终于被灭了。
这部电影晦暗阴郁。
画面总产充斥着腐烂污秽,反倒女巫出现的时候是美貌干净的,然而她却是最邪恶的。
如果反派是真正的反派,正面是真正的正面,那么这部电影也做得很成功,气氛渲染得很好。
但是,这部电影却做得更有意思一些。
当虔信上帝的人最后变成了以上帝为名行杀戮之事的屠夫,他这样做的时候,心中能找到平静,还相信善与美吗?
爱情本来是美的,女孩也是美的。
那位女巫的手下被问到为什么信她时说,女巫很美很真实。
美为什么为导致人们表现得像魔鬼,世间像炼狱呢?
为什么上帝会不容忍一个没被瘟疫感染的村子呢?
这部片子是诚意之作。
这样的作品往往会费力不讨好。
☘《十日谈》的其中一个故事便是以欧洲最为恐怖的瘟疫—黑死病为背景,他描写了街上横尸遍野的惨况,冷冷清清在自己的家中咽气,直到死者的尸体发出了腐烂的臭味,邻居们才知道隔壁发生的事情。
哪怕是动物咬了患病者的破布,也会被传染,瞬间死亡,几乎感染了黑死病的人三天之内就会死去。
人们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检查腋下是否流血腐烂来确认是否感染。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数还不及这场大瘟疫死去人数的一半,从1348年到1352年,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这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对欧洲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是这一时期社会的统治力量。
人们信奉上帝,无信仰的人被当做是异教徒,瘟疫的发生被看做是上帝的惩罚。
电影的全程底色暗黑,几乎全是残忍的杀人和死人,没有令人欢心的镜头。
尚未死去的那些所谓的奉上帝之命的人,为了保存仅有的人,会完全理智的处死另一些人。
☘电影的关键人物奥斯曼从一开始呈现的是一个年轻的“初级的修道士”形象,纵然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并深信不疑,但还是会世俗,会陷入爱情,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背道而驰。
最后他被欺骗,为了完成对爱人的救赎杀死了她。
那颗被伤透的心逐渐燃起复仇的欲望,到处杀戮,完全丧失了自我。
所以,从这方面解读也是一部有关堕落和复仇的悲剧。
☘想起曾经学习过的但丁的《神曲》,讲到欧洲黑暗的中世纪背景,人性被压抑,思想被禁锢,因此越是处于黑暗的低谷才越能触底反弹创造出辉煌,文艺复兴时期便是后来难以超越的丰碑。
而电影中的奥斯曼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吧,即使基督教义在人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美好的情感在何时都会有巨大吸引力,人性的七情六欲也不会被掩盖。
而奥斯曼在影片中人性的最终扭曲,在中世纪的欧洲,又会有多少个奥斯曼呢?
再现欧洲中世纪鼠疫肆虐下的悲惨景象,比之更惨的是愚昧残忍的人性。
当政教合一的统治者对瘟疫束手无策,基督教徒为了坚定人们的信仰迁怒嫁祸异教徒,开始了荒谬绝伦的杀戮之旅。
故事没有站在基督徒与异教徒任一方立场,而是借宗教批判来反思人性与历史。
鼠疫固然很猛,知道现在都是疾控中心的重点监控对象,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席卷欧洲,但是它造成的死亡,还是比不上宗教偏执狂们造成的死亡,古代就有各种宗教战争,中世纪的裁判所更是臭名昭著,近的有各种炸弹事件和911,完全就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污点
BLACK DEATH,又名黑死病。
听名字以为是一部恐怖片或者惊悚片。
其实是一部关于宗教和人性现实主义电影。
剧情非常简单直白。
然而,就是一部这样剧情直白的电影,却有着对宗教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我个人认为,宗教和信仰是不过是导火索,人性中的的自私、欲望、憎恶、背叛、复仇才是影片想表达的。
影片中并没有正义的一方与邪恶的一方,最后的结局,是主角修士、村庄女巫、十字军骑士他们由于自己的欲望与自私所造成的。
很难说谁对谁错。
不过我觉得,影片中有句话恰好可以给他们三个做个总结:There is no place in heaven for those who kill(天堂不收留杀戮者。
)纵观影片,最令我震撼的一个片段:当一群不相信上帝的村民让主角一群人背叛上帝,就可以让他们活着,否则是残酷的死亡。
主角一群人都表现出了对上帝的忠诚,宁死不屈。
这不经让我思考,这让我想起了今年8月去西藏旅游,朋友在出租车上掉了钱包。
回到旅馆才发现。
问老板怎么办?
老板说,如果开出租车的是藏民就会还可以找到。
如果是汉人就基本不可能了。
因为藏民大多数信佛教,不会轻易拿别人东西。
最后果然是个好心的藏民主动联系我们,最后取回了钱包。
为什么宗教能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
为什么有信仰的人能如此坦然,甚至直面死亡!
也许,我这样没有信仰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1.这不是恐怖片2.这不是悬疑片3.这不是冒险片4.这不是剧情片5.这不是宗教片6.这不是科幻片这是一部纪录片。
记录了几个男人的痛苦和一个村子人的痛苦,生在信仰也死在信仰。
这是一部深刻的宗教反思片。
不明白豆瓣上的评分为什么这么低,还没及格,IMDB上6.9,应该是文化差异,也不排除部分同学受乱七八糟的字幕影响没完全看懂。
联想起曾经有人在百度上问,为什么今天的恐怖份子都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不是邪教?
我看对伊斯兰教的这种误解应该不少。
在中世纪的欧洲,野蛮残暴的事基督教可没少干,欧洲的酷刑刑具都是教会的固定资产,看一眼就够人毛骨悚然的了。
其实,当任何一种宗教信仰走入狂热,走向极端,也就距离邪教不远了。
利用人内心的恐惧来控制人
没那么差吧 肖恩斌不错
又黑又血腥
傻片儿。前半段以为是宗教反思,中段以为是欧洲宗教版的红岩,到最后,哦,一个男青年是怎么变态的。那个浓眉大叔,你什么立场啊?唯一一颗星给那红衣服女巫,气场真足。另外,这个电影既不惊悚也不恐怖,偶尔有点重口但不妨碍把这片儿剔除出惊悚恐怖类影片。宝贵的一小时白搭给这傻片儿了。
画面挺不错 故事一般
片神无聊,但架不住中世纪有爱。一觉醒来...奈德史塔克和梅丽珊卓?
即否定了上帝又侮辱了女巫。不过场景和环境拍得很逼真。
这跟黑死病有毛关系?不就一男孩被女巫欺骗报复女巫吗,还不如叫女巫
原先以爲是中世紀背景宗教和異端學説主題電影..前半部分也一直在說捍衛信仰,后半部分卻突然把主題轉向人性和心理= = 突如其來的人性探討顯得突兀..而且結局時也描寫了宗教醜惡偏激的一面..是不是有點兒矛盾..主旨不明確 而一些劇情上的設計也比較敷衍觀衆
绝望年代关于信仰的思考。。
最后的黑死病,在心里。我们都错了,时间其实真的无法弥补心里的创伤,只会愈发严重,最后无可救药!!!!
之前犹豫看不看这部豆瓣低分电影。看评论说跟信仰有关,就看了。其实不该看,打着宗教的旗号,跟信仰没一点关系。限制级电影,还是英国拍的,就知道有多恶心了!
看到打分这么低,有点不平,本片可以说是同类影片中底子比较扎实的了,其他的大多都很水。在本片里探讨了对信仰的背叛与误解,事实上每一个宗教由于对真理的过度诠释和执着被多数人所误解,信仰于是成了他们罪行的依据。
喜欢这种题材的片子,btw,看久了有点儿夜盲,刚出去客厅撞到了墙上... 我还能再傻不愣噔点儿么... 没了,这片儿就留下这点儿回味了...
演《黑皮书》的那个女的演女巫演上瘾了么。。。
的确阴秽。
就这样还不如背弃了上帝呢,最后都魔掌了还found peace呢。。。这个套下的真狠!而且这片子猜都猜得出要发生什么
中世纪残酷写真,较之血腥暴力的场面,影片对观者信仰体系上的精神肆虐更难忍受。
一星半,信仰是主,情感为辅。任何病最怕的是心病。
看此片我觉得女巫就是如同医生一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