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Gimme Kudos

主演:王志文,范伟,陈好,苗圃,廖凡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5

《求求你,表扬我》剧照

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2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3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4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5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6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3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4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5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6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7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8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19求求你,表扬我 剧照 NO.20

《求求你,表扬我》剧情介绍

求求你,表扬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民工杨红旗(范伟 饰)几次三番跑到报社要求登报表扬自己,因为自己在一起强奸未遂案中救了一个姑娘,可是当事人女大学生欧阳花(陈好 饰)对这件事却坚决否认,并且声称自己从未见过杨红旗。记者古国歌(王志文 饰)在调查中得知杨红旗要求登报表扬是为了完成父亲在临终前的愿望,然而 直到其父去世依然没有看到儿子被登报表扬,古国歌受到很大的触动。在警察女友米一(苗圃 饰)的帮助下,古国歌很快就找到了事件的真相。真相自然使杨红旗得偿了登报受表扬的心愿,可是却深深的伤害了想维护自己清誉的女大学生欧阳花,与此同时,古国歌也陷入了不知对错的矛盾之中…… 本片在2005年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以及最佳剧本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格格要出嫁结婚证书套索量产型璃子-最后的模型女子的人生组装记-GADDAR-血腥之水世界征服~谋略之星~邪恶力量第十五季蒂尔旧爱重拍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天使艾美丽月球陷阱:地球危机悄悄话蜜月快车百元之恋猜谜女士破茧之王者归来荣归主颂就想赖着你仙人坝的红衣兜当我成为你绝妙星期二:嘻哈喜剧时代法律之心:重建生命的律师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远大前程我们同在污垢化为灰烬,肉体化为灰尘灵偶契约纯情拳击手13次驱魔

《求求你,表扬我》长篇影评

 1 ) 《求求你表扬我》鱼骨 一部绝望而险恶的电影

题记:这就是一个悖论,到最后每个人都背离了原始的初衷。

尤其在现实生活中,实用主义已经代替了理想主义,不知道我的片子能否表达一些。

本片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弄清一个事实――――导演访谈上帝啊。

何时能够有个好故事?!

~这部电影很恶,从《明日晚报》的奇怪称为(明天的晚报就是意味着痴人说梦的世界),杨(洋)红旗、古国歌(名字里的角色隐喻),自行车后面那红色的破汗衫(谁的旗帜迎风飘扬)。

杨家的领袖瓷像,杨家慢慢推进镜头的无词歌充满了话语,那份农业学大寨的报纸出现确实突兀然而又是导演处心积虑的暗示,特别是王志文笑得很贼对杨父说:好,他过得好着哪,整个段落里只有从窗外斜射进来的阳光是温暖的,这些境遇对比镜头导演是有想法的,再好的构思在当下也会扭曲,为了生存导演制造谜语,可是,观众却早已在好莱坞的感观刺激里不再思索。

所有的元素都在暗示,这种知识分子的聪慧在当下快餐一代的眼睛里是无从判别的,在网上的谩骂声里除了无的放矢没有别的。

许多一晃而过的镜头有着深意,比如主编手中的一册《李叔同》和葬礼后手上的《四书五经》,主编的出世?

入世?

他手中应该是《XXXX》才对了,这样的设计很毒,黄建新太鬼了,怪不得可以以俯视的态度讲你们自己去整明白呢?

古记者那口子在咖啡馆场景里的假公济私,记者的腐肉(陈好)效应以及媚上的龌龊,这部电影王志文演得太轻松。

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才是影片的表述,不想做太监的导演却使出了比太监更阴的招数,或许是我多了一根意识形态的筋,这部电影是时代的哀歌。

可惜,许多人都当闹剧瞅了。

可惜的是那个故事是天方夜谭级的,欧阳花对古国歌说: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

废话,哪有天天碰到强奸的。

言下之意?

南京也算是个省会城市吧,一个模特级的女大学生用CHANEL品牌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是导演乡下,还是编剧的问题,当今中国大学生谋求一打品牌香水是难事吧,导演们远离了真正的城市,就拿上海为例酒吧街上有着多少怀揣各种目的梦想的女大学生,她们对于身体的无视和对于性的开放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最为滑稽的是古国歌要隐瞒美女的照片,记者什么没有见过作为他的女友不会不知道吧!

为了支撑概念甚至还有欧阳花在古记者家里洗澡换衣的情节这和古的女友有关了,还有小巷自行车追逐都是为了凑时间的败笔,只要欧阳花不是白痴这一切怎么可能。

而古记者和杨红旗的关系上,现实里更为简单,轻则叫报社的安保哄走,重则只是派出所的干活,既然不相信还打的带他去找,只有一种可能,古记者脑子有病。

同样是为了凑数竟然把主编拉了进来。

王志文是个好演员,特别是他演张献的《楼上的玛金》非常棒,演这种电影糟蹋了!

导演一碗水没有端平,对白的弱智说明了我们这一代编剧缺乏生活和语言把控的能力,情节的低能让思想灰飞烟灭。

导演显然不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我这里有一个现实的例子,3年前某人从内陆到上海,那天晚上就准备做爱,两个靠网络认识的人就可以如此简单,然而处于对艾滋病的顾虑我说没有避孕套不能做,她说我有,我依旧很惊讶为什么女孩子会自备避孕套在包里,她说:内地很乱,为了防止强奸……至今,我很纳闷:难道现在强奸犯都如此风度用对方给予的套套再强奸?

此故事是我人生经历一绝,对于一个曾经像亨利·米勒一样生活的我而言我依旧对当代大学生的性开放程度不可理解!

在一个艾滋病逐渐泛滥的国家,难道为了目的就可以如此这般!

悲哀的世界!

强奸在这个世界里不再是个事件,这个世界诱奸才是一个话题。

导演再次忽视了影片的前提,杨红旗事件本质不是表扬,而是社会正义,这是影片没有提到的,因为强奸犯不除是社会的祸害!

这个观念和道德是两回事,更何况依照惯例这样的新闻稿不会出现女孩的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正如杨红旗老父亲的观点,做了好事就要表扬,而中轴线上上的纪念碑和纪念堂成为最后的镜头是有企图的。

黄建新是一个有自己哲学观的导演,他让一部叙事电影搞成了鱼骨。

今天,看到小崔谈《电影传奇》谈到老演员的敬业,而现在的演员飞来飞去,不下生活哪有生活!

古记者的辞职无疑是莫名其妙,上了这条贼船就不要再想发出《无悔追踪》一样的呼号。

网上有人问王志文扮演记者的感想,王没有答,现在的娱记知识面太窄,他们大抵不知道王志文在大银幕上塑造的第一个主角就是《秘密采访》里的记者。

从演员表演上讲我十分不喜欢范伟故意的弱智,这张脸看得恶心,只是个人的直觉。

这部电影是一部叙述低能却暗藏杀机是电影!

一个字,毒!

2005年12月4日 星期日 上午7时12分 寒鸦精舍 昨夜小楼又东风,只是朱颜改,泛蓝赢得台湾选举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2 ) 《求求你表扬我》中国电影的弊端:叙事无能

题记:面对百年中国电影,当代电影人应该有愧,作为叙事电影,一个故事都编不好,那是编导的无能。

――――卡夫卡·陆KavkaLu现在的电影不是去古代编造武侠的奇迹就是到穷乡僻壤景色猎奇,而中国社会最应该关注的当代城市的题材缺失了,像80年代的《逆光》、《大桥下面》,90年代的《有话好好说》、《站直喽,别趴下》这样记录城市变迁的电影消失了。

《求求你表扬我》是黄建新和前冯小刚(监制)风格的扭合,黄导是一直关注城市里普通人的生存,此片也不例外,讲述了民工杨红旗在情人节的夜里救了被强暴的女大学生欧阳花,为了完成重病父亲的心愿到报社恳求表扬,报社记者古国歌出于好奇去调查事情真相,他找到了欧阳花对方却矢口否认,那么,到底谁在撒谎?

片中欧阳花责难记者报道雨夜强奸是不顾她的个人隐私,导演忽视了个人个人的社会责任,作为公民欧阳花有责任向公安机关告知真相,因为,强奸犯不除终究是社会的祸害,导演是在探讨道德底线的问题,然他的侧重点只是注意了欧阳花的感受,他甚至安排了一场城楼上的欧阳花对于古记者的质问戏,城墙和城楼在这里无非是社会道德禁忌的象征,对于个人命运同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个人命运是无法离开公民责任这一命题的。

电影是什么,电影是细节的集合,只要有一个细节不合理,整部电影就立不起来,这部被冠以黑色幽默的电影没有黑色也不幽默,许多细节显得生硬、苍白,在开头,范伟的傻脸被我和米家山《顽主》里找3T公司嚷嚷你要为我作主的那位重叠了,电影不是小品,冯小刚已经思改的毛病却留给了黄建新,而且那段关于什么幸福的告白有抄袭赖声川《千禧年,我们说相声》的嫌疑。

古中国到学校也显得傻帽,作为记者他不会不知道找人的最好途径是什么,游泳馆的场景说穿了只是为了秀一下陈好娇人的身材罢了。

其实,只要想想为什么杨红旗作为一个民工如何知道那个女大学生的名字就可以基本断定事情的真伪,导演是在表述国民精神里不信任感和疏离,然而既然欧阳花要隐瞒真相她会在那个雨夜告诉民工杨红旗所有的真相吗?

强奸在这个国家是不光彩的事情,面对强奸大多数人往往默默吞下苦果,选择沉默,因为这是躲避别人异样目光的最好方法,欧阳花从常理说怎么会告诉她的同学,电影里的这个事件变成了自己咋呼出来的事件显然有悖生活常理。

不仅如此,她还和同学一起编造谎话哄骗古记者,还为了展示南京古城的小巷风貌而安排了一场莫名其妙的追逐戏,这样的设计只是为了导演一厢情愿的剧情安排和审美满足感。

对于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欧阳花给向杨红旗说真实姓名和学校造成的,这条主线的牵强减弱了电影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导演不是没有想法而是在种种原因下他把故事演义过度,网上对于他的猛力抨击还是有道理的,不过,他们也忽视了黄建新是一个解构主义的导演,他喜欢以符号来针对时弊然而这些都被快餐时代不喜欢思考的观众忽视了。

对白在电影里往往起着重要作用的,欧阳花初遇古记者关于吃麦当劳的对话不像是名记和当代大学生的对话,其实,中国导演倘若要拍喜剧研究一下刘别谦的对白艺术,正如刘别谦的御用编剧山姆森·雷佛森所说: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让一切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思起来。

艺术的渊泉在于生活本身,对白作为电影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银幕上为了造就喜剧效应多了许多一根筋的人物,在此片里杨红旗也算一个,我们不否认范伟是一个好的小品演员,然作为电影的现实性而言他的表演过火很是弱智,像电影里他在报社满世界找记者,这样的人在现实里早该被报社的安保拒之门外了,让他如入无人之境只是导演拍摄的需要,杨家父亲满屋子的奖状说明了老人辉煌的过去,然而道具忽略了一点,中国是酸性纸为多,奖状搁在墙上显得太新,而且作为一个对于荣誉如此看重的老人怎么会忍心支持儿子的骗局先葬了那些荣誉证书?

影片的本意是好的,它在诉求存在的真实性,它在思索转型期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和信任危机,可惜,所有有意思的话题都被导演放弃了,对于电影的娱乐属性而言,这部电影的情节并不能让人信服。

百年中国电影,我们似乎都在纪念,然而,我们这些导演却连一个故事都编不好,那是令人遗憾的。

而这部电影获得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奖,可见,当代电影佳片的稀缺。

【附录:影片资料】《求求你表扬我》2005中国 大陆导演:黄建新主演:王志文、范伟、陈好、苗圃片长:94分钟奖项:第1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奖个人评价:艺术性4.5,欣赏性1(照这样的速度黄导成为“哲学家”有可能)2005年12月4日 星期日 下午19时03分 寒鸦精舍 寒流来临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3 ) 影评

片尾的处理直接把片子拉到5星。

影片里三种价值取向:杨胜利:老一代的代表,对荣誉的追求杨红旗:鉴于他之前没有过任何表彰,却唯独对这一次表扬格外重视,说明他在乎的不是荣誉,而是最朴素的孝心欧阳花:偏功利主义的取向,保住工作当然性是这部影片的暗线,体现在米伊无意识雌竞,会倾向于简单化古国歌不写表扬稿的原因,认为他是受到了漂亮女性的诱惑;体现在欧阳花希望用外貌拉拢势力;体现在古国歌到最后终于分不清对错,陷入了迷茫——杨红旗想了却父亲的心愿没错,欧阳花想保住工作也没错,但他没意识到(或者说他一个人意识到也没用),女性因受到侵犯未遂而沾上污名,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村支书在杨胜利葬礼上的笑容也特别耐人寻味。

当整个时代已经不再重视表扬时(参见报纸印发出来后无人在意的场景),一个人仍在通过自己坚持向善,反复宣说老一代的意义和价值,给其他意见相左的人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最后演员演技都特别好……王志伟的普通话真的太好听了,绝了

 4 ) 一部可以接受1星和5星不能接受4星的片子

这是一部隐喻很深的片子,如果单从剧情上理解,这里面似乎没有一个好人,反倒充满了怀疑和猜忌,以及浓浓的宿命感,我先把大家觉得是好人的人分析下。

古国歌 王志文饰古国歌从始至终都是戏里的男一号,导演通过他实现了意识的蜕变,他是一个精明干练的人,好奇心强,算是良知尚存的一个人。

但他最终也被他的精明玩死了,这个人其实有很多自作聪明的地方,他内心里实际上看不起杨国旗这种农民。

杨国旗车被没收在和杨的第一次咖啡厅交流中,导演特意给了一个特写,古其实看到杨的自行车被没收了,但他没有说,反而在后来取车时问了一句:你骑车来的啊?

外面正在下着大雨,但凡能坐汽车的决不会骑自行车。

在杨走后古露出了轻蔑的微笑。

另外古还玩了个心眼,它故意把罚款从5块说成50,也许是消遣,也也许是想把杨吓退,让他不要再缠着自己了。

古也是一个比较有自我意识的人,他很怪诞的画了一张老古自画,这是国庆节,建国54周年,很巧的是杨在2004年5月4日找到古,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

古家境不错,住的房子也不是一般农民能住上的。

老古自画 古在最后众叛亲离,这是因为他这种小资产阶级总是左右讨好,对下工农阶级杨国旗敷衍了事,看似热情接待实际看不起,对暴力机关米衣态度暧昧,希望和米衣可以联合,但却总不被接受,被怀疑。

对上面的统治阶级主编言听计从,决定权全部被主编掌握,对老革命杨胜利又心生愧疚,试图缓和关系,只有谈伟这种学生阶级对他趋之若鹜,可惜他们力量太弱根本无法左右局势,这是个很痛苦的人物。

谈伟

谈伟 廖凡饰谈伟是本片唯一一个挑不出大毛病的人,他所代表的学生阶级聪明,敢做敢为,为古通风报信,行动力强,说调查就调查,还都是敏感话题,追求自由,不信任暴力机关,可惜一是力量太弱,连和高层直接通话的途径和资格都没有,在剧中几乎没有和除了欧阳花和古还有杨之外的第三阶级有过大的接触,二是太容易被煽动,被欧阳花的美丽外表所迷惑,也让他失去了古这个老师和朋友,另外同为学生阶级之间矛盾也不少,在被谈伟要电话后欧阳花首先是拒绝,后来看穿谈伟为笑而不语。

尴尬的笑在欧阳花准备跳楼时,三个她的朋友首先想到的不是联系谈伟来救,而是花大力气特意跑到编辑部找到古,这段看上去有点荒诞,实际是导演刻意所为,很有意思的是其实谈伟已经和那三个女孩互留了电话,这或许证明了他们之间也不够熟悉或不够信任,又可能认为谈伟力量不够 必须找到更高一级的古。

谈伟很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在游泳池戏里就拿了个望远镜,被同行女生所笑却不自知,但这也没什么,他还年轻。

再来说米衣

米衣米衣是本剧里很可怕的一个人物,我怀疑她在第一次谈伟给古看欧阳花照片的时候就一直在偷听他俩的对话 后来直接报出了欧阳花的名字,还说她很漂亮,即使没有偷听,如她所说真是直觉,那也够可怕的,通过直觉,下一秒就直接凑到古身上闻,一闻就知道是香奈儿,她经历多,路子野,能力强,且自始至终都不信任古

米衣捶打木偶剧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米衣每次生气或表达不满时都会捶打木偶,而木偶上是老古自画。

同样的捶打在剧末分手时这或许是在敲打古让他听命于自己,但古也有自我意识,而且很强。

米衣和欧阳花一样都很会玩心机。

欧阳花雨淋离开古家之后米衣回家,质问古说哪下雨了,其实真的下雨了,下过雨了,欧阳花是假意淋湿,而米衣则又对古起了疑心,她只靠直觉办事。

米衣发现家楼下的欧阳花在这之后又拿放大镜对着床上照,我猜测是想发现阴毛或j液之类的分泌物的痕迹?

结果当然是没有,古应该是真不知道外面在不在下雨,在欧阳花走的时候还借了她一把雨伞。

有一个处理很有意思

浅笑在米衣发现欧阳花之后两个人对视了两秒欧阳花绽放了一个神秘的微笑,随后撑开了古送她的伞,这似乎是想表达挑战权威暴力机关,证明你身边的小资产阶级已被我拿下,请注意在这之前欧阳花已经发现了米衣有点不对,着装老土,她很聪明,又有资本,但还是太弱了。

下面一场关于她的戏就是她被警察找到,家底全被抖出来了。

杨国旗

杨国旗 范伟饰杨国旗不是好人。

他一开始应该是想去粉巷找妓的,剧里他没有老婆,也没受过嘉奖,真的如他所说是正好路过,仅仅是想去买烟吗,按照他的描述,他所救人的地方全是拆迁房,四周连灯光都没有,一个赶夜路的人真的会走那种路吗,他是工地的,后来古再去找她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从事高空户外塔吊工作的,首先塔吊在半夜是绝对不会开的,如果是顶班,当时又是大雨加闪电,按常理来说户外施工根本不可能开展,他在骗人。

所谓的爷爷希望他得一张奖状,这个理由真的很牵强,而从始至终都是他的一面之词,在古去的时候他表明来意,这么一个决好机会爷爷怎么没有说他的这个梦想呢,他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笨,在古说了还车50块之后怎么又去了交管所讨要自行车呢,他对古也表示了不信任,甚至以此反将一军。

至于杨胜利,我还是愿意将他当做成全片唯一的好人,一位纯粹的共产党员。

而村支书说爷爷确实已经得了重病,这是从古嘴里说出来的,那时候他还没发疯。

而村支书说他烦,我想可能是因为他把政府发的钱全捐给希望工程,而村里就没有油水捞了,在葬礼上古看到村长笑了,是因为确实杨胜利念诗已高还是老党员,不照顾不行照顾了又凭空生事。

人一死再一报导,为村里得了流量和曝光,也除了麻烦。

再来说欧阳花

欧阳花 陈好饰欧阳花是个很不简单的人,在原著里她的家庭不好,家里穷,而米衣特意要说香奈儿,要是想表现古和女人接触过,说香水就好了何必要说香奈儿呢,我想可能是导演刻意为她营造多金形象,这可是2004年的中国,一瓶香奈儿香水要花一个普通职工半个月的工资何况是穷学生,根据强奸犯交代的时间,十二点半,粉巷,下大暴雨,且不说宿舍会不会封门,一个正常独身女性就不会出现在那,她在等人,等谁呢,大概是嫖客吧。

另外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古和谈伟第一次去学校找欧阳花时他们朋友四个很警觉,又露出了诡异的微笑,眼光齐齐望向欧阳花却又不说。

诡异的笑在后来泳池时才表明欧阳花是谁,我估计在从校门到游泳馆的路上古已经表面来意,又或者是在欧阳花换衣服时(欧阳花参与了跳水)了解了古的来意,他们觉得没什么风险,就介绍了欧阳花,而在后来古调查时,他们却说二月十四号的晚上他们一直在一起,这显然是骗人,但为什么要骗人呢,同吃同住同恋爱,这句话我理解了挺长一段时间,朋友愿意为她圆谎,她大概也是编了一个什么理由,可奇怪的是最后欧阳花见到了古对他说她失去了工作,朋友,如果她不是去卖妓,怎么会失去工作呢,这只是强奸未遂,工作单位会因为职工被强奸未遂而拒绝录用吗。

朋友也没了,请容许我作出最恶毒的假设,她和她的这几位朋友,全是妓女。

在被警察查到是妓女后又将她的几位朋友顺带一起查明,这样就有点绕的通了,而一起恋爱,大概就是从事同一份工作,甚至服侍同一个人?

故事应该是这样的,这是一个黑化的版本。

农民工杨国旗在去嫖妓的路上看到妓女欧阳花正在被歹徒强暴,他左右为难之间吓跑了歹徒,欧阳花对此表示了感谢并留下电话号码和学校地址,杨国旗作为嫖客自然心领神会欧阳花的工作和留电话的意图,也就是肉偿,这大概是欧阳花情急之下的应变之道,她当然不希望杨胜利报警,但他还是报了,因为他也是嫖客他害怕欧阳花会报警,如果警察追查下来发现他也是嫖客,会使得功勋后辈的杨家身败名裂,所以他想占得先机,先以救人者的姿态出现,可惜派出所也是为了业绩选择沉默,随后他找到报社希望报道他的壮举,这件事他应该早就和村支书说过也通过气,村支书想这也许是给本村加点知名度的好主意,于是邀请古一行人来村里参观顺便宣传村里发展的有多么多么好,杨国旗和杨胜利也说过这事,并且了解到他的一张老照片的拍摄者就是该报的主编,于是等古家访时主动拿出那张报纸以套近乎,实际上也成功了。

杨国旗的父亲当然不知道他是嫖客,自然觉得儿子做了这么个好事应该受到表扬。

欧阳花那边没想到报社会来造访,于是四个人联合演了一出好戏,本以为这事会就此结束但没想到杨是个极其固执的人 而碰巧古的女朋友又是警察,她们当然不希望报社报道,报社报道后强奸犯还没抓住,势必给警察很大压力,造成民众恐慌,破案进程会大大加快而一旦抓住凶手交代后自然也会牵扯到欧阳花做妓女的事,她即将要为一个很好的机构工作。

最后两败俱伤,在警察了解全过程之后欧阳花来祈求杨不要报道以免扩大影响,杨拒绝了,或许是怕自己到时候表扬没了人也没了,或许是对欧阳花的反复感到厌烦,至于到底有没有干,要是想的坏一点,可能是杨干了后又出尔反尔人财两得,又可能是杨对古这种自作聪明的人的一种调侃。

古一直被蒙在鼓里,认为是自己的犹豫导致了杨胜利的遗憾以及欧阳花的身败名裂,最后精神失常,变得孤僻怪异,远走他乡,最后的杨胜利应该是古自己想象的,他抱有朴素的正义观最后却被无情击碎。

性暗示

毛泽东思想与人民同在如果揪其深层原因,在改开之前毛泽东思想引导人民,全国至少团结一心物质匮乏而精神饱满,而改开之后,全国人民富起来了,各个阶层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精神的栖身之所,物质饱满而精神虚无,而主编不会说什么,因为他是既得利益者享受着被人尊敬和优渥的生活,欧阳花,古,谈,不会说什么,因为他们脚底下还有杨这种苦苦支撑的底层劳工。

影片有一幕很有意思,主编把写有毛泽东思想的报纸扔进土坑,而杨国旗亲身抄起铁铲用泥土将其埋葬。

 5 ) 雨夜,粉巷,唯一说谎的是欧阳花——评《求求你,表扬我》

杨胜利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还有更多个杨胜利,杨红旗则是那个时代的下一代,两代人看似成长于不同的年代,但一个时代的影响并没有随着那个时代的终结而结束。

自始至终,杨红旗都没有撒谎,只是隐瞒了一个事实“我把她给干了!

”。

影片开头,古国歌问杨红旗什么是幸福,杨红旗的回答里满是别人的幸福,而非自己的。

“我饿了,我看到别人手里拿着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厕所,但是只有一个坑,你蹲在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

”杨红旗在报社等人的时候,有椅子不坐,坐在楼梯上,这也是作为边缘人物的习惯性自觉。

遇到喜事后,在办公室给众人发糖等等细节,把杨红旗处在一个环境里的不合时宜,体现得恰到好处。

杨红旗身上矛盾的点在于,他既想得到报社的表扬,以完成父亲的心愿,又不愿说出“我那天半夜的确救了人,但是她光着身子扑向我的怀里,我跟她发生关系了。

”的事实,所以他在跟欧阳花当面对峙的时候,头都不敢抬,面对古国歌的追问,也极力回避此问题、保守他跟欧阳花之间的秘密。

欧阳花是唯一说谎的人,雨夜,粉巷,欧阳花在遭遇强奸未遂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跟杨红旗发生了关系,以此来堵住杨红旗的嘴,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与她相隔两代的杨胜利,在另一个时空,正跟她发生着某种联结、影响着她的生活。

杨红旗对父亲的孝,是一块玻璃,欧阳花和杨红旗立下的秘密约定,是另一块玻璃,一块玻璃不断挤压着另一块玻璃。

而杨红旗能做的,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事情发生,他无法拒绝欧阳花,更无法拒绝濒死的父亲。

欧阳花和米一,两个女人之间的暗斗,也体现在种种细节处,米一以自己的职业为由,扮成古国歌的助手参与了对峙的全过程,但此时米一不再是平日里追捕凶犯的刑警,而是集纱裙、高跟鞋、厚厚的刘海于一身的女性,也许这身装扮连她自己都觉得陌生。

事后米一跟古国歌说"欧阳花有问题",与其说是警察的直觉,不如说是女人的直觉。

警察之外,米一是古国歌的女朋友,会吃醋、会怕他出轨、会觅迹寻踪。

欧阳花和古国歌在城墙上的对谈,是一处败笔,败在太突兀,先是欧阳花的同学十万火急地把古国歌和谭伟拉到城墙上,做出一副欧阳花要从城墙上跳下去自我了结的样态,但在城墙上,欧阳花只是站在离城墙边缘还有相当距离的石凳上,见古记者来,便自己从石凳上走下来跟他交心,一翻哭闹之后,自己离场。

年轻又义气的谭伟见状,开始埋怨古国歌,不该让漂亮的女大学生受这委屈,质问杨红旗的表扬到底有什么重要的,镜头跟着谭伟的视角开始轻微晃动,谭伟走向古国歌,镜头晃动逐渐加剧,镜头停在古国歌脸前,冲突爆发。

但此冲突,并非谭伟和古国歌的冲突,而是一个血气方刚、年轻、对好看的异性有强烈共感的男性,和一个追求真相、经验丰富的记者之间的冲突。

所以,后续无需体现古、谭两人和好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个明事理、讲义气的好朋友也无需因为这点小事而大费周章地解释,影片里便是如此。

在杨胜利的葬礼过后,主编在办公室一脸兴奋地想要看到古国歌写的报导,表扬杨红旗的报导,死前的杨胜利一直期待的报导,一个能帮主编拿新闻大奖的报道,不料看到的是古国歌的辞职申请书。

在探寻杨红旗事件真相的过程里,古国歌作为一个记者,已经失去了分辨真相的能力和信心,也失去了探求真相的勇气和希望。

古国歌说,不知不觉中,杨红旗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变得孤僻,不爱说话,随即告别了朋友、告别了米一、告别了南京的生活,只身前往北方。

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古国歌用相机读取了谭伟留给他的储存卡,里面几张照片,是他和好兄弟谭伟的合影,他和爱人米一的合影,还有谭伟在暗处拍的他和欧阳花的合影,照片里留下的,不仅是他过往的生活,也是他对欧阳花的隐秘的欲望以及不可得的失意。

影片结尾处,古国歌到北京一年后,某个早上,在人群里瞥到一抹红,追上去,是杨红旗推着轮椅上的父亲杨胜利,此时周围的人群已经消失,暗示此刻已进入超现实的语境。

三人相视,微笑,古国歌追求真相而不得的愤怒,杨红旗对父亲、对自己的羞愧,杨胜利对儿子、对时代的失望,都化作一阵微风,携带着某些信息,在三人的耳边游走,互相交换、理解、原谅。

 6 ) 矛盾与现实的挣扎

一份表扬,一种精神,一种徘徊于真实与谎言之间的无助、矛盾的心情,还有时代的鸿沟以及人性的缺失……这构成了《求求你表扬我》里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初看影片觉得好笑,是因为杨红旗(范伟饰)那种应该被现代人认为很“傻冒”的行为和语言。

开头一段特写,特别是他对幸福的阐述,观众都是要笑出声来的。

可随后,欧阳花(陈好饰)对他帮助的不承认,古国歌(王志文饰)对他的怀疑与猜测,乃至整个社会对他的排斥,再到对后的真相大白。

这些,怎么都不能使人笑得出来,我甚至想去按报警器,可又想到影片里那位派出所长(句号饰)的假冒伪善,觉得还是算了吧,派出所里也没有真相。

这真是个黑色幽默,背后折射出导演对人性的反思和对沉重现实的无奈。

影片开头的字幕以奖状、证书作为背景,配以的却是低沉得犹如哭诉的旋律,起初的感觉只是这与“荣誉”这种东西不太相称。

但当这种代表了人的无奈的哭泣音乐,在杨红旗父亲的灵堂被人遗忘在荒岭的时候,在结尾古国歌说“一抹飘在心里的红”等的时候被重新奏起。

才觉得“荣誉”这东西的背后,是一口无底的井,我们俯身看去,都不禁会头晕目眩。

本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背景设置,主人公在南方的古墙、炮台前对话。

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歇斯底里,有人保持沉默。

这是一个南方小镇与现代社会的矛盾,而现代人在古墙前显得多么浮躁和虚伪。

有时候也让人不得不生发出一些叹息的声音:那些古墙与炮台是古人抵御坚船利炮的,而现在,却抵御不了人性罪恶的蚕食,竟也逐渐得被赋予罪恶。

还有的便是时代的隔阂。

表现出来的是杨胜利(杨红旗之父)以及他们那一代人对荣誉的追求。

我们不能说那是虚荣,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寄托,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承认,既是物质极端贫乏,他们也觉得那些奖状承认了他们活着的价值。

那时候的人,崇拜毛主席,整个屋子贴满了奖状,就连盖着的被子,也是和红旗一样的颜色。

他们无私奉献,一心向往共产主义,说是为社会主义贡献一生。

而现在呢?

社会想车轮一样飞速旋转,可人的思想,只停留在本雅明说的“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里。

而这种复制,复制出来的是自私、猜疑、谎言、虚伪……并且泛滥开来。

于是两种思想的碰撞在这部电影里就是受过那种传统教育的杨红旗与现代社会实用主义的矛盾。

这实际上就是传统精神不被现实所容,并且被看成是不可思议的,这是多么无奈的一种心情!

人类思想的倒退,即使是物质生活在提高,那也是一种畸形的提高,这更突出了都市人心灵的麻木、空虚一剂我们所处的一种悲哀的境地。

于是杨红旗的来临,更像是戈多的来临,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精神世界的流浪者以改变。

可是这也产生了矛盾,古国歌在感觉到他的生活被杨红旗的精神影响之后,也感到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相比杨红旗来说是多么有限——仅仅限于自己生活的圈子。

但他毕竟是个都市人啊,习惯了物质的陪伴,习惯了自我。

即使后来放弃了南方,放弃了原来优越的生活,逆着人流在北方的广场上行走(这人流是代表了多数人的生活方向的)又去追逐那抹红。

看见的,熄灭了,微笑,然后擦身而过。

这是在提醒,当人性都缺失了的时候,别忘了那最后的一个微笑。

关于结尾,是有很大争议的,有人认为那是古国歌的幻想,是导演的特意安排,是点睛之笔;也有人认为是杨胜利的诈死,骗得了表扬,导致那种理想主义也最终陷落,以致他们也顺应了人流,生活在了虚荣之中。

其实这些争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导演想告诉我们不要让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的悲哀成分,从而引起思考,这思考不应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是去思考自己。

因为每个角色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7 ) (只是練習作業)軸——淺析影片《求求你,表揚我》

關於“軸”這個字有如下幾種解釋:1.數學上的一條直線,周圍的點圍繞它旋轉,或是用它作為確定各點位置的標準;2.把平面或立體分成對稱部分的直線;3.《列女傳。

母儀》中有這樣的記載:“服重任,行道遠,正直而固者,軸也。

”。

而一部電影也可以算作是對“軸”的一種注解,電影會提供一個切入點,然後鋪展開一個面,攜傳情達意俯瞰眾生態,或作為一把剖析社會人心的利器,將生活人事的肌理展示于熒幕之上,或乾脆就是《求求你,表揚我》中軸者古國歌和楊紅旗。

影片《求求你,表揚我》本身講的就是一個挺軸的故事,一個老實巴交的,說話都囫圇不清的農民工自言救下了一位被性侵的少女,少女矢口否認,被捲入其中的記者和警察,不僅顯得沒有什麽解決能力,還被事件攪亂了生活。

故事帶動起的不僅是普通觀眾對於真相為何的追問,還有整部影片的敘事架構和人物關係。

然而導演黃建新雖然將強奸案件的見義勇為者求表揚認可這一件事作為戲劇性前提,卻沒有止步于此,更沒有簡單停留在對事件的社會道德批判上。

猶如他在影片中不斷用影像表現現代城市高樓大廈和古老城墻的“同處一室”的社會現實境況,這部影片的“企圖”也就是現代社會中存在的,價值觀的對立衝突。

一.人物軸——關於“軸”的第一個解釋影片中執著求表揚的楊紅旗找到了記者古國歌,古國歌是“軸”點,圍繞他對事件的調查,周圍的人物也在“軸”點之外形成了固定的關係圈。

導演希望藉助人物關係,表現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不同身份人物的價值觀差異。

即使導演由於社會導向的原因,有意讓觀眾去認同古國歌的價值取向(特別是在影片的結尾),仍然可以看出各色價值觀的對立狀態,以及這種現象對人物關係和人的生活的影響。

人物軸在影片中應該是一種動態體系,在這一動態體系的形成和反作用的刺激之下,我想這是導演黃建新對現在當下的思考,而且這種思考深刻而必要。

一件懸而未決的雨夜強奸案,一方是見義勇為要求表揚的楊紅旗,一方是能言善道青春靚麗的女大學生歐陽花。

而記者古國歌在親身深入案件之後,發現自己無從判斷誰是誰非。

嘴笨的楊紅旗根本講不清事件發生的細節,也找不出任何證據。

卻在執著地要求一個登報表揚。

歐陽花有理有證,但也會讓古國歌和警察米衣心生猜忌。

古國歌答應協助楊紅旗調查,過程中又不自知地被歐陽花的女性魅力“吸引”,以至於不自覺將自己的認同倒向了歐陽花的一邊。

但當他得知楊紅旗是爲了老父親的臨終圓夢才極力爭取一個表揚時,他也想幫助楊紅旗。

最後楊紅旗遲來的表揚,歐陽花絕望地自訴,令古國歌迷惑了。

其實在整個“行動”中,古國歌一直處在被動的地位,他被推著去面對各種人,所以他也不可能寫出表揚或決定堅決不寫表揚。

倔強的楊紅旗,行孝道地堅持一個表揚,在他心中,“表揚完了有人會幸福”這是他的價值觀。

他在意的不是出手相助的責任,也不是名義上的光榮獎賞,而是人子的責任。

作為受傷害的女性,歐陽花在守護自己的尊嚴驕傲和逃避恥辱。

而由此事件推及開來的,是作為報社領導形式化地端著《四書五經》下指令,或者表面化地對事件做出道德評價,給楊紅旗寫了表揚信。

楊紅旗的父親作為老一代勞動者的代表,終其一生在守護榮譽的高尚意義,而這位模範式的人物的去世,卻村支書覺得這是省去了村裡的麻煩。

在各種人物所保守的價值態度之下,是一些東西的失落,是必定會有犧牲的。

楊紅旗的堅守沒有回報,他甚至可能成為這種價值的破壞者。

楊勝利的死更是宣告了傳統價值體系的遺失。

村幹部甚至不知道村裡還有這么一戶人家,他家的矮土房擠在“別墅群”中顯得那么不和諧。

他的離世是對蓬勃發展的新農村的一個“極有利”消息。

傳統的道德價值遠去了,他的維護者(楊紅旗)是盲目的,甚至是不堅定的,他的認可者(古國歌)又是猶疑的。

而對於新一代的人來說,歐陽花在守護自我的“圓滿”,村官們在目光短淺地盯著經濟價值。

這其中的對立糾纏在一封是否要發表的表揚上,作為權威媒體的報紙,應該如何認可社會主流意義的歸屬。

這是導演在影片中提出的問題。

最為解答,最後刊登在報紙上的是主編個人感情下寫就的表揚信。

這封信或許認可了楊紅旗的表現,或許再度傷害了歐陽花,但都綿軟無力,這是主流話語的“失語”,就如同那位流於形式和片面判斷的主編,執筆落下的事件評價已全然失去了應有的導向和意義。

然而在人物軸的縱橫捭闔間,應有的巨大張力卻沒有得到完全的舒展。

雖然楊紅旗的弦外之音“後來我就把她給做了。

”和“你現在不會相信我,就像我說我救了人你也不會相信我一樣。

”,以及古國歌出走時的感慨性的旁白,都沒有繼續將這種由於社會的變化導致的心態變化反作用于社會的情狀竭力挖掘出來。

很多時候的點到即止顯示出了一種含糊的表達,似乎這種社會上真切存在的新舊對立變得面目難辨。

導演雖然在影片的結尾安排了古國歌“遇見”心中的“楊紅旗”和“楊勝利”的“生命奇跡”,渴望表達一種符合觀眾期待的認同,顯然更加消解了之前影片潛在提出的複雜意義。

沒有保持表達這種現代社會變遷導致的價值觀的交互影響,而是又錯誤地認同了某一種定性的價值觀,也使得古國歌這個人物缺乏了深度。

二.世界軸 ——關於“軸”的第二個解釋影片關於價值觀的對立不僅體現在社會個體的人身上,還表現在影像對於城市和鄉村兩種環境的表現上。

尤其是在城市的影像表現上,攝影機瞄准了這所城市傳統與現代的兩重對立且彼此“共處”。

導演特地選擇了南京,這是一所歷史與現代并融的城市,投射在熒幕上的是這座城市古老建築和摩天大樓的對比,新與舊的兩部分恰好就是新舊價值觀在城市上空的浮像。

而且在鏡頭中為數不多的鄉村景象,更是愈加明顯得表現了這種深刻的對立。

影片中三次出現了城市中保留下來的古城墻。

第一次是在影片的開頭,伴隨悠揚音樂,鏡頭緩慢地前移,廣角鏡頭下的古城墻廣闊,雜草叢生,在後景的高樓大廈的襯托下顯出一份歷史的滄桑感和落寞感。

這為影片定下了主基調(雖然導演并沒有始終在影片中灌注這種情緒)。

第二次出現時,鏡頭越過斑駁殘缺的城墻,在石頭的缺口中露出在建的新式公寓樓房,又是一個典型的鏡內對比,在舊有的歷史遺存的身上再冉冉而生的新事物,舊物的蒼涼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導演相當克制,沒有帶出太多的主觀情緒。

這使得這種對比顯得客觀,不帶感情評價。

其實在導演看來,似乎并不存在對舊的過分依戀或新的抵制批判,他只是將這些東西表現出來。

既是存在的事實,冷靜地表達應該就是最好的角度和態度。

最後一次,城墻被賦予了造型意義并介入了敘事,經受打擊的歐陽花站在高高的城墻上,可不可以有點過分推理地說,那座城墻所代表的舊式價值和對它的認同“抹殺”的是歐陽花的價值。

這是最終迫使古國歌離開的原因。

而在另一邊的鄉村,當古國歌去探訪楊紅旗家時,“這個很多人家都蓋上了別墅”的鄉村里還住著楊勝利這樣的老人。

行將作古的老人,一身紅被,由窗口攝入的錐光投撒在楊勝利的身上,仿佛一束聖潔的光環。

那些墻壁上貼滿的氾黃的獎狀,床上日薄西山的老人,落伍的土房,無疑都承載著一種失落的價值。

在老人的葬禮上,村支書露出了不合時宜的笑容。

顯然在他看來,這位固執保守傳統價值觀的老人的離世,是對新發展的農村去掉了一個“障礙”。

這種尖銳的對立性比在城市中表現的更加明顯。

影片中不時出現的雞鳴寺,高架橋,古代遺跡,摩天大樓,都在宣告這座城市被一條軸線一分為二,成為對立的兩個部分,以及路口的路標指向東南西北。

當價值觀的在數量上具備優勢時,真的難以決斷一種合理的歸屬,古國歌最後離開了這座城市,導演相當理想化地讓他在北京找到了心靈的落點——想象中出現的楊氏父子。

三.心軸——關於“軸”的第三種解釋作為影片的最大一個“軸”者,表面看是求表揚的楊紅旗。

楊紅旗的自行車上總是插著一件紅色的衣服,看上去很似一面迎風招展的小紅旗(剛好對應著楊紅旗的名字)。

楊紅旗心中就有這么一面非旗的“旗”,這是楊紅旗“軸”性的一個外化物。

他固執地相信自己能獲得一個真正的表揚,以了父親的心愿。

但他以為自己的表揚可能得到了上報的許可,他第一次穿上了那件紅衣服。

然而在我看來,古國歌也是一位“軸”者。

他最開始并沒有同意為看似老實的楊紅旗做表揚,他心中也自有一份價值的定義。

後來在楊家的遭遇使他找到了幫助楊紅旗的動機。

可以說,是對於楊勝利的價值觀的認可。

最後歐陽花的“指認”古國歌為“兇手”的話再次撼動了古國歌的價值定義。

古國歌對價值的歸屬產生了懷疑,無疑,價值的對立引發人際關係的變化更令他無所侍從。

“服重任,行道遠,正直而固者,軸也。

”,古國歌也許在行動上并未做出投向任何一方的舉動,但在他的心中他始終沒有放棄對價值觀的自我肯定。

不論哪方的觀點,都沒有撼動古國歌對自我內心價值觀的堅持。

直到他自己也身陷其中,直到他無力為楊勝利(他所認可的價值觀)做“表揚”,又反而成了間接傷害歐陽花的人,他終懷疑了自我一貫的認定。

當主編的表揚(他所不能認同的)刊登在報紙上時,他完全對自己所信任的事業,對權威話語的懷疑讓他做出了辭職的決定。

愛人的離去,生活的轉變和陌生,古國歌終於選擇了離開。

在新的城市,古國歌找到了“軸”的安放點,他想象中看見楊紅旗推著父親楊勝利走進了古老的建築中。

楊紅旗的一通短信:“我父親出現了生命的奇跡,他說做了好事就該要表揚。

”似乎就像是說給古國歌聽的。

古國歌就這樣在自我價值觀的重新“肯定”中得到了心靈的安慰。

雖說結尾難以令人信服,并消弱了人物表現力和深度。

但無疑,“軸”者古國歌獲得了一種終極意義。

這可能就是讓我們這些會對影片產生懷疑的觀眾一種勸導式的說服。

 8 ) 多余的话

1.猛一看像是普通的带有点小幽默的片子,甚至带有点央视主旋律电视剧的味道,但是结尾看不懂了。

上百度,找贴吧.看了评论,发现片子里面玄机极多。

片子的音乐和以前看主旋律电视剧的思维惯性容易让人忽视一些情节上的和画面上的诡异之处。

片子里面具有象征意义的镜头极多,但又不和片子整体风格想统一。

不知道上导演功力不够还是有意打擦边球?

影射政治就是深刻?

所谓挖掘人性就是深刻?

扯上文革就是深刻?

何况毫无观点的点倒即止拿国人受过得罪说说事就是有政治意义了?

就是人文关怀了?

我国很多禁片我宁愿相信不是因为观点立场被禁,而是电影本身实在是太拙劣了。

你随便搞点变态的让人不忍看下去的东西就是挖掘人性阴暗面了?

越是假装深刻越是肤浅的行为。

从一个根本就不现实的荒谬的故事里面硬去反映所谓现实中的什么什么,是从效果上说是牵强的,从作者心态上说是功利取巧的,从作品性质上说是俗气无趣的,从创作风格上说是装丫故弄玄虚的,从观看感受上说头痛受骗的。

索性就拍肤浅的商业片,就肤浅了,我就要特技效果了,观众看着爽自己也不挨骂,这才是真诚的态度。

让人想的头痛的片子就不是好片子,黑客帝国除外~~2.父子对于一个表扬的这种异乎寻常的渴望和最后红旗得到表扬不成感到吃亏'不值再次把大学生强奸是不是体现了所谓的价值观的错位对人性的扭曲? 说来牵强,但导演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既是功力不够又是假装深刻。

还有王志文去看杨父的时候用长镜头表现那些极富那个时代特色的奖状还有那个毛泽东头像就更是一种赤裸的暗示,那个自由意志被扼杀的正常的符合人性的价值观被彻底颠覆的时代造就了这种视表扬高于一切生活意义的价值观?

(这种空洞无趣的话题没有什么意义,政治是政治,历史是历史,都不应该用文艺的方式去理解和思考,那样越搞越矫情越糊涂,以前文艺的作用是贴金和粉饰,那是被逼的。

现在领导的要求没有这么极端了,可以有点自由了却出来成堆的装丫挺的,陈凯歌,余秋雨之流,这就是王朔说的中国当代文化的肤浅)还有杨父出现的镜头,一片炫目的白光,如此的突兀和不自然,是不是暗示他的思想完全脱离了现实,生存在虚妄的精神世界当中?

一片炫目的白光~~那些什么宗教的天堂啦各种乌托邦啦给人的视觉印象不就是这样嘛?

匠气的象征性镜头~ 导演想作出这种深刻的具有历史眼光的姿态,可惜功力不够,弄的不伦不类让人难以领会。

也许是导演在玩模棱两可的花样,那么这就是一部带有实验色彩的片子。

还有影片的逻辑问题,越看越晕,杨父到底死没死,如果说最后一段王志文在北京又碰到他们父子是一段虚写,那么最后那个短信又是怎么回事?

还有个细节,在杨父的葬礼上杨父的遗照竟然诡异地笑了,是不是暗示杨父的死和葬礼是杨父和他们全村人共同演出的一场骗局?

虽然不是好电影,但能锻炼逻辑能力,算是导演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9 ) 求求你表扬我--有感

刚看完,本着交流的态度,简单分享一下感想,仅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就像米一说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动机」,那么就从动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剧中的主要人物。

杨红旗动机: 求一个登报表扬,以完成父亲遗愿人物分析: 事件之初,路过粉巷,机缘巧合下救下欧阳花。

可以看出杨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

当看到欧阳花这么漂亮的女孩子,被糟蹋 无助的趴在他怀里痛哭的时候。

(os一下:估计红旗当时的心情 跟当时我们看到小龙女被尹志平那个的时候是一样的心情) ,大致就是美好事物在你面前被毁掉的那种感觉。

这个时候杨是不知所措的,想要保护欧阳的。

后来杨的父亲得了癌症命不久矣,在此之际杨的父亲表达了 想要看到儿子被表扬一次。

杨是一个老实憨厚孝顺的人,回顾自己的人生,能够得上登报表扬的应该也就那次见义勇为的事了,虽然他知道这样可能会伤害到欧阳,他活了39岁了怎么能不知道呢。

但是还是这么做了,因为这么做 他的父亲会得到“幸福”。

杨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成天缠着古记者要求登报表扬。

面对古记者对事件真实性的质疑,他又急又气,急的是父亲时日不多 登报表扬的事不宜久搁,气的是自己做了好事却没人相信。

当然其中还有对欧阳的愧疚,能尽量少提欧阳就少提。

在杨和欧阳当面对峙的过程中,欧阳看似说着无关痛痒的话,其实字字句句都在叩问杨:“就为了一个表扬,至于把我一个女孩子的生活都搭进去吗?

”杨因为歉疚不敢抬头说话,不敢面对欧阳。

后面小巷内的自行车追逐,也是欧阳想质问,杨却一直在逃避。

再接着杨的父亲去世,杨心灰意冷,不再寻求表扬,并且对古记者心存怨恨。

当古记者拿着第二天要登报的表扬稿件来告知杨的时候,杨满不在意,还说欧阳来找他寻求原谅,他没同意,并且把她干了...(我觉得杨不至于做这种事,只是随口讲的牢骚话,或许因为心中怨气 确有过类似的念头,但他这种老实人 如果真做了这种事,早就去自首或者慌乱的跑路了,不会云淡风轻的在这聊天了)。

最后在街头相遇,走开后杨给古记者发的短信「我爸的生命出现了奇迹,他说做了好事就该表扬」。

让人百感交集,杨的价值观使然。

杨的父亲是出了名的劳模,并且视表扬(奖状)为一生的理想,一时让人弄不清究竟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做好事,还是单纯因为能获得表扬才去做好事。

我看不懂杨老爷子是为何,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他都是值得尊敬的,他确实在实实在在的做好事。

这样的父亲,一定能给到杨言传身教的作用,使得杨善良憨厚,同样也让他固执的认为「做了好事就该表扬」,不管表扬的背后是否会伤害到别人。

欧阳花动机: 掩盖性侵的事实,以求生活的平稳人物分析: 欧阳是个打扮时髦,用的起高级化妆品的女大学生,且不去猜论负担这些物质的经济来源如何。

就只看看影片中的片段表现。

在粉巷被坏人侵害的时候,是恐惧和无助。

当杨将其救下,是劫后余生和感激。

我相信这件事对她来说一定是如鲠在喉,只要想起来就会很难过。

现在救她的恩人想要得到应有的表扬,她不理解,同时也害怕这件事被大众所知,从而影响她未来的生活。

所以她想尽办法去掩盖这件事。

初次与古记者见面,编造时长被人冤枉的借口,委屈至极,为赢得同情。

第二次约古记者去咖啡厅,并且谈起自己毕业后将有份比较好的工作,我理解这里应该就是想要了解事情的进展,也大有我将来有好的前程 你不要因为这事耽误我的意思。

第三次是湿身出现在古记者家门口,说杨每天蹲在她的学校 请求她帮忙作证,以能让他顺利得到表扬(我觉得这里应该是欧阳的自说自话,杨害怕面对欧阳,应该不会主动的去找她) 。

这里是欧阳想要将事情推向杨欺骗 以获得登报表扬的方向发展。

同时这里还有色诱的意思,只要古记者跟她发生了关系,这篇表扬稿大概率是不会出现了。

本来一切都按着欧阳的期望发展着,但千算万算也没算到,警方把欺负她的坏人抓到了,并且获得了证明杨的有力证据,一切终成定局。

古国歌动机: 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人物分析: 从始至终,古记者都在追求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纵使面对诱惑和压力都未曾改其志。

很明显主编对这件事的态度是偏向杨的,不管是因为主编与杨的父亲是旧识,还是他看到了这个新闻的价值所在,总之他是期望古记者早日完成这篇报导的。

扪心自问我的领导催我几次的事 如果我还没完成,那压力还是挺大的。

古记者还是比较有原则,没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他就是不下笔。

再说欧阳,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大学生。

频频在古记者面前诉苦装可怜,面对这样的女孩子,对于正常的男人来说是会萌生出保护欲的,并且她还把自己送到了古记者的家里。

是男人多少会有点心思,但人与人的不同就体现在这了,有的人会通过他的学识和道德去控制他的行为。

古记者就是这样的人,他很正直。

随着事情的发展,古记者变得里外不是人。

杨对他怨恨,不相信自己做了好事,没能登报表扬完成父亲遗愿;欧阳视他为侵犯她的第二个凶手,让事实摆在所有人面前,让她失去了工作、朋友、和本来平静的生活;主编在杨父亲的葬礼上批评他不像话,没能让老人在临终前看到儿子的表扬报导;就连墙头草的谈伟在后面也埋怨他办事不地道。

渐渐的他的信念崩塌,分不清对错了。

带着这份疑惑,古记者离开了朋友和原来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相信他一直在追寻答案,直到一年后在街头偶遇杨红旗父子,起初惊讶、再来庆幸、最后释然。

莫要论出个好坏来,每个人的立场和价值观都不同。

就拿这「表扬」来讲,对外人来说也就仅仅是一个表扬、一个夸赞,但对杨红旗父子来说,这就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代表着一份荣耀,代表外界对他们做事认可,代表着他们的价值。

 10 ) 各打五十大板

影片其实说的是一个巨大的道德困境,杨红旗和欧阳花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

古国歌是一个试图用记者的职业道德和做人的良心在双方中间寻求一种平衡的人,但是双方都是那么理直气壮,于是他只能陷入了心理的迷局无法自拔,只好选择出走。

我觉得,对双方应该各打五十大板。

杨父是为了满足对自身道德的完美追求,欧阳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和尊严,都是出于私心,少拿各种高调来糊弄老子!

很多朋友对这部片子给出了极低的评价,看了他们的评论,我觉得他们在评论这部影片的同时加入了对片中人物的道德判断,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在评论这部电影了。

其实,对于这样一个不同人的利益错综复杂的复杂故事,导演的诚意还是有的,只是掌控的能力差些,达不到黑泽明执导《罗生门》的高度。

另外,一些次要人物的设置比较失败,如古国歌的神经质的警察女友,花痴的同事,都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型的。

不管怎么说,看过之后能够见仁见智,让大家对这种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的利益纠缠和道德困境有所思考,这部片子就不算很失败。

《求求你,表扬我》短评

有点中国版《再见列宁》的意思,终究还是浅了些。

2分钟前
  • 山微漾
  • 还行

挺欠。

5分钟前
  • 令糊葱
  • 较差

腚求我看

9分钟前
  • Cy flower
  • 较差

表扬真的那么重要么?

11分钟前
  • Callvados
  • 还行

假到这个份上也少见,只有开头几分钟是经典的

15分钟前
  • 阿苏
  • 很差

不管出现在记忆还是眼前,都有点故弄玄虚了。开镜定调预期为黑色喜剧,因为大头特写杨红旗在磕磕巴巴地讲段子,蹲坑和幸福的辩证关系,逗得背景虚影中报社人咯咯直笑。可正片展开却发现完全走到毫不相关的风格去。特别是受害人陈好的性格塑造较为失败:人性动机上讲,当然可以理解她的拒绝承认极力掩盖,可这并不能合理解释真相大白城楼哭诉痛斥双凶之前为啥要把她塑造得好像一个蛇蝎美女?常识和观影经验告诉我们,无辜受害者的掩盖反应不该这个样子滴,毕竟你只是清纯女大生又非表演专业很有天赋,何况精神与肉体受到过重创——当然陈好的演技也存在问题,太爱在释媚与忍悲之间作无过度性的硬切换。换言之,情节编排叙事手段与角色刻画之间产生了错位(黄建新的早期名片),而更像是单纯为了混淆观众认知和拼凑标准长片篇幅的拙劣障眼法!……两星半。

18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陈好在剧中的眼神真是让人很讨厌,苗圃演得不错,结尾我没看懂,谁能解释下?

19分钟前
  • 最爱吃肉的小豆
  • 还行

表扬有那么重要么?有么!

21分钟前
  • helen
  • 还行

杨红旗,可爱的老男人。

24分钟前
  • 欺霜傲雪
  • 推荐

一个家徒四壁,病危也还要捐赠的老人,满墙都是表彰奖状的场景很震撼!把一堆奖状扔坑里随人一起埋了很反讽!记者的反思很可贵!女孩的遭遇很凄惨!

26分钟前
  • 海德文
  • 推荐

范伟是本色出演还是演技惊艳啊?

27分钟前
  • Spirate
  • 还行

当贞洁成为美德,干净成为标杆,人们不顾一切去掩藏罪恶,装作不存在就真的不存在吗?当名声成为嫁妆,荣誉成为心结,人们费尽心机来争取表扬,一定被称赞才算做好事吗?杨红旗那么明显,古记者就是看不出来,一定要大喇喇地一问一答才能知道原委,可是这个剧情真的太好猜了,显得古记者非常工具人。还有永远盯着古记者和欧阳花的女友和永远在追妹子的廖凡,他们的人生追求就只有对象吗?全员性缘脑,这就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原因。

30分钟前
  • 李秋天
  • 推荐

要死的心慌的陈好,去你妈的。冗长的独白,去你妈的。范哥,对不住了,2颗星,对不住。

33分钟前
  • hellojustme
  • 较差

“……我,不原谅她,我恨她!我把她给干了。不信?就知道你不信,就像当初不信我救她一样!”

34分钟前
  • 大蓝。
  • 推荐

还可以,虽然显得有些粗糙,但是故事讲述得比较顺畅,结尾略带黑色幽默

39分钟前
  • 一笑
  • 还行

其实很莔

44分钟前
  • scarllet
  • 还行

幸亏有范伟 片子一般 还有小河的音乐

45分钟前
  • 齐烟九点
  • 还行

太隐晦,后续不给力,深度挖掘不够——或者不敢挖掘吧。王志文、范伟、苗圃、廖凡都是好演员啊,尤其范伟同志,几场特写的戏,功力十足,真影帝!7

50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作文腔喷喷的。

53分钟前
  • P&A
  • 较差

我编剧老师相当推崇

55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