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志汉
主演: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简介:一具冰冷的遗体,在医学院的解剖课中,默默的和一群医学院学生,走过一学期艰巨的学习,陪伴他们穿越成为医生的成年礼。在台湾捐赠遗体做为解剖课教材使用的亡者,被尊称为大体老师,在极度重视亡者身体安葬的亚洲,贡献自己的身体需要面对亲人的不舍,获得深厚的了解与支持。这样贡献的心意,将带给家人以及医学院师生什么样的改变?即使..详细 >
很好的題材,很典型很好的case。著眼於活著的人,大體老師親屬和解剖課老師,學生,各自如何面對生死。 但是溫情以外對議題基本沒有深入探討,欠缺一點點。
还行吧,不够有很多细节没交代清楚
@HDF
最难的不是接受亲人的离世,而是面对想起ta存在的日子时瞬间涌入的空荡感。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和告别的课,我受益匪浅。感恩这些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体老师们,同时惊讶于辅仁大学对医学生的人性教育之全面真的令人赞叹。另外,那组大体老师上课和林先生游泳的穿插镜头真的,打到人心里去了。
爆哭
啊,面对解剖再也没有那么多激情了
大体老师的「资质认证」,在于需要为了防腐停留未知的时间。这样看,葬礼仿佛不是终点,更像是活着的人以逃避死亡的方式。哪怕归根结底盘算到最后也还是一抔树底的土,可生者连逃避的机会也要无限等待。最震撼我的镜头,解剖教室的正中有一幅耶稣的图像,导演特意在解剖进行时给了个圣洁的眼神特写。天主教和解剖学共存,耶稣注视着肉体的分解,灵魂在人情间永存。
英文名The Silent Teacher. 影片通过这个名词切入,提供了丰富的矛盾文本,无私与自私,传统与医学,个体与大众,灵魂与肉体,生命与延续。可惜的是触点够广但还不够深入,素材整理比较凌乱。那份仪式感与敬畏心也只有台湾才能拍出来了。
完全無法平靜
看了15分钟版,意犹未尽,想看上映版
她要去当老师。什么老师?大体老师!谢谢老师。
比商业片都更津津有味的纪录片!对生命的重新思考,死前把想说的都说了,想做的都做了,把一切都交代了,做到这点,就是平凡而又不平凡
称捐赠的遗体为老师,为遗体举办各种仪式,开课前对家属采访,课前课后对遗体鞠躬说老师好和谢谢老师,课程结束后缝合、善后,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原来可以做到这样,往生后一段不一样的最后的旅程。
一個關於告別的紀錄片
不多见的题材。学医不简单。
题材挺像我昨天看的,但质量差的实在有些多,不太喜欢这种观点纯靠采访对话说来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最重要的生命议题,只能靠直接讲出来。特别不喜欢配乐。
在面对国人忌讳的生死问题前,是一次有关生死与人的哲学探讨,也是一次有关生死的科普教育。题材很大,具体表现,立意深刻。「看淡生死其实很难,看的再淡,在面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时,还是会不敢、不忍。」
用力爱人,在生命消逝后发挥最大的价值,本片完整的展现一个丈夫对于做大体妻子的怀念。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死亡之后还有价值意义吗?丈夫每次的对话场景比较单一,但是难逃脱情感的真挚!
一是只有台湾敢也能够拍出这样的题材,二是信仰,整个仪式对生命的尊重,天主教所教导的也是爱!
#2018中国新映像导演来沪,映后交流很好。正好是大二下学期,有局部解剖课,我也有一位大体老师;我们没有那些仪式,上课前三鞠躬表达我们的敬意;捐献身体是无私伟大的,感恩这些silent teachers.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很好的題材,很典型很好的case。著眼於活著的人,大體老師親屬和解剖課老師,學生,各自如何面對生死。 但是溫情以外對議題基本沒有深入探討,欠缺一點點。
还行吧,不够有很多细节没交代清楚
@HDF
最难的不是接受亲人的离世,而是面对想起ta存在的日子时瞬间涌入的空荡感。这是一堂关于生命和告别的课,我受益匪浅。感恩这些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体老师们,同时惊讶于辅仁大学对医学生的人性教育之全面真的令人赞叹。另外,那组大体老师上课和林先生游泳的穿插镜头真的,打到人心里去了。
爆哭
啊,面对解剖再也没有那么多激情了
大体老师的「资质认证」,在于需要为了防腐停留未知的时间。这样看,葬礼仿佛不是终点,更像是活着的人以逃避死亡的方式。哪怕归根结底盘算到最后也还是一抔树底的土,可生者连逃避的机会也要无限等待。最震撼我的镜头,解剖教室的正中有一幅耶稣的图像,导演特意在解剖进行时给了个圣洁的眼神特写。天主教和解剖学共存,耶稣注视着肉体的分解,灵魂在人情间永存。
英文名The Silent Teacher. 影片通过这个名词切入,提供了丰富的矛盾文本,无私与自私,传统与医学,个体与大众,灵魂与肉体,生命与延续。可惜的是触点够广但还不够深入,素材整理比较凌乱。那份仪式感与敬畏心也只有台湾才能拍出来了。
完全無法平靜
看了15分钟版,意犹未尽,想看上映版
她要去当老师。什么老师?大体老师!谢谢老师。
比商业片都更津津有味的纪录片!对生命的重新思考,死前把想说的都说了,想做的都做了,把一切都交代了,做到这点,就是平凡而又不平凡
称捐赠的遗体为老师,为遗体举办各种仪式,开课前对家属采访,课前课后对遗体鞠躬说老师好和谢谢老师,课程结束后缝合、善后,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原来可以做到这样,往生后一段不一样的最后的旅程。
一個關於告別的紀錄片
不多见的题材。学医不简单。
题材挺像我昨天看的,但质量差的实在有些多,不太喜欢这种观点纯靠采访对话说来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最重要的生命议题,只能靠直接讲出来。特别不喜欢配乐。
在面对国人忌讳的生死问题前,是一次有关生死与人的哲学探讨,也是一次有关生死的科普教育。题材很大,具体表现,立意深刻。「看淡生死其实很难,看的再淡,在面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时,还是会不敢、不忍。」
用力爱人,在生命消逝后发挥最大的价值,本片完整的展现一个丈夫对于做大体妻子的怀念。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死亡之后还有价值意义吗?丈夫每次的对话场景比较单一,但是难逃脱情感的真挚!
一是只有台湾敢也能够拍出这样的题材,二是信仰,整个仪式对生命的尊重,天主教所教导的也是爱!
#2018中国新映像导演来沪,映后交流很好。正好是大二下学期,有局部解剖课,我也有一位大体老师;我们没有那些仪式,上课前三鞠躬表达我们的敬意;捐献身体是无私伟大的,感恩这些silent 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