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个影评都会被片方告,进而被迫道歉,简直无语!
学校竟然不护犊子!
而当下学生们的骨气在哪里?!
能不能有点血性和革命精神?!
要知道那什么学生会职务到了职场上P都不是,还不如有点血性坚持自己的评价。
社会发展至当下,结构还是没有变化,资本控制了言论,控制了审美,控制了流量,控制了BigBro,BigBro控制屁民。
若批评不自由,那赞美是多么的苍白!
第二次发…
北大学生事件让人震惊,把正能量电影拍得这么烂不是更该死吗?
有罪的是你们阿!!
技术这么差就别拍什么正能量了,还不准批评??
这剧本初二作文水平,不能再高了。
我就这么批评了有本事把我工作也弄没了??
人民群众不能评论你们电影??!
自己不用心,怪别人??
你们要没有剧作水平就拍记录片阿,装什么呢?
还拍剧情片?
而且这种霸道公关就是找死。
参加了沈阳的路演,惊天救援里杜江饰演的韩凯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消防员的力量,深深的感动了我。
本片以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场小地震导致了隧道坍塌、图书馆起火、化工厂管道破裂等多重危机,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救援队员们挺身而出赴汤蹈火,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本片以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场小地震导致了隧道坍塌、图书馆起火、化工厂管道破裂等多重危机,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救援队员们挺身而出赴汤蹈火,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一部非常非常套路的救火电影,有对比就有伤害。
(1)情节非常的单一,几乎是警示教育片,或者是火情纪录片,也没有啥戏剧元素,一脸阴沉让人很难受。
看了这个更感受到法国人🇫🇷拍电影的有趣与不同视角和气口的重要性。
(2)旁白就是冰冷的口吻,在给消防员传递出发,应战命令,同时播报火情进度。
(3)救火的过程也很无语,明明大部队已经到了,却只派一个小分队前往最危险的地方,还没有救援,设备也跟不上。
(4)消防员是真的苦,也是真的伟大,舍小家为大家,在“消防叔叔,从消防员群像的视角看这部电影还算可以,有帅的,有憨厚的,害怕的,有队长这种内敛的。
(5)感情戏真的大可不必,无论是队长那条,还是杜江和老师那条,都是负分。
“因为爱情才舍己为人嘛。。。
” 这俩女性角色也很无语,作为一个化工专家,应该是条理清晰,理智分析各类方案,而不是在灾害面前慌得一批,还给出一些消防员都懂的信息。
另一个韩雪演人民教师就更无语了。。。
(6)现代化消防设备挺帅的。
尤其是投弹式泡沫车,当成消防设备宣传片可以给1⭐。
另:浪费了IMAX幕,一大清早爬起来看,这大荧幕和音响根本体现不了效果。
有幸在不散观影团的组织下提前观影。
感觉自己在电影院里面全程都在流泪。
电影结束之后,我也看到了很多人觉得好多情节都猜得到,有点无聊。
但我不认同。
我觉得我会觉得感动,感动到哭,并不是说到底有多少令人惊喜的特效或者是令人震撼的意想不到的剧情发展。
而是我每次看到那些电影里的救援场面,心里就会不自觉的想,这些都是真的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国家的消防队员真的会这么不要命的救人的。
明明自己也是肉体凡胎,明明也会害怕,明明家里也有一家子人在等他们在担心他们,明明也从来没有应付过这么大型的灾害场面,可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披挂上阵了,给多少绝望的生命带来希望。
大概只有我们国家消防员会这样了吧,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这部电影从消防员的真实角度出发拍摄,日常的训练生活,每天处理的小小事故,没有安全感的未婚妻,通信员暗恋的女孩,小胖子要做大寿的老父亲,对比赛志在必得的田径健将,每个人都是鲜活而又普通的在生活,可是一旦有了险情,就把这些日常放在脑后,去直面世事的无常。
个人来讲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惊天救援》在上映前爆发的“致歉信事件”,虽然目前成了个罗生门,真假未知,但实实在在让这片子有点未映先衰的意思,眼瞅着预售票房和首日票房都不行,毒舌君看完之后感觉这片子确实看头不大哈!
当然了,首先要说啊,这片子要论灾难大场面以及消防员的火场奋战戏,量是给得足足的,感觉至少有80%的情节都是火场救灾戏,质呢也不算差,除了韩雪带着孩子们在楼顶上等待救援时,身边的黑烟有点假之外,其他的火灾特效场面看起来都不错,技术层面算是基本达标了。
而且开场没啥拖沓文戏,很快就进入到化工园区爆炸的救火动作戏中,还展现了此前华语救火题材电影没有展现过的许多消防与救人装备,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挺用心了。
但本片除了不停地救人与救火,就再也没有其他了,也就是说,本片的文戏和角色塑造,无限接近零分,无法打动观众。
除了王千源和杜江这俩明星因为戏份多能给人留下印象之前,其他角色基本上看完就忘。
而且光看救人与救火,哪怕是场景不断变换、危机不断出现,也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越看越提不起兴致。
这其实说明导演对于火场危机层层升级的节奏感、紧张感的营造和把控是有比较大的问题的。
虽然毒舌君前面说了,这片子开场不久没啥拖沓文戏,就迅速进入救火动作戏,但看到片尾却发现,好嘛,这煽情戏、升华戏、上价值的文戏都堆在片尾了啊,而且都让人感觉比较强行和刻意,没多大感人能量。
这也让本片成为五一档唯一一部不用看到结尾就可以提前离场的片子,《长空之王》不管你看不看得下去,至少片尾中美五代机对决还是值得等一等的嘛,但《惊天救援》看到火情基本解除,危机得到控制的时候,就可以提前离场了,结尾的文戏没啥看头。
这片唯一的优点就是,港导们拍的主旋律电影确实没有喊口号的风格。
其实,作为影片的叙事和大场景来说还是比较流畅的,但这片的逻辑问题和常识知识绝对不能深究,否则整部影片就是架构在虚幻上的阵痛罢了。
先说,像是这种存放有大量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的化工厂是绝对不可能修建在城区的,对于化工厂,烟花厂,核电厂这种危险系数极高的设施,一定是对生活居民区有距离要求的。
结果本片化工厂的周围不仅有居民区,甚至还有学校,excuse me?!
二来,不管是导演还是编剧显然不是理工生,至少是没学过化学的,很多专业知识的破绽暴露无疑。
最后,有些侮辱观众智商的居然是为了解救被困在火海中的消防员,朝燃烧区疯狂投掷干冰弹。
呵呵,是的那么多干冰比艾莎的魔法还炫酷,火是扑灭了,但有常识的人也会知道,那些被困的消防员估计也会因窒息而死,干冰的一大特效就是化为二氧化碳阻断氧气。
电影中最后被救出的消防员先不说有没有窒息的,但凡连一个呼吸困难的人都看不出来。
所以,拍电影前一定要对故事中出现的一些专业知识多加学习啊。
非战斗减员,也不知道想感动谁。
明明是一部可以很好的宣传消防员的片子,但是莫名其妙说是车辆进不来,很多工具没法携带,后来再救援的时候一一出现。
逻辑上根本说不通,能被铁棍打断的铁架子,忽然又可以承受两个人叠加的重量。
刚刚说是现场马上发生再次爆炸,然后镜头一转就把帐篷扎在了可能爆炸的现场。
一边是化工厂急需救援力量,一共进去几十个人。
一边是图书馆天台困了七八个人,去了三四十个消防人员七八台消防车救援。
根本就是为了场面宏大而硬凹造型。
爆炸发生几分钟,指挥中心已经布置的井然有序,领导们坐的一水稳当,仿佛已经提前知道要爆炸。
但是全程指挥中心没有放一声屁,没有吭一声气。
要一群领导在现场看直播。
消防员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队伍,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救援现场。
他们需要宣传,他们需要英雄形象的塑造。
但是不需要逻辑狗屁不通的硬凹造型。
最后还有植入的硬广足够硬,中信重工,中信银行卡……果然资本才是硬道理。
地震来了,中信银行卡给了两三秒的广告,消防救援现场消防员被困住了,然后开始放消防灭火的工具的广告,牛逼。
一场灾难来临,武警公安都完全没有身影。
全城的救援力量就只有消防这几十个人。
来来回回,只有一个专家和几十个人在救援全城……我感动不了……好像把兄弟情宣传的感天动地……但是大屏幕前他们因为战友牺牲的时候,却让人无法感动。
简直如坐针毡。
战友情好像就是一群大男人哭哭唧唧,一个字,绝……救援现场说是车辆进不去,但是需要灭火的时候,泡沫和水用的无穷无尽……遍地是火和化学品医疗救护力量,做个心肺复苏靠护士一拳一拳的打击,谁他妈给教的CPR?
救援现场只有护士的拳头……拜托一点医疗设备都没有?
一点药品都没?
这是捧中国消防踩中国医疗么?
不至于吧……上一次让我在电影院写完影评的是那个花木兰的动画片……指挥就和傻逼一样,没有支援,不让撤退,用人命去填坑……天老爷,中国电影水平就这样的?
不知道我的评论需不需要道歉。
我先承认,我错了,一家之言,如果不当,就请以我是恰烂钱的水军来判定吧。
一部完美的消防设备广告片,感受到了导演和编剧的自娱自乐。
我们感动于消防员的伟大与不畏艰险,但我们更感受到了演员选角的突兀,人物僵硬的塑造,主旋律片与商业片的决断错误。
影片一个半小时处的柯哀剧情般的氧气互续;人物死亡flag般的成长,我感受到的只有出品方满满的恶意与国产灾难片的任重道远。
作为在几个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待过的前消防员,虽然对电影刻画的基层消防站日常生活细节很感慨,但是作为一部描写消防员、面对大众的主旋律电影,其中的错误相当多,槽点满满。
王千源饰演的队长表演得很好,就是大家心目中队长的样子,热爱工作,严厉体贴,身先士卒。
但全片就只剩演技在撑着了,救援过程中错误百出,不敢让人相信这是总队参与指导的电影。
首先导演严重夸大了事故的危害,仅仅是一次爆炸,方圆五公里的建筑几乎都受到了影响,韩雪所在的学校书架倒塌还能勉强用书架结构不合理来解释,但是这么大的火灾却很难解释是如何发生的。
这次事故是取材于江苏响水,并没有出现电影中那么夸张的情况——附近的建筑物都倒塌了。
要呈现这种情况,只可能是大地震。
片中应急救援力量的调度导演表现得相当不合理,正常情况下,一个消防站是六车配置,一个站只有一辆举高车。
救援学校,出动好几辆举高车,意味着最少调集了两个消防站。
救援学校配备这么丰厚,但主角作为最近的消防站,居然没有全员出动,只是例行三车组出警。
化工爆炸的镜头中,可以看到化工园区的消防力量很薄弱,只有一只专职队伍,几辆五十铃消防车,现实中化工园区消防力量没这么薄弱,除开专职队伍,通常还会单独设立一个消防站,基本上重型水罐车、泡沫车、高喷车、洗消车是配备齐全。
主角到达现场时,没有展开战斗队形,构筑阵地,进行前期侦察,反而是带领队员直接往上莽,同时化工队伍也没有处置事故,而是和主角会和,直接开始搜救伤员。
救援过程中主角携带的绳索和破拆工具,在充满易燃易爆气体、高温火焰的现场中救援是非常危险。
救援行动讲救援第一,但后面还有句科学施救,片中的救援情况复杂,险情巨大,应该是先出水力图控制局势,同时派出侦察组。
贸然全员出动搜救,对救援是无益的。
通信员毫无纪律性,去救人固然让人感动,但是险情处置重要的是坚守岗位,不能擅自离岗,承担进攻队员通讯保障时,擅自离岗而不是要求增援,是毫无纪律对队友极度不负责的行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槽点,比如全程着普通防护服战斗,距离罐区这么近,不穿隔热服,也没有搭建固定阵地,进入硫化氢区域,还穿轻型防护服,不携带氧气罐,带普通空呼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太多了写不完。
剩下的部分下次补上,实在是短时间吐槽不完
已经看过很多类似的题材,这一部电影却给了我一个惊喜,聚焦于消防员普通平凡的一面,带给我很多的感触,我们都很平凡,是我们的选择带来的不凡
带着写稿任务去看点映的,其实电影本身算是超出预想了,没我以为的难看。虽然王千源的声音挺出戏的,特效剧情挺夸张的。未成想后来路演出了意外……其实电影里并没那么夸张,但导演回应确实忒不中听。今儿突然想起来看一眼几分,居然没分~
随便点开看看,没想到居然没有快进地看完。电影本身有许多的问题:元素过多,两条线的剪辑有点刻意,立flag必牺牲,王千源的台词让人出戏。但是!不至于恶评如潮。更不至于就这么点票房。救援场面又多又紧张又揪心,几次爆炸非常震撼非常突出救援的艰难。消防员的牺牲,重伤都让人泪目,煽情并不刻意,我能共情到。消防员太了不起了。致敬!!
不知道是不是提前看了短评被影响的缘故,整部片子像照着模板拍出来交作业的片子,模板还是已过时的老套模板。很多场景的设计都刻意的有些违和,煽情的桥段并不自然,嵌入的很生硬。但为了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消防人员,还是给三星吧
只能说聊胜于无吧,感觉印象最深的消防片子,居然是20多年前TVB的《烈火雄心》。
不许糟蹋国家钱。
消防员永远是最勇敢最值得敬佩的人,是最美的逆行者。
场面还可以,也就是场面还可以。
怎么说呢,这片子对得起这个名字,整部电影就是在救援,活的死的有人没人,反正都要救。与其说叫灾难片,不如用一个新名词“救援片”
早在2016年就拍了抗美援朝题材,然而市场口碑都不买账。几年后主旋律题材兴起,投资商们还是这么么迷恋港片导演,你们能稍微查一下这人的履历吗?香港是电影的天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HK导演都值得投资的!
节奏有点慢,老戏骨代入感不错,向消防员致敬!
灾难特效还是逃出生天时的水平,没有任何提高。煽情部分还可以,整体不如逃出生天。
非常典型的主旋律应试作文,也不能说差,就是处处都在意料之中。而且非得塑造这种专心工作不顾身边人的英雄形象吗?最后的牺牲和致敬还是挺好哭的,毕竟你知道这样的人在现实中确确实实存在着。
多少有点不太合理,整个救援好像只有他们的队伍在,其他的队伍一直没有来吗?不过确实感人,生命如此脆弱。消防员:我们尽力了。。。。致敬英雄
明白你,明白你的工作有多重要救援现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是我们尽力了,我们尽力了。一想到我们的重逢就是就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就觉得有点可惜。
拍的不算差。
32/100. 👎
6.5分。似乎看了好几部类似的作品了,香港的,大陆的都有,问题也都类似,无尽的煽情和配乐,把电影本身搞得支离破碎,挺可惜得。化工品这玩意儿真的太吓人了,曾经工作关系考过注安,然后就发现做别的行业顶天就是丢了工作,做这个说不定哪天就得进去啊,哈哈~~~
无高潮叙事+硬煽情,很差很无聊。
因为刚经历了一场火灾,对于浓烟的可怕,以及电影里消防员的现场处置节奏,都比较认可,最惊喜的是对影片中的新型消防器材展示。而作为灾难片拥趸,认可对片子里消防员更多是意外和两难选择的牺牲。最后,看了下大家的评论,居然没有人想到2015年的天津么?回来看完百度,哭成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