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影片的几个槽点吧。。。
1.男主角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长相差距也太大了吧。
怎么20年后帅了那么多,都说弹吉他的男生很帅,但是也不是这种帅法吧。
2.我觉得主唱很明显不太会唱歌啊,他唱歌的嗓音明显是在用嗓子唱,并且不会用气,高音全部都没爆发出来,作为拍大电影的,你们好歹你找个唱歌好点的,酒吧里一抓一堆啊。
3.中年大叔只是从侧面说他是昔日的rock star,可是电影从头到尾都没安排他秀一下自己的才华。
应该给他一个机会,比如突然间抱着吉他冲上台去和乐手们即兴一下之类的的,我估计秦昊是不会吉他不会唱歌吧。。。
但是话说回来亮点也是有的。
最主要就是难得导演找的乐队成员真的是搞乐队的,相对于《重返二十岁》鹿晗在那里假弹,电影里的乐队确实是在真弹。
而且底下的群演们,很专业,一看就是真正的爱听摇滚的。
其实摇滚这东西真的说不好,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真正会弹吉他的,举手投足就感觉是随着音乐律动在摇晃身体,给人一种代入感,而假的演员就是投不进去。。。
其实觉得影片再二十年前的部分拍的真的挺好的,既映射了中国摇滚圈的真实故事,又能引起青春共鸣。
而现实部分太扯淡了。。。
哪里摇滚了。。。
哪里英雄了。。
是不是从侧面告诉我们摇滚英雄们只存在二十年前。。。
文/田金双“走肾时代”是我自己编造的一个词汇。
这个词汇,看似直白,看似粗糙,实则意尤未尽,意味伸长。
譬如,中国20摇滚成长史本就是典型的走肾时代,这个时代容纳了太多有关青春爱情的成长记录。
在中国摇滚史上,曾经出现过太多的英雄,之所谓,前有崔健,后有唐朝、黑豹、魔岩三杰,如今曾经辉煌一时的摇滚不再,摇滚精神渐去渐远,余下的只有经过商业包装的摇滚外套。
值此,摇滚青春片《摇滚英雄》恰如其份地斜剌杀出。
可以说,影片中的摇滚青年武为身上有着摇滚人太多的精神隐喻。
相比其他影片,中国摇滚青春电影《摇滚英雄》更像一部与摇滚有关的青春、爱情或者成长记录片。
影片中,年过四十的摇滚人历经孤独、辉煌、堕落、厌世和酗酒闹事扣被捕入狱,出狱后,武为的生活中出现一个十九岁情窦初开的女孩春晓。
春晓的突然闯入,让武为的记忆再次回到十十年前那段自由不羁、爱恨交织的热血青春,或者说曾经热火朝开的走肾时代。
影片中,处处弥漫着晃动不安的镜头,这亦隐喻着青春和梦想的动荡不安,或者说内心的不安份。
同样,这点在王家卫的影片中曾有过大量的运用,只不过,王家卫的影片更多诗意而忧伤的格调,而《摇滚英难》仿佛更注重写实。
在影片中,有过不止一次喝酒的镜头,在影片有关摇滚的精神表达里,酒、情欲似乎某种精神隐喻。
在影片中,当武为和朋友街头偶遇李爱后,几个人静静在聚在李爱表姐那个类似洗头房的小房里对头瓶子喝酒。
而武为和梦乐队夸大惊摇滚乐坛后,因为错综复杂的男女关系,梦乐队几个成员彼此坐在一起喝酒,而后表情无感地大打出手,在啤酒瓶破碎的声音中,鲜血漫无边际头长发,武为目光迷乱地在街头奔走。
那一年秋天,面对爱情与梦想的双重抉择,有人离开,有人死去,梦幻破碎,爱情覆灭,青春终结,摇滚不再。
提到摇滚,老崔这个名字绝对不能错过,在《摇滚英雄》中,男女主人公武为和李爱的对话也在随着老崔的名字开始的。
而后,武为李爱沿着火车车轨吟唱起崔健的老歌,岁月渐去渐远。
而后,当武为和梦乐队如日中天之前,几个人跑到野外拍照,静静地赤膊上阵一字排开集体撒尿。
这种镜头,很抒情,很直白,不加掩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韩寒《后会无期》中撒尿的镜头,亦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老崔和臧天朔等人主演的《北京杂种》。
只不过,在《北京杂种》中,众人醉酒后当街撒尿,而后醉意大发,话不投机在泥水和尿水中互相贴身肉搏大打出手。
只不过,如果说崔健参演的《北京杂种》反映的是中国摇滚老炮的奋斗史和辛酸打拼经历的话,《摇滚英雄》更像中国新后代摇滚人与青春岁月有关的吐槽史。
而这,亦是有关中国摇滚岁月走肾式的精神诠释。
不是吗?
细数摇滚和撒尿,两者同为走肾,只不过,前者,阳气上升,抵达喉咙,冲天一吼,不吐不快;后者,阳气外泄,抵达丹里,顺势而下,一泄千里,势不可挡。
所以,在与中国摇滚史有关的走肾岁月里,有人尽兴地活着,有人悲伤地倒开,而之于影片中的武为,从曾经一时的武断行事到梦幻碎碎爱情覆灭后的无所作为,似乎距离《摇滚英雄》中影射的窦唯相去甚远。
且不管影片是有意无意的影射还是精神怀旧还是集体讨伐,在中国摇滚老炮和铁托中,窦唯都是一个拥有着自己原则绝不妥协不断推出作品的音乐人,而之于影片中那个拥有摇滚身份的武为,遭遇李梦和姜茜内心掀起波澜之后,事隔多年,除了邂逅自己身份不详的亲人春晓外,一切,似乎都刚刚开始……而之于中国摇滚,摇兮滚兮,不能摇不你就滚!
经过数不清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之后,中国的摇滚精神就这样在“走肾时代”中图有虚名。
而留下的,只有怀旧,或空空荡荡。
看过了很多青春片,其中也有一些以吉他和摇滚乐为核心元素,同样在都市黑暗的角落里轰鸣起满载梦想的乐曲,在街头巷尾游荡,在蓝天白云下呐喊,同样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头来却老大徒伤悲的伤感人生,不过《摇滚英雄》还是给到了不一样的感受,看这一群长发飘扬却眼神清晰的少年,相信很多人的思绪都会拉回到那个狂躁的、我们仍然分不清是真实还是梦幻却注定要在中国音乐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九十年代,来吧,放下手机,重温那个只有大汉显只有磁带的摇滚乐的长发年代。
《摇滚英雄》是一部很有想法的电影,标名为摇滚英雄,其实讲述的不是一位摇滚巨星的成功史,而是一位摇滚少年的失败史,不取成功的案例,而取其失败的典型,无异对摇滚乐是持反思态度的,至少是冷静的。
影片一上来就是双线交错进行,一条线索就在当下,落泊摇滚明星武为被放出监牢,回到家中遇到一位不请自来的少女,两人在失意的人生阶段中擦出了一点苦命相连的小花火,而女孩儿似乎还隐藏着一个秘密。
另一条线索则回到92年,年轻的武为背着吉他在铁道边遇见了李爱,一文不名的武为和梦乐队后来在李爱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而就在接近成功的时候,无情的现实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心态,有人劈腿出轨,有人另有图谋,有人执意孤行,有人愤然而起,梦想,在现实的无情打击下,变得支离破碎。
刚开场的时候,因为人物设定的原因,一度以为这部电影描写的就是窦唯、王菲的故事,而片中人物的基本关系也有几分相似,但看了不久,就发现,确实是有所借鉴,但不仅限于窦唯一个人的故事,武为包括梦乐队,以及其他几个疑似人物,都和原型有明显的区别,应该是结合了很多摇滚人的经历,全新创作的故事,切不可对号入座,尤其是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这绝对是一部纯粹的剧情片。
摇滚是什么,怎样才算是摇滚英雄。
影片没有答案,但对于现实,主创编剧还是相当有情怀的,年轻时代长发飘飘的武为,除了一个音乐梦一无所有,而中年时代沉迷醉乡的武为,就连这个音乐梦也没有了,音乐梦毁了他的一生,而他却无怨无悔,这大概就是导演所要表达的英雄的定义,为了摇滚而牺牲青春的一代人,武为和凋零的梦乐队才是英雄,而不是真的崔健唐朝黑豹或者是窦唯。
李梦很美,也很梦幻,她饰演的李爱从跑龙套的演员到影后,为爱情肝胆相照,令人感动。
奏昊自然不用说,颓废摇滚人非常走心入戏,后来则调节气氛,大夏天穿着大皮衣带小女友逛公园的戏非常有趣,还复温了一下《推拿》的盲人戏,是个大笑点,刘雅瑟也很好。
几位主演都很好,有一种天然的美,现在流行小鲜肉、霸道总裁,大长腿和马甲线,《摇滚英雄》里面没有这些,只有性感的吉他,冰冷的冬夜,炽热的酒精,还有一群长发飘飘的少年,到最后都没记住武为和梦乐团演员的名字,但他们真的很帅,瘦弱,纯净,柔顺的长发笼罩下有明亮的眼神,他们是新一代的摇滚人,没法彻底还原前辈的狂野,但他们一样因为梦想而锋芒四射。
有人说《摇滚英雄》只有摇滚,没有英雄,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英雄,80初人的英雄情结是一把吉他闯天下的摇滚歌手,而今那个时代远去了,摇滚情怀也似乎随之淡了。
就像《老炮儿》里冯小刚饰演的当年走街串巷把自己当老大的钢炮们,都成了逐渐老去的小市民。
这片子很真实,讲的是一种摇滚精神,无关乎岁月的变更,青春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我们曾经都奋不顾身的疯狂过!
不过说起现在的摇滚乐我并不是很喜欢,我更喜欢上世纪90年代那批摇滚歌手的音乐,喜欢beyond这类的音乐人,这部《摇滚英雄》确实是一部不错的摇滚老炮的青春记忆影片。
个人主观:这是以消费崔健,窦唯和王菲 高原 姜昕 张炬为主的电影,纹树的纹身 摄影师 为高原, 王菲就是那个拿拨片的女主角 香港影视天后 ,就连2014年的女主角因为他的音乐所以才喜欢上了摇滚可以看做是姜昕,乐队里的吉他手最后骑车死了,难道不是映射张炬?
这电影看到了很多别人的影子,剧情烂的掉渣,抱吉他去轨道上练歌,难道是因为窦唯黑梦专辑的封面?
这天真烂漫的偶遇也太超前,轨道噪音大,谁会去那练吉他,然后摆个造型开始扫弦,我虎躯一震开始怀疑这是偶像剧?
但男女主角真他吗的太难看了,1994年 姑娘不一定非要扎麻花辫子,不过狗尾巴草和麻花辫确实是90年代大陆青春电影典型的标志,之后偶遇到的两个主女角像站街女,为突出乐队的勤苦所以选择抗麻包吃不起饭抢方便面,傻帽的台词换成傻逼更好点吧?
连毒品都没,电影怕被和谐吗?
难道中国摇滚就是打炮 打架 吹牛逼 戏果?
真不知道你拍中国摇滚是为什么?
是为了精神,还是想证明中国摇滚没有精神,那么你已经告诉全国观众了,这简直是部黑中国摇滚的电影,麻烦导演先去看看中国摇滚记录片再拍摄,不伦不类的电影,真是黑了个梦嘞。
第一次评论,语句不太顺。
但看过片子的你应该懂得。
摇滚音乐的萌芽,一帮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商业化是必不可少,但是摇滚原本的那些东西也被保留了下来,还是值得力荐的,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会存在这些东西,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导演将他们糅合在一起,最终的效果不是特别好,但也还是保留了摇滚独到的一面,不然不会引发这么多人的抨击,摇滚还是在少数人手上,抨击只是嘴上或者键盘上的摇滚,不适合看这么独到的电影
(文/小义大道)看完电影,我始终觉得少了点什么,大概是被之前《致青春》那样的怀旧片给洗脑了。
摇滚青年们的私生活被传的那么乱,为何又没有青春怀旧片经典元素“堕胎”这么惨的事。
而是女儿嗖了一下就长大了,跑过来教训老爸。
只能说,摇滚青年版“致青春”有点酷!
现在的歌手,但凡是沾上“摇滚”俩字,那就是意味着洋气高冷,歌词写的稍微亲民点,就立马会骂成伪摇滚。
比起现在摇滚音乐人如此受欢迎和器重,90年代的摇滚人就苦逼了一些,那个是最坏的年代也是个最好的年代。
摇滚乐人大多像电影里的梦乐队一样苦逼,一包泡面好几个人抢着吃,白天背麻袋当苦力,晚上哥几个凑在一起练歌,连个正规的场地都没有。
但即使是这样苦逼,仍然创造了摇滚最为辉煌的那个九十年代,也是成就了崔健、窦唯、唐朝等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人物。
影片前面不断出现几位年轻人一起游玩骑行的景象,那些几个人骑着车、光着背在海边在河边在没有雾霾的天地里,犯二傻乐拍照,MV式的清新美好。
注重剧情发展的你若以为毫无意义累赘的片断,那么在结尾时的情断义决若没有这些曾经美好的衬托,就不明白,知足与感恩的重要,明白友情爱情与名利究竟该如何选择?
选了名利也未必输,但是丢掉的爱情友情恐怕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部影片讲述的方式非常别致,双线叙事展开、最后又双线交汇,一个青春激荡一个颓废放浪,一个摇滚青春一个中年沉沦。
他们看似相差太远,却没想到互为因果,在讲述中我们一边体味青春奋进的感觉,一面品着中年男人的失落人生,不知跟着谁哭跟着谁笑,值得玩味。
并且摇滚青年绝不会让耳朵寂寞。
摇滚乐几乎贯穿整个片子,而且每首配合剧情听特别带感,既使不看里面男男女女的情爱纠缠,只是听听歌也是种享受。
对于影片来说,最难处理的就是两个时空里讲述同一个人的命运姿态。
两个时代的武为处于完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年轻时武为的理想主义极度浪漫,而步入中年后却极度愤青,他的愤怒来自于无法与世界握手言和,这个世界早已不是他当初熟悉的样子,一切都让他感觉无所适从。
这是所有的理想主义者或早或晚都将面临的问题。
是向现实妥协从而证明你可以混得更好,还是依旧保有心中的梦想并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从中国摇滚正值蓬勃气势到摇滚大众化下找寻摇滚精神的过程里,二十年的时间跨度,潜伏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感放纵、延续和回归,影片对于这路历程的处理相当娴熟,无论是剧情安排还是美术设计时代感都很强,注重细节的真实,带着观者在两个时空来回穿梭,感叹青春与时间的流逝,感受爱与梦想的伟大。
其间关于青春、关于回忆、关于摇滚、关于爱情,都是最为珍贵的回忆。
而对于每一个曾经热爱摇滚的青年来说,看到这些画面迂回都会热泪盈眶。
虽然已是回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怀揣着一颗永远年轻的热血之心。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摇滚英雄》荣获年度新锐导演、女演员、录音师三项大奖,捧得三座“金凤雏杯”,成为最大赢家,不是没有理由。
国内拍这样和摇滚擦边的片子,基本都是烂片,稍微留心过八卦的人,都能从影片故事看出这是当年某乐手和天后爱情故事的复刻。
那么或激烈或纠结的过往让人唏嘘,被现实捉弄的惨败的摇滚英雄能否重新崛起?
这片子大部分张狂激进的残酷青春惨不忍睹,却送给我们一个很暖的结局,给人希望!
它再现的是90年代的摇滚青年们狂燥又奋进的生活,那个我们一起走过却没有经历过的另类残酷青春!
这部电影最美的就是男女主刚见面的时候,火车驶过,对视,交谈,走在铁轨上弹唱崔健的花房姑娘。。。
太浪漫了。。。
李爱为男主付出了很多,但我还是喜欢姜茜一些,虽然她是个小三。。。
不过也怪男主花心啊。。。
最后春晓的出现算是对他的一种救赎吧。。。
经历三个女人,不是摇滚乐救了他,而是女人们。。。
北电场先一步看了《摇滚英雄》,华语青年影像展的展映作品,一部打破传统充满新意的影片。
双线叙事的结构并不新鲜,细想有其用意。
1990年正值中国摇滚黄金时代,2010年至今应算中国摇滚逐渐复苏的时代,两代武为的故事也分别暗和时代气质。
年轻版武为的理想主义极端浪漫,中国摇滚蓬勃气势和戛然而止,中年版武为在草莓迷笛上的找寻似乎暗合当代摇滚大众化下的摇滚精神回归。
个人命运与时代特征的高度契合。
对于影片来说,难处理的是两个时空讲的是同一个人(由不同的演员表演),两个时代的武为处于完全不同的环境与心境中,但20年的时间跨度下又潜伏着难以言说的情感的放纵、延续与回归,影片的处理手法相当娴熟,无论是剧情安排还是美术设计时代感都很强,注重细节的真实,带着观者在两个时空来回穿梭,感叹青春与时间的流逝,感受爱与梦想的伟大。
在声音方面的处理非常惊艳,这也是一个音乐题材的影片应有的气质,可以看出导演和录音在声音方面细腻的设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电影的录音难度很大,声音的层次感非常强,很重视非语言类声音的叙事,充分调动了影片各种声音元素来完成抽象表意,帮助观众更好的获悉影片情绪上的变化,在叙事上合理地做出暗示。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有时候我有意识地接受到了声音的刺激(比如梦乐团表演的段落),同时也有我不会特别注意到,但是影响着我潜意识的声音(比如四合院段落出现的声音)。
至于说电影里面出现的众多歌曲,不管是经典的(如老崔《花房姑娘》),或者正流行的(如逃跑计划《夜空中最亮的星》),使用的非常好,光这一点对于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就很过瘾了。
放映现场听导演说如何拿到这些音乐版权的故事,非常感动,抱着一颗热爱电影热爱音乐的真诚的善良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导演既是电影人也是音乐人,有自己的执着与坚持,这也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剪辑节奏与影像风格,表现出一种强劲的生命力。
片里也有很多桥段让人回味,电影既是艺术,是表达,也是商品,是工业,对于一个小成本影片来说,在个人表达与商业元素之间保持精致的平衡尤其难得。
都说主唱难看,如今看来,导演可能按照下图🎸找的主唱
八卦不想谈,里边有个情节是,梦乐队来百花录音棚录音,说崔健唐朝、黑豹窦唯、何勇张楚、郑钧超载都曾在此录音。
后来唱片公司只签主唱,乐队解散,独自签约时主唱签落款是94年。
超载专辑96年发行的,但超载单曲《祖先的阴影》和《低下头是人间》分别收录在《摇滚北京1》某盗版大摇滚拼盘中,都是93年发行的。
所以说超载来百花录过音还算合理但是,经纪人阮大伟的大哥大铃声,竟然是《铁达尼》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这就离谱了,这电影在中国是98年上映的,OST之后才发,你演的可是94年的事?
《摇滚英雄》是提前剧透《夏洛特烦恼》?
为了秦昊和刘雅瑟看的,电影蛮无聊的。年轻时候的武为呆得要死根本一点都不帅/60
确实为了秦昊才看的,演技很好,就是电影的剧情……
无营养发疯,演员快跑
其实这是摩登天空和太和麦田的音乐节宣传片吧?不知道是不是在影射王菲窦唯,情怀有,故事性弱了那么一些。
夜空中最亮的星!
剧情乏味 摄影剪辑秦昊给一星
当做纪录片看,非常满意
最好的摇滚代言。演员太对了。剧情有意思,窦唯的传记。
王菲窦唯的故事~~~~
还可以。正好是我当前需要了解的。
就这原声浓浓的金属味我就不可能给它四星以下!
导演多拍几部 再选过一个编导 会有戏
其实也还好啦,只是主角演得实在造作
这是黑摇滚呢还是黑摇滚呢?
窦唯表示你连原我名都不敢提,这还摇滚个毛啊,不过歌不错,秦昊是好演员,对于大家吐槽的主角丑,我觉得可能导演是为了不是假弹假唱
有诚意的电影虽然摇滚不仅仅如此但是我还是看到了满满的感动
2015年的电影 那时候的我还不懂摇滚 如今的我也许依然不懂吧 但我喜欢音乐 多元素的 我自己没有能够成为音乐家 我想我的孩子会不会喜欢 最后他们父女相认 孩子因为她爸才喜欢摇滚的 这是我对这部唯一感到欣喜的 整个故事在那个年代里 我们无法去想象那时候的摇滚 梦境照进现实 或许是一样的 或许这样不摇滚 但这就是人生 青春一眨眼就过去了 然而我的青春没有遇到摇滚 我就变成了大叔 但现在我却可以重新再去找回青春 找到摇滚
我们常常会怀念那些吃不起饭的日子,和对象一起看着昂贵的餐厅流口水的日子。但那也是我们最好的日子,除了梦想和爱情什么都没有。感谢电影让我想起了那段日子。
高度的还原了很乱的贵圈里的很多著名事件。
槽点很密集,故事很意淫,狗血的爱情套了一个狗血的父女相认。基本就是窦唯王菲姜昕高原的故事照搬,导演最后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地标明纯属虚构,以及,第一次知道还可以吃油条喝北冰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