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早在2022年就追完了《亲爱的仇敌》的原著粉,知道它被拍成电视剧,本来还颇有一番期待,但追完全剧我觉得最多75分吧…小说是否能改编成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避免’魔改’与同质化”,这部剧从15集就开始了与原著毫无关联的“魔改”:原著写的是三位女性的事业路,罗曼被行业雪藏后得到了陈凯西的帮助,再慢慢爬起来;陈凯西从自媒体做成了制片人;钟倾城因为一心想往上爬,所以在林宁和江涯之间选了后者,去境外拍了大尺度片之后爆红。
但剧里变成了罗曼父亲催婚、生病、方驰(原著里没有)追罗曼;陈凯西怀二胎、抓小三、策划离婚;钟倾城生父露面、向她要钱,她拒绝江涯…双女主题材的剧可以从一而终地大女主的,不需要再掺杂一些陈旧叙事,这样反而两类受众都不讨好。
内容改得缺乏新意也就算了,逻辑都不通畅。
剧里疫情后,用罗曼的话说,对很多东西祛魅了,其中一种祛魅应该是对周慕孙这种有品位但事事都会衡量得失甚至连对罗曼的爱都要利用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人祛魅了,特别是经过父亲重病、独居在家发生意外等事件,内心渴望一段纯净坦率的关系似乎也说得通。
反观方驰,在陈勉婚礼上跟罗曼有一面之缘,但多年后在医院碰到罗曼居然就想追她了……这是为什么?
就凭罗曼会系领带??
剧里始终没给出方驰喜欢上罗曼的理由,所以结尾他们在一起就略显牵强。
不过有一说一,几个主演高叶、陈妍希、袁弘的演技都很棒,高叶、袁弘拉扯时的那些微表情,陈妍希的绝望感,都好真。
看到这部分的评分这么低,再看看评论区,我有很多话想与大家分享、探讨。
就评论区而言,有相同经历的人很快就能找到共鸣点并给出好评,而大部分都是无法产生共鸣的差评,原因在于大部分观众把剧置于一个客体位置,而没有置身于剧内去体会它带给我们的一种体验,去理解不同人物的处境、以及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
一部剧就是一部艺术品,就像去音乐厅听音乐会一样,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听到的不过是一堆声音,而内心没有触动,这与音乐无关,是个人问题。
评价一部剧、一个人是好是坏再简单不过了,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些理由来,但这就是全部的意义吗?
我们不仅仅是观众。
从这部剧来说,我认为三个不同的女性角色代表着不同的女性魅力与女性力量。
陈妍希代表着女性的柔美,她向往美好、永恒的爱情,但在柔弱的外表下有一颗坚定的内心,在感情里很感性,但在感情之外很理性;而高叶相反,她的内心实际很柔软,甚至有点脆弱,家庭、外界的压力使她穿上了保护壳,她作为一个编剧,实际上要比陈妍希更为感性,她起初对事物的判断都来自她的感性认知。
万鹏饰演的角色可能是一些独立女性的代言人,不相信爱情不相信男人,相对于前二者来说,显得有点“生硬”。
这部剧想要告诉我们的不仅仅“关系”这一层面,更多的是想让引发我们的思考,支撑“关系”背后的东西是什么?
是什么能让人与人产生亲密互动并持续下去?
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如果愿意抛开个人偏见去深入理解每部剧、每个人,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争执与烦恼。
不理解豆瓣评分这么低,现在人都只看非黑即白的吗?
所有的关系都是流动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是这样。
看来大家都爱看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白痴剧。
这是一部越看越好看的电视剧,前几集内心独白戏太多了些有些影响观感,但是看到12集以后会越来越精彩,有智商不糊弄的好剧。
周慕孙绝非良配,他这样的要到50多才会想着找个人定下来,罗曼跟他只是一厢情愿。
观众真是NC,一个财富自由的人凭什么看上你?
好看的剧不是说,每个人物都很贴。
小说和电视剧差别还是挺大的,小说的留白空间更大,想象的空间更能蔓延滋生。
但是电视剧就是把这些心思放大,我看了,能看懂,不快进,能看下去,就已是上品了,这部我能看下去。
我能懂女人,即使是闺蜜也相互嫉妒那种,打了一行字,也一点点删掉的无语,成年人不是一句一字推心置腹,无语可能是不言中都已知悉。
高叶姐姐,陈妍希姐姐,这两位姐姐都很优秀,不是说多贴多贴,大家说的是气质和貌美方向,能演出来都是好的,又飒又美,放在现实中,我依然觉得很厉害了。
罗曼这个形象是个编剧,我觉得很贴了,没那么精致也被人喜欢,那是她才华的原因,编剧这个职业真滴很有魅力了。
当然这个剧名我刚开始以为是闺蜜是仇敌,后面发现不全是,爱情是仇敌,对象是仇敌,讨厌的社交是仇敌。
点名一下肯总,这种人吧,你讨厌他,还需要跟他打交道,还要客气着,他这个讨厌的劲劲儿,还真是绝。
现实中比他更直接,更不婉转的海了去了。
好歹他没嚯嚯住主角团,但是演出很生动的人物,讨厌的生动。
周慕孙,是高级的PUA,他开始演,我就开始在内心反驳他的所有话,精致的利己就是在伤害别人的自尊哇,感觉心脏又被刺到。
罗曼,我就想到罗曼蒂克这个字,结合她电视里面在做的小甜剧,她是浪漫想象的放大者,逻辑的贯彻家。
她当然可以又作又酸,很喜欢她,她也是清醒着沉沦的人,她可太懂了,别人的行为,习惯,逻辑,她就是来体验生活的。
富太太也有闪光点,大提琴那段有点像甄嬛复宠。
看来爱人就是爱她本来的样子才是美,像是不劳而获的才是最贵的,她赢得别人的真心很容易,忽略了细节,忽略了自己的能量。
凯西真的是内心温柔强大的存在,全职妈妈,保持善良,还没有开始发疯,不会给人拌脚,不惹事,不怕事。
足可见她的强大,孩子养那么好,她本来就是很好,很值的人。
终于看完了,也终于明白了亲爱的仇敌的含义。
整部剧写的十分的真实,把女性角色的内心和情感表达得非常贴切。
还是那个话,这个世界上男人女人呢都是有人性弱点,不同之处在于,是否让弱点占据了自己内心,而忘记了去爱己爱人。
三个女主角性格都很立体鲜明,都能从现实生活里找到原型,我也很喜欢这个电视剧的立意,女性可以是亲爱的,是仇敌,更可以是同盟ps:本人原本是冲着陈妍希来的,因为这好像是她网上官宣离婚之后的第一步电视剧,所以很好奇会是怎么样的剧本和角色,整部剧看下来演技还真的挺棒的,当然还有高大嫂,简直是信手捏来,不要太自然,超喜欢剧里里她对着镜头自我独白,又幽默又真实最后是饰演钟倾城的女演员万鹏,以前没有看过她的相关作品,在这部剧里真的人间清醒,妥妥事业型女人三个人搭在一起化学反应,两个字美妙!
很喜欢这种讲述女生之间复杂情感的剧,时而高叶的独白,很有《伦敦生活》的风格,女生之间,相互欣赏,竞争,嫉妒,帮助,是很复杂的情感。
初看两集,期待后续。
没看过原著,不知这是柏邦妮的改编文采还是原作者的初创风格,很不错,点个赞。。。。。。
p3之前看后宫或者种马文,觉得男主虽然有的油腻,但是能力出色,长的又帅,看着还是挺爽的,但是当看到陈勉向钟倾城提出包养邀请,觉得好恶心呀,太恶心了,那种高高在上的油腻,龌龊,冠冕堂皇,跃然纸上。
p5像周慕孙这种的,只能恋爱,很难过日子,很难说,总觉得有精致利己的感觉,不是歧视,从苦日子过过来的人,永远有种不满足和一种不安全感以及对外来的不信任感,觉得早晚得分的感觉。
为什么这部剧的评分这么低啊?
又是难得的一次,我和豆瓣不一致的剧。
我向很多朋友推荐了这部剧,以及它的作者,倪一宁。
已经不记得好几年前,是怎么刷到的一宁的公众号,看到了她连载的小说,每一本都那么好看,那么写实。
后来她开始开网店,品味也很不错,款式简单,质量不错,性价比高,也是我的菜,也买了不少。
后来《亲爱的仇敌》上映了,她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傲娇地再次介绍自己,真为她高兴。
刚开始是刷小视频刷到的这部剧,还不知道这就是一宁的小说改编的。
再看到高叶的时候,觉得她似乎不够美,后来想想,其实也够了。
她是个编剧,也不用过分美丽,够用了。
更何况,高叶的妆造越到后面越好,闺蜜说这可能是剧情的需要,代表着女主越过越好了。
看到这部剧里的袁弘的时候,第一眼也感觉有点油腻。
总之不只是剧本的原因还是什么,刚开始第一印象的确没那么好。
但这部剧真的越看越好看。
袁弘很帅,他演十三爷的时候我就喜欢。
现实生活中又那么爱家爱老婆,婚礼上的伴郎团是史上最帅伴郎团!
胡歌、彭于晏、刘昊然、马天宇。
天呐,每一个都是我喜欢的。
而且,这么帅的伴郎,而且是四个,这证明袁弘他有多自信!
喜欢这样自信的男生。
而且这部戏袁弘真的把天坑刻画的深入骨髓。
那么的精致、完美,又带有一丝疲倦。
因为是他演的,天坑我也恨不起来了。
还是那句话,我这个年龄是可以抗拒天坑的,可没经历过的小女孩哪儿受得了啊!
看弹幕,一直到最后还是好多人站天坑啊!
但是,这么美好的天坑,是应该去跳一跳的,我也赞成跳。
跳了才没有遗憾,人生,不过一场经历而已。
只是,摔倒之后要记得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往前走。
说说高叶。
她的微表情和我一个朋友很像,男性朋友,就是那种有点玩弄,有点玩世不恭的感觉。
我只看过高叶这一部剧,那部著名的大嫂我没看过,所以我不知道这是高叶的表演习惯,还是这部剧的表演需要。
总之也挺逗的。
就是那股劲,劲劲儿的,挺有意思的。
是啊,做,很做,但做的又很直白,直接,简单。
反正我挺喜欢女主的。
优秀的男性,应该也有会喜欢这种的。
陈妍希。
很多人说,她在这部剧里演出了自己。
闺蜜也这么说,因为觉得她在这部剧里的眼泪特别多,感觉好像是在为自己流的。
我只是觉得她真的瘦了好多啊!
骨头架子又小,瘦了之后穿很多衣服都很好看,挺有品味的。
我另一个闺蜜说,品味是用钱买出来的,买的多了,买的贵东西多了,品味慢慢也就积累出来了。
部分认可。
品味练出来,那也得有基础。
看看很多暴发户,就算花再多钱,也练不出那品味出来。
万鹏,这部剧里最不适合角色的一个演员。
她小白花的形象,怎么适合演倾城啊!
无语了。
只能嫁祸给资本了。
剧名,《亲爱的仇敌》,闺蜜之间,有时候是亲爱的,有时候是仇敌。
意思是那个意思,但我觉得仇敌两个字有点过了,顶多也就是有时候会攀比一下,羡慕嫉妒一下,失落一下而已。
只是,我也想不到更好的词了。
最后说说结局,太理想主义了。
三个女人,怎么斗得过那帮老狐狸啊!
不过,天坑是我们成长的阶梯啊,这不是咱女人写的剧嘛!
结局就这么写!
很好!
国产剧现在真的为了那点b钱脸都不要,最后几集直接把观众的智商安在地上摩擦!
付了25去看个收官礼,像踩了坨💩,陈勉明知道钟倾城和陈凯西是闺蜜,在明知道陈凯西发现自己出轨的情况下会去撩自己老婆的闺蜜?
还主动汇报行程!
周慕孙之前对罗曼爱答不理的,动不动赶罗曼走,给罗曼甩脸色,罗曼生日说个廉价自己喜欢的乐高,也不见罗曼爸爸,突然后面就重新追罗曼了?
那种男的缺女的吗,突然就上演深情了!
陈勉公司上市前一晚,陈凯西突然要挟陈勉离婚,为什么要说拿周慕孙手机?
烧了一千个cpu也想不出来!
周慕孙那么聪明的男人,知道罗曼不想复合,突然就示好,还能拿周慕孙手机接电话?
周慕孙这时候手动成为了弱智男?
然后突然女主们就达到目的,开始了歌颂女性独立之路!
然后上完姐妹情深,真的垃圾的不能再垃圾!
之后但凡是国产剧,让我svip还要再花钱去看的电视剧,我就剁手!
我宁愿去喝奶茶也不给国产烂片做贡献!
《亲爱的仇敌》是一部越看越看不下去的作品。
乍看几个片段,这剧是能看的。
围绕不同女性的困境,为女性发声。
出发点值得赞赏。
比如剧中陈妍希扮演的全职太太陈凯西。
丈夫在外打拼,她在家操持一切,两人相识于微末,后来有钱了,丈夫玩花了,学会出轨了。
又是打赏女主播,又是和孩子的家教暧昧不清。
陈凯西的回应是揭竿而起吗?
并不是。
她选择了委曲求全。
一方面,体现的是观众视角对陈凯西的怒其不争。
这样了还不离婚?
留着过年感动自己?
但另一方面,恰恰体现的是社会对女性的规训。
都这样了还不选择离婚?
难道社会不该反思,是怎样的环境,才造就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
陈凯西拥有世俗意义上颇为成功的人生。
体面的老公,聪明的孩子,幸福的家庭,财富自由。
离婚倒不至于一无所有,但生活终究是会陷入一地鸡毛,和当下既定的安稳生活相比,总归多了层层不确定性。
剧中就对太太圈别的富太太离婚后的现状有所展现,一群女人对背后蛐蛐离婚的太太。
甭说钱不钱的,面子上是真挂不住。
人活脸。
社会对“离异女性”的偏见与同情,谁能说不是深陷困苦婚姻却仍无法逃离的女性们最大绊脚石。
老实说,陈凯西的故事线并不新鲜。
国产剧老掉牙的经典戏码。
对电视剧来说,这就叫陈词滥调。
但哪怕如此老套的戏码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却为什么仍对现实的改变微乎其微。
我觉得这是我们该思考的事情。
至于另一位女主走的则是陈凯西完全相反的路子。
高叶扮演的独立女性罗曼。
从小就是班里的第一名,毕业后独自在大城市打拼,没资源没人脉,一步一个脚印,靠着自己站稳脚跟,成了小有名气的编剧。
然而她用这一切换来的却是父亲无尽的催婚,让她觉得自己的前半辈子都白活了,样样努力出人头地,结果到头来父亲让她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亲爱的仇敌》较为接地气的一点是,没有故作姿态去呈现一些曲高和寡的观点,也没有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试图去掀翻、批判这种体面老公、幸福家庭的世俗观点,而依旧是从大众角度出发,哪怕是独立女性的罗曼,也对“世俗意义”的成功人生持认可态度。
这是我认为作品好的地方,没有丧失起码的社会性。
故事层面,这部剧聊头不大。
绕来绕去还是婚姻里拍烂了的男女那点事,没什么亮眼的地方。
唯一新鲜的是对“闺蜜情”的呈现,但终究还是浮于表面,太浅薄,看得不过瘾。
比如第一集,作为好闺蜜,罗曼总觉得陈凯西有好男人不想着自己,于是在凯西给别的女孩介绍“好男人”时主动出击,最后还要和凯西摊牌,指责她就是见不得自己好。
到这本来还正常,可剧集却自作聪明地,为事件安排了一个大反转,那个男人其实是个渣男,凯西是为了整治那个女孩才给她介绍。
本质上,凯西还是爱着自己的好闺蜜。
依旧是“姐妹花”一般的深厚情谊。
但剧名“亲爱的仇敌”,俨然给了观众期待。
让观众以为它能拍出类似男人间“怕兄弟苦,又怕兄弟开路虎”这种人性的复杂。
可显然,它并没这个能力。
说句不夸张的,在闺蜜情的剖析上,《亲爱的仇敌》可能还不如《小时代》。
剧本层面上,水准实在一般。
服化道方面,则是灾难级别。
高叶,好好一个御姐。
不知道哪家走后门的工作人员,剧中她的不少妆造简直不忍直视。
比如这件皮毛一体上身搭配不知道从谁家裹出来的床单。
又比如这不知道什么年月流行的波波泡面头。
这真的好看吗?
分明洗过澡后,清清爽爽的简单装扮就已经足够散发魅力,偏要发散思维搞这些有的没的丑衣服丑发型给演员。
罗曼在剧中身份是编剧,所以我严重怀疑是不是本剧的化妆师对女编剧有意见,因为这显然是在给我们的女编剧们抹黑。
除了服化道之外,《亲爱的仇敌》还有一点让人不吐不快。
某种程度上,是和服化道一样的问题,那便是台词方面的“土”感。
去年有部《装腔启示录》,论及拍爱情戏,在一众国剧中是佼佼者的存在。
风流而不下流,文艺而不矫情。
男女主的暧昧撩拨,足以成为教科书级别的存在。
《亲爱的仇敌》也有类似的男女拉扯桥段,主要体现在罗曼和袁弘扮演的周慕孙身上。
完全是拙劣模仿,东施效颦。
台词土味也就罢了,最膈应人的是,剧集似乎觉得他们的土味台词极高明,极有味。
如第二集两人的对话,罗曼看到有个机构标榜12800元帮忙追男神的活动,分享给周慕孙,他很正常地问了一句,“什么男神值12800”。
罗曼的回应是,“很有可能有人为你花过这个钱,还不止这个数呢”。
就这么一句又尬又土的话,周慕孙那边听到就不行了,表现出一副心都被人家吃了的样子。
又回了一句“罗曼,你太有意思了。
约个时间一起吃个饭?
”辣眼的在于罗曼的回应,她一看到这,立刻打破第四堵墙,一脸得意地和观众说着,“话不在多,尽在掌握”。
不是?
什么跟什么啊?
这就得意起来了?
这真的撩吗?
这就是编剧眼里的暧昧拉扯吗?
以及罗曼能想到的甜得不能再甜的吻戏,就是周慕孙给她嘴里塞了一个大蒜,然后强行舌吻了她。
原来是他自己吃了大蒜,这样给她也吃个大蒜,舌吻的时候她就不会觉得有味道了。
都不说是不是恶趣味甚至恶心的问题了,这真的和甜沾边吗?
念着三流的台词还非得演出一副浑身软了的作态,也真是苦了袁弘和高叶了,演员这碗饭真不是谁都能吃的。
最后,回到开头,聊聊为什么这剧越看越看不下去。
和上面这些内容都无关,而是它的拍法,也就是导演的问题。
越看下去便越会发现,《亲爱的仇敌》不是一部正常意义上的传统电视剧,而更像是一部短视频时代的畸形荧幕产物。
一部只能看剪辑片段,而不能看全剧的作品。
首先,屡屡地打破第四堵墙,让人物与观众频繁交流。
如此一来直接造成的观感就是,让人很难沉浸在故事里。
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在看一部电视连续剧,而是一节女性话题小课堂,一档综艺节目。
在此基础上,整部剧没有一条清晰可见的故事主线、实质内容,而有的尽是片段式的情绪输出。
剧中最多的桥段,就是让角色大段大段输出着有关女性话题的各种观点、金句,像极了脱口秀小品,而不像一个真实可感的故事。
角色亦是粗暴地沦为了编剧们的发声器,而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换句话说,《亲爱的仇敌》像女性话题课堂,像综艺节目,像脱口秀小品,唯独不像一部电视剧。
也许有观众会说,女性成长不就是故事主线?
可眼看如今内容过半,三位女性角色,和她们第一集时的处境、状态并无二致,难道要到故事结尾,让人物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
再退一步讲,除了陈凯西之外,在罗曼和钟倾城身上,我看不到半点成长的可能性。
因为她们从登场时就已经近乎是编剧想象中的“完美女性”。
还能怎么成长?
我等着打脸。
两年前看的很有趣的小说《亲爱的仇敌》,拍成剧播出了,说点原作党的感想。
这两年口碑比较好的小说拍成电视剧,大家都会担心会不会魔改,特别沾上女性主义之类的话题,就更容易陷入是不是拿女性主义当噱头结果还是搞老一套的争议。
前6集我看完了,觉得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1.有很多人在讨论演员贴不贴原作。
陈凯西的争议比较少,长相和声线都软软糯糯的陈妍希,眼神中既有peace&love,又带点自己的小算计。
高叶看着也确实像饭局后能拒绝男人相送,自己扫走一辆共享单车的罗曼。
争议比较大的是钟倾城。
小说里,钟倾城明显是明艳挂的活色生香大美人,很多人说钟楚曦的长相更适合,对比起来,万鹏就清冷了一点。
但是影视剧有自己的视觉呈现逻辑,它们不像小说,有大量文字的细节去描述角色的心理活动。
角色的长相一般来说,要符合人们的视觉刻板印象,让人第一眼就能七七八八透过长相猜到人物的性格。
万鹏的清冷其实是符合钟倾城野心勃勃又倔强坚韧的性格底色的,她和几个女明星搭戏演女明星也不输状态。
2.之前在小红书刷到钟楚曦的一部剧的cut,她演一个白富美,到小巷子去取自己修的鞋子。
旁边纸牌写着价目200,修鞋的阿婆看她穿的阔气,要价500。
钟楚曦瞄了一眼牌子,什么也没说,举起手机扫过去了。
帖子的标题是,原来有钱人是不会为了小事损耗自己情绪的。
不讨论标题到底正不正确,钟楚曦的脸就是让你觉得,她真的不会在意这300块钱。
但钟倾城不会多给这300,万鹏的脸不给的话,你也会觉得合理。
3.所以小说的影视剧翻拍不是一比一复刻就是尊重原著了。
电影和电视剧要用自己的视听语言去营造小说文字传达出来的感觉。
第四集里的一个镜头,罗曼跟周慕孙去他家,路上在一个大厦前瞄了一下他们俩在玻璃里的倒影。
小说里这个动作是有罗曼的心理描写的,但是剧版呈现出来,抽掉这个心理活动,你很难透过这个看玻璃的动作猜到罗曼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那么这个动作对观众来说就很莫名其妙,虽然这一幕是完全按照原作拍出来的,但对电视剧来说,这就是一个多余的无效镜头。
(当然电视剧也不需要这么苛刻,拍电影的话就不行)剧版也有精彩的改编,比如罗曼和陈凯西重逢,小说里是在饭店吃饭,如果按小说拍,前面相亲局的饭局已经是一大段用台词支撑的文戏,又拍她们的饭局,就显得没有新意和单调。
剧版改在了一个奢侈品专卖店,只邀请vip、vic的品牌日,罗曼被一道分流护栏拦在楼下,陈凯西从楼上施施然降临,不需要多余的台词,时隔多年两人的社会地位差距和由此产生的隔阂就一目了然了。
4.看到挺多人说大学回忆那一段,罗曼对倾城之恋的解读真是,太不大女主太不女性主义了,女人为什么要靠抢男人来证明自己的尊严。
(原作没有这一段)我从编剧思路的角度解读一下这场戏吧。
罗曼把倾城之恋解读成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白流苏抢了妹妹的相亲对象,是要人知道她配得上好男人。
这段回忆就是和现在的相亲局截胡对应互文的。
罗曼想截胡陈凯西介绍给钟倾城的周慕孙,其中一个原因还真就是对陈凯西的那一点点气:你觉得我配不上太好的男人吗?
所以吊着一口气要把周慕孙拿下,也要在陈凯西面前争那口气。
至于这种想法本身是不是太不女性主义,是不是又在雌竞又在矮化女性。
怎么说呢,配得上一个好男人,和配得上一件好衣服,配得上一份好工作,配得上某个奖项,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吧。
男人物化女性,把女人当作战利品抢来抢去,把失去一个女人当作有损面子有损尊严的事,这种传统的思维也没见说是在矮化男性啊。
有时候女性主义好像就是搞着搞着就会变得,很形而上学。
(但搞还是要搞)5.钟倾城在画展上对陈凯西卖惨博同情求和好那一段,小说里她编的身世还带点classical的登味,剧版改的就好多了。
我觉得主创团队的女性意识还是挺在线的。
还有罗曼家里蹲还没出名也没钱的时候,用的是红点ThinkPad,写出了爆款剧之后,就用上了MacBook。
这种细节也能看出来创作团队的用心。
小说里我最喜欢的部分不是男女主的感情线,而是三个女人追逐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过程中,欲望驱使下的各怀心事,百转千回的相轻又相惜。
只要这些没有被魔改拍的变形,那这部剧还是挺值得期待一下的。
前半段2星,后半段4星
题材还挺特别的,看滴欲罢不能
第一集最佳 前十四集都不错
装腔作势,看似浪漫实则油腻。这类剧的上限就是《装腔启示录》,再也无出其右者了。就像是被智子锁死的地球科技,只能东施效颦。
这剧像拆一封沾着烟火气的信,开篇的生涩如同信封边缘的毛边,越往后翻,字里行间的褶皱里尽是生活的真味。那些被误读为“俗套”的较劲与试探,原是女性情谊在现实土壤里的自然生长——嫉妒是看见对方光芒时的自我叩问,竞争是困在同一赛道时的本能发力,而藏在针尖麦芒下的支撑,是深知彼此都在泥沼里挣扎的默契。当滤镜退去,留下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对错,而是一群女性在矛盾中摸索共生的真实轨迹,粗糙却带着刺破虚伪的力量。
编剧对于闺蜜的日常相处靠的是想象么?高叶好歹有努力让角色稍微落地,陈妍希可太装了。
挺真实的一剧,人性就是复杂难评的。另外感觉相同的剧如果是日剧或韩剧,总感觉打低分的会打高分...
莫名感觉很真实,感觉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完美人设,但是人物很真实,就是生活中会遇到的那种人,有不完美的本性,但是整体是好的
高叶一天几包🚬啊声音恁喜感
🥂“新年快乐 发大财!”|终于看完了结局这几集!开头的确有点公式化+刻板,但是主演还是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后面剧情还可以。陈勉、周慕孙都特别典,方驰这角色完全科幻片。结局还是女性童话了,3.5🌟。多半颗给两个女主吧,选角确实很合适,陈妍希好的呀。
好看的 很贴地 贴地就算态度诚恳 而且也不好写 高叶演得真好 万鹏漂亮
希望制作者分清楚暗讽和表白的区别,谬以千里,看高叶演戏让我想起小陶虹说的那句话,不适合可以去干点别的
前三集还挺有意思的,两个闺蜜间微妙的感情,疑似小三跟她们混成了假闺蜜,每个人800个心眼子的饭局,希望后面仨人合力把渣男踢出局,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将来!
其实还行,但是感觉是娇妻视角下的独立女性作品,不过没关系还是能看的。但是高叶的造型师就那么喜欢靴子嘛!为什么她的造型有时候层层叠叠乱七八糟显得非常壮硕!
片头让人眼前一亮,高叶、陈妍希和万鹏都好好看,无奈剧情太尬了,无论是课堂上讨论倾城之恋的发言、由于堵车跑去饭局到饭桌上的对话,吃饭真的会酱紫说话嘛
姐妹们,5.9分不至于吧,小巧思还是很多的,剧情有趣
太难看了,拍的什么烂七八糟的烂片,陈妍希的演技和状态一如既往的差,拍出来恶心观众的吗?
跟你们这群非要吃女性主义饭的人拼了!
2025年了,剧中陈妍希老公出轨,她拎着甜品追到酒店,然后挽着老公胳膊撒娇,这是什么娇妻追夫?
高叶演技太油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