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喜欢每一个镜头里呈现出来的岁月静好、平静自在,这是一部关于茶道的作品, 是茶道,也是人生。
我的老家安徽是名茶之乡。
我们村里的人多数家里有茶树,人们种茶、喝茶。
遇到适宜的季节,爷爷还会自己亲手制茶。
家里烧柴禾的土灶间,飘来爷爷杀青焙火的迷人茶香。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爷爷经常拿个大搪瓷缸泡茶喝,浓酽的茶汤里,是几乎占据半个茶缸子的茶叶,那是一种很粗的茶叶梗。
于是差不多从5岁左右开始,我就会开始喝茶,当然是基于好奇心喝了爷爷的茶。
这一喝就是几十年。
如今爷爷去世多年,这段记忆我却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后来,我偶然接触到了茶道,甚至也上了几次茶艺课,有模有样学人家泡茶、品茗。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茶道】。
茶道即人生。
大学毕业的典子,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正准备寻找能让自己专注一生的东西。
因缘际会,她和表姐一起去学茶道,教茶道的是著名演员树木希林,她在剧中的角色武田老师,真是把一个典雅的中年女人演活了。
这也是这位日本国宝级演员的最后一部作品。
那是一个晴朗的春天,两人步行来到茶室,侘寂风的茶室里,没有一点生活中五味杂陈的气息,反而有一种脱俗的清新雅致。
抬头的横匾上,一幅字吸引了两个初学者的关注,《日日是好日》,这便是整部电影的主题。
电影以24节气作为时间索引,慢慢推进故事的发展。
季节更替,时间来到了这一年的正月,大家受邀参加这年的第一次茶会。
女人们全部身着和服,以显仪式感。
转眼间,她们学习茶道两年了,期间女主在出版社兼职,表姐去了贸易公司。
两年间,茶道已融入她们的生活,甚至融进了生命。
茶道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她们的风格:恬静,湿润,不急不躁。
又到了一年夏至。
窗外是雨季的声音。
有一种白噪音的空灵和治愈感。
或许这就是《日日是好日》的寓意,下雨的日子听雨声,下雪的日子赏雪落,每天都是好日子。
导演的静物拍摄尤其具有美感,在他的镜头语言里,茶具和器物,仿佛变成了一道艺术品。
每一帧画面,第一个镜头,都充满了安静的文艺气息。
女主端坐在茶空间前面,闭目冥想。
童年生病的寂寞又涌上心头,被遗忘的感觉再次觉醒又消失。
但她内心的某些东西已经改变了。
时光如隙,岁月流转,户外的溪水间,姐妹两人在溪涧聊天,表姐意欲辞职回家嫁人,而后来她按计划嫁人生子,全身心在自己的家庭。
茶道是一根线,串的却是人生。
在茶室里,人来人往,有年轻的新人加入,也有人中途放弃。
一晃竟是十多年了。
典子经历了失恋,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成年人的伤心是调了静音的。
镜头来到了某一年的“雨水”,我特别喜欢这个节气,光是名字就充满了灵气。
在这次课上,茶道老师提到了“茶聚”,言辞意味深长,甚而讲到了“一生只有一次”。
下课后,学姐告诉典子这是一句很古老的谚语,然后分享了一段看淡人生、看破红尘的对话,“在没有飞机、火车和电话的年代,一旦分手,你永远不知道是否还会见到某人。
”原来今天是典子茶道老师的老师的忌日。
画面回到了人群散尽的茶室,花园的茶桌旁,空无一人的院子,老师一个人呆坐,凝神望着天空发呆;不禁令人一阵唏嘘。
生而为人,终会面对生死病死这些课题。
典子约好了跟父亲见面,却在日子到来前,接到爸爸病倒的消息。
医院的走廊里,她用后脑勺轻轻砸墙,悲伤无处释放。
“4月5日,樱花盛开,她爸爸去世了”典子穿着黑色的和服,与老师一起盘坐在院子里,樱花一片一片,像雪花一样在空中飞舞。
老师仰天喃喃说,“典子,现在樱花会为你保留悲伤的记忆。
”两个饱尝离别锥心之痛的人,正在院子里相互守候。
“樱花像剧终的幕帷一样落下来”典子的眼泪再一次夺眶而出。
之后的茶课上,老师的挂画换成了《听雨》,她在雨水滴答的院落里,似乎看到了爸爸的样子,爸爸站在海边,静静地望着典子。
她情绪失控,眼泪仿佛淹没了她的整个人生。
她哭喊着对“爸爸”说“谢谢你、谢谢你”。
一遍一遍重复,一遍一遍哭喊,嚎啕得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孩。
天空也变得悲伤了,为她下了一场雨,雨水和泪水一起冲刷着人们的内心。
我很喜欢电影的台词,平淡如水的叙述,充满了治愈。
看电影的过程,就像经历了一次岁月流转,12年后又12年,典子从第一次做茶开始,竟然学习了24年的茶。
镜头下,剪着短发的她温润如玉,目前深邃有力,像是写满了故事。
而故事还将继续。
日日是好日平凡另美刚看前二十分钟,就觉得太慢了,节奏推进实在是慢。
但看到一个小时的时候,音乐铺起来,就觉得格外通透。
茶道,一板一眼的,然而先形后心。
一辈子或许都无法称得上精通,但是学着什么,总能在其中获取一定的思考,成为塑造我们心灵的东西。
茶道有点类似于禅道,类似于中国水墨画一般的境地。
茶室中伴随一年四季变化的挂图,各个节气有所不同,也在映衬着主人公的心境变化,给她启发。
相伴,离开,再回归,然后看着后辈来。
一生的长久,站在时光的深厚,我细细品味着,四季候深,心沉静起来。
最后,我们总要目送着一些人离开,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日日是好日」这句话,你可曾听过?
依稀记得第一次亲眼「看到」,是在日本某寺庙中的卷绘之上,而这次由树希林和黑木华带来的这部同名电影《日日是好日》,就正正是从这句佛偈起步,让恬静心境,像茶汤一样慢慢晕开。
树木与黑木,两位不同世代的演技派,赫然成为了茶道的最佳代言人。
树木希林近年的作品都离不开死亡,无论是小偷家族中无名无份的「唉丫」奶奶,或是擅长搓红豆饼的痳疯病人,她饰演的角色离去,就好像秋去冬来一样自然又冷酷,为电影带来催泪位,亦为观众娓娓道来生命的重要一课。
今次树木希林饰演的茶道老师活到最後,但演员本人却与世长辞,纵是因缘亦难免可惜,於是乎作品亦成了这位国宝演员的遗作。
人人看高一线,故事承载的哲理高深莫测,静待有心人发掘个中禅味。
《日日是好日》讲述刚上大学的黑木华与表妹在无所事事的假期中接触到茶道,起初本来只想当成兴趣班充实生活,却在无形中体验到茶道的旨趣,与茶道老师的树木希林共赏茶碗中的百味。
「这部电影令人看得很舒服。
」刚步出黑房,朋友如此总结。
电影是缓慢的,但几乎不会让人感到无聊。
故事从标准的茶道教学展开,步骤接步骤,茶道有多慢,电影的进程就有多慢。
曾看过很多令人费解的慢戏,感觉只是为慢而慢,如果是在家观影的话,就会急不及待按快进,但这部却没有那份闷气,观影时就像亲历茶道学堂现场,下意识屏息静气,拍得慢也有了充份的理由。
两个年轻女孩第一次接触国粹,十做九错在所难免,举手投足,甚至连呼吸都要归零重学,茶道几近「不讲理」的繁复细节引来观众暗自偷笑,远观已够折腾,落场?
认真咪搞。
问到茶道是否只追求形式主义,老师(英文字幕细心地保留Sensei,没有译为teacher实在加分)一句作结。
「茶道重心形,要习惯而非学习。
」引申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理性与感性。
大概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动物,又或人类就是贵在有思考而登上万物之灵,主角黑木华和一同拜师的表妹在茶道文化的大门外,率先被形形色色的手势丶步法丶角度等传统规条拦下。
「为何如此执着?
」门户之见,不耻下问无死。
而且我们都期望,老师之所以称得上老师,就是能够在该专门领域上事事解惑。
「嘛,也没有特别原因,很多事情都没有原因。
」老师不置可否,她更不解的是,为何年轻人总是大脑行先,忘记用身体感受,凡事都要理清效益丶逻辑,看不出意义,就视为不必要,不必就不做。
但大家未必了解到的是,喝茶只是过程中的一环。
电影出现了不少金句,部份由老师口中带出,部份则为黑木华的茶道得着。
「取物之道,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世界上的事有两种,一种是立即能理解,一种是未能立即理解。
小时候家人带我去看一部黑白电影,结果闷得发疯;近期再把电影拿出来看,没想到哭得乱七八糟。
」这些台词,也许会令观众觉得这部电影自比名作,高举曲高和寡,拒大众於千里之外。
但我认为这故事实则简单,说看不看得懂没有意思,反正也不是悬疑剧,无需要拆解的隐藏剧情。
简单来说,电影就是以二十四节气来剖析一众茶道从者的生活片段,若深入挖掘,当然可以找出更多生命智慧,但纵然找不出来,简单地看成茶道习成的小品故事,这样的阅读也没有损失可言。
见山是山,不是山,无妨。
时候到了,缘分具足,自然就会看到花叶中的妙趣。
我尤其喜欢电影中对卷绘的抽写。
起初主角看到字幅,念不出亦看不明,只知是在说好日子常在。
後来老师说看卷绘要当成画看,不去用脑想,见字如瀑布奔流,亦如沧海一栗,意境尤胜现实。
大脑主宰太久,闭上思路,释放感官,原来冷水和热水的声音如此不同,秋雨和梅雨,也可当成点茶的配乐。
所谓「钱买不到快乐」,其实说的是这种人为安排不来的人生乐事。
很多时你只能静待,时机莅临,人自能从岁月中萃取年华里的果实。
主角初拜师时是狗年,老师着她拿了一个印有犬图画的茶碗。
老师说,狗年才用这碗,亦即是每12年才用一次,不多也不少。
後来某个新年,众人着上和服秀丽登场,主角拿起茶碗一看,又是画上犬图案的碗,廿四载就在那一瞬间闪过,五味纷陈。
景色会骗人,四季如常,其实那年的春秋都只会出现那麽一次。
老去的家人,渐行渐远的亲友,新加入的家庭成员。
人只记得量度脸上的皱纹,老师却说茶道即专注眼前的一切,忘掉思考丶忘掉杂务,让身体自然流动,与四周的人和事作一期一会的交集丶共情丶互相指教,活到九十九仍然谦逊求学,求好茶长喝长有,祈求眼睛张开,日日仍是好日。
不急去完成的茶汤,又如同不急着去理解的这部电影一样,回甘 is yet to come。
文:一树原文刊于青叶文学部
写《日日是好日》书评的时候,要追溯到最开始写书评的时候,是2013年的末尾。
可见时间长了会有种错觉,一直觉得上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是个炎热的夏天,可能下意识觉得这本书很适合夏日里看吧,令人感觉内心清凉的一本书。
今天看到这部书改编成的电影,觉得电影亦复如此。
电影由树木希林和黑木华联合出演,这部电影是树木希林的遗作,一直很喜欢这位老者,她的演技,她的生活方式,在这部片子里,她看起来依然很有精神,应该说看她演戏,本身也是对于生活的一种体味吧。
黑木华最近连着看了她的几部片子,不会让人觉得绝美的脸,可是在这部具有时间跨度的片子中,她的面容竟然觉得也有所变化。
是位很棒的演员。
电影讲述的是典子与一家人看《大路》归来,和表妹商议一起去学习茶道,两个人一起来到武田老师的茶道教室,她们经历了初学茶道的艰辛,渐入佳境,她们在茶道学习中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而茶道就这样默默陪伴了她们的岁月,书与电影中其实都蕴含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时间。
应该说茶道整个过程也是在向时间致敬的吧。
每年都在重复同样的茶道流程,可是每一天都是不同的,对应着不同的卷轴、天气、自然与茶具,自然也有不同的心情,时间是无上的大神,不会眷顾任何人,呼啸而去,而我们唯一挽留他的方式,不过是细细品味每一天,每一刻。
我们无法像武田老师一样,每天选出那么合适天时的卷轴,无法收藏每逢狗年才能够用到的杯子,但是我们可以在内心里放置一个卷轴,写上你于今日的感受,在每天的一饮一啄中感受时光的意趣。
那么时光对你来说,就是充满了不同的感受的,能够藏纳于心的。
另外时光的另外一重意义,就是让你逐渐体会事物的意义,茶道的精神在于严格遵守其规定的方式,让流程内化于心,在不需要思考,让手带领你的思维的时候,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在我们过分尊崇大脑的年代里,用行动去指引思维与生活,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而当你在时光与行动不断交错的过程中,发现一种新的体悟的时候,那是一种类似禅宗顿悟的快乐,那是一种通过你自己的思维与体验得到的经验,是谁的话语与行动也无法替代的只属于给你的感受。
片中的典子与武田老师在茶道中一起经历了24载岁月,其间是无数个节气与天气变化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肯定不会都是快乐的,要经历分道扬镳,要经历背叛,要经历分离,可是我想在一个午后,细细品味茶道意趣之时,依然会感叹:日日是好日,那么就是时光给予的最好的礼物了。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早上4点钟起床,不急着拿起手机。
叠好被子、把空调打开、烧热水,要先让屋子热起来,才去洗澡。
家里的暖气是由燃气烧开的热水,昨天缴了费。
然而50度是一个似有若无的温度,早上醒来还是冷。
要再调上来5度,就不至于哆哆嗦嗦地去洗澡了。
想到要补写这一天的专栏,刚好,把几天前看了一半的《日日是好日》看完了;屋子也完全热起来了。
以前我很爱买花,偶尔也会给朋友送花。
觉得很美好,很浪漫;觉得这样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了。
在我的微博主页和qq空间私密动态中搜索关键词:“花”,有不少记录。
问自己,买一束花就能热爱生活吗?
是可以的。
8月3日那天在叮咚买菜顺手买了花,看起来蔫蔫的,于是把花瓣一片一片折起来,看起来好一点;陪了我一整个星期的时间,下班回家打开门的一瞬间一定先看到它们;屋子里积攒的灰尘仿佛也被掩盖了一点点。
但只有那一次。
开始看电影之前打开了番茄时钟记录时间,背景随机出现一个句子:“人必要有一颗冬天的心,来打量霜和盖着雪壳的松树的枝条。
”很感动。
像电影里说的:“雨天听雨。
调动五感,全身投入,感受那一瞬间;雪天赏雪;夏天感受暑热;冬天体悟刺骨的寒冷。
日日是好日,原来是这个意思。
”所以即便没有花,也觉得今天是好日子。
看到影片中眉头越来越舒展的典子,眼神越来越坚定的典子,举手投足越来越从容的典子;想到一直苦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的我,也像她一样,“笨手笨脚”的长大了。
很喜欢典子用一段话铺垫出对于费里尼的《大路》这部影片的理解:“世上一些事情,一些很快就会被理解,但有些需要时间;容易理解的事情只需要经历一次,但是不能马上理解的事情,你能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慢慢理解。
”我用以上所有的话,铺垫出我对《日日是好日》的理解。
冬天好。
❄️
这部我挺个人向的,因为看的时候陷入一个问题:这种繁文缛节的日式茶道有意义吗?
尤其对我这种只知道牛饮没啥讲究的人来说。
有说“内卷”其实就是在没有意义的事上精益求精,反正片子节奏缓慢思维一直游移到日本文化,中式文化,美式文化的差别。
比如日本吃面条要发出吸溜的声音体现好吃,但不提倡吧唧嘴吃饭的中国估计会觉得吸溜也会显得粗鲁吧。
脱离文化语境其实无所谓好坏。
但后来思考为何日本很多事情能够做得漂亮,也是因为这种吹毛求疵到有点“变态”的细节控,矫枉过正,取乎其“变态”,才能得乎其上,所以他们总是感觉干净整洁井井有条。
中国或者美国互联网文化,先有再好不断迭代优化是另外一条路,没所谓好坏,类似看《马斯克传》,他经常么事找事稿所谓的“运动”,其实运动本身意义不大,而是这种“变态”传递他的精神主旨,时不我待,一直给你超高的标准让你自我驱动,从而推动他的事业和宏伟目标一直向前。
一杯茶 一段歲月 一路人生 珍惜眼前的沒每一片落葉 每一滴雨水 每一陣微風 每一朵雪花 和每一個人吧 因為人生無常 今天的相聚 不知下次再見會哪裡 會在何年而這一期一會 不僅僅是我們和外物之間的際遇 更是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的重逢 生命只在這呼吸之間 只在這一句偈中 只在每個變換的節氣下隨之變化的那幅字里 無論是親人的離世 好友的淡去 戀人的背叛 人生的起伏悲歡 在這杯茶氤氳的香氣中 都化作了生命的背景 宛如夢幻泡影的莫測 更凸顯出眼前這杯茶的真實 精心展開茶巾的動 一滴清水入瓮的靜 一口茶點的香 一抿茶湯的醇 無不寥寥分明 念念在茲 還記得那生肖的茶碗嗎 當我們定下心來 仔細端詳手中的這個陶器 上面的圖案 在無聲地提醒我們 喝下這杯茶吧 用心記住它 因為下次再體會這人 茶 杯的因緣際會 又要再過十二年了 人生的三萬天 在這被簡化 被抽離出來的小小圖騰中 被還原成一段一段的記憶 而在這記憶中 封存哪些畫面和感悟 不取決於對從前的思量 也不取決於對未來的憧憬 完全由此刻 我們在茶中喝到了什麼心情來決定 衹要此刻 我們還有一顆靈明的真心在 還有一杯清寂的茶在 在這心與茶形成的時空裡 我們的生命就在 它就在此刻 就在此地 原來它是如此簡單而清晰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是一部讲述日本茶道的电影,改编自日本著名茶人森下典子的随笔集《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由树木希林和黑木华主演。
树木希林、黑木华和茶道,是我一直期待这部电影的三大因素。
2018年去世的日本国宝级演员树木希林,在电影中饰演茶艺老师武田,《日日是好日》、《小偷家族》和《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都是她的遗作。
黑木华是日本90后科班出身的女演员,和安藤樱一样,属于靠演技取胜的实力派。
《重版出来》里面她饰演不服输、充满能量的漫画编辑黑泽心,在最近口碑爆棚的日剧《凪的新生活》里面她饰演女主大岛凪。
在这部电影中黑木华饰演从零开始学习茶道的女主森下典子。
在大家眼中,典子是个严肃、认真、笨手笨脚的别扭女孩,她喜欢佛兰明戈,喜欢意大利,却因为就业压力,半推半就跟着表姐美智子去学习茶道。
以往茶道是日本女性婚前必修课,现在也渐渐没落了,就像中国的绣艺女工一样。
初看典子和美智子学习茶道,不禁暗想,怪不得了解茶道的人越来越少了,实在是学习起来太繁琐。
行茶、分茶、碗泡、传杯、清壶,进入茶室要先迈左脚,不能有太多泡沫,不可以甩水勺,要慢慢等水滴光,取水不能弄出声音等等多如牛毛的细节和注意规则。
大部分电影剧情和典子学习茶道的过程一样琐碎,导演并没有让时间一晃而过,让典子一下子就成为一个茶道高手,而是让她一点一点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茶道,了解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茶道的学习,配合着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从立春到冬至,从大寒到谷雨,季节不同,沏茶的方法也会不同。
茶室墙上的挂轴根据季节和心情的变化也会不同,熏风自南来,梅花熏彻三千界,叶叶起清风,清风万里秋,不苦者有智,听雨......有一次挂轴上是不认识的字,武田老师说,不需要思考字义,当成画来欣赏。
典子虔诚地跪坐在挂轴前,凝神细看,仿佛看到高山瀑布飞流而下,水汽溅到了脸上。
茶室外面是一院子的树木,随着四季变换颜色,鸟鸣,虫语,水流声,混合着下午的柔光,让茶室成为了一个玄妙的充满禅意的地方。
观看武田老师沏茶,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她举手投足顺滑流畅,那些对典子来说很枯燥的动作,仿佛山泉水般早已渗透进老师的体内,只是观看,典子就觉得心情舒畅,思绪清朗。
武田老师说,茶道要先做出形式,再把心意放入其中,不要用脑去思考,习惯成自然,也就是“先行后心”。
武田老师说,手拿茶碗,要仔细体会它的重量、触感,以及捧在手上的滋味,培养自己的好眼光。
典子小心翼翼的拿过那只碗,惊喜地说,像松树一样又轻又暖。
渐渐地,典子能够区分梅雨和秋雨降落大地的不同声音,热水和冷水进入杯中的不同感觉,热水呼噜噜,冷水淅沥沥。
跪坐在茶具前,闭上眼睛,听着院中的蝉鸣声,典子能想起自己小时候体弱多病时的寂寞心情。
很多旧日的情感因为学习茶道而日渐复苏。
眼耳鼻舌身意,在学习茶道的过程中,被一点一点重新激活。
学习茶道的过程,也是典子长大成熟的旅程。
她经历了大学毕业,在出版社打工,就职考试失败,无意中成为自由作家,恋爱,结婚前遭遇背叛,重新遇到爱情,搬出父母家独居,以及在樱花开放的时候父亲骤然离世,从此樱花成为了悲伤的回忆。
这期间,茶道一直陪伴着着她。
10岁时,爸爸妈妈带着典子去看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大路》,她完全不懂,觉得与其看这么一部电影不如在家看动画片。
10年后,在学习茶道的间隙,她重新看了这部电影,只觉特别好,没被这部影片感动,人生就白活了。
又过了10年,她经常看《大路》,每次看都要忍不住哭泣。
茶道就是典子心中的《大路》。
走上茶道的二十五年里,典子每周六都会去茶艺教室。
二十五年的时间,让她明白,世界上的事情,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立即理解,另一类无法立即理解。
立即理解的事情,经历过一次就够了,而无法立即理解的事物,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渐渐明白,就像《大路》,就像茶道。
八十八岁的武田老师说,典子,你也开始教学生吧,你会从中学到很多。
对典子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旅程。
“日日是好日”这句话,出自中国佛书《碧岩录》,春天闻花香听春雷,夏天在蝉鸣中感受暑气,秋天倾听秋雨体会丰收的喜悦,冬天触摸一片雪花的寒冷,调动五感,全身投入,每天都是好日子。
作者森下典子在书的自序中写到:总之,对于茶道的世界,我还像个不懂事的孩童。
由我这么不成熟的人写一本有关茶道的书,想想真是太过轻率。
不过,茶道就是这么宽容,容许人的不完善。
十年后的我,重看这部电影,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典子小姐的再版自序也会不同。
因为我们都是不完善的人,我们像茶道一样宽容自己的不完善,因为我们一直在成长变化。
星期一 天气阴每天似乎有很多要表达的。
可能是很久没有写东西,脑袋里杂七杂八的内容,正需要我现在去好好梳理一下。
今天本来应该6点就起来的,想着今天不用出远门办公,也就没有那么急迫的起来准备收拾。
意志力就如此被思想打败。
睡到了7点45左右。
起来后,刷牙,洗脸。
看看我的鱼是否还活动如初。
然后,投食。
自己做一碗热汤面。
就着没看完的《日日是好日》,然后算是开启了一天。
《日日是好日》是由黑木华,树木希林演绎的关于茶道与人生的故事。
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几天,一直没有看完。
每天早上看一点,就会有很多哲思奔涌出来,好想立刻就拿起纸笔或者笔记本开始写作起来,眼看着上班打卡时间要到了。
9:45要赶紧找到合适的地方去办公,因为有一个汇报工作的视频会议。
不能在家,因为我爸肯定要打搅我,即使他不会,他的耳朵也不很灵光了,当我开会期间如果他突然找我,那我根本无法小声的去应付他。
昨晚忙着写公众号,晚上10点多还在审核,终于在23点之前完成。
定下的目标,22:00-6:00是我的睡眠时间,现在看来根本办不到嘛!
感觉即使准时在22:00躺下了,仍然觉得,好不容易可以如此舒适的去娱乐一下,为什么不呢?
于是,再次拿起手机。
尤其是我最近几个月喜欢看哔哩哔哩,天天给我推送关于经济,金融,羽生结弦,电影解说等信息。
早上的会议开到了11:30.忙碌了会议后续问题的反馈后,接着就开始梳理工作。
因为肚子饿的关系,就先暂时回家了。
最近发现一个很方便也很美味的食物——冻豆腐。
就是买回来的新鲜豆腐,切成几块,分别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之后就变成冻豆腐。
每次煮汤或者炒菜的时候,切一部分,不仅很下饭,很容易入味,还很营养。
吃饭间隙,终于又可以看一会《日日是好日》了。
黑木华扮演的典子,在10岁的时候,父亲带她去看了一部电影《大路》是费里尼的电影。
本想先花时间看完这部电影,再来看《日日是好日》,但是注意力又想偷懒了。
《日日是好日》看得稀稀拉拉的,大提琴的背景音乐下,让我想起《入殓师》的大提琴的伴奏。
在日式的建筑风格下,房子与景色的融合,让我无限向往。
我真的很想去体验住在日式的房间里,推拉门打开就是屋前的走廊,外面就是院子,有植被,花草。
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的心境怎么不会恬静淡然。
常常跟母亲聊天,我跟她说起,对于中国的家(房子)。
我觉得就像是一个个小笼子。
自己还很乐意为房子外面包一圈栏杆,远远望去那高耸的建筑,就是一个个叠起来的笼子啊。
我知道人口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所以,我很喜欢父亲在近郊买的房子,至少能在客厅望见不远处的小树林,站在窗户边可以望见一片菜地,早上起来,可以听到鸟叫鸡鸣。
汽车的杂音,其他类型的杂音在这里鲜少听到。
窗台上,是我种植的多肉,从一盆慢慢繁殖生长,已经快摆满整个窗台了。
每日都会去看看植物的生长,看看又有什么新变化。
慢慢的,越来越喜欢于植物和动物相处,似乎慢慢的能“听”到它们的语言。
《日日是好日》也是如此,通过典子茶道的学习,慢慢学会去聆听茶杯,茶具,水,建水,茶瓢之间的关系。
我是要将买的的东西,用到完全不剩,然后留下它们的空瓶然后再将它丢弃或者收集起来作为废品的回收,这样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没有浪费那物品的价值,那选择物品的时候,就需要自己要有一定的筛选能力了,否则,有些物品本身缺陷很严重,你不得不不去使用它,只能早些弃它,这也是近几年常有之事。
慢慢的开始选择筛选,只要喜欢的东西,力所能及之下,在自认为可以完全利用物品的价值,我才会去拥有它,否则,我宁愿不要。
电影依然没有看完,因为我觉得自己应该先看完《大路》,再回头好好认真的一次性看完这部电影。
生活在看似平凡普通的每一日之下,都暗藏着“波涛”,我们总有很多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等着我们去完成去实现。
殊不知,每一个当下,都是无法代替的。
在忙碌中,我们要细心观察那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期一会”,就是一次平生只见一次面的聚会。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不同的相聚与离别组成。
能够相遇就是一种莫大的缘分。
也许昨天还精神抖擞的那个人,今天就再也见不到了。
我们总认为后会有期,说不定的哪一次的离别就是永恒。
电影还没看完,但是我知道,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
所以,静下心来,好好去欣赏。
人生的道理就在于身边的方寸之间。
偶尔虚度一下时光,嗮太阳,看蚂蚁搬家,看河水流动,看云卷云舒,听一场春雨……你会怀念这样的时光的。
导演的另一部电影《濑户内海》,就是两个学生课下在马路边上发呆闲聊打发时间。
可是我内心一直念念不忘这部电影,我也很希望人生中有那么些日子,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是嗮太阳,看河水,看云,听雨,看风筝…..
看完对茶道领悟不多,却深深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难怪古人云,字如其人。
字,正是内心世界的一种体现吧。
电影里出现了很多字画,每一幅都体现了生活的意境。
有的自由惬意,
有的自然洒脱,
有的见字如画,
有的启发心灵——
每一幅字画,都是对内心的一种洗礼,是书写者与观赏者的心灵交流。
日日是好日,好好感受当下的幸福吧~
认识一个跟日本老师习千利休茶道的姐姐,参加过她们的茶会,严重觉得程式化的动作太刻板,有违舒适,舍本逐末,但树木希林和黑木华的演绎还是值得多打一星的。调动五感全身心投入去感受生命中的一个个瞬间,雨天听雨,雪天赏雪,夏日感受暑热,冬天体悟刺骨寒冷,甚至恋人背叛,亲人辞世,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亦即“日日是好日”之真谛。
这种匠人精神的电影总感觉只有日本能拍的出来精髓
当你专注于当下,心流便会产生。电影传达的哲学思想很认可,但我很疑问为什么只有女人在做茶道?虽然我很认可茶道带来的心流体会,但我不认可只有女人需要为客人和丈夫服务。
不焦急不躁 就会 日日是好日
我对茶道一点好感都没有,甚至是鄙夷。有闲阶级的玩耍罢了和小红书里精致的中产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某一瞬我想起一首歌《她来听我的演唱会》,这茶会是典子的一期一会。不同心境下不同的感受,就像墙上的画作一样。
每一个节气,每一道点心的画面太诱人了。除此外对茶道这件事没有深刻体会,不过这部电影的确可以成为了解日本茶道的一个途径。对我来说看这部电影更多是想获得一种仪式感,以此告别树木希林女士。
很日式,非常好的片子。私心喜欢黑木华,单眼皮非常规美女(和多部未华子一起,更显平凡),但这是她的独特优势。她超凡的演技和(被大家忽略)的声音魅力,在浅浅诉说中,她的迷茫,悲伤,自我怀疑,更容易唤起共鸣。树木希林老师的演技更不用多说,她是不同角色,但也是本人。在重复和克制中,在生活的流淌中,茶道不变。开始我觉得,没必要在繁文缛节中浪费精力。可渐渐,看雪、听雨,一期一会,才发现苛刻的动作只是路径,在不变中聆听声音,感受四季,慢慢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是静下来的一种方式。被很多不经意的台词感动,最打动我是,“一期一会”。她听见一阵大雨,墙上挂着“听雨”,思念父亲。我想起和爷爷的最后一面,看似稀松平常,回头看才知是生命的顿点。影片克制的美、灵动、精致,细腻,隔着屏幕传递禅意和通透20240106No2
突然有点想通了这部电影的问题在哪里。这个理念确实是好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这样的理念来支撑,但是把它拍成这样的电影,就显得过于轻飘飘了,因为生活的无规律、痛苦、各种干扰、各种魔障,和这个理念之间的斗争,才是这个理念最终汰沙成金的关键,茶道的程式化对于磨炼来说固然重要,但远远不是全部。日日是好日,日日也都是惊心动魄的日子。这种日常生活的殊死搏斗,就如此轻巧地被放过了。真正的禅不偷懒。
渐入佳境。
完美地融合了«大路»女性生涯和日式茶道哲理。雖未及費里尼的想像力,但平實的生活和傳統的茶道修練中,體現了一種女性獨立自主的向度,可謂難能可貴。
学习茶道之录影
太累赘了,很多时候人物行动已经足够表意,仍要靠口述将意图表达出来,甚至还不够,再要在后景挂上一副概括全段中心思想的标语。“日日是好日”可能都太大了,制茶过程中诉求集中在每一个动作本身,即好的是更小刻度的时时刻刻的当下。
片名鸡汤内容却挺丧 拍出了修行的禅意 禁锢与释放 通过千利修明白了一期一会
抱歉我真的无法 get,电影难道不是一种日常中的非凡、常态中的惊奇吗,日本文艺片新世纪以来愈来愈白开水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导弹们学艺不精还是时代环境使然?而且剧情也很难说服我啊,二人刚开始学茶道时美智子的直观感觉其实很有道理,仪式本身不产生意义,只是承载意义,武田老师的回应实际上是回避了问题,所以美智子无法投入,而典子就可以,因为典子是“空”的。
一句台詞很觸動我:重物輕輕地放,輕物重重的放
臧巴诺,感动了一秒。
这种感觉的电影我都不大行 我能体悟到真谛 但我不想这么做
日本茶道官方加长版宣传片。总感觉本片和茶道同出一辙,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哪怕跨越24年穿插交代了女主人生中的重大节点,甚至在片尾用“容易理解的事情只需要经历一次,不容易理解的事情,能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慢慢理解。”来解答片头“(繁琐烹茶步骤)有什么意义?”的灵魂拷问,也难以填充空洞的内核。近几年日本小确幸流派的文艺电影怎么逐渐走向言之无物的怪圈了呢?
用流水账记录日常琐碎,慢慢体悟人生的感受。珍惜当下的一期一会,日日是好日。#04.14 / 2019 9th BJIFF @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
不知意义就慢慢参透,不懂的电影就多看几遍,日日是好日,片片是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