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人母亲非常爱他,但父亲经常打骂他,剥夺了他的继承权!
后来,这年轻人长大了,他母亲死的时候他才30多岁,目前培养他,爱护她,但她死了,那男人站在目前棺材旁,想哭泣,却没有泪流下来;他的父亲很长寿,在他50多岁的时候才慢慢死去,而在父亲葬礼上,他儿子很惊讶的是,他无法止住泪水,他在恸哭、啜泣,伤心欲绝!
这人一生的动力就是对父亲的憎恨,母亲去世确实是个损失,而父亲死去之时,憎恨失去了意义!
那么这人的一生也就变得空洞了!
憎恨不该是我们的全部!
你, 脊背没有发凉吗?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真实的历史。
并没有夸张什么。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最终解决方案》的由来。
这部电影的神奇之处就是,没有出现一具尸体,一个囚犯,一滴血,一个气罐,甚至没有一支枪。
整个电影就发生在一个别墅内。
说是恐怖片是不会有人信的。
就是这么一个坐下来认认真真开个会的故事,内容却是那么恐怖。
我想,这部电影的恐怖之处,是它揭示了这么一个问题: 纳粹大屠杀,和历史上的屠杀,本质上并不同。
这些历史上的屠杀,包括成吉思汗屠城,以及日本人各种暴行,说白了,是一种旧式的, 原始的,兽性。
人类,是有兽性的。
所以就有这些历史上的屠杀。
而纳粹屠杀的不同之处,和可怕之处在于: 很多人都觉得,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启蒙运动和科技,社会现代化,使人们能够越来越摆脱朦昧,走入更和谐的社会。
然而纳粹运动,尤其是大屠杀,把现代化乌托邦中最黑暗的一面,血淋淋的展示给了整个世界。
他们完全使用了现代化的方式,来杀人。
工业化流水线杀人,大型专业设备焚尸(对,这个焚尸炉还是新技术,战后还申请了专利, 我没有开玩笑) ,现代的管理模式。
保证从上车到运输到进毒气室按时按点。
甚至最可怕的是,把屠杀相关内容写入了法律和政府文件。
要知道,法律和政府机关,也是现代化的产物。
这里没有阴森压抑的死亡集中营,没有冒着黑烟的焚尸炉,没有眼睛里闪着惊恐绝望的犹太人,没有凶神恶煞的集中营看守,没有一切当提到“纳粹”,“Holocaust”等关键词时人们脑子里会自动浮现出的血腥恐怖场景。
恰恰相反,电影的展开犹如一册优美的画卷:银装素裹的柏林雪景,古典气派的森林别墅,别墅里女仆佣人穿梭忙碌着送上丰盛的美食,身穿党卫队黑色制服的高级军官和纳粹要员,觥筹交错,优雅的措辞,间尔激烈的唇枪舌剑,偶尔的欢声笑语,舒伯特的乐曲如舒缓的流水在耳畔淌过......而电影外的你,看着这册画卷的展开,寒意一点点侵入血管,慢慢在全身弥漫开来。
以下阐述完全基于电影所展示的内容:一、不是这么做行不行,而是必须这么做。
大目标已经确定了,才召集会议的。
二、会议不是讨论做不做,也不是讨论怎么做,而是把已经定下的方案布置下去。
三、与会人员15人中有10位是法学出身。
四、技术官僚的反抗仅仅是为了维护“专业”尊严。
五、争论的焦点不是这么做对不对,而是: 1.这么做了会对“我”的既得利益产生什么影响?
2.是通过暴力解决,还是通过专业和程序来解决?
六、军政集团(即SS)与职业政客之间的对立,路径选择的背后是权力的争夺。
(讽刺的是SS逐渐强大的同时也愈来愈像他们鄙夷的职业政客)七、高明的是海德里希和艾希曼巧妙地策划了会议的议程和节奏,促使与会各方最终都接受了任务,并保证全力配合SS达成目标。
八、克里琴格告诉海德里希的那个故事,很有深意。
海德里希说这是一个警告。
我觉得不止,还有其它的涵义。
历史都是不断的重复。
以史为鉴只是人类的愿景,所以只能“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后人复哀后人矣”。
德国一个很智慧能干的国家,以精英自居,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也同时是战败国。
可能在他们的基因里流淌着战斗的因子。
谁决定战争,可能有人会说是人民决定的,议会、全民共决等途径,但最终的拍板还是少数人,这少数人是很可怕的,他们的决定让数以千万计的生命灰飞烟灭。
谁来控制这个少数人?
在没有很好的办法之前,比如美国,特朗普可以随性的说话,但说了不一定有用,不失为一个办法。
但隐患还在,所谓的精英政治,最终还是把决定权留给了少数人。
在普通大众哀叹个人之力渺小之余,有些人却能呼风唤雨,如鱼得水。
是谁赋予给他们的权力。
只能是大众让渡的,因为我们的教育是让人听话,不是思辨、警惕权力。
所以让一部分假借权力之人,靠着皇帝的新装,来欺压人们。
那些人没有了权力,什么也不是,所以有人贪恋权力,充做自己及家族的保护伞,特别是在极权之下,失去权力等于失去生命。
现在的犹太人很风光,但是他们的风光是建立在如此惨痛的经历上。
现在的德国一反常态,对待难民问题上很有同情心,过渡接纳会不会带来新的问题,我们都拭目以待。
艾希曼——平庸之恶:《汉娜•阿伦特》不思考,既不思考人,也不思考社会,默认并实践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行为。
“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
”外来意志的无可指责的工具,官僚机器的体制化产物。
随着大多数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得到一长串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功能依赖关系的中介,人们对自身行为缺乏直观的认识,因而道德困境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使得人们越来越没有机会进一步检审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有意识的道德抉择。
不会对自己所承受的命令规矩保持一定距离的观照、反思,也不会从他人的立场思辨个人行为的意义。
极权主义制度的本质是抹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区别和界限,把人的复数性和差别性变成一种集体的同一性。
(根本恶)——极权主义社会让人变得表面化、原子化,失去了自发性的自由,不再可能从理性自由中发展出个人的道德承担。
集体道德崩溃的确催化了平庸之恶,这种处境正是极权社会的特点。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之舆论监督对人的平庸之恶行唯一能够给予补救的就是人的积极的思考。
空心的忠诚(轻信和犬儒)——对每天发生在眼前的他人的苦难和死亡毫不关心,正常的感受力在永不停歇的运动机器中被逐渐吸干,变得厌倦冷漠而玩世不恭,只剩下对现实的逃避,却对虚假空洞概念保持抽象的激情。
人们不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却乐于接受意识形态和组织。
内阁部长级会议主任克里琴格博士:兰格?
党卫军拉脱维亚特遣队副司令鲁道夫·兰格:什么事,长官?
克里琴格:你说你枪决的那20000人是什么人?
兰格:在拉脱维亚的里加,27800人的死我负有责任,还有一些被拉脱维亚人成群杀掉,我的人袖手旁观并默许了。
因为我直接收到了一份关于“疏散”犹太人的备忘录,目的是结果他们并被深埋……有些还活着的挣扎着想从尸堆里爬出来……这不太像是战争,是吗?
而且毒气室也快了……克里琴格:什么毒气室?
毒气室?
兰格:是的,我听到了传闻。
克里琴格: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了,一定要有什么别的词来形容。
兰格:试试“混乱”。
克里琴格:是啊,剩下的就是一场争论,对我的专长的诅咒。
兰格:我也学过法律。
克里琴格:那你如何将你所学的应用到你从事的工作中去呢?
兰格:它让我不再信任语言,枪杆子说话才算话。
在政治家的眼里 善恶 对错 黑白都是为了让战争变得合理的手段 人们因此而卷入战争但那些领导者总会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 利弊人们因此而灰飞烟灭人类的历史其实是被战争和颠覆所推动的 而所谓的阴谋只是战败者要付出给历史的代价 所谓历史只是对于某种合理性的解释 为下一次战争而寻找理由
电影三星演技再加一星。
看到片尾各人结局,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得到了“善终”的,所谓窃珠者贼,窃国者侯,越是高位越容易逃脱制裁,更不用说从未被审判过的战犯裕仁了。
本片也可以和阿伦特的《艾希曼》一书配合食用。
人们以为决定大屠杀政策的都是恶魔,是以屠杀为乐的变态刽子手,但这样的人其实都是少数,更多集中在执行终端,比如那个臭名昭著的纳粹医生。
在整个纳粹集团里,我相信更多的是所谓的“精英”人士,优雅懂法守节,张口女士闭口绅士。
如果把这些人想象得穷凶极恶,反而陷入了他们巧言令色的陷阱里。
我也相信在集团中会有反对的人,但在官僚主义和犬儒主义下保持了沉默,因为人往往会觉得只要我默不作声或是我推波助澜,这波风险就不会降临到我头上。
万湖会议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告知,只要元首想做,总有人低头,低头的人多了也就不愁执行不下去了。
有时候要知道,救一人和救世人的两难选择是伪命题。
因为人在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是很难下得去毒手的,我想如果让艾希曼之流亲手杀人,他估计也无法承受这种恶心。
但如果面对的只是一个没有具象实体的群体,很容易变成一个概念、词条,变成由形容词组成的虚幻存在,这时候坐在优雅宴会里推动大屠杀决策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了。
在他们决策下,消失的只是一个词条群体,一组数字,是达到伟大帝国的必经之路,而不是成千上万条生命的痛苦和挣扎。
这也就是阿伦特所说的恶之平庸,不是恶魔偶有几年游荡在人间,而是恶是人性的一部分,恶根植在每个人体内。
每个由人类组成的社会里,永远有恶滋生的土壤。
事到如今,纳粹集团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教训,那么人类社会中会不再出现纳粹集团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如同阿伦特提出的,我们之所以审判艾希曼不能仅仅是审判艾希曼或是痛哭犹太人的悲剧,而是我们通过审判艾希曼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是建立秩序避免人类社会再发生这样种族灭绝的惨剧。
但二战后的国际社会没有做到,即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学到的,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This is a 2001 HBO movie about the notorious 1942 Wannsee Conference of World War II, where the Nazi senior officers gathered together and reached an agreement on the evacuation plan of the European Jews, “the Holocaust”. The narrative, plotline and script of this movie remind me of 12 Angry Men, though they are profoundly different. I think every law student, legal professional and law practitioner should watch this movie. Why is that? I think there are several highlights: (1) How bureaucracy penetrates(2) How an evil decision is made(3) How a stakeholder is overpowered(4) How legal training and methodology provide no immunity to viciousness The movie spends most of its narrative depicts how people with less ill minds are overpowered by more forceful or charismatic personalities, higher hierarchy and superior social standing. “You would be a hard man to bring down, but not impossible.” The overwhelming and icy SS general Reinhard Heydrich warns a damfounded and relunctant Wilhelm Kritzinger, a high officer from Chancellery. Every person with a not-so-pleasantly-cooperative attitude is taken away, talked to, smoothed to obedience. As a person standing alone, Kritzinger cannot achieve a mission impossible to defy. As meeting organizer, Kenneth Branagh’s performance of Reinhard Heydrich shows a ruthless will of order implementation in a stone-hearted soldier under skin of politeness and suavity. He is pure evil in his own right. He is championed by group of similar soldiers consider incomparable glory to “get the thing done”. When they finally get to the point of looking into the plan figures, all of them happily and satisfactorily accept. Dr. Wilhelm Stuckart, a renowned legal scholar, a German intellectual elite, co-author of the Nuremberg Laws, appears exasperated and excited from the beginning when the idea of annihilation is thrown in front of the attendants. However, his emotional argument is not based on injustice and inhumanity of the proposal, but because “solving the problem of mixed marriages and persons of mixed blood will create endless administrative work.” He talks about burden to civil courts, supremacy of existing law, avoidance of subjective standard and judgment and lack of accuracy – this is a typical legal thinking and reasoning, however anyhow incredibly evil. The movie designs a special moment of his show of a contempt to the “layman”: “You pigs don’t know how to hate.” Justice is then broken down into some technical objec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All in all, this meeting is not a discussion or an idea exchange, but an opinion and standing point buy-in. I highly recommend it to everyone mature enough to understand, especially people major in law.
欧洲对于犹太人的厌恶与驱逐古已有之,但纳粹以德国人的效率使用现代化的工业流程来实现大规模的消灭机器。结论是早已确定的,虽然Führer没有这样说。
会议从“清洁”的定义由驱逐变为消灭,再到完成的手段由绝育变为毒气…“达成一致”的过程就是抑制人性的过程。两个小时的会议从第一秒就不曾有过生气,一如寒冬般肃杀孤绝。
大多数会议只是决策走个形式。英语让人出戏,整个会议给人一种后人猜想是这样开的感觉,整部电影内容更适合以纪录片的形式来呈现。
比较失望,除了最后放真实人物的结局的那一段还可以以外,和德版《万湖会议》的差距太大了。这些角色对着自己的同僚大呼小叫、举止浮夸,根本不像是能抵达这个职位的官僚。也因此完全没有拍出来Holocaust那种“高理性杀人”的核心意义。此外视听调度处理也很差。影片唯一清晰的空间关系只存在于会议厅这一个地方,其他空间层次都极其含混不清,连带人物关系也缺乏层次,缺乏德版的复杂。虽说不能对电视电影要求过高,但和《万湖会议》确实不是一个层次的作品。
看多了就觉得又是一部犹太喊冤片。还是由一帮英美人演的德片。可惜了阿拉伯人,二战后死的也快追上犹太人了,也没见几部喊冤的电影。
你会惊讶于这些德国人讨论如何消灭犹太人的时候,就好像他们不是在讨论如何清洗鲜活的、有思想的人,而是一团苍蝇,甚至一堆垃圾。
虽然这部是先拍的但看完德国版进行对照人物有的乱,后来与历史真是人物照片对比发现这部片子最大的败笔竟然是把两个演员应该饰演的角色安排反了,德国版里的演员虽然长相与历史人物也相差不少,但好歹胖瘦没搞错,这个英国版里饰演纳粹党中央副秘书长克洛普佛竟然是个大胖子,而克洛普佛本人很消瘦,德国版更接近真实人物,而波兰占领区副总督布勒却的确是个胖子,英国版却让一个干瘦的演员来演,而且没穿制服(德国版里演员是胖子而且他是穿了官员制服),如果英国版这两个演员角色掉个个就合理了,与德国版以及历史真实人物就大差不差了。看来还是德国版严谨认真。
一群种族主义的纳粹分子聚合在一起 明知内心的恐惧讨论对另外一个民族的屠杀 在琳琅满目的食物和音乐声中 历史总能令人的三观再次受到刷新
HBO+BBC联合出品,品质的双保险上到近乎不可能失败的程度——而且他们也的确打了一场漂亮仗。演员的表演个个出色,言语之间每个杀人恶魔仿佛又从历史的坟墓中站了起来,Branagh和Tucci的表现照常毫无瑕疵地优异,前者从英伦三岛到美国大陆几乎横扫本年度一切电视电视电影表演奖的提名并获得艾美奖的垂青,后者也有一尊金球到手;Colin Firth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是也足以把一个满腹经纶的帮凶演绎得淋漓尽致——影帝先生当年还不是影帝先生,一个艾美提名估计对他也帮助挺大的。
2022.5.18 万湖会议早先版本。
非常delicate的一部电影,参会者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但均被元首赋予的强权给征服。如代表总理府的Kritzinger和内政部的Stuckart是主要的反对力量,但均被威胁被扳倒;而military和SS则是最顺从的。这是一场注定了结局的vain bargain,以及电影中Eichmann的表现一点都不像平庸之恶。
一堆英美演员用英语演了场德国会议。真实版《十二怒汉》,惊见脸叔和酱油抖森!
非常优雅,英国老戏骨。演出了1942年德国最寒冷的冬天。影片最后一个故事,非常耐人寻味——如果失去憎恨,生命就失去了价值,所以我们不能只有憎恨。因为与会者都是律师,所以法律在他们手里果然像冰激凌一样融化了。关于会议,在其实决策已定,那么会议最多就是在“效率”和“吃相”之间博弈。另外,大BOSS会骗人。记住了。
相比ZDF的万湖会议,这个显得太不德国了。
剧情很简单,一群军官吃吃喝喝谈笑间决定了犹太人的命运。很恐怖。
老版万湖会议。
From the moment he retured to his seat, he lost. I am not shocked by the actions that they had taken on Jewish anymore, but by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y must had done too many such things so that they would not even feel any guilty.
8 知识分子在暴政前的无力 最令人惊悚的一幕莫过于与会者超过一大半都学习过法律 而法律这门被称作没有感情的最高智慧在冷冰冰的官僚行政前也显得苍白无力毫无价值 尤其是其中一人对法律的评: 学习法律的结果让我不再相信语言 而相信枪杆子;人类的道德水准并不会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提升 相反只会更加剧其野蛮程度 仅此;还是看不惯一众英国佬演德国人 气质和内涵上都感觉很奇怪
历史冰冷残酷,但电影本身实在太酷了,一个半小时的群戏啊亲,精彩至极完全不会感到闷。以理性的思维去实行疯狂的计划,不自觉中完成人性的扭曲。杀人的不都是疯子,这才是最可怕的事。
大雪纷飞的日子、在寒气逼人的湖边,纳粹官员们开会商谈如何清洗犹太人,有人反对但力量微弱不得不屈服,有人犹疑是因为执行有难度,有人赞同毫无底线地屠杀,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绝望的气息,这种气息在会议室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之中,也在漫天的大雪和刺骨的寒冷中,更在摔碎盘子的服务员的恐惧和司机们打雪仗被严厉制止的沉默中。但这群令人发指的刽子手,战后居然有人逃脱了制裁,不可思议。美英合拍的电影,故事的主角和背景是德国,讲的话却是英语,有点违和。犹太人曾经受过的苦,经由媒体的宣传报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也都同情他们遭的罪,但没想到今天,犹太人也会以类似的思路对待巴勒斯坦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