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 外伝 - 永遠と自動手記人形 -,Violet Evergarden: Eternity and the Auto Memories Doll

主演:石川由依,茅原实里,远藤绫,寿美菜子,子安武人,户松遥,内山昂辉,悠木碧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热门推荐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剧照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1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2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3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4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5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6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13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14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15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16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17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18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19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 剧照 NO.20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剧情介绍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作为“战争机器”长大的女主人公薇尔莉特·伊芙加登,在战争中失去双臂,并与收养她的少佐分离,在装上义肢后,成为邮政公司一名从事代写书信工作的 “自动手记人偶”。在车马缓慢、只能以信件传递感情的年代里,“自动手记人偶”通过与委托人接触交流,代写书信,以优美准确的文字传递着人们最为真挚的感情。外传的故事中,薇尔莉特·伊芙加登接到了一桩特殊的委托工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卡戴珊家族第四季妖凤云城别敲两次门鲁迅与许广平终点的婚礼暗水船灯暹罗之战格格的女儿猫猫逃走了燃情克利夫兰第一季室友双重时间南山的部长们关中男人奇迹让我走冬日恋歌莫宁应承追风游戏大太平洋长大的世界没有童话2诡小孩非常出击誓言杀出集中营断林镇谜案第九季歼十出击校花生死恋轻音少女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长篇影评

 1 ) 试试影片分析

剧透很多(?

)本电影沿用了TV版的基本背景设定,大量使用插叙,围绕着思念展开讲述了以信为媒介,薇尔莉特通过送信来替客人表达自己的心意。

孤儿艾米生活困顿,但当她看到弃婴泰勒时,选择了收养她当妹妹,竭力给她舒适的生活以摆脱自身的悲惨命运。

在她长大成为少女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贵族男人,要求她忘记过去,改名为伊莎贝拉回家联姻,并承诺会给泰勒良好的教育,但要求她们不能相见。

缺失的贵族教育让伊莎贝拉和学校里的其他人气质截然不同,她的父亲请了薇尔莉特指点她。

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伊莎贝拉逐渐敞开心扉,委托薇尔莉特替自己给泰勒写信。

两年后泰勒找到薇尔莉特想给姐姐回信,并体验了自己梦想的邮递员工作。

这时伊莎贝拉已经和一名贵族隐婚,邮差几经辗转才终于把信交到她手中。

伊莎贝拉终于卸下了内心沉重的担子,变得轻松愉快。

泰勒回去后也找到了好心人收养。

本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伊莎贝拉在学校里的生活、艾米的回忆、伊莎贝拉和泰勒的新生。

部分片段运用闪回等手法一并概括在内。

在影片的开头部分,使用了蒙太奇手法,讲述了受伊莎贝拉父亲委托,教导伊莎贝拉礼仪的薇尔莉特,在共同生活中逐渐和艾米产生的友情。

开头部分主要运用近景和全景的拍摄,高度概括大关系以及截取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细节。

这种分解组合,高度体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贵族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统治了伊莎贝拉,表现为伊莎贝拉的抚养费、名字、婚姻都在他人的掌控中。

在这种困境下,伊莎贝拉用精神的看似自由来消解物质层面的绝对不自由,她反感按照规定好的命运学习规矩,回避着和他人的接触。

在此过程中使用蒙太奇使得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与冲突。

她是注定失败的。

因为她和群体的一切差异仅仅维持在观念层面上,而她在物质层面上却和其他要靠联姻生活的贵族女孩无异。

伊拉贝莎逐渐意识到生活是自己的,已经选择的路再也无法更改,如果按照过去的方式只会伤害到自己,学到的东西才会带给自己力量,因此开始认真学习贵族的礼仪规范。

在伊拉贝莎逐渐打开心扉的剧情中,采用平缓的连续蒙太奇,体现温柔而坚定的心路历程。

第二部分是伊莎贝拉的回忆,在她曾经名叫艾米的日子里,捡到了泰勒,度过虽然艰苦但美好的一段日子。

别人对艾米收养孩子很不赞同,认为战争期间自己的资源都不够用。

艾米则是希望泰勒能拥有比自己幸福的人生,把泰勒当成理想和寄托,用心抚育她。

人是社会动物,有了与他人的联系,人生才有盼头。

艾米生活上很贫穷,精神上却很富足。

平日里姐妹俩只能喝冷掉的稀汤,但就算物质匮乏,艾米也会找到布头给泰勒缝布熊。

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艾米的父亲找来,提出条件让艾米用自身的价值交换抚养费用。

被生活所逼,又为了给泰勒富足的生活,艾米同意了。

成为伊莎贝拉后,她和泰勒的羁绊只剩回忆。

伊莎贝拉融入了贵族圈子,薇尔莉特即将离开,在最后跳舞的时候,伊莎贝拉抬头看着壁画上的鸟,向往像鸟一样自由。

鸟儿只是一幅画,是美丽的幻想。

伊莎贝拉明白这件事,但不知道如何摆脱。

第三部分是伊莎贝拉和泰勒的新生。

两姐妹都是通过信件打破内心的桎梏。

信是 “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具象化,始终贯穿在动画中。

薇尔莉特更深刻地学会了“爱”的含义,贝内迪克特变得更加耐心,泰勒通过送信发现自己只有学习才能胜任工作,不再像孤儿院里的其他孩子一样无所事事。

伊莎贝拉收到了信,发现自己牵挂的妹妹终于能独当一面,不再束缚着自己。

末尾使用了一段蒙太奇,同时使用摇镜头,舒缓地展示了同一时空中不同的角色的经历,描绘出主角们成长后的生活。

人的自由不能仅停留于认识上,人通过能动的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马克思说:“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必须从自然界中取得生活资料。

因此,要积极实践才得到自由。

泰勒已经有了梦想,有了明确的目标,未来会成为邮递员带给他人不同的心情。

从整体色彩结构上看,本片中黑色、白色和橘色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大量使用明暗对比和冷暖对比表现反差。

黑色表现压抑的感觉,暗示了伊莎贝拉被束缚的生活。

明暗对比给观众留下强烈的印象,强化打破桎梏、获得自由的内涵。

白色和橘色较多用在伊莎贝拉回忆时,体现了过去作为艾米生活时拥有光明的自由、温馨的亲情。

 2 ) 吐槽一下硬伤顺便说说在意的细节

评分整体来说,褒贬非常两极分化。

确实剧情或者说人物塑造上来说个人也觉得有点问题,而且纯路人来说,一些背景可能没有办法理解,导致情感渲染没有那么到位。

但是那些说一无是处然后拿年龄来阴阳怪气儿的,真的大可不必。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点,也有泪点低、不铁石心肠的成年人。

然后自家人自己站出来骂了。

之前一直躲着避免被剧透,也还没有看过其他讨论,就说一点简单的个人理解吧。

我觉得比较奇怪,没有办法理解的地方在于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是有一点前后矛盾的。

当然可能是我比较理想化,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会对人物有一些行为方面的限制,但我觉得其实是有更好的选择和解决方式的。

先说艾米,她在自己还是一个半大孩子的时候已经有勇气拉扯一个比自己更小的孩子。

作为一个战争的受害者,生活情况非常的窘迫,不是不知道活下去有多艰难,但还是决定带泰勒回家。

这也是我第一个被打动的点。

“我的人生已经足够糟糕,没有热情也看不到什么转机和希望,但我许愿你不要跟我一样,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过一个好一点的人生,这是我对操蛋现实的最大反抗。

”到现在这可能依然是一些父母和家里兄姐的心声。

这里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一是艾米的短发,结合之前在女子学校给薇尔莉特梳头的时称赞她的头发可以卖很多钱,为了谋生应该是卖过自己头发的。

二是一个怀疑,可能脑补过头。

艾米之前的谋生手段应该不太光彩,但是带着泰勒后不想再做之前的行当,也导致生活越发困窘和第三点。

三是她病弱的身体,感觉是第二个冬天积劳成疾导致的,也没有治愈一直延续到了之后的生活里。

艾米为了自己和泰勒能够活下去,选择接受父亲的提议,把自己的人生卖给父亲。

这个非常好理解,也是当下的最优选择。

到这里为止,我觉得艾米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本质坚强勇敢乐观,识时务能低头的人,因为家庭环境和自己私生女身份以及被迫交易,会有点自卑和消极反抗。

但这也在和薇尔莉特成为朋友后一点点消融,甚至我以为薇尔莉特和大小姐同学是解开了她的心结,为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的。

结果后期突然画风一转断了和薇尔莉特的联系,也没有再写信给妹妹。

甚至在收到泰勒来信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更加阴郁病弱,似乎变成了一个非常刻板的被圈养起来只能依附他人存活的贵族小姐形象,失去了魅力。

总之那种气氛让我非常不喜欢,完全找不到前半部分刻画出的那个她,甚至好感都下降了不少。

直到最后她放下头发呼唤妹妹名字的时候,露出带点意气风发的笑容才重新喜欢上她(不得不说这个镜头作画真的很棒)。

自己还小的时候接受和妹妹分开不再联系,是因为当时没有办法谋生,没有办法保证两个人的生存。

但现在战争结束,自己已经接受了教育,完全可以独立谋生,妹妹再不济也可以在孤儿院正常长大,为什么不跟家里断绝关系不受约束呢?

退一步讲,即使没有办法反抗家里安排的婚姻,但也不至于连通信自由都被断掉。

(收到妹妹的信以后又立马说要给薇尔莉特和妹妹写信???

)所以在我这里,艾米整个人性格状态的前后转变是不合理的,一些可能为了煽情的情节也无法成立。

同理,泰勒为了姐姐考虑而选择没有见面也一样,临门一脚何苦继续为难自己。

上面是我觉得最硬伤的一个地方,另一个人觉得有点过了的是薇尔莉特的性格。

她本身其实是一个非常能体会察觉到细微情感的人,几年过去,作为参与了无数事件体会了各种感情写了无数封信的人偶,怎么还这么“不通人情”。

可能是为了照顾没看过动画的观众或者延续之前的梗,但这个人设稍稍有点过头。

细节方面除了一贯称赞的画面和音乐,个人比较喜欢的几个点:最后泰勒角度补全之前两人的相处,姐姐伸勺子喂饭那里很戳人。

女校里艾米那个并不在乎家世单纯交友(搞对象?

)的真·大小姐同学;邮政公司大家各自的成长;两个人牵手跑过早晨阳光洒落的树林(艾米和薇尔莉特的重要场景基本都安排在夜晚和早晨,但我觉得夜晚是更多的是走进内心,而早晨则负责用温暖去消融和给予力量。

) 最后说一下鼻子最酸的一个地方吧,是泰勒收到姐姐来信那里。

看着有点傻乎乎没心没肺对什么都不在意的一小孩,听到姐姐的名字就开始流泪,最后还要擦干眼泪露出一个寂寞的微笑。

这比姐妹俩分开时候撕心裂肺叫姐姐更让人难受。

寂寞的时候就呼唤我的名字吧 我让你获得幸福的愿望 永远不会消失 2020.11.11

 3 ) 剧情不太喜欢

进度太快:剧情就介绍个约克,泰勒(两个新角色,后期是义姐义妹)刚生活到一起,还不到5分钟,就出现了一堆壮汉来把她们分开。

两个人就开始哭起来了。

很难带入的好吗,而且节奏也太快了吧喂。

(5分钟你给正经演员酝酿一下感情,有些演员也哭不出来呀。

)“希望”是这部片另外一个主题。

贝尔迪克特一开始对一成不变的邮递员工作颇有不满,他骑着破旧的摩托车日复一日地寄信,他也迷茫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

 4 )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影评:再也没有孩子励志当邮递员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写影评都是隔一阵子写,一是自己看的院线电影少,二是怕当下看完感情太充沛,聊的有失偏颇。

毕竟我是个泪点偏低的人,反正每次看电影必备纸巾。

还要插叙一下,不看番的我为什么会去看这个电影,因为同期真的没啥想看,正好一起住的妹子是日语专业,挺喜欢这个番,算是吃了个安利。

而且我在电影前半小时都在思考,自动手记人偶是个啥,机器人么?

从我一个路人角度,说一说这个电影吧。

作为动画电影来说,画面没的说,美的,而且我一般也不讨论拍摄手法和取景啥的,还是一个核心思路,讲故事。

说实话,这个故事过于简单和单薄了。

叙事的线太过慢,有些温吞。

看上去就是在煮一缸水,我看不见故事中的转折点,最多就是几个小水泡。

诸如薇尔莉特牵着伊丽贝莎的手闪亮登场的时候,真就一句大橘已定。

其实女主的角色更多是一个骑士向的,而我所期待的那种超厉害的战争机器拯救世界的画面只出现一个瞬间……

这个故事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即使是逼迫伊丽贝莎和泰勒分离的老父亲,也没有恶的成分,他接回了自己的孩子,给了她最好的教育,让她嫁给一个不错的人,对待泰勒也不算苛责。

就好像所有的对立都有不得已,一切的错过好像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那个时代简陋的通讯。

人和人告别之后可能就是至死不见的局面,因为战火和科技,一封信的传递变得艰难,因为教育没有那么普及,识字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对于亲朋的只言片语都让人视若珍宝。

有人因为一封信振作起来,有人因为一句话义无反顾。

看完这部电影脑子不受控制的就想到木心先生的一首诗。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这首《从前慢》就很应景的说了整个故事。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感慨,时代发展的步子太快了,让很多人的心都浮躁起来,而对日本京都小作坊里那些埋头作画,十年如一日做着他们热爱事情的画师们来说,也许时间是放慢了脚步的。

大概这也迎合了为什么整个故事都是这么慢的原因吧。

当然故事里还有一句让人感触的台词——

泰勒戴着可爱的帽子,坐在摩托车的侧座,笑得眯起来眼睛我记不清具体台词,大概是说,邮递员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了!

那一瞬间,我是被感动的。

大抵是因为我的姨父也是一位邮递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现实生活认识做邮递员的人,也许很少吧,因为邮局越来越少,已经很少有人写信了。

信件实在是太慢,也太费力了。

所以连带着邮递员都见得越来越少了。

即使是我姨父如今也不再到处送信了。

但是我依旧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纸媒还很发达,他每天的任务就是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的送信和报纸,然后到了放学的时候就到学校门口接我和我姐。

我至今还记得他摩托车后座一直挂着的邮包,一分两半,左一半右一半,他家那个我们常常躲猫猫的柜子里堆着一沓一沓的报纸。

姨父是个很温柔的人,对谁都笑眯眯的,他是为数不多会和我们小孩开玩笑的长辈。

一晃好多年,如今的人渐渐不再写信,不会订报纸,他们邮局也都拓展着其他的业务。

我听着泰勒大喊的时候,我蓦然就想起他来。

邮递员真的是世界上很伟大的职业,只是再也没有孩子励志当一个邮递员了。

这是我当时落泪的原因。

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多会励志做很多很多梦,成为明星,当宇航员,成为医生律师……太多太多的职业在他们眼里带着光环,而邮递员原本也可能是,现在不再是了。

泰勒说她未来想成为一名邮递员,可以认清每一个街道的名字,知道每一户人家的位置,但是现在只需要一个导航仪就能解决所有,而问候虽然变得方便,却少了很多郑重。

而我们也越来越缺少幸福感了。

我又想起央视几年前那个采访,你幸福么?

我们很多时候思考为什么时代在前进,人民的幸福感却不见了,有时候就消失在在林立的高墙和越来越耐不下心的那份烦躁里。

我们为什么不再幸福?

因为我们不再给彼此写信,也不再彼此挂念,曾经视若珍宝的人和物都被时光遗忘。

我甚至不敢回头去看,我和十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啊。

我不懂变得是我,还是时间。

很多人评价这部片子“美但空洞”。

我想说,只是你们没有静下心去感受那个时代,你们觉得一切都太容易,就不真实,却没有想过,故事不是一波三折,结局没有反转就不够刺激,我们的视觉被好莱坞大片养刁了,吃饭不多油多辣就觉得没有味道。

其实对于身处其中的来说,那些时间和山水已经够难了。

所以总得来说,这个故事它本身并不多么出彩,但绝不空洞,空洞的从来是我们的心,而不是故事本身,他带来的启发意义足以抵消一切曲折的循环。

 5 ) 可悲的“懂电影帝”们已经不会看童话了

先是说给那些懂电影帝评论们的如果电影只能是先憋几个个矛盾然后再往上串线索串桥段顺便搞点角色成长最后矛盾爆发主角光环闪一下结局这么局限的形式 那就没有再继续做电影这种流水线工业快消品的必要了然后画面KyoAni遇袭前的巅峰技术力班底 自然是加分项 背景板绘制 舞蹈的衣饰动态 插画般繁复的发型 我尤其喜欢穷家里清汤寡水的汤上依然氤氲着水汽带来的暖意这个细节但没有多谈的必要 这些都是那个京阿尼该做到的主要说剧情方面剧情上面 这片子的最大特点没有“矛盾”只有“顺序”作为外传 主角是从原作整个时间线上剪下来的两个时间片段的快照角色 不会也不该有成长整部片子就只是Violet在无数的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片段 是平淡的生活 是日常 但一样有感动叙事也是完全按照日常生活实际发生的顺序除了前篇有些看起来像是插叙实际上就只是Amy给Violet叙述过去的片段之外 全篇没有用任何奇技淫巧的叙事手法 生活如何 顺序就如何没有过去的非人孩子被少佐和老板教会了语言文字 找回了人心 重新融入人类社会 又在这部片中 帮被迫失去过去的委托人找回了过去 帮失去了社会关系的孩子重新融入了社会缓慢 坚实 温馨 美好的一个小童话一个【守护你幸福的咒语】逻辑上讲如果懂电影帝们认为只有必须是某某某样才是电影 那这就不是电影 不该用所谓“评价电影的标准”去套这部作品 而且以后电影这种流水线工业快消品也没什么再做的艺术价值了而如果电影是围绕在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上用无限的可行手法探索 以能否传达其情感和思想为依据 那么这部电影做的肯定不差17年游戏圈在游戏圈用to do list圈养玩家正爽 想把玩家都异化成搬砖半小时给块糖的机器时候横尾太郎做了个尼尔 让游戏给你的一半todo list都是误导让人去自己理解异样揭示世界本身结果惹急了一大群“评论家”19年游戏圈在业界充满了以吃鸡为首瞎几把打靠应激反射爽快感混日子的时候小岛秀夫掏出来一个死亡搁浅 极致规避和弱化战斗又惹急了一大群“评论家”看这群评论家的样子就像吃怀石料理时候说人家为什么不加炸薯条为什么不加味精一样的“美食家”一样让人觉得可怜可悲

 6 ) 浅谈紫罗兰外传的优缺点

说在最开头,因为豆瓣评分不高我预期低所以看完后反而觉得不错。

但不得不承认缺点还是有的。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谈谈观后感吧。

首先谈缺点:这部确实是粉丝向,出场人物和世界观介绍不够,没看过的观众会懵逼。

比如C.H邮递公司的运行机制,自动手记人偶的工作,主要配角的人设;一些在正传单元剧的主角也有几分钟客串,比如露库莉娅(我当时还懵了,一下子没想起来这是谁她就下线了);少佐太可怜了,作为男主连回忆的画面都不给,薇尔莉特抚摸着胸前那颗绿色宝石时的心情可能只有粉丝才能懂。

其次是平淡的剧情。

没有冲突点,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世界观和人物介绍得不够,非粉丝的观众很难看下去。

正传其实也是这种调调,所以我当初追正传时有点坚持不下去。

如果说这部是商业片的话,那就是定位较为失败的。

但我认为这部应该就是粉丝向的文艺片,而且极大程度展现了京阿尼的优势。

1.画风音乐唯美。

京阿尼的特色,紫罗兰系列达到顶峰。

惊艳到我的是服装。

看预告时我以为薇尔莉特跳舞时的礼服就是男士燕尾服,结果是改良版:上半身是蕾丝仿旗袍风格,而下半身才是燕尾和长裤,即绅士又柔美,可以看得出制作组在服装设计上用心了。

2.感情含蓄细腻。

这部不是商业片,外传风格和正传一脉相承,抒情是首要,剧情都是为了煽情而已。

但这里不是用直白的语言,不是用撕心裂肺和眼泪等夸张的手法来强行抒情。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把角色的感情展现出来,含蓄细腻。

感情的层次也很丰富,除了主线中姐妹情和友情,还有师徒情和对理想的追求,多条感情线交织,互相影响,层层递进。

如果说刺激的商业片是重口的快餐,那这部更像是一杯茶,虽然清淡但是醇香艾米和泰勒两姐妹之间不能相见但又互相思念的感情其实是对应了薇尔莉特和少佐的感情(少佐太没存在感了,我觉得很多观众可能没品出来),虽然没明说但细品能感受到。

3.人设很立体,不落俗套。

现在的动漫喜欢靠角色某个特别属性来吸引观众,这样塑造出来的很单调,真实“纸片人”。

紫罗兰里每一个角色都有多元属性:泰勒天真阳光但她不识字还曾不懂装懂;艾米是个好姐姐但她自卑内向;贝尔迪克特外在骚包傲娇内在温柔有责任心。

主角薇尔莉特,看过tv版的都知道,她是战斗力强大的武器,但内心细腻,柔刚并济。

他们都有正负两面的形象,塑造得很自然,观众不单从外表,还能从行为举止中感受其性格。

每个人设的魅力是由内散发出来的,不限于外在。

我很不喜欢小孩,尤其是吵闹的孩子,但我居然被这样的泰勒所吸引。

初看她觉得傻乎乎、闹腾还不诚实。

但她的笑容很阳光,她笑着跟所有人打招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她又是个爱撒娇的小孩,听着她奶生奶气的叫着哥哥姐姐时以及她看着糖果和泡泡时闪着光的眼神,我心都化了。

成年人觉得无聊负担的工作,她却觉得是传递幸福。

身心疲惫的社畜表示得到了安抚。

4. 主题鲜明三观正。

我个理解的主题是“爱与幸福”。

正传中薇尔莉特因为从小被当作武器来培养,所以她对感情缺乏认知,她一直在追寻着“爱是什么”的答案,遇见过很多人后慢慢开始理解爱的含义。

所以外传中也是如此。

爱是非血缘关系的姐妹情深,是少女之间的友爱,是她对少佐的爱情,是邮递员和人偶手记员为人们传递的幸福,是市民对城市的热爱,或许还有更多的含义。

“希望”是这部片另外一个主题。

贝尔迪克特一开始对一成不变的邮递员工作颇有不满,他骑着破旧的摩托车日复一日地寄信,他也迷茫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

当老人指着还在修建中的埃菲尔铁塔问他什么时候能修好,他不感兴趣地说谁知道呢。

遇到泰勒后,他慢慢找到了本职工作的意义和对生活的希望,能够将只有姓名没有地址的信送达也只有他才有这本事了。

平凡的工作也有非凡的意义。

老人后来又问了一样的问题,他笑着回答是:“应该很快就会修好了。

”紫罗兰的三观正还体现在对女性的认知上。

在这部的背景下,曾经女性结婚后要辞职当主妇的,但是现在她们已婚但还是能继续工作。

而且她们除了本职工作还有很多其他的爱好和理想,她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用仅限于养家糊口相夫教子,而是能追求自己喜欢的事。

优缺点分析已完毕。

以下全是个人吐槽。

前半段女校部分我不知怎么地想到了《小姐》,比如共浴同床牵手私奔都很有既视感,所以不自觉地往百合方向想。

但其实是很正常的友情啦。

豆瓣有人吐槽全片几乎都是女性唯一戏份多的男性还骚得不行。

所以我看到贝尔迪克特时不小心笑喷了。

电影还给他骚气的高帮小高跟和露腰的衬衫多次特写哈哈。

不过他也是个尽职的邮递员和温柔的师傅,所以我很喜欢他。

我原本是为了情怀,毕竟正传的剧情也忘的差不多了,但是电影意外地对我胃口。

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粉丝不多原因,影院几乎都是各种包场。

我这场次只有三个人,但另外两个人都看的好认真,全程都安静专注地看着,放ed的时候都没有走。

等武本康弘的名字出来后,我默默拍了照留作纪念。

感谢京阿尼曾经给我带来的感动。

 7 ) 藏在信件里的爱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以下简称紫外)中妹妹笑着说:“才不破呢,邮递员运送的是幸福啊”。

这一刻你在妹妹的脸上都能看到幸福啊。

让我想到少年时,在一抹暖黄陪伴下,伏案慢慢将自己的生活附在信纸上,一笔一划都是欢喜。

如果你路过她的窗前,你会发现背影都是月亮洒下的温柔。

收到信时亦是欢快的,在奔向收信站那刻开始,一封封的是喧嚣世界中两个因文字连接的灵魂,小心翼翼躲进自己的一隅,小心翼翼的撕开,在夜的笼罩下和ta对话。

可是,我终究是丢失了那个少年的我和ta,只留下信封面上的名,和信纸上那未完的对话,突然像断了弦的两个风筝,在相遇的那一刻开始就要飘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而记忆也被今昔的长度模糊了。

可即使模糊,在看到信封时我的心依旧感到幸福,那种回到少年时的幸福,看到文字便忆起那时年轻气的幸福。

不知那时候的邮递员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往期盼的两端,那“不存在不必送达的信件”的沉重感,是欢喜呀,想到这就不免对逐渐换了角色的邮递员感到惋惜。

当然这部电影不仅讲的是邮递员,信件,还有亘古不变的话题——爱。

影片的爱不热烈,不山盟海誓,而是藏在平静的羁绊中“只需喊出你的名字,两人的羁绊便将永远存续”。

只要有羁绊,在何处都是一种爱的支撑点,支撑你走过春雨盛夏秋落冬藏的寻常,等闲不过是再见的玩笑,好久不见终会来临。

你有这样的羁绊吗?

我在等。

等文字和爱说“你好!

”川芒拾

 8 ) 再来一次,但不仅如此

《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独立叙事,但实际上都在书写薇尔莉特。

这种结构在剧场版中也不例外——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剧场版对主线故事(或说薇尔莉特本身)的意犹未尽之处进行了展开和补完。

如果说薇尔莉特是战争年代的个例,外传则在和平年代将感情重新编织了一次,并且猝不及防地把观众余温尚存的泪点戳了个遍。

第一个重现的层面是个体的异化——在主线中是薇尔莉特被训练成战争兵器;在外传中是艾米被训练成富家千金。

薇尔莉特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说自己和艾米相似。

薇尔莉特遭遇的经历更为极端。

在外部环境里,她陷入了最黑暗的处境,又收获了最美好的邂逅。

在内部精神上,她经历的感情深沉至极,自身却无法捕捉。

内外双重的反差是她身上最令人动容之处。

这样的她成为了艾米的老师,她真正教会艾米的不是谈吐、礼仪和舞步,而是怎样面对命运,怎样在命运的安排中不放弃对美好之物的希望(例如新的友情),怎样怀抱虽已失去但却极其珍贵的感情,继续生活下去。

第二个层面是绝望与希望——在主线中体现为薇尔莉特和吉尔伯特的邂逅;在外传中是泰勒和艾米。

如果说最令人绝望的不是现在的痛苦,而是没有爱的未来的话,这正是吉尔伯特带给薇尔莉特,以及艾米带给泰勒的救赎。

泰勒反复阅读艾米的信,正如薇尔莉特一直佩戴着少佐送她的配饰;泰勒将自己认同为艾米的妹妹,正如薇尔莉特将自己认同为“吉尔伯特的狗”。

那是在一无所有的世界里得到的毫无保留的爱,这对那时的她们来说就是所有一切。

这恰似人在作为手足无措的婴儿之时得到的母亲的庇护,而由于人总要长大,这也注定是人不得不失去之物。

第三个层面是失去与成长——在主线中体现为薇尔莉特成为自动手记人偶;在外传中是泰勒成为邮递员。

薇尔莉特和泰勒都得到了救赎,但是又不得不失去了。

整个故事的核心正在于此:人如何怀着魂牵梦萦的思念,怎样接受无法自胜的悲伤,又怎样面对日复一日的生命。

这也正是故事所传达的东西:人无法永远依赖别人的爱活下去,但渴望爱与被爱的心情绝不是该被遗忘之物。

通过“写信”这种形式,故事挖掘出被人们压抑的感情,用极尽浪漫化的手法重新告诉人们:这是我们内心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应该永远抱着珍贵之物前行。

外传的故事不仅仅是重现了薇尔莉特的经历与感情而已,在每一个层面上,外传都更进了一步。

面对外界的改造,艾米不像薇尔莉特一样毫无还手之力,我们看到了她的反抗、拒绝,以及最后的和解。

面对他人的爱,泰勒也不像薇尔莉特一样无法表达心意,我们看到她用自己的方式拼尽全力回应了艾米给予自己的救赎。

而故事最精彩的则是这样一幕:泰勒躲在一旁看着艾米阅读自己的信时泣不成声,但是选择了不见面。

从薇尔莉特的相见却不得,到泰勒的能见却不见,故事的内核被勾勒得更加闪闪发光。

人要成长,必然要有所失去。

但是我们失去的东西,永远也不会失去——只要我们还将那感情怀在心间。

这便是《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想要传递的永远吧。

 9 ) 二刷

在一个无比焦虑的夜晚,在刚刚结束一轮忙碌又在今天预感到即将迎来新的一轮忙碌并且面临更多挑战的夜晚,决定让自己暂时的、暂时的逃离着不断延伸着的无形的让人喘不过气的压迫。

并且想到如果今天再不去,也许又要错过在电影院看这部外传的机会,但是这或许又是我逃避工作的借口。

真的很好看啊!!!!!!!!!!!!!!!!!!!!!!!!!

力推!!!!!!!!!!!!!!!!!!!!!

 10 ) 注重剧情观影人士的观感

先说本片的优点吧:1. 画质爆炸,细节充足。

2. 配乐合适。

表扬本片的人过多,我就不赘述优点了,总结:京阿尼传统艺能。

缺点:1.剧情平淡无趣,衔接突兀。

第一段和第二段姐妹二人视角的切换感觉像是看了第二集一样,撕裂感很强。

另外很多分镜说都不说就跳跃性发展,有时候让我感觉是不是我漏了什么。

总的剧情非常简单,姐妹二人小的时候有羁绊,姐姐中奖被贵族找回当工具人,然后姐姐为了妹妹的幸福离开(说实话,如果幸福就是孤儿院待到十八岁,也太亏了,这也是逻辑问题,待会会提),然后遇到女主,相互怎样怎样非常要好,女主发挥传统艺能,面无表情感动一切人,帮助一切人(有这能耐还只是个书写员?

如果是,那邮局也应该非常厉害才是,后面却让二人手推车送信,看的我傻了)。

最后妹妹找到女主,重新于变成工具人的姐姐展开羁绊。

然后遥远的喊着幸福。

剧情还是很正常的,但是表现的手法非常简单,角色之间对话,偶尔闪回,然后就逐渐感情升温,逐渐解决问题。

跟一个线性函数一样容易预测。

我没看多久就能猜到结局了。

这种能直接预判发展的电影,是非常无趣的。

细节挺多,但感觉就是流水账。

姐姐不行,女主帮她行,顺带解决心理问题,交个朋友。

小孩子不识字,教他识字。

摩托车烂了,后面换新的。

这样的体验导致煽情的时候非常尴尬,我是觉得有点点感动,但是又觉得很蠢。

2.世界观、逻辑问题。

这个问题本体就有,但是本体煽情非常合适,剧情也挺有意思。

整个战争的大背景下的恢复、女主和少佐的羁绊显得非常充实而有意义,而且感人肺腑。

相比之下,这个和平时期的二人羁绊故事就太空洞了,让我空闲的大脑开始注意到世界观和逻辑问题。

举个例子,邮局后面女主和小女孩推车送信,旁边汽车一个个开过去,要说贵,碰到的老角色也不是富裕人家就有车子,邮局连这种普通家庭都能买的起的车子就不能配一个吗?

再不济不是还有摩托车吗?

为什么这两个人就要手推车呢?

手推车能到的地方,摩托车都可以去。

再举个例子,女主的义肢展现了极其发达的技术(我一直想吐槽了),包括类似于脑机接口或者神经接口的技术、强大而迷你的驱动机,超轻复合强化合金(如果是铁这样吊在身体两端,人体是不可能撑得住很久的,如果强行拿女主接受过特训来解释也很勉强)、还有未知的超级核能,我就没见过女主换过电池什么的哈哈哈。

这还是战后的“垃圾”士兵可以配的起的。

以上这些技术如果随便拿来放到别的领域进行应用,京紫世界会迅速变成蒸汽朋克,甚至是赛博朋克世界。

再举个例子,邮递员的高跟鞋。

完全不合理,对于长时间行走的人,高跟鞋是下下下选。

除非这个人的腿也是女主同类义肢。

还有顺带一提他的开衩背心,太骚了哈哈哈。

再举个例子,我很好奇为什么女权人士没有出击。

这个片子有很大的物化女性嫌疑,每个书写员的口号“我是自动书写人偶,无论客人在哪都立刻来”。

人偶本身就是物化,而且从剧情来看,这个人偶貌似什么都需要兼职,简直就是廉价工具人,而且都是女性。

我是总觉得一个正常人哪里会整天跟别人说我的职业是“人偶”这种话呢,即便是最工具的工具人也不会跟别人说自己就是个工具人,而且一定要做到您最满意。

当然这个也可能是翻译问题或者是我理解敏感了,女拳都不着急我着急啥。

再举个例子,就刚刚提到的自动人偶这个职业,本身就很不合逻辑。

对于识字率低的平民使用这种服务很合理。

而对于一些学问素养都很高的贵族,怎么会需要这种服务呢?

即便需要应该也是使用家臣,比如冰火里面每个家族都有博学的文书。

而且贵族怎么会请人偶来教育子弟呢?

如果说女主太优秀是特例,又回到了我一开始提及的问题。

她这么优秀咋就只做一个人偶呢?

如果是她实在不想转职,那邮局业务应该水涨船高才是,最后却提供手推车送信,工具人实锤了。

再举个例子,女二是伯爵夫人。

如果是刚开始为了妹妹的未来暂时忍辱负重,任凭家族将妹妹置于孤儿院,暂时充当工具人。

那么按理说,结婚之后地位应该高才对。

但现实上反而更对之前的朋友和妹妹不管不顾了,整个人还像是被软禁一样。

影片中解释为了防止别人知道其身世,我表示质疑。

对于其他贵族,随便调查一下就能查到,突然出现的女儿太难隐瞒了,这样的隐瞒显得毫无意义。

对于普通人,之前是普通人的贵族相信会更受欢迎,更得民心。

而且婚都结了,还隐瞒啥?

女二的合理举措应该是结婚之后,逐渐提高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然后接回妹妹,或者找个好去处,最起码也有偶尔看看她的权力才是。

当然,京紫一向是煽情,剧情逻辑都不重要。

但问题是本片剧情太平淡,逻辑等等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b站评分9.9,实在太夸张了,豆瓣评分7.5还算合理。

只能说可能我个人非常喜欢科幻,所以对剧情或者逻辑有一定需求吧。

如果有特别喜欢这个电影,能解答我的疑问的,非常欢迎。

但是评分多少不是别人的评论决定的,是主体的感受,只要表达合理、逻辑通顺、不攻击人我觉得毫无问题。

不要评论说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你不能打低分,或者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打分打低了这种话,这种话一听就毫无逻辑。

就是因为这种降至言论流行,有的作品评分才会过于虚高,有时候不想打低分完全是因为懒得为了这个作品招喷,这样虚高的分数反而会导致以后的作品水平下降。

观影人士保持高要求,影片才会保持高素质。

每个人都保持着自己的打分系统,而对优劣作品有所区分,评分制度才能真正有用,帮助每个人在看一个东西之前就有大致了解,从而决定自己的时间是否值得投入其中。

当然也不能光顾着看评分,评分是中位数(如果不能理解“好作品”为什么会有低分,建议学习一下概率论和统计学)、是大众的主流感受,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电影有不一样的看法非常正常。

如果一个电影几乎没有差评,有两种可能,它极其优秀,或者观看者几乎只有粉丝。

而京紫外传在我眼里绝不是第一种。

所以总结一下,空洞的幸福,破碎的逻辑。

爆炸的画质,合适的配乐。

瑜远不掩瑕。

两星,不推荐观看,除非你非常空闲,或者你是京紫的忠实粉丝(这时候应该也没有粉丝没看过的了吧)。

《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短评

对圣母实在喜欢不起来

3分钟前
  • 木·子鱼
  • 还行

画面人物真是美轮美奂~当年的TV版没有看完,这个剧场版中规中矩吧,分镜演出并没有特别出色~剧情量大概是OVA的标准,做成电影有点单薄。

5分钟前
  • 江枫渔火
  • 推荐

(9/10)剧场版本身还是挺不错的,虽然故事结构不如迪斯尼作品来得成熟,但在这年头能看到类似世界名著剧场一样气息的作品已经很难得。突然发现薇尔莉特也许是动画界近年来脾气最好的主角之一了吧……PS:中途有薇尔莉特的男装打扮。

6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没看过剧版,非粉纯路人,略有观影障碍。开始还以为是女同片,打扰了。就影片本身而言,则是典型的治愈系日漫,画风清新唯美,情感暖心动人,一如片中这座架空了历史的花园城市;但节奏缓慢,剧情单薄,人物扁平化。。。

11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较差

细腻,光影真的绝。ps我也想玩薇妹的头发

1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半成品一样的怅然

16分钟前
  • 雪拉翡苦可可
  • 推荐

2.5 好困

19分钟前
  • 比邻
  • 较差

百合部分Violet顶书梳头打哈欠满分,一起洗澡睡觉跳舞是朋友间做的事好的- -然后Benedict师父就踩着高跟莫名上了位还薅到了新车,Cattleya总算不露胸衣了- -战争结束四年,人偶嫁了人也能继续工作了,出现了电梯这种新型武器,电波塔看来是要烂尾了恭喜乃们保住了饭碗!映后制片说这是4月剧场版的过渡篇,所以少佐到底死没死- -(这画幅为啥总觉得切头了🙄️

23分钟前
  • mibo lost
  • 推荐

这个番搞百合真的没什么必要,本来就不是这个方向吧?故事还算感人,但感觉就是用两个故事凑足一部电影的时长。总体其实只值三星,但对这个番的情怀可以无脑四星。

24分钟前
  • Miu
  • 推荐

新角色泰勒實在可愛,畫面更是美得不像話,但這是大戰結束一年後、四年後的世界?街道都這麼完美,復甦還真神速。和《南瓜剪刀》比起來,這部完全是和平時代的幻想,僅僅從《幸福的三丁目》借來東京鐵塔當背景圖。如果把戰爭元素拿掉,這個故事還能成立嗎?可以,所以幹嘛放入戰爭呢?又跟TV版本作一樣,一廂情願地認為信件傳遞的絕對是好事、只要寫信大家都能心靈相通——這故事無法解釋文字的幽微處,從根本上就空洞化了,更別提賣百合虛晃一招,以及艾美從酷T轉身一變成了個弱女子,頗無言。

25分钟前
  • 侯二六
  • 还行

从fz开始就好这一口骑姬,硬卖也卖得浪漫无比唯美至极。与其亡夫回忆录不如女同进行时,百合,女人不老秘密!

29分钟前
  • 計画通り
  • 推荐

没想到看到工作人员列表的时候 才是我从事件发生以来最难过的时候

32分钟前
  • elimu
  • 力荐

b站的评分没有参考价值

34分钟前
  • 还行

??

36分钟前
  • 大空
  • 较差

最恶的情况发生了:后半程睡过去了15分钟,醒来看到周围的人纷纷在啜泣……

37分钟前
  • Xie3 Project
  • 较差

点映 苍白无力的剧情,浪费制作水准,实在不能称之为好动画,京阿尼老毛病

41分钟前
  • ν
  • 较差

摸鱼跑出去看的,觉得很治愈,虽然故事略显老套,但是很好哭。

42分钟前
  • 宴时客
  • 推荐

前半段橘里橘气 百合拉满,后半段剧情有问题 虽然画面绝美,但是又陷入那种一眼望到头的套路剧情

44分钟前
  • 坚强的酸柠檬
  • 还行

还是有些落俗了,相识部分显得有些刻意了,而且明显是和剧版观众看的,对我这个路人有些不友好

47分钟前
  • 艺女忧伤
  • 较差

观影障碍...

50分钟前
  • 涂小哈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