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我很喜欢的台湾偶像剧之一,林依晨的程又青和陈柏霖的李大仁真的太搭了。
超越十五年的友情还能称之为友情吗?
剧中的他们以好朋友的名义默默爱着对方,都不曾说过内心真实的想法 ,高中时期的李大仁对程又青说过不会喜欢她那样的女生,程又青信了,一信就是十五年。
在她的潜意识里面李大仁是最值得依靠的对象,是出了什么事都想第一时间分享的人,李大仁默默地守护着,给又青以朋友之名爱的关照。
两人的关系一直暧昧纠结,旁人根本融入不了他们的世界,就像李大仁尝试过和新来的同事Maggie交往,程又青也期待过新的爱情转机,对于前男友丁立威再次的追求也动摇过内心,他们两个是一种特别迷茫的阶段,全世界都知道他们互相喜欢甚至深爱对方,只是他们自己看不清。
对于三十岁的女人来说,经济已经独立,工作已经稳定,爱情好像变得遥远,对于感情思考的也比较多:到底适不适合?
应不应该步入婚姻?
和那个人生活会不会幸福?
眼前的人是不是对的人?
反反复复叩问自己的心声,害怕走错,害怕伤心。
就像丁立威求婚时,不合尺寸的戒指昭示着不匹配的婚姻一样,程又青也会因为知晓那首李大仁为他写的歌在雨夜的街头头哭流涕,看清爱情所属。
最后结局我很喜欢,李大仁没有要求结婚之后程又青为家庭放弃工作,或者委屈自己。
他们是最合拍的朋友,也将是相扶一生的好伴侣。
解读《我可能不会爱你》之一:两个家庭的深度剖析此剧最让人纠结的当然是男主女主之间的情感咯。
不过,如果要准确、清晰地理解主角情感,首先应当了解他们的家庭。
剧中虽然没有完整地交代两个主角的家庭背景,但是,从他们的家庭现状,以及他们口中关于过去的只言片语,依然可以还原他们的家庭原貌。
一、大仁的家庭大仁的家庭,最开始的时候,从本质上说,只存在一个家长——爸爸,其他全部都是“孩子”。
因为妈妈是骄傲的公主,妹妹和大仁都是懵懂无知的小孩,只有爸爸是忠实的仆人。
第二集中,大仁的妹妹有言为证:爸爸活着的时候,天天伺候公主(妈妈)要被骂。
所以,这时的家庭,就是一种1V3的格局:一个爸爸伺候三个孩子。
等到大仁稍微年长一些的时候,他就会与爸爸一起承担“仆人”的角色。
剧中的大仁,在生活中充当妹妹与妈妈之间的润滑剂,就是这种“仆人”角色的延续。
那么,他为什么会和爸爸共同承担呢?
原因有二:1、从个体的角度看,大仁作为一个小男孩,自然会以爸爸为榜样,内化爸爸的行为模式——仆人。
同时,作为一个小男孩,大仁尤其希望得到妈妈的爱,而爸爸的行为模式是妈妈喜欢的,所以,对母爱的寻求,加深了内化“仆人”模式的程度。
2、从家庭的角度看,之前的家庭内部格局(1V3)是不平衡的。
因为爸爸不仅要伺候三个孩子,还得忍受妈妈的责骂。
就算爸爸的承受能力再强,内心肯定会存在怨气,既然无法通过口头宣泄,那这些怨气就会无意识地笼罩在整个家庭。
这种不平衡所营造出来的张力,也就驱使大仁无意识地加深“仆人”模式的内化程度。
当大仁能够成为另一个仆人,原先1V3的格局就变成了2V2,这样就平衡了。
家庭的紧张氛围也就缓和了很多。
当爸爸去世,大仁的家庭就变成了1V2的格局,于是,整个家庭的氛围,又会变得有些压抑、紧张,这种感觉很符合剧中一开始所呈现出的大仁家庭。
当温柔可爱的白叔,若有若无地加入到大仁家庭的时候,整个氛围又缓和很多。
因为白叔虽然不是正式加入,但原先不平衡的1V2格局,至少变成了稍微平衡的1.5V2格局。
至于大仁的妹妹淘淘,与妈妈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也是大仁家庭内部动力的一个缩影。
家庭中只有一个爸爸,三个“孩子”势必都要争夺爸爸的爱。
大仁,在个体心理动力和家庭心理动力的驱使下,无意识地退出了竞争,苦逼地和爸爸一起做了“仆人”。
而淘淘,因为一直没有退出竞争,所以一直与妈妈针锋相对。
第二集中,淘淘与妈妈发生冲突的诱因可见一斑,淘淘就是因为妈妈不停地责怪爸爸才会与妈妈起冲突。
而且,在生活中,淘淘一直把妈妈称作“老公主”,嫉妒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唉,这就是一场活生生地争夺父爱之战啊!
那么,淘淘为什么没有退出竞争,像大仁那样承担“仆人”角色呢?
这背后的动力与大仁的动力是相辅相成的。
1、从个体的角度看,淘淘作为一个小女孩,自然会以妈妈为榜样,内化妈妈的行为模式——公主。
同时,作为一个小女孩,淘淘尤其希望得到爸爸的爱,而妈妈的行为模式是爸爸顺从和喜欢的,所以,对父爱的寻求,加深了她内化“公主”模式的程度。
2、从家庭的角度看,大仁是淘淘的哥哥,在淘淘还没来得及感受到家庭动力不平衡的时候,大仁早已经无意识地把家庭格局调整为2V2。
所以,既然格局已经平衡、家庭氛围已经缓和,淘淘只要安心接受爸爸和哥哥的服务就好了,根本没有任何动力促使她做出改变,反倒是有动力促使她维持“骄傲公主”的现状,加深“公主”模式的内化程度。
总体来说,幼时的大仁,一直生活在“男人伺候女人”的家庭环境中。
于是,“男性(仆人)-女性(公主)”的脚本,就会在大仁的内心生根发芽。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仁会在家庭中亲自实践这个脚本,实践的正向结果就会促使大仁把这个脚本逐渐内化为自己人生的固定经验。
而且,随着这个脚本的不断内化和深入,它会逐渐泛化到其他的人际关系中,即不论对象的性别,自己都是仆人的角色,这也对应了剧中提到的“配角”。
大仁所从事的职业——热心服务机场旅客,也是他内在“仆人脚本”的另一种演绎。
这个职业,就是大仁的本色出演。
所以,我们根本无法分清,到底是职业成就了大仁,还是大仁成就了职业。
二、又青的家庭至于又青的家庭,与上述分析类似,个体心理动力驱使大哥内化爸爸的“懒人”模式——依赖家人、好吃懒做,驱使二姐和又青内化妈妈的“女王”模式——照顾家人、独立能干。
但从家庭内部动力的角度看,情形就比大仁的家庭稍微复杂些。
大哥出生时、二姐出生之前,家庭是1V2的格局。
虽然家庭动力的不平衡驱使大哥内化妈妈的“女王”模式,但个体的心理动力却驱使大哥内化爸爸的模式。
一般来说,内因起主导作用,而且,1V2所诱发的不平衡的家庭动力强度应该不会像1V3、1V4那么强,所以,在大哥的内心中,爸爸的行为模式会占主导,妈妈的行为模式只能是辅助。
细微观察一下,剧中的大哥还是有一些霸气外露的,至少他还掌管了一家卤味店。
这就是“女王”模式的影响,也是爸爸所完全缺乏的。
二姐出生时,家庭是1V3的格局,因为大哥毕竟还小。
那么,个体心理动力和家庭心理动力都驱使二姐内化妈妈的“女王”模式。
不过,因为二姐不是主角,所以我们在剧中只能看到一点点二姐“女王”模式的痕迹,尤其是对比一下二姐夫卑微的状态,就可以感受到二姐的霸气了。
但是,由于天分不够、胸大无脑,所以,无法像又青那么优秀。
如果有脑的话,应该会与又青不相上下的。
又青出生时,家庭是1.5V3.5的格局,因为大姐毕竟还小。
那么,个体心理动力和家庭心理动力都驱使又青内化妈妈的“女王”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程爸经常把程妈称作“庸妇”,虽然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种爱称,但程爸一直期望又青做一个优秀的女人,告诫她不要像程妈那样做一个“庸妇”,可见,这种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看法。
所以,爸爸的这种期望,也成为又青内化“女王”模式的另一种心理动力。
剧中,又青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女强人形象,就是“女王脚本”的一种演绎。
又青会为女同学打抱不平,会关注同事的感情,会允许上班的同事请假,会慷慨地送大嫂衣物,会做饭给爸爸吃,会帮妈妈扔垃圾……这些都是“女王脚本”的作用。
总体来看,整个家庭的成员,从强到弱,分布如下:妈妈最强、又青次之、姐姐中间、哥哥较弱、爸爸最弱。
这与剧中人物所呈现出的状态也是吻合的。
三、两个家庭如前文所述,两个家庭的氛围,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不平衡的。
不过,随着家庭内部动力的驱使以及孩子年龄的增长,两个家庭才逐渐恢复了平衡和融洽的氛围。
那么,在孩子们年幼之时,这种一度不平衡的家庭氛围,一定会给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种不好的影响,就是两个家庭的孩子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尤其是大仁与又青。
从大仁的家庭看,妈妈作为一个骄傲的公主,肯定很难给予幼时的大仁足够的关爱。
而“仆人”爸爸的爱,还得分成三份,所以父爱也是不足够的。
更悲催的是,大仁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反而在各种心理动力的驱使下还要服务家人,这样的大仁是苦逼的,内心安全感的缺乏是必然的。
从又青的家庭看,爸爸好吃懒做,对又青也是不怎么管的(剧中原话),所以,幼时的又青很难从父亲那里得到足够的关爱。
而“女王”妈妈的爱,还得分成四份,所以母爱也是不足够的。
虽然又青有哥哥、有姐姐,但可以想象,又青年幼的时候,他的哥哥姐姐也不大,又青所缺乏的父母之爱肯定是哥哥姐姐无法给予的。
所以,又青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反而在各种心理动力的驱使下,还要为照顾家人出一份力量,内心安全感的缺乏也是必然的。
大仁与又青内心安全感的缺乏,是导致他们无法跨越朋友关系的关键所在。
这是整部剧的核心主题,也是最让人感到纠结和虐心的核心问题。
具体分析请看下篇博文吧。
哈哈哈。
四、总结1、大仁的家庭,男性弱势,女性强势;又青的家庭,也是男性弱势,女性强势。
虽然两个家庭的强弱表现形式不同,但强弱的性质是一致的。
2、家庭内部动力的平衡,是靠家庭的所有成员来维系的。
不和谐的父母关系所诱发的不平衡,就会驱动着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个过程,不是意识所能控制和把握的,它们都是在无意识中悄然发生着。
虽然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过早地为家庭分忧解难,但是,不平衡的动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拉扯进来。
3、父母关系是家庭中的首要关系。
父母互相关爱,孩子们才能获得足够的父爱与母爱,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解读《我可能不会爱你》之二:一段“主仆式”的孽缘终于,开始涉及此剧的核心啦!
大仁与又青,我来啦!
哈哈哈!
一、大仁与又青: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整部剧的主线就是大仁与又青之间的关系,其他的关系都是围绕这个主线展开的。
大仁与又青,是“最好的朋友”,十几年一直维持“好朋友”的关系,却始终无法成为恋人。
各位看官们最揪心的就是,明明两个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何彼此都无法迈出那关键一步——大仁不停地压抑自己,又青有意无意地回避与忽视。
第二集中的小剧场《收信快乐》,有一段台词,是理解这段关系的关键点。
在此贴上:“你知道吗﹗﹗我花了一辈子学一件事,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但终究我还是学不会。
我没有办法接受,拥有青春,其实已经开始在失去青春;拥有婚姻,其实已经开始失去婚姻;拥有名声,其实名声也会失去;拥有了财富也一样,健康也一样,就算养一只狗也一样。
拥有爱,天啊﹗失去爱更让人无法接受,为什么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其实都在得到的同时已开始失去呢﹗如果我不曾拥有,那我也就没什么好失去的了不是吗?
” 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这就是暗藏在大仁与又青心中的恐惧。
彼此都害怕失去对方,所以,他们努力地维系朋友关系。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他们太想拥有对方,反而不敢靠的太近。
再换句话说,在他们的心里,爱情没有友情坚固——友情可以永远地拥有对方,爱情则有可能失去对方。
因此,“最好的朋友”,这种关系的背后暗含了两层意思:1.大仁与又青非常契合,契合到如胶似漆,期望永远相随相伴;2.大仁与又青都不相信爱情的坚固。
“永远相随相伴的期望”,在“不相信爱情坚固”的干扰下,最终形成了“最好的朋友”。
那么,大仁与又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期望?
他们又为什么不相信坚固的爱情呢?
下面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两个主题的解读。
二、大仁与又青:公主与仆人的完美契合其实,每个人早在幼年时期,就已形成内在的人际关系脚本。
以后的生活,不过是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自动地、不知不觉地重复演绎这些脚本。
引用剧中反复出现的一句俗话——狗改不了吃屎。
玩笑之中,确是一种无奈的真理。
回到剧中,大仁与又青,之所以如此契合,契合到希望永远的相随相伴,就是因为他们俩一个扮演了公主,一个扮演了仆人。
公主需要仆人伺候,仆人也乐意伺候公主。
离开仆人,公主不再是公主;离开公主,仆人也不再是仆人。
也就是说,在亲密关系中,大仁自动地演绎了仆人的脚本,而又青也自动地演绎了公主的脚本。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背后,是两个人内在脚本的完美契合。
追根溯源,内在脚本的形成还是源于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
追溯的过程在前一篇博文里已经得到详述。
需要注意的是,前一篇博文中提到的“女王脚本”只涉及了“照顾他人、独立能干”的形象,实际上,这个脚本还包含了另一种形象——霸道任性、需要呵护与照顾。
这就是大仁所说的“骄傲公主”,在这里也可称作“公主脚本”。
因为又青的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这个所谓的“女王”,其内心是很脆弱的。
从本质上说,“女王脚本”是在用外在的强大防御内心的脆弱。
于是,当又青面对亲密关系时,她的防御会降低,就激活了“骄傲公主”的形象。
如果抛开亲密关系的氛围,她的防御就会增强,从而激活女强人的状态。
可见,一个人,无论是感情还是工作,其实都无法摆脱幼时形成的内在脚本的影响。
当大仁与又青相遇,各自的内在脚本便自动地被激活,于是再也不想分开,希望永远相伴。
这便是“公主仆人一相逢,便胜却人生无数”,一段主仆式的孽缘啊。
三、大仁与又青:我不可能爱你前面提到,大仁与又青觉得爱情没有友情坚固,或者说,他们俩都不信任爱情或婚姻,害怕爱情或婚姻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种感觉有些不合常理,但这种感觉背后的心理动力,则是二人内心安全感的缺乏。
这种缺乏,也需要回溯到他们的成长经历。
1.大仁的成长经历从大仁的家庭看,妈妈作为一个骄傲的公主,肯定很难给予幼时的大仁足够的关爱。
而“仆人”爸爸的爱,还得分成三份,所以父爱也是不足够的。
更悲催的是,大仁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反而在各种心理动力的驱使下还要服务家人,这样的大仁是苦逼的,内心安全感的缺乏是必然的。
第二集中,大仁的妹妹一语道破:“你都不会觉得自己很可怜吗?
你这一生都要被女人折磨耶。
你看,你的那些同事,你妈,我,还有程又青。
你比爸还惨。
”大仁只能付之一笑。
大仁已经感觉不到自己可怜,因为可怜的感觉会让自己很痛苦,尤其会让幼时的自己痛苦,所以,大仁只好将这种仆人式的可怜“合理化”,就像他说爸爸把妈妈捧在手心是一种幸福。
很多时候,我们的合理化解释,都是为了避免让幼时的自己承受痛苦;而当我们能够合理化的时候,也就代表我们已经开始习惯这种模式——正如大仁把伺候霸道任性的又青看作一种幸福。
2.又青的成长经历从又青的家庭看,爸爸好吃懒做,对又青也是不怎么管的(剧中原话),所以,幼时的又青很难从父亲那里得到足够的关爱。
而“女王”妈妈的爱,还得分成四份,所以母爱也是不足够的。
虽然又青有哥哥、有姐姐,但可以想象,又青年幼的时候,他的哥哥姐姐也不大,又青所缺乏的父母之爱肯定是哥哥姐姐无法给予的。
所以,又青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反而在各种心理动力的驱使下,还要为照顾家人出一份力量,内心安全感的缺乏也是必然的。
此外,即使妈妈辛苦地照顾一家人,爸爸还是把妈妈称作“庸妇”。
虽然现在看来,这是一种爱称,但是,对于幼时的又青来说,如果一个好吃懒做的爸爸成天喊着妈妈“庸妇”,又青会觉得这是爱称吗?
所以,当妈妈摔伤住院、爸爸亲自熬汤服侍妈妈后,她说:“我以前都不知道你爱妈。
”可见,几十年来,又青对父母的爱情一直是持否定态度的。
四、大仁与又青:一个小结如此看来,正是各自的成长经历,使得大仁与又青缺乏安全感,使得大仁与又青感受不到爱情的坚固可靠。
而如此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爱情坚固可靠的两个人,怎么可能会轻易相爱呢?
而且,越是爱对方,就越是不敢去表白,因为实在太害怕失去对方。
爱情太危险,我们不如一直维持友情吧。
所以,他们俩,谁都没有勇气第一个突破朋友关系,谁也不敢第一个迈出那关键一步。
因此,对于自己最爱的人,大仁只能说:我不可能爱你;又青说:你不可能会爱我。
而且,我们在剧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周围充斥着婚姻破碎的例子——离婚的离婚、外遇的外遇、丧偶的丧偶。
这种外部世界的婚姻破碎,实际上对应了内心世界安全感的缺乏,对应了内心世界对爱情或婚姻的质疑。
就像内心快乐的人看到的世界都是快乐的,内心悲伤的人看到的世界都是悲伤的。
五、大仁与又青:恋爱模式不是不爱你,而是不敢爱你,而是害怕与你分离。
这就是主题曲的内涵,也是这段孽缘的内涵。
正如前文所述:一方面,内在的“主仆脚本”让他们希望永远和对方在一起;另一方面,内心安全感的缺乏让他们不敢触碰爱情。
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找一个“还不错”的对象恋爱,同时,让恋人也接受自己的好朋友。
一旦恋爱关系危及朋友关系(99%是必然的),那恋爱就得结束。
——这就是大仁与又青的恋爱模式。
另外,为什么大仁的恋爱期与又青的恋爱期会交错进行,从来没有两人同时空巢的时候呢?
因为,如果两人同时空巢,朝夕相处,两人相爱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而如果两人同时恋爱,那两人的距离又拉得太远。
所以,最好的状态的就是“一人恋爱,一人空巢”。
可见,避免同时空巢,实际上是他们在无意识地避免两人相爱;避免同时恋爱,实际上是他们在无意识地避免两人分离。
也就是说,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相爱与分离之间的最佳距离,一直在努力维持“最好的朋友”的关系。
既然大仁与又青不敢相爱是因为他们害怕分离,那么,当他们意识到彼此即将真地要分离的时候,他们自然就要相爱了。
所以,当任何一方发现即将失去对方的时候,发现的一方一定会努力向前,被迫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作为仆人的大仁,肯定是不忍心让作为公主的又青意识到自己将要与她分离,所以,最后只能靠“意识到分离”的大仁,做出那一步勇敢的跨越——大仁说:“可不可以让我做你的朋友,但不只是朋友。
”(泪奔哦……)六、大仁与Maggie正如前文所述,对于大仁与又青来说,“一人恋爱、一人空巢”是最好的状态。
当又青空巢时,大仁就开始不知不觉地恋爱了。
而且,习惯了仆人角色的大仁,在Maggie面前,体验到了做王子的状态。
这种角色偶尔转换的新鲜感,也使得大仁默默地接受这段感情。
不过,大仁的脚本毕竟是仆人,所以,与Maggie在一起的时候,大仁基本上处于冬眠状态——自己的仆人脚本没有被激活,所以大仁很无感。
还是那句话:顺从的仆人,只有遇到霸道的公主,他才会有来电,才会有感觉。
够贱、够自虐吧,但是木办法,内在的人际关系脚本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当Maggie主动要求为又青张罗对象的时候,大仁是很不满的,并对Maggie提供的人选予以否定。
从表面上看,是大仁爱又青;从内心深处看,是大仁不想与又青分离太远。
他只想维持“一人恋爱、一人空巢”的状态。
当又青与大仁真地同时恋爱了,他们的冲突就越来越多。
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有些远了,这诱发了两个人无意识的分离焦虑。
就像一个孩子,如果离父母太远,他就会焦虑不安、不停地哭闹。
在这种焦虑情绪的驱使下,大仁与又青就会很容易发生矛盾与冲突。
最终,习惯处于弱势的大仁选择了妥协,选择了与Maggie分手。
他们又恢复到“一人恋爱、一人空巢”的状态。
七、Nic、威哥与又青Nic的外形虽然是个小正太,但从内心来看,他与威哥是同一类型的——温柔的霸道。
这正是对又青造成致命一击的地方。
前面提到,又青的内心缺乏安全感。
尽管在外人看来,她是一个女强人,但在内心深处,她依然是一个小萝莉,需要呵护与照顾。
所以,大仁的呵护、Nic与威哥的照顾,就是吸引又青的核心要素。
只不过,大仁的呵护是被动的,而Nic与威哥的照顾是主动的。
如果说,大仁与又青是仆人与公主,那Nic、威哥与又青就是王子与公主。
顺从被动的体贴,平淡如白开水,渐成习惯;霸道主动的温柔,激情如香槟,怦然心动。
所以,在平淡如水的温吞环境下,偶然的一瓶香槟,必定会让又青“招架不住”。
不过,王子与公主终究不如童话中那般最合适。
十二集中,又青的妈妈一语道破:“一个家哦,一定有一个唱歌的,旁边的人都在帮他伴奏。
那如果你和丁立伟,两个都在唱歌,两个都在抢麦克风,这样子怎么行啊。
”婚姻也像跳双人舞,需要有一人引领,一人跟随,这样才能跳成一曲和谐的舞蹈。
一个是王子,一个是公主,难免要争抢麦克风,摩擦与冲突自然少不了。
如果一个是仆人,一个是公主,那公主就是引领者,仆人是跟随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稳固。
所以,一开始公主(又青)会很享受王子(威哥)霸道的温柔,但是,时间久了,还是仆人(大仁)的顺从体贴更合心意。
毕竟,白开水才是真实的生活,香槟只是一时的调味品。
八、东北大乱炖:各种关系和问题1、大仁的磨叽很多人都在吐槽大仁的磨叽,吐槽是因为不了解磨叽背后的心理动力。
磨叽,体现的是大仁内心的冲突与挣扎:一方面,希望和又青永远在一起;另一方面,害怕爱情会破坏与又青的关系。
这种冲突与挣扎的根源,就在于大仁的安全感缺乏——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永远不敢表白的,永远不敢用嘴直接说出“我爱你”的;即使稍微有点勇气,他也只能用短信来试探。
所以,他总是犹豫不决,磨磨唧唧,错失良机,阴差阳错。
可见,我们的成长经历多么重要,幼时的感觉与印象也是不可磨灭的,虽然我们似乎忘记了,但它一直存在着,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不可撼动的影响。
2、又青的自私很多人都在吐槽又青的自私——明明已经模糊地觉察到大仁的爱,还要有意无意地去忽视,期望在与威哥交往的同时,还能继续保持与大仁的友情,期望威哥能够接受自己与大仁的“纯洁”友谊。
唉,这种恋爱模式,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最苦逼的还是“仆人”大-仁-哥,即使自己再不爽,也要努力维持自己与又青的关系,也不忍心让又青觉察到自己与又青的距离。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吧。
3、工作与情感——普通朋友与亲密爱人其实,大仁在工作中并不是很磨叽,要不然,他不可能步步高升。
但是,他一遇到情感,就会变得磨磨唧唧黏黏糊糊的,就像山药。
又青在面对外人时,也不会总是耍公主的脾性。
但是,她一遇到情感,就会变得霸道任性。
有人说,威哥是个特例,其实不然。
虽然一开始又青表现得像一个小女人,那是因为她的内心需要安全感,威哥的主动让她很沉迷。
一旦熟悉了、习惯了,又青就开始霸道了,要争抢麦克风了。
但是,又青发现她抢不过威哥,于是又青郁闷了、凌乱了。
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如此,面对工作是一种状态,面对情感是另一种状态;面对普通朋友是一种状态,面对亲密爱人是另一种状态——这就是“关心则乱”。
面对外人,我们很容易保持理性,不会陷入其中;面对亲密关系,我们的情结就会自动地被激活,沦陷而不自知。
所以,很多人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但在情感中会捉襟见肘。
不过,不论是哪种状态,都能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寻得端倪,发现线索。
4、看待婚姻的新角度有人说,既然又青不相信爱情的坚固可靠,那为什么她会同意威哥的求婚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又青不够爱威哥。
因为不够爱,所以即使婚姻破碎了,自己也不会那么痛苦。
既然失去不会那么痛苦,自然就可以放手结婚了。
但是,又青太爱大仁,而恋爱或婚姻有可能让她失去大仁,失去大仁是她无法承受的痛苦,所以,她宁可与大仁维持最好的朋友关系。
由此,我便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彼此将就的婚姻。
这种将就的潜台词会不会是这样的呢——反正我不是很爱对方,离婚了也不痛苦,那就先结婚吧。
不是所有人在将就的同时,都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在身边,所以,他们的将就,可能是因为曾经在恋爱中所遭受的创伤。
第一次深爱过,分手了,受伤了,留疤了;下一次,便不敢爱的那么深;如果再有下一次,就更不敢爱的那么深……最终,找个“还不错”的人,将就着过完一生。
因为,即使再分开,自己也不会那么痛了。
突然想起一位同学所说,“人一生在爱情方面的能量总量,本来就是有限的。
无论这对后来者有多不公平,但也没办法了。
后来者也不必心存芥蒂。
想想,你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完,9000余字,谢谢观赏!
)
年轻的时候,向往的都是砰然。
大了以后才会知道,有很多话可以聊、可以坦诚面对的人才是最珍贵。
有些事情,和很多人做都会很开心,比如吃喝玩乐;有些心事,却只有少数人才有耐心听才会很好回应,比如自己的小心眼和大纠结。
不是每个人都会遇见李大仁,但其实很多人都遇见过一段时间的不同面貌的李大仁。
只不过他的好要经历过一些事才会懂。
懂的时候,已经没有李大仁,或者有个部分的李大仁——因为你们的No.1已经在位了。
最近,这个台湾偶像剧红火得惊人,微博豆瓣饭否各种SNS头条和热词,都在讨论同一句话:世间只此一枚李大仁。
我太爱惜2002年《蓝色大门》里浓眉酒窝笑起来阳光都暗淡的张士豪,太爱惜2008年《射雕英雄传》里不卑不亢的黄蓉,于是不管林依晨是怎样一成不变地把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换个妆容演成错漏百出的程又青,也不管她是怎样从一个有着成熟世故眼神的17岁,演成永远鸡飞狗跳找不到东西查不到库存并且衣着淘宝各式爆款的30岁,还是一集不落地追完。
而毫无疑问,陈柏霖再次凭借台湾偶像剧红得一塌糊涂。
优酷网《蓝色大门》视频下面最新的网友评论中有这么一条:“孟克柔说,几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于是10年后,张士豪变成了李大仁。
”“喂,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啊”的爽朗飞车少年,摇身一变,变成了和黏黏糊糊的山药一样,一句简单的“我爱你”都要在十几年的懦弱光阴里反反复复地说成“我可能不会爱你”。
那是因为,他再也不是十七岁了。
她也不是十七岁了。
我们,再也回不到十七岁了。
我们再也不能轻松地指着自己喜欢的男生说:你不是想知道我老公是谁吗,就是他呀。
我们再也不会在阳光斜着照进来的午后,握着一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因为是喜欢的人用过而显得金贵无比的原子笔喃喃自语:如果我用他的原子笔,一直写他的名字,等到墨水写完了,他会不会爱上我。
有一个声音在说:如果你17岁,想的只是能不能考上大学,不再是处男,尿尿一直线的话,该是多么幸福的小朋友啊。
十七岁,仿佛是每个人生命里关于各种美好的最高级的隐喻。
最好的时光,最光洁的容颜,最美的小女朋友,最会打篮球的小男朋友。
女孩因为学习好,或者因为眼睛大就可以被爱,男孩因为会打篮球,会弹吉他就可以被爱,暗恋都觉得梦想甜美,拉个小手就觉得幸福无比,一起做作业是周末老师不在学校才可以实现的事。
我们都会遇见一个张士豪,但是我们不一定能那么幸运地遇见一个李大仁。
他随时听你差遣,随时在你“需要聊一聊”的时候无条件地放下手上所有的事情;包揽你家大大小小需要男人出面做的事,包括为你家的亲戚贴钱升机位;帮你揍背叛过你的前男友,在你和前男友复合以后受他各种侮辱都不解释不报复;了解你的过往情史糗事你的霸道自持,一切,甚至是你喜欢吃的冰激凌口味。
是一个,在你和男友一言不合地时候总会想起的一个靠眼神就能交流永远知道你想什么你要什么的人。
这个人,从你17岁开始,就默默地守护你,直到你30岁惊觉嫁不出去还是不会考虑他。
程又青的确不应该和李大仁在一起。
因为,如果闺蜜变成了爱人,那么你和爱人吵架了,就没有人听你抱怨了。
你自我放松的那个角落,再也没有人等着你,“聊一聊”,重新获得力量继续上路。
要不然,你以为吵架中的情侣,谁都能像李大仁一样还能分饰两角,心平气和再次变身为“好朋友”听你发泄?
maggie说的那段话很对:“明明心里有鬼,却用[好朋友]这个头衔,就以为可以无限上纲,让我们做你们的[垫背],去证明你们彼此有多适合,多默契,多特别。
然后呢,如果我们吃醋,我们嫉妒,那就是我们不够包容,我们小心眼,我们肤浅,不懂得尊重你们[崇高的友谊]。
根本都是放屁。
”世间只此一枚李大仁,而看不清自己的程又青,电视屏幕面前,痴痴坐着又无所作为的,一个又一个。
所以最好的愿望不是希望自己在结束与张士豪的初恋后,再遇上一个李大仁,而是在此之后,不要碰到谁的李大仁,来否定我们自己一心向善的爱情。
暧昧是这个世界上最伤人伤己的情感。
在看《蓝色大门》的岁月里,我很爱那句话: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我自己,但是我可以看见你。
现在看《我可能不会爱你》,我爱的是这句:有你 真好。
张士豪的美好,在于他的表情、话语直接爽朗,保持了青涩不矫饰的赤子情怀;李大仁的美好,在于他的姿态、动作温吞隐忍,诠释了什么才叫做一辈子需要的安全感。
虽然我们都忘不了永远的初恋张士豪,但是我们都爱一直等待不离不弃的李大仁。
爱是天时地利人和,而不仅仅是天时地利的moment。
有误会有分歧有争吵有横眉有偏执都没有问题,要顺利地走过婚姻这条千山万水的路,重点在于:你和他在一起,还能舒舒服服地做自己。
好久没看到这么有深度的偶像剧,看着看着总是有很多共鸣,明明是搞笑的,竟然莫名地感伤,我是不是真的老了啊,我可能不会爱你观后感。
李大仁和丁立威都不错,开始我看好李大仁,觉得一个人可以默默守护另一个人十几年,那是怎样的深情。
可是看到十一集,我更偏向丁立威。
他霸道又温柔,花心又专情,浪漫又有事业,敢爱己所爱,有魄力。
大仁婆婆妈妈的,想爱又不敢说,黄花菜都凉了。
如果我是程又青,我选丁立威。
做丁立威的女人,可以温柔,也可以霸道,还可以撒娇,如果天塌下来,可以躲进他的怀抱,让他做你的天 ,多好的梦中情人啊,像极了韩剧的男一号啊。
要是让韩国人拍,肯定是丁立威胜出,李大仁绝对是那默默付出的男二号。
再说了,李大仁从来都是站着朋友的角度和又青相处,当然没什么矛盾了。
如果变成情人,他和又青也一样会吵架,因为标准不同了。
作为朋友,一点关怀就会让人感动,观后感《我可能不会爱你观后感》。
作为情人,一点忽略,就会让人胡思乱想。
好朋友就是好朋友,仅仅如此。
丁立威给又青带来的feeling是大仁永远给不了的,爱情就应该是热烈得像夏天一样,而不是平淡乏味,犹如沉默的死水。
至于又青为什么更喜欢和李大仁聊天,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知己,可以畅所欲言。
因为有些话是永远不能对情人说的,说了只会增加大家的烦恼。
我觉得大仁其实就是一个知己,一个哥哥,一个好朋友的角色,如果他做情人,那是一个多么蹩脚的情人,应该会闷死人的吧。
没有激情,没有feeling,没有四季的变化,漫漫人生路,好可怕的一生。
也许我还太年轻,没有办法享受那种平淡的生活。
初老症状第一条: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记得。
初老症状第二条:一堆人喊你某某姐某某哥,而你很想叫他们-shut up。
初老症状第三条:朋友们离婚的速度,开始超越结婚的。
初老症状第四条:越来越不想改变已经习惯的习惯。
初老症状第五条:觉得自己快要被一堆密码淹没了。
初老症状第六条:总是把【重要的东西】放在【重要的地方】,然后把那个【重要的地方】彻底忘记。
初老症状第七条:开始关心商品成分、制造商以及赏味期限。
初老症状第八条:懒得交新朋友的原因是因为懒得从头交代自己的人生。
初老症状第九条:终于认清【老天爷真的很忙】。
初老症状第十条:对诈骗集团开始产生周旋的战斗力!
初老症状第十一条:以前可以唱KTV到天亮,现在只要熬夜一天,就会累一个礼拜!
初老症状第十二条:如果不喃喃自语,脑子就会打结。
初老症状第十三条:对完美起疑,对不完美深信不疑。
虽然17岁很美好也很值得怀念,但是到了30岁我们仍然可以活的很精彩。
熟女魅力第一条:终于学会朝邪恶漂亮挥拳,一如我们漂亮的踩着高跟鞋。
熟女魅力第二条:只相信自己的眼光,不再被礼物收买。
熟女魅力第三条:拥有一个会为你的伤心而伤心的朋友。
熟女魅力第四条:笑,可以让你战胜敌人与自己。
熟女魅力第五条:不再是别人的书签,而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熟女魅力第六条:让你发光的不是钻石,而是你曾经哭过的眼睛。
熟女魅力第七条:带着你的根本,不管哪里都可以再次花开。
熟女魅力第八条:多喝水,净化生命,净化爱情,净化蒙蔽的真相。
熟女魅力第九条:勇敢地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
熟女魅力第十条:再也没有人,可以规定我们头发的长度。
熟女魅力第十一条:永远都有新一代的美少女战士,站在你仰望的角度。
熟女魅力第十二条:至少要有两本存折,一本储存财富,一本储存老朋友。
熟女魅力第十三条:拥有热爱的工作,拥有心爱的家,拥有他。
《我可能不会爱你》毕竟还是裹着偶像剧的外衣,类似于剧情中的略微刻意和不时出现的植入广告这些问题依旧还是显而易见;然而第一集看下来,终究还是觉得这是一部很舒服的作品。
打开豆瓣的页面,一句“张士豪和袁湘琴都30岁了, 但是17岁好像真的还是昨天.”突然映入眼帘;内心翻滚了好久,慢慢才消化掉这句话。
怎么看,自己都不像在看一部偶像剧,更像是回望自己的青春;然后在思绪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听到林依晨说的那句“好怀念我的17岁,不过也开始慢慢喜欢上现在的自己”时,更加确认了这个想法。
是啊,林依晨也终于不用再扮袁湘琴装疯卖傻,而我也终于彻底告别了那个有资本可以装疯卖傻的17岁。
原本看这部剧,纯粹是打发等人的时间,也没想过要为这部戏写点什么东西出来。
然而,几乎在片尾曲响起的同时,接到妈妈从千里之外打来的电话;心里突然“咯噔”一声,似乎对接踵而来的诸多感性提醒感到手足无措。
电话那边妈妈也没有特别的事情,耗了半分钟我轻声问她要不要给爸爸买件羽绒服,问出口的同时心里也在忐忑掂量自己这个月还剩下多少钱这件事;然后妈妈就淡淡回了一句“家里都有得买何必那么麻烦”,我心里想着目前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而已,所以又回了一句“公司对面就是邮局,一点也不麻烦,况且我现在也有钱了,你担心什么”,结果她还是只说了一句“有钱就存着嘛。
”不愧还是妈妈,心里暗自这么说了一句。
尽管两个人的语气都充满了不舍,然而也没有其他多余的话题可以说,只好叮嘱两老注意身体最后挂了电话。
挂完电话,心里突然就涌起一股感伤来,似乎在说“好吧老天爷,你得逞了,你终于成功让一个远在异乡又差点被朋友放了鸽子的苦逼广告男感伤起青春年少这种事情来。
”依照豆瓣现在的主流思想,这种小清新的感伤是多么造作又可笑。
然而情绪一到就无法控制,竟然想起初中第一次离家读内宿学校,三天两头在电话亭哭到脱神的样子;那个时候的妈妈一定会觉得我很烦,因为打给她她也无能为力,然而我依旧还是三天一大哭两天一小哭,她除了安抚什么也做不了。
终于渐渐长大,我们通话时她再也不需要提供安抚情绪错乱儿童这种服务;有时候在想,妈妈会不会觉得有一些些难过,因为我已经强大到再也不需要她安抚了,可是偶尔她也会想说要安抚一下孩子的吧?
可是,现在的自己,即使在上海因为临时事故面临无家可归的状况,也不会再打电话跟他们抱怨和求助;我总是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强大到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然而这个时候,我突然好怀念初中的那个自己,可以那么毫无在乎旁人的眼光不顾忌德在电话亭哭到失声,可以仗着花样的年纪肆意无时无刻去打扰妈妈。
也就那么一瞬间,觉得现在这个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无所不能的我,好累。
我开始觉得,之所以要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更懂事,是因为我不希望自己有机会再怀念所谓的17岁,因为怀念的结果除了感伤再没有其他了。
人生不是电影,“回到17岁”这种剧情永远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中。
然而,就在这样子的一个晚上,我终于知道,原来尝试接受和喜欢现在的自己,不一定意味着就要否定过去。
我果然还是很怀念我的7岁、17岁,尽管那时候的我真的很无知;然而那个时候的我,也真的很棒,不需要依靠否定过去或未来来证明现在。
现在的我,不是很确定我三十岁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且也不想说什么“喜欢现在的自己”这样的场面话,我只想很任性很矫情地对自己说:“谢谢你,亲爱的17岁。
”
我可能不会爱你!
一句可以温柔到无穷,也可以心伤到无穷的话。
如果不看剧情,单单看见这个名字,便会觉得其中肯定有无数虐点。
可是,不是的,随着剧情深入,你会发现有一种淡淡的温馨萦绕在其中。
一对“好朋友”,熟悉到只有彼此知道彼此。
可是却一直没有将之上升为爱情,或许是初见时的定位,或许是害怕失去,总之戳中无数泪点。
然而,蹉跎了十多年的两人,终究还是不能舍弃彼此,兜兜转转还是最初的遇见。
我想,能让他们无论如何无法抛弃彼此的,绝对不是一时的“怦然心动”或者“让人心醉神迷的香槟”,而是无声无息相处了十多年的时光。
程又青的爸爸说的很好,人呀,总以为让你神魂颠倒的才是爱,可你妈比神魂颠倒更厉害。
她先是把日子弄得吱吱喳喳,让你害怕安静,接着成天晃来晃去,让你的视线里永远有个大背景;然后用食物把你的嘴巴变刁,再慢慢让你行为失能,最后你突然发现,你再也离不开好了,所以只好死心塌地的。
其实,那个女人要的并不多,有时候只是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她常常要我陪她看电视,要我陪她哭,陪她笑,其实她只是希望,我陪在她身边,她最喜欢下雨天要我陪她散步,然后故意拿一把小伞,希望我靠她紧一点,最烂的一招是,她喜欢骑车载我,然后骑地飞快,目的是希望我抱她抱紧一点,这个女人要的真的不多,有时候男人是很吝啬的,可是她还是一样爱我。
我记得《我可能不会爱你》这部在湖南卫视播,还挺火的,也触发了很多人的感想吧,林依晨和陈柏霖两个之间很有火花,所以还能引起别人共鸣!
这部剧,说白了,也就是备胎在等着上位。
两位青梅竹马,相处一起十几年,潜意识就是好朋友蓝颜知己,说真的,男女之间哪有什么很美好的纯友谊,一般男女好朋友,关系也不会这么腻歪,除了对你真的感兴趣的!
大仁哥,我嚴重懷疑你真的會提高所有看過這戲的女生的擇偶標準。
或者是說徹底改變吧。
連最後那一集都要嚴重的賣萌賣感動賣深情。
說實在,這部戲真的有太多太多的催淚點。
讓我看到“全劇.....終?
”忍不住又想要重新再從頭看一遍。
其實我看過兩次的有敗犬女王。
但是今天看完之後我唯一確定的是,這真的是一部我至今為止最愛的台灣偶像劇。
沒有之一。
那天我跟朋友討論。
在最後程又青跟丁立威plan結婚的事情,兩個人性格不合的缺陷家庭之間的不同頓時被放大到極點。
這是多平常的事情,卻足以致命。
我喜歡簡單的婚紗簡單的生活,他喜歡華麗的婚紗奢華的生活。
我說過我不想要那麼趕時間,他說我們就快點搞定好了反正可以plan。
我家人明明走平和路線,他家人就是要一家之長決定好所有事。
等等等等。
不要懷疑,如果這個時候你們吵架的點都是如此致命的話,那你們可以考慮不要結了。
因為程媽說了,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輩子的幸福。
你想好了嗎?
是為面子結婚為那個長相不錯身家不錯的條件結婚?
還是爲了你想跟那個人一輩子的心情結婚?
冠青跟大嫂鬧過大概十萬次離婚了吧。
我又想起我的父母我的婆婆公公。
我突然懂得了他們的愛情。
生活是平凡無聊折磨又真實的。
我想起了The Notebook裏面Noah說過,Nothing will be easy。
明明剛剛還是好的,我們還好好的,下個moment我們就恨不得吵個翻天,把對方推開,不想在一起過了,但我們糾結過後還是不想離開對方。
還是不想。
就算吵一輩子,也要過下去。
大雨的晚上,白叔急急忙忙地敲門,急急忙忙地說話,急急忙忙地像個小孩說著要哭,哭著又說,我好害怕小苑我好害怕小苑,我好害怕你要走。
我哭死了。
老公主和白叔的愛情是這部戲最經常戳中我淚點的戲碼。
那天老公主裝作很不在乎的說,他有女朋友了。
然後白叔又偷偷埋伏在門外,裝作路過的模樣。
走進房間跟老公主說,我們和好好不好。
我又哭了。
我開始相信愛情了,我真的相信了。
真的會有這樣的愛情的,無論我遇不遇得到。
我一想到,在這個歲數的他們,其實還會有那種純情的十六七歲的愛情,我就感動得快要哭了。
真的。
就算我會不會擁有,我還是很開心這世界會有如此地愛情。
程媽住院的那段日子,程爸的日子開始手忙腳亂。
程爸的os是,噯明明平常看庸婦做很簡單啊為啥我做起來就那麼難。
一堆菜,做到像打架似的,卻還是食之無味。
我呀要聽著你媽如雷的鼾聲才能睡著,程爸剛剛偷偷弄程媽的頭髮之後說。
親愛的瞿維尼導演,我剛剛才知道你原來還導過惡作劇之吻系列,但我真心想說,你太過分了,你把台灣偶像劇的level提高了你知道么。
因為我一直相信最有共鳴的故事往往就是那些生活中稀鬆平常的然後我們以為我們忽略了然後當我們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才被提醒之後恍然大悟地說,噢,噢這就是我的生活啊!!
所以桃姐那部電影才會未播先紅,才播了個預告就把一堆人感動得眼淚花花恨不得都給滿分。
你太過分了,以後那些狗血的有錢公子哥和窮苦平凡的醜小鴨的偶像劇還有市場嘛?
沒有了我告訴你真沒有了!!
因為我們都頓然發現,生活大於一切!!
我們不要那些狗血的暴力的有錢公子了,我們要平凡的跟我們說我們接下來的人生會很平凡的但是真實的,李大仁。
(雖然這level好像更高了!!
真的跟雷劈一樣高!
)當然的最後,我想說說李大仁和程又青的友情,愛情,親情。
我很想知道會不會有人看完之後想說,噯,不如今天就在旁邊培養一個李大仁好了。
在之前我看過一個評論說,程又青常有李大仁不常有。
說實在我不同意,因為像程又青這樣的,好看的心地善良的但是不庸俗有點小資有點聰明又有原則的又善解人意的很喜歡幫人而且專一的不會花心的女生,我是沒遇過幾個(說實在我現在內心名單是零個)。
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在想,李大仁如此的死心塌地不是沒道理的。
我遇過很多很多為自己人生歎氣的或者從來不充實自己的也不腳踏實地的女生,或者爲了愛情浪費人生的女生(曾經的自己)。
單無雙有點太強勢,程又青剛剛好。
會主動為自己人生吸收養分,一本書一部電影一次旅行;會為自己事業拼搏,丁立威的gallery我不要那不是我的事業;會為自己家人付出很多(送衣服給大嫂幫忙照顧姐姐的孩子);刀子嘴豆腐心而且愛出主意,要不朋友有難怎麼會總愛找她?
這麼美好的女生是不是太讓人覺得高攀不起,真正欣賞她的除了Gay Nic,幸好還有李大仁。
幸好。
幸好李大仁也是那麼剛好的互補。
有時候,那些期盼“李大仁”的女孩們,其實你們是“程又青”么?
是十分之一的“程又青”么?
還是萬分之一?
不過到那一天,上帝預備給我們醒悟的那一天,我們會重生,我們會突然明白,其實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
因為這世界上還有友情和親情。
而李大仁和程又青,便是那最美好的集合,他們之間,有彼此荷爾蒙吸引的愛情,有無話不談的友情,還有那密不可分的親情。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只想確定那時候我是和你在一起的。
”— 大仁哥。
是年前看的,一半。除了细节,这剧情真的一无是处,况且我又不喜欢程又青。
盛女爱作战。
我可能不会爱你
程又青和李大仁应该是那时候最爱的吧
很喜欢的一部偶像剧,或许像我这样的熟女已经很难再对一部偶像剧如此热衷,但我确实就是喜欢,并且到处宣传好看程度~很普通,也很真实~李大仁和程又青,我们都乐以见到的结局~
Maggie 好正
三观不正但不算脑残看的好捉急==!这几天下午都窝在宾馆里看这个╮(╯_╰)╭
现实生活中的李大仁一般都是个gay
太做作了,看不下去
都说很好看。。我是边整理衣服,边看完的。大概剩女会很有共鸣?还是怎样?林依晨的衣服都很好看!OL示范装!还有。。王阳明你可以再帅点嘛!!
雖然還是沒看全 但唯一的淚點卻是丁立威劫後餘生出現在機場那一幕 結尾果然又犯台劇老毛病拖沓了 從前的我會喜歡維尼導演的這劇的 樟宜機場真心美啊啊啊
男朋友画画的时候看……我就看了一下
李大仁就是GAY蜜的绝佳代名词
偶像剧比宫廷还是什么勾心斗角的好看多了~
五年修得一个王小贱,十年修得一个柯景腾,千年修得一个李大仁。。。。生活中希望有个李大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第一时间来陪你。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
这部剧当时很火,但是我不喜欢,到了现在我也觉得谁遇上了李大仁和程又青是倒了八辈子霉。
当年都在夸李大仁 以前看得我很无语 现在依然很无语 作🍵舔🐶全乎了这部
不可能不好看
绿茶男女爱情故事。男主在有女友的情况下,和女主单独旅游。男主女友跟过来,女主把男主正牌女友一顿冷嘲热讽。这么毁三观的剧价值琼瑶遗风。
备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