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 看完了,总体来说还是很耐看的。
第一观感可能是神话的角色化妆、造型稍微简陋了一些,毕竟是电视剧成本低,但它本身不是专门讲述西游记,只是从一个高中生的角度讲述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因此神话角色扮相都略有卡通感。
不过故事本身还是很真实地反应了美国华人移民家庭生活。
每集都有至少一段动作戏,有的还挺长。
动作戏本身设计得不算马虎,但也是带有神话色彩,所以会有一些飞檐走壁,空中飞人之类的,喜欢卧虎藏龙的观众应该不会失望。
我个人更喜欢抛开神话之外的部分,也就是主角王谨一家的故事。
他是典型的ABC,父母来自台湾,而他因为出生在这里不太讲中文。
一方面他带有亚裔书呆子的特色,性格内向、缺少自信、喜欢漫画,但另一方面,王谨并不希望被当成亚裔,为避免被看不起,总喜欢与白人一起相处,也加入足球俱乐部来提高自己的人气和自信,甚至曾因为讨好白人朋友而冷落了自己的印度好友。
但这时,一个新的华人转学生进入了他的生活,这就是下凡人间的孙悟空儿子Wei Chen。
这个男孩武功高强,帅气自信,并认定王谨将成为他的指引者,帮助他找到一样宝藏。
但是孙悟空爸爸和牛魔王也在追捕带着金箍棒逃走的Wei Chen,还好观音有下凡来保护他。
神话的部分如果没看过西游记的人,估计听到各种角色中文名可能会混乱,但了解西游记的人则会发现故事也没有真的按照原著来,只是借用了一部分角色塑造了天宫这个背景去做发挥。
全程没有唐僧什么事儿的,而沙僧则变成了女性。
其实整个故事的视角都从一个喜欢漫画和神话故事的青春期男孩出发,也从他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平时会遭遇哪些文化上的冲击。
我个人最有共鸣的其实是王谨的爸爸这个角色,他是老老实实在美国做了很多年的工程师,但因内向很少出头,也很少与上级套近乎,所以一直没升职。
他的儿子也面临这种困境。
另一方面,关继威在片中出演了一个与故事主线无关的电视演员,同样因为始终没有为自己争取而总是演同一个被取笑的配角。
剧中在很多不同的事件上强调多次要勇敢为自己发声,要勇敢迈出第一步,要展示自我,让别人能看到自己的常处,而不是淹没于普通人之中。
只甘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是不够的。
而这个正好就是美国价值观和文化特色所崇尚的,也是与中国文化最大的矛盾。
中国人一直最忌讳出头,讲究谦虚低调,一旦来到美国往往就会成为默默无闻的一群螺丝钉。
很多华人意识到了这种文化上的不同,但因为自己的本源如此,而始终无法打破文化上的隔阂而进入主流社会,被欺负时也通常不敢声张。
这点在剧中被描述得很真实,应该会获得很多华人的共鸣。
片中出现了目前在好莱坞活跃的各个不同年龄层的华裔演员,还包括90多岁的卢燕奶奶。
有的角色很小,但请来的真的都是在好莱坞打拼多年的人,可以被看作是对华裔演员的一次庆祝。
我比较开心的是,没有用韩裔或者其他族裔去演华裔,也没有故意混淆亚裔与华裔,在片中每次介绍人物,都有强调Chinese , 这个真的不容易。
甚至孙悟空的儿子被问及他的服装时,他都有强调:Made in China . 台词一半中文一半英文,但既然故事发生在美国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也是比较少见从华裔学生角度去讲述美国高中生生活,特别是白人们一边强调支持族裔多元性、对待亚裔都很好,但另一方面却背地里有嘲笑或贬低,甚至有的对亚裔好只是为了给自己提高人气,也算是尖锐揭露了一部分白人的虚伪。
比较失望的一点则是,从头到尾没有解释孙悟空哪里来的一个儿子,孩子他母亲是谁,希望下一季可以讨论。
吴彦祖的孙悟空虽然是很重要,但孙悟空的儿子才是主角,所以吴彦祖、杨紫琼等其实都只是配角,主要还是两个男孩以及他们的故事。
出演孙悟空儿子的刘敬(Jim Liu, 台湾人) 最耐看,长得很像吴彦祖,看好其日后发展。
5月24日上线Disney+
断断续续地,把《西游ABC》看完了。
这个剧辱华倒谈不上,它聚焦于一个平凡的华裔少年的学校和家庭生活,并借用和魔改了《西游记》里的若干人物。
其实还是在探讨自我认同的话题,但就观感而言,让人感到肤浅无聊甚至幼稚。
影像上首先就压低了饱和度和亮度,让黄种人的肤色更显黯黄。
里面展现的华裔还是刻板印象:压抑,保守,顺从,无法融入以白人为主流的圈子。
当然,这也可能确实就是大多数华人在欧美的生活现状。
看到第四集,上了天宫,是真服了。
服化道演都跟闹着玩似的,让我体会到了啥叫尬到脚趾能抠出三室一厅来。
佩服演员们是真敢演,怎么说服自己参于这么一出闹剧。
主创团队应是故意把这一段设计成七八十年代邵式片场的风格,有着满满的荒诞和不正经,只是这难受的观感已让人没心思再去细想编剧的“要勇敢为自己发声要勇于展示自我”之类的立意了。
有好奇者可直接从第四集两分钟后看起,看看是怎样的一个奇葩。
IMDb7.1分并不算低,不知道在美国的华裔是否真就喜看这样的作品。
不过不管怎样,美国出于对华裔市场的考虑,开始愿拍以华人为主角的影视剧,总归也还是比没有强。
如果说《小美人鱼》口碑的扑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观众对“政治正确”的反感,改编下的叙事苍白,以及对演员个人的外表霸凌。
那么,《西游ABC》这部涵盖了国民级的西游记元素,加上认同度极高的杨紫琼、吴彦祖、关继威等一众亚裔演员,再搭配上近乎一半的中文对白,这样的剧集,为何还有人以极其狭隘的心态大骂rh?
豆瓣评分仅5.6的《西游ABC》在海外却获得了极佳的评价,MTC媒体综评76分,烂番茄指数95%,爆米花指数86%。
一部宣扬中国文化和探讨华裔身份的剧集却不被本民族认可,这到底是谁的问题?
剧集将原版《西游记》故事作为“美生中国人”寻求身份认同的一个载体。
文本的第一条故事线,就是孙悟空的儿子孙维辰偷走了金箍棒,执意下凡寻找传说中的第四卷经书卷轴,以打败欲叛变的牛魔王。
梦中出现的白鹅意象带领孙维辰找到了王进,一个美国高中里少有的中国人,也是典型第二代移民下的“美生中国人”。
不料,孙悟空很快就找到了儿子孙维辰的藏身之处,前来拿回被偷走的金箍棒,可孙维辰并没有那么容易放弃寻找第四卷卷轴乖乖和父亲回家。
两人很快打斗起来,突然灯光闪烁,原来是观音菩萨及时赶到化解了这场父子危机。
于是,来自《西游记》中的众多人物就构成了王进对于中国文化的一次探索。
孙维辰需要找到第四卷卷轴,而王进则需要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范式下做出选择。
《西游ABC》有三条故事线,除了对西游记元素的再演绎外,文本的核心其实是关注王进这个”美生中国人“个体的心理历程。
作为第二代移民,王进不太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又因为原生外貌在白种人占大多数的校园内不受欢迎。
因为想要结交更酷的白人小孩,王进加入了足球队,还放任他们欺负自己的印度裔好友。
为了获得虚假的认同,王进甚至一度背叛了为自己发声的少数族裔文化社,只因欺负他的白人男孩和足球教练关系好。
而当孙维辰进入他的生活,当他接触到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拥有了以他为核心的冒险故事,王进突然就在左顾右盼的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这份身份认同,来自于沉甸甸的中华五千年文化。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王进父亲为样本,在他身上看到亚裔在美国的现实困境。
剧中,王进的母亲一直在为丈夫辛苦工作十年,却不敢向上司提出升职加薪而苦恼。
王进父亲拥有典型的中国人性格和思维,为人憨厚老实,在集体中讲究低调和随众,而这与崇尚个人主义、鼓励个性表达的美国文化之间有巨大的冲突。
工作十年,直到上司临近退休,他们才得知对方有一样的兴趣爱好。
与憨厚的丈夫不同,王进母亲虽然是一个家庭主妇,但她头脑灵活、主观能动性强。
眼看谦卑被刻进了骨头里的丈夫最终没有得到上司退休后空缺出来的职位,她抓紧了中草药火爆的市场机遇,下定决心自己创业。
就是这样,性格迥然不同、终日为琐事争吵的夫妻成为了第四卷卷轴的看护人。
矛盾与分歧在岁月的流逝中归于平静,最终产生爱的结晶--传说中的第四卷卷轴。
这个巧妙的安排暗喻了东亚父母常见的拧巴状态,而他们对子女的爱却又是出奇的一致。
剧集的第三条线是穿插了活跃在喜剧领域的亚裔演员弗雷德的故事。
弗雷德在年轻时出演了一部丑化亚裔形象的喜剧《蠢到无药医》,其中的一个片段迎合了当下舆论对于亚裔的排斥再次火爆网络。
王进在学校里出丑的录像,经过剪辑与弗雷德的视频片段共同构建了关于亚裔的负面印象。
这一插叙的安排不仅在更大维度上为王进所处的”美生中国人“境地提供了拟态环境,更在戏外与关继威的真实人生构成了互文。
可当在这样一部关于亚裔主题的故事里,我们能坦然解构这一曾经的不公与羞辱,何尝不是我们掌握了话语权的表现?
全然,《西游ABC》并非完美的,由于经费有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对于西游世界的建构十分简单粗暴,试图采取怀旧的画风来遮掩这一缺点。
第四集交代了孙悟空和牛魔王矛盾的来源,对于天庭和众位神仙的呈现画风清奇,敷衍中带有一丝有趣,潦草中带有一丝幽默。
全剧中文对白占比一半,多首经典华语插曲,尽管也有对中国文化融合的不够深入,依旧存在刻板印象,主题略显幼稚等问题,但《西游ABC》不失为一部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中国文化的好作品。
一部作品在不同环境下的口碑走向极端,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海外观众来说,《西游记》建构的奇幻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有趣的,是在现有的西方几大奇幻IP下具有东方代表性的文化弥散。
顺应着”政治正确“的热潮,更多的华裔或是亚裔故事被搬上了大荧幕,前有拿下第9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瞬息全宇宙》,后有大火的亚裔发疯实录《怒呛人生》。
新鲜的世界观架构+当下火热的亚裔话题+华裔身份认同的细腻主题,无论怎么说《西游ABC》在海外的语境下都是一部优秀且新鲜有趣的作品。
但是对于内地华人来说呢,《西游记》作为我们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果抱着狭隘的民族心态,自然会有一种文化挪用的愤怒感。
但不同于迪奥的马面裙事件,《西游ABC》对于《西游记》的改编重构是正当的,毫不遮掩的。
原漫画作者杨谨论作为华裔的一份子,他有资格在他的生活现状下重新抒写属于”美生中国人“的西游故事,这一点无可置疑。
作为世界华裔和亚裔的一份子,看到更多属于我们的故事走上大银幕,我们应该给予的是支持和包容,而不是狭隘的将个体的身份与他者割席。
1 评分差,到底是剧情差还是上纲上线2015年诞生的一部美剧:初来乍到,一部情景喜剧,聚焦亚裔。
在豆瓣上好评满满。
一直到2019年的第6季,仍然豆瓣评分8.0,非常难得。
这一次的西游记,第一季,豆瓣评分就只有5.7分,到底是因为剧情不好,还是因为大家上纲上线呢?
2 希望有更多聚焦华裔/亚裔的作品诞生作为一个观众,即使是拍出来一部很烂的聚焦华裔/亚裔的作品,我也举双手支持。
大家一方面说:美人鱼等各种影视作品里边,黑人的角色越来越多。
甚至把本来是白人的小美人鱼也改成了黑人。
为什么在影视作作品中黑人的平权越来越夸张,而华裔/亚裔的平权还没有看到苗头呢?
我想:黑人在影视作品中最开始也是配角,然后慢慢在某一部作品中成为主角,然后在更多作品中成为主角。
刚开始在一部优秀的作品中担任主角,慢慢在更多的优秀作品中担任主角。
慢慢的,黑人在影视作品中的占比越来越接近白人,而华裔/亚裔的占比仍然很低。
我想黑人最开始担任主角的作品很多也是评分很低的吧。
但没关系呀,好作品都是慢慢拍出来的。
Netflix刚开始拍片子,也是一堆烂片,之后拍的越来越好。
不一定每部作品都能像瞬息全宇宙那样口碑票房双丰收,但只要有更多的作品,就一定能出现优秀的作品。
|本文作者:Carina|审校编辑:Juliet|总 编:大风哥Wind点击这里一键添加我的微信 https://kri.xet.tech/s/KnSiI
美利坚近几年难得的华裔男主剧,看之前还有点期待,反正相对于西游记这个故事的魔改是肯定的,想着前有《功夫熊猫》、《青春变形记》、《瞬息全宇宙》,万一这帮人能整出点新东西,故事本身也不错呢?
亮点突出说不定还能从内容上消解一下内地的文娱传播影响力。
但在试着尽可能抛弃偏见地看完之后就觉得tmd我跟ABC的文化差异怕不是比跟白皮和老黑还大吧。
😅服化道那离奇的风格在当下咱们这儿鉴倭鉴棒的风气下直接抬走吧。
要说他们说中文有口音其实也正常,但剧本的背景设定和发展很多地方逻辑不通甚至有点老套,这剧本像是先用AI生成然后中文的地方直接用翻译器翻译出来的,完了再配合演员们蹩脚的中文口音😂,简直能扣出十个迪士尼乐园(这感觉在第四集尤为明显,然后后面就是抱着猎奇的心态看下去了)。
而且私以为第四集龙王推举悟空为大圣那里如果是按中国人正统编剧的习惯应该是先打一架然后表示欣赏然后和解禅让,只凭一顿不客气的嘴炮就拿到头衔就让人觉得:嗯?
就这?
忽略外形男主的人设也不怎么讨喜,总是感觉行为很局促而且就是一整个大别扭,可能跟演员的演技也有关吧,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成长,最后的高光也是靠着天选之子的buff。
最有争议的一点还是男主一心想加入白人同学的社交圈子及足球队,而自己却被80歧视捉弄等这一系列问题他自己的处理方式上。
他甚至选择了忽视跟自己一直交好的印度裔朋友的感受,还“背刺”了想要为自己发声的亚裔同学和男二。
私以为你私下达成和解交易就算了,公开大声说做恶搞视频那位是个好人实属没必要。
可能是我看过了些国内“我全都要”的大男主爽剧吧,这种走向就让我觉得挺憋屈的,可能不少人会觉得这样是一种写实,或许真就反映了亚裔小朋友在校园生活中的处境?
Ok,that’s fine.男二再捯饬捯饬也算个小帅哥,就是行为逻辑有时也有点崩坏。
配角们的人设也没有很立体,很多也都是亚裔老套路。
难得凑了这么多有点名气的华裔演员作配却没能展现出华人群体那些突出的光辉品质反倒看到了一些迎合刻板印象的姿态。
不过亮点也有:打戏比雪中慢刀行有质感一丢丢(但特效廉价没什么新意)。
见家长时跟老师的争执以及爸妈的和解让我有些许动容。
关继威那段关于亚裔影视面貌的独白也很真实,但这部剧本身何尝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呢。
美东时间25日12:39am,下了班就开始,一刻不停的刷完了全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该剧在Disney+的分类是青少年(coming of age)+动作+玄幻+喜剧,剧集提供了11种配音(英/德/西/法/意/日/波兰/斯洛文尼亚/捷克/土耳其/匈牙利)以及包括中文繁体和粤语在内的20多种语言字幕。
从这些设置上看,这个剧目的目标受众是海外华裔青少年群体以及广大不了解华人文化的青少年群体。
基于这个前提看剧的话,在情节设定、服道化、西游部分的改编等方面就需要中国观众的些许宽容……能看出制作班底是想用心的做好这部剧的:导演是刘玉玲+《尚气》的导演,演员阵容来自《瞬息全宇宙》、《青春变形记》,甚至知名华裔脱口秀演员都在里面担当了不同的角色。
感觉圈子里能搞来的华裔演员都给搞来了,称得上是华裔届的全明星阵容。
这几年以华人文化为背景的好作品出了一个又一个,希望更多这样的题材被看到、华裔演员在演艺圈有更多的机会。
回到剧作上,一季8集的短剧中,主创团队想表达的东西非常非常非常之多,大部分设置的还算巧妙,埋梗埋的还算过得去(当然这还得要求你遵循第一段的前提假设,不然一定还会有人问“观音明明有法力为什么还要自己动手组装宜家家具、观音悟空都是神仙为什么还要去华人自助餐大快朵颐……”)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家庭关系,在这里面移民一代vs移民二代、传统价值观vs当代价值观、华人文化vs美国主流文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碰撞。
母子间毫无边界感且事无巨细的对话、父子间的又敬又怕,让每个人看了都能多多少少找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
在这个话题里剧情设置了两层平行又交汇的家庭关系:现实世界里男主Jin的家庭关系以及神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父子关系(甭管你是什么神、法力有多大,归根结底你骨子里就是个遵从华人传统价值观的家长;哪怕你是孙悟空,管起儿子来跟别的华人老父亲没什么两样……不知道这算不算主创团队的灵魂吐槽哈哈哈)
摊上个叛逆的儿子,就算你是孙悟空也没辙没辙的……其次是校园生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初恋那件小事,课堂、社团、运动队等校园元素一应俱全,同时迎合着当代热点话题如校园霸凌、身份多元化认同等。
男主Jin一个土生土长的ABC,面对一个从天而降的“留学生”:“你觉得你们不是一类人”、“他们觉得你们是一类人”、“你融不进你想进的圈子”、“你的新朋友vs旧朋友”、“你不知道怎么在同龄人里被欢迎”、“你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孩”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问题,是让每一个华人家长小孩都能有强共鸣甚至后背出汗的问题。
当然,作为一个轻松为主基调的剧集,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做过多的深究,随着剧情走向越往后越玄幻,一些问题随着剧情推进就部分的被解决掉了。
工具人一般存在的“女主”再有就是华人以及华人家庭的生存现状:男主爸爸是典型的华人职场人设——老黄牛+职场隐形人,一味埋头苦干但多年得不到晋升;妈妈是家庭主妇+教会好人,苦苦帮助家庭寻求改变而不得。
这很反映实际情况,在剧里这些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很真实的一代华人家庭的困境。
另外关继威的角色设定也是闪亮的一笔,他讲出了这一代华裔演员生存现状和心声。
最后当然得有升华的地方——男主看到自己的父母后毅然决然的选择去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想这是主创团队想告诉西方观众的一个华人文化里与众不同且值得尊敬的点:我们愿意为了家人去无私的牺牲一切。
其实作为普通人男主的父亲在为这个家牺牲着自己、母亲也在为这个家牺牲奉献着自己,在男主这里只不过做了一个英雄化的处理去突出强化这个概念。
那一刻他甚至不知道这么做能不能阻止世界末日的到来,但当他看到爸爸妈妈坐在观众席里时,还是义无反顾的冲上去……
最后时刻男主决定牺牲自己另外剧里还安排了一些让人回味的地方:比如在仙界,专门用半集的时间交代前因后果——充满80年代TVB气息服化道的天庭(看到有人批评这里制作拙劣,我想应该是制作团队故意这么设计的,因为剧里的特效都是顶级呈现,唯独在这个部分连带字幕在内都是按照80年代的感觉做的),不知道是致敬还是讽刺。
但当看到龙王“鲤鱼跃龙门”的设定、玉帝的出位表白、悟空在颁奖礼上真我的演讲的时候,满满的讽刺感就呼之欲出了。
其他细节设计上也是用心多多,比如cue到各种有关孙悟空的漫画、不同时代的中英文金曲等等,看到都能让人会心一笑。
男主酷爱动漫,剧里也提到包括龙珠在内的多部以孙悟空为改编的漫画总体上,作为一部青春剧我认为是合格的(记得要遵循第一段落里的大前提)在青春剧的基础上它融入了很多华人文化元素、体现了华人面临的问题、发出了华人自己的声音,因此我会推荐给有孩子的华人家庭,同时我自己也会去二刷,带着自己的孩子二刷。
本文首发于骨朵网络影视 文/知庸被疯狂玩梗多年的中美合拍版《西游记》迟迟没动静,真正“中美两开花”的西游题材美剧《西游ABC》,倒是来了。
虽然是Disney+出品的纯正美剧,但本剧的幕前幕后主创,都集齐了美国当下顶配华语阵容。
刚在奥斯卡历史性封后的杨紫琼,带领《瞬息全宇宙》一家四口在剧中重聚,近年活跃于好莱坞的吴彦祖,金马影后杨雁雁,单口喜剧演员钱信伊、欧阳万成等华语群星,也在剧中“团建”。
本剧的导演、编剧、配乐、服装、动作设计等各幕后工种,也都由华语人员主导,含华量足斤足两。
剧情上,《西游ABC》也是无可置疑的中美两开花。
顾名思义,剧集将西游题材与ABC(美国出生的华裔)少年的成长故事熔于一炉,中国神仙齐聚美国校园,新鲜感和噱头都拉满了。
外加杨紫琼饰演观音菩萨,吴彦祖饰演孙悟空的神奇选角,剧集在中美两国的前期热度,都相当可观。
但真正上线之后,中美对本剧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在美国,烂番茄94%,MTC媒体评分73的成绩,起码算中等偏上。
在中国,豆瓣及格分都没过,基本是美剧里垫底的水平。
如此巨大的差异,实属罕见。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这句六小龄童锐评当下西游题材的经典语录,成了中国网友批评本剧的常用语。
实际上,《西游ABC》戏说不少,但并不算是胡说,有点乱编,但并非针对西游。
中美评价差异的本质原因,恐怕还是在于ABC的生存困境,难以被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共情,这顿美式风味的华语快餐,从根上就没那么适合中国胃。
01 是戏说,但不算胡说“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可能是不少中国观众对《西游ABC》中西游部分的最大观感。
的确,紧跟目前仙侠剧较高制作水平的当代中国观众,看到本剧中似乎重返86版《西游记》风格,却又带着八九十年代恐怖喜剧港片般塑料感,甚至带点特摄风味的角色妆造,很难不眼前一黑。
作为美剧,本剧台词含中文量算是相当高,尤其西游线起码一半台词是中文。
但各路神仙讲中文时怪腔怪调仿佛烫嘴,一言不合索性飚起English,这复杂的语言体系,也确实让人难绷。
动作戏上,神仙打架不输出法力,纯靠功夫硬扛,猪八戒、沙和尚(女版)莫名上线开打一场又莫名消失,也令人费解。
名场面蟠桃会,则被单独拿出一整集讲述,但仿佛夜总会cosplay团建的画风,和玉皇大帝当众自爆出轨这种无厘头故事走向,只能说,这很难评。
中国土生土长的西游题材,翻译到美国却给土生土长的中国观众带来巨大culture shock,这是《西游ABC》收获大量一星差评的重要原因。
但必须搞清楚的前提是,本剧从根上就并非直接改编自《西游记》,而是改编自剧集同名漫画原著。
西游故事在原著中,本就是如《西游记后传》甚至《魔幻手机》般,二创而来的奇幻大背景,一切为了新故事服务,不遵从原版设定也无可厚非。
甚至在剧中,主角受到的西游启蒙也并非来自原著,而是源于西游故事改编而来的各种热血漫画。
蟠桃会一集片头的角色六连拍,模仿的也是1978年同样改编原著不少的日本版《西游记》,而非86年的中国版。
剧集恐怕从来就无意遵从西游原著的文化源流,而是更想拿西游背景做出新表达。
对于原著原教旨主义者,这是一场令人气恼的误会,但在改编技术层面,《西游ABC》确实没到被扣上“胡说”帽子的程度,而是自有其“戏说”体系。
这种戏说,一方面是由于剧集作为美剧,必然更多考虑美国观众,而非中国观众的喜好。
选角上因此以美国观众脸熟,常年混迹好莱坞的华语群星为主,而他们自然对中文有些生疏。
中英台词实时切换,重功夫不重法力的动作戏,则显然也都是为了更照顾美国观众对“外语剧”的观看习惯和偏好。
另一方面,剧中塑料感极强的角色妆造,和种种中国神仙在美国凡间闹出的笑话,都是为了在戏说中消解西游正统故事的严肃感,通过反差笑点,让西游线与主角青春成长线更易桥接。
事实上,成长线才是本剧真正的主线,西游线更多只是对成长线的参照。
基于此,剧集对各路西游角色人设进行了重大改编。
有了叛逆儿子的孙悟空,成了典型的东方传统父权代表,对儿子的自我实现大加阻挠,观音菩萨则成了鼓励下一代自由发展,默默保驾护航的知心阿姨。
大反派牛魔王,则是内心自卑,迷失自我的失落人。
这一套戏说改编体系,听起来离谱,其实与剧中成长线主打个体价值实现的价值观相当契合。
比如看似无厘头的蟠桃会一集中,却充分展现了孙悟空和牛魔王对自我认知的冲突,让数千年前的西游故事,成了当下华裔在美国面临身份困境的神话原型,这其实是相当精妙的借古说今。
因此,《西游ABC》并不算在胡说西游故事,更多是通过戏说,既照顾美国观众的喜好,也将西游故事合理改造成剧集价值观的载体。
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套戏说体系,显然大大超出了大家对西游题材的传统心理预期,怒而差评,也就不意外了。
02 是改编,但有点乱编从本质上讲,与其说《西游ABC》是一部西游题材剧集,不如说它是基于好莱坞常见的青少年冒险类型,所做出的一次种族层面的改编变体。
这种类型往往聚焦青少年在成长中遭遇的自我认知困惑,但与普通青春题材不同的是,故事中的青少年,往往置身于某种宏大的奇幻世界观中,解决世界危机和抚平成长心结因此同频共振。
《哈利·波特》《饥饿游戏》等作品,都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但选择以非白人担任主角的青少年冒险影视作品,还相对少见,以华裔为主角的,更是几乎没有。
随着政治正确风潮兴起,华裔少年终于在《西游ABC》中得到了成为英雄主角的机会。
剧集也顺势将青少年冒险类型常见的魔法、吸血鬼、反乌托邦之类奇幻背景,改成了更贴近中华文化的西游故事背景。
基于种族平权意识,对类型做出的改编突破本是好事,但剧集也正因此,显得有些膨胀和混乱。
除了西游线和成长线,剧集还有另外两条副线。
一条是主角父母的家庭线,意在将剧集对华裔青少年认知困惑的探讨,扩大为对整个华裔群体身份困境的呈现。
另一条是主角观看的戏中戏里,一位华裔丑角演员的故事,他并不甘心只演丑角,而是对着镜头喊出了“我想要演英雄”的华裔宣言。
单拎出这两条副线看,演员线借着戏中戏的名义,让剧集得以直接为ABC群体发声,家庭线具体实在的困境设置,和扛起全剧演技水平的细腻表演,也让这条副线令人惊喜。
但放在全剧整体角度,演员线全程和主线没有任何关系,几乎纯粹为了喊出最后这句口号,而强行穿插在剧中,家庭线则明显超出了青少年冒险类型的常规范畴,和成长线、西游线都难以组接,同样显得突兀。
西游线和成长线这两条本应相辅相成的线索,因为一个极虚一个极实,一个由男二承担一个由男主承担,也经常像在各演各的。
最终本剧的四条故事线,虽然都可以归结到华裔身份困境的大主题上,但光看情节,几乎全程都处于一种各自关系不大的状态。
剧集只在结局强行抛出一个“一切的联系比你想像的更深”的说法,试图把故事串到一起,但效果也实在有限。
种族话题对青少年冒险类型的改编,让剧集希望在方方面面的华裔困境上都有所输出,但结果却是贪多嚼不烂,有佳句无佳章,让改编显得有点乱编。
不过,剧集在种族层面做出的突破本身,依然值得肯定。
有意思的是,尽管这种突破关乎的是与中国观众一奶同胞的ABC群体,却难以被中国本土观众共情。
03 中美难以两开花常规关于身份困境的影视剧,往往热衷于以个体的种种境遇,折射出整个群体的艰难不易。
顶着《美生中国人》(《西游ABC》英文名直译)这么大名头的本剧,从剧名上也给观众类似的预期。
但本剧真正的惊喜,却恰恰体现在成长线对常规套路的反写:剧集从主角因从属于华裔群体而遭受的特别对待出发,却鼓励他不必被群体身份所标识,而是活出自己作为个体的本来样貌。
男主角王进在学校的境遇,很难用简单的种族歧视一词进行概括。
他的华裔身份让他在老师同学面前,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但大家往往只看到这层最浅表的群体身份属性,却忽视了王进到底是个怎样的个体,王进自己也因此变得敏感自卑,只想一味隐藏自己。
剧集所呈现的身份认同困惑,也就从常见的“少数群体身处主流群体中的认同困境”,细化为“个体被少数群体身份所代表,因而迷失自我的认同困境”。
这种对个体价值的更加尊重,实质上是在政治正确已逐渐成为美国社会常态的当下,基于已有成果,对种族刻板印象完成的一次更彻底反动。
从身份政治话题的讨论深度上讲,《西游ABC》无疑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但上述这些突破,全部都建立在美国社会中,ABC群体作为少数群体,仍在努力争取自身权益的语境下。
而在中国人本来就是多数群体的中国社会,剧中这种已经进入身份政治2.0时代的微妙心理描摹,实在太超出本土观众的认知范围了。
尽管都是黄皮肤黑眼睛,但中国观众与ABC群体截然不同的生存境遇,客观上已经决定了双方确实无法共情。
当剧集对身份问题的讨论在中国观众中几乎完全失效,大家也就只能看个西游题材中美两开花的热闹,落回到那句“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而基于美国式身份问题,所贯彻在戏说中的自我实现价值观,和妆造、功夫打戏对西游题材的快餐式解构,最后让《西游ABC》在中国观众眼中,只能算一道美式风味的华语快餐,不伦不类,难以下咽。
但从根上讲,这恐怕并不是剧集自身的问题,只能说这道菜,本来就不适合中国胃。
我称之为环大陆片,好像涉足了中国人,但又好像没有。
他们模糊的知道这些文化里大概有这些,但是具体是干啥的不知道,例如针灸他们觉得是类似于心理医生,打开什么的“门”,西游记里有观音、王母娘娘就让他们和济公一起参加天庭晚会(?
)。
亚洲人喜欢cos,就让男主寻找最呆的服装的时候穿上比卡丘。。。
大哥我们觉得不傻好吗 我们都拿它当睡衣的。
类似于这样的东西很多,只能说全是刻板印象,男主喜欢的也是白女,说明他们心底里觉得白人就是全世界最好的。。。
还有人们传言东海龙王是鲤鱼这事儿 我小时候学的明明是鼓励大家要努力 并非讽刺鲤鱼硬装龙王阿。
我和我朋友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场这么多说中文的,就没有一个人觉得好多不对劲吗?
我只想说,主创团队你们着急好莱坞没有中国文化想出面,我懂,但你们先别着急。
我刚看到时候下意识认为在国外活的很压抑的abc想起大圣爷于是找到三根猴毛乞求大圣爷拯救的故事 结果大失所望。
(以下记于2023.6.4)EP 021. 已然第二集 但至少目前来看 我觉得五分拉满呀.2. 男二袒露心声 来自天界 需要借助男主能力.(以下记于2023.6.11)EP 031. 说起来杨紫琼这两天就在上海 宣传多重宇宙.2. 总觉得看过这集.3. 蠢大挑战.4. 药店的音乐女孩才让我觉得自己看过.5. 用厕纸卷住雕像 更让我深信自己看过了. 看了下文件夹 果不其然 下载过第三集之前.6. “不要对孩子这么凶”. 我果然看过. 对了 金箍棒被牛魔王抢了.EP 041. 粤语bgm 虽然陈旧 但也确实一秒代入.2. “他们凭什么插队”. “他们是领导”. 笑死 讽刺谁呢.3. 济公都登场.4. 这集是往溯孙悟空和牛魔王过往. 地点则是蟠桃会. 很有意思啊.5. 不得不说 听吴彦祖说中文 有种和hk同事concall既视感.6. 悟空大闹蟠桃会 却误打误撞成为一品大圣 被上任敖广认证. 但他和牛魔王的情谊也就此打住.EP 051. 录完稍微想起一些 可以安心行续第五集. with玉米片.2. “drunk bum”. 酒鬼.3. 王进母亲所带之玉 看来是关键.4. 王进和 心仪女孩的进展 感觉我还是lost了.5. 王进母亲拿了家庭一半储蓄做中药投资 完美吻合今日跑步播客主题.(以下记于2023.6.30)EP 061. 嗯?
Blue Jay?
2. 进收到喜欢的女孩生日礼物 美好啊青春.3. 沙悟净成了女的?
可可可!
4. 牛猴大战 拥有金箍棒的牛笑到最后.5. 居然还有似乎是揭示主题的彩蛋?
6. 哭.
EP 071. 反派经典句式.
2. 男主因为男二际遇魂不守舍 甚至无法顾及获得球队主力身份.3. 第七集难道不就是撑华人的最好证明吗.4. 本集很精彩!
毕竟倒数第二集 in many ways(哈哈哈活学活用)需要填坑了.EP 081. 最后一集 最后一击(正好是手误). 该到男主秀场时刻了.2. 看来是两个重要引子.
3. 毕竟 “一切的关联远超乎你想象”.4. 找回玉坠 可不仅是男主 还是男主父母任务.5. 没想到吧. 居然是男主父母救了孙悟空.6. 我猜 女主就是牛魔王化身.7. 男主从球赛 推进到了戏剧. 好奇 如何找到牛魔王!
8. 成功引出牛魔王 就看男二如何战胜.9. 男主才是第四卷卷轴.
故事本身只是借用了西游记的人物作为背景,实际换一个故事也可以,从改编上来说,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但我认为这没什么,正如周星驰《大话西游》无论你喜不喜欢,他都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这里的神仙和原著、中国神话都有很大区别,就是这里的神仙和其他魔幻片一样是人物本身,所以多了很多人间烟火气。
这点来说,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比如观音,就像一个现实的人物,有爱好,也不缺乏爱人之心、更显得有血有肉。
比如石矶娘娘,也靠自己本事生活。
而不足的,并不是对原著本身的改编面目全非而不好,而是本身的故事太弱。
比如故事源头的发生,选秀就搞得小孩子过家家,使得整个故事虽然一直强调牛魔王反派,但反派的信念和目的就没有共鸣,感染力自然就弱。
再比如孙悟空和孩子,就有点没教养造成的,而和故事人物本身不符合,很多地方性格特点自相矛盾。
而且孙悟空和孙维辰、牛魔王、济公都缺少血肉,并不是这些人本身剧情少,而是行为幼稚、思想怪异使得人物塑造起来像童话故事,幼稚而可笑。
故事本身也比较拖沓,推动发展有些缓慢,当然,电视剧始终要拖沓些,不像电影。
特效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尤其打斗虽然不是很出彩,但后期还是努力,至少感觉在用力。
热烈庆祝第一届好莱坞华裔演员团建大会圆满成功。(我是真的去翻了演员表又回头看了下E04,才发现Jimmy O·Yang饰演的是缺水龙王敖广)
套用了西游记里的一些人物,讲的是美国华人二代高中成长生活。完全颠覆经典西游记认知,把海外有关西游记漫画情节串联起来,感觉是一个常年混唐人街的人写出来的剧本,孙悟空还有儿子,金箍棒说被偷走就找不回来了,蟠桃大会就像神仙凑一块的颁奖趴体,观音菩萨还喜欢组装宜家家居,就觉得“特别逗”😂。吴彦祖中文也不怎么样啊。
天雷滚滚
第四集就是个flashback和前情提要,但无论是逻辑还是拍摄上都有点behind the level。后面几集在逻辑上就不行了,比如沙悟净和孙悟空两个还打不过牛魔王一个,就因为他有金箍棒?有好多打斗的过程中我都在想镜头外的另一个人在干嘛,发呆吗?还有,别人说什么主角就信了?这个逻辑bug也挺大的。最后,王进和女主的感情线,进展得太快了,中间缺少实质性的沟通。扣一星吧,更多的是留给后面几季的期待
还行吧,感觉什么都想讨论,什么都蜻蜓点水。
非常wonderful的一部剧,思想内核和《瞬息全宇宙》还满像的。聚焦打在ABC的生存现状、青少年的成长、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亲子关系及衍生冲突。神来妙笔是套用了《西游记》的奇幻底色,就连无法无天的美猴王都变成了一板一眼的威严父亲形象,这的确是熟悉的父权文化,以及再顽劣的滚刀肉在被社会规条毒打之后也会变成年轻时自己鄙视的那副样子。用包容的心态看,剧中西游记人物嫁接ABC美国社会生活中的段子真的超搞笑。如果非要说这部剧是魔改了西游记,那同理西游记又何尝不是魔改了印度的佛教故事哩。乐观自信点,最起码男主角那个各方面都平平无奇的华裔最终赢得了校花的芳心不是吗。最后一集片尾曲改装版的《心太软》,哈哈哈哈,时代金曲记忆颁奖给了谁。
做你自己,这部剧就这么干的,悟空不过是个道具,八本不相干的漫画里都有的角色而已。
男主家里的遥控器都包上了保鲜膜,还要被说中式符号浅显
主演男孩子很尬,有新意,但是很乱
以《西游记》为主体的传统神话、美式高中校园、中国功夫和华裔刻板印象大合集,任杨紫琼和关继威等一众奥斯卡班底也挽救不了这奇怪的搭配。
看欧美改的动画版还不错,真人版不会差到哪吧。一锅大杂烩,失望。
这个三星真的非常勉强,要不是第四集给我一巴子干沉默了,好歹还是能及格的另:阿祖即使灰头土脸还是帅得很突出
看了四集,简直极品,中国神话故事又是附带,主轴还是讲亚裔在美国的一点点现状,小孩需要勇敢发声,大人需要升职加薪,就陈腔滥调的那一套,政治正确永远逃离不开这些老掉牙的展开和说辞。
评分好惨😂但我看得还蛮开心。很迪士尼的改编,一切都往美式校园剧方向走,把天宫蟠桃会弄成个大party,神仙在外排队入场就像club。杨紫琼演的“sweatpants grandma”观世音是继《最游记》里“女流氓头子”观音菩萨外,我见过最带感的一版观音。第一次看到沙悟净被性转,因为是“三师弟”,所以变成了“Sandy”吗?话说要是鸟山明《龙珠》放现在连载,会不会也得挨骂啊?
一部玩味气质更重的剧集,地球都要毁灭了大家还自说自话,足见其并不严肃的属性,所以不用上纲上线说点什么。个人观感反而在看完整季之后有所改观,好像我们看日剧里的普通,却无法将故事完全汉化,岩井俊二拍的中文电影就是很奇怪。于是乎,剧里用一种ABC视角重新演绎“生活困境”,倒能咀嚼出新的真诚口味。是的,有点老调土气,不过却足够永恒。也许在他们成长过程里重新解读来自于自己血统的文化本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碰撞,十来岁时的狂喜纯粹犹如发现宝藏一般一如我们几岁时候的天真和雀跃。如果中国文化可以成为其铠甲,那么何乐不为呀!文化输出的步骤一,应该就是好奇与兴趣吧!
竟然还有下一季
恕我直言台词/演技才是这部剧难啃的首要原因吧我宁愿他们都说英语 中文实在让我出戏
其实也不至于不及格,算是一般吧!面对外国对中国文化的描写,我们好像都太过谨慎,严格,甚至过于苛责吧!《甜蜜蜜》《我只在乎你》《心太软》,好吧!如果可以用我们的本土演员应该会好很多吧!但也许会被骂的更狠,哎!这个度很难把握。
作为青春校园剧,挺好看的,充满想象力,大闹天宫拍的很逗比,两个主演选的好,尤其维辰,长相俊秀,说话的样子真有点年轻时吴彦祖的模样,吴彦祖还是这么帅!
过于子供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