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是因为这片子题材去看的(艾滋病),但是被演员演技震撼了。
郭富城居然是原声台词,还不违和。
章子怡的女主表演的很精彩,个人觉得不比一代宗师差,真的算演技巅峰。
每次看的时候都哭的稀里哗啦。
每个配角都很出色的完成了人物塑造。
故事在可以公映的范围内表达了导演想表达的一些东西。
讲的很完整,就是故事偏压抑。
反正当时看完电影就觉得郭富城章子怡这种演员好好拍戏,我就一定会去贡献电影票。
一直觉得这两人在一起只是因为相互依靠,结尾的降温桥段却让这段感情超越了爱情的高度。
人性的贪婪、欲望、无知、劣根性直戳人心,绝对的好电影。
很久之前在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但当时预告片里完全没有讲到这个片子发生在一个艾滋病村,所以今天去看的时候开场我就被震住了。
以下写的观后感会有剧透,不喜者请回避。
可能是因为从小在医院里长大,从小对疾病的了解为可能比同年龄的孩子清楚很多,有些人患了疾,有些人受了伤,有些人说没就没了。
然而,众所周知艾滋病=死。
很久以前也听说过这么一个村落,因为卖血全村大部分人都患上了艾滋,在河南的那个村落不可能再有什么生机勃勃的劳作与淳朴的生活,村民们做的只是等着时日过去,然后互相葬掉彼此。
得意这个名字取得相当好,记得所有病人都呆在山顶学校时,得意说,“得意一天是一天”。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很难看到患病者的恐慌,他们不是没有意料到热病的严重性,他们都知道自己会死。
他们只是默默地在顺从的接受,因为反抗毫无作用,没有药物,没有人真正能帮助他们。
他们都在认真地活下去,不怨念不悲愤。
只是等着生命完结罢了。
蒋雯丽饰演的粮房姐头天追着偷吃她粮食的母猪满街跑,活力超群,但是立马就没了。
戏弄人生般地给她一段那么欢乐的镜头只是预示她的回光返照,人,说没就没了,就在一瞬间,还来不及回味。
王宝强饰演的大嘴也如出一辙,为粮房姐送葬时,大嘴举着自己爱不释手的扩音喇叭说,“喇叭没电了,我也快没电了。
”然后他笑着跑开,果真不出所料地他也随之远行。
片中爱子如命的父亲,极其自私又时而对家里人着想的大哥。
个个都是及其庞大的矛盾体,但个个都真实得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纰漏。
当然故事的重头戏还是男女主角的爱情。
为了买一瓶城里卖的洗发水去卖血患得艾滋病的琴琴,和一个想方设法要去卖血赚钱的得意,他们的感情展开让人觉得荒诞又可敬。
再患病后相继被丈夫、妻子抛弃的他们毫无顾忌地在一起了。
在生命都快没有的时候能碰上彼此这样一个“共患难”的爱人,绝对不是件坏事。
人性就是这样,你有病,我远离你,我们俩都有病,不如我们在一起。
敢问,如果其中一人是健康的,这段恋情难道还有展开的可能?
顾长卫在人性的残忍面前做了一场浪漫的戏。
影片中饱含人类的各种情愫,处处展露人性。
有伟大的父爱,自私的求财,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情“,豁达的人,畏惧的人,了无遗憾的离去,仇恨的威胁,不问结果与明天的陪伴,能一起吃苦却没荣幸一起享福的情侣,“娘”与“爹”的隐喻⋯⋯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不害羞地说,戏到末尾我哭了。
在看到最后两个绝症患者拿着喜糖和结婚证挨家串户地开心相告时,那时是最难过的。
商琴琴贪婪地,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属于她们的结婚证,念着念着泪就往下落,他们比谁都明白,为什么他们能在一起,为什么他们要在一起。
我们都知道他们会死,很可能即刻就会死,所以他们的这种幸福是危险又短暂的,所谓,这么悲哀的快乐才让人最难过。
得意说,“得意一天是一天”,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可能因为无知,可能因为豁达,因为原因不重要了。
最后琴琴先走一步,得意也不愿意再得意了,本就离死不远,何况最在乎都已经先去,不如果断奔走相继而去。
砍伤自己,用血还了琴琴最后的愿望,她曾说她死时要穿红裙子,不穿寿衣。
得意用最后的力气用血给琴琴染了一条红裙。
这就是生命的完完全全的剧终。
我认为中文片名《最爱》不如英文片名来得巧妙, Love For Life,其实这里不光只有爱情。
人啊,得意一天是一天。
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ps:我在这说说的只是这整部电影,是这整部电影的叙事告知我的,我领悟到的。
面对影片不去单独讨论导演风格,摄影手法,镜头调度,灯光手段,演员素质,美术设计,配乐……因为电影本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部门的活计,一部电影是一个团体,缺一不可。
就这部片子制作来说我也没有特别偏爱的一个工种。
电影也永远是遗憾的艺术,难以更改。
观众们宽容一点,就这样吧,挺好的。
今天去看了《最爱》的首映,去得这个厅,我依稀记得,就是当年塔塔带我看李冰冰一个片的首映,当时我心想,这样的烂片,有票房嘛?
那时候,李冰冰还名不见经传,未曾想,不久后,《天下无贼》一炮走红。
没有点对中国社会各类事件的了解,是很难理解这个片子的背景的;没有点生死门前徘徊的体验,是很难理解导演的意图的。
这个是我看完此片后的大体感受。
这个片,拍得很好看。
不是说故事好,而是取景,画面,很好看。
我老婆要不告诉我顾长卫是长于摄像,我是没有察觉的,她要我用摄影的眼光来评价这个片,我才发觉。
我想说,故事并不精彩,对于我这个生性冷漠的人来说,感动不多。
我和老婆在看的过程中,数次发笑,然后互相批评要严肃点,因为听到后面不时传来女人被感动到抽泣的声音,估计后面人恨死我们两了。
哈哈。
一个艾滋村发生的故事,一群患了艾滋病的村民,跑到一个远离人群的废弃学校里生活,于是各种故事就发生了。
他们可以说是被家人抛弃的,即使这样一个近乎绝望的人群,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一个在临死前想要完成的梦。
有人想让自己老婆穿上漂亮的红棉袄;有人想为自己多攒点粮食;有人想把记录了一生不可告人的秘密带走;也有人,渴望最后能得到一个家庭的温暖……我个人觉得,故事应该从章子怡和郭富城决定结婚才算开始,前面交代的所有情节,只是因为要交代清楚艾滋村得背景,实在太难了,不得不用各种隐晦的手段。
铺垫太长了,即使在前戏中有很多因为艾滋病而遭受歧视、冷漠的场面出现,但稍显僵硬。
章子怡和郭富城的偷情,完全符合我对于人性的恶毒理解,但有一个重要事实,是我在看电影时候忽视了的,那就是他们都是被自己的家人抛弃的,他们都是随时面临死亡的人。
如果是平常人,我肯定会抱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态,装成正义的朋友,大肆批判这样的“不道德”,但对于他们,我不能这样妄加评判,因为他们太渴望家的温情了,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多活一天,能在多活的那一天里,有彼此的爱,这样强烈的渴求,是超出正常人很多的。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导演想表达的最爱,就体现在绝望之后那最后的希望,是对活下去的热爱。
在电影院极难得能看完字幕结束,今天看完了,也让我听到了片尾曲的全部,说实话,也正是这个片尾曲,让我对这部电影有了自认为更为深刻的理解。
整个电影里,其实老是穿插着这个片尾曲的某个片段,基本上都是在一种得意洋洋的情况下出现。
中国人最爱的是什么?
呵呵,我觉得是面子。
正常人如此,身患绝症的人,更是如此,活得不够体面,死一定要体面。
所以,在看着自己老婆穿上了自己承诺了一辈子都没实现的红棉袄后,偷红棉袄的大叔体面的死了;所以,在为自己儿子完成阴亲后,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濮存昕也得意地高歌你说我体面不体面;所以,在临死前还很好的维护了自己保存的口粮的蒋雯丽也体面的离开了;但是,唯一特别的是郭富城,当唯一能够支撑着他想多活一天的章子怡死在他面前后,他选择了自杀。
除了章子怡能把奶喂到他嘴里,还有谁让他觉得自己活得体面?
可能大多数人看这个片,会觉得最爱,是这两个绝症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我不这样认为。
片中几个演员,真的都有很出色的表演。
尤其濮存昕,那种流氓面具下的脆弱,真让我很喜欢;郭富城我一直就很喜欢,他在我眼里从来都不是偶像派,我觉得他比刘德华强多了!
章子怡,虽然很多人不喜欢,我要说,她是个好演员。
在这个片子里,唯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她嘴里含着喜糖,口齿不清,一遍又一遍的读着二婚的结婚证上的公文,那是一种体面,一种即使为世俗所唾弃,但政府承认的体面。
对了,这个是整个片子里,唯一一次出现政府,还是那么隐蔽的方式,嘿嘿。
用艾滋病人的故事来表达最爱,是一种放大,其实艾滋病人临死渴望的,或许正是我们这些貌似正常的人也极度缺乏的,那就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就是片子屡次被高歌出来的体面二字。
脱掉光鲜亮丽的衣服,抛却那些名利与地位,扪心自问,你敢说,我活得很有尊严?
家宝同志经常沉痛地告诉我们:要让老百姓活的有尊严。
我想问,你说我体面不体面?
不知道有多少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最后能意识到《最爱》这部电影的野心和企图。
它实际上并不想只讲述一个绝望的婚外恋故事,它只是在各种无奈之下,别别扭扭地变成了一部由章子怡和郭富城这样的大明星主演的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原来的名字叫《魔术时代》,后来改名成《魔术外传》、《罪爱》,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最爱》。
从电影片名的更迭,我们或许可以猜想出一些原因,来推断出这个故事原本最初的模样应该是什么样的。
从《孔雀》到《立春》,再到现在这部《最爱》,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在故事上越来越脱离现实,而在气质上则越来越接近现实。
相比《孔雀》和《立春》所试图描述的那种“沉默的一代”相比,《最爱》的主人公是一个在国内相对小众,并且被各方所刻意漠视的群体:农村艾滋病患者。
可能是出于叙事安全性的需要,整个电影故事已经将背景放置在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环境中,所有试图和现实有所勾连的细节都呈现出了一种奇怪的暧昧状态,最后整部电影的叙事重点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得不变成了赵得意和商琴琴的一次“事先张扬的婚外恋事件”,虽然电影仍然保留了足够的叙事动力,但整部电影中最能令国内观众有所感慨的故事元素基本上已经荡然无存了。
《最爱》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属于典型的“坏的好电影”。
就其本质而言,《最爱》是一部好电影,它在重重禁锢之中,仍试图去讲述一个对当下现实的种种荒诞和悲剧有所反思的故事。
在许多中国电影面对诸多荒诞现实时所表现出的闪转腾挪功夫,《最爱》这部电影还是试图去做一次正面强攻的,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其勇气和情怀都是值得尊敬的。
但所谓的“坏的好电影”,就是它在现实的重重禁锢之中,虽然立意高远,但却终究不免在最后的成片中束手束脚,被迫做出了许多无奈和无谓的牺牲,最后使得本片成为一个在艺术性上留有许多遗憾的影片。
造成这种遗憾的,既有冰冷的现实因素,也有艺术手段的匮乏和内心情怀的缺失。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从最后公映的影片中来判断,那种略显冷漠的旁观视角是顾长卫导演在创作时的初衷,还是经历了无数次妥协之后无奈留下的遗憾。
但《最爱》这部电影无疑会让许多观众感到一种悄无声息的窒息感,因为片中所有人物的命运都令观众感到生命的荒诞和虚无,而且入戏越深的观众越能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绝望。
如果一个观众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并充分了解了这部电影背后的实际故事,那么这位观众是能够通过这部电影得到许多超越本片的思考。
但是对于很多只是冲着电影明星和奇情故事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会在黑暗的影院里给他们迎头一棒,因为他们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这样一个讲述绝望和疯狂的故事。
在所谓的“热病”背景之下,《最爱》讲述了一个本质其实很绝望的故事。
面对注定将要到来的末日绝境,唯有爱情才能拯救灵魂。
在这样一个经典的设置之中,好的故事和好的人物,会让观众的情绪在绝望和希望之间游走,如同溺水之人,拼尽全力去寻找最后一丝救赎自己的希望。
即使最后终将直面黑暗,但终于相信黑暗之外仍有希望,观众心中依旧会有一丝欣慰。
而关键就在于这个“相信”,即使故事本身是悲剧性的,但电影传递给观众的最后仍然需要是光明和希望。
这种绝境之中的希望,既是艺术能力的展现,也是导演情怀的体现。
电影中不能只有单纯的绝望。
现实已经够绝望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在电影中再绝望一次?
我们需要去相信某种我们可能无缘去见证的希望,即使我们最后终将直面黑暗,但好电影能给我们一些抚慰:黑暗之外一定仍有希望。
这个世界一定有生存下去的意义。
我们只是在寻找的道路上。
《最爱》最牛逼就是男猪脚的名字“得意”最牛逼的台词就是:得意一天是一天DVD封面写着“爱,有多难,就有多灿烂”,我倒觉得“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更合适。
这个“爱”从何而来,无非是病入膏肓的天蝎或金牛或处女座的两个性情中人“上”出来的。
这里搬出一个谬论,“make”&“do”的区别。
简单点说,把一样东西从有做没,用do,例:do homework把东西从没做有,用make,例:make coffee,make love……也就是说这个“爱”是“make”出来的,“上”出来的,上心的上。
灿烂,多短才灿烂?
记者:假如真的有魔法,你可以把自己最讨厌的人变成一种动物,会是哪种动物?
范冰冰:继续做人吧,因为做人最辛苦。
人有多能互相理解人的贱,就有多能嘲笑人的残酷。
这个结局一点都不惨,同归于尽什么的,血洗什么的。
Prince得意&Princess琴琴你俩病好了,你俩得好好过日子了,老幸福老幸福了,一天24小时的那种日子,不是热得没羞没臊的那种了。
蛋疼的一句话:活着是一种病。
得意&琴琴知道他俩会死,你不知道你会死吗,反正我知道。
你我都是慢性病,怕死还是怕幸福的日子太久?
深情不寿,深情的人都不长寿。
得意爱得意,得意爱琴琴,琴琴爱琴琴,得意爱得意和琴琴,琴琴爱琴琴和得意。
谁他妈的能告诉我现在除了得热病怎样才能爱得温天暖地?
ps:想起今天看到的一个帖子问:瓶口那么小,而且一块块豆腐乳又那么整齐,求解释最靠谱的答案:厂家机器生产的流程不是在最后成品阶段装瓶而是在第一次发酵后处于大致硬块时候机器装瓶然后将腌制好的块状物继续发酵最后检查发酵效果然后重新清洗瓶盖再次封装上市售卖http://bbs.saraba1st.com/2b/read-htm-tid-682466.html哪里不会点哪里,so sexy!
很久不写这么长的博文了,只为了深夜里不能平复的心绪吧。
——题记去看了顾长卫的《最爱》。
去年就看到《魔术外传》的片花,农民扮相的郭富城和章子怡,花枝招展的在小巷里傻笑,当时以为又是哪个烂片出来吓人了,毫不在意。
直到两个月前,在百老汇当代MOMA看了纪录片《在一起》以后,我便发誓一定要看一看《最爱》,纵然这是一个被河蟹过的版本。
顾长卫,对他的了解源于《孔雀》,以及与张艺谋的同学关系。
看《孔雀》的时候我还太小,挚爱《哈利波特》的年级,尚不能理解这样一部小人物命运故事的文艺片如何捧得满堂彩。
然而,《最爱》确实是顾长卫的一个巅峰。
先说说《在一起》吧,一部82分钟稍显凌乱的片子,《最爱》片场艾滋病患者志愿者的感人故事、国内爱滋病患者群体的悲情描述,以及各种细节。
作为文明社会尚未完全发育的中国社会,人们如何去坦然的以科学的视角和正常的心理去接受艾滋病这样一个说可怕也不可怕,说不可怕也可怕的顽疾。
医疗技术的限制、伦理道德的障碍、社会舆论的偏差……造就了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象征着所谓的“不检点”,甚至“灾星”。
扯远了,抛开上述可以长篇大论叙述的艾滋病患者群体生存状况不谈,单就《最爱》来说,视角和立意都是独特的。
一个与艾滋病患者有关的故事、农村题材、爱情、乐观、偏见、歧视、命运……中国元素的混合,很难说这部片子究竟是文艺片、是商业片、是爱情片还是什么片。
在中国舆论管理的大环境下,仅以导演个人的情趣和视角去描述艾滋病是不可能的,主旋律的色彩必然会有意无意的穿插其中。
150分钟版的《魔术外传》我没有看过,120分钟版通过审查的《最爱》,呈现出的是一个多面的世界。
首先,农村背景的故事,让我们最先看到的是长久的农业文明孕育下的中国社会,种种人性、食宿与文化情感。
顾长卫对片中农民的刻画是深刻而生动的。
抛开他们是不是艾滋病患者不谈,单就“农民”这一个标签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就有血有肉起来。
农民是善良的,因此粮房婶才会主动请缨为大家煮饭,老柱柱才会为了赎儿子犯下的罪而主动在学校开辟爱滋病患者之家(暂且这么称呼吧);农民又有自私性的,小农意识的一面:比如为了给老妻子履行结婚时送一件红棉袄的誓言而去偷窃、为了多分财产而要挟老柱柱让出学校管理权瓜分财产;农民又有无知的一面,表现在他们对艾滋病人的歧视、远离;农民又是有敬畏之心、敢于自省的,比如将瓜分的财产送回来,比如面对妻子的痛哭和孤助无力。
抛开艾滋病元素之外,片中农民角色的刻画是足够饱满的,也是真诚而生动的。
而加入艾滋病元素后,一切就变得更加无法控制,恶疾与他们自身的农民性结合在一起,早就出了性格各异的几个人物。
有好心人、有趁人之危的恶人、有自私自利者,也有会忏悔惋惜者。
或许在他们眼里,艾滋病并不仅仅是一种病,而是一种命。
面对命运,与其说去抗争,或许更现实的选择是,只能去接受。
片中的每一位患者,都很坦然的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像世界末日来临前的人们一样,头顶悬着一把随时可能坠落的利剑。
他们没有长远的规划,只有现实的考虑。
而这种现实的考虑,则夹杂着人性、欲望、私利、信仰和所有的向往。
剧中人物无不鲜明的体现着这一点。
郭富城和章子怡的几次野战,从一开始,似乎只是一群被孤立的寂寞的人排解寂寞发泄欲望的方式。
被社会群体抛弃的他们,只能以这种方式自救,或者说,让自己短暂的余生活得像个人样。
既然命运给他们的生命开了玩笑,他们也自己给自己争取一点点为人的权力。
因此,这种或者说是爱,或者说是欲的情感,最终发展成了一种依偎,一种怀抱,一种无助的相濡以沫。
郭富城是乐观的,他的乐观既源于他时日不长无可畏惧,也来源于对命运的无奈。
而内心的赵得意其实是脆弱的、孤独的、渴求爱的。
他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因为年少无知而卖血患病。
卖血也并非为了挣钱,只是一种逆反心理作祟。
“我哥不让我卖,我就去别的村子卖”。
在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切烟消云散,世间只剩下孤助无援的自我。
所以他愿意称呼商琴琴为“妈”。
这种恋母,或许并非是俄狄甫斯情结,而是人在遭到同类群体抛弃后,对最挚爱的最不会抛弃自己的母亲的一种无比迫切的怀恋。
商琴琴则是另一种人。
为了美丽而卖血染病的她,无疑是高洁的,有崇高的生命追求的。
对美的追求,让她坚强,让她敢于自救。
在遭到家人抛弃后,可以无视舆论的非议和谴责,义无反顾的与赵得意在一起。
因为她明白,任何时候都要有尊严的活着,而这种尊严是自己给与自己的。
即便遭到命运的抛弃,即便遭到群体的抛弃,内心不能抛弃自己。
或许,商琴琴需要的不是关怀,而是理解。
因此,她才会在生命的尽头,如此重视结婚证这一纸公文,才会在赵得意发病时,用一种自戕甚至以命抵命的方式来拯救他。
都说女为悦己者,其实,有时候女子也会为知己者死的。
《最爱》,展示的不是海誓山盟的爱情,而是对命运的抗争。
面对残酷的命运,他们都在用一种方式聊以自慰,笑着哭。
最后说说其他细节吧。
黄鼠狼这个人物,最开始通过敲诈要挟老柱柱而夺得学校的管理权,继而以此变卖学校财产获取私利,这是他自私的一面。
后来又通过为赵齐全盗伐树木,只为获得一口真皮棺材,这是他无知的一面。
然而亮点在最后,当喜结连理的赵得意、商琴琴上门送喜糖的时候,这个自私自利又无知贪婪的人,突然崩溃了。
他也是人,也是一位不久于世的爱滋病患者,看着曾经的结婚照,思念曾经幸福的家庭而如今烟消云散。
在命运面前,他尚不如门外傻笑的赵得意和商琴琴,至少他们会主动寻找幸福,而黄鼠狼只会在命运的逼迫下让自己越陷越深,最终一刻人性的回归让他的形象再度饱满,也更加突出了悲情色彩。
赵齐全同样是个复杂的人物。
他怕穷,因此不择手段,闹得全村人染上艾滋病,又出来卖棺材,甚至和县长攀亲戚,搞墓地开发扬言让人们“生不能在苏杭,死也要进天堂”。
在剧中所有人物里面,他是抗争命运最积极也最卖力的一个人。
然而,在告别了贫穷、获得了所有想要的一切之后,任何人都可以问他一句:“你幸福么?
”我不知道看着儿子和县长女儿结阴亲的“体面”队伍渐行渐远的时候,赵齐全的内心是什么滋味。
或许,在命运面前大家都是无助的,而更无助的是,走错了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纵然结局是悲情的,但是片子过程中穿插了不少笑点,最经典的或许是粮房婶骑着猪跑那一段,还有大喇叭的搞笑等等。
让我想起一句话,命运,纵然结局是杯具,但生活应该过成一场喜剧。
送给所有的人,送给在命运赐予的悲剧下,依然顽强的找寻着幸福的人们,生命纵然短暂,每一秒都可以熠熠生辉。
祝福所有的爱滋病患者。
商隐俊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04:00:46
我喜歡裏面的瘋癲勁死亡臨近時反彈出來的生命力“得意”跑上鐵軌,與火車嬉戲雖然姜文帶著太陽的影子突然襲來但“得意”肆意的奔跑更像是kusturica電影里末日的狂歡王寶強說坦白從嚴拿著擴音器悄悄說,聽說你占了便宜還說,我也快沒電了我喜歡這種神經用強烈的荒誕存在,對抗虛無大哥在牆上留下電話號碼,賣棺大哥給兒子辦了陰婚暫時還不知道怎麼形容這種生存術濮存昕演得好如果以後誰改編王小波的小說就讓他去演那個王二“得意”的方式是勇敢燦爛的活著但其實他不需要性愛作為解脫在這麼多熱病人當中最不需要性愛的就是“得意”所以他和琴琴,並不是兩顆絕望的心他們只是勇敢地開生命的玩笑熱病人是村落中被歧視被排擠的人他們只存在於相互的眼光之中所以“得意”用性愛、用婚姻、用所謂的愛情,追求片段的存在感他們相互喊爹叫娘,用情色混著親情溫暖對方苦情對於他們不起作用所以當看到苦情時,有些不習慣兩人上吊那場戲開始時還是有點期待,以為會發生什麽因為和火車那場一樣,上吊的繩子就是逼近的火車期待看到“得意”用什麽樣的方式再次奔跑琴琴也加入進來兩人脖子上掛著圈套“得意”再次“勇敢”,說多活一天是一天卻只是取下繩圈走開就好像火車開來,自己跳到一旁真洩氣!
我想,得意和琴琴應該就那樣,脖子掛著繩圈,大干一場和之前一樣,用性愛給予存在另外一個劇情設置“得意”發熱那場,琴琴到最後不得已用冰鎮的自己擁抱“得意”給他降溫,導致死亡這場真是淒涼就算兩個人相互在一起,可還是那麼淒涼,單薄但這個格局太小氣,好像只有兩個人我不喜歡看這樣的結局我希望看到琴琴自己沒有辦法時去向其他熱病人救助,去向“得意”的父親求助之前一直有熱病人相繼死去都是孤單的死去所以到了得意琴琴兩個人身上需要強烈的放大這種死亡逼近的感覺不管其他人一起來救或是不救都會創造出比較強烈的戲劇感把之前那些荒誕的狂歡的神經的刺痛的鋪墊一股腦的全部揉到這最後一場不管是不是熱病人的團結不管是不是他們相互的中傷都可以從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是怎樣的連接而不只是要用“婚姻”,要用“家”去建立這種連接最後,那幾個支離破碎的段落,和出現又消失的人物權且當做是被那刪掉的1/3的冰山一角提供一個開放的文本,給觀眾補全大哥的故事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便进入紧张的状态,在多处细节都埋下了催泪弹。
真的感觉像坐过山车。
才刚刚开始孩子(小鑫)就死了。
因为他父亲种下的恶果,使这样无辜的小生命被村里人活活毒死。
然后。
就是现实之外,绝对陌生的世界——那个娘娘庙村。
就如此背景而言,已超乎寻常,震撼人心,这里处处上演着疾病,疯癫,痛苦,人性,和死亡。
仅仅如此,便直接将观众代入沉重的心情,从始至终。
接着,死啦死啦……谁谁谁死啦死啦也就不稀奇。
得病的人必死无疑,那么,爱情在这里,自然水涨船高,价值连城。
两个得了艾滋病的人相爱一起,无论如何,也都不再平凡。
感人是一定的。
只是……为什么要这么血腥。
不就是要观众几滴泪吗?
何必如此摧残我的心,放大人的恐惧,延续痛苦?
恐怖片你早说嘛,挂羊头卖狗肉做甚。
我绝对接受章子怡被蔡国庆打到吐血并挂着鞋子游村,我也接受王宝强和蒋雯丽带着笑声说走就走,不留下一片云彩。
更接受濮存昕把那么帅的儿子的坟翘了跟县长的死胖子冥婚并一脸市侩。
但是,你让郭富城在床上死又不死,活又不活,惨成那样,哭天喊地成那样。
让章子怡鬼不像鬼,人不像人地躺在那就死了。
最最可恶的是,郭富城砍在腿上的那两刀……血就那样从门缝里流出来。
你让我情何以堪啊?
老大!
我花几十块买张电影票不是为了失眠啊,我就喜欢没什么熟人的时候痛痛快快哭一下,感动一下。
你这样作甚呀?
哭不出来不说,差点尿裤子。
得个病,没人照料,与世隔绝也就算了,还得这样个死法,你怎么不拍袁崇焕凌迟处死啊,那不是更刺激。
死了就死了呗,蒋雯丽和王宝强等那样静悄悄地去我还夸你有艺术范。
您倒好,竟然直接给演出来,还那么虐,郭富城死不去不说,上个吊自杀不就完了,还来上两刀。
血就那么从门缝出来,这让人怎么个联想?
两口子还没人收尸了不是?
那么多血,都是病原体啊,谁敢进去?
报警啊?
这要多恐怖有多恐怖啊。
这样那个艾滋病人去看,那还不直接回家上吊去?
谁看到这种死法不找几十颗安眠药嗑下去的?
还以为是山楂树之恋大人版。。。
他妈的!
竟然是《艾滋病是怎么个死法》加《蓝色生死恋他哥》外带《满清十大酷刑他弟》。
害得我发微博称从此不看郭富城的电影。。。
我算怕他了。
我相信顾长卫怀着一颗善良的心 就如他拍摄的时代三部曲一般 想把观众深深的融入到他的内心世界去 可是看过此片 我却觉得 他的形象从我心中开始一点一点的抽离 直到消失不见 我也许再也欣赏不到《孔雀》里张静初饰演的姐姐在风吹过的大片草滩里默默的等待她的跳伞情人 再也感受不到《立春》里蒋雯丽饰演的王彩铃坐在去北京的火车上说出那一句句刻骨铭心的句子 某一刻我都不愿意相信这是顾长卫的作品 不过我终于接受 顾长卫真的开始堕落了当听到电影院里 那些为得意强奸琴琴 笑得前仰后合的人们的声音抑或是影片中 以做爱声为背景音乐独白 还是看到琴琴给得意湿身降温、手指挑逗的情节的时候 我更坚信了我的看法 影片用大量露骨、做爱和歧视HIV病人的情节做卖点和宣传 活生生的把人拉进电影院看一部所谓的文艺片 可是文艺气息从和而来?
没有了真实的生活和贴切的人物性格 没有了命运的艰辛和疾苦 没有了生命的大爱与大恨 整部电影看起来更像是泛着商业恶心的伪文艺及顾长卫对票房妥协后的证明道具 电影中无时无刻不展示着故意用怪异语气说出的引人发笑的方言 竭力想引进一种喜剧元素 我承认 他暂时做到了 从大家的笑声中就可以看出笑点比较的多 能让观众一时兴起 这就好比一次高潮 但生活中高潮过多的人永远不会因为偶尔的一次而印象深刻 她能暂时带你进去 却不能让人像记住胡金泉那些话那样去感悟命运的无奈和世人的无知 因此电影从语言上已经失去了电影的色彩 更让人郁闷的是郭富城饰演的得意 当曾经的四大天王配上一句带有东北口音的方言的时候 我觉得 整个人像掉进了冰窟之中 更不用说他的演技完全不能胜任得意整个角色 不过片子里章子怡的表演算基本合格 但是这是她应该做的 看来两个主演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不过 让人意外的的反而是那些配角 蒋雯丽的梁房女 孙海英的村长 陶泽如的父亲 濮存昕的哥哥 个个演技不俗 都非常出彩 特别是蔡国庆 简直让我惊讶了 不在于别的 单单看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诠释就能获得许多非凡的感动 当王宝强的喇叭没电的时候 当蒋雯丽的米被吃猪完的时候 当孙海英的红本本丢失的时候 当李建华的媳妇没红衣服穿的时候 她们的生命也就随生命的象征而消失 不难发现因为即将失去生命所以对待生命如此执着的时候 每个人都对那些匪夷所思的东西(喇叭、米、红衣服、红本本。。。。
)有一种命运的寄托在里面 当他们对这个世界还有眷恋 内心不想死 不想这样离开 而命运的挣扎和残酷恰好因为这样才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残酷不得不说濮存昕饰演的哥哥 在身为农村人却沾染城里人的习性之后 性情随之变化 为了钱导致村里人传染HIV 卖给将死之人的棺木 偷伐树林等等都表现出对村里人的恶和恨其中又包含着一点点炫耀(每次提礼物回家)而且同村人被传染以后 村里的人反而避之不及 也说明世人对HIV的误解和歧视 这些地方都能说明顾长卫对人的内心剖析得很到位 表现得也很隐晦 她很清楚 我们想的什么 做的什么 这点不得不佩服下他 影片慢慢进入到后半段 由之前的笑柄成为催泪戏 感觉让人措手不及 不过我并没有为琴琴结婚发糖还有给得意降温那段感动 相反 没有了上半段那些配角的亮点后 得意和琴琴的表演显得孤掌难鸣甚至觉得有些做作 有故意催泪之嫌 不得不说结局很失败 而且伴随着琴琴的死和得意的自残片段 影片嗖的一下就完了 这种感觉就像走着走着掉进了一个无底洞 此时此刻我觉得 顾长卫 也在我心中终于完了 观影完毕 我一直有个疑问 为什么顾长卫会把这种题材的电影取名《魔术时代》(后改名最爱) 不过现在我已经不想知道了 也许整部电影就是 你我心中的一个魔术 看似神奇 道理却再简单不过
有几个很俗的段子:一. 据说大地震之后保险套的销量会成倍增长,灾难造成的不安全感需要身体上的满足来填补。
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起码它来得实在,比你上影院消磨时光却不幸撞见一部烂片强得多。
一个半小时的欢愉仅需几个安全套的价格就能买到,当然如果你活儿够好,不仅连这几块钱都能省下,还能收获妹子满足的眼神。
二. 《老井》里的旺泉和巧英被困在一口深井里,按照官方介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两人在将死之前的最后动作,就是“终于做了一次夫妻”。
我觉得这句话没说完,起码应该改成“做了一次夫妻做的事”。
姑且不论这事儿不是夫妻也能做,好歹让人明白俩人不是在井里拜了天地。
三. 我不知道得了艾滋病心里是啥感受,但我猜想,也就跟被困在井里差不多了。
死是早晚的事儿,但这事儿一旦摆在眼前了,就有点膈应,有点儿让人毛骨悚然。
困在井里的幸好是俩人,相互开导不至于胡思乱想。
得了艾滋的是一大群人,却一个绊一个的脚跟,谁也瞧不起谁。
《战争之王》里面,凯奇怕被妓女传染艾滋病而要带套,结果伊悠悠地说:“这世界上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事情能让我们瞬间失去生命,何必在乎那些十年之后才能置你于死地的事呢。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幸福得可怕,甚至担心下一秒就会一切崩塌。
还好安全感离我不远,就在一公里以外的男生宿舍。
看完电影回来就快断电了,简单地说,影评就一句话。
参见题目。
真他妈无聊
整个片子我觉得现实或非现实的角度没掌握好。另,后半部郭富城和章子怡一直互叫娘啊,爹啊的,实在生理反感,找到情趣底线。
好凄惨的故事,听说未剪切版本中得意和琴琴的戏份只占30%
好虐心啊~
珍爱生命
“爱有多难,就有多灿烂” 章子怡、郭富城的片尾戏,龅牙濮存昕,骑猪的蒋雯丽,我呸的蔡国庆,大嘴王宝强,找日记本的孙海英…每一位演员都颠覆了他们自己,送给那头被骑的花脸猪。
农村片就得上刘老根啊!哈哈!
你说摄影好有毛用啊,少了李樯这编剧就跑得不知道哪儿去了……此片可以跟《碧罗雪山》对比着来看。艾滋病就是个隐喻,此片当然是在关注边缘人,但是绝对不仅于此。那个学校是个寓言,可惜木有展得更开。最后章子怡泡澡那一段更是拖沓到死。最佳演员当属蒋雯丽。
抱着大期待去的往往结果就是这样。估计是因为片长的原因,前期宣传的魔幻色彩并没有出现,整个片子就显得有点单薄。其中有一些情节铺垫得不够,有些跳,整体力量被削弱了不少。郭富城和濮存昕的表演太出色了,特别是郭天王,台词够欢乐。国际章依然显得很作,太着重在演,反而用过了力。
得意一天是一天
濮存昕反派演得太到位了。《最爱》的演员都演得很棒,虽然蒋雯丽孙海英王宝强蔡国庆李丹阳都属于炮灰角色……服装到位化妆到位……濮存昕不拿个最佳配角神马的都对不起那对假牙和那条喇叭裤!但就是剧情太白痴了,简直有辱智商,虽然被章子怡和郭富城的感情感动了那么几下,但迅速被色情镜头给淹没了。
不是主角气场弱,而是配角大亮:濮存昕的赵齐全、蒋雯丽的粮房嫂、勉强再算上一句话的“大嘴”王宝强。难得的群星拱月。PS:章子怡实在八面玲珑,见着台下俩领导,立马话锋一转让其上台;又再顺带捧了观众席的唐季礼一把。感慨娱乐圈不是随便人都能混的,能混上高位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的
一般。但是,能关注爱滋病村这样的社会现实是好的。艾滋病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郭富城颠覆了以往所有的角色!~
看不出真正的爱。。。。有种两个被挑剩下的人的凑合。。。
@万达。“我的喇叭没电了,我也快没电了。”
至少是原创
报复社会!!!
章子怡这次真的没演好。。。
你们不过是看个新鲜